Beta
Logo of the podcast 好哲凳|藝術思辨坐著聊

好哲凳|藝術思辨坐著聊 (國家兩廳院)

Explorez tous les épisodes de 好哲凳|藝術思辨坐著聊

Plongez dans la liste complète des épisodes de 好哲凳|藝術思辨坐著聊. Chaque épisode est catalogué accompagné de descriptions détaillées, ce qui facilite la recherche et l'exploration de sujets spécifiques. Suivez tous les épisodes de votre podcast préféré et ne manquez aucun contenu pertinent.

Rows per page:

1–50 of 51

DateTitreDurée
16 Aug 2023為什麼要讀經典?難道古人比較厲害嗎?00:53:37
經典作品要有哪些特質?偉大的作家具備哪些質地?有沒有可以衡量的判準? 「經典」具有讓人面對困境時,支撐心靈的內在強大力量。 「經典」也常讓人聯想到教科書、政權思想控制的教條。 很多人覺得讀經典不實用,跟自己也沒有關係。 但經典也是每個世代質疑強權、開創新局時的豐厚土壤。 人文關懷能跨越年代,經過時間淬鍊的作品具有穿透力。 本集節目邀訪東海大學外文系蔡奇璋老師, 和主持人朱家安一起暢聊什麼是「經典」,我們又為何要讀, 以及改編賦予經典作品什麼樣的新生命? 3:13為什麼還要讀《貝奧武夫》這種古史詩作品? 5:07學生更想學習「實用的英文」,而非文學 7:00 歸納三個合乎「經典」標準的重點,以莎士比亞為例 7:53威廉˙莎士比亞就是古代的金句王!現代英文的典範 12:36文學經典能夠跨越個人、社會、乃至超越文化,達到共感效果 18:03蔡奇璋談個人對三毛作品的看法 22:57經典作品那麼好,為什麼家長和學生不喜歡? 25:03少子化的社會,我們到底要教給學生什麼? 29:41從希臘悲劇談起-經典要延續,好像就要透過改編 32:39談樂府詩《木蘭詩》如何被迪士尼重新詮釋?對全世界的觀眾都產生了意義 36:50選角要不要看膚色?改編也是在展現有趣的當代意義 44:26要怎麼閱讀經典會更容易進入? 48:51甩掉規訓,每個人都可以將經典「私房化」 本集來賓|東海大學外文系副教授 蔡奇璋老師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單週更新。 使用音樂| River Meditation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Julia Florida Arabesque no. 1 (string quartet arr.)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7 Nov 2021社會該進行美感教育嗎?01:07:54
社會該進行美感教育嗎? 美感這種東西可以教嗎? 有人認為審美是天賦和品味,是種學不來的能力。 有人卻說美醜背後是種選擇,背後有它的價值觀。 本集節目從「教科書設計」、「華國美學」等主題切入討論, 在辯證過程中,探討美感教育究竟教給我們什麼。 或許在不同的時代和場域, 美感的確是不斷流動的,也沒有標準答案。 唯有交流碰撞才能從美感中窺見差異,也能更了解自己。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新誠家廣告有限公司冠名贊助。 08:20 美感是一種能力,還是一種品味? 12:56 「華國美學」很醜?或許被討厭的是當中的價值觀 22:05 價值觀跟美感偏好真的有關?以「黃色」和「雨傘運動」為例 29:02 很多藝術品的生成都是從討論「醜」開始 32:33 擁有美學判斷與對美的品味是有層次上的差異 34:12 美感需要社會化嗎?如何看待梵谷的歷史評價? 48:19 從「台客文化」看「華國美學」的發展潛力 1:03:14 消費選擇是基於個人審美,但不見得就具備該種風格或價值觀 主持人|朱家安 本集來賓|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劇團導演 Baboo 美感細胞教科書再造計畫共同創辦人 張柏韋 使用音樂|Duparc: Phidylé 音樂演奏|徐嘉琪 音樂錄音|左興@ ff studio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2 Jun 2024養兒方知看秀難!ft.臨床心理師 曾心怡、《地表最強國文課本》作者 陳茻00:47:53
本集要談的主題是「生育小孩」,相信各位都有過在公共場合遇到孩子哭鬧或頑皮的經驗,面對孩子的暴走,這些爸媽當下的壓力有多大呢?又是否一旦有了孩子,爸媽的興趣就必須被犧牲?這次榮幸邀請了臨床心理師 曾心怡以及《地表最強國文課本》作者 陳茻,同時也是媽媽和爸爸,來聊聊他們的心聲! 本集菜單 兩廳院推出輕鬆自在場 性別角色的差別待遇 保持對話 少說理論多說感覺 關係需要練習收放 共同培養興趣 要肯定「玩」這件事 做什麼不是最重要的,陪伴才是 兩廳院「演出中孩童中陪伴服務」:https://pr.ntch.art/child01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3 Nov 2021作者真的死了嗎:敘事該如何詮釋,是誰說了算?01:02:03
藝術詮釋有標準答案嗎? 如果我們理解的跟作者不一樣, 那是否表示我「看不懂」作品? 面對認真探問答案的受眾, 為什麼連作者也會覺得「壓力山大」? 答案是誰說的才算? 本集節目從受眾角度出發,跟大家聊「看不懂」藝術的焦慮感。 接著以「詮釋學」為討論核心,聽兩位來賓分享關於劇場和小說創作經驗。 從中層層遞進、精彩地辯證「作者意圖真的重要嗎?」 還是在作品完成那一刻,作者就該功成身退? 而身為受眾,可以用什麼心態欣賞藝術,較能找到樂趣及自信呢?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全球人壽冠名贊助,雙週更新。 02:11 太在意標準答案其實會阻撓藝術的感受力 06:14 導演談對演後座談的荒謬感 07:24 寫作圈的內規是作者不要解釋自己的作品 08:57 找人談論作品有機會迸發出新的想法,但非尋求標準答案 13:08「詮釋學」在討論「到底要不要管作者?」 16:03「意圖主義」有流動性嗎? 25:27 作者如何善用讀者的「腦補」?例如:像極了愛情。 32:20 理由往往是「詮釋活動」中最精華的部分 37:23 「作者意圖」在哪些方面有其必要性? 43:49 從《暗戀桃花源》對比作者意圖和觀眾感受 46:36 勇於犯錯才有找到新詮釋的可能 51:06 進劇場或看電影前要不要做功課? 主持人|朱家安 本集來賓| 劇場導演 黃郁晴 小說家 朱宥勳 使用音樂|Debussy: Beau Soir、Barber: Sure on This Shining Night 音樂演奏|徐嘉琪 音樂錄音|左興@ ff studio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1 Oct 2023 該如何理解AI合作創作藝術?00:51:25
人類的慾望和想像力催生出科技和藝術, 當藝術和AI相遇,會碰撞出什麼火花? 在媒材、主題上,能迸發什麼樣無限的可能性? 本集節目邀訪林人中和王柏偉, 和大家深談當前流行AI和人類合作的藝術創作 有哪些特別的例子、帶來什麼啟發和當前的限制? 人們會如何看待、理解AI,甚至對它投射情感, 以及進入AI時代,人們可以有哪些新的反思。 3:39談韋恩‧麥奎格的AI編舞計畫,舞蹈家不用再花力氣想動作 6:50當AI成為指揮家,和人類的表現會有什麼異同? 10:03談在藝術領域中,AI可以有「科幻」和「技術實踐」兩種方向 16:02人們期待並想像,機器人能產生和人一樣的情感和心智 19:02語言和文字對人類來說很特殊,會誘使你相信機器人有感情 20:41何謂「過剩的第一人稱視角和感知」?在AI時代,藝術創作能有什麼新思考? 28:10林人中分享未來AI和表演藝術合作的可能性和創意 32:32 AI改變了人們對於日常生活和對自我的理解 38:15進入AI時代,藝術界中的「跨領域」和「邊界感」幾乎已經不存在 40:41 讓AI寫「巴哈風格」的音樂創作,結果騙過大部分的聽眾 49:01 AI的情緒陪伴功能遠超乎大家想像,尤其受年輕世代歡迎 本集來賓| 藝術家 林人中(River) 數位藝術基金會藝術總監 王柏偉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雙週更新。 使用音樂| River Meditation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234354__valentinsosnitskiy__d-g-c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2 Aug 2023什麼是「酷兒」?如何像酷兒一樣思考?00:42:28
你聽過「酷兒」嗎?是不是QOO果汁? 酷兒概念起源於80年代,能為現在的我們帶來什麼啟發? 社會告訴我們的正常,究竟又有幾分合理? 本集節目邀訪劉文,和朱家安從歷史脈絡談起, 帶大家討論究竟什麼是「酷兒精神」, 以及我們可以如何顛覆人類社會各種框架, 為自己拓展眼光和激發想像力。 0:51何謂「正常」?用一句話介紹什麼是「酷兒」 9:09為何要分「同性戀」和「異性戀」?跟社會對性和性別的執著有關 12:56人生還有許多可能性!談酷兒的時間觀 15:05為何「酷兒理論」喜歡從文學尋找資源? 17:40酷兒觀念在台灣流傳,又引發什麼爭議? 20:27「毀家廢婚」聽起來好嚴重,用「酷兒思路」談對家庭和婚姻的想像 25:15我們都是完整的人,同志不僅僅是同志 28:07同性婚姻合法之後,其實還有很多事情要努力 32:47「酷兒精神」不能只是包容,我們要如何顛覆,讓社會更好玩、有趣? 35:28 A片限制、決定我們對性的想像?推薦讀物:《性的正義》 39:20推薦讀物:《慾望性公民》、《同志文學史》 40:14劉文給酷兒眼光實踐者的建議 本集來賓|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台大社會系兼任助理教授 劉文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雙週更新。 使用音樂| River Meditation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Julia Florida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0 Jul 2022地獄梗?笑話註定冒犯人嗎?01:00:31
笑話註定冒犯人嗎?講地獄梗很夭壽? 笑話也有技術性含量嗎?如何把握呢? 如何說好笑話,又把傷害降到最小呢? 講了笑話但聽眾沒笑,到底是誰的錯? 本集節目討論幽默在生活中、舞台上有什麼差異。 聊到玩笑的尺度該怎麼拿捏,以及如何成功逗笑別人。 愛聽、愛說笑話的你,千萬別錯過這集! 4:30人為什麼會想笑?原來跟「危機解除」有關 9:05建立好脈絡,觀眾就比較能get你的笑點 13:09表演中的幽默,跟生活中講笑話差在哪裡? 23:15「自嘲」是最高級的幽默?還是只是相對安全? 31:23為何開「族群玩笑」不見得大家都會買單 35:09「阿翰PO影片」的模仿為何令人欣賞? 47:47在台上講笑話出差錯,可以怎麼辦? 50:55表演者除了說笑話,最好還要很會看臉色 55:51為什麼不該責怪別人沒有幽默感 57:21上台講笑話不只為一個爽字,準備過程很費時、辛苦 主持人|朱家安 本集來賓| 女同志週記共同主持人Amy林昱君 嚎哮排演創意總監蕭東意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雙週更新。 使用音樂| River Meditation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Debussy: Nuit d'étoiles 音樂演奏|徐嘉琪 音樂錄音|左興@ ff studio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7 Sep 2023秋天藝術節特企—心智障礙是一種缺陷嗎?社會如何給心靈貼標籤?00:49:30
什麼是「心智障礙」? 跟「神經多樣性」(neurodiversity)有何不同? 「正常」有固定的標準嗎? 跟多數人「不一樣」就是一種「缺陷」嗎? 能不能把這些不一樣當作「差異」來看待? 「背靠背劇團」由具神經多樣性特質的成員組成, 即將於兩廳院秋天藝術節期間演出《當獵人成為獵物的影子》。 本集以此檔特別的節目為引, 邀請策展人姚立群及張恒豪教授,展開關於心智與身心「差異」和「多樣性」不同面相的辨證與討論。 0:52澳洲「背靠背劇團」即將來台演出《當獵人成為獵物的影子》 2:20誰是「健常人」?不同時空背景下,社會對心智障礙者的標準可能差很大 7:58透過職場中的調整,讓不同身心狀態的人都能舒服工作 11:11 正視差異並非壞事,而是避免因差異造成的「社會排除」 12:31如果有身心障礙,還能參與特定的表演藝術嗎? 14:22伊莎朵拉·鄧肯解放芭蕾舞的嚴格束縛,帶往現代舞境界 20:01藝術給身心障礙者不同的機會和可能性,也展現障礙驕傲和自我實現 23:59身心障礙者也能登台演出!姚立群分享印象深刻的觀演經驗 30:09「身心障礙」、「神經多樣性」都在說同一件事,那有什麼差異? 31:52應該避免用「症狀」和「缺陷」去罵人,這可能會傷害無辜 33:22盲人、瞎子、視障者其實都是指不同的狀態和稱謂 40:49社會很容易因為身心障礙者的標籤,認為對方能力有限 46:15談視障者內心可能有的焦慮和自我懷疑 本集來賓| 牯嶺街小劇場館長、策展人 姚立群 臺北大學社會系教授、社科院院長張恒豪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雙週更新。 使用音樂| River Meditation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Julia Florida 2023秋天藝術節:https://reurl.cc/nLZAG6 《當獵人成為獵物的影子》:https://reurl.cc/NyG9Kk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1 Sep 2024誰說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ft.法白營運長 徐書磊、兩廳院公共溝通部經理 王統生00:32:15
今年夏日爵士音樂節,兩廳院首度與法律白話文運動攜手合作,他們是如何巧妙地讓音樂結合議題,提供觀看及理解作品的更多可能性?究竟藝術與政治是各自獨立,還是唇齒相依呢?本集節目邀請法白營運長 徐書磊以及兩廳院公共溝通部經理 王統生,一起來聊聊這些議題如何影響社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 ​ 本集菜單 音樂象徵的社會正義 用創新來突破同溫層 本土x覺醒 創造「敢講」的組織氛圍 輸入比輸出更重要 一人啟蒙,全員受惠 國家單位vs.新創團隊 多元共融的實踐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6 Oct 2022藝術可以不道德嗎:藝術價值和道德價值應該分開討論嗎?00:54:55
藝術創作需要顧及道德標準嗎?人們好像總喜歡將兩者相提並論 我們如何欣賞《意志的勝利》、《索多瑪一百二十天》、高更原住民女性肖像畫等有爭議的作品? 這會不會只落入單純「道德判斷」的陷阱?還有跳脫二元對立的思考方式嗎? 本集邀請哲學家林斯諺以及藝術家林人中,一起展開思考的延伸和論證。 討論我們可以用哪種眼光看待藝術與道德,而藝術真正的意義和價值又在何處。 3:10《意志的勝利》納粹宣傳紀錄片還是偉大藝術作品嗎? 7:02介紹《索多瑪一百二十天》、《血肉之花》等有道德爭議作品 12:30談高更畫作的爭議,重新思考是否有權力不平等隱藏其中 23:32「自主論」認為,作品藝術價值是自主的,不受道德影響 24:22「道德論」主張,作品的道德瑕疵一定會影響藝術價值 25:11「不道德論」視作品的脈絡判斷藝術價值 36:21當藝術和道德一起討論,容易落入道德判斷的陷阱 38:02很多時候藝術創作的過程,不是為了特定立場,而在於創造討論的「空間」 50:00重點應是要更積極地成為一個能獨立思考的閱聽人,意義的產生就在自己身上 主持人|朱家安 本集來賓| 東吳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小說家 林斯諺 藝術家與策展人 林人中 補充資料| 我們該徹底停止欣賞高更了嗎:https://is.gd/UCaRzx 卡塞爾文件展的種族爭議:https://is.gd/ckjvmd “Why It's Ok to Enjoy the Work of Immoral Artists”:https://ssur.cc/nPhXKQBKX 欣賞不道德藝術家的作品,會有什麼問題嗎:https://ssur.cc/ugfeJqzTg 藝術家做壞事,也會壞到他的藝術品嗎:https://ssur.cc/FreR4Jpxd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雙週更新。 使用音樂| River Meditation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AcousticMeditation2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1 Jul 2022好哲凳|藝術思辨坐著聊 第二季預告00:00:48
睽違許久,好哲凳|藝術思辨坐著聊 第二季節目上線囉! 「哲學其實可以很好聊,藝術就在你我生活當中。」 今年一樣規劃了多元、豐富的內容, 由朱家安帶領大家,深入討論各種有趣的話題和論點, 節目陸續上線,敬請期待! 本節目由兩廳院製播,星期四雙週更新。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4 Nov 2021秋天藝術節番外篇00:47:02
本集為好哲凳系列「番外篇」,邀請報導者副總編輯劉致昕, 分享他在這次「兩廳院秋天藝術節」擔任演後座談會主持的感受和觀察。 來聽聽朱家安與劉致昕這集的閒聊與介紹, 一窺這次「兩廳院秋天藝術節」的精采花絮。 10:38 觀眾認真參與也是演出好看的原因之一 15:27 兩廳院讓劇場變成能自由、安心討論的空間 16:48 討論「河床劇團」的演出《被遺忘的》 23:31 介紹「里米尼紀錄劇團」的演出《恐怖谷》 24:33 劉致昕談這次兩廳院秋天藝術節主題 35:24 絕對沒有蠢問題,勇敢提問是給創作者最大的反饋 38:52 談「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演出作品《混音理查三世》 44:00 要怎麼知道自己不是機器人?觀眾的這一題值得深思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藝術零距離計畫支持製播,雙週更新。 主持人|朱家安 本集來賓|報導者副總編輯、秋天藝術節演後座談主持人 劉致昕 使用音樂|Duparc La vie 音樂演奏|徐嘉琪 音樂錄音|左興@ ff studio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2 Nov 2023塗鴉是亂畫還是對話?——街頭藝術作為公民表達的一種可能00:59:39
如果喜歡畫畫,在紙上、畫布上創作不好嗎? 一定要畫在公共場所,或是市中心牆壁上? 「如果沒有理解和對話,可能就會只剩下偏見。」 許多人對街頭塗鴉抱持負面印象, 其實發生在「街頭」空間,就有著強烈的對話和行動意味。 「如果沒有理解和對話,可能就會只剩下偏見」 在都市叢林中有這麼一群人, 他們有理想也有行動,他們需要被看見, 用塗鴉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價值觀和想說的話。 本集節目邀請塗鴉藝術家頌君,塗鴉文化研究者畢恆達老師 到節目中對談,藉由交流碰撞出火花, 像是植物學家能說出植物的名字和故事, 讓大家能了塗鴉的內涵和意義, 以及塗鴉圈不為人知的潛規則和獨特文化 1:06頌君分享接觸「塗鴉藝術」的契機和箇中魅力 4:28塗鴉會走上街頭,可能是為了追尋自由或喜愛街頭文化 11:37當塗鴉具有「匿名性」,就可以偷聽別人的評價 12:12塗鴉的「違法性」和風險,帶來創作上的刺激感 14:31談「數位塗鴉」帶來無限的可能性和想像力 18:31真的假的?原來有人駭到google map做虛擬塗鴉 20:42塗鴉圈如何解決爭端?用「蓋圖」把對手嘴爆! 24:14塗鴉客如何看待「商業」和「塗鴉精神」的平衡 26:14塗鴉圈聽過什麼「潛規則」?噴漆罐一定要用偷的、菜鳥不要在精華區創作 35:23「反抗體制」對塗鴉文化為何重要?只要夠努力,名字就能被眾人看見 38:36為什麼不能「只在合法區」塗鴉?塗鴉客的核心價值與初衷是? 46:32有錢就可以買下公共空間,甚至留下姓名和自己的美感 49:39如果有天把街頭所有廣告和招牌都遮住會……? 53:33塗鴉讓公共空間變得有趣,前提是大家能用新的眼光看待 55:18與其批判塗鴉,你還可以這樣看商業廣告 本集來賓| 塗鴉藝術家 頌君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畢恆達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雙週更新。 使用音樂| River Meditation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234354__valentinsosnitskiy__d-g-c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7 Aug 2024東西方戲劇裡的「鬼學」 ft.東海表藝所主任 蔡奇璋、編劇 陳健星00:38:56
在西方戲劇中,亡魂被視為任務NPC,出現是為了給予活人某種指引;東方戲劇,則是來表達一些執念或未了的心願,而這個執念往往是亡魂無法安息的原因。中元節到了~本集重磅邀請東海表藝所主任 蔡奇璋與戲曲編劇陳健星兩位老師,來與我們聊聊,東西方亡魂在戲劇中各自的特色! 本集菜單 活人希望死人說什麼? 東方女鬼多才多藝 執念vs.提點 希臘悲劇英雄的死亡是必然 因死亡展開反思 西方鬼魂就是任務NPC 用托夢來延續情感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7 Apr 2024假如隔壁觀眾是條通媽媽桑?ft. 《華燈初上・沉浸式劇場》導演 吳定謙00:40:40
沉浸式劇場不再是看一齣逼真的戲,而是穿越時空親臨現場!正統劇場出身的沉浸式導演吳定謙,這集聊了製作面的眉眉角角以及他做為觀眾的震撼體驗,還小爆料了一下自己最害怕被問的問題? 本集菜單 怎樣算沉浸式? 沉浸式劇場vs.電玩 AR擴增實境養大觀眾胃口? 劇場蓋牆,沉浸式就是在蓋房! 讓觀眾不出戲的神操作 故事的主動選擇將反映真實人生(像心理測驗?) 成為白紙去看戲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1 Dec 2022「沉浸式體驗」是怎麼一回事?00:47:25
「沉浸式體驗」近年在臺灣非常流行,一推出總能抓住觀眾目光。 但究竟這當中是在「沉浸」什麼? 別出心裁的空間設計、巧妙不落俗套的故事、豐富的感官刺激, 相較於其他形式的展演,沉浸式的藝術能帶給我們什麼新的體驗? 本集節目邀請書籍譯者劉維人和進港浪製作所團長洪唯堯, 帶你從「沉浸式演出」聊到「電玩遊戲」, 暢談各種「沉浸式藝術」背後的創作概念和設計技術。 1:06「沉浸式創作」三項要點:空間、液體、沉浸感 6:11通常哪些設計會讓人容易出戲? 8:02談「開放地探索世界」、「引導經驗」、「故事沉浸」、「互動世界」差異之處 14:14「Dress Code」讓觀眾本身成為空間的一部份 19:38從遊戲中體驗沉浸式感受,介紹遊戲「史丹利的寓言」 29:25感官刺激愈多,就愈能增強沉浸度嗎?或者可能是種錯覺 30:19「沉浸感」到底是指什麼?除了全神貫注還包含其他的嗎? 31:08「沉浸感」不等同「沉浸式」,以「潛水體驗」為例說明 36:46解構遊戲中的沉浸感設計,如何把玩家注意力推到極大 42:49沉浸式可能的趨勢:讓玩家自行探索、拼湊故事全貌 主持人|朱家安 本集來賓| 書籍譯者 劉維人 進港浪製作所團長 洪唯堯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雙週更新。 使用音樂| River Meditation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TravelLight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8 Sep 2022不安於室的先行者——劇場對社會的回應01:35:14
不安於室的先行者——劇場對社會的回應 在多元文化民主的時代,藝術帶來哪些功能,又有哪些特別之處? 而我們對藝術又有哪些期待? 身為創作者,需要注意政治正確嗎?又有誰有權利來評論? 分眾時代中,再小眾的興趣都能在網路上找到同好! 身為創作者需要有哪些心理準備?閱聽人可以做哪些事情,讓視野更寬廣? 本集是LivePodcast特別場,兩廳院邀請主持人朱家安與社會學家李明璁進行對談,聊聊藝術如何回應社會。本集錄音開放兩廳院會員朋友到現場參與對談,並邀請觀眾上台進行提問。 錯過現場活動沒關係,千萬不能再錯過這集! 7:05藝術不只為權貴服務,談莫札特的作品「費加洛婚禮」 16:10「呵護異端」對社會很重要,因為他們可能正進行超前的藝術革命 20:23藝術想辦法拉著社會往前,卻又同時包容落後的人 25:15藝術對於人類不知所措的處境特別感興趣 29:13「小美人魚的膚色」引發爭議,誰有權利反省「政治正確」? 52:17練習專注和藝術對話,談破碎時代集體的失落和課題 57:23選擇眾多真的令人滿意嗎?這會如何影響藝術欣賞? 1:09:30很多誤解、生命經驗的隔閡,可以透過藝術作品來撫平 1:10:46藝術如何處理社會議題?以李安導演的電影「喜宴」為例 1:14:27觀眾現場提問:「作為閱聽者,藝術的實用性和意義在哪裡?」 1:21:15藝術欣賞提示了創意的靈活和彈性,說不定哪天會學以致用 1:26:43觀眾現場提問:「輕易說出政治正確,是不是為討論設立了一堵牆?」 主持人|朱家安 本集來賓|社會學家、作家、策展人 李明璁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雙週更新。 使用音樂| River Meditation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2 Sep 2021美感有客觀基礎嗎?00:58:21
人人都有一套美感判斷,那客觀的美感真的存在嗎? 本節目邀請兩位來賓,從廣告行銷和劇場創作的經驗切入, 分享彼此曾遇過的美感爭執、談藝術領域的權力結構問題, 以及聊聊普遍的美感標準及教育是如何影響大家的。 如果客觀美感真的存在,對創作者來說究竟是好是壞? 而對受眾來說,為什麼陌生、看不懂的藝術創作更應該去看?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藝術零距離計畫支持製播,雙週更新。 02:00 設計師和客戶的「美感爭執」該如何處理? 07:06 劇場藝術創作更偏重實驗性,而非重複過去成功的美感經驗 09:34 劇場裡有「噓聲的樂趣」來帶給創作者挑戰 17:30 藝術領域的「權力關係」一方面定義了藝術,但也帶來限制 27:14 客觀的美感在行銷上是「好用的工具」,但也有壞處 31:26 藝術和廣告創作其實也是在做一種「社會溝通」 36:49 藝術家最大的責任不是給出答案,而是要提問 42:21「莎士比亞」很經典,但其實臺灣的劇場經典也不容忽視 45:37 教育行塑了我們對美感的認知 46:46 不要武斷的用「看不懂」來阻斷你對藝術作品的感受 49:36 突破「同溫層」你才能知道世界有沒有更佳的解法 主持人|朱家安 本集來賓| 詮識數位執行長 陸子鈞 河床劇團藝術總監 郭文泰 使用音樂|Barber: Sure on this shining night, Op.13, No. 3、G. Fauré - La Bonne Chanson, Op. 61: III. La lune blanche luit dans les boi 音樂演奏|徐嘉琪 音樂錄音|左興@ ff studio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5 Aug 2021什麼是藝術?01:01:03
什麼是藝術呢? 巷口很會做包子的師傅、無聊時隨手的塗鴉、被膠帶貼在牆上的香蕉。 「藝術品」成立與否由誰來判斷、檢定? 是創作者「自己覺得」就算,還是需要得到大眾或專業領域認可? 要明確的定義藝術非常困難,卻是許多人都有興趣的命題。 本集節目邀請兩位來賓,先從藝術的灰色地帶切入主題, 從各種生活實例當中,聊聊各自對藝術的理解和觀察。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全球人壽冠名贊助,雙週更新。 02:49 生活即是藝術,廚藝精湛也可以是種藝術嗎? 07:36「藝術」一詞有評價性和描述性兩類 09:49 商業化跟藝術會有衝突嗎? 11:35 有些哲學家認為在藝術創作中,「意圖」很重要 15:01 創作者通常想把藝術邊界模糊、拆掉圍牆 15:27 談網路文化中的藝術行為,例如風靡一時的「十年挑戰」 21:47 東彥對藝術的聯想:轉化、腦袋對話、雞皮疙瘩、Intention 22:21 藝術是將抽象編碼轉化的過程 24:10 受眾如果對作品產生新詮釋,對創作者來說會更好玩 25:45 人造物一定要親手做出來嗎? 27:11「貼在牆上的香蕉」,現成物展示真的在譁眾取寵嗎? 30:45 藝術背後有一套社會程序,需要得到藝術界認可 32:53「詩意」是藝術的關鍵,呈現出原本沒有的意涵 40:08 商業性跟藝術價值有衝突嗎? 47:20 藝術的「評價性」定義似乎較重要? 52:55 藝術有沒有可能找不到定義和共通點? 57:09 藝術是在探索未知,並且有很多追求 主持人|朱家安 本集來賓| 狠劇場導演 周東彥 東吳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推理小說作家 林斯諺 補充資料| 1. 東彥提到的「有哲學家的電玩」是《尼爾:自動人形》https://bit.ly/3AlTgSE 2. 關於藝術的定義,可以參考《華文哲學百科》裡林斯諺的〈分析美學〉。本書由國內哲學家撰寫,大家也可以在裡面找到其它有趣的哲學文章喔! 使用音樂| Schubert: Du bist die Ruh, D. 776 Barber: Sure on this shining night, Op.13, No. 3 Hahn: À Chloris 音樂演奏|徐嘉琪 音樂錄音|左興@ ff studio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1 Feb 2023近視也是一種身心障礙嗎?從眼鏡、簡訊和低底盤公車談起00:46:19
提到「障礙者」,人們通常會有什麼樣的界定和思考呢? 我們可以擁有一個對所有人都友善的社會嗎? 本集節目邀訪兩廳院無障礙顧問易君珊, 從自身的經驗和研究領域出發, 帶大家討論關於障礙及藝術的相關議題。 用各種不同角度和生活實例去延伸思考, 期待我們能有一個互相理解、共融的社會 2:48關於「障礙研究學」的研究和創作 5:50為何很多時候身心障礙者無法表現出真實感受? 9:27講到「障礙者」會聯想到什麼?可能是「規格之外」、偏離正常值 13:56「眼鏡」其實也是種輔具,但我們不會把近視者當成障礙者 18:23社會習慣用「補救」的方式,讓障礙者長得像「一般人」 22:12從心理學「投射」分析人們對於障礙者產生的想像 25:11簡訊一開始是為聾人發明,現在卻每個人都在用 27:44怎樣是障礙,需要看社會文化如何看待,以及環境是否提供幫助 28:16易君珊分享對藝文場所無障礙設施規劃的看法 31:51談口述影像如何與表演結合,讓人們可以有更多享受 35:26「共融」希望大家都有參與權利和機會,且避免排除 37:33「輕鬆自在場」即是期待用更輕鬆、自在的方式親近藝術 本集來賓| 兩廳院無障礙顧問 易君珊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雙週更新。 使用音樂| River Meditation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Serenity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D_G_C 更多兩廳院無障礙服務請參:https://npac-ntch.org/visits/general/accessibility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1 May 2024【好哲凳LIVE PODCAST特別場】國家是什麼?國家的邊界可以怎麼界定? ft. 沈伯洋00:48:28
當問到國家是什麼,你會說人口、政權、領土?還是台派、華派、統派?從《這不是個大使館》這個作品延伸,本集LIVE PODCAST特別場,邀請到現任立委Puma沈伯洋以及中研院研究員劉文作為代班主持人,一起來與我們聊聊——國家,是什麼? 本集菜單 國家是什麼? 珍奶世家後代反映臺灣身份認同 中華民國vs.臺灣 情緒建造國家! 維持現狀不是一個選項? 路名、司令台打造威權 用First Story激發國族意識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5 May 2024身為翻譯,我容易嗎我?ft. 手語翻譯 蕭匡宇、口述影像 趙又慈、中英口譯 錢佳緯(上)00:40:02
原來翻譯不只一種!手語翻譯有什麼有口難說之處?口述影像到底該怎麼做?這些都是為了讓視障和聽障朋友而存在;而口譯現場又有什麼要留意之處?如果沒有了這些翻譯,觀眾可能就無法融入劇場!翻譯不僅是語言轉換,更是一種教學的過程。本集我們邀請了三位老師,來分享專業工作中值得注意的眉角以及有趣的地方! 本集菜單 翻譯才不是看(聽)見什麼說什麼! 口譯通常是中立的,只有XX場合例外? 語言其實模糊又破碎 口述影像≠分享 藉彈簧繩來體驗飛的感覺 視障者最不滿意的服務?! 我們都是幸運的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7 Aug 2022藝術和哲學是一種浪費嗎?00:48:33
藝術和哲學有所謂「產值」嗎? 社會花費資源在藝術和哲學上,算是一種浪費嗎? 評論人「浪費」暗藏著階級意識嗎? 什麼是「有用」,什麼又是「浪費」? 「有用」是不是反而限制了更寬廣的可能? 本集節目邀請了藝術家詹傑、哲學系出身的梅子, 從各種精彩論點引領大家思考, 討論「藝術和哲學是否是一種浪費」。 本集重點: 5:44如果都用「數字和KPI」來看價值,就會落入「實用性的弔詭」 8:06沒有人剛出道就很棒!有些價值需要「時間」的累積 12:22為什麼我繳的稅金,要用來補助哲學、藝術計畫? 16:04劇場很好地回應社會議題,是個「公共性論壇」 16:59原來哲學可以幫助朋友釐清煩惱 28:36哲學和藝術打開我們「找樂子的眼界」 30:25戰後社會環境讓人寧可賺錢,也不想睡覺?! 35:34因為沒有「體驗過現場感」,所以判斷沒有必要 36:10表演藝術的「不可重複性」源自於觀眾「參與了想像」 主持人|朱家安 本集來賓| 社團法人臺灣彩虹公民行動協會秘書長 蔡雅婷(梅子) 兩廳院駐館藝術家 詹傑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雙週更新。 使用音樂| River Meditation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Words (2:35)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0 Oct 2021誰該為地球的未來負責?01:03:15
誰該為地球的未來負責? 有人認為把握當下最重要,也拒絕改變。 有人卻覺得影響未來,會讓生命更有意義。 這個世界的未來和我有關嗎? 如果與我無關,又是誰要負責? 除了氣候變遷、環保議題,這個世界還有什麼會影響到下個世代? 從網路科技、教育等的世代差異開啟討論, 現代人面對世界的挑戰是什麼? 除了叩問:「我們還能為下一代做些什麼?」 也想知道大環境快速改變之下,人類要怎麼攜手合作克服困境? 06:37 進入網路科技世界後,道德標準出現了變化 11:02 打電話是種禮貌來是打擾?談科技帶來的世代差異 21:04 現在的家長為下一代的擔憂有什麼? 35:46 環境臨界點就像發燒,燒過頭就回不來了 39:39 預言只是希望人類可以從現在開始改變未來 41:28 文化藝術工作強調歷程和訓練同理心 45:22 面臨全球問題時,我們如何跟陌生人合作? 46:52 哲學在理解他人處境上的幫助是什麼? 52:00 科技讓人以為自己無所不能,但其實還有更高的存在 56:05 價值觀成為人類集結甚至合作的關鍵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藝術零距離計畫支持製播,雙週更新。 主持人|朱家安 本集來賓| 阮劇團創辦人 汪兆謙 思辨教育研究者 周詠盛 使用音樂|Debussy: Beau Soir、Debussy: Nuit d'étoiles 音樂演奏|徐嘉琪 音樂錄音|左興@ ff studio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3 Nov 2022社群網路如何改變人的心智?00:47:43
人們在網路上通常更敢說、更踴躍發表意見, 「網路討論」跟「面對面討論」到底哪裡不同? 為什麼人在網路上容易發怒和引發仇恨? 在社群時代讓我們過的更好嗎?還是也帶來一些新的煩惱? 本集節目邀訪劉維人和洪唯堯,從哲學思辨和藝術創作角度切入, 一起討論在網路即生活的時代,出現哪些奇特的現象以及我們需要注意什麼。 3:22網路呈現出人們「刻意表演」的某部分 5:39網路言論可能影響大家對世界的認知,而且會出現偏差 9:08跟一年前的自己說話—談網路超越時空的特性 12:20網路讓人們「去位階化」,甚至敢於批評對方 13:43從《宣傳機器》談大家為什麼愛搶第一? 21:26聊酸民的特性和對大家造成什麼心理影響 22:38每個人都有機會被炎上,我們該怎麼面對在網路收到負評? 29:37談網路同溫層如何潛移默化彼此-「善狼跟惡狼」的寓言故事 34:11談藝術創作如何突破同溫層,開出一條新路 38:34假設所有資訊都是透明的,人們的心智能負荷嗎? 43:00談如何看待自己容易被帶風向,保持彈性就不怕被假消息誤導 主持人|朱家安 本集來賓| 書籍譯者 劉維人 進港浪製作所團長 洪唯堯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雙週更新。 使用音樂| River Meditation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Acoustic Guitar #1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8 Jul 2021魯蛇的人生有意義嗎?01:09:07
魯蛇到底哪裡魯? 「生命意義」感覺是遙遠又嚴肅的主題, 卻在無意中形塑了我們生活中所做的每個決定。 本集節目邀請兩位來賓,從普世價值、藝術創作、社會運動等不同角度切入, 用輕鬆的態度跟大家分享,可以如何看待社會放在我們身上的標準。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藝術零距離計畫支持製播,雙週更新。 主持人|朱家安 本集來賓| 四把椅子劇團 4CHAIRS THEATRE 藝術總監 許哲彬 社團法人臺灣彩虹公民行動協會秘書長 蔡雅婷(梅子) 01:35活出美好人生有客觀標準嗎? 05:13藝術家一定都很有夢想,是摘星者? 06:31人無法一直活著,所以更有理由活在當下 12:31為什麼生命意義這麼難解? 15:02做社會運動不是為了達成目標,是為了照顧人 17:33「我的志願」是一條騙人的路嗎? 21:03「有能力考上前三名,但是我不要」的老二哲學 28:06梅子從不屑哲學系到去報名考試的轉折 34:30從漫畫家到藝術家,許哲彬的求學之路 42:52換過很多工作,會被認為經驗豐富還是不穩定? 48:59很多藝術工作者到30歲會遇到一道坎 50:43進了國家戲劇院演出就是成功的導演嗎? 53:21每個年紀都有社會認定你該完成的事 56:08梅子的租屋小故事 1:03:39創作者可能會用什麼角度思考成功 1:08:20成功可能只是眾多目標之一 補充連結| 四把椅子劇團 https://bit.ly/2Ub085Z 使用音樂| Schubert: Du bist die Ruh, D. 776 Mascagni: Intermezzo, from Cavalleria Rusticana 音樂演奏|徐嘉琪 音樂錄音|左興@ ff studio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4 Sep 2024中秋特輯,月亮有什麼神奇魔力?聊聊戲劇裡的悲歡離合 ft.東海中文系系主任 高禎臨、演奏家 李承宗00:44:41
說到月亮傳說,你想到的是嫦娥奔月、玉兔搗藥還是滿月狼人?上弦月、下弦月、滿月真的會影響生物嗎?本集邀請到東海中文系系主任 高禎臨,代表文學和戲劇的一方;以及神經科學背景的演奏家李承宗 老師,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一起來藝術思辨坐著聊! 本集菜單 科學能解釋星座嗎? 古代月亮特別有時空感 月亮 ≠ 浪漫 中西方賞月觀大不同? 古人靠月亮幽會 月圓下的愛情其來有自 從月亮反思身體運作 建構自己的文本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1 Dec 2021我們可以沒有藝術嗎?00:58:59
藝術和思辨有多重要?兩者間又有什麼關聯? 本集節目邀請前文化部長、中華文化總會副會長鄭麗君, 聊聊為什麼對人來說,藝術如此不可或缺? 藝術讓人思考,也讓人更有生命力,甚至爭取自由。 人們同時從創作跨越自我生命界線,產生共感。 鄭麗君副會長透過喜愛的藝術作品、康德的哲學概念等例子, 和主持人討論她對於藝術的感受及看法。 節目後段也分享擔任文化部長的經驗, 談國家如何用政策幫助藝術創作而不過度干預, 讓下一代都有餘裕和機會,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人。 03:08 以黃土水雕塑作品「甘露水」為例,談藝術與社會的關係 14:02 創作者看見框架的時刻,就是自由的起點 20:00 一個沒有多元藝術的社會就沒有民主 29:15 藝術、思辨、自由在現代社會中代表什麼? 30:04 談文化政策,政府跟藝術創作之間的「臂距原則」、「文化公民權」 33:30 藝術的「公共性」、社會的「暖實力」 41:45 從經濟學、哲學角度談自由與藝術 45:05 文化產業與文化經濟的現況與未來 49:45 藝術文化發展是一件共好的人類活動 本集來賓|前文化部長、中華文化總會副會長鄭麗君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藝術零距離計畫支持製播。 本季已完結,我們明年見! 使用音樂|Schubert: Du bist die Ruh、Debussy: Beau Soir 音樂演奏|徐嘉琪 音樂錄音|左興@ ff studio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3 Jul 2021這個世界對胖子公平嗎?00:57:40
本集節目以「身材」作出發點,邀請三位來賓以自身經驗出發, 聊胖子在生活當中會面臨的各種關心和歧視,以及可以用什麼角度去回應社會。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藝術零距離計畫支持製播,雙週更新。 主持人|朱家安 本集來賓| HORSE 驫舞劇場團長 蘇威嘉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社群發展部主任 Amy 邊邊女力協會辦公室主任 馬力 04:42大家對胖子有什麼既定印象?哪些是歧視? 06:43舞蹈圈其實對外在條件很有要求 10:00談Amy、馬力捷運座位事件 12:49除了胖子孕婦其實也很需要空間 17:22蘇威嘉談小時候穿不下舞衣就無法學芭蕾舞 19:27社會上大部分設施其實不一定兼顧少數人的需求 21:41通常胖子會收到哪些關心 30:24生病的其實是眼光,胖對於跳舞也是一種優勢 37:01大家各自分享因為胖造成的失去和獲得 38:41社會上有對健康和美感的想法,胖子跳舞就只是可愛? 40:35身體很容易變成聊天話題 45:20胖也是一種性感 53:00三位胖子想對世界說什麼 補充連結| 驫舞劇場https://bit.ly/3jxvZYR 女同志週記https://bit.ly/3x92KiW 邊邊女力協會https://bit.ly/3xd7iVJ 《多肉女子生存之道》https://bit.ly/3AeMSgK 使用音樂| Schubert: Du bist die Ruh, D. 776 Wolf: Mörike Lieder, No. 6 Er ist’s (without melody) Falla: 7 Canciones populares Españolas, No. 4 Jota 音樂演奏|徐嘉琪 音樂錄音|左興@ ff studio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1 Aug 2022如何學歷史而不被洗腦?00:52:51
兩百年前的謠言,竟然還流傳到今日?! 歷史如想像中的公正客觀嗎? 《長生殿》的楊貴妃和野台戲的楊貴妃,為何形象落差這麼大? 時間是一把雕刻刀,歷史在時代中被加工或自然脫落。 歷史學家謝金魚剖析史料的可信度,戲曲劇作家陳健星訴說歷史由人性構成。 本集以各種生動的例子, 帶大家討論如何看待歷史詮釋,以及注意事物背後的脈絡。 維持警覺的思辨態度,避免歷史「繞過理性」影響我們。 1:20亡國到底誰的錯?為何總說女色誤國? 7:29 戲劇裡不再簡單對立的慈禧與光緒 9:09是功還是過?從小說、戲劇重新認識歷史人物 11:48歷史的真假也許不是最重要的,「意圖」有時藏在「假的」背後! 16:23戲劇中的歷史常「歪樓」?其實是老百姓在抒發抱怨 31:24從古代美女看何謂「歷史層疊」 34:06為什麼你不懂古人的笑話?沉浸在史料中是時代的轉換器 37:57你學到的是「歷史學的思考」,還是某種濃縮的「歷史判斷」? 42:18學歷史跟我有關嗎?讓人不被脈絡任意擺布 主持人|朱家安 本集來賓| 歷史作家 謝金魚 戲曲編劇 陳健星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雙週更新。 使用音樂| River Meditation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Acoustic Guitar #1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2 Oct 2022原住民族現在依然受到歧視嗎?我們該怎麼做?00:50:46
根本沒有哪一族的口音有「的啦」! 而且山豬超危險,到底誰會騎山豬上學!? 這些問題讓原住民超困擾! 現代社會看似更自由開放,但其實還是充斥刻板印象和偏見。 本集節目邀請林安琪Ciwas以及Savungaz Valincinan, 聊聊現代環境之下,原住民依然繼續面對哪些歧視以及困境, 也討論為了讓下一代有更多元、彼此包容的環境, 政府和我們可以一起努力做點什麼。 1:42原住民都會說「的啦」?從國片「報告班長2」的配音談起 5:14原住民都很會喝酒?刻板印象背後有更多故事 10:53即使是「正面的刻板印象」,也對原住民造成傷害 17:48很多身分都享有加分權,但好像只有原住民被罵的最慘 20:23歧視容易在「權力關係不對等」之下形成 24:12紐西蘭毛利族不靠戶口名簿,也能取回身分 32:06早期國家想將原住民「同化」,現在卻質疑「你不夠原住民」 36:35課本、學校教育權威抹殺了原住民各族族群不同文化「差異性」 39:22談「轉型正義」重要性,已經失去的文化要透過體制挽回很困難 44:23希望孩子們在未來的「自我認同」能自己決定,不需要選邊站、不需要受其他人質疑。 47:46「知識(認知)剝削」──強勢族群要求弱勢族群說明自身的弱勢 主持人|朱家安 本集來賓| 新媒體藝術家 林安琪Ciwas 原住民族議題倡議者Savungaz Valincinan 補充資料: 「認知剝削(epistemic exploitation)」延伸閱讀:https://bit.ly/3Vc350E 「當代原住民族青年政策藍圖論壇」請見:https://bit.ly/3SKPRX0 「生存/抵抗:臺灣-加拿大原住民藝術展」 請見臺南市美術館官網:https://bit.ly/3SAk5vM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雙週更新。 使用音樂| River Meditation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SoloAcoustic5 by audionautix.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4 Jul 2024音樂祭就音樂,幹嘛搞淨灘?ft. 《浪人祭》創辦人 蕭達謙00:44:04
辦場音樂祭像打一場仗,後勤部隊很重要!民眾越輕鬆快樂,這代表幕後的工作人員越嚴格謹慎!更別說是一場主打「友善環境」的音樂祭,小至餐具、裝水;大至票種設計、演出陣容,魔鬼都藏在細節當中。本集邀請《浪人祭》創辦人 蕭達謙,為我們帶來滿滿乾貨! 本集菜單 日本武士靈感來源 第一屆虧爆 現實與理想的差距 從700張賣到6000張票的秘訣 音樂祭能怎樣環保? 首要條件是讓民眾「方便」 音樂祭就像戰爭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9 Jul 2023什麼是獨立思考? 如何跳脫框架,活成自己更喜歡的樣子00:44:35
社會總想告訴我們標準答案,「獨立思考」是什麼樣的概念? 怎麼做才能不在意他人眼光、不受操弄? 生活中很多小選擇看似怎樣都行,但其實異常重要! 本集節目邀請出版人陳夏民, 從刻板印象、博愛座、生活消費、準時下班等話題切入, 用生活化案例討論如何獨立思考、跳脫框架, 進而聰明做出決定,希望我們都能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3:09如果有獨立思考,就不用在意他人目光 5:01誰可以坐博愛座?語言有時限制了人們思考 11:21大家都不敢準時下班?有可能是種集體錯覺 14:30活著總會融入各種框架,先看清楚規則就能做選擇 19:14談近期出版業的框架和折扣爭議 22:56習慣有時帶來許多沉默成本,也久到讓人忘記有選擇權 25:11學習拒絕讓你不曾得到和錯過,夏民分享被強迫投稿的故事 30:19從Netflix討論人類演化的慣性 35:06減少選項反而增加了自由,換得真正想要的生活 36:32夏民分享果斷做決定的小技巧:刪去法、計算成本、聰明消費 39:21看清所做的選項,才能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41:22消費改變一個人,你心裡的匱乏真實嗎? 43:28我的慾望,是我自己想要的嗎? 本集來賓| 出版人 陳夏民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雙週更新。 使用音樂| River Meditation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AcousticMeditation2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0 Jul 2024既然大撒文化幣了,為何不讓藝文活動全免錢? ft.《舞蹈空間舞團》 藝術總監平珩、《comma books》總編陳夏民00:35:45
本集邀請獨立出版人陳夏民和舞蹈空間舞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平珩,來討論文學創作和表演藝術。既然政府要大撒文化幣,為何不讓藝文活動全免錢?政府補助很重要,但錢花在哪裡更重要! 本集菜單 書店造就城鎮風景 文化平權發酵 如何將文化幣CP值最大化? 藝術品味從小養成 免費的最貴 影音娛樂競爭下的生存技巧 共創價值體驗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4 Sep 2022美感是演化來的嗎?這代表什麼?00:51:20
美感和品味有高低優劣之分嗎? 為什麼人類會區分美醜、喜歡美的事物? 這到底跟演化有沒有關係? 對「美」的感受包容度更寬廣,人會因此生活得更自在嗎? 本集節目邀訪陸子鈞、李柏霖分享各種生活中的經驗, 一起深入討論在多元、資訊爆炸的時代, 美感究竟是如何形成、受到什麼影響, 又能為人們帶來什麼啟發和幫助。 2:37美感是可以磨練的嗎? 10:40找到適合的美感和品味,有助於自我定位,甚至是與人溝通 15:08打開美感的廣度,使生在這個時代的我們顯得幸運 17:51「主流」應該長什麼樣子?「分眾」帶來更多品味的可能性 22:58從生物學看,人們對美感的判斷,其實跟繁衍有關 35:51建立更豐富的「美感資料庫」,更接納自己、更包容他人 40:14品味有高下之分嗎?早安圖VS聶永真 46:14培養自己的美感,從相信自己的直覺,讓自己看事情時「有反應」開始 47:39資訊過度爆炸,讓人很難停在感官當下思考 49:01世界很大,停止探索美感非常可惜 49:52讓演算法幫助你探索美感 主持人|朱家安 本集來賓| 詮識數位執行長、前泛科學編輯 陸子鈞 舞台設計、台大戲劇系助理教授 李柏霖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雙週更新。 使用音樂| River Meditation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Acoustic Meditation Arabesque no. 1 (string quartet arr.)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7 Dec 2022女人的身體是誰的?00:56:48
男、女坐姿的不同、 女性不穿內衣外出容易被投以異樣眼光…… 細探生活中種種習以為常的狀態, 讓我們開始思考,女人在社會中的身體是自主、自在的嗎? 而男女性在社會中又有各種性別的刻板印象和框架, 這些區別,真的是「天生」的嗎? 如何有意識地辨別這些分類,生活在這些分類中又不被限制呢? 本集節目邀訪舞蹈家劉奕伶和女性主義者周芷萱, 和大家深談生活中性別的議題, 以及現代人如何真正尊重不同性別,讓彼此都感到自在。 1:42地鐵上的「性別」與「坐姿觀察」 3:52舞者訓練養成了身體外八的習慣 8:12女性坐姿比較開,就被認為有性暗示? 9:37社會對於男女展露性慾有不同的標準 18:54翹腳、內八比較淑女嗎?這些姿勢對身體造成傷害 13:45沒穿內衣錯了嗎?談文化差異如何看待激凸 25:02透過舞蹈中的角色互換,男女都能體驗到彼此的不容易 29:32很多喜好其實受到「刻板印象」和「社會價值」影響 32:49被規範的喜好帶來安全感 37:00談關於現代舞對傳統舞種的不同與反抗 48:37無論什麼性別,每個人都能決定自己的代名詞 52:44人類的分類是為了方便,而非指導我們如何過活 本集來賓| 舞蹈家 劉奕伶 女性主義者 周芷萱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雙週更新。 使用音樂| River Meditation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Serenity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6 Jun 2024少子化怪女人不生?ft. 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 鄭雁馨00:36:19
少子化現象正在世界掀起變革,影響著經濟、教育、醫療⋯,在這一集節目裡,我們邀請到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 鄭雁馨老師,從多角度來剖析年輕人為何選擇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從經濟壓力到職場競爭,從生活方式到社會觀念,讓大家了解到少子化並非是單一的家庭事件,而是整個社會結構造成! 本集菜單 現代人更難找到合適對象 男性較女性相對保守 北歐沒少子化問題? 少子化潛藏的結構問題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8 Sep 2021電玩是藝術嗎?01:00:42
有人認為愛打電動只是殺時間、耍廢, 有人卻說電玩的魅力只有玩家才會懂! 隨著科技不斷更新、進步, 優秀的創作者揮灑創意,讓世界見證他們腦中的幻想國度。 電玩算是一種「藝術」嗎? 玩遊戲本身是件有意義的事嗎? 本集節目邀請插畫家厭世姬和劇場導演李銘宸(奶爸), 先從藝術的定義切入討論,接著帶出一連串有關電玩的哲學思辨。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藝術零距離計畫支持製播,雙週更新。 05:02「電玩」和「藝術」的異同之處? 08:50 遊戲必須要有參與者才能成立嗎? 14:27「隱藏關卡」、「隱藏菜單」帶來的哲學思考 17:34 跟藝術品互動有限定方式嗎? 22:09 成為藝術有什麼條件嗎? 26:43 藝術品需要是創造者的「有意為之」? 35:13 關於「金手指」的比喻 40:10 藝術和電玩都是需要人去詮釋、體驗的 42:05 滿足藝術的條件後,電玩算是藝術嗎? 45:19 現在大眾對電玩的觀感已逐漸改變 46:09 每個世代的產業鄙視鏈其實是會輪轉的 48:27 電玩的起源跟硬體進步有關 49:43 遊戲是人類的特殊活動,會被認為本身沒有意義 53:25「寶可夢」離互動式裝置藝術只有一步之遙? 57:14 有些獨立遊戲可以帶來藝術品般的療癒感 主持人|朱家安 本集來賓| 《厭世動物園》粉專作家 厭世姬 劇場導演 李銘宸(奶爸) 使用音樂|Clara Schumann: Ich stand in dunkeln Träumen 音樂演奏|徐嘉琪 音樂錄音|左興@ ff studio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6 Dec 2023失智症盛行代表人類有在進步?Covid-19促使人們開始正式思考疾病?——人類學家教你從疾病看出意義!00:41:17
人類雖然同種,但是社會處境卻不同。 在疾病面前,真的可以人人平等? 沒有人喜歡生病或老化, 我們無法逃避人生必經之路, 但或許能用不同角度詮釋、賦予新的意義。 本集節目邀請人類學家劉紹華老師, 分享什麼是醫療人類學, 以及用社會科學視角和人文眼光, 她如何看待當代的疾病和人口老化議題。 看看不同文明都遇到什麼問題,也讓我們反思 :「那臺灣呢?」 1:10「人類學」到底在學什麼?簡介考古、語言、體質、文化人類學 7:14劉紹華談為何對醫療人類學感興趣?起源於「愛滋病」和「柬埔寨」 18:20從「家支」到「被中共統治」,談中國彝族經歷社會衝擊和登大人 23:31疾病有被「汙名化」嗎?談談COVID-19 33:15我們都忘記了,失智症凸顯了人類的進步 36:59覺得老化很可怕嗎?談我們如何用新的眼光看待老化 《我的涼山兄弟:毒品、艾滋與流動青年》書籍介紹: https://bit.ly/3GtVtAv 疾病邊界的日常風景:劉紹華《病非如此》新書發表會側記 https://bit.ly/46MDRL4 本集來賓| 醫療人類學家 劉紹華老師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雙週更新。 使用音樂| River Meditation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234354__valentinsosnitskiy__d-g-c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1 Aug 2024有種醜是自己覺得醜! ft.皮膚科醫師 蔡文騫、作家 吳曉樂00:53:26
在這集節目裡,我們邀請皮膚科醫師 蔡文騫和作家 吳曉樂來聊聊現代人的外貌焦慮!不同時代文化對「好看」的定義,在過去不盡相同,卻隨著全球化越來越單一?受到商業影響,大家對外貌的追求也變得越來越瘋狂! 本集菜單 社群時代的容貌焦慮 古今審美觀差異 IG、YT正在加劇焦慮 「好看」的標準是什麼? 容貌商業如何影響現代人的審美 最好的容貌吸引是「開心」 實踐體態自由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1 Aug 2021AI值得我們擔心嗎?01:08:22
AI值得我們擔心嗎? 科技就像是雙面刃,就算電影《魔鬼終結者》的時代不會來臨,人們對AI也是又是期待又是擔憂,充滿了矛盾。我們愛AI像人一樣聰明,創造出無限可能性。又懼怕AI太過像人,有天人類終將被取代。本集節目邀請兩位有相關工作背景的來賓,暢談現今AI在生活、藝術等多種領域的應用,以及從AI科技衍伸的哲學思考。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藝術零距離計畫支持製播,雙週更新。 主持人|朱家安 本集來賓| 簡單哲學實驗室共同創辦人 張智皓 廣達電腦技術長暨副總經理 張嘉淵 01:12AI可以模擬人類做出道德判斷?! 03:56 AI會造成人類的大規模失業嗎? 06:39 哪些工作最有「人味」?較不容易被機器取代 09:47 AI和人PK古典樂創作,判斷結果令人吃驚?! 11:46 有可能利用AI技術讓已故藝術家「重生」? 18:44真正的藝術其實是從試煉中誕生,而非依賴形式 21:53 原作和贗品的價值差異到底在哪裡? 27:30 關於AI的基本概念介紹和理解 28:46 哲學家和工程師對AI有完全不同的期待 31:12談AI這幾年的應用發展和限制 43:20 AI可能透過一些方法操控人類的選擇,例如:總統大選 47:58 以訂飯店、買書、看表演為例,AI比你自己更懂你 51:07 科技透過數據了解你的喜好,可以是推薦,也可能是監控 52:57在科技之下,眼睛看到、耳朵聽見的或許不一定為實 56:05 如何避免自由意志受到AI的操弄? 57:31人類和AI最大的差距在於擁有自我意識 1:06:34 科技工具本身沒有好壞之分,一切取決於人心和使用方式 使用音樂| Schubert: Du bist die Ruh, D. 776 Debussy: Nuit d'étoiles 音樂演奏|徐嘉琪 音樂錄音|左興@ ff studio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1 May 2024【好哲凳LIVE PODCAST特別場】聽眾QA ft. 沈伯洋00:24:15
本集LIVE PODCAST特別場,匯集了聽眾問題,邀請到現任立委Puma沈伯洋和代班主持人劉文一起來回答! 本集菜單 國家2.0或3.0的可能性? 國家作為家,流亡者的困境? 資訊戰從個人邏輯開始保衛? 解決貧富差距=解決民粹主義 再多一點愛吧!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3 Sep 2023秋天藝術節特企—到底!什麼是策展?辦桌能算是一種策展嗎?00:46:25
一般人會逛展覽,卻很少有機會參與策展。 藝術策展和百貨公司的櫥窗展示有什麼不同? 策展是什麼樣的創作和經驗呢? 本集節目邀請兩廳院秋天藝術節策展顧問周伶芝, 跟大家分策展如何說故事、提出問題、激發討論, 用五感和特殊體驗,帶給人們超越語言傳達的資訊。 策展具有創造性和思考性,也能打破時間和空間。 用不同方式呈現跟觀看,讓我們帶著好奇心,活出更自由的生命 * 所以到底辦桌是不是一種策展呢? 大家聽完這集討論之後,也可以思考看看喔! 1:33策展就是「說故事」和計劃一場「小旅行」 2:46策展「curate」原來是在「療癒」文物 6:07「藝術的提問」和普通人問的問題有什麼不同? 7:28「城市漫遊」過程中,當身體、速度慣性被打破,可能會帶來驚喜 12:53在策展中,文字敘述無法取代實地探訪帶來的體驗 14:47從展覽《裹山》一窺太魯閣族原民文化和歷史 22:11策展對「時間性」特別觀照,挖出被遺忘的故事也注重人文關懷 25:15成為「策展人」需要具備什麼能力,或可以怎麼練習? 30:56一幅畫可以用什麼角度欣賞?羅蘭巴特提出關於影像的「刺點」 32:25分享2023年《兩廳院秋天藝術節》策展理念和亮點 37:24《澳洲背靠背劇團》討論障礙跟AI之間的關係 43:18為什麼無聊的時間很重要?「無意識散步」是很好的日常練習 本集來賓| 兩廳院秋天藝術節 策展顧問 周伶芝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雙週更新。 使用音樂| River Meditation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Serenity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9 Nov 2022打個電動也需要政治正確嗎?00:52:20
電玩設計需要「政治正確」嗎?還是作者說的算? 讓玩家們不爽的,究竟是遊戲太刻意想「教育」大家,還是另有隱情? 面對網路上的歧視與仇恨,我們又可以怎麼辦? 本集節目邀訪插畫家厭世姬和遊戲直播主鳥屎(蘇志翔), 和主持人朱家安一起暢談遊戲話題, 帶你進入遊戲引發的爭議及哲學思考。 1:30人們為何會開始討論電玩是否「政治正確」? 5:12「政治正確」被濫用,其實內心深處就是對作品不喜歡 9:20玩遊戲時被教育會引起反感嗎?討論相關的經驗和感受 16:00簡單介紹「魂系遊戲」的性質和特色 19:22玩家要不要接受遊戲所設定的價值觀?以《潛龍諜影 V:幻痛》為例討論 23:27可能對特定議題不夠了解和認識,才會演變成「政治正確」的爭議 25:45非主流觀念以及跟自己不同的價值,容易讓人感到排斥 26:57談《最後生還者2》引發的爭議和熱烈討論 29:42如果想教育受眾,就要做好被批評的準備 32:50遊戲設定引起玩家的歧視和仇恨言論,讓討論難以進行 35:38如果加入「政治正確」,其實對遊戲產業是件好事 39:04如果符合作品設定,就不該因「政治正確」更改創作方向 45:12從「網路禮儀」談到「言論自由」的珍貴 主持人|朱家安 本集來賓| 遊戲直播主 鳥屎(蘇志翔) 《厭世動物園》插畫家厭世姬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雙週更新。 使用音樂| River Meditation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Arabesque no. 1 (string quartet arr.)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9 May 2024身為翻譯,我容易嗎我?ft. 手語翻譯 蕭匡宇、口述影像 趙又慈、中英口譯 錢佳緯(下)00:30:36
上集談到了許多技術面,本集依舊是手語翻譯 蕭匡宇、口述影像專家 趙又慈以及中英口譯 錢佳緯,三位厲害的老師,要繼續來大聊他們多年的實戰經驗,顛覆你對翻譯的想像! 本集菜單 目標是讓我們擁有類似的體驗 「諧音梗」超為難翻譯 為什麼手語翻譯員不能戴口罩? 遇到外文怎麼轉手語? 口語影像一分鐘,前置作業一小時! 先感知才有認知 連「魔神仔」都能翻譯?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3 Aug 2022魔術的概念分析00:55:40
魔術為什麼如此吸引人?跟魔法、超能力有什麼不同? 當我們欣賞魔術,我們體驗了哪些東⻄? 舞台劇的「假裝」和魔術「無法假裝」的區別是什麼? 魔術就是各種可能與不可能的辯證與衝突嗎? 本集節目邀請魔術師林陸傑、哲學家林斯諺 和主持人朱家安一起暢談魔術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祕密! 2:10錯誤引導還是操控人心?謊言都是觀眾告訴自己的 15:01「妖術的解析」第一本魔術教學書誕生 15:40魔術和宗教、科學的有趣關聯 17:25從電影「夜路」、「魔幻月光」窺看魔術相關歷史 21:05「推理小說」就是精采的紙上「魔術」,談兩者的異同之處 26:56魔術師其實就是最好的演員,扮演會魔法的角色 34:27電影的發明其實跟魔術的「降靈術」有關! 40:24強烈建議魔術要「現場觀看」的原因 40:50魔術沒辦法變給自己看:「觀眾」是現場魔術的要件 主持人|朱家安 本集來賓| 東吳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林斯諺 魔術師 林陸傑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雙週更新。 使用音樂| River Meditation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Arabesque no. 1 (string quartet arr.)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0 Aug 2023為什麼許多人仇視「女權」?女性主義到底惹到誰?00:50:24
「盆栽要剪,女人要扁」、「洗碗機不要出來打電動」、「女權自助餐吃起來」 每天網路上都有攻擊女性的說法, 厭女言論反映出什麼,又真正想傳達什麼? 女性天生就得善解人意?男性比你想像的更焦慮! 沒有什麼事情是基於性別,你就應該去做的。 本集節目邀訪作家許菁芳和蔡宜文, 用生活化的例子,分享女性主義對性別議題的追求, 也討論現在的台灣社會還有什麼性別迷思和不平等, 或可以如何重新思考相關爭議, 最後超越預設標準和社會眼光, 不任意歧視他人同時活出自我。 1:37女性主義中的「女性」是指什麼? 3:46女性主義希望將性別議題「問題化」並「帶來改變」 7:40職場上女性被預期溫柔和善解人意,會因此更有價值嗎? 10:22情感交流或家務事女人天生就擅長,所以沒什麼了不起? 17:59女性因為有表達專長,所以更有機會考上研究所?! 19:36談《八尺門的辯護人》,男生焦慮於被女性超越或奪權 22:13台灣女性政治人物常遭受質疑和批判,受雙重標準檢視 27:12家庭是大家的,為何分工總要「男主外、女主內」? 30:06很多厭女假設底下,是看不起、不信任男人的 31:11男人都該請育嬰假看看!可以得到莫大的成就感 33:11父權價值其實也讓男性錯過很多體驗 36:50網路上為什麼有那麼多厭女言論? 有可能代表社會正在進步 46:26從AV女優見面會得到的啟示,女性應該要相信自己的力量 本集來賓| 作家 許菁芳 作家 蔡宜文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雙週更新。 使用音樂| River Meditation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AcousticMeditation2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0 Dec 2023犯罪也有歧視嗎?「社會性死亡」是唯一理想結局嗎?00:45:37
2023年5月份,臺灣掀起#Mee Too浪潮 許多受害者選擇勇敢站出來,加害者被檢視、譴責 有人認為是社會進步了,終於撕開遮羞布 有人卻說女權主義太高漲,讓人感到焦慮 在#Mee Too之後 受害者的正義得以伸張、加害者「社會性死亡」 這會是最理想的結局嗎?或是有更多可能性? 本集節目邀訪轉型正義和創傷議題專家彭仁郁老師, 用專業角度剖析「性犯罪」跟其他類型的侵害有何不同。 也個別討論在性暴力事件中, 加害者和受害者面臨什麼樣的刻板印象和社會的制約, 他們真正需求和心聲又是什麼,社會能怎麼幫助他們? 1:22「性犯罪」有什麼特別的?什麼是「心理上的身體」破洞了? 2:53談70年代「鄧如雯案例」,當時社會傾向把性侵受害人嫁給加害人 4:45傳統認為男性的性慾本來就「無法控制」,把「侵害」包裝成「浪漫」 8:35「完美的」加害者、受害者應該長什麼樣子? 14:09教導孩子要「小心陌生人」!但很多案件都是「熟識性侵」 17:28當司法無法發揮功能,受害者藉由#Mee Too浪潮講出秘密和委屈 20:17當#Mee Too受害者現身,會冒什麼樣的風險? 26:44關於性暴力,還有哪些思考上的灰色地帶? 30:17#Mee Too事件有結局嗎?社會要怎麼繼續跟加害人相處? 34:54加害者認罪對受害者來說是種修復,希望能得到一個說法 38:39「社會性死亡」帶來什麼副作用? 39:34把性暴力加害者看成「禽獸」,彷彿他們不需要負擔「人類的責任」 本集來賓| 中研院民族所 彭仁郁老師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雙週更新。 使用音樂| River Meditation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Serenity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5 Oct 2023AI生成時代的來臨:人類能從AI身上學到什麼?00:51:02
你用過Chat GPT嗎? AI會自我學習,我們又能從AI身上學到什麼? 人類希望AI愈來愈聰明、好用,幫生活和工作加分 但又不希望自己未經同意之下被模仿,甚至完全取代 本集節目訪問政治大學李怡志老師, 用最簡單易懂的例子介紹人工智慧的技術和背後原理。 科技始終源自於人性,而人性又會如何與科技交互影響? 如果你對AI技術抱持好奇,又怕很難理解,千萬不能錯過這集! 1:12 AI為何近年橫空出世?先來比誰的「GPU」更多 6:05「創用CC」幫助AI「生成圖像」有更多樣本 12:05「圖像式生成」的原理是什麼?機器要怎麼「自我學習」? 17:15在AI領域「學習」和「模仿」有沒有差別? 20:48 AI可以假裝成你?談「人工智慧代理人」、「數位孿生」爭議 24:43介紹Chat GPT的訓練過程,初期還是要有人類介入 35:02生成圖像和人類畫圖不一樣,可以隨時重新更改 39:55很多人類的「管理技巧」可以用來跟AI互動,而且效率很好 43:49談AI應用,介紹什麼是「思想鏈」、「思想術」 本集來賓| 政治大學李怡志老師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雙週更新。 使用音樂| River Meditation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OneFineDay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6 Oct 2021人有必要了解過去嗎?01:06:12
人們常說讀歷史能夠「鑒古知今」,這是真的嗎? 除了得到經驗和教訓,學歷史還能挖到什麼寶物? 本集節目主持人和兩位來賓,用開放的眼光跟角度展開討論, 首先以了解歷史的「必要性」當作母題延伸,探討各種思維和可能, 並擴談到臺灣的轉型正義議題,也點出臺灣過去到現在歷史教育的盲點。 讓人不禁莞爾並反思:歷史到底教會我們什麼?又是誰在決定歷史呈現的樣貌?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全球人壽冠名贊助,雙週更新。 05:25行為本身就是目的,所以何必去問意義? 08:12人在了解過去之前有什麼前提? 10:07有關臺灣「轉型正義」議題的觀察 14:27人很難「正確認識」過去,且所有知識都有權力結構關係 17:23「新史學」是如何用微觀來看歷史脈絡? 24:56臺灣的歷史教育被過度簡化,反而不利學生養成思考能力 36:15除了經驗教訓,學歷史到底還能獲得什麼? 39:48歷史不是簡單的因果關係,應該用更細膩的眼光看世界 47:12現下的人們可能用什麼角度詮釋疫情 51:17沒有解答的戲劇更接近現實世界,以怪醫黑傑克為例 53:10人文學的培養帶來一種看世界的方式 56:40兩位來賓分享培養歷史思維能力的小技巧 主持人|朱家安 本集來賓| 與點堂堂主 陳茻 編劇、跨領域藝術工作者 周曼農 使用音樂|Mascagni:Intermezzo from Cavalleria Rusticana 音樂演奏|徐嘉琪 音樂錄音|左興@ ff studio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8 Nov 2023政治正確改編是重塑還是破壞?是創作者的靈藥還是毒藥?01:06:05
2023年《小美人魚》真人版在全球熱播,卻也引發炎上, 許多人翻桌大喊:「毀我童年!」 批評艾莉兒選用黑人演員太政治正確 電影應該忠於原著,還是可以被魔改? 創作者究竟在想神馬東西? 美國一九三O年代的政治正確法典《海斯法典》, 反而促使影史上最長吻戲的誕生, 讓遮蔽腿部的絲襪反而成為性感的象徵。 有人說「政治正確就是在說教。」 真的有這麼簡化和單純嗎? 本集節目邀請龍貓大王通信和主持人朱家安 從影視流行文化角度討論何謂「政治正確」, 回顧好萊塢影業中的產業文化的發展脈絡, 也帶大家一窺影視創作者和製片的真實想法 藝術創作往往在衝撞現實,你能接受改到什麼程度呢? 3:18小美人魚本來就是「虛構」的,安徒生一定沒想到現代人會吵成這樣 5:38王子的眼珠顏色其實跟原著寫的不同,但大家好像沒那麼在乎 11:17「歌聲」才是《小美人魚》的故事重點,象徵了自由也跟角色設定有關 17:29電影裡不准說「Oh My God」,《海斯法典》到底禁止了什麼 22:05好萊塢導演成功挑戰《海斯法典》!聊影史上最長的吻戲如何誕生 26:51黑色犯罪電影《夜長夢多》被改到太神秘,令人一頭霧水又著迷 34:04是政治正確還是造成誤解?談90年代的《費城》和社會氛圍 37:21政治正確定義隨著時代不斷變化,談30、90年代的背景和差異 43:24如果關掉批評的聲音,真人版《小美人魚》其實全球賣座 51:01政治正確有時反而是好事,會產生許多化學變化、令人驚豔 53:48為何「布倫屋恐怖片」擅於操作社會議題,讓人又怕又愛看 本集來賓|專欄作家 龍貓大王通信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雙週更新。 使用音樂| River Meditation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TravelLight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Améliorez votre compréhension de 好哲凳|藝術思辨坐著聊 avec My Podcast Data

Chez My Podcast Data, nous nous efforçons de fournir des analyses approfondies et basées sur des données tangibles. Que vous soyez auditeur passionné, créateur de podcast ou un annonceur, les statistiques et analyses détaillées que nous proposons peuvent vous aider à mieux comprendre les performances et les tendances de 好哲凳|藝術思辨坐著聊. De la fréquence des épisodes aux liens partagés en passant par la santé des flux RSS, notre objectif est de vous fournir les connaissances dont vous avez besoin pour vous tenir à jour. Explorez plus d'émissions et découvrez les données qui font avancer l'industrie du podcast.
© My Podcast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