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Jun 2024 EP1 什麼是產品行銷經理? 01:02:02 我們是兩位在美國科技業擔任產品行銷經理(Product marketing manager / PMM)的台灣人。相較產品經理而言,PMM是一個相對新且職務內容較為發散的工作。前陣子發現網路上沒有太多中文的資訊,於是我們希望透過podcast分享我們在美國擔任產品行銷經理的經驗以及心路歷程。在第一集當中,我們談了
什麼是產品行銷經理(PMM)? PMM與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 / PM)密切合作,將產品在對的時間透過對的管道,將對的訊息交給對的人。 PM與工程團隊一同打造產品,而PMM則是發想產品該如何上市,包含了目標族群、核心訊息、行銷管道、內部教育訓練等等,以確保客戶能夠了解你的產品並進而購買。 PMM與傳統行銷部門不大一樣的部分在於,傳統行銷部門很常是以行銷的管道決定職位,例如社群網路行銷、電子郵件行銷、活動行銷、媒體行銷等等,每一個人的專才在於某一個通路。而PMM本身的專才在於產品本身而並不管理任何通路。PMM制定了訊息以後,與傳統行銷部門合作,找到最適合的管道將訊息送出去。 PMM 要做些什麼? Go to market strategy: 透過資料分析、市場趨勢及業務團隊分享,找到產品欠缺之處並與產品經理合作共同改善發展分針並決定長期行銷策略 Product launch: 制定產品上市計劃,確保產品在發布日當天可以順利發表 Messaging and positioning: 撰寫產品核心訊息,讓客戶看了會有感 Field enablement: 員工教育訓練,讓同事們可以正確且一致地傳遞訊息 Competitive analysis: 競爭者分析 Others: 還有更多! 誰適合做這份工作? 做 PMM 的好處與壞處 好處:決定全球業務團隊如何銷售你的產品! 壞處:職位相對模糊,有時候會做一些雜事 如果你正在尋找PMM相關工作或者你純粹只是好奇PMM在做什麼,希望這個節目能夠幫助到你。另外,深感PMM在每一家公司,甚至在同一家公司的不同產品線的工作職責都有所不同。如果你個人有PMM的經驗想要分享,也請聯絡我們,我們很期待向你學習。 我們還是podcast新手,還有很多改進之處。如果有任何意見,也請隨時與我們分享。謝謝!
Credits:
傳簡訊給我們!
聯絡我們
23 Jun 2024 EP2 關於找工作:如何成為一個產品行銷經理 00:57:56 想要成為產品行銷,你得先開始行銷自己 如何尋找適合自己的公司?要對產品有feel LinkedIn更新是一種搜尋引擎優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 SEO),提高你的曝光度 共同創辦人寄信邀請你面試?不用高興的太早 找第一份工作時,需要管理你的公司名單 大企業與新創擔任PMM的差別?第一份PMM工作該從哪裡開始? 如何避免地雷公司? 我們還是podcast新手,還有很多改進之處。如果有任何意見,也請隨時與我們分享。謝謝!
Credits:
傳簡訊給我們!
聯絡我們
18 Aug 2024 EP10 競爭者分析: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00:57:33 為什麼要做競爭者分析?是哪一個部門的責任? 收集對手資訊就像個跟蹤狂 把競爭對手擋在門外,結果被對方寫文章罵 Battlecard就像是大谷翔平球探報告 我們還是podcast新手,還有很多改進之處。如果有任何意見,也請隨時與我們分享。謝謝!
Credits:
傳簡訊給我們!
聯絡我們
25 Aug 2024 EP11 常用資源大補帖(知道這個詞的都有一定年紀了) 00:55:32 Product marking alliance (PMA) 是新手學習PMM基本技能的好地方 學習最快的方式就是做中學 GTM strategy template Aha定義Go-to-market的大方向 PMA發布的模板 Messaging & Positioning Naming Persona Product launch tiering 常用工具 一些在ChatGPT常用的提示詞 How’s this? Compare version A versus B Summarize a large paragraph and tell them to write me 50 words 撈市場分析資料: Market research, find relevant reports 定義發文的對象及文章格式: You are writing [blog post, tweet, text message, email, etc.] to [persona], how would you rewrite this? 微調語氣及長度: Make it more personal / formal; Shorten / lengthen 確認文法是否正確: Is this grammatically correct? Identify the common themes of a large data set (customer feedback, win/loss reasons) ChatGPT說的話不能盡信。2023年有律師使用ChatGPT引用不存在的案例遭到罰款$5,000美金 我們還是podcast新手,還有很多改進之處。如果有任何意見,也請隨時與我們分享。謝謝!
Credits:
傳簡訊給我們!
聯絡我們
30 Jun 2024 EP3 讀心術:談談面試官在想什麼 01:16:06 這一集我們分享彼此擔任過面試官(口誤說成面試者)的經驗,並介紹了下列資訊
招聘流程 招募主管(hiring manager)定義職缺內容→ 組成面試團隊→ 人資(HR)收集並邀請面試者→ 個別面試→ 最終簡報→ 決定人選 面試官怎麼看履歷表 大概5到10 秒看完一份履歷 過去公司名稱跟職銜幫助拿到面試,經驗內容決定面試者問題 MBA有幫助但不是必要 常見面試問題 為什麼要加入這個公司? 產品上市的經驗 你會如何描述面試公司的產品 與跨部門的團隊合作經驗分享 最終簡報(請一定要找做過PMM的人諮詢) 求職的地雷行為 沒做功課、沒有重點、沒有證據 唬爛或造假、履歷表及回答不一致 一些小建議 我們還是podcast新手,還有很多改進之處。如果有任何意見,也請隨時與我們分享。謝謝!Credits:
傳簡訊給我們!
聯絡我們
07 Jul 2024 EP4 產品上市三部曲 第一集:資訊蒐集與市場研究 01:06:29 什麼是產品上市? 產品上市 (Product Launch)與產品發佈(Product Release) 的不同 如何制定產品上市優先順序與制定分級系統(Tiering System) 如何與產品經理一起規劃整年度的產品上市計劃 在每一個產品上市專案,如何與產品經理合作,PMM 與PM該如何分工? 分界點在哪裡? PMM在產品開發的哪個階段要開始介入? 在此階段常遇到的挑戰 若產品的完成度還不夠時,是否仍要上市? 產品還沒完善,但仍必須要上市的應對方案 期望值管理 產品命名 如何建立一個好的命名流程與架構 什麼產品與功能需要命名?什麼不需要 避免混淆專案名稱與產品名稱 競爭者分析 PM還是PMM來做 透過競爭對手分析來優化Messaging and Positioning VIP客戶要求的功能,不管怎樣,都要研發出來 我們還是Podcast新手,還有很多改進之處。如果有任何意見,也請隨時與我們分享。謝謝!
Credits:
傳簡訊給我們!
聯絡我們
14 Jul 2024 EP5 產品上市三部曲 第二集:產品上市計畫制定 00:54:33 制定一個好的產品上市計劃(Go-To-Market Plan / Launch Plan) 產品上市計畫就像個商業計畫 計畫包含哪些項目 從漏斗分析來規劃各類的行銷計畫與活動 刺激市場需求 (Demand Generation) VS 業務團隊培訓 (Sales Enablement for B2B) 設立目標客群 B2B: 公司基本資料(Firmographics)- 公司的規模與產業、成長率 B2C: 市場人口統計(Demographic) - 年齡、性別、收入、喜好 用戶畫象(Persona): 職稱、職位、在公司的工作內容、在交易中扮演的角色 製作好的訊息傳遞 (Messaging) FAB 訊息傳遞框架(功能、優勢、利益 Feature, Advantage, Benefits) 如何平衡這三個要素 若完全只說利益,不談功能與如何使用,文案變的很空泛 若只著重在功能,文案變得很艱深、乏味 公司網站大大小小的文案都要PMM介入嗎? 如果運用各部門(內容行銷、成長部門)的專業,一起完成網站與廣告頁面的文案 競爭者分析 找出產品優於競爭對手的地方,增加團隊成員的信心 重要的產品上市專案,Battlecard的內容更新,讓公司整體競爭優勢更加凸顯,或是補足自己的缺點 訊息傳遞 (Messaging)與產品定位(Positioning)的差別 產品定位著重於策略層面:目標客群以及客戶對產品的觀感與看法 若產品是身為市場領導,有時可以刻意忽略還不成氣候的競爭者,避免提升他們的名聲 銷售賦能 (Sales Enablement) 各式行銷資料的建立與更新 - 產品規格表 (Datasheet)、 一頁簡報 (One-pager)、常見問題(FAQ)、Battlecard、提案簡報 (Pitch Deck) 跟業務建立一對一的闗係,讓你能夠有好的智囊團,提供市場回饋與建議 當你幫忙業務,業務就會幫你 - 累積人品,讓你在推新產品或功能時,這些業務暗樁可以幫忙去影響其他的業務同儕 每次產品上市計畫該做的事,會因為不同的分級而有規模上大小的差異
傳簡訊給我們!
聯絡我們
15 Sep 2024 EP14 亞馬遜雲端服務PMM在做些什麼? 00:44:38 第二季開始,我們邀請其他優秀的PMM一起來分享他們的工作經驗。這一集,我們榮幸請到同樣來自密西根商學院的校友,現任亞馬遜資深產品行銷的Michael Lin 與我們分享他在亞馬遜的工作經驗。
AWS亞馬遜雲端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簡介 20/80法則:AWS佔亞馬遜20%左右的營業額卻貢獻將近80%的利潤 亞馬遜PMM做些什麼? 每一個PMM需要統管整個產品服務的行銷需求:寫文件、辦活動、做簡報 受眾是技術人員。行銷的術語較為平鋪直述不花俏 透過與客戶對話,了解客人真正的需求 在200+以上產品服務當中獲得需要的資源,並在有限的資源做最大的曝光度 AWS與其他公司擔任產品行銷的差別,以及最大的學習是什麼? 16條領導準則 ;大數據統整出來的成功法則跨部門建立信任 大公司如何運作 寫作訓練:寫作不用被動式 什麼人適合AWS? 做事積極主動 能夠自己排除萬難 會設定界限的人;別當濫好人! PMM該如何升遷? 懂得分配時間做更多曝光度的工作 做得很好是應該 增加你的工作範圍,做超過你的本分 對於想要成為PMM的建議 PMM像是文字藝術者:最大化商業利益、最小化競爭對手的威脅 不隨之起舞,只重視自己能做到的事情 讓客戶聽到你想講的議題 寫作在亞馬遜的重要性 每個會開始之前都是個讀書會 每一場面試都有個寫作考試 寫作是思考的訓練。辭藻不用華麗但條理必須清楚,最重要是能夠讓人懂 希望你們喜歡這一集!
傳簡訊給我們!
聯絡我們
21 Jul 2024 EP6 產品上市三部曲 第三集:執行產品上市計畫與上市後的持續行銷 00:51:15 行銷部門上市啟動會議 (Product Launch Kick-off) 詳細介紹產品及市場策略 - 向行銷部門同事詳細介紹即將上市的產品及其市場策略 宣達產品的獨特賣點和競爭優勢 - 與大家宣達產品的獨特賣點和競爭優勢 強調團隊合作 - 強調團隊合作的重要性,確保每個人都了解自己的角色和責任 會議議程內應該包含什麼 為什麼要推這個新產品上市 目標市場與客戶 新產品功能涵蓋的範圍 市場信息和定位策略(Messaging and positioning) 時程表與主要里程碑 - 早期使用者/測試版(Early Adopter/Beta) vs 全面上市(GA) 啟動會議應該邀請誰 各行銷部門主管(成長部門、內容行銷、網站、活動、公關、社交媒體、SEO、分析師關係) 業務部門領導 銷售賦能(Sales Enablement) 客戶成功(Customer Success)和客戶管理團隊 追縱行銷計畫的進度 大公司有專案經理(Program Manager)來幫忙追蹤進度 小公司有時需要PMM親自去追蹤進度 若缺乏專案經理,可能讓不同專案之間,執行度有落差 啟動會議之前,行銷計劃要盡可能完整 整體行銷時程表必須與產品上市的里程碑接軌 大方向與目標訂出來,但每個行銷管道的執行策略與計畫仍需由各行銷部門負責人擬定 不是每一個產品上市都需要啟動會議 善用產品上市分級系統來決定 尊重大家時間,避免過多會議 可以將多個第二級或三級的產品上市統整成一個較大的上市 如何定義全面上市 (GA- general availability) 產品還沒完工,可以公布嗎? ChatGPT Sora 宣布的例子 如何運用早期使用者/測試版來測試市場水溫 大客戶要求的功能,常被要求要優先開發 定義產品上市成功的衡量標準 營業額 - 適用於獨立的全新產品或重大功能更新 營業額歸因在 B2B 中常常面臨執行困難,因為很難界定客戶是否是因為某個新功能才購買的 現有產品的功能更新 - 用戶使用率、用戶滿意度、用戶回饋 競爭勝率 - 是否有改善對競爭對手的勝率 許多新產品上市成果經常無法立即顯現,B2B銷售的週期常常需要數週甚至數個月 定性反饋也是衡量產品上市成功的重要指標 - 業務或客戶回饋,業務對銷售新產品的信心 確保PMM制定的KPI是與PM在追蹤的數據目標是一致的 PM負責0到1,PMM負責0到100 上市後持續行銷與檢討 產品上市專案應持之以恆,不能在發布後就置之不理 應該在發布後制定持續性的計劃與策略
傳簡訊給我們!
聯絡我們
28 Jul 2024 EP7 業務訓練 (Sales Enablement) - B2B產品行銷經理的重要職責 01:00:34 業務團隊包含的範圍 Pre-Sales: 了解客戶需求 業務開發代表(BDR/SDR): 初步了解客戶需求,包括產品支援能力、購買時程、預算及決策權。 客戶洽詢(Inbound): 潛在客戶主動接洽,業務開發代表(SDR)進行初步審核。 主動客戶開發(Outbound): 業務開發代表(SDR)主動尋找潛在客戶。 當業務開發代表(SDR)確認案子可行後,轉交給業務代表(Account Executive)進一步了解需求。 業務工程師(Pre-sales Engineer): 解答技術問題並展示軟體(Demo)。 Sales: 簽約談判 簽約談判,例如大公司如SAP、IBM經常使用樣板合約。 Post-Sales 安裝及後續訓練。 系統整合,有時需與外包廠商合作。 客戶成功經理: 確保客戶成功使用產品。 產品行銷經理業務訓練的範疇 業務開發代表: 探索問題。 業務代表: 協助業務講述新產品故事。 客戶成功經理: 幫助客戶使用新功能。 產品行銷通常負責漏斗中段, 漏斗底部,介紹產品功能和更多細節。內容行銷或成長部門則負責漏斗頂端,大方向訊息傳遞。 對現有客戶的持續行銷,鼓勵加購更多功能。 若有獨立的業務訓練部門,產品行銷經理應與其合作。 產品行銷常見的業務訓練行銷資料 產品規格表 (Datasheet) 一頁簡報 (One-pager) 常見問題 (FAQ) 戰情卡(Battlecard) 提案簡報 (Pitch Deck) 客戶成功案例 行銷資料的管理 使用內容管理平台,有效管理大量文案及版本控制,確保業務能快速找到最新檔案。 克服業務訓練的挑戰 建立業務的信心及對產品行銷團隊的信任。 建立與業務良好的關係,並找到業務內的支持者。 持續性的重要性,重複傳達重要信息。 讓業務能夠快速的找到最新的檔案 內部對業務的行銷同樣重要 - 如何有效獲得業務回饋 定量回饋:問卷調查、深入訪談、聆聽銷售電話錄音。 勝敗分析(Win-loss analysis),了解如何提升案子的勝率。 保持與業務部門的良好關係,尋求高層支持。 業務在B2B的世界中是產品行銷的重要受眾。
傳簡訊給我們!
聯絡我們
04 Aug 2024 EP8 如何製作有效的產品行銷內容 (Content Creation) - 上集 00:46:41 PMM負責的文案與行銷資料
產品規格表 (Datasheet) 一頁簡報 (One-pager) 常見問題 (FAQ) 戰情卡 (Battlecard) 提案簡報 (Pitch Deck) 客戶成功案例 (Cast Study) 產品發佈線上研討會(Product Release Webinar) 思惟領導力線上研討會(Thought Leadership) Webinar) 內容行銷團隊與產品行銷團隊的區別
內容行銷 (Content Marketing):專注於產業趨勢與思惟領導力 (Thought Leadership) 的內容創作。 產品行銷 (Product Marketing):專注於產品具體內容,如功能介紹與產品策略。 內容行銷與產品行銷的合作
內容的大方向與策略應一致,特別是在對產業趨勢的看法上。 如果內容行銷團隊不具備產業知識,產品行銷應分享產品策略與公司觀點。 評估行銷資料的有效性
每當有新資料請求時,應思考是否每個產品功能都需要行銷資料。 利用內容管理系統的數據,如使用率。 收集業務回饋。 寫作是否有明確地回答 "So what",並且是否觸及到痛點。 如何寫出好的訊息傳遞
突顯公司與產品的獨特性,確保這個故事只能由「你」來說。 不同長度的版本 - 短篇的電梯簡報(Elevator Pitch)、中篇、長篇。 提案簡報(Pitch Deck)
目的:確保每個業務在簡報時都能有一致性,提供公司介紹與產品介紹的精選內容。 如何製作有效的的提案簡報:清晰的說故事框架、提供改變的急迫性、以簡單的方式來溝通複雜的概念,如亞馬遜的飛輪模型 (Flywheel Model)、"So What" 必須明確定義,並解釋其急迫性。 其他常使用的行銷資料
口碑行銷與客戶成功案例 (Cast Study):通過相關產業的客戶背書,達到有效的推廣效果。 產品規格表 (Datasheet):從公司整體介紹到具體產品功能的範圍。 電子書 (E-Book):通常用於漏斗頂端 (Top of Funnel) 和思惟力領導 (Thought Leadership) 的內容。 我們將在下集的節目中,討論更多各類產品行銷經理常製作的行銷內容與資料。
傳簡訊給我們!
聯絡我們
11 Aug 2024 EP9 如何製作有效的產品行銷內容 (Content Creation) - 下集 00:43:43 部落格
並非每個產品發佈都適合發布新聞稿,但部落格可以更靈活地使用。 通常由內容行銷部門負責,但產品行銷經理也可以貢獻產品發佈相關文章。 多寫產品發佈文章對SEO有幫助,並可多添加圖片、GIF或影片等多媒體。 客戶案例研討 (Customer Case Study)
新產品發佈一段時間後,等客戶充分使用並滿意後,可以邀請客戶製作案例研討。 一個好的案例研討,能大幅提升訊息傳遞的說服力。 產品行銷經理可以精練案例研討的問題設計,並討論訊息傳遞的核心。 最好能找到超級使用者,他們對產品功能的使用方式非常詳盡。 案例研究組合管理:涵蓋所有產品、功能、行業和人物角色。 線上研討會 (Webinar)
新產品發佈的線上研討會可提升客戶使用黏著度,讓他們充分熟悉新產品的使用。 產品行銷經理在潛在客戶的線上研討會中,協助制定大綱,協調公司內外的主講人。 資深的產品行銷經理通常因為對產業趨勢熟悉,也會擔任線上研討主講人。 邀請客戶在線上研討會中一起主講可大幅提升說服力。 即使討論的是產業趨勢,內容也應與公司產品的優勢吻合,確保討論方向與公司訊息策略一致。 常見問題 (FAQ)
內部使用的FAQ:價格、上市時程、產品功能支援範圍。 對外的FAQ:系統需求、計價模式、功能限制。 許多B2B公司產品的價格不一定透明。 傳簡訊給我們!
聯絡我們
13 Oct 2024 EP18 房地產科技PMM經驗分享上:從日本TikTok到美國房地產新創 00:39:49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目前在房地產科技公司擔任產品行銷經理的Eugene 。來到美國工作之前,Eugene擔任過日本Philip Morris的Digital PM及TikTok的廣告PMM。來美國就讀Duke Fuqua MBA之後,目前在房地產科技新創擔任PMM
由於內容較為豐富,我們拆為上下兩集。上集主要談Eugene在日本Tiktok的經驗以及他現在公司的簡介。
TikTok區域性的PMM負責找到對當地市場重要的資訊並與業務團隊合作將功能介紹到客戶 在B2C公司與做B2B marketing的差別?類似:有賣廣告業務團隊。所以需要教育訓練他們。讓業務可以介紹賣家要怎麼從TikTok的廣告裡面去採買 不同:Branding / Packaging較不需要做。大家都知道TikTok只是不知道怎麼下廣告 TikTok是怎麼成為精神時光屋、時間的黑洞?有白皮書說50%+人因為在TikTok上面看到新的東西而決定購買。Discover很強 初期海外廣告的業務落後於其他社群網路,所以做很多競爭者分析 蠻早以前就在中國做推薦演算法,把相關資訊推給個人。當時還沒有IG Reels或YouTube Shorts。傳統需要搜尋,Tiktok不希望你搜尋而給你最相關的內容。等到海外版發布時就有First mover advantage以及護城河 工程團隊很強。產品發布更新很快速。一週可以更新兩次。工作強度也很高。有分大周(週六上班)及小周 區域跟總部PMM的差別區域:outbound把產品帶給客戶 這個市場的知識對產品開發的重要性越大,PMM的向上發展的機會越好 總部: inbound 目前公司提供屋主一個租屋管理的完整解決方案:上架租屋平台、找房客、背景調查、收租、維修、遷出 房地產科技做產品行銷的特點:需要做客戶的背景分析。兼職管理:父母的房子。區域不同 全職管理一般來說要管理20戶以上 每一個房東都有決定權。B2B的銷售模式。較為理性,以功能導向而不是品牌 設計師可能熱衷於使用Adobe Photoshop,但房東不一定會熱衷於管理產品。收房租才是最開心的時候 科羅拉多的生活如何?意外的好!天氣好,景色美 刻板印象,丹佛人都開速霸陸? 戶外活動喜好者的天堂! 傳簡訊給我們!
聯絡我們
20 Oct 2024 EP19 房地產科技PMM經驗分享下:如何行銷軟體給房東們 00:41:16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目前在房地產科技公司擔任產品行銷經理的Eugene 。來到美國工作之前,Eugene擔任過日本Philip Morris的Digital PM及TikTok的廣告PMM。來美國就讀Duke Fuqua MBA之後,目前在房地產科技新創擔任PMM
在與Eugene對談的下集,我們談到了他在美國做產品行銷經理的學習與經驗。
在房地產新創做過最有趣的專案?在新創的職責比較廣,常常要做沒有人做過也沒有人知道怎麼做的事情 設計一個房屋修繕的服務,並透過使用者研究去分析房東的興趣以及可接受的價格 產品行銷經理可以透過對使用者的了解為產品團隊帶來價值B2B通常業務才是第一線,然而傳達客戶需求並不是他們最主要工作 B2C的世界,行銷團隊直接對使用者溝通 PMM會比PM更接近行銷。越接近行銷越能夠傳達訊息並知道客戶怎麼想 如何有效地收集客戶的意見?建立關係很重要。切入讓他們驕傲的部分,例如如何成為一個房東的。讓客戶願意與我們分享經驗、與我們一起成長 資料總是會有偏差及雜訊,只要方向正確就好 當使用者投入在你產品時,他們會樂意分享讓他們生活更好的建議。例如設計師會提供建議給Photoshop或者Canva 如何發揮自己的強項在工作上?心理系的背景,擅長做使用者以及資料分析,透過資料傳遞故事,而不是著重在英文能力 是否要投資技能點在自己的弱項?還是把強項技能樹點滿?專注在自己可以發揮,把事情做好的地方。一定有人可以在你的弱項做的超級好。讓老闆知道怎麼樣更妥善地應用你的能力 隨著年紀增長,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沒有興趣變強的就交給別人去做了 在美國做PMM的建議?準備好英文面試。會問的問題就那些,可以刷題 PMM可以帶來的價值:對於使用者的了解。 Inbound / outbound: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如果喜歡outbound,區域PMM可能更適合你 升遷的建議了解使用者,說他們的語言。例如房地產業,可以了解美國的房市、美國的相關協會等等 傳簡訊給我們!
聯絡我們
27 Oct 2024 EP20 TikTok商城Inbound PMM做些什麼? 01:07:47 Ning現職為TikTok Shop的產品策略與運營經理,主要責任是Inbound PMM,幫助產品經理做出更好的決策以及協助Outbound PMM將產品帶到市場。
個人職涯發展:
從台灣微軟、新創、美國亞馬遜到現在的TikTok Shop 亞馬遜主要以業務訓練為主。 目前在TikTok shop,負責收集市場需求,分析給產品經理,決定產品藍圖優先順位。 如何收集市場需求?
Support Ticket 競爭者分析,例如臉書及亞馬遜 實際訪談商家 影響產品藍圖的小撇步:
產品藍圖最終還是產品經理做決定。PMM盡我們能力以數據、客戶意見、競爭狀況影響產品部門的決定。 即便B2C商城。公司營業額仍然會影響聲音大小。 TikTok比較偏向B2B2C,所以PMM需要同時影響使用者端已及商家端的產品經理。 產品發佈的角色:
產品部門設計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 (PRD) > Launch review > PMM編寫Master product doc給Outbound PMM以及使用者指南給商家。 Inbound PMM與PM又更接近,怎麼定義界線?
界線很難劃分,也難免偶爾會被當助理使用。本身對產品有興趣,所以對模糊地帶可以接受。 有些工作牽扯到對口單位,有的部門只聽產品經理,所以要判斷什麼工作需要產品經理自己處理。 最理想的狀況是大家坐下來好好談,把職責寫清楚。 產品行銷在產品還是行銷部門的差別?
Inbound PMM 大部分在產品部門。 Outbound PMM 看規模。新創時期在產品,規模變大以後再行銷。 理想狀況:marketing report to PMM; PMM report to CEO 做Inbound PMM的優缺點:
Inbound與PM合作很密切。所以工作經驗會因PM而異。 可以定義自己的工作。比一般Product marketing又更模糊的工作。 Inbound把關Outbound PMM的內容。 印象深刻的專案:產品下架(product sunset)
需要影響各部門將時間花費在一個已經不再維護的產品。 很多細節需要注意。需要跟工程團隊及產品經理了解下架時程、跟法務溝通合約的責任義務、跟客戶溝通公司決策等等。 鼓勵業務去幫助既有客戶遷移到新產品並追蹤搬遷進度。 哪些職責需要練習?
比較少做outbound,例如email marketing 量化自己的貢獻比較困難。產出影響產品經理的決定,但是最終還是產品經理做決定。 如何在內部行銷自己?
從業務身上學習internal marketing。相信自己做得到! 台美文化差異?
畫大餅的能力很重要,在有限的資源做最好的決定。Fail fast, learn fast 風險如果可以承受,就先做決定。 在美國職場,保守跟謙虛不一定是加分。 說的比做的多也是一個重要技能。先說先贏。 面對挑戰,站住自己的腳。 產品經理年薪300K以上?
產品行銷比較接近行銷團隊 產品經理薪水比較接近工程團隊 Meta product manager salary range: 236K - 395K 對想要成為或已經是PMM的人的建議?
台灣產品行銷經理相對少。可能先走產品經理再轉,或從行銷轉。 擔任PMM以後精進軟實力包含溝通技巧以及產品策略。 Inbound PMM較少,可以加強PM的能力,未來轉職成PM PMM的工作比較模糊,難以界定,但是也可以轉成任何工作。 想要找有爭議性的快問快答題目?打開脆(Threads)就有了
傳簡訊給我們!
聯絡我們
01 Sep 2024 EP12 台灣PM小聚活動分享 - 揭開產品行銷經理的神秘面紗 00:40:34 22 Sep 2024 EP15 Salesforce PMM經驗分享: 從新創IPO到Dreamforce主講 - 上集 00:36:42 這一集我們邀請了目前在 Salesforce 擔任資深產品行銷經理,同時也是密西根商學院 MBA 校友的 Rei ,來分享她的經驗。 由於內容較為豐富,我們拆為上下兩集。本集為上集,下集將於下週發佈。
進入PMM的歷程 新創SoundHound: AI語音平台 為何選擇進入Salesforce 如何讓自己負責的產品MuleSoft在 Salesforce 的眾多產品中脫穎而出,爭取更多行銷資源 了解公司每年的經營大方向: 深入了解公司整體戰略,思考如何讓自己的產品與其他產品一起打包推廣,增加產品的曝光度和關鍵性。跨產品訊息傳遞 (Joint-Messaging): 與其他產品線進行整合,例如與 Salesforce 自家的 AI 平台 Einstein 整合,強調協同效應,讓產品更具吸引力。共同定價與包裝: 將自己的產品與其他產品打包銷售,或將其行銷給相似的市場,利用聯合推廣策略來擴大產品的市場影響力。在Dreamforce - 世界最大的B2B會議,上台發表年度新產品發表 如何爭取到這個大舞台的機會: 通過在日常工作中展現出色的演講能力,讓大家認可你並公認你為該產品的專家,準備流程: 在專職 Keynote 團隊的支持下,全面準備演講流程,深入理解講稿,熟悉所有關鍵點和技術細節,並通過密集練習掌握舞台表現非技術背景出身,如何充分了解產品並找出其價值 捲起袖子,實際使用產品: 親自使用產品,並大量閱讀相關文件,深入了解其功能和細節。專注於解決客戶問題: 關注產品的核心價值,了解它如何幫助客戶解決具體問題。協助行銷團隊撰寫文案: 將行銷資料根據不同的漏斗階段進行分類,決定訊息傳遞應側重於大方向價值還是技術細節。成為技術產品專家: 提升技術知識,凸顯自身在公司內的產品專家定位,建立自己 PMM 的獨特優勢。傳簡訊給我們!
聯絡我們
08 Sep 2024 EP13 第一季回顧與第二季展望 00:50:45 第一季的十三集已經全部上架了。這一集我們純粹閒聊,談談我們第一季的學習以及第二季的展望。
這集的含金量略低,還請包涵
為什麼想要做Podcast?PMM是大量輸出的工作。透過做Podcast向不同的PMM學習及充電。 PMM很難被放在一起比較,每個人的六角形都不太一樣。如果用奧運形容,評比PMM就像是在比體操而不是賽跑,沒有絕對、客觀的數字。 第一季的感想很難想像我們已經做完第一季了。雖然已經上了十三集,這個Podcast還是個嬰兒。如何持續經營是接下來的挑戰。 踏出第一步以後,沒有想像那麼難,只要拿起手機跟耳機就可以開始錄了。 透過這個Podcast我們認識很多新朋友,見識到了新天地。 重新審視自己做過的事情,並試著用更有結構性的方式分享。 以新創做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的方式,先把集數做出來,先求有再求好。 有什麼可以改進的點?第一季的收音有一點差。我們已經換成專業麥克風了,希望有所改善。 如何改善說話的流暢性,減少頓點及贅詞。 太過追求知識或經驗分享。如何增加娛樂性。 除了聲音以外,製作一些影像,增加一些短影音。 難忘或有趣的事?第二季某一集開頭猛笑場,前面十分鐘全部剪掉,造就娛樂性最高的一集。 剪接時候聽到自己的聲音覺得超尬。聽別人說話的時候是用耳朵,聽自己講話的時候是透過全身的器官。(聽英文更尬) 很多口誤 喝酒講Podcast結果胡說八道,頭腦打結。 第二季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請到不同領域的PMM來分享他們的職涯。目前跟AWS、Salesforce、TikTok、房地產業新創以及Web3新創交流過。 如果你也是PMM,歡迎來聊! 謝謝各位聽眾,沒有你們,這個Podcast也不會走到這裡。如果有什麼建議的主題,也請留言告訴我們。
傳簡訊給我們!
聯絡我們
29 Sep 2024 EP16 Salesforce PMM經驗分享: 從新創IPO到Dreamforce主講 - 下集 00:38:15 這一集我們邀請了目前在 Salesforce 擔任資深產品行銷經理,同時也是密西根商學院 MBA 校友的 Rei ,來分享她的經驗。 由於內容較為豐富,我們拆為上下兩集。本集為下集,若還沒有聽到上集的朋友們,建議您可以往回收聽。
在新創與大公司做 PMM 有什麼不同? 大公司資源較多,而新創因資源有限,常需要對不同專案進行優先順序調整。 在新創公司,由於公司發展空間較大,每個專案的影響力較容易顯現。 在大公司,由於同時可聚焦的產品有限,有時需要與內部其他 PMM 競爭來獲取關注。 早期產品開發或市場開發的專案 在 SoundHound 的經驗中,參與找尋 Product-Market Fit 的專案,涉及從早期市場與機會的分析。 喜歡參與能做前產品上市更前端的上市流程,到產品定價、包裝,直至新產品上市的全流程統包工作。 PMM常需要影響各部門同仁,如何有效領導大家做出好的決定 做足功課,對自己的觀點進行深入研究,準備足夠的證據和數據來支持決策。 找出關鍵決策影響者,幫助推動項目進展。 利用客戶回饋來支持觀點,這通常比純粹的論點更具說服力。 新加入 PMM,該加入新創還是大公司? 沒有標準答案,不同的起跑點都能學到很多東西。 大公司通常有具體架構和既有流程,能夠幫助你快速上手。 在小公司,因為要做的事情較廣泛,有更多機會經手不同專案,有助於累積更多技能包。
傳簡訊給我們!
聯絡我們
06 Oct 2024 EP17 參加產品行銷經理高峰會(Product Marketing Summit)心得分享 00:35:50 這集聊聊Fabio在九月初參加Product Marketing Alliance在舊金山主辦的Product Marketing Summit的心得分享。
Product Marketing Summit是什麼? 由Product Marketing Alliance舉辦的年度研討會,讓各地的PMM可以齊聚一堂,互相討論及學習。這次的活動在舊金山,大概有兩到三百個人。研討會總共兩天,從九點到四點。Product Marketing Alliance vs Adobe Summit 大公司的年度使用者大會辦的真的很好,可以邀請到Peyton Manning, TJ Watt, Ryan Gosling, Eddie Redmayne等等那些年做過的荒謬專案? 用大量截圖假裝成一個demo影片,然後請廠商Photoshop掉一些文字記憶深刻的點
向別人學習他們做事的方法。學到一個Messaging Framework。不停地問So what,然後寫出不同高度的訊息供不同管道使用。 與其他PMM取暖、交流獲得不同的啟發及刺激。 一個從PMM轉PM,後來做life coaching,分享如何做職涯規劃。 活動可以辦得更好的地方 廠商有點多,有十到十五個廠商demo他們的產品。壓縮到跟其他PMM學習的時間。
值得去嗎? 這活動提供很好的機會讓PMM可以向彼此學習。去之前,看一下講者背景以及分享的內容,規劃好自己想要學習的內容,最大化參加此活動的效益。 如果你也是PMM,請聯絡我們,一起來聊聊!
傳簡訊給我們!
聯絡我們
17 Nov 2024 EP23 從產品行銷經理到業務運營主管的經驗分享 - 上集 00:51:09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目前在Momentum IoT擔任Revenue Operation主管的Link 。財金背景的Link,在歐洲及美國都求學過。畢業後從車用多媒體系統跨入產品行銷經理的領域,目前帶領一個RevOps團隊。
上集我們主要聊他如何從財金背景成為一個車用多媒體機的產品行銷經理。
因Fantasy Football而結緣 彼此在同一個聯盟互相競爭好幾年,錄音時是第一次線上見到面。從盟友變成忠實聽眾,再成為我們的來賓。 在車用GPS導航公司Magellan擔任產品行銷經驗分享 Google Maps將消費者市場佔領,於是公司開始前進商用車輛導航、卡車導航、越野導航等等利基市場。 越野導航:沒有馬路就自己開。越野愛好者有自己的私藏路線,並且會辦自己的雜誌或活動跟同好一起分享。 卡車導航:卡車因為限高限重而很多路不能走。 商用車隊導航:鏟雪車在積雪的時候,看不到地面的路,能見度很差,不知道什麼時候轉彎。透過導航規劃路線讓鏟雪效率提升。 參加Tradeshow與實際客戶交談,了解產品的訊息是否觸動人心。 如何第一次做PMM就上手? 透過各種線上資源學習如何行銷 (coursera / EDX)。 學習各式各樣的framework然後在工作上套用。 喜歡做PMM的部分 有很多機會試不同的策略、訊息、教育訓練等等將產品銷售出去。 做PMM比較不喜歡的部分 即便PMM將產品、行銷及業務串連起來,很多時候大家沒有看到PMM的貢獻及重要性,PMM本身不容易得到鎂光燈。有PMM的時候,可以代替PM面對業務,扮演協調者的角色,但也需要避免裡外不是人的狀況。 傳簡訊給我們!
聯絡我們
24 Nov 2024 EP24 從產品行銷經理到業務運營主管的經驗分享 - 下集 00:36:09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目前在Momentum IoT擔任Revenue Operation主管的Link 。財金背景的Link,在歐洲及美國都求學過。畢業後從車用多媒體系統跨入產品行銷經理的領域,目前帶領一個RevOps團隊。
下集我們聊他從產品行銷轉到Revenue Ops之後的工作內容。
現職Revenue Ops在做些什麼? 幫助SalesOps, Customer Success以及MarketingOps,讓他們更有效率 SalesOps: 決定業務負責的區域,大小、產業等等,並透過分析提高業務勝率以及結案速度。 MarketingOps: 透過後台數據分析了解行銷策略是否有效,包含多少新的銷售機會、客戶獲得成本、轉換率等等。 Customer success: 留住既有客戶,增加續約率。 RevOps看得到數字,但PMM更有機會影響公司執行策略以優化數據 RevOps可以看得到問題、提出建議,但是成功與否,取決公司執行 PMM可以帶領同仁完成任務。 如何成為PMM? 多了解產品以及行銷的framework。 多與客戶溝通,了解他們需要什麼。 推薦閱讀 傳簡訊給我們!
聯絡我們
03 Nov 2024 EP21 區塊鏈開發平台 Alchemy PMM經驗分享 - 上集 00:49:34 Kristine 現在在區塊鏈基礎設施公司Alchemy 擔任PMM,在此之前,她在群眾募資平台Indigogo也是從事PMM。
由於內容較為豐富,我們拆為上下兩集。本集為上集,下集將於下週發佈。
轉戰Alchemy,加入鏈圈、幣圈
Alchemy是一個區塊鏈軟體平台,專攻區塊鏈的底層架構,類似區塊鏈的AWS 本身沒有擁有太多虛擬貨幣,分散風險 從群眾募資,到區塊鏈,喜歡0到1的全新創新 Indigogo與Alchemy產品行銷的差別
Indigogo公司較小(~50人),行銷大小事都要需要經手 Alchemy,C輪約200人,產品較早期,有更多新產品上市,共有二十多個產品 如何以文組的背景,如何做好技術產品的PMM
不懂沒關係,抱持虛心學習的心態 跟著公司裡具有高深技術背景的同事來學習 透過實際使用產品與用戶訪談,來了解使用者歷程 API是什麼? SDK是什麼? 學程式語言與學習外文,其實有很多共通性,且還更有規則 技術產品的PMM
行銷的對象是工程師,每個技術文件,不只是用來回答問題,也是建立公司產品專業的重要管道 Alchemy對於文案的一句一字都十分要求 文案強調越少越好,因常使用X (Twitter) 或Telegram,方便使用者在用手機瀏覽的閱讀 傳簡訊給我們!
聯絡我們
10 Nov 2024 EP22 區塊鏈開發平台 Alchemy PMM經驗分享 - 下集 00:41:17 Kristine 現在在區塊鏈基礎設施公司Alchemy 擔任PMM,在此之前,她在群眾募資平台Indigogo也是從事PMM。 由於內容較為豐富,我們拆為上下兩集。本集為下集,若還沒有聽到上集的朋友們,建議您可以往回收聽。
喜歡PMM的部份
用戶訪談。產品上市前,都會把文案給幾個客戶看過,收集回饋 擔任跨部門合作的橋樑,擔任四分衛,領導大家一同推展專案。找盟友一同合作 新產品上市,制定產品定位 沒那麼喜歡PMM的地方
工作量過大,因為是新創的緣故 若同事合作的對像不夠了解PMM,很容易把太多事交給PMM 因公司較小,有時需要做PM核心業務以外的工作 做過最有趣的專案 - 拓展公司的核心API,跨展到更多的區塊鏈
如何評估PMM的績效
產品使用率 成為產品領導人,且持績精進與改善 真正了解產業概況,常與業界的影響人物 如何從傳統數位行銷跨入產品行銷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了解最重要的夥伴 - PM。涉獵與產品相關的書籍,更了解產品經理在幹嘛
傳簡訊給我們!
聯絡我們
01 Dec 2024 EP25 台灣科技新創PMM經驗分享 - 上集 00:56:56 這一集我們邀請在台灣多間科技新創擔任產品行銷主管的Max Wu 來與我們聊聊。Max現在在SkyMakers Digital 負責產品行銷。他求學時期是念資訊工程,一開始在Synology擔任產品經理。後來因公司策略的需要,與另兩位同事成立了該公司的PMM部門,開啟了他的產品行銷職涯。因為產品行銷經理在台灣還是較新的工作,我們這集對於PMM在台灣,做了深入的探討。 由於內容較為豐富,我們拆為上下兩集。本集為上集,下集將於下週發佈。
Synology從PM轉PMM的經驗分享 公司主打私有雲端服務 當時負責攝影機產品與私有雲的公司溝通平台(累似Slack) 在公司創立產品行銷部門,三位不同背景PMM組成,專注於加強GTM Strategy 需要在公司內部,與各部門溝通與劃分PMM的職責,且協助大家習慣由PMM主導這些決策 KPI:增加產品的應用層面(Use case) 在Synology與同事一起精進產品行銷 與其他PMM辦讀書會 參考Product Marketing Alliance PMM與其他的行銷部門有何不同 PMM著重於訊息傳遞策略與了解市場與客戶 其他數位行銷專注於Channel 台灣產品行銷的現況 許多產品行銷的策略與決策仍是由高層主導 許多公司還是把產品行銷策略都決定好,讓變成PMM偏向執行的角色 矽谷公司的Playbook,用在台灣的新創,不一定能一體通用 PMM的職缺變多了,但工作內容的細項,許多還是參雜傳統行銷 傳簡訊給我們!
聯絡我們
08 Dec 2024 EP26 台灣科技新創PMM經驗分享 - 下集 00:52:25 這一集我們邀請在台灣多間科技新創擔任產品行銷主管的Max Wu 來與我們聊聊。Max現在在SkyMakers Digital 負責產品行銷。他求學時期是念資訊工程,一開始在Synology擔任產品經理。後來因公司策略的需要,與另兩位同事成立了該公司的PMM部門,開啟了他的產品行銷職涯。因為產品行銷經理在台灣還是較新的工作,我們這集對於PMM在台灣,做了深入的探討。 由於內容較為豐富,我們拆為上下兩集。本集為下集,若還沒有聽到上集的朋友們,建議您可以往回收聽。
招募台灣PMM經驗分享 怎麼判斷求職者真的親手做過產品行銷,還是只是描述其他人做的事 如何真實回答自己的弱點? 許多履歷專注於量化數據,但有些數據不一定與專案的目標相關 產品上市,台灣的面試者都回答的不錯 台灣的求職者,不太會回答失敗的經驗 在台灣找PMM該用什麼平台 硬體:104 軟體:LinkedIn, Cake, Yourator 怎麼判斷一個人有做過PMM 產品行銷人的核心技能:產品訊息傳遞與產品定位 求職者常把細項Marketing Campaig與PMM主要工作給搞混 單打獨鬥的PMM該如何持續精進 與客戶聊天,了解客戶怎麼使用產品、解決了什麼問題,還有對產品的回饋 訊息傳遞的制定,還是需要以客戶訪談來驗證 PMM的工作是,常在做假設與驗證的過程 台灣想入門PMM或在PMM的職涯更上一層樓 喜愛你產品的使用者,並想盡辦法解決他們的困難 Max推薦的書單 Senior PMM vs Junior PMM:Senior必須要十分目標導向,執行力(Junior)是基本的 台灣公司需不需要產品行銷經理? 若需要有效成長(Scale),需要PMM來專注產品行銷策略 新創公司第一個行銷,應該找產品行銷經理,而非小編 傳簡訊給我們!
聯絡我們
15 Dec 2024 EP27 身經百戰的前蘋果、星巴克及沃爾瑪PMM主管 - 上集 00:37:46 這一集我們找來也是密西根校友的筱勤 分享她在幾間消費者產品的龍頭公司擔任PMM主管的經驗。她大學畢業以後先是在公關公司工作,後來覺得公關公司很多時候沒有辦法根治最根本的問題,而到了密西根商學院主修行銷與策略。畢業以後擔任過Walmart、星巴克典藏、日本Apple及Yelp的PMM主管,目前在一家新創公司擔任PMM主管。背景 從公關邁入產品行銷,歷經Walmart 生鮮產品行銷、星巴克典藏(將產品上市到全球五個烘培坊:東京、上海、米蘭、芝加哥、紐約)、Apple for AWS Japan store以及Yelp。目前在Givelify擔任PMM Director。科技業與消費品的比較 很多共通技能:
市場分析及消費者研究 設計上市策略 帶領跨部門將產品上差異之處: 消費性品牌對分析及策略很多架構以及框架,科技業相對彈性。科技業會欣賞你能將這些框架介紹到公司 消費性品牌的行銷工具及資源相對較多。科技業資源比較少 科技業可以很多 test & learn,但是消費性商品的生命週期太長,做測試的成本會太高 星巴克典藏經驗分享:Less is more 星巴克典藏本身是一個蠻有趣且衝突的概念。重點在於精緻、小量製作的小農,卻要大規模成長。在不能增加小農產量的前提下,所以需要找更多的小農。如何簡化這些大量的產品讓消費者記住,成為一大挑戰。然而消費者拜訪次數有限,根本記不住,最後以對消費者的研究及資料,找到化繁為簡的方法,針對客戶需求,介紹他們真正需要的咖啡,確保主要群組(老饕、嘗新族、限定咖啡愛好者、固定客戶、觀光客)都能得到最適合的產品。市場研究的流程 科技業做消費者研究的預算會變少。在Yelp需要找到既有(或沒有)預算下作客戶研究的方法。常見的使用者研究方式:
傳統的使用者研究 店家的Office hours,邀請店家給予建議。 透過業務、客服(Customer success)團隊 消費者研究一般獲得成本從$50到$200以上都有。主管(Team lead)及員工(IC, Individual contributor)差別 主管與員工的工作很大不同,主管重視如何改善同仁工作能力以及設定團隊工作方向,而員工負責交付工作,例如市場分析、消費者分析、上市、策略、內容。
傳簡訊給我們!
聯絡我們
22 Dec 2024 EP28 身經百戰的前蘋果、星巴克及沃爾瑪PMM主管 - 下集 00:35:48 這一集我們找來也是密西根校友的筱勤 分享她在幾間消費者產品的龍頭公司擔任PMM主管的經驗。她大學畢業以後先是在公關公司工作,後來覺得公關公司很多時候沒有辦法根治最根本的問題,而到了密西根商學院主修行銷與策略。畢業以後擔任過Walmart、星巴克典藏、日本Apple及Yelp的PMM主管,目前在一家新創公司擔任PMM主管。什麼人適合做主管? 首先先問問自己想不想要做主管,另外要考慮未來性。本身的產業及公司可以是否可以不用當主管而繼續往下走。
當確定想要做主管以後,四個建議:
將既有工作內容做好 提升工作水準以及變得更有效率 能夠與對不同階層,水平及垂直,都能夠可以解釋並且捍衛你的想法 勇敢跟老闆要求要升官、一起設計升官藍圖 持續提升自我,與老闆持續討論方向,升官就會是一個自然的結果
如何學習
看書
大前研一 PMA newsletter Case studies 創業相關書籍 大公司與小公司如何選擇
大公司提供有架構性的訓練,有系統地訓練商學院畢業生。小公司希望找即戰力,沒有太多教育訓練。
轉到新創的契機:幫賺很多錢的大公司賺更多的錢沒有太大意義。轉到目前公司,幫助非營利組織能夠更簡單地得到資金資助他們的任務。
傳簡訊給我們!
聯絡我們
05 Jan 2025 EP30 熱門Podcast《數據女孩的中年危機》大駕光臨 01:10:37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熱門Podcast《數據女孩中年危機》的兩位主講人Stella及Amy來到我們的節目。這是我們第一次跟其他節目一起連動。在認識兩位以後,跟他們學到了很多做Podcast的流程、工具、技巧等等。而這次的連動也很有趣,我們的節目是兩個男主持人講著生硬的產品行銷相關知識,而他們的節目是兩個女主持人活潑地探討人生、工作、生活等等相關話題。在聽完我們這一集以後,也鼓勵你們拜訪他們的頻道!
為什麼叫做數據女孩的中年危機? 2024年1月Amy及Stella認識一個禮拜後創立的podcast。初衷是分享行業想法,後來採訪各行各業data scientist(數據科學家),再來拓展到各種行業。 取這個名字是在AI越來越流行後,替資料科學家這行業帶來職業焦慮。在入行七八年,還在三十歲上下就有了危機感,所以取名為中年危機。各項數據也證明了這名字在SEO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成效很好。如何成為數據科學家?
Stella:北京清華大學工科,比較喜歡數學,後來到University of Texas Austin運輸工程學習predictive modeling,攻讀data science碩士。透過工作以後發現自己對這個領域興趣不大,但是很喜歡Data science這個領域。回到哈佛讀統計碩士學位,然後就待在資料科學領域至今。 Amy:2012進入UCLA就讀應用數學。喜歡學習數學的應用面,發現統計課比較好玩。數據科學家同時流行起來,並被喻為二十一世紀最性感的行業。 數據科學家怎麼定義? 同公司不同組也可能不一樣。大方向可以分成兩類
A類:更著重分析。很多Analysts的職稱,主要做分析、報告、產品分析等等。比較像是一個支援型的角色。一般來說在產品底下。 B類:更像工程師。只是做的是數據模型,例如predictive modeling, deep learning, LLM, operation research, etc. 這些模型是他們製作的產品。一般來說在工程部門底下。 資料科學家與程式設計師的差別? 資料科學家在每個公司做得不太一樣。有的只做模型本身,然後交給軟體工程師去整合到應用程式。有的公司的資料科學家需要把模型放進應用程式裡面(一般來說會被稱為machine learning engineers)。資料科學家的工作有很大一部分是前期溝通,釐清要解決的問題。 Data Scientist這名字也逐漸演進。慢慢變成A類專屬的名稱,而B類開始叫做machine learning or AI engineer。A類的價值最大在說故事以及跨部門管理,而不是分析技術。A類可能會轉策略或產品分析部門。Data Scientist是否需要工程統計背景? 以往產業知識很重要,統計背景可以另外學習。現在很多人都有統計系,所以在沒有相關學歷下會比較不容易拿到面試或工作。 在越來越多求職者具備相關學位的情況,如何篩選到好的求職者? 目前市場是僧多粥少的狀態。履歷表不是最重要。技能及解決問題的技巧最重要。看求職者做過的專案比較重要。挑選求職者履歷表的準則?
有過往經驗 相關行業的經驗 創意。解決沒有人解決過的問題 完整的專案經驗。從做模型到發佈上線一條龍的經驗 將模型完成,推到上線的能力 資料科學家是否需要上機測試? 各種流派
Brain teaser (腦力測驗) Whiteboard coding (上機程式測驗) Take home case study (專題) 聊天很重要。需要把做過的事情鉅細彌遺地說出來,不會被問倒
什麼產業需要資料科學家? 每個產業都需要,根據距離核心能力決定了話語權。例如Netflix需要推薦影片,所以資料科學家的重要性就很大。誰幫資料科學家準備資料? 看你的命好不好。大公司一般會有Data engineer幫忙整理資料。但新創一般不會,需要自己來。做過有趣的專案?
Stella做過家教機器人。如何定義好的家教機器人?要追求準確度,直接給出答案;或者是找到如何引導客戶找到真正的答案(給魚還是教人釣魚) Amy用模型做廣告投放。每個禮拜跟廣告買家同事開會,分享是否可以用模型取代真正的同事。陸續將真人的工作用模型自動化,將他們的工作奪走。 未來是否想要繼續做資料科學家? Amy目前在新創公司,慢慢轉型成產品行銷及業務相關的角色,幫助公司賣產品。未來可能回到資料科學家。
Stella還在這領域,會持續尋找能夠有更大規模影響力的專案。進入資料科學領域的建議? 培養自己的產業知識。資料科學的技術面是可以學的,所以要清楚知道產業。另外,要知道你做的專案跟公司業務及營收的影響,而不是埋頭做自己的模型。亞洲及美國的職場差異?
美國工時比較短 美國的自主性更強,可以決定自己的工作範圍;亞洲比較由上而下 美國比較不需要在乎位階,更需要在乎的是對公司成敗是否有幫助 美國對於跳槽也比較開放 美國需要花時間融入,時間久了就更能夠做自己而不需要在意是否要融入 Podcast有趣的收穫?
每個人的故事蠻特別的 走出自己舒適圈的方法,接觸到平常不會認識的人 找嘉賓的時候,每個人都說沒什麼好講的,但其實都充滿有趣的故事 推薦的故事? 好萊塢音效師的故事。北京大學資訊系。因為追求熱情,來到美國成為好萊塢音效師,還因為American horror story兩度入圍了艾美獎。本來音效師是他的夢想,但做久以後職業變成幫別人完成夢想,而不一定是他的夢想熱門集數的特色?如何攻克演算法 知名度高的標題。例如Google或大公司的品牌有可能更吸引人點擊。公司及工作只是對談的一部分,個人的故事才是更重要的。如何進入Podcast? 可以參考數據女孩的流程 。直接開始做就是了。如何認識一個禮拜就開始? 兩個人都一直想要做,然後認識彼此以後就一拍即合開始做節目。
傳簡訊給我們!
聯絡我們
12 Jan 2025 EP31 硅谷幫:從eBay到手搖杯 - 上集 00:43:29 這一集我們請到同為密西根商學院的校友Zoil Li 分享他的職涯,如何一路從工程師、商學院、資料科學家到現在的手搖杯產品營運。為什麼會成立 硅谷幫 (矽谷幫)這個YouTube頻道? 透過聊天形式與硅谷的華人交流,解決華人群體在硅谷的工作成就和貢獻未被足夠看到的問題。希望透過這個談話節目為華人群體提供一個交流、溝通的平台,讓他們在硅谷更為被看見和了解。職涯發展 大學是唸資訊工程,畢業以後在Autodesk擔任軟體工程師,後來與朋友們在上海成立了一個類似現在Groupon的新創公司,最後收了起來。Zoil了解到打造一個好的產品是不足的,需要有相關的行銷及策略經驗,於是到了密西根商學院就讀。畢業以後陸續擔任了Ebay、Wish的資料科學家。在Wish的時候,也因為優秀的表現一路升職為Head of Data Science到GM的角色。目前在一家連鎖手搖飲Zero &擔任Head of Data and Product Operations。Ebay實習時的專案改變了整間公司 重新定義消費者的消費流程,並在適當時間點推薦適合的產品。實習的專案影響公司重新改組部門,並讓Zoil成功獲得正職工作。在Wish發光發熱 對數位廣告很積極,只要能增長業務都可以嘗試。將eBay的成功複製到Wish,將業績增長到十億美元以上。當時一封給CEO的信讓Zoil晉升到Head of Data Science,日後再進一步帶領一個新的產品線。
傳簡訊給我們!
聯絡我們
29 Dec 2024 EP29 台灣獨角獸Appier到英國不動產科技Plentific產品行銷經驗分享 00:58:51 我們本集邀請到Flora Sung ,目前在台達電擔任資深商業開發代表(BD),在此之前,她在英國不動產科技Plentific以及台灣獨角獸AI MarTech Appier擔任產品行銷經理。我們這集與Flora聊了她在台英兩國的PMM經驗分享、台灣PMM的現況與發展,以及她如何將在PMM職位所學的技能,應用到現在商業開發的工作中。
台達電商業開發代表(BD)的工作
Appier PMM經驗
如何進入PMM的職位 大學期間就希望能做PMM,雖然當時還不知道這職位的存在 對定位和產品策略特別感興趣 從唱片公司分析角色出發,後轉戰Appier PMM Appier的產品行銷經驗 在面試時,先與主管設定明確期望 如何學習PMM:利用PMA資源以及向海外大公司的PMM學習 花很多時間在製作客戶案例研討(Case Study)、競爭者分析(Battle Card)與業務訓練 Plentific PMM經驗
Plentific:不動產營運管理軟體 PMM經驗PMM從產品開發到上市都全程參與 每週參與Roadmap會議,常與PM合作 涉及新產品發布專案、業務訓練課程和FAQ 台灣產品行銷就業概況
機會仍偏少 尚未將產品行銷策略完整交付給資深PMM,相關職責多由資淺PMM擔任 對於台灣PMM的建議
視覺、圖像說故事的能力 提升對細節的掌握與專案產出的品質 優先順序的安排能力 跨部門合作與分析技能 多面向技能的整合能力 PMM職位的喜好與挑戰
最喜歡的部分 最挑戰的部分 缺乏完整規劃的新國際市場導入專案 最後一刻交付的新產品上市專案 BD經驗對PMM工作的啟示
實際應用Pitch Deck後,能更靈活掌握簡版與完整版的使用時機 傳簡訊給我們!
聯絡我們
19 Jan 2025 EP32 硅谷幫:從eBay到手搖杯 - 下集 00:44:23 這一集我們請到同為密西根商學院的校友Zoil Li 分享他的職涯,如何一路從工程師、商學院、資料科學家到現在的手搖杯產品營運。 在上一集聊到Zoil接任Wish一個自營品牌產品線的總經理,這一集會接著聊他如何學習並轉換到一個新的領域。如何從資料科學家轉換到總經理 快速嘗試,快速學習。找到平台上賣最好的產品,然後自己貼牌生產。另外,向平台上賣最好的其他電商大廠學習。何時需要收集並數據? 先了解商業目標,再評估什麼數據可以達到目標。當有不同數據產生衝突時,再做取捨。領導風格? 決定大方向再讓同仁放手去做,並以數據去評估是否達到目標。為何進入飲料業? COVID之後Wish營收受到影響。找到新機會,Do something crazy. 進入之後,每天喝手搖飲跟吃甜點,吃到身體紅字(職業傷害?)AI對資料數據分析的工作會有影響嗎? AI取代人們工作是不可避免的。每一家公司的業務邏輯都不太一樣,從業務角度分析問題是核心能力。每一家公司都說用AI幫助人類,其實最終都是為了代替人類。從硅谷幫節目的發現 每一個人都很有料,每一次對話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學到區塊鏈如何運作以及如何遊說政府。第二季計畫開始邀請英文來賓。一方面讓英語系國家能獲取華人相關的資訊,另外一個角度是拓展話題的廣度。
傳簡訊給我們!
聯絡我們
26 Jan 2025 EP33 Google PMM經驗分享:從兒童益智新創到科技巨頭 - 上集 00:49:10 本集邀請了Google產品行銷經理 Eileen Hung ,分享她在PMM領域的職涯歷程。Eileen畢業於政大廣告系,後取得美國西北大學整合行銷碩士學位。她先在教育科技公司Osmo擔任數位與產品行銷職務,現於Google負責DemandGen產品行銷
由於內容較為豐富,我們拆為上下兩集。本集為上集,下集將於下週發佈。
Osmo任職經歷
初期專注數位廣告,主導Google Search、Pinterest及社群媒體廣告投放策略 後期轉向產品行銷,負責新產品上市計畫與市場策略規劃 Osmo專注兒童科技教育,結合iPad遊戲與實體玩具,平衡互動學習與螢幕使用時間,深受矽谷家長歡迎 透過用戶訪談及實際體驗,深入理解產品價值 以非家長身份,能更客觀分析家長需求與市場趨勢 學校主要訓練著重邏輯思辨,但實務應用需靈活調整研究方法 PMM技能主要來自公司前輩指導、同儕交流及PMA資源 Osmo轉戰到Google的最大學習
享有充沛的資源:預算、合作夥伴 需適應完整的流程規範 多元學習管道:內部課程、Ted Talk、強者同事交流 主管指導跨部門溝通與關係建立 PMM的超能力
願意去深入學習產品,研讀PRD 制定訊息傳遞與產品定位(Messaging and Positioning),擅長寫作 訊息傳遞與產品定位策略
運用Messaging House和Playbook建立基礎框架 詳實記錄產品訊息架構,供團隊應用於各類文案 完善的文件系統能提升工作效率—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 傳簡訊給我們!
聯絡我們
02 Feb 2025 EP34 Google PMM經驗分享:從兒童益智新創到科技巨頭 - 下集 00:44:37 本集邀請了Google產品行銷經理 Eileen Hung ,分享她在PMM領域的職涯歷程。Eileen畢業於政大廣告系,後取得美國西北大學整合行銷碩士學位。她先在教育科技公司Osmo擔任數位與產品行銷職務,現於Google負責DemandGen產品行銷 由於內容較為豐富,我們拆為上下兩集。本集為下集,若還沒有聽到上集的朋友們,建議您可以往回收聽。 主導Google DemandGen的產品上市經驗
公司廣告部門最主打的產品之一 產品命名總是許多眉眉角角,需要許多內部溝通的意見整合 PMM怎麼善用AI來提升工作效率
潤飾內部成效報告 部落格寫作編輯 把公司的寫作規範導入在AI系統中 (更正語誤 Upselling==>Upleveling) 快速掌握新產業
深入研讀內部資料與市場分析 與業務團隊密切交流 善用內部專家建議的學習資源 PMM升遷的建議
主導能見度高的專案 持續保持高表現 讓老闆具體了解你的貢獻 進入PMM職涯建議
先專注特定領域(如數位行銷),建立專業基礎 深耕本職工作,累積產業知識,再轉向策略規劃與產品行銷 推薦閱讀
傳簡訊給我們!
聯絡我們
09 Feb 2025 EP35 區塊鏈新產品上市經驗分享 00:38:32 本集Nic分享他負責Circle Paymaster產品上市的經驗Circle Paymaster產品簡介
Circle 公司在做什麼
USDC穩定幣(Stablecoin) 與美金等值,避免價值波動,易於交易使用 快速、且低成本的跨境交易 2025年一月上線,去年九月就開始籌備
從Go-to-market brief把產品上市藍圖給制訂出來 提早將計劃呈現給行銷團隊與業務訓練部門,讓大家有所準備 善用Slack Channel來持續與團隊溝通 Paymaster產品上市的策略與管道
Self-service,文件檔完善,工程師閱讀,覺得想用時,自己下單 業務團隊,傳統B2B業務銷售模式 Product-led-growth,當客戶開始上線後,透過資料分析來找出購買額外產品的潛力 主要行銷管道
這次新產品上市專案的學習
上市發表部落格,章節明確,條理分明,也同時請技術團隊幫忙審稿 把審稿的技術團隊的人名一一列出,幫忙背書 更活用AI來協助寫作文案
透過AI來思辨如何明確傳達產品的差異化 Claude似乎寫作能力更勝ChatGPT一籌 傳簡訊給我們!
聯絡我們
16 Feb 2025 EP36 解密B2D行銷:技術受眾行銷實戰分享 01:07:47 本集我們邀請到Salesforce的產品行銷經理Rei Liao以及區塊鏈平台Alchemy的產品行銷經理Kristine Chuang,用多人座談的形式,與Nic和Fabio一起探討如何行銷給軟體開發者以及技術人員,分享當中的眉角與祕訣。
來賓自我介紹 行銷給開發人員(B2D, Business to Developers)與一般傳統B2B行銷的差異 Product-led-growth (PLG) vs Sales-led growth (SLG)的市場推廣策略差異 B2B著重在解決公司整體面、流程上的問題,B2D專注於各項軟體開發者已定義的具體問題 許多公司,特別是早期新創,會靈活運用PLG與SLG兩種模式 購買決策上的不同:B2B由上而下,B2D由下而上 開發人員不喜歡感覺被「行銷」,偏好自己做研究、看技術文件,以及親自實測產品,確保產品功能與表現達到他們的要求 Developer Relations(DevRel)開發者社群關係 擔任DevRel職務的人,本身常也是開發人員出身 主要社群平台:Discord, X(formerly Twitter), Reddit, StackOverflow, GitHub 常常與意見領袖(KOL)合作,著重於教學與分享的角度 Salesforce開發者社群有三百萬會員,每年三月舉辦TDX開發者大會 Alchemy University是Alchemy創立的Web3教育機構 區塊鏈產業有許多各式的開發者工作坊 透過夥伴行銷(Co-marketing)擴大影響力,如與工具供應商合作、共同舉辦活動等 技術文件 Technical Documentation 大多由DevRel來主導,有些公司會諮詢PMM提供回饋,但每間公司分工方式不同 PMM可站在比較宏觀的角度,確保訊息傳遞在各文件與平台上的一致性 有些公司像Salesforce,也會需要PMM協助提升使用者採用率(User Adoption),確保文件易讀與系統導入流程順暢 非工程科類出身的PMM,該懂多少技術 平衡技術知識的廣度與深度,有問題就多問 經常與產業分析師和客戶交流,時時掌握市場脈動 培養基本技術理解力,確保能有效與工程團隊溝通 從B2B、B2C轉戰B2D的經驗分享 保持充分的好奇心,站在客戶角度來了解問題全貌 善用內部資源,主動向技術專家請教,確保行銷內容的技術準確性 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領域,無論是B2B、B2C或B2D 傳簡訊給我們!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