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foier | 设计乘数 (infoier | 设计乘数)
Explore every episode of infoier | 设计乘数
Pub. Date | Title | Duration | |
---|---|---|---|
05 Jul 2017 | #1:增强现实中的设计机会 | 00:22:59 | |
这是《设计乘数》播客的第一期,这一期由我独自录制的节目。 这一期分享了我最近看的一些论文和调研。新的技术自然的催生更好的设计,2017年6月6日苹果WWDC发布ARKit,让我们可以基于 iPhone 更便捷的开发AR程序,且它呈现出不错的视觉效果。 在此之前,AR的效果仅仅是使用者通过手机看到被叠加在屏幕面前的虚拟影像,即使用户的手机镜头是对着天空,虚拟对象也在屏幕正中,它不会踏踏实实的放在真实空间中。如Pokemon Go,它不能算一款严格意义上AR游戏,更多算LBS游戏 。 在ARKit发布后,宜家和苹果合作开发出了室内设计的AR软件,室内设计可能是现在最适合AR展示的产品形态,不过我觉得它也是最没有想象力的形态,我们只是在面前叠加了更逼真的家具,设备只作为基础的取景器来使用 Alone Together,群体性孤独。其实这个才是我最关注的问题:不管是在线上还是线下,我们每个人都拿着一个手机关注自己手机里的事情。非常不礼貌的把身边别人忽略,我觉得现在的社交模式不是社交的最终形态,更有价值的是我们既能共享当下,又能互相交流。 但是AR程序的时候会**强制我们共享当下的实景**。设想一下,我们不仅能够共享真实世界影像,也能够共享我们彼此都看到的AR虚拟影像并互相交互,这种体验将会大大区别于现在的每个人盯着屏幕的状态。 ## 现有研究的收获: - 空间对参与者的影响 - 与屏幕交互的区别 - 越高的参与度并不代表越高的满意度 ## 现有研究的缺失: - 前置社交关系对实验的影响 - 手机不仅仅作为观察设备,还应该作为交互工具 - 多人参与,考虑旁观者(Spectator的研究) - 可触道具(Tangible props)与桌面装饰的影响 - 虚拟物品与设备持有者的交互 - 协作类AR社交游戏的可能性与机制设计 - 大桌面、立桌面增强现实社交游戏的可能性 - 用户的线上线下社交关系的延续、退出机制 ## AR设计目标: 交互:AR场景下手持设备新的交互方式,可触道具的发挥空间 社交:一种区别于传统纯线下社交、区别于纯线上社交的,适用于不同社交目的、用户角色和关系的增强现实线下社交设计范式 | |||
15 Jul 2017 | #2:设计师如何选择创业方向 | 00:15:02 | |
内容简介: 这一期是我参加IxDC后的一些感悟,讨论关于设计创业的话题 - 设计外包/咨询到底是不是创业 - 设计师应该如何思考真正增长的创业项目 - 如何选择设计创业项目 - 设计师如何在创业项目中体现价值 - 设计师创业如何组建自己的团队 - 设计师的个人成长 | |||
29 Jul 2017 | #3:浅谈设计赋能 | 00:10:53 | |
内容简介: 这一期是我与阿里导师舒舟关于设计赋能话题的讨论,关于设计师的定位: 1. 设计在这个项目中是有价值的 2. 设计的价值是可测量的 3. 设计的不断投入能够让业务持续增长 | |||
17 Aug 2017 | #4:出去看看,也分旅行和度假 | 00:08:27 | |
内容简介: 这一期是我在纽约旅行时的一些思考,试图讨论旅行的动机、方法和预期。还有旅行与度假的区别。 | |||
05 Sep 2017 | #5:外部视角看全链路设计 | 00:13:49 | |
## 内容简介: 这一期我讨论了我对“全链路设计”的理解,我从它提出的动机入手,思考为什么阿里有这样的定位;也提出我们当然不用刻意往全链路这个概念上靠,先想想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设计师;最后讲了一下理想的工作方式,即需求与执行结合,项目推进单独抽离的工作方式。 | |||
27 Sep 2017 | #6:官网、作品、用户体验 | 00:10:36 | |
## 内容简介: 这一期我讨论了官网的定位;作品到商品,作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商业模式区别;还有一味追求用户体验优化所带来的弊端。 ## 参考: [1] This also. thisalso.com ## 关于我: 个人网站:infoier.com 知乎:https://www.zhihu.com/people/gong-zi-yi-2/activities | |||
23 Oct 2017 | #7:重新系统性学习 | 00:13:51 | |
## 内容简介: 1.系统性学习 2.系统性学习的好处 2.1 建立结构,排除遗漏 2.2 联系与桥接 2.3 结构化表达 3.如何系统性学习 4.面对不同领域 4.1 成熟领域 4.2 新兴领域 ## 关于我: 个人网站:infoier.com 知乎:https://www.zhihu.com/people/gong-zi-yi-2/activities | |||
09 Nov 2017 | #8:我们为什么寄给外星人星际唱片 | 00:21:09 | |
内容简介: 这一期的缘起是由于生日收到一个礼物“星际唱片”,引发了我关于文化对于群体、个体的作用,延伸到文化产品与焦虑还有符号互动的关系,最后以文化生产者的视角谈了一下文化的符号化表达。 这期播客你会听到: 1. 文化对群体的作用 2. 文化消费对于个人的作用 3. 文化消费与焦虑 4. 作为符号的文化 5. 符号表达 沟通反馈: Zoe.gongzy@gmail.com | |||
25 Nov 2017 | #9:抑郁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事情 | 00:28:35 | |
##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这一期的内容是我一直想讨论的,也是困扰了我很多朋友的问题——抑郁,最近看了[《人格心理学》](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244803/)这本书,里面开篇就讲了不同心理学流派对于抑郁的看法。 这期播客你会听到: 1. 兴趣的形成与社会化 2. 不同流派对于抑郁的看法 3. 心理学教育必要性 沟通反馈: Zoe.gongzy@gmail.com ## 播客简介: 《设计乘数》是由用户体验设计师龚子仪发起的设计播客,他相信多学科整合的力量能够给设计带来乘数效应。播客试图讨论科技、社会、经济、心理等诸多话题,用设计的角度参与并不断进行探索。 ## 关于我: 个人网站:infoier.com 知乎:https://www.zhihu.com/people/gong-zi-yi-2/activities | |||
11 Dec 2017 | #10:被设备控制的阅读习惯 | 00:12:40 | |
## 内容简介: 这一期的内容是我由于出差引发的思考,由于出差导致我只能很少的使用电脑,更多的使用手机,我意识到我阅读的内容有了很大变化。 我试图提出我们应该统一不同设备的阅读内容,塑造我们的阅读习惯,而不是被设备与环境所控制。 这期播客你会听到: 1. 手机和电脑阅读内容的区别 2. 不同设备阅读内容区别的原因 3. 统一化阅读内容的方式 4. 统一化阅读内容的原因 沟通反馈: Zoe.gongzy@gmail.com ## 播客简介: 《设计乘数》是由用户体验设计师龚子仪发起的设计播客,他相信多学科整合的力量能够给设计带来乘数效应。播客试图讨论科技、社会、经济、心理等诸多话题,用设计的角度参与并不断进行探索。 ## 关于我: 个人网站:infoier.com 知乎:https://www.zhihu.com/people/gong-zi-yi-2/activities | |||
08 Jan 2018 | #11:一个城市的文化只有在被消费时才与你有关 | 00:07:38 | |
## 内容简介: 这一期的内容是我与朋友聊起城市的文化展开的延伸 这期播客你会听到: 1. 城市文化与文化消费 2. 个人记忆如何加工表达为中国意向 3. 为什么要刻意对城市进行消费 沟通反馈: Zoe.gongzy@gmail.com ## 参考: [1]http://hardimage.pro/ [2]http://music.163.com/#/program?id=1366838915 ## 播客简介: 《设计乘数》是由用户体验设计师龚子仪发起的设计播客,他相信多学科整合的力量能够给设计带来乘数效应。播客试图讨论科技、社会、经济、心理等诸多话题,用设计的角度参与并不断进行探索。 ## 关于我: 个人网站:infoier.com 知乎:https://www.zhihu.com/people/gong-zi-yi-2/activities | |||
25 Jan 2018 | #12:我们会对消费与创造有所克制吗 | 00:06:58 | |
## 内容简介: 这一期的内容是我在上海衡山合集看到 MUJI 的书的一点感想 这期播客你会听到: 1. 我们会对文化消费和创造有所克制吗 2. 人生的死亡焦虑 3. MUJI 等产品的消费动机 沟通反馈: Zoe.gongzy@gmail.com ## 播客简介: 《设计乘数》是由用户体验设计师龚子仪发起的设计播客,他相信多学科整合的力量能够给设计带来乘数效应。播客试图讨论科技、社会、经济、心理等诸多话题,用设计的角度参与并不断进行探索。 ## 关于我: 个人网站:infoier.com 知乎:https://www.zhihu.com/people/gong-zi-yi-2/activities | |||
27 Feb 2018 | #13:双拼 Hack 自己的禅意 | 00:13:24 | |
## 内容简介: 这一期的内容是我我学习双拼的一点感想 这期播客你会听到: 1. 双拼是什么 2. 双拼的好处 3. 双拼的学习方式 4. 怎么学习双拼 5. Hack 自己真正的好处 沟通反馈: Zoe.gongzy@gmail.com ## 播客简介: 《设计乘数》是由用户体验设计师龚子仪发起的设计播客,他相信多学科整合的力量能够给设计带来乘数效应。播客试图讨论科技、社会、经济、心理等诸多话题,用设计的角度参与并不断进行探索。 ## 关于我: 个人网站:infoier.com 知乎:https://www.zhihu.com/people/gong-zi-yi-2/activities | |||
16 Mar 2018 | #14:心理治疗师给设计师的礼物 | 00:39:46 | |
用声音,在一起 | |||
22 Apr 2018 | #15:个人信息输入自动化 | 00:39:21 | |
## 内容简介: 这一期的内容我聚焦个人信息输入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在面临非常多的信息源,它们没有被有效控制又抢占着我们的时间,我试图通过整理,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信息输入系统,来达到一种状态,我可以通过有限的几个工具进行输入,我知道我应该从哪里找到优质的内容,并且有信心持续发现和消费好的内容,我可以不担心我会错过好的内容,也不用担心我因为转换终端而结构性丢失内容。我可以找到属于我自己的消费场域,当我选择进入的时候,我能够持续进行输入。 1. 现有的信息输入系统问题 2. 理想的个人信息输入系统的原则 3. 个人信息输入自动化 4. 总结 沟通反馈: Zoe.gongzy@gmail.com ## 播客简介: 《设计乘数》是由用户体验设计师龚子仪发起的设计播客,他相信多学科整合的力量能够给设计带来乘数效应。播客试图讨论科技、社会、经济、心理等诸多话题,用设计的角度参与并不断进行探索。 ## 关于我: 个人网站:infoier.com 知乎:https://www.zhihu.com/people/gong-zi-yi-2/activities | |||
30 May 2018 | #16:作为筛选器的街道 | 00:07:55 | |
## 内容简介: 我喜欢听着播客在街道中行走的习惯引发了我对于线下不可替代的体验的思考。在数字生活不断侵蚀线下生活的现在,我们缺乏的是处理线上线下生活的关系。我喜欢的城市中复杂的、被高度人为干预、被组织和挑选的地方。 沟通反馈: Zoe.gongzy@gmail.com ## 关于我: 个人网站:infoier.com 知乎:https://www.zhihu.com/people/gong-zi-yi-2/activities | |||
19 Jun 2018 | #17:Bret Victor 的理想 | 00:11:56 | |
## 内容简介: 这一期聊聊我对于 Bret Victor 理想的看法,他的理想是:改造我们的低幼化社会。为人们提供工具,用以抵抗和摧毁消费主义文化(全方位的品牌包装与广告对人的情感操弄,物质主义,生造的时尚潮流),以及大企业对工作、娱乐和创造力的寡头控制。将权力、尊严和责任感还给个人。 沟通反馈: Zoe.gongzy@gmail.com ## 关于我: 个人网站:infoier.com 知乎:https://www.zhihu.com/people/gong-zi-yi-2/activities | |||
23 Jun 2018 | #18:佛与一场即兴演奏 | 00:10:26 | |
## 内容简介: 这一期我聊了佛陀的修行办法,佛陀的追求从禅定到涅槃的转变。分析了涅槃的途径即慈悲与般若,并展开了慈悲的元意义的质疑。 从而引出了人生意义的可以是一场即兴演奏的概念,这样的概念可以引导我们我们可以建立起一个环环相扣的理想,在借用佛陀「慈悲 」的方法的同时,享受这场即兴演出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环环相扣的理想的严密体系,同时这个过程又包含自由与愉悦。 参考: [佛学概论 (豆瓣)] [人生的意义 (豆瓣)] ## 关于我: 个人网站:infoier.com 知乎 沟通反馈:Zoe.gongzy@gmail.com | |||
27 Jul 2018 | #19:职业发展应是人更加自由的过程 | 00:09:00 | |
## 内容简介: 这一期我聊了聊职业发展过程中,个体如何更加自由的过程。我发现许多人在进入公司之后慢慢就默默无闻了,而很多又发展的很好。我提出个体如果想要职业发展更加自由,需要做到两个方面: 1. 积累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设定一个长远目标 它虚且困难,但这恰恰是能够指导我们不会被大公司所异化,不会因为不自知而丧失自由的途径。 ## 关于我: 个人网站:infoier.com 沟通反馈:Zoe.gongzy@gmail.com 知乎:zhuanlan.zhihu.com/infoier | |||
04 Sep 2018 | #20:不存在的统一思维模型 | 00:09:24 | |
## 内容简介: 这一期来源于我和一个朋友对于思维模型的讨论,延伸到我对于思维模型的检索,介绍了思维模型的定义与思维模型的效用。最后转而讨论了关于是否有统一的思维模型,并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 关于我: 个人网站:infoier.com 沟通反馈:Zoe.gongzy@gmail.com 知乎:zhuanlan.zhihu.com/infoier | |||
27 Sep 2018 | #21:人生的仓位管理 | 00:10:31 | |
## 内容简介: 本期从投资中的仓位管理概念出发,讨论了仓位管理的几个要素:仓位分配,投入时机,风险管理。并引申到如何应用到人生的时间管理上如何做仓位管理。 而对于投资要素,除了仓位管理,还有交易系统、心态管理和交易记录,都可作为参考 ## 关于我: 个人网站:infoier.com 沟通反馈:Zoe.gongzy@gmail.com 知乎:zhuanlan.zhihu.com/infoier ### 参考: 1. [最优投资比例](http://infoier.qiniudn.com/473981A4-5247-4005-B09F-31CC2FD11464.png) 2. [《以交易为生》亚历山大·埃尔德](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031890/) 3. [《穷查理宝典》](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5346110/) | |||
30 Oct 2018 | #22:何为良好生活 | 00:18:52 | |
## 内容简介: 这一次由我最近阅读的一本书,陈嘉映的《何为良好生活》出发,讨论了一个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也就是什么是良好生活。我讨论了关于快乐、视听、理知还有商业成功这四个经常被作为良好生活标准的目标。分析他们的优劣,并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我认为的良好生活是怎样的。 ## 关于我: 个人网站:infoier.com 沟通反馈:Zoe.gongzy@gmail.com 知乎:zhuanlan.zhihu.com/infoier ### 参考: 1. [《何为良好生活》陈嘉映](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363926/) 2. [《人生的意义》特里·伊格尔顿](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0273773/) | |||
21 Nov 2018 | #23:用户研究的落幕 | 00:11:25 | |
## 内容简介: 从体验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定性用户研究入手,我会回顾一下我对于用户研究的理解,从而引出现在的科技发展对于用户研究的影响,结合我在大公司和项目中的观感提出一些我对集中式高效率的担心。 ## 关于我: 个人网站:infoier.com 沟通反馈:Zoe.gongzy@gmail.com 知乎:zhuanlan.zhihu.com/infoier ### 参考: 1.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 Ben Evans](https://a16z.com/2018/11/16/summit-2018-benedict-evans-annual-keynote/?utm_source=wanqu.co&utm_campaign=Wanqu+Daily&utm_medium=website) 2.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https://zh.wikipedia.org/zh/%E5%BC%97%E9%87%8C%E5%BE%B7%E9%87%8C%E5%B8%8C%C2%B7%E5%93%88%E8%80%B6%E5%85%8B) 3. [卡尔·波普尔](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D%A1%E5%B0%94%C2%B7%E6%B3%A2%E6%99%AE%E5%B0%94) | |||
15 Dec 2018 | #24:大喇叭、锤子和小勺子(一则高校设计教育批判) | 00:24:57 | |
##内容简介: 本文首先提出了现在高校设计教育的设计项目呈现出三种不好的项目类型:拿着大喇叭告诉观众我关注这个问题,拿着锤子找钉子,用设计的手段试图解决非常大的问题。 然后我逐一阐述了这几种类型项目的确定,并引申分析了学校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脱离产业和学术制度。 最后讨论在学校中选题,或者自己做业余项目,应该考虑什么样的维度,即时间周期和项目形态。 ## 关于我: 个人网站:infoier.com (播客原文) 沟通反馈:Zoe.gongzy@gmail.com 知乎:zhuanlan.zhihu.com/infoier ### 参考 1. [人机自然交互的前沿探索——阿里巴巴国际UED负责人傅利民专访 - 中国基础教育期刊库](http://t.cn/EUjweNS) 2. [曾鸣.《智能商业》](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357931/) | |||
11 Jan 2019 | #25: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 00:16:36 | |
## 内容简介: 本文以日常生活中的沟通这个话题入手,讨论了知识付费内容为什么失灵,又讨论了宏观理论在个体实践中失灵的原因。综合这两点,我阐述了欧文·戈夫曼的戏剧透视法的理论,并分析了我更认同他的观点的原因。 最后结合上面的论述,我提出了我们应该更多的阅读严肃内容,并对理论进行宏观和微观的类型区分,更重要的,鼓励我们每个人进行良好的实践,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完成对自我的建构。 ## 关于我: 个人网站:infoier.com 沟通反馈:Zoe.gongzy@gmail.com 知乎:zhuanlan.zhihu.com/infoier ### 参考 1. [《“小世界网络”的集体动力学》](http://muchong.com/html/201206/4647913.html) 2. [欧文·戈夫曼](https://wapbaike.baidu.com/item/欧文·戈夫曼/5328974?fr=aladdin&ms=1&rid=11066020043737267482) 3.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62632/) 4. [一般均衡](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一般均衡理论) 5. [《社会心理学》](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476651/) 6. [《发展心理学》](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183559/) 7. [「用VC的思维买股票」](https://crazy.capital/25) 8. [社会学究竟在研究什么?-Mistletoe的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447309/answer/130066123) | |||
10 Feb 2019 | #26:燃烧但没有损耗的理想状态 | 00:22:30 | |
## 内容简介: 本文以我们经常关心的问题「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入手,提出了极权意志的概念,从而引申了关于现代人经常面临的问题:身体和认知水平的损耗、无法享受悠闲和自在、缺乏爱人的能力、人生的无意义感。 进一步提出了我觉得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问题、极权的良心问题和缺乏自我体验,对自我冷漠的问题。 结合艾·弗洛姆的《自我的追寻》的论述,我提出了应该找到并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性的爱和创造性的思想。最后总结为一个理想的状态,即燃烧但没有损耗的理想状态,反过来解释了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 ## 关于我: 个人网站:infoier.com (你可在网站中查看原文) 沟通反馈:Zoe.gongzy@gmail.com 知乎:zhuanlan.zhihu.com/infoier ### 参考 1. [自我的追寻 (豆瓣)](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2051527/) 2. [【翻转电台Flip Radio】最新2017所有节目mp3在线收听下载-荔枝](https://www.lizhi.fm/user/2501188954165881388) | |||
17 Mar 2019 | #27:增强现实的未来 | 00:33:27 | |
## 内容简介: 本期播客探索增强现实设计中,除了视觉反馈以外的多通道反馈可能性。这种增强现实真实反馈的探索好处旨在给用户提供更直接的反馈,其本身又可以作为交互的指示。这种虚拟与真实互相影响的交互模式,不仅仅给数字设计领域带来新的交互方式和体验,还可以给包括城市与建筑设计在内的任何融合赛博空间与真实空间的设计领域,提供新的思考方式与设计框架。 ## 关于我: 个人网站:infoier.com 沟通反馈:Zoe.gongzy@gmail.com 知乎:zhuanlan.zhihu.com/infoier ### 参考 [1]Kato H, Billinghurst M. Marker tracking and hmd calibration for a video-based augmented reality conferencing system[C]//Proceedings 2nd IEEE and ACM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ugmented Reality (IWAR’99). IEEE, 1999: 85-94. [2]Lv Z, Feng L, Li H, et al. Hand-free motion interaction on google glass[C]//SIGGRAPH Asia 2014 Mobile Graphics and Interactive Applications. ACM, 2014: 21. [3]Althoff T, White R W, Horvitz E. Influence of Pokémon Go on physical activity: study and implications[J]. 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2016, 18(12). [4] [Microsoft HoloLens | Mixed Reality Technology for Business](https://www.microsoft.com/en-us/hololens) https://www.microsoft.com/en-us/hololens [5]Magic Leap https://www.magicleap.com/ [6]ARKit Apple https://developer.apple.com/arkit/ [7]Mediatin Mediums. 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http://www.gregtran.com/mediating-mediums/ [8]Unveiling Project North Star http://blog.leapmotion.com/northstar/ [9]6D.AI https://www.6d.ai/ [10]How the AR app I made in my bedroom went viral worldwide. Oscar Falmer https://medium.com/the-mission/how-the-ar-app-i-made-in-my-bedroom-went-viral-worldwide-19e800ce0d21 [11]Instant City https://www.bmiaa.com/instant-city-travelling-exhibition-now-at-college-maximilien-de-sully/ [12]Debord G. Society of the Spectacle[M]. Bread and Circuses Publishing, 2012. [13]Manovich L. The poetics of augmented space[J]. Visual communication, 2006, 5(2): 219-240. [14]Thiel T. Critical Interventions into Canonical Spaces: Augmented Reality at the 2011 Venice and Istanbul Biennials[M]//Augmented Reality Art. Springer, Cham, 2014: 31-60. [15]McGarrigle C. Augmented Interventions: Redefining Urban Interventions with AR and Open Data[M]//Augmented Reality Art. Springer, Cham, 2018: 115-130. [16]Gwilt I. Augmented reality graffiti and street art[M]//Augmented Reality Art. Springer, Cham, 2018: 227-236. [17]Gwilt I. Augmented reality graffiti and street art[M]//Augmented Reality Art. Springer, Cham, 2018: 227-236. [18]The Future of Augmented Reality Will BeBoring. https://medium.com/@warronbebster/the-future-of-augmented-reality-will-be-boring-fc95be238ef4 [19]Fuste, A., Amores, J., Ha, D., Jongejan, J. and Pitaru, A. Paper Cubes: Evolving 3D characters in Augmented Reality using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2017), Workshop in Machine Learning for Creativity and Design. NIPS 2017 [20]Fuste,A. Invisible Highway. http://annafuste.com/portfolio/invisible-highway/ [21]Fuste,A. Inertia. http://annafuste.com/portfolio/inertia/ [22]Fusté A, Amores J, Perdices S, et al. LSInvaders: cross reality environment inspired by the arcade game space invaders[C]//Proceedings of the 8th ACM/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robot interaction. IEEE Press, 2013: 399-400. [23]Amores J, Salle-URL L, Benavides X, et al. Smart Avatars: using avatars to interact with objects[C]//Proceedings of ACM CHI. 2012: 1-3. [24]Xiao X, Tome B, Ishii H. Andante: Walking Figures on the Piano Keyboard to Visualize Musical Motion[C]//NIME. 2014: 629-632. [25]Shapira L, Amores J, Benavides X. TactileVR: integrating physical toys into learn and play virtual reality experiences[C]//2016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ixed and Augmented Reality (ISMAR). IEEE, 2016: 100-106. [26]Fabri M, Moore D. The use of emotionally expressive avatars in collaborative virtual environments[J]. Virtual Social Agents, 2005, 88. | |||
15 Apr 2019 | #28:新教伦理与良好实践 | 00:16:52 | |
## 内容简介: 本期播客沿着何为良好生活的路径思考,讨论良好实践的表征可能是什么。由此引出了新教伦理的发展过程的回顾,发现新教伦理同样面临过无法证明教徒是否被上帝真正拯救的问题。最后转到个人理性的角度,讨论良好实践的表征可能不在于客观目标,而在于主观的理性判断。 ## 关于我: 个人网站:infoier.com 沟通反馈:Zoe.gongzy@gmail.com 知乎:zhuanlan.zhihu.com/infoier ### 参考: 马克思·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746104/ | |||
13 May 2019 | #29:对少年状态的否定 | 00:11:30 | |
## 内容简介: 本期播客从我自己正在经历的毕业这件事情出发,提出了我对于所有自己决定负责的感悟。然后我提出了永恒少年的概念,讨论了永恒少年的问题和它对于良好实践的影响。最后我提出了在我们习得了对于外在世界否定的能力之后,应该也下定决心对于人的自然状态告别。 ## 关于我: 个人网站:infoier.com 沟通反馈:Zoe.gongzy@gmail.com 知乎:zhuanlan.zhihu.com/infoier ### 参考: [永恒少年:漂泊是人生最大的挑战丨《小王子》 -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58451259) [红楼梦 (豆瓣)](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07305/) [小王子 (豆瓣)](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84336/) | |||
13 Jun 2019 | #30:健全的外部环境 | 00:18:43 | |
## 内容简介: 本期播客我从良好生活的实现条件切入,提出了外部条件对于我们自己的影响,以及不良的外部环境对于我们可能的工作异化、消费异化和偶像崇拜的问题。但是也提出外部环境虽然是脆弱的但是也是可改变的,之后我给出了我的建议,分别是延迟满足、不要孤立的进步和给自己创造有利的社会关系。但是也强调,这些建议只是个人能够做的事情,对于宏观问题的思考和参与同样甚至更加重要。 ### 参考: [健全的社会 (豆瓣)](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6859959/) ## 关于我: 个人网站:infoier.com 沟通反馈:Zoe.gongzy@gmail.com 知乎:zhuanlan.zhihu.com/infoier | |||
20 Jul 2019 | #31:应对风险和不确定性 | 00:16:56 | |
## 内容简介: 之前我讨论过人生的仓位管理的话题,当时我结合最优投资比例模型和亚历山大·埃尔德的理论,去讨论结合风险和收益要素,如何决定我们应该投入的资本数量的问题。这期播客我想讨论的更深一些,我们不得不面临风险和不确定性,而区分风险和不确定性是关键的,不确定性不可算,市场通过挑选管理者、集中化和专业化来应对不确定性问题。而我引申到个人,认识到自己的边界,决断,交往行为和创造性行为可能是个人应对不确定性问题的方式。 ### 参考: 查看我的个人网站文章 | |||
21 Aug 2019 | #32:旅行人信札 | 00:13:06 | |
## 内容简介: 这周是我毕业一个月,也是我工作一个月,毕业前后的两个月时间我能够感觉得到我的心理上的变化很大,这期间看的书和想的问题,我觉得都比不上把这些片段记录下来,最能够保存下来真实的感受。像日记一样,我会每天时时刻刻记下来我觉得值得记录的东西,这期播客我模仿陈嘉映的《旅行人信札》,想用这样的方式来记录下来这段时间的变化。 无法上传链接,请来访我的个人网站查看更多 | |||
01 Oct 2019 | #33:设计不驱动 哲人不王 | 00:14:05 | |
## 内容简介: 从设计支撑,到赋能,再到驱动,设计仿佛要在未来驱动着商业前进。但是我提出目标并不一定是这样,反观政治与政治哲学的关系,政治关心的是权术与治术,政治哲学关心的是何为良好生活的话题。就像商业关心的是流量与商业模式,设计关心的是用户价值,这本就是不同的话语体系。最后总结商业和设计的同时成功,从不驱动开始,哲学的发展,从哲人不王开始。 无法上传链接,请来访我的个人网站查看更多 | |||
01 Nov 2019 | #34:转向可持续增长 | 00:23:12 | |
## 内容简介: 从增长黑客,到可持续增长,这是互联网公司对业态判断后做的决策。本期播客从增长与发展的区别出发,梳理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的可持续增长理论,并引申到互联网中的流量运营与用户运营方法,对红杉资本提出的可持续增长理论做了深入的讨论,最后提出了作为设计师如何参与到可持续增长的问题。 更多参考请参见我的个人网站 | |||
19 Nov 2019 | #35:设计参与可持续增长 | 00:29:07 | |
## 内容简介: 本期播客开始讨论仅仅是用红杉资本的可持续增长的衡量指标,没有办法覆盖不同种商业模式的产品的衡量问题。所以本期我重新从商业模式的分类出发,区分基于售卖的商业模式和基于流量的商业模式,并进一步关注健康险死亡螺旋的问题。以这个问题作为切入,从用户流入、流出和用户在保3个部分去分析具体的策略。针对诚信的销售策略,本播客提出了基于责任、道德和价值的主观衡量指标,和相关的实验方法。 更多参考请见我的个人网站 | |||
17 Dec 2019 | #36:节制之于道德德性 | 00:19:25 | |
在这一期,我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问题-闲暇时间分配的问题入手,引入的是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道德德性的视角。提出时间管理并不是真的命题,成为节制的人可能才是真的命题。在进一步阐明了人的行为和德性的关系,人的实践是怎样,他的品质就会怎样。在进一步引入快乐和痛苦的感受,提出快乐痛苦既可以作为训练的对象,也可以作为德性获得的评判表征。最后我提出德性养成的三个方法:感受力、适度和规避恶。 | |||
21 Jan 2020 | #37:论良好社交关系 | 00:15:48 | |
## 内容简介: 如何形成好的社会关系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临的问题,而我们又或多或少的面临如何选择朋友,如何分配与朋友的时间的问题。本期播客首先辨析了作为功用的朋友并不是好的社会关系,并提出了好的社会关系应该是两个有德性的人之间的互动。除了类似节制的德性养成方式,好的社会关系还要求我们与朋友之间有密切互动、尊重自己的感受和理性,并有意的控制数量。最后我论证了朋友的必要性,也就是好的人追求本身即善的东西,善于思考和感受的人本身即善,所以朋友对于好的人是必要的。 音乐:Josh Lippi & The Overtimers - Everybody’s Crazy | |||
12 Feb 2020 | #38:应对娱乐化媒介 | 00:29:35 | |
## 内容简介: 本期播客的问题来自于一个朋友的对我的提问,问为什么我一直坚持用文字和播客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想法,我从文字媒介的两个优势:思维方式与长程逻辑两个方面来回答了这个问题,从而引申到现代的娱乐媒介如何用不连贯的信息、具象化和社会化排名影响到我们。最后我讨论了我们在面临这些内容的时候应该做何对策。 延伸阅读:理解媒介、娱乐至死、说理、论摄影、反对阐释、美国人 你可以在我的个人网站上看到播客的文字版 | |||
11 Mar 2020 | #39:处置效应与交易系统 | 00:14:51 | |
## 内容简介 本期引出这个话题,我们日常生活中面临怎样的非理性,而这些又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损失,举例处置效应在我身上发挥的作用,我们在交易的过程中创造一系列概念误导我们自己,有些情绪可能会让我们误判,而我们每个人又不是由期望效用模型支配,那我们如何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交易系统,这个泛化的交易系统是一套决策与创新框架,让我们持续的能够做出好的决策? 延伸阅读:思考快与慢,处置效应,行为经济学(余剑锋、汪丁丁),Tradingview,SMI遍历性指标,为交易而生 你可以在我的个人网站上看到播客的文字版 | |||
29 Mar 2020 | #40:信号传递理论与职业发展 | 00:16:02 | |
## 内容简介: 这期播客讨论三部分问题,第一部分我发现在工作中普遍出现着我们自己认知的能力和工作内容不匹配的问题,第二部分我为了理解这个问题,引出了工作中我们自己和主管共同面对的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逆向选择问题,第三部分我引出了信号传递理论,并举例利用这套理论我们可以如何解决这类问题,我们需要传递可被观察的,且代表我们完成目标更低成本的信号,来消除信息不对称,让我们参与的这个市场更加效率。而让这个市场更加有效率,才是我们可以解决我们的能力与预期不匹配问题的系统性方法。 ### 参考: - 阿克洛夫《柠檬市场: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 - 迈克尔·斯宾塞 信号传递理论 如果你觉得我的节目还不错,你可以去苹果播客客户端,或者小宇宙上为我的播客评论,打分或者分享给你的朋友。 你可以添加设计乘数小助手,“设计乘数小助手”的拼音首字母 我也推荐你看看阿克洛夫和斯宾塞的逆向选择问题、信号传递理论,更多地观察我们日常的生活,并细心思考,期待与你交流。 | |||
27 Apr 2020 | #41:从行为社会科学基本问题看去 | 00:18:06 | |
## 内容简介: 本期播客由汪丁丁教授的论文《行为社会科学的三组特征事实》切入,讨论了行为社会科学的基本问题的转向和问题意识,引申讨论了幸福及其决定因素、群体创造性与峰值人群。最后回到个人,展开讲了讲如何去看待和处置个人的基本问题。 ## 参考: * 齐美尔 《社会何以可能》 * 汪丁丁 《行为社会科学的三组特征事实》 * 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 * 翻转电台 李厚辰 “公共争议中的‘重要性感受’” * 配乐:Disco Elysium / 极乐迪斯科 OST,whirling in rags 8 am soundtrack 2 * 你可以在我的个人网站上看到播客的文字版 | |||
27 May 2020 | #42:阅读的差序格局 | 00:17:33 | |
## 内容简介: 我不厌烦对我关心的问题做反复的探讨,因为只有反复探讨才可能出现新的发现,本期我想讨论的,依旧是求知、阅读和重要性感受的问题。首先我重新提出我们在阅读时面临的真实问题:时间不足和注意力稀缺。并提出了理解框架的作用和现今分科学习缺乏个人性的问题。最后我提出了阅读的差序格局概念:从个人性出发,关注和自己相关的圈层问题。最后我希望分享的,也是希望对我自己说的是:生活不是知道一个又一个问题的答案,而是一连串问题的求解过程。 ### 参考: - 汪丁丁:微信时代的读书捷径 - 汪丁丁:什么才是一流的知识? - 汪丁丁:抛弃“二手货”人生,过上“第一手”生活 - 汪丁丁:浅谈读书以及我的微信体验 - 怀特海(A. N. Whitehead )Modes of Thought - 费孝通 乡土中国 - 金岳霖 知识论 - 配乐:The Imitation Game - Main Theme (Piano Version) | |||
28 Jun 2020 | #43:互联网保险的商业模式 | 00:18:42 | |
## 内容简介: 顺着三五环刘飞和少楠对于交易平台的讨论,我针对我所从事的互联网保险行业做了一些思考。互联网中介平台具备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吗?那它是否又具备梅特卡夫效应和双边市场效应?为什么在同样规模庞大的市场下,同样是平台,惠择的市值远低于滴滴或者淘宝,我利用网络效应的视角切入,对比了互联网保险中介的平台模式和自营模式的优劣,并提出了行业玩家可能的发力点。 ## 参考 - 商业的本质和互联网 (豆瓣) - 三五环 | No.14 交易平台初探【交易平台系列1】 - 变革保险分销方式!一文看懂慧择保险投资价值 - 配乐:Kalax - Journey (Music Video) | |||
01 Aug 2020 | #44:阅读何以可能 | 00:17:56 | |
## 内容简介: 本期我讨论了阅读何以可能的问题,我观察到我们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阅读失能的状态,这让我们失去热情,又沉迷娱乐。我进一步分析了我们阅读失能的原因:出于恐惧的功利性阅读,对于确定性的追求,对于娱乐的追求,还是教育的失职,共同让我们逐渐丧失阅读的能力。最后我提出了应对这些问题的方法,以及关注阅读何以可能的原因 ### 参考 - 陈嘉映 《走出唯一真理观》 - 克里希那穆提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 翻转电台 《神秘主义和克里希那穆提》 - 配乐:The Planets, Op. 32:VII. Neptune, the Mystic 你可以在我的个人网站看到播客的文字版 | |||
27 Aug 2020 | #45:设计价值的经济解释 | 00:14:45 | |
## 内容简介: 本期我讨论了互联网公司中设计师的价值定位,近年的增长设计趋势及其形成原因,并从微观经济角度论述了它形成的必然性。同时引出张五常教授所提的稀缺与竞争的三层经济学分析框架,用以给我们分析问题提供更清晰视角。 ### 参考 - 张五常 《经济解释 - 科学说需求》 - 美团点评 2020 年中财报 - 配乐:Playing A Game Of “Go!” (A Beautiful Mind Soundtrack) | |||
13 Oct 2020 | #46:保险配置的心理图示 | 00:16:17 | |
## 内容简介: 对于保障配置的信息传递的思路,传统的传递思路是“保险 - 健康险 - 医疗险 - 个险”这类相对复杂的思维路径。在本期我试图用行为设计学的相关设计方法来解决,它们分别是简单、意外、具体、可信、激发情感并有故事性。本期我谈了谈我对于类似相对复杂问题的心理图示设计思路和对于行为设计学的看法。 | |||
18 Nov 2020 | #47:消费者行为学与增长设计 | 00:18:16 | |
## 内容简介: 本期从增长设计这个话题出发,引申出几个我最近正在关注的问题:增长这个话题每个岗位都在提,运营、产品和技术都在通过自己的方式做增长,设计岗位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价值?是否有学院中的相关研究,我们又可以从中学到什么?又是否有可量化的增长模式,什么是好的增长设计实践?最后我讨论增长并不仅有积极效应,我们如何应对我们在设计时所面对的为了增长而做的类似让用户上瘾的设计伦理问题? 你可以从我的个人网站看到相关参考链接 配乐:Whirling Cafeteria(Night) - Disco Elysium OST | |||
27 Dec 2020 | #48:把自我管理作为方法 | 00:15:40 | |
## 内容简介 本期我从陈春花教授的《管理的常识》入手,讨论了两个问题,分别是**目标和资源**,**以及品牌与能力**。我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思考个人作为企业的参与者应该如何工作,还有个人如何运用企业经营管理的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参考 - 配乐:CYBERPUNK 2077 SOUNDTRACK - NIGHT CITY by R E L & Artemis Delta | |||
31 Jan 2021 | #49:有限理性决策 | 00:17:25 | |
## 内容简介 本期我在讨论有限理性决策问题。我讨论了在决策过程中它们分别面临两方面市场问题:市场基本风险和噪音交易者风险,还有两方面我们自身的原因:认知偏见和信息不完备。我具体解释了这四部分问题如何影响了我们无法做出理性决策,并提出了可能的克服办法。 ### 参考 - A survey of behavioral finance - Nicholas Barberis, Richard Thaler - Barber, B., and T. Odean (2001), “Boys will be boys: gender, overconfidence, and common stock investment”,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 配乐:We Bought The Flood | |||
10 Mar 2021 | #50:复杂问题漫谈 | 00:14:37 | |
## 内容简介 本期我对于复杂问题展开讨论,我们为什么研究复杂?我们为什么难以理解复杂?我们如何应对复杂?而我们个人又为什么应该关心复杂问题?我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展开一场漫谈 | |||
21 Apr 2021 | #51:如何重新获得常识 | 00:19:10 | |
## 内容简介 本期我回顾了我们常识丧失的原因:知识不再是基于人生感悟的动态过程,而是,仅仅基于书本知识或其它同样抽象的知识的静态过程。并全面的梳理了我们丧失常识所带来的问题,借由项飙的《浙江村》的文本,我试图提出重新让我们获得常识的路径:多维度动态的视角,细致的描摹与联系,互动并关注自己的感受。而更重要的是一个比喻:我们需要更多的写生而不是看地图,用实践来获得常识。 | |||
05 Jun 2021 | #52:经营思维与个人实践 | 00:14:29 | |
## 内容简介 今天我讨论了《经营的本质》中提到的企业经营的4个基本要素:顾客价值、合理的成本、有效规模、具有人性关怀的盈利,同时引申思考企业经营的要素如何可以指引个人实践。 ### 参考: - 《经营的本质》陈春花 - Death Stranding ost - Silent Poets - Asylum For The Feeling - 你可在我的个人网站看到文字版 infoier com | |||
03 Jul 2021 | #53:关于安宁的方法 | 00:14:44 | |
## 内容简介 本期我从斯多葛学派关心的德性与安宁两个话题切入,试图讨论好生活的组成图景,以及安宁的获得方法:利用斯多葛学派主张的人自身的理性,进行消极思考、辨别可影响之事、阶段性地阻断快乐与充足。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感悟,我们可以利用终极思考补充这一关乎安宁获得的方法。 ### 参考: - 像哲学家一样生活. 威廉·B·欧文 - Journey Soundtrack (Austin Wintory) - 03. First Confluence | |||
09 Aug 2021 | #54:安宁的分辨与此在状态 | 00:14:03 | |
## 内容简介 本期对安宁的问题进一步讨论,提出我们需要对安宁进行识别与分辨,同时引入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提到的此在的沉沦状态,指出闲谈、好奇与两可如何组成沉沦,以及其所带来的安宁为何是不好的安宁。最后提出了以实践状态与结果来针对安宁进行分辨,可能是可行的手段。 你可在我的个人网站中查看播客文字版。 ### 参考 - 《存在于时间读本》陈嘉映 - 像哲学家一样生活 威廉· B·欧文 - Ori and the Blind Forest Orchestral Suite | Laura Platt | |||
15 Sep 2021 | #55:设计母题的探寻方法 | 00:17:58 | |
## 内容简介 本期从“母题”这样一个话题出发,讨论了作为设计师应该要有母题的原因,同时举例我在做数字金融行为设计母题选定的推导过程:从基于宏观的用户金融行为桌面研究,到用户的金融行为与媒介消费,再到关注用户的金融能力。并论述了金融能力与用户整体功效的相关性,从而认定其可作为数字金融行为设计师的母题之一。 ### 参考 Jing Jian Xiao、Eric J. Johnson、W.Fred van Raaij、JW Payne相关研究 阿里云设计中心设计年鉴 TPB计划行为理论、TTM跨理论模型、TAM技术接受模型、行为金融学 配乐:Eskmo - "The Rhodes" (Billions OST) | |||
08 Oct 2021 | #56:旅行人信札之二 | 00:09:38 | |
## 正文 在这一期,你会听到的是最近的几篇散文日记,“旅行人信札”这个名字的来历,是由于我很喜欢陈嘉映老师的一本书,就叫《旅行人信札》,很多想法记述想法可能比论述更加合适。 ### 参考 - 《旅行人信札》陈嘉映 - 《经济解释》张五常 - 《生命之书》克里希那穆提 - 配乐:RPG Playlist - Peaceful/Travel Music | |||
21 Nov 2021 | #57:职业切换的决策实践 | 00:10:19 | |
## 内容简介 本期从我最近这段时间的变化引申开始讨论,辞去杭州的工作前往上海,在离开的时候我与很多朋友交流想法,询问他们的困惑并抛去我的问题。本期是我的3个想法片段:我们能够影响决策的其实很多;认清自己并放弃我执;工作和自我教育的作品视角。 配乐:Mr.robot 3.8_1-cybersecurity.mogg | |||
28 Dec 2021 | #58:恐惧与畏是更重要的问题 | 00:13:58 | |
## 内容简介 本期我从近期的感触出发,集中讨论“恐惧与畏”的话题,首先回顾了海德格尔的此在的沉沦状态,发现其中包含浅尝辄止与恐惧的情绪,并将恐惧与畏做了更深比较,从而对畏的克服做了初步回应。 ### 参考 - 《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 - 《维特根斯坦传》瑞·蒙克 - 《生命之书》克里希那穆提 - 配乐:Hades - House of Hades | |||
05 Mar 2022 | #59:切身体验企业生命周期 | 00:21:37 | |
## 内容简介 本期我继续从自己换工作的经历出发,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去分析不同公司差异的原因,讨论了变化与问题的永恒性问题,不同阶段公司背后的能力特质,企业成长过程中会面临的问题。并在最后引出了企业所必然面临的归宿即死亡,以及它能给我们个人的启示。 ### 参考 - 《企业生命周期》伊查克·爱迪斯 - 《感知·理知·自我认知》陈嘉映 - 《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 - 配乐:Elden Ring OST - Legend of The Ring | |||
01 May 2022 | #60:我们始终需要更好的工具 | 00:21:45 | |
## 内容简介 互联网行业的时间窗口的结束不可避免,科技创新的时间窗口通常是窄的。本期我从商业史的视角出发,论证改善生产力的程序需求始终存在。从三类需求出发展开讨论:已经被满足难以进入、交易成本导致尚未形成、困难而复杂的问题。提出我们始终需要更好的工具,个人不得不选择做困难而重要的事情。 ### 参考 - 张五常《科学说需求》 - 纪录片《成为比尔:走近比尔·盖茨》 - 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 配乐:Destiny 2 Original Soundtrack - Track 04 - EDZ | |||
19 Jun 2022 | #61:工具产品设计杂谈 | 00:12:55 | |
## 内容简介 在本期我对工具产品设计展开讨论,首先我从伊万·伊里奇对工具的认知出发,回到计算机与互联网早期,看看他们如何认知工具。并引入“满足特定需求的工具”和“促进自我实现的辅助性工具”的两个概念,并指出工具发展领域可能已经出现的失衡——或许我们不得不走出去,去到不了解的领域,但是戴森的经历又激发我们,工具产品设计或许并没有那么难。 ### 参考 1. 为什么固定电话是完美的工具 2. 万维网的诞生:互联网的口述历史 3. 《理解媒介》麦克卢汉 4. 《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 5. 《友好的工具参考指南》 博雷曼斯 6. 配乐:Destiny 2 Original Soundtrack - Track 11 - Journey (featuring Kronos Quartet) | |||
03 Aug 2022 | #62:行业下行工具上行 | 00:09:41 | |
## 内容简介 在本期分享两个对于工具产品设计的思考:行业下行是工具产品的机会,原因在于行业人员精简之后,对于效率、质量与降低交易成本的需求。以及工具产品的设计通常会有三层框架:工具基础能力、协作与开放。行业有周期,或者它就是最后一个窗口,但对于更好工具的诉求始终存在。 ### 参考 配乐:Destiny 2 Original Soundtrack - Track 19 - The Farm | |||
20 Aug 2022 | #63:为什么恩格尔巴特值得被反复阅读 | 00:14:23 | |
## 内容简介 本期我从Douglas Engelbart的《增强人类智力 - 一个概念框架》展开,讨论工具设计与增强人类智力的关系,即工具用以提升人处理问题与决策的能力。再详细介绍了增强系统的组成与作用:语言、工具、方法论和训练。最后借马克思·韦伯《以学术为业》演讲的观点对于母题的重要作用,以及母题落地的实际问题进行回应。 ### 参考: - Doug Engelbart’s landmark report Augmenting Human Intellect: A Conceptual Framework(1962) - The Mother of All Demos, presented by Douglas Engelbart (1968) - Vannevar Bush - Dynamicland - Bret Victor - 汪丁丁 - 《行为金融学讲义》 - 设计乘数 # 41:从行为社会科学基本问题看去 - 马克思韦伯 《以学术为业》 | |||
04 Oct 2022 | #64:沉思生活之必要 | 00:13:29 | |
## 内容简介 本期我从自身的业余时间分配的问题出发,讨论沉思生活的必要性,论据包括沉思生活摆脱了外在依赖、能带来真正产出以及它特有的属人特征。最后以幸福悖论的讨论结尾,部分地解决了我所困扰的问题。 ### 参考 - 《人的境况》汉娜·阿伦特 - 《经济增长是否改善了人类命运》理查德·A·伊斯特林 - 《论亚里士多德的至善幸福观》袁玖林 - 《倦怠社会》韩炳哲 - 《生命之书》克里希那穆提 - Destiny 2 Original Soundtrack - Track 23 - Travelers Dream | |||
03 Dec 2022 | #65:双路径学习、风险与恐惧 | 00:17:18 | |
## 内容简介 本期我分享了双路径学习的方法及感受(从实践与理论两个角度同步推进),并引出积极承担风险的必要。但是对于实际承担风险与随之而来的恐惧,进一步进行了原因分析,它可以被归纳为包含评议者数量与实践经验问题,最后我就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做了进一步总结。 ## 参考 - 《非对称风险》塔勒布 - 《工具论》亚里士多德 - 《新工具论》弗朗西斯·培根 - 《谈谈方法》笛卡尔 | |||
05 Feb 2023 | #66:真实问题中的哲学转向 | 00:14:01 | |
本期聊聊我在在面临真实问题之后的哲学问题转向。 首先是关于具象问题和抽象问题的转向,对于大多数场景来说,具象问题通常才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哲学问题无法直接通达。在面临很多问题和现象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可能是给出具体问题的描述、解决办法。而不是将相对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我们需要先做事,再进行抽象思考,方法论捷径很少出现。 另一方面,真实的世界通常充满了无法预测的运气、风险和随机性,敬畏这些随机性是必要的,并且准备随时放弃它们。当我开始害怕错过的时候,这种恐惧的情绪是克里希那穆提所说的最需要被注意到的情绪,也就是恐惧的情绪。而对于自己正在进行过于功利化的行为的时候,需要做出警惕,因为我在刻意地期望过度掌控无法控制的事情,而很多事情应该交给时间的空隙。 | |||
27 Mar 2023 | #67:聊聊AI工具与技术哲学 | 00:16:37 | |
## 内容简介 本期会聊聊技术哲学,因为我一直在做工具产品设计,同时我也认为对于同一个对象的不同视角的讨论是必要的。这里的不同视角一方面是功利性的如何设计一个好的工具的视角,另一方面是非功利性的,对于工具问题或者说是技术哲学的批判。随着讨论引申出什么是好的工具、工具的解蔽作用,以及同样具备解蔽作用的艺术的价值,最终回应多视角的必要性——它能带来更多创造和可能性,从而指导实践。 ## 参考 - 技术哲学导论. 胡翌霖 - 技术哲学讲演录. 吴国胜 - 技术的追问. 海德格尔 - 理解媒介. 麦克卢汉 | |||
24 May 2023 | #68:自我关注与自我技术 | 00:32:16 | |
## 内容简介 我们很难解释,到底为什么我需要了解这个知识和信息,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古希腊人已经给出了答案:“认识你自己”,即我们需要自我关注和自我照看,这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需要自我技术。人类在历史上做过极端的自我技术尝试,这也更需要我们更加谨慎地对待它,认知什么是好的自我技术,并利通过自我书写、自我实践和更多的方式,对自己进行知识和实践层面的建构。 ## 参考 - 自我技术 - 伦理学的谱系 - 永恒回归的神话 - 快乐的科学 尼采 - 瞧、这个人 | |||
18 Jul 2023 | Vol.069 大部分问题都是认知问题 | 00:22:41 | |
## 内容简介 我们每个人的行为很多时候都是经济行为,所以对于行为和人的研究可能有很多视角,包括心理学的、社会学的、哲学的。但是深入的了解经济学以及经济学中各分支话题的研究,是非常值得做的自我教育工作。 而对于发展经济学,尤其是贫穷的研究,对于我们每个人都非常有价值。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预期的影响,而这正是造成贫穷的关键所在,而更重要的是,大多数问题都是认知问题所带来的。进行风险认知和知识体系的建立是每个人都需要持续做的事情。而解决方式朴素而简单,重点在于更多实践。 这样的实践包含关键行为与预期的推动,以及持续的自我教育并降低阻抗。由于缺少信息来源,朴素地相信错误的事情,是作为人所需要克服的思考方式,而穷人通常应对风险的方法都非常昂贵,我们很难意识到我们认知水平的缺陷,但至少今天的讨论是对我们自己的提醒。 ## 参考 - 贫穷的本质. Abhijit Banerjee, Esther Duflo - 富有的习惯. 托马斯·科里 - 稀缺.塞德希尔·穆来纳森 / 埃尔德·沙菲尔 - 信心的博弈. 缪延亮 - Destiny 2 Original Soundtrack - Track 44 - The Last City | |||
17 Aug 2023 | Vol.070 论节制生活 | 00:16:25 | |
## 内容简介 本期播客讨论了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的《论责任》与中国古典文本《中庸》的相通之处,探讨节制生活的内涵: * **稳定情绪与理性行动**:保持冷静,避免情绪影响判断,以理性引导行动。 * **财产与荣耀**:审慎追求物质,强调物质与身份平衡,以荣耀为导向。 * **行为秩序与场合适宜**: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情,避免功利极端。 * **知识节制与实践**:对晦涩话题形成警惕,重点关注实际行动。 ### 参考 - 西塞罗《论老年 论友谊 论责任》 - 中庸 - Firefly Soundtrack - 5: Early Takes Serenity | |||
20 Aug 2023 | Vol.071 为结果负责的工具产品 | 00:17:05 | |
## 内容简介 本期博客我试图给出一个除了工具业务场景分类以外的视角:为结果负责的工具,和为过程负责的工具,并分析了他们的特点和区别。同时结合AI能力展开讨论了这两类工具被AI影响的可能结果。最后引申讨论了上面我的工具理性延伸到生活中的问题,提出我们应对工具使用在生活语境中同样有所节制。 | |||
15 Oct 2023 | Vol.072 时间的观念:时间作为最后重要的问题 | 00:18:39 | |
## 内容简介 这篇播客探讨了技术哲学与时间的关系。通过吴国盛老师的著作《技术哲学经典读本》和《时间的观念》的启发,我们深入研究了时间的重要性。时间不仅是测量,还是由事件构成的感知。回忆和未来预期都与事件有关,因此事件的创造性和开放性对于好生活至关重要。我们还讨论了如何以事件为中心来理解时间,而不仅仅是时间的分配。最后,我们探讨了时间的必然性,它推动着事件和新事物的不断创造。时间被视为最终重要的问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思考方式。 ### 参考 1. 吴国盛《技术哲学经典读本》 2. 吴国盛《时间的观念》 3. 伯格森《创造进化论》 4. 麦克塔加《时间的不实在性》 5. 配乐:Interstellar Main Theme - Extra Extended - Soundtrack by Hans Zimmer | |||
10 Dec 2023 | Vol.073 人工智能与记忆馈进 | 00:12:40 | |
## 内容简介 本期播客介绍《控制论》核心思想,强调反馈机制在技术和社会系统中的重要性,影响产品设计和人工智能。重点包括:1. 反馈机制的理念,可应用于科技和社会治理;2. 人工智能与人脑模拟的关联;3. 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特别是技术批判。尽管某些领域有进展,反馈机制设计理念仍具现实和哲学价值,强调信息反馈和记忆馈进的重要性。最后,播客突出了人作为智能系统在控制论中的作用,掌握信息输入和建立记忆馈进系统,实现深刻发现和人生体验。 参考: - 人有人的用处. 诺伯特·维纳 - 控制论. 诺伯特·维纳 - 塞涅卡道德书简:致鲁基里乌斯书信集. 塞涅卡 - 纯粹理性批判. 康德 - 配乐:Oppenheimer. Can You Hear The Music | |||
13 Jan 2024 | Vol.074 古希腊悲剧与哲学诞生 | 00:15:22 | |
## 内容简介 本期我从古希腊文明的光芒这一文本入手,试图探寻哲学诞生和后续斯多葛学派兴起的来源。并找到了这样一条路径:古希腊城邦的人们由于城邦生活中的悲剧,开始认识到人的局限性,一部分人转向沉思与认识自己,再推倒到善和美德作为最终的追求。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让这一高昂的生活更加世俗,斯多葛学派的诞生,人们更多关心自我完善和更狭窄的道德完善,这和我们今天的状态和诉求极其相似。 但更重要的是,本期试图提出一种面对问题和兴趣的态度,更加全面的认识问题,从各个方面还原和理解,掌握更多信息,判断避免偏颇,这也会让我们保持谦逊,并持续探索。 ### 参考 - 赵林. 古希腊文明的光芒 - 亚里士多德. 尼各马克伦理学 - 尼采. 悲剧的诞生 | |||
30 Mar 2024 | Vol.075 旅行人信札之三 | 00:24:13 | |
## 内容简介 本期旅行人信札,主要讲述了我和妻子在意大利和希腊的旅行见闻。旅程从罗马的斗兽场开始,沿着历史建筑的轨迹,探索斯多葛哲学和马可·奥勒留的生平。在托斯卡纳自驾和一些小意外,还有在卡普里岛的海岛风光,最后在雅典结束旅程。我希望旅行人信札既包含着旅行过程的记录,也包含着对于一些重要问题的思考。 ### 参考 - 旅行人信札 - 沉思录 - 论老年 论友谊 论责任 - 古罗马帝国的辉煌 - 古希腊文明的光芒 | |||
03 May 2024 | Vol.076 斯多葛哲学备忘录 | 00:25:11 | |
## 内容简介 本期播客介绍了斯多葛哲学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影响,特别强调感知与觉知、情绪控制、识别可控与不可控的事物,以及实践德性如智慧、正义、勇气和节制。通过探讨历史人物马可·奥勒留的例子,展示了斯多葛哲学如何历经时代的考验并持续影响到现代。此外,讨论了从宏观视角审视问题的重要性,鼓励听众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应用斯多葛的教义,以达到心理的平衡和宁静。 ### 参考 1 《沉思录》 - 马可·奥勒留 2 《论幸福生活》 - 塞涅卡 3 《论平静》 - 塞涅卡 4 《论愤怒》 - 塞涅卡 5 《尼各马可伦理学》 - 亚里士多德 6 《论谈》 - 伊壁鸠鲁 7 《手册》 - 伊壁鸠鲁 8 《给路基里乌斯的信》 - 塞涅卡 | |||
29 Jun 2024 | Vol.077 大问题和小问题 | 00:10:30 | |
## 内容简介 本期我讨论了最近的阅读体验。从我最近重新阅读的《柏拉图读本》,探讨苏格拉底对死亡和未来的看法,强调正确行为和德性的重要性。 此外,我介绍了《福格行为模型》,书中关注如何通过能力、意愿和提示来养成习惯,简化行为和增加提示可以更有效地形成习惯。 最后,结合两者,我讨论了塔勒布的《反脆弱》,提出“杠铃式”行为策略:一端是经典和基础知识,另一端是新兴领域和前沿思想。这种双重关注能提供稳固的认知结构和潜在的高回报。 ### 参考文本 - 柏拉图读本. 王晓朝 - 福格行为模型. BJ Fogg - 反脆弱. Nicholas Taleb | |||
15 Jul 2024 | Vol.078 承认只能做好一件事情 | 00:18:36 | |
## 内容简介 本期播客讨论了如何在个人生活中应用企业战略,强调一次专注做好一件事情的重要性。内容包括将个人看作一个组织,以管理学和战略制定为工具;理解资源稀缺性,集中有限资源实现目标;通过调查分析和指导方针制定可执行的策略;以及通过协调性和持续改进形成竞争优势。战略管理在个人生活中的运用,主要在于设定清晰的目标并专注执行,积累专有知识,并持续减少复杂性以提升个人和组织的效率。 ### 参考 - 理查德·鲁美尔特. 好战略,坏战略 - 波特. 企业战略 - 德鲁克.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 泰勒. 产业组织理论 | |||
16 Aug 2024 | Vol.079 创业、AI产品与通识教育 | 00:34:25 | |
## 内容简介 在这一期,是设计乘数播客第一次尝试多人的形式,由于我所在的公司入驻了上海大模型创新社区模速空间,所以这一期是模速空间的两位伙伴对我的采访。 白双,是模速入驻企业孚知流的CEO,潘天一,是孚知流AI工程负责人。这一次我主要聊了三个部分,分别是近3年的创业经历,我对AI产品的看法,和我的日常生活 ## 本期主播 龚子仪,品览科技 合伙人&产品负责人 白双,模速入驻企业-孚知流CEO 潘天一,孚知流AI工程负责人 ## 公司介绍 品览科技专注于AI赋能工程设计行业,自主研发“筑绘通”平台,集成云CAD+AI能力,支持在连锁商业、设备建材、市政工程、民用建筑等领域落地,利用AI进行自动排布、识别审查、工程算量等工作。 孚知流(Fuzflo)致力于加速知识的融合、流动,打造可持续进化的组织生产力。Fuzflo 结合语言 科学与大语言模型,依托智能体(Agent)框架,为企业设计了渐进式的“知识库 &AI 助手-智能 体工作台-个性化智能增强 ”三阶段 AI 落地实施策略,提供端到端“负责任的 AI”解决方案. 模速空间, 模速空间是上海市与徐汇区联手推出的全国首个、上海唯一的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 链接播客:模速校友会 配乐:The escape room. Burgundy & Alamo | |||
08 Sep 2024 | Vol.080 AI工具的古典经济解释:发明动机、需求不足与历史经验 | 00:18:16 | |
## 内容简介 古典经济学探讨了分工与工具发明如何提高效率,并强调需求驱动了工具的发明与使用。类似于纺织机、蒸汽机和铁路在回应全球贸易和工业需求时的发明,现代AI产品聚焦于数据处理、自动化决策和个性化服务,尤其在满足个人需求后,企业端的AI应用机会尤为重要。通过回顾经典经济学,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识别趋势和需求。 ### 参考 - 亚当斯密. 《国富论》 - 洪灏.《预测:经济、周期与市场泡沫》 - 辜朝明. 《被追赶的经济体》 - 斯文·贝克特. 《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 配乐:Sleeping Dogs,Finger of Mimir | |||
30 Oct 2024 | Vol.081 从《智人之上》展开 自我修正机制建立的讨论 | 00:16:15 | |
## 内容简介 本期播客从尤瓦尔·赫拉利的《智人之上》讨论展开。赫拉利探讨了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自我修正机制”。不同于依赖印刷术或市场驱动,科学革命的源头在于一个能纠正错误的机制。这一机制不仅在科学共同体中发挥作用,也对个人成长有重要启示:通过动力、过程、反馈和结果四个维度,我们也许能设计出一种自我修正的方式,保持谦逊,承认错误,从宏观社会机制中有所提炼学习,从而走向持续的自我提升。 参考 - 《智人之上》. 尤瓦尔·赫拉利 - 配乐:Welcome to my home. Science Noodles | |||
14 Dec 2024 | Vol.082 经济产品01.经济学思维产品方法 | 00:18:40 | |
经济学思维与产品/设计/商业的结合,可以很大程度帮助你进行底层思考。比如供需的视角、博弈论的视角、交易成本的视角,我期望通过这期播客,给出经济学思维的产品方法的框架。 加入知识星球/公众号:子仪的认知乘数 | |||
31 Dec 2024 | Vol.083 经济学思维备忘录 | 00:23:06 | |
内容简介本期播客介绍了经济学原理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古老或现代的问题。通过引用清华经管学院前院长钱颖一的文章《理解经济学思维》,深入探讨了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出发点——资源稀缺性和个人理性,以及其落脚点——效率。 这些核心原则既简单又具有可验证性,帮助我们回归常识,优化资源与时间的使用,理解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如资本、劳动力和技术创新。此外,还概括了经济学的三个基本原理: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市场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手段,以及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力量。 这一期是经济学思维的备忘,用于提醒我始终关注原初的问题和简洁的原理。 参考
| |||
30 Mar 2025 | Vol.084 创业的决定 | 00:18:28 | |
内容简介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