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a
Logo of the podcast 創作者的創業筆記

創作者的創業筆記 (早安傑森)

Explore every episode of 創作者的創業筆記

Dive into the complete episode list for 創作者的創業筆記. Each episode is cataloged with detailed descriptions, making it easy to find and explore specific topics. Keep track of all episodes from your favorite podcast and never miss a moment of insightful content.

Rows per page:

1–50 of 106

Pub. DateTitleDuration
25 Mar 2022Ep. 29 什麼都不會的人,該如何開始自媒體創業?00:13:31
「如果我什麼都不會,該如何開始自媒體創業?」 這也是我常常收到的一個私訊問題,老實說,它並不好回答,我很想回說: 「什麼都不會的人,是不可能自媒體創業的…」 但我們不能抹殺幼苗,有時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以我決定認真回應,這個最幼苗的問題 如果你真的什麼都不會,可以做哪些事,來開始自媒體創業 找到你想精進的領域 雖然我說過很多次,你不需要成為專家也能創作,但你不能…什麼都不會,你至少要比多數人強一點,因此,你必須一直處在學習的狀態中 找到一個你想變強的領域,學習、變強、紀錄、學習、變強、紀錄,不斷循環 假設你希望自己身材變好,並分享健身知識,你不用等自己變壯了才開始,而是從你怎麼找訓練菜單,怎麼調整訓練天數,飲食睡眠的最佳化…等等 理想狀態當然是找一個領域就好,但新手通常很難訂定主題,所以你可以同時進行2~3個主題,再依反饋來決定要刪減哪些,也很有可能你到最後都不選,決定做全新的主題 這樣不是很浪費時間嗎?一點也不,想想看: 你想精進的領域中變強了 你內容創作功力變強了 你清楚知道自媒體創業的初期作業流程了 這才不是浪費時間,你一直去想怎麼不浪費時間,才是真正在浪費時間 進行日更創作 對一個沒有認真創作過的人,要持續創作非常、非常困難,更別提天天更新 但如果你不逼迫自己日更或週更的話,你絕對會拖延,絕對會被完美主義拖住手腳 再者,如果你以前沒有時常學習的習慣,你上述的計畫,也可能進行個兩、三天就怠惰了 所以,你必須找到一個能硬拖著你前進的力量 日更,就是最無情的力量 他不會管你想不想拖延、想不想再多調整一下版面、改一下Logo,該發布就是該發布 習慣創作、習慣發布,這是自媒體創業最基本的mindset,沒有他,其他都免談 不用怕一開始寫很爛,發布內容的容錯率很高,他不像去面試,只有一次機會 就算你初期的作品真的很不怎麼樣,通常也不會怎麼樣 重要的是你必須開始習慣創作,把創作當成像呼吸一樣自然的事情 繼續學習自媒體創業 當你上面兩件事都做好之後,其實你很自然的,就會想繼續學習自媒體創業 因為都花那麼多時間學習、創作,要是一直都沒看到成長,任誰都受不了,所以你會開始學,想找到方法改善 而這時候的學,才真正有用: 你開始知道為什麼標體對文章影響這麼大,該如何調整,才能吸引受眾 你開始知道為什麼SEO做好,可能會影響你的事業,甚至改變人生 你開始知道臉書運算法很靠北,但或許你根本不用在意他的演算法 把學到的東西測試與運用(因為很多人都在亂教),然後你就會越來越有方向,越來越知道該幹嘛 但,你千萬不能停止更新的腳步 內容,依舊是你最強的武器,它是捕捉幸運的網,你織的越大張,幸運降臨的機會就越大 希望這樣的內容,能回答到一些幼苗的問題 既然是創業,其實就沒有「一定怎樣才是對的」,條條大路通羅馬 我只是提供了我認為的可行之路,但你要怎麼走,套句無間道韓琛說的: 未來的路,你們自己選囉! 我是早安傑森,希望能在早晨時光,給你一些額外的動力 祝週五愉快~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7 Mar 2022Ep. 23 流量很少的部落格,有辦法賺錢嗎?00:06:22
「流量很少的部落格,有辦法賺錢嗎?」 這是前幾天,讀者私訊我的問題,我猜這也是很多人共同遇到的問題,所以決定要寫篇文認真回覆 流量變現是老思維 有一派人談部落格,都是談流量最大化,弄SEO上排名,甚至還有自動化爬蟲抓熱門文章(通篇抄襲),反正就是算你流量破多少後,就能從Google Ads或任何廣告商獲取廣告費 這種做法當然可以賺錢,但賺的是空虛且不穩定的錢 我自己的外國Niche Site每個月都可以領約200鎂的廣告費,但真的很空虛,我都很懶得維護或改善它 不穩定的部分,是因為Google的演算法會一直變,你永遠不知道哪一次的更新,會把你辛苦經營的流量砍半 若把事業體放在「流量變現」的老路子上,就算賺錢也是戒慎恐懼,且沒什麼成就感可言 那該怎麼做呢? 你要在意的不是流量,而是質量 更準確的說,就是流量的質量; 一個部落格,如果能夠穩定吸引,一群高質量的人長期閱讀,那便會產生無限可能的商業機會 什麼是高質量? 有特定問題(或慾望)、有消費能力、有人脈 同樣是寫運動,寫高爾夫球跟寫慢跑,假設文章品質相同,你覺得誰的流量高?當然是慢跑,因為慢跑的人多嘛 但你覺得誰的變現能力好,肯定是高爾夫球 類似例子,如果你老是教人省錢小資過生活跟你寫各種高級餐廳開箱,你覺得誰的流量高,誰又能變現的更好? 看到這你心中一定有正確答案 那回到主軸,一個流量很少的部落格,有機會賺到錢嗎? 當然有機會,如果你的主題明確,閱讀你部落客的人,都帶著特定問題與慾望,且他們都具有一定的消費能力,那就算你只有200的日流量,都有機會變現 資訊類商品、聯盟行銷、直接與廠商配合開團,只要你累積了對的人,變現常常只是一個念頭的轉換 所以,不要老是想,怎麼樣寫可以獲取更多流量,想想你的文章,會吸引到哪些人,他們會是對的人嗎? 試想看看,只要吸引到一個李嘉誠,是不是就能抵消大概十萬個老百姓呢?​ 往這方向想,你就知道自己該追尋的不是流量最大化,而是流量質量化​ 祝大家都能不小心吸引到李嘉誠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8 Jul 2022療癒波莉的斜槓建言(下) ft.《波莉的斜槓路》00:21:33
https://linktr.ee/morningjaso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6 Jul 2022療癒波莉的斜槓建言(上) ft.《波莉的斜槓路》00:30:51
https://linktr.ee/morningjaso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0 Jul 2023創作者如何保持高產與真正賺到錢? Feat. M觀點 Miula00:51:52
完整文字稿 https://morningjason.com/miula/ 早安傑森電子報 https://morningjason.com/e-mail/ 實踐實體課程 https://cec.usc.edu.tw/Front/Classdetail?Class=15916 其他相關連結: M大的節目 YoutubePodcast 訂閱制服務:科技巨頭解碼 M大推薦的書 《從0到1》 M大相關頻道 奇幻圖書館 英雄說書 美中台戰情室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3 May 2022Ep. 53 你比專家,更適合創作00:08:14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s://morningjason.substack.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1 Oct 2022《深度學習的技術》心得:把學習這件事,解剖的一覽無遺00:38:11
linktr.ee/morningjaso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4 Mar 2022Ep. 28 思維排毒,排掉3種學校教育遺留的毒液00:14:00
學校教育,在你我身上都下過很多毒,更可怕的是,要是不注意,根本不會發現這些是毒 我並不怪學校教育,為達成普及化教育,目前的方式,或許已經接近最佳解方了 但身為個人,你必須要做思維排毒,把學校裡很多深植在你心中的毒給排除,不然毒性就會困住你的學習與成長 今天這篇內容,就是要分享3種學校教育遺留的毒,透過理解,讓你能慢慢解毒 正確答案的毒 無論是非題、單選題、多選題,學校中所有的問題,都只對應到一個正確答案 從受教育起,我們就一直重複接受這樣的訓練,必須要找到一個正確答案,才能得分,才有價值 但現實社會,除了科學事實外,大部分的問題,都沒有正確答案,只有「比較正確」或「現在暫時正確」的答案 很多答案更像是賽局理論,是動態的,在不同階段、情境、對象中,答案都會跟著變化 如果你沒意識到自己有這種毒,就會無所適從,覺得社會為什麼這麼亂?都找不到正確答案 因為複雜的社會中,本來就沒有正確答案 你甚至可以把看起來錯的答案,走成對的,唯有排除正確答案的毒,你才有可能無懼的前進 就像我說自媒體創業,是普通人最好的創業之路,那如果有人覺得不是呢?當然沒問題,對某些人來說,真的不是,他很有可能是對的,但絲毫不會影響我是不是對的,我也不會試圖說服他 關於這點,還是要套用大亨小傳作者的名言 同時保有完全相反的兩種觀念,還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標誌。 知識與應用的毒 在學校裡,知識是與現實脫勾的 你不知道學了之後可以幹嘛?就算教的是業界知識,也因為你沒有業界背景,完全無法把知識跟應用結合 在學校裡,知識是拿來測試記憶力的,誰能把更多知識記住,就有機會得高分 但偏偏記憶力,是現代社會最不稀缺的能力,當我花不到三秒,就能Google出大部分「靠記憶」留住的答案,到底還要訓練記憶力幹嘛? 而這種記憶式的學習方式,要是一直跟著你,你的學習就會大打折扣 你會在書上畫線、記重點,想把書中的內容「記住」 但何必呢? 知識光在腦中,無法產生價值,必須要落實應用後,才會發揮功效,而一但你開始應用後,根本不用記憶,他就是會自然留下,變成身體的一部分 所以坊間很多教速讀、快速記憶法的補習班,根本都是本末倒置,你沒有必要塞一堆知識在你腦中,這對你人生不會產生太多影響 平庸與服從的毒 學校討厭不一樣的孩子 這真的不是老師或學校的錯,而是執行普及教育時的必要之惡 想想看學校裡的狀況,一個人在台上講授,底下學生單方面接收,如果你覺得老師說的不對呢? 你舉手發問,一次還好,但要是你太常發問,你就會影響其他「沒有問題」的同學,久而久之,你就會變成那個不一樣的人 在學校的制度中,你變成一個麻煩,變得不受歡迎,但你做錯了什麼? 假設你真的在探索好奇,那這樣的反饋,會讓你繼續探索嗎? 大概率是不會了,人都是社會化的動物,我們尋求認可,特別是青少年,極度需要同濟的認可 甘於平庸,就是這種毒的症狀,你會習慣服從,甚至還會打擊那些「不一樣」的人 不管是好的不一樣,還是壞的不一樣,只要不是平庸,在你毒液未消之前,就代表著不好 你覺得心中有這種毒的人,有辦法成就任何事嗎? 更別說要形成一個有記憶點的個人品牌,勇於表現不一樣,應該是最基本的要求吧 但如果你被那種毒綁住,別說不一樣了,你可能根本連出發不敢 這就是我覺得學校教育,帶給我們的三種思維上的毒,正確答案的毒、知識與應用的毒還有平庸與服從的毒,如果你能順利排毒,那思想上的內耗就會大量減少 這樣不止是自媒體創業,做任何事都能更順利的前進 我是早安傑森,希望能在早晨時光,給你一些額外的動力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0 Aug 202221個微小習慣,對你人生產生巨大影響00:36:16
linktr.ee/morningjaso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6 Apr 2022Ep. 36 現在開始自媒體創業,會不會太晚了?00:08:25
想開始自媒體創業,但始終停在原地的人,這個問題,很可能就是卡住你的羈絆 這篇文章,就讓我來好好回答你 現在開始自媒體創業,真的太晚了嗎? 會,真的太晚了! 想想看你錯過了什麼 A級關鍵字(被先進者壟斷) Facebook的超高免費觸及 Podcast/Youtube的早期流量紅利 還有很多很多…老實說,你早就錯過自媒體創業的最佳時機 現在的市場比以前更擁擠、更競爭,甚至企業都舉旗跨入,跟你搶食注意力的流量大餅 3年前,哪一間企業會錄Podcast?現在連一些根本不需要自媒體的產業,也開始弄自己的頻道 那怎麼辦?是不是就不要自媒體創業了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我知道這句話頗老梗,但自媒體創業真的就是這樣,若你還沒開始,就是…開始就對了 一旦看見了這條路的優點,也願意付出心力前進,那真的無需遲疑,往前走,前途依舊光明 想想看你所能累積的技能,就算你最後不走了,當你返回職場時,這些技能也絕對不會虧待你 再說,「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我知道這句話更老梗,但讓我舉個實際的例子; 假設你今天開始做自媒體,學習創作內容,寫文章、拍影片、錄Podcast,但成果非常一般,始終都沒有突破性成長 但,就在某個時間點,突然一個 ***新趨勢 ***出現,大量注意力的紅利流入,基本上只要做得好,馬上就有數不清的機會 這個前提下,你覺得: 你的成功機會高? 還是另一個才準備開始自媒體創業的人機會高? 當然是你,100%是你 因為你已經把技術準備好了,你不用再學怎麼架攝影機,怎麼錄音,你只要專注去學這個「風口」上的新知識即可 這就是,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更不用說有新平台出現時,剛產生的流量紅利,一定都是準備好的人搶奪走,看看之前的Clubhouse,能搶到早期紅利的人,都早就在經營自媒體了,他們只不過是換個平台發揮而已 所以,若你真想走上這條路,就不要再東想西想了 出發了,你才知道這是不是你要做的事 相信我,如果你現在不走,十年後,你還是會問重複的問題 現在開始,是不是太晚了?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6 Aug 2022想成為WordPress網站接案者,你必須具備的7個能力00:32:09
linktr.ee/morningjaso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9 Mar 2022Ep. 31 創作到底是「質」還是「量」重要?00:08:49
這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針對不同階段的創作者,答案就會不同;但我可以跟你保證,如果你剛出發: 量,絕對比質還重要 只要你不是天縱英才,就該摸摸鼻子,埋頭創作,盡你身體所能地,創作出一大堆與主題相關的內容 怎樣算多呢? 多到連受眾都跟不上你更新的速度,那就算夠多了 若你仔細檢視任何創作者的草創期,都經歷過這樣的階段,大量產出作品,像周杰倫出第一張專輯前,就寫超過一百首的歌(還被一堆人退貨) 這就是創作者求進步的常態,瘋狂創作,只是有些人公開創作,有些人私下創作 不過,也不要以為量產出一堆垃圾就有用,質還是要保持在一定水平之上,並不斷去思索一個問題: 怎麼做,才能讓我的內容更好? 那什麼時候,質會大於量呢? 我認爲兩個條件同時滿足時,你就可以把質看的比量重要 第一是當你創作阻力為零,想寫就能寫,完全不用準備,信手捻來就是內容 第二就是當你累積足夠的觀眾,而且是會期待你作品的觀眾 只要這兩個條件都成立時,你就可以憋大招了 但其實,我覺得就算到了這階段,持續量產還是很棒的選擇,行銷大神Seth Godin,時至今日,都還是天天更新,恆久不衰 創作需要動能,所以持續不間斷,反而更不費力 對我來說,在網路時代創作,最強的起手式,就是產出一堆水平之上的作品,他們會像蜘蛛網般,擴大你幸運的捕捉範圍,寫越多,範圍越廣,而機會就會像誤入歧途的小蟲,在你不經意的時候掉進來 總之,如果你還在思考「量跟質哪個重要?」,那我可以大膽地跟你說: 別再想了,趕快去創作!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9 Jul 2022Ep. 81 寫作進入倦怠期,該怎麼辦才好?00:18:34
https://linktr.ee/morningjaso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8 Mar 2022Ep. 30 養成好習慣的秘密00:09:46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可能聽了某場激勵演說或新年到了 於是你下定決心:林北要開始好好過人生了! 你會訂下很多關於習慣的目標,早睡早起、健康飲食、閱讀、運動、冥想…等等 第一天可能很棒,你完成了每個習慣 第二天,你可能在健康飲食這項目失敗了,因為隔壁飲料店剛好買一送一,於是你參加了辦公室團購 到了第三天,剛好週五,同事約你下班唱歌,於是你熬了夜,沒有閱讀、沒運動,還吃了一堆垃圾食物 到了第四天,因為睡眠不足,你情緒會低落,就會覺得自己很廢,什麼好習慣都不想維持 後面的劇情,不用我多說…如果你經歷過,肯定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全盤皆輸! 如果你夠慘,可能會經歷這種劇情好幾遍,直到你放棄治療,不再期許自己有任何改變 到底該怎麼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呢? 這就是標題說養成好習慣的秘密:一次養成一個習慣 談談實際面: 如果你要養成的習慣是閱讀,那就只專注在這習慣上,不要同時想要健身、早起 你必須等閱讀這件事,變成一種自動狀態,你才能考慮養成下一個習慣 自動狀態,就像是洗臉刷牙,你天天都會做,做完也不會覺得有什麼了不起,因為他就是一件你本來就會做的事情,達到這種程度,那個行為才真正算成為你的習慣 多久才能達到自動狀態呢? 其實每個習慣都不同,快的可能33天,慢的可能要花上你好幾個月,甚至是年,才有可能達成 要把任何原本不在你生活中的行為,轉換成一種習慣,難度比你想像的高非常非常多,初期需要你大量的注意力跟意志力,一不小心他們就會「跑掉」,然後又會需要花很多時間,才能再次找回節奏 若你同時追尋多個習慣,意志力肯定不夠用,然後就會產生骨牌效應,明明只是一個習慣沒養好,卻因為自我懷疑,讓其他習慣也跟著塌陷 所以,一次養成一個習慣,這就是養成習慣的秘密 一旦你有成功經驗後,養成其他新習慣就會變簡單,因為你已經知道:怎麼去照顧一個好習慣 那該怎麼選第一個好習慣呢? 我會建議閱讀、健身或冥想;這三個都是很棒的選擇,他們都屬於基石型的好習慣,一旦養成,很容易會帶動你人生其他面向的發展 如果你想把人生過好,好習慣絕對是你最好的麻吉,而學會怎麼養成好習慣,可能會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我是早安傑森,希望能在早晨時光,給你一些額外的動力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1 May 2024停更9個月,都在瞎搞什麼?|S2E100:20:12
【本集節目由 **早安傑森 **贊助播出】 早安傑森電子報,是我本人想透過創作達成創業的經驗分享 雖然不一定每週都會發生很值得分享的事情,但我盡可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 訂閱連結:https://morningjason.com/e-mail/ *目前訂閱不會送什麼禮物,真的想看再來嘿 【 🎙️本集節目重點 】 為何停更?這段期間在幹嘛 為什麼還是想做Podcast? 未來節目的形式? 結尾的murmur 【 📓 部落格文字版 】 本集從缺(這有需要寫成文字嗎?) ❤️ 追蹤早安傑森其他平台 IG:https://www.instagram.com/morning.jason/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jason.morningcall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j1Tx_4lAAkdczN3aKBpaw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3 Mar 2022Ep.13 3個關於生產力提升的想法(保證不是老梗)00:06:10
Productivity,這幾年來變成一個很夯的字眼,甚至有一整套的書系都圍繞著他 我自己也曾很著迷於提高生產力這件事,今天就來談一談,關於生產力提升的3個好點子 勇敢Say No 我發現,最強的生產力原則,不是做越來越多的事,而是說越來越多的NO 特別對創業者而言,當你開始運轉後,一定會有非常多的機會向你招手,每一個機會都閃閃發亮,尤其是還沒開始的機會 但如果你認真想完成心中最重要的事情,你就必須要跟這些誘人的機會說不,堅決地說不 因為時間、專注力、精力都是有限的資源,不管你對哪個新機會說了YES,你的潛台詞就是跟其他事情說NO 所以對我來說,除非是hell yes,不然都盡可能地說NO 捨棄好習慣 很多時候,要提高生產力,光捨棄壞習慣還不夠,你必須把很多好習慣也捨棄 我以前總會在早晨去健身,但我後來發現,我把最好的時光給了它;不是健身不好,而是他不值得我把最佳狀態給他 所以,我把健身給移到其他時間,甚至就少健了點,把最好的時光拿來創作,因為這才是我事業核心的那80% 運動很重要、閱讀很重要、準備優良飲食都很重要,但你不該把最好的時光給這些事情,甚至有時候要犧牲他們 這些好習慣,有時候甚至比壞習慣還可怕,因為他們會給你「做很多好事」的錯覺,但你只是以為自己在前進,其實都在原地踏步 不要太在意生產力 最後這點挺反直覺,就是要你:不要太在意生產力 這是真的,就像自我成長一樣,生產力也很容易讓人掉進Rabbit hole,就是你會一直陷進去,到處學、到處上課,以為生產力就是開啟成功人生的鑰匙 但他真的不是 你可以用非常沒生產力的方式做對的事情,慢慢做,很大的機率,你還是會走向成功; 反之,你也可以用非常有生產力的方式,像個無頭蒼蠅樣到處亂竄,還越竄越快,然後一直追問自己: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我竄的有生產力嗎? 生產力只是輔助的工具,而不是本體,你真的不用花太多心思去探究怎麼最佳化;其實當你把心思放在正確的事情上時,生產力很自然地就會提高 以上這些,都是我自己關於生產力的一些觀察,我偶爾還是會看一些生產力的文章與影片,但非常適可而止 雖然把生產力說的鳥鳥的,但我未來還是會分享一些提高生產力的文章,沒辦法,大家喜歡看嘛~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2 Jun 2022Ep. 70 創作者,到底該如何提升創作的效率00:19:23
https://linktr.ee/morningjaso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2 Mar 2022Ep. 26 在書中讀到一句有幫助的話,就值得了?00:07:59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這句話: 「讀一本書或聽講座,只要有一句話對自己有幫助,那就值得了!」 不瞞你說,我以前覺得這句話挺狗屎,有沒有搞錯,我讀一本書花這麼多時間,結果到頭來只弄出一句話對自己有幫助,這CP值也太低了吧,哪裡值得? 但現在我挺認同這句話,讓我告訴你為什麼 首先,先搞清楚什麼是「有幫助」,書能提供最大的幫助,我分為三個層面,分別是拓展未知、改變思維和產生行動 拓展未知 閱讀,應該是要幫你腦袋開拓疆土的,就像打世紀帝國,你腦中地圖本來大部分都是漆黑一片,而閱讀,可以當你的探索兵,漸漸將他們點亮 有時候,書中的一句話,就能點亮一片土地,甚至是幫你把好幾片本來不相連結的土地,瞬間拼組成一片超大片的土地 所以,如果你讀了一本書,發現超有共鳴,覺得每一句話都在寫你自己,那可能他完全沒在幫你開拓疆土(但這種書通常賣得特別好) 改變思維 閱讀有時候就是能讓你改變想事情的框架,在《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他把這種框架稱為「心智模式」 簡單來說,就是讓你思考時,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工具; 要那麼多工具幹嘛? 試想看看,遇到一個問題時,物理學家、心理諮商師跟商人所想到的解決方法一定都不同,而當你能擁有多種心智模型時,你就可能組合出創意的解決方案 這也是為什麼這時代越來越需要跨領域的通才,而不是單一領域的專家 所以,只要書中有一段話,讓你發現了新思考的角度,那這本書就挺值得 產生行動 產生行動,這是閱讀對人最直接的影響 比如你在看了《原子習慣》的前幾章後,開始重新規劃自己的對生活的安排,並建立一些微小的好習慣 那就算你此生再也沒拿起原子習慣這本書,他對你的幫助,也絕對超越了把書看完,但卻無所作為的人 回到主題,「只要有一句話對自己有幫助,那就值得了」 你發現了嗎?要讓某一句話產生幫助,是個主動的過程,也就是讀者本身要主動去拓展未知、改變思維與產生行動 你不用把書.以本的單位來看,其實隨時隨地,任何章節,任何字句,他都可以對你產生幫助,只要你準備好接受幫助的腦袋,這世界就會像是你的圖書館 反之,若你只是期望自己把書看完,記住重點,那就算有一千句有幫助的話,對你也毫無意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4 May 2022Ep. 54 閱讀,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情00:10:06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s://morningjason.substack.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2 Jan 2023住院醫生到底如何兼顧創作者生涯? ft. 薑餅資《薑餅資》Youtube頻道創辦人00:35:14
linktr.ee/morningjaso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2 Mar 2022Ep. 11 關於寫作的3個簡單方法論00:05:49
這是我在網路寫作超過10年,慢慢精煉出的一些方法論 不過,寫作本質算是藝術創作,審美有主觀性,沒有絕對的優劣,只是當你做到這些原理時,傳播性、易讀性和影響力都會增強 少大於多 寫作這件事,大部分時間是在編輯 而編輯呢,大部分時間是在刪除 刪除不必要的字眼,讓文章顯得精瘦,像是乾貨,沒有多餘的脂肪 特別是傳達思想時,思想本身才該發亮,而不是華麗的形容詞或是破壞想像的副詞 想一想,你希望讓讀者得到什麼? 如果某段落,對這份思想一點幫助也沒有,就狠心刪除吧 也記得多念幾遍,把不必要的贅字、重複的代名詞,通通丟進垃圾桶 關於寫作,少,反而更好。 注意節奏 吃牛排時,你都會把他切成小塊對吧? 因為這樣才好入口,也適合咀嚼 文字也是一樣,請盡可能把文章切分成能舒服咀嚼的分量 除非你寫的是宇宙起源這種知識結晶,不然一大塊塞給讀者,他們不會細嚼慢嚥,只會咬兩口就放旁邊,跟著冷凍花椰菜一起腐爛 一個句子,也盡量不要太長,畢竟英雄氣短,如果得讓人來回讀好幾遍才看得懂,那大部分人不會選擇看懂,而是選擇不看 但也不要通篇都超短句,體會人說話的情境 有長、有短,有停頓、有起伏 越能讓讀者聽見你在他腦中說話,你們的關係就會越緊密 真誠語氣 不知道為什麼,有些人說話很正常,但一寫作,就變得官腔官調,八成是學生時代被作文課荼毒 其實寫作,就像說話;只是要說什麼,你都可以來回打磨,把話說到更精準 但你依舊可以保留自己說話的語氣跟慣性,不用把文章弄的像清洗冷氣的說明書,看幾秒就想燒毀 如果抓不到感覺,你甚至可以用語音輸入來寫文章,把所思所想直接講出來,再用編輯去修飾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文字風格,不用嘗試模仿誰,只要真誠、易讀、有思想,那即便你說話有點靠北,大家也都能欣然閱讀的 這就是我稍微精煉出的3個重點,當然還有很多可以說,但今天就先這樣吧,希望你沒有收假症候群。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5 Sep 2024誰准妳IG貼文做這麼美的? Feat. 3分鐘 Lynn|S2E400:47:46
【 一人多工 x 精準圈粉|打造理想生活的好感自媒體攻略 】 你是否也曾想有個社群帳號能盡情揮灑你的興趣、專業? 跟著「三分鐘|行銷在學中」—— Lynn 老師, 就算再忙碌、不善圖文的上班族 也能成為 超高效率的一人自媒體團隊,產出高品質且有人味的作品,精準圈粉、增加額外收入! 課程連結:https://url.linkgoods.com/liuPzU 輸入折扣碼 JASON200 可以折扣200元喔! 【 🎙️本集節目重點 】 Gap year 都在幹啥? 自由接案與個人品牌經營 與品牌合作及理解其需求 過去廣告公司的工作經驗有內容創作產生影響嗎? 如何在IG上創造美美的貼文 業配時的思考方式與策略 短影音來襲?要跟上嗎? Lynn的收入 經營私人社群與電子報 最討厭其他自媒體人什麼? 自媒體課程的特點與優勢 【 📓 部落格文字版 】 (還未完成,之後補上)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2 Mar 2022Ep.3 在看每本書前,先做這件事,你會得到更多00:05:02
不知道你在閱讀一本書前,會做哪些事情? 我有個習慣,就是閱讀每本書前,我都會去Google作者,看他是誰,做過哪些工作,接著再去看看他有沒有上過TED,或是任何Podcast/Youtube的專訪,有的話就先全看過一遍 為何要這麼做? 第一,熟悉要跟我說話的人是誰 你可以把閱讀想像成一次跟作者的對話,只是他精心雕琢了每一句要說出的話,所以你可以更有結構地吸收他傳達的資訊 而你要聽誰說,就顯得額外重要 我個人偏好聽一些做出實績的人說,他們或許不是最會說的人,但是他們談的東西更貼近現實,意味著能對你生活產生更多改變 所以我總是避免“記者”、“專欄作家”的書,無論他是不是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有些人就是很懂得怎麼寫出會賣的書 當你理解了要跟你對話作者的背景之後,你對他所寫的一切,會有更全盤的理解,你能夠想像他是如何得出這些理論,或他的時空背景,是否造就出某些連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偏見 第二,快速知道書的綱要 大部分Non-fiction的書籍,要傳達的理念不會太多,作者多能夠在一段30分鐘的訪談就說個大概,而你先做的調查(看TED/訪談),就是快速把這個理念給熟悉 這樣子看書,是完全不同的體驗 想想看你重新看一次電影的感覺,當你已經知道劇情之後,你就會有喘息的空間去思考更多、觀察更多,吸收更多 而看書,也是完全一樣的狀況,當你已知道這本書主要傳授的內容,你就會有餘力去反思,他為什麼這麼寫?這能否適用在我身上? 第三,好啦,沒有第三,兩個就夠多了吧 閱讀,讓你用超低的成本跟世界一流的人說到話,如果你總是能聽進去,並加以行動,你的生活將因此改變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3 Apr 2022Ep. 40 專注,只因為,有更重要的事00:06:56
你有想過專注的本質是什麼嗎? 讓我用一個真實的故事告訴你 9年前,2013年的4月12日,在StapleCenter,那是場湖人對勇士的比賽 距離比賽終了還剩…03:08 Kobe Bryant當天打滿整場,因為這是關乎湖人能否晉級季後賽,最關鍵的一戰 事實上,Kobe已經連續好幾場,都幾乎打滿48分鐘(這在NBA並不常見),更別說他滿身是傷 如果要給當年的他一個形容詞,那肯定是「燃燒自我」 回到比賽現場; 107:109,湖人落後2分 Kobe在左側45度角的三分線外持球,一個假晃後壓肩切入,才過了防守者半個身子,就整個人跌坐在地 「你有踢到我嗎?」Kobe問防守者 他搖搖頭 Kobe知道不對勁了,腿部所面臨的麻痺跟疼痛,若不是因為撞擊產生,那肯定就是有什麼東西…斷了 「我做了一個動作,那動作我做過100萬次了,之後,我感覺跟腱「啪」的一聲,好像突然攤在地上,我嘗試使一些力,但就是沒有辦法。」Kobe事後說道 湖人叫了暫停,隊友嘗試攙扶他,但他拒絕,只是慢慢走下球場 這時候,全世界都覺得這場比賽他不會回來了 但暫停結束時,Kobe依舊上場,他一跛一跛地走,慢慢站上罰球線,完成兩次罰球,把比數追平 但他的狀態,根本無法繼續比賽,湖人只好故意犯規,讓他可以離場並接受治療 這場比賽,我有看現場轉播,印象非常深刻 那是場我忘不掉的球賽 在他退休後,有人問過他這樣的問題: 「阿基里斯腱!」 「你斷的可是阿基里斯腱啊!我大學時也受過一樣的傷,當時別說罰球了,根本動都動不了,我是哭著被隊友我抬出球場的。」 「你到底是怎麼忍著痛,完成那兩顆罰球的?」 Kobe說他當下也不明白,但後來想通了; 「假想一個狀況,你手臂拉傷,連開瓶牛奶都很費力,貼了一堆痠痛膠布還裝著固定器」 「突然間,你家發生火災,火勢急速蔓延,你會怎麼做?」 「我跟你保證,你會馬上衝上樓,抱著你的女兒跟老婆,逃離現場。」 「手臂拉傷呢?不重要,因為有更重要的事情!」 這就是我當時罰球的心情,我只專注在球賽上,我渴望把湖人帶進季後賽,那是我心中最重要的事情,所以,疼痛不是不見,只是那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專注,需要的不是整理房間、番茄鐘、或任何生產力的技巧 專注,來自於你認清楚,什麼是最重要的事 一旦你看清楚了,專注會變得異常簡單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9 Mar 2022Ep.17 為什麼你常會寫不出東西?00:06:30
對任何創作者而言,最大的挑戰,大概就是Writer block了吧! 回想看看,你是不是有過這樣的經驗,你下定決心要開始常發布文章,但當你坐在電腦前,那片白皙的螢幕,就跟你腦內的畫面一樣,一片空白 平常的文思泉湧全都快閃消失,只留下放空的你,完全該不知道寫些什麼,於是你想…等我有靈感再寫吧 這一等,可能又過去了一個月…甚至更久 這是我自己曾有過的體驗,我知道那有多難受,明知道自己該創作,要產內容,但理想豐滿,現實骨感,總是被Writer block擋在門外 那為什麼有些人可以週更、日更,難道他們就比較聰明嗎? 其實不是,你跟他們最大的差距,在於:靈感管理 如果你認真關注過自己的靈感,會發現,靈感通常不會在你努力想的時候出現,反之,他們會在你沒特別用腦時湧現,像是散步、沖澡,或是熱Pizza等微波爐叮一聲的時候 相較於專注,這是你腦子比較發散的時刻 所以,你要特別注意這些時刻,並確保這些時刻,你的腦子是發散的,不要在沖澡時聽有聲書,也不要在散步時聽Podcast 只要你平時都有慣性輸入,靈感,就會在這時候不請自來 而你要做的,就是把他們馬上記錄下來,記住,是馬上,存在一個固定保存靈感的地方,像是Google Keeps、Notion或你寫文章的草稿區都行(盡量存數位,實體很難保存與同步) 我有過很多次沒有馬上紀錄,想說晚點再寫的經驗,結果他們就再也沒出現了,或是再怎麼努力,還是只想得出70%當時靈感的原貌,那真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那洗澡時怎麼辦?我會確保自己一直想著他,暫時不想別的事情,直到我把它完整記錄在草稿中 一但有了靈感管理,你就不需要每次都從頭發想該寫些什麼,只要專注去想,該怎麼把這思想,用屬於你的方式表達出來 發想靈感跟書寫內容,用腦方法截然不同,如果你每次都嘗試一次用兩種腦,那肯定會遇到不管用的時候,Writer block就會在這種時候趁虛而入 希望你也能掌握靈感管理的方法,之後就能跟馬力歐一樣,用頭把Writer block頂爆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6 Mar 2022Ep.22 現代人最該戒除的3個壞習慣00:06:21
以下,是我認為現代人最該戒除的3個毒瘤習慣 他們所影響的層面很廣,不只是擠壓時間,還會由內而外,搗亂你的生活,進而吞噬你的人生 看新聞 現代新聞,特別是電視上播的新聞,九成以上都是垃圾 車禍、八卦、天災人禍、政治角力,這些全都是垃圾,對你的身心一點幫助也沒有,唯一的優點,大概是讓你跟別人聊天的時候,跟得上話題(超沒用的功能) 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就不主動看新聞了,就算被動看,也處於銅牆鐵壁的狀態,絕對不會讓那些資訊進到我身體中重要的地方 你可能會想,這樣會不會錯過重要的事情啊? 保證不會,重要的事情你想不知道都很難。而某些當下看起來很重要的事情,過個幾年,甚至幾個月後,都會變得無關緊要,至少對你來說是這樣 新聞為了搏眼球,常常弄的煽情,讓你情緒高漲,隨著特定事件起舞、出征,這些都會讓你失去對更重要事情的專注力 玩手遊 第二個該砍殺的習慣,就是玩手遊; 我不是泛指打電動,電動有些還不差,功能跟看電影接近,但手遊則幾乎90%都是垃圾(相當保守的數字) 手遊除了會花你大量時間金錢外,最可怕的是廉價的多巴胺; 多巴胺基本上控制著你的「快樂」,你做很多事情都會釋放多巴胺,像是運動、性愛、冥想、聽好音樂 以上舉的,都是優質的多巴胺,正常釋放,讓你從內而外感覺舒爽 而手遊呢,他嘗試憑空創造出多巴胺,所以會請一群人(類似心理學家),不斷研究遊戲機制,讓你在很快的頻率中,馬上就感受本來要費點力才能享受到的快樂 那不是很棒嗎? 棒你個鬼,大腦是很低能的,他發現有這麼輕鬆可取得的多巴胺後,就會對那些難以取得的多巴胺興致缺缺 「主人啊,打開手遊不費力就能爽勒,你去做那麼辛苦的事情幹嘛?」 一但你對這種廉價的多巴胺上了癮,久而久之,你就會提不起勁做困難的事,跟吸毒的人沒兩樣,非常可怕(其實社交媒體也有類似的毒癮) 上Ptt 最後一個該戒除的習慣就是上PTT 我真不敢相信我會說這種話,因為我以前也是天天報到的鄉民之一 我戒PTT大概兩、三年了(其實也不算戒,就只是沒上線看) 最近因為要查個東西,又上線看了一下,這才發現,PTT也是個毒性很強的地方 我認為最可怕的是滿滿的負能量 別誤會,我絕對不是那種倡導天天正能量的奇怪男子,我認為人生有負能量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PTT上那種超額的負能量,是極度不正常的,跟現實生活嚴重脫節 大家說話都針鋒相對,鑽牛角尖,非黑即白 雖然PTT上可能有「某些」真相,但我一點都不認為,有必要為了那一點真相,讓自己暴露在那種環境中 超額的負能量,會讓你動彈不得,不允許自己有任何犯錯的空間 而犯錯,卻正是你要做成任何事前,必然發生的事情 PTT上有句名言叫做:「認真,你就輸了」 的確,對PTT上面這些言論,最棒的作法,就是看過就好,不要放在心上,那既然如此…何必浪費時間去看呢? 對我而言,不認真,你才真的是輸定了 不小心批哩啪啦寫了一堆,其實我很不喜歡教唆別人該做什麼,不做什麼,都幾歲人了,自己的人生自己負責 但這幾個壞習慣,我真心建議你可以剔除,如果你三個全中,可以一次一個慢慢戒除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0 Mar 2023跟個人品牌祖師爺暢聊自媒體 feat. 于為暢00:37:54
07 Sep 2022寫作改變人生?做不到這3點寫再多也沒用00:24:03
linktr.ee/morningjaso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0 Mar 2022Ep. 32 這世界上沒有「舒服的進步」00:07:42
你想在任何技能上取得進步?關鍵就在不舒服; 何謂不舒服? 一件事當你做起來有點吃力、有點壓力,甚至懷疑自己的時候,那就是進步準備靠近你前的幻象 這聽起來好像理所當然,但不瞞你說,我自己也曾掉進「舒服進步」的陷阱很久,所以特別想談談這件事; 我以前一直覺得,最好的進步方式,是找到輕鬆的事情做,並在其中不小心進步 例如:一邊看美劇,一邊不小心進步英文 看美劇這件事能否進步英文? 如果你是”舒服”地看,連中文字幕都開著,那我可以跟你保證,絕對不行,就算有,也是小到不會有任何影響的進步 如果你想看美劇進步,就得挑個自己不舒服的方式 關掉字幕,聽不懂的地方,放棄劇情,來回聽好幾次,並在每集看完後,把新學到的單字記錄下來 然後你就會發現,還不如專注學英文就好 前幾年,有個很紅的概念:刻意練習,談的就是這件事,追求進步,你該做的就是超出你舒適圈外一些的事情,不然就只是重複熟練而已 就像你天天開車,也永遠不會是個職業賽車手 曾經的球王Tiger Woods也說他揮竿時,從頭到尾都是有意識的,決不允許自動化,練習時也盡可能在極端的狀況下,讓自己在不舒服中進步 那寫作與創作,是否有刻意練習呢? 當然有,最直接的刻意練習,就在於重複編輯自己的文章;從用詞、流暢性跟文章結構性上,都可以來回編輯,讓一篇文章趨近當下能力的完美 這做起來絕對不是舒服的事,我以前文章一寫完就直接發佈,連從頭看一次都不想,因為覺得好不容易寫完了,還要改來改去有夠痛苦 但當你理解了,取得進步,關鍵就在不舒服後,你就會享受每次不舒服的降臨 說享受可能有點誇張,畢竟不舒服,就是…不舒服,但至少你知道你的不舒服,是為了一個重要的理由,產生進步 下次,如果你發現自己已經得心應手駕輕就熟的時候,要小心,你可能已經讓自己停止進步了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5 Jun 2022Ep. 72 5個方法,教你養成超級寫作習慣00:26:07
https://linktr.ee/morningjaso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1 Apr 2022Ep. 46 3個方法,讓你遠離創作焦慮00:11:17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s://morningjason.substack.com​ ​ 早安傑森網站​ https://morningjason.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8 Feb 2022Ep.5 當你覺得生活失去控制的時候,該怎麼辦?00:05:45
任何事情,其實挖到最底層邏輯,就是兩個關鍵:知識與執行; 很多時候,其實都知道該怎麼做,卻在執行上卡關,做了思想的巨人,行動的倭寇,這才會有韓寒的那段經典名句: 「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要真正把執行做好,大概需要花一生的時間練習,我今天只是要跟你說說,如果感覺生活失去控制的時候,該怎麼辦? 這個失去控制,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內在的; 像我最近女兒出生,我就深感生活失去控制,因為她需要大量且零碎的注意力,這是屬於外部的 而內在的話,我以前三不五時就會出現一種狀態,就是什麼都不想做,只想擺爛,而且還越擺越爛,有時候一爛就是好幾週,通常會出現在累過頭之後 而我今天要談的是內在的失去控制; 到底該怎麼處理呢? 第一種作法是,什麼也不做,只要先原諒自己 告訴自己,有這種狀況產生,是被允許的,就像股市會上下起伏,人的身心狀態也一定會上下起伏 允許自己擁有這樣的狀態,不用苛責也不用過度分析,接受這是一個正常人會有的波動 一但接受了,你就可以很舒服的躺在低谷中,做些休閒的事,看那本在書架上擺了很久的小書、補齊很久沒看的Youtube廢片 這很奇怪的,一但你不抵抗,低谷反而不會久留,很快你就能再次回到好的狀態中 第二種是比較積極的做法,那就是做些極其微小的任務 比如說寫作,你可以設定自己寫50個字就好,或是寫5分鐘就好,盡量避免需要動腦的任務,只要跟你目標相關,多微小的任務都可以,你甚至可以去編輯一篇舊文章,把需要連結的地方補上 有時候,這渺小的任務,就會撬開原先軟爛的狀態,你會突然復活,寫50個字怎麼夠,然後就寫了一大堆 當然,有時候就是寫完50個字就不行了,那也沒關係,跟第一個作法一樣,放過自己,等待回血 月有陰晴圓缺,人也一樣,不可能永遠保持在最佳狀態,接受這件事,你就能在低谷時,也悠哉地躺在搖椅上,欣賞一輪明月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2 Jul 2022Ep. 79 臉書貼文必掌握的5個原則00:25:01
https://linktr.ee/morningjaso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9 May 2022Ep. 57 你是個創作者還是創業者?00:11:58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s://morningjason.substack.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9 Mar 2022Ep.16 帕金森定律00:04:21
「我好忙!」 「我真的沒時間!」 「如果我有個完整的空擋,我就能完成更多事!」 對上述的句子熟悉嗎? 如果你中招了,那今天這篇文章,就是寫給你看的。 不瞞你說,我也是中招的那位,我不是個很常喊忙的人,但我常常會想,如果我有更多時間的話,就能做到更多 但事實是這樣嗎?我發現不全然是,有時候時間越少,我反而能完成更多 在管理學中,有個有趣的定律,叫做帕金森定律,跟帕金森氏症無關,只是提出這定律的人也叫做帕金森 它的原理就是:Work expands so as to fill the time available for its completion. 在工作能夠完成的時限內,工作量會一直增加,直到所有可用時間都被填充為止 有點饒舌,但翻譯成對我們有意義的意思就是:當你給任務多少時間,你就會花多少時間來完成它 暑假作業你可以花一整個暑假完成,但如果明天就要開學了,你就可以在一天內搞定 有時候只能工作兩小時的時候,比我可以工作一整天,完成的還多; 這是為什麼呢? 從生產力的角度來看,我們要控制的從來都不是時間本身,而是我們的注意力 特別當你是腦力工作者的時候,可使用時間的長短,更是極不重要,你能夠專注多少時間,才是真正影響你進度的關鍵 而有限制的時間,會加深注意力集中的強度 就像黑鏡編劇的那句幽默名句: 「不要談什麼天分、運氣,你需要的是一個截稿日,以及一個不交稿就打爆你狗頭的人,然後你就會被自己的才華嚇到。」 不要幻想自己坐在星巴克,悠哉地花一整天寫一篇文章 反之,按下你的番茄鐘,讓自己在25分鐘內快速衝刺,一次又一次完成後,你可能也會被自己的才華嚇到。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6 May 2022Ep. 62 3原因告訴你,為什麼你必須縮小主題範圍00:23:01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s://morningjason.substack.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9 Jun 2022Ep. 76 談創作內容的真實性與如何更接地氣?00:17:57
linktr.ee/morningjaso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7 Apr 2022Ep. 50 賺錢,跟你的熱情無關00:07:23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s://morningjason.substack.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5 May 2022Ep. 68 2022年,當美食部落客還有搞頭嗎?00:24:41
領取SEO檢查表 https://morningjason.com/e-mail-subscribe/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6 Mar 2022Ep.15 到底是長文好,還是短文好?00:07:48
你一定聽過一個說法,如果要拼SEO並獲得搜尋排名,就一定要寫長文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從數據上來看,的確是這樣,根據統計,搜尋排行在前三名位置的文字數量,大約落在2,000字左右的英文字 我以前也只寫長文,覺得寫在臉書的短文,沒有什麼累積性,且時效很短 不管從什麼角度看,長文都大於短文 另外,寫長文,還有幾個很重要的優勢: 實力展現 一是實力展現,一個主題能寫到2,000字、2萬字,甚至到出一本書,那就代表著你對這主題的垂直理解夠深刻,才有辦法寫這麼多,有時候一篇長文代表作,就可以帶給你源源不絕的機會 Proof of Work 二是Proof of work,這其實是加密貨幣的用語,但拿來這裡用也挺恰當 每當你產出長文時,別人下意識地會感覺:「哇…這花了很多時間寫吧!」 像我看到一些有料的超長文時,都會很佩服,只要你寫到讓同行都忍不住佩服,那好事肯定很快就會發生 容易被分享 三是更容易被分享,咦,不是短文更易讀,更容易分享嗎?其實長文被分享的機率更高,有時候,讀者會先分享,之後找時間看,另外,分享一篇長文,會讓讀者有「沾到光」的感覺,他的自我認同感會提高 「嘿嘿,各位朋友們,看看我都在讀些什麼厲害的東西吧」 那該怎麼產出長文呢? 如果你就是沒辦法一次寫那麼長的文章,可以先把文章架構好,包含核心思想、主標、副標先一次想好,之後在各個段落分開寫 你甚至可以把這些章節,先當短文發布,之後再把文章完整拼湊起來,進而成就一篇巨大的文章 咦,那早安傑森最近怎麼開始寫臉書短文呢? 雖然長文比短文更好,但回到最底層來想,我要做的事,就是提供價值給讀者,一但想通這點,那其實篇幅就不是我在意的重點,長短皆宜 再來是這些內容,很常回過頭幫助到我自己,所以說這種利人利己的事情,不做真的是棒槌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3 Mar 2022Ep.12 完美,會摧毀你00:05:03
如果你看了很多影片、讀很多文章,聽很多Podcast,卻遲遲沒有出發自媒體創業之路,那我要談的這件事, 很可能就是你最大的絆腳石 先談談我自己,當我知道Youtube對於自媒體創業來說,是個多重要的渠道後,我開始進行很多”研究” 怎麼打造Studio、怎麼打燈、怎麼寫腳本,再來是器材,相機、麥克風、隔音設備等等…真的有太多可以研究的事情 但你知道我研究了多久嗎?大概兩年多…或者更久 Why?因為我想拍出最好的影片 於是這個idea就像一條千斤重的腳鏈,拖著我,讓我遲遲無法前進 我明明只想追求更好,也自認為行動力不錯,但卻被這個「完美」的鎖給困住了 如果你仔細想就會發現: 完美,並不存在;你認為的完美,也不會是受眾眼中的完美 更重要的是,接近完美的過程,絕對不是靠想的,靠看的,而是靠執行 你就算花3年時間研究S.Curry怎麼投三分,也不會變成一個三分射手 只有不斷在球場投球、接受反饋並改進的人,才有可能真正變成一個射手 當我想通這件事後,我用了最簡單的方式,開啟自己的Youtube之路 沒有Studio,就在房間,沒有專業燈光,只用檯燈、沒有單眼,只用1080P的Webcam 我其實有器材,但我不想用,我決定要用這最陽春的設置,拍完前一百支影片,目前已經到了第五十六隻 在這過程中,我體會到很多用看的,絕對學不到的東西 你說我的影片完美嗎?NOP,一點也不,但我願意忍受自己的狗屁作品,慢慢進步 如果你也曾跟我一樣,被完美困住手腳,這篇文章是獻給你,希望能當你的翅膀 這是我在去年寫過一篇短文叫做:忍受你的狗屁作品,這篇文章也算是啟發了自己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6 Mar 2022Ep.14 內容創作者的基本功00:05:16
前幾天聽了于為暢的暢學宇宙Podcast; 那一集的標題叫做:「什麼才是基本功,又該如何練好?」 老實說,是個一點也不吸睛的標題,他主軸在談 「創作者」的基本功是什麼? 而暢哥總結出了一個最重要的功夫—知識萃取 什麼是知識萃取? 也就是你吸收任何資訊後,經過你身體,轉換出新內容的能力 有點饒口,我直接舉例,就像我聽完這集Podcast後,將其轉換成這篇文章,這件事情本身,就是知識萃取,只要能不斷重複完成這件事,就是在訓練創作者的基本功 就這樣?這麼無聊? 對,基本功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但只要你肯下功夫練,帶來的回報將巨大到不可思議 其實叫知識萃取,會讓人有必須要萃取出精華的錯覺,但這過程不僅限於節錄精華,而是任何從你身上反彈出的內容,都可以是一種練習 有一句話叫做,拿著鐵鎚的人,看世界都是釘子;而身為創作者,你就該拿著你屬於你主題的槌子,無論什麼資訊來,你都可以跟你主題做連結,反彈出對應的內容 我以前在保險業工作時,當時的處經理就有這種神力,他無論碰上什麼天南地北的鬼東西,都可以扯回保險,而且扯的有模有樣 這真的是創作者很重要的基本功,當你越練習,你腦中的神經元就會產生更多的連結,讓你將陌生的知識點串接,產生全新的內容,慢慢的,你就會像武俠小說裡的大師一樣,信手捻來都是招,此時無招勝有招 你就再也不會為寫不出內容煩惱了 在這個時代,資訊取之不盡,但唯有從你身上折射出的內容,他才是屬於你的知識 歡迎各位一起馬步蹲好蹲滿,狂練基本功。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6 Feb 2023超人氣Podcaster的創作心法 ft. 瓦基《下一本讀什麼》創辦人00:34:14
06 Aug 2024曾被創作擊垮的個人品牌教練 Feat.尼可|S2E301:14:31
【本集節目 我自己 贊助播出】 歡迎大家來收我的電子報 https://morningjason.com/e-mail/ 【 🎙️本集節目重點 】 00:00 尼可個人介紹 03:16 個人品牌的定義與要素 06:17 過去廣播產業學到的東西 19:04 不離職創業的契機與轉戾點 33:36 尼可躁鬱症分享 40:02 創業好書分享 47:30 如何選擇自媒體平台? 50:35 邀請Podcast來賓的訣竅 54:55 Podcast 獨立獲利 59:03 討厭其他自媒體人做什麼? 65:42 學習新領域的策略 69:45 送給世界的一段話 【 📓 部落格文字版 】 https://morningjason.com/nico/ 【 尼可服務推廣 】 尼可的免費講座:掌握 3 大個人品牌變現秘訣,加速變現! 時間:2024年8月14日(三) 20:30 報名連結:https://bit.ly/3LCcLhH 【 尼可相關連結 】 尼可的個人品牌免費諮詢: https://calendly.com/nicolle_h/30min Podcast:你Ker這樣說 IG: www.instagram.com/sjbonjour/ ❤️ 追蹤早安傑森其他平台 IG:https://www.instagram.com/morning.jason/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jason.morningcall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j1Tx_4lAAkdczN3aKBpaw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1 Mar 2022Ep. 6 2,000cc ,對目標設定的體悟00:06:16
這標題有點讓人摸不著頭緒,其實我只是要談談自己喝水的故事 我從來都不是一個特別愛喝水的人,如果能喝茶、喝飲料、喝湯,我就不會選擇喝水 但我知道喝水的好處,每當我喝了足夠量的水,我的狀態,無論是身體還是心智都會比較平常更好,所以我告訴自己: 我要多喝一點水 但就跟很多目標一樣,我只是把它放在心上,期待靠自己的「自律」來達成,結果你大概可以想見,前幾天還興致勃勃,但只要事情多了,行程稍滿,這個目標就被拋在腦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但我還是想要達成多喝水的目標 於是我開始用一套方法:記錄每天喝水的數量 我是用一個飲食的App(忘記名字),它可以紀錄每次的喝水量,然後自動加總每日的飲水量,結果…這方法比純放在心上還糟糕,每次喝完水還要拿手機記錄,這件事超級反直覺,很快就不了了之 我再想,我應該是欠提醒吧? 於是,我安裝了一個Google Extension,他會每一小時跳出一個提醒:欸,該喝水了喔! 你猜猜這次結果如何? 一樣是失敗收場! 這機制的確有讓我喝比較多的水,但隨著你跳過幾次提醒後,慢慢地,它就會變成耳邊風,讓你隨手按掉,就好像你老媽提醒你不要太晚睡一樣 難道喝足量的水,注定與我無緣? 當然不是!我的解決方案很簡單,我買了一瓶2,000CC的喝水瓶,每天早上,我會把它裝滿,到睡覺前,把它喝完 就是這麼簡單的方法,我每天喝水2,000CC的機率,大概提升到90%,而且一點都沒有辛苦的感覺,很自然地就能把那瓶水喝掉 從這奇怪的故事中,可以談談兩個關於目標的原則: 一是讓目標清晰可見 我原本喝水的目標很模糊,我不知道怎樣才算完成,人的內心對「完成」是有股執著的,如果你看到一張拼圖,只剩下幾片沒拼上,一定很不舒服 而2,000CC的水壺非常清晰,我知道只要我喝完它,我今天喝水的任務,就算完成了; 所以,如果你想變富有,不要把目標設定為:我要變富有,而要設定每月現金流該進帳多少 二是改變環境,讓目標更簡單,不要依靠意志力 以前我要喝水,我要起身去倒水,或是紀錄喝水量,但有了這個2,000CC的喝水瓶,我只要早上裝滿一次就行,我要做的就只是:喝掉它 不要相信你的意志力,因為意志力是有限的資源,且極度不可靠 如果你不想要花太多時間看電視,就不要把電視放在房間裡 如果你不想要吃太多零食,就不要在冰箱放零食 如果你想多喝點水,就讓喝水這件事,變得易如反掌 把你的意志力,用在對環境的改變,而非對每次單一行為的控制,這樣你的目標就會更容易達成 就這樣啦,祝大家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1 May 2022Ep. 59 為何在書上畫線,不會幫助你學習00:16:51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s://morningjason.substack.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4 Aug 2022利基市場是啥,能吃嗎?00:28:24
linktr.ee/morningjaso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4 Jun 2022Ep. 75 自由工作者,靠接案可以養活自己嗎?00:31:55
https://linktr.ee/morningjaso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1 Mar 2022Ep. 25 為什麼你寫的東西,沒人愛看?00:11:59
看標題,你可能以為我要嗆你; 當然不是,這篇文章主要是寫給自己看的,因為深感早安傑森成長速度不如預期,所以反思一下,想想可能是哪裡出問題 你還不是個咖 你是誰,比你說什麼還重要 特別是當你談的內容,範圍太大的時候(例如自我成長、幸福、人生) 這是我看別人內容時,感受到的事情,我發現有些人內容也很棒,但我就會提不起勁耐心看完 如果作者沒有鮮明印象,讓我馬上知道他擅長談什麼領域,或曾經做出什麼厲害的事情,我就會下意識抵抗去認真消化他的內容 解決方法: 想辦法變成一個咖,在領域中做出讓人印象深刻的事情 縮小寫作範圍,讓自己的印象鮮明 擁有觀眾思維,專注解決觀眾的難題 你沒有觀眾思維 讀者,是為了自己而閱讀 我發現自己在特定狀況下,還是會很認真讀「還不是咖」的人寫的文章,那就是他寫的內容,是我正在煩惱的問題 比如說,有人寫「2022年,自媒體還需要玩facebook嗎?」 因為文章點出我心中的疑慮,那我就會有興趣一讀,即便我根本不知道寫的人是誰 我會先略讀子標題,如果沒新鮮內容,我就會跳過 如果他寫的好,又超出我的知識領域,那就會馬上抓住眼球,我甚至會去看他其他文章,如果品質也保持一致,那他在我心中,就會變成一個咖,我就會願意再繼續看他未來產出的內容 為自己寫很重要,但真的想要留住觀眾,你就必須要有觀眾思維,知道他們煩惱什麼,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最好是「新」的解決方案,因為老生常談很無趣 解決方法: 設定準確的受眾,並為他們創作 維持文章品質,不要為寫而寫 也不要完全當個工具人,除了讓人有收獲外,也要同時讓人對你產生興趣 你文筆真的太爛 真的讓人看不下去 最後這個可能比較少見,那就是真的寫太爛 分段不明,標點符號亂用,搞得一坨字擠在一起 邏輯不明,標題是東,結論是西或根本沒結論 官腔又不通順,文章讀起來像操作說明書或大法官釋憲 解決方法: 多讀多寫(很無聊但真的只能這樣) 考慮放棄 就是這樣啦,希望我的自我省思,也能對你產生些啟發 也期望自己能越寫越好,慢慢變成一個咖,這樣就可以隨興發個網路抄來的靜思語,大家也覺得好有智慧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1 Mar 2022Ep. 8 關於SEO,你八成是想錯了00:04:06
無論你是自媒體創業,還在網路上經營的任何企業,你一定在某個時間點聽過別人說: 「SEO很重要」 簡單來說,SEO,就是讓Google喜歡你的網站,將你的內容在特定搜尋結果中排到靠前的位置 假設別人搜尋:菲律賓房地產 的時候,我另個寫菲律賓內容的網站,就會排在第一位,然後只要有人搜尋到這個字眼,他們大約有70%以上的機率會進到我的網站 但大部分人談SEO,都是談前段的這部分,好像把人引進網站,流量增高,就大功告成了 但我們把這場景換到現實生活中; 假設你的網站是一間實體店面,那SEO就像是在外面幫你奔波的業務人員,他們每天辛辛苦苦把人帶進店內,結果呢? 發現店內裝潢一塌糊塗、發現你賣的東西都是仿冒品、發現這間店根本不是他想來的地方 於是他們空手離開,而你的業務就賺不到佣金,久而久之,你覺得業務還會努力拉人進來嗎? 這就是很多人現在SEO的做法,他們不斷嘗試弄出Google爬蟲最喜歡的樣子,想要排在第前三位,但卻忘記真正重要的是,別人進來後,會採取什麼行動 如果他們不採取行動,那你的流量再高,也不過就是看爽的 所以你不只要打造有價值的內容,還要是真誠的內容,博取信任有很多方法,但最好的做法,就是真正做一個直得信任的人 任何銷售行為,最底層的邏輯都是信任,無論你要賣商品、服務還是聯盟行銷推薦別人都一樣,信任是推動一切的基礎 一旦別人進到一個他能信任的空間時,他就會無礙地採取行動,刷卡購物、填入E-mail或是直接私訊詢問你意見 別嘗試走任何捷徑,因為到頭來,都只會讓你繞更遠的路,從第一步開始,就嘗試做一個值得別人信任的人,這才是一條能一直走下去的路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2 Dec 2022部落格大神的創作心法 ft. Dean 《部落格DNA》社團創辦人00:33:54
04 Oct 2022身為自由工作者,真的有那麼好嗎?00:26:56
https://linktr.ee/morningjaso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7 Feb 2022Ep. 1 跳脫創作競爭的3P架構00:05:47
創作者很常遇到的一個問題是,這個有人寫過了吧?​ 畢卡索有句名言: Goo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 ​在這世代,你很難完全原創,就算原創,也是你孤陋寡聞地自以為原創​ ​當很多人都寫了類似的內容時,該如何跳脫競爭呢?我思索後,得出了一個簡單的3P框架​ ​ Professional​ Personal ​ Playful​ ​ Professional 專業致勝​ 同樣是育兒內容,小兒科醫生談,跟一個智障老爸談,是否感受差很多?​ ​如果你並非專業,就可以花心力去取得專業的看法,借用別人的影響力,只要多比多數人用力一點點,你就會領先非常多​ ​提出你專業的看法,並證明你為什麼專業,這會讓你從紅海中露出頭​ ​ Personal 關乎個人​ 當然不可能每個人都是專家,相較於專家,另個容易令人採信的角度,就是關於個人​ ​寫讀書心得不要只是分析書,多談談它怎麼跟你生命經驗交疊,打算怎麼運用來改善生活​ ​當你的創作內容越關乎個人,別人能模仿複製的機會就越低,自然就跳脫競爭​ ​ Playful 加入趣味​ 沒有人不喜歡趣味,而在創作中加入趣味,對多數正經創作者而言,是件苦差事​ ​想梗、想Punchline,跟傳達思想所需要用到的腦結構是完全不同的​ ​當你在內容中加入獨特趣味、專屬於自己的用語,你就能打造一個緊密的社群​ ​GavyVee 說過: Coming for the Content, Staying for the Community" ​人們為內容而來,因社群留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3 Mar 2022Ep. 27 一個簡單問題,讓你找出自媒體創業的方向00:07:27
很多人自媒體創業,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 「我不知道要做什麼主題?」 其實當時的我也一樣,雖然不是抱著創業的心情,單純想創作,但一樣遇到主題慌,不知道寫什麼、說什麼或拍什麼 於是我先從時事開始寫,寫了一、兩年也沒什麼起色(根本也沒打算有起色),再來輾轉到菲律賓,開始專注寫這個主題後,才漸漸有穩定的流量 但我發現,我並沒有特別喜歡寫這些內容,除了能滿足一點文字慾外,大部分時間都像在交作業 那到底該怎麼去發想主題呢? 其實有很多現成的思考框架可以用,像是Zoey寫過的Ikigai 日式哲學,或是抓出市場、熱情跟專業的交集點 但我認為,有個更簡單粗暴的方式,那就是問自己這個問題— 「有什麼我希望有,但當前世界上還不存在的事物?」 這個問題,讓我決定開始重新認真經營早安傑森,我希望做華文界,關於自媒體創業,最好的資源 期許有個關於自媒體創業,最真誠的聲音,不只是畫大餅,叫你追夢、遲職、買課程,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你必須成為,你在世界上,想見到的改變 by 甘地 當你這樣問自己的時候,答案可能就是你熱情跟專業的交集點 而你想要的那個「東西」,相信我,世界上一定有一大堆人跟你一樣,期望著類似的東西 而你,可以做那個解決他們渴望的人,就算到頭來,沒有獲得任何世俗的成功,你也解決了自己的煩惱,不是嗎? 關於自媒體主題的發想,不是想怎麼賺錢,怎麼樣最快樂,而是問問自己這簡單的問題 有什麼我希望有,但當前世界上還不存在的事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0 May 2022Ep. 69 關於創作靈感,4個層次不同的問題|讀者發問00:24:30
https://linktr.ee/morningjaso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1 Jun 2023多次百萬點閱的鬼才導演,來談談影像創作 Feat. KEYNO00:37:23
訪談文字版: https://morningjason.com/keyno/ 我第一次接觸到Keyno的影片,是他在談影像後期柔焦的教學,我一直都很喜歡在Youtube上看影像教學,但他的影片似乎有股不一樣的魔力,那一個晚上,我幾乎把他整個頻道的影片都看過一次。 慢慢了解他之後,才發現這個人是個超級創作者,不止會拍片還會寫歌、饒舌、跳舞,而且他有股獨特的幽默感,超級是我的菜,所以我很早就在心中決定,有朝一日我一定要邀請他來上我的節目。 今天!就是那個有朝一日! 讓我們一起歡迎Keyno,先請他簡單的自我介紹: ​ 簡單自我介紹 嗨,我是Keyno,一個 MV 導演,有點斜槓的Youtuber,以前做過音樂,如果有人在聽嘻哈音樂的話,現在很有名的政大黑音,就是我跟朋友一起成立的。 ​ Q:你現在是全職的接案者嗎?還是有自己的工作室? 我去年中剛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接案工作應該有個六、七年,直到去年才正式的成立公司。 ​ Q:在這之前,你有在傳統職場上班過嗎? 我覺得不算有欸。 我大二時在 Vogue 擔任影音編輯,第一份工作就是拍片、剪片,不過只做了一年就出來結案了。 我在 Vogue 時的 title 是PT,但因為我能力還可以,主管也蠻相信我,所以我的工作內容跟正職幾乎一模一樣。 他們甚至還討論過,要直接讓我飛巴黎拍時裝周,不過他們想一想覺得:不行,好像還是太冒險了!後來我就沒去成。 ​ Q:在 Vogue 待了多久? 剛好一年整,沒有待很久。 雖然 Vogue 的工作很多采多姿,每天就是看明星、吹冷氣,而且你頂著 Vogue 的頭銜,去任何場合都是橫著走的感覺。 但我自己覺得被關在一個公司裡,即使沒事我也要坐在那邊,這種很Routine朝九晚五的生活,讓我覺得很像機器人。 我明明想要做的是創意、影像、創作,但我就只是做影像的上班族,一個影像勞工。 後來做一年之後,我就決定離職了。 ​ Q:轉換過程中,一開始一定會沒有案源,你是如何解決的? 我覺得大家應該都差不多,就先從朋友開始。 我那時候才大學,就先從從學生社團開始,像是熱舞社、政大金旋獎,我去幫忙拍一些宣傳影片。 另外一個小小關鍵的轉捩點,是一場講座,那時候我們熱舞社在台大、政大、北大、輔大辦了一場聯合講座。 其中一個講者,叫做廖哲毅導演,他拍攝過電影長片《時下暴力》 那時候我不知道哪來的勇氣,就走上前跟他自我介紹。 他看了我的作品後,就半錄取我,讓我認他做師父,從那時候開始,我就跟著他慢慢越級打怪,開始能拍到一些當時我還拍不到的東西,哲毅導演絕對是我的一個貴人。 ​ Q:如果有機會重學一次影響製作,你覺得有什麽更有效率的方式嗎? 我覺得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相機拿起來,就去拍! 其實看再多教學,學一堆相機怎麽操作之類的課程,都比不上把自己丟到片場,丟到拍攝的地方,拿你相機開始拍。 ​ Q:經營YouTube,對你接案生涯有幫助嗎? 現階段來說,他不太算是幫助。 我的 YouTube 它本來只是一個side project,它就是一個我沒案子,比較閒的時候,隨性拍的一點小東西。 但後來認識了一些朋友,一些比較有經驗的前輩創作者,聊過才發現,其實YouTube也有他的商業模式。 比如說,我最近跟志祺77有認識到,他就有提供一些怎麽把自媒體跟傳統接案結合在一起的方法。 舉例來說:我幫一個歌手拍MV,那我就可以跟他談:我幫你拍MV,另外再幫你多出一個幕後花絮。 只要我流量夠、名氣夠大,具有影響力的話,我的賣點就是除了拍MV外,還可以再幫你在頻道上多一次推廣。 另外一種商業模式,就比如我跟Sony或蔡司合作,我跟蔡司說: 「這次拍攝所有鏡頭都用你的,但鏡頭你要免費借我。」 等到我更有影響力一點,甚至可以談,我用你的器材,但你要給我多少錢這樣。 這套商業模式,在國外已經運作很久了,他們很早就把傳統片場跟自媒體結合在一起,但台灣在這一塊走比較慢一點點,但我覺得在這一、兩年,也慢慢有廠商開始理解到自媒體的價值。 這是我看到的趨勢,也剛好很符合我頻道的設定。 我的頻道跟很多攝影Youtuber比起來比較不一樣,我是真的從由片場底出身的,很多攝影Youtuber,他可能只拍自媒體的東西(社群攝影師),但我反而是從片場進來的。 社群這塊,當然走的比較早,而現在片場這一塊的結合,我預期在這半年左右,會慢慢被廠商看見。 ​ Q:你經營Youtube的初衷改變很多嗎? 我去年為什麽想成立公司? 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我想解放自己的時間去做自媒體。 公司那一端,我盡可能養成一個「接案版的Keyno接班人」; 整套商業模式是這樣,我這個人「KEYNO」是一個對外的品牌,我用我的名氣、影響力把案子接進來後,Pass給我公司的底下的人做。 我當然也不會放掉以前的工作,因為我還是很喜歡拍大企劃、大廣告,這些案子跟自媒體的成就感不太一樣。 ​ Q:如果身邊有一個很好的朋友,說他想開始做YouTube,你會給他哪一些建議? 如果他想做攝影頻道,我會直接勸退。 台灣市場就這麽小,在我之前就已經有很多比我更大咖的創作者,我都追不上他們了,你現在新進來,你要先追上我,然後再追上前面的人,市場實在沒有那麽大。 我會鼓勵大家來學攝影、學影像,但就去拍你想拍的東西,我常跟我學員舉例: 為什麽殯葬業者不能拍一個YouTube頻道? 為什麽蓋房子的不能有YouTube頻道? 不要說你今天學攝影,就只能做攝影頻道。 攝影的本質,其實就是在記錄 世界上第一部電影,它就是一部紀錄片,單單只是記錄這件事情,就會為你的人生帶來很不一樣的改變。 比如說我的頻道,雖然都是在做教學、做開箱,但光是記錄當下我的長相、我穿衣服的樣子,或我住的地方,這些內容放長遠來看,都會是很珍貴的回憶跟記錄。 不管你想要做的計劃是什麽,拿起相機,把當下的想法、樣貌記錄下來,過個3、5年之後,他們都會成為你人生很珍貴的東西。 所以,我很鼓勵大家經營自己的 YouTube 頻道。 ​ Q:你的頻道雖然主要在講攝影,但內容更偏lifestyle,跟一般傳統講攝影的頻道不太一樣,這是有設計過的嗎? 有,這是我計劃跟安排過的,我不想要成為一個影像Google。 我希望有真正的粉絲,而不是只把我當成一個人類的 ChatGPT。 我當初在設定頻道主題時就很清楚,我要做Vlog、做生活,我要把個性加進來,這些內容是做深度。 有深度,粉絲才會越來越鐵,越來越越喜歡我這個人。 而另外一塊,就是打橫向、打水平,讓對影像有興趣的人,會看到我的內容 他可能先被我的技術分享,像是教學、器材評測抓進來後,我再餵你我 Vlog 的內容,讓你開始對我這個人有好奇心、粘著度和歸屬感,這其實就是我最初的設定。 ​ Q:如果你朋友想當Youtuber(創作者),你會想要送他哪一本書? 我心中有兩本,剛好是我很愛叫別人去看的書。 第一本跟創作比較無關,是關於要不要成為freelancer這件事,它叫做《離開公司,我過得還不錯》 這本書影響我很深,讓我下定決心,不要再做任何 in-house 的工作,要當一個全職的freelancer。 書裡有非常具體的行動指南,比如說:要怎麽記賬。他有附一個很標準的記賬表讓你當模板,他也提供了成為稱職 freelancer 所要具備的 3 個元素,我可以直接暴雷給大家 有才華 準時 好相處 這3個特質,你只要有2個,你就可以好好的活在這個世界上。 詳細的內容,大家可以自己去看書。 而關於創作者,或說想成為Youtuber,我非常非常推薦大家看一本書,叫做《創作,是心靈療愈的旅程》 這本書其實是熊仔推薦我的,他在做最新這張《Pro》專輯時,其實很卡關,而這本書,他是一個能幫你找回創作熱情跟創作動機的工具書。 不管你是哪類型創作者,一定會遇到撞牆期。 這本書他以週為單位,每週會給你功課,給你主題,逼你寫一些文字下來。 你會問自己一些問題,逼著自己去反省,在這過程中,你就會慢慢找回對生活覺察的能力,重新放大感官,進而再次找到創作的動力。 ​ Q:你興趣非常廣泛,寫歌、寫詞、攝影又剪輯,如果沒有金錢考量的話,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麽? 我覺得我影像上的才華,在剪接這件事情上,如果可以的話,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Youtuber。 自己寫、自己拍、自己剪 我很討厭剪別人的東西,因為這是我認為自己最強的才華,我幫你剪,你還要改東改西,我就覺得很機車(所以我都會開一個很高的剪輯費) 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剪屬於自己的內容。 我YT頻道上最喜歡的兩隻影片,一支叫「我被迫成為大人」,另一支叫「我搶了酷炫的工作」 第一支,是講我爸過世那一年發生的事情,第二支,是我幫反骨男孩拍MV的幕後花絮。 這兩部影片,是我最想做的類型,但他們都很難,需要花很多時間規劃,也很難剪,所以他不太可能是一個regular的project。 如果在沒有時間&金錢壓力情況下,我就會想要一直做這種類似短電影的內容。 至於音樂,比較像是我從小的夢想,而我的終極目標,就是希望這兩個東西可以結合在一起,比如說我拍了一個短電影,然後配樂是自己做的;或是我寫了幾首歌,把它串成一個MV電影之類的。 ​ Q:好奇問一下,會音樂這件事情,對剪輯來講是不是幫助很大? 其實不是會音樂,是會跳舞。 剪接這件事情,尤其是MV剪接,跟跳舞是完全一模一樣的!一個是用身體表達音樂;一個是用畫面表達音樂。 這兩者的觀念、邏輯還有聽音樂的方法,完全一模一樣。 有一個 Youtuber 叫做「艾德可樂」,他是我的大前輩,但我們背景很像,都很喜歡舞蹈。 對很多人來說,我們影片節奏很好,可能就是因為曾經有過舞蹈的背景。 ​ Q:那作為一個不會跳舞的人,該怎麽去領略這件事情呢? 你要先練習怎麽聽音樂。 跳舞的人聽音樂時,會把一首歌拆開來聽。 一首歌,它一定會有鼓、有bass、有吉他,可能還有鋼琴。 我們練習跳舞時,就是練習聽到鼓跟人聲以外的所有樂器。 而在剪接時,最笨的剪法就是一拍一拍剪,如果你聽得到吉他,就可以把拍點剪在吉他的點上,聽到其他樂器也可以,雖然說這是個笨方法,但這是剛開始最好的練習。 ​ Q:講話類型的影片,也要這樣剪嗎? 如果是 Talking head 的影片,通常音樂就沒有主導地位,他只是一個墊在下面的鋪陳。你墊什麽音樂,老實說觀眾也不在乎,他們比較在乎聽你說話。 但節奏感好的人,能不能剪出更好的Talking head影片? 當然可以,但這東西有時候真的是一種感覺,有點難掌握,到底什麽時候該剪,什麼時候該打破背景音樂的flow,這很難教,必須要自己去體驗。 ​ Q:有沒有自媒體人很愛做,但你其實很討厭的事情? 我想想看,要怎麼婉轉的說… 大部分的台灣人,都很愛看人像攝影,但有一部份或有些人所謂的「人像攝影」,說白了,其實就是被拍的女生…長得很漂亮。 這件事情對圈內人來說,其實都很清楚,你隨便買一個F1.8的大光圈,有壓縮感的鏡頭,快門按下去,照片就拍完了。 照片好不好看,就是取決於女生漂亮與否(或她穿的多或少) 我實在很不想搭上這個趨勢,我知道流量很重要,可是大家都這麽沒有對攝影的追求嗎? 很多創作人會怪觀眾美感養成不起來。 「台灣觀眾就是看不懂啊!」 可是反過來想,你如果永遠都餵這些東西給他們看,他們怎麽會懂什麽才是好東西? ​ Q:有你比較推薦的攝影的Youtuber嗎?國內國外都可以。 國內比較少,我常看艾德可樂,他算是我開始做YouTube,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因為他內容實在很酷,我才發覺說:哇靠,原來這東西真的可以做。 華文世界另一個就是影視颶風,但他已經太大了,應該所有在玩影像的人都知道了。 國外的話,我自己最早開始追的當然是Peter Mckinnon,講到這個,剛好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前天有遇到一個攝影Youtuber,他叫做Jesse Driftwood。 他是一個很瘋狂的 Youtuber,他會為了拼一個完美的開場鏡頭,就硬生生拍了3~5天。 他對攝影的堅持跟追求,是我很難想象的,在這個大家都搶著搭上IG Trend的時代,他卻還在追求這些影像的細節。 如果你想要看到比較少見、有質感的開箱評測,真的可以追追他的頻道。 ​ Q:你們怎麼會有機會遇見他們? 其實我這次是來看 Danny Gevirtz 的首映電影,他也是一位Youtuber,正在拍一部電影長片。 他從兩年前就開始群眾募資,他的執行製片也是一個Youtuber叫 Matti Haapoja,他整個主創的團隊都是YouTube背景。 他說自己所有的影像知識,都是從YouTube上學到的,所以他想要證明,如果 5~10年後,如果有一個小朋友長大想拍電影,他可以不用走傳統的製片路線,而是可以從Youtube開始拍。 他想證明這條路徑行得通! 我這次來加拿大,就是來看這部電影的私人首映,因為很多攝影界的Youtuber都來共襄盛舉,我才有機會在這裡遇見Jesse Driftwood。 ​ Q:2023年,你有什麽新計劃嗎? 我今年給自己的目標,就是我希望 Youtube 的收入比重能夠大大增加,收入比至少到 6 成接案、4 成 Youtube 這樣。 但我上半年很失敗啊! 為了要來美國,我花了超多錢,所以只好接超級多接案工作,頻道也超久沒更新了,我從美國回去後,應該就會大量轟炸內容出去。 我自己希望到年底,可以到個 3~5 萬的訂閱,真的開始從 YouTube 上產生一點點收入,我才可以更全心全意的投入 YouTube 創作。 ​ Q:所以你的成長策略就是大量發片嗎? 其實更算是穩定發片。 穩定發片是我跟志祺77聊完後,他給我最理想的建議; 不一定要頻繁,但一定要穩定。 哪怕你是雙週更也可以,你要讓你的受眾理解,我大概每隔多久來這看,就會看到新的影片,養成他們的收視習慣。 我也想要把整個頻道的內容質感,都再更升級一點,做出跟其他創作者的差距,像這次到美國,就拍了很多在台灣拍不出來的東西。 ​ Q:最後還有想特別補充的嗎? 有!我在Yotta這平台上,有一個線上課程叫做《零預算也能拍!從發想到後製,影像製作全教學》 這堂課目前為止的內容,已經有 10 小時左右,我把學習影像這八、九年來的畢生所學,都塞進這堂課程裡了。 因為我真的做的太認真,所以我之後會把它漲價,現在的定價是3,600,之後應該會至少漲到 5,000 塊左右。 大家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在漲價之前把它買下來。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9 May 2022Ep. 65 反思一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00:22:34
https://linktr.ee/morningjaso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5 Jul 2022Ep. 77 10個部落格新手最常犯的錯誤(上)00:22:22
https://linktr.ee/morningjaso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6 Jun 2024SEO做好,創作沒煩惱?Feat. Frank Chiu 邱韜誠|S2E200:58:01
【本集節目 知識衛星 沒贊助播出】 「 SEO 排名攻略學 」 課程細節講太多你也不會看 我就這麼說吧,這是一堂可以讓你省掉一年十幾萬 SEO 顧問費的課程 Frank說:這不是一堂理論課,我希望你上完就能直接落地執行! 我自己是挺期待的,也分享給你們參考 💌 課程連結:https://hi.sat.cool/249uX *即日起至 6/16,限時優惠低於 5 折,越早買越划算! *輸入優惠碼「mjason」可以再折扣 $350 元 【 🎙️本集節目重點 】 Frank 短介紹 Frank 的 「SEO定位」是刻意的還是不小心的?定位對創作者來說有多重要? Frank 是怎麼開始創作的?(寫信給國文老師?) SEO 對你的職業生涯影響有多大? 創作以來,進化了哪些事情? 一般上班族,可以用SEO來開啟斜槓嗎? SEO正反饋很慢,有辦法克服嗎? 怎麼把「煎牛排」這個字,排上第一頁的? 流量,會影響SEO排名嗎? Frank 開始做短影音,這個行銷工具的特別之處? 學習新領域知識時的習慣 最討厭其他自媒體人做什麼事情? 推薦想經營自媒體的人什麼書? 這次SEO排名攻略學,跟之前課程比,有什麼升級? 最近買過的好東西 【 📓 部落格文字版 】 (還未整理完成,之後補上) ❤️ 追蹤早安傑森其他平台 IG:https://www.instagram.com/morning.jason/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jason.morningcall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j1Tx_4lAAkdczN3aKBpaw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6 Apr 2022Ep. 49 個人品牌的核心到底是什麼?00:10:41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s://morningjason.substack.com​ ​ 早安傑森網站​ https://morningjason.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4 Apr 2022Ep. 41 光有行動,你還是會失敗00:12:32
我在很多篇文章中都提過,要是沒有行動,一切都是白搭; 以創作者來說,無論你思想多深刻,如果你沒有把內容真正創作出來,那全都是白搭 但在我經歷一系列行動之後,我發現一件事 行動固然重要,但少了這個元素,行動也是白搭 這元素是什麼呢? 就是結果 你的行動必須要有「明確的結果」,才能持續為行動添增燃料 以早安傑森來說,我每天創作,錄Podcast、拍影片,但都沒有看到明確的結果,要不是我有過其他自媒體成功的經驗,早就放棄不做了 這跟意志力無關,而是沒有反饋的行動,很難形成習慣迴圈,自然無法維持 反饋當然可以來自內在,甚至比外在更強 但我想解決的,就是無法從創作中得到內在反饋的人,他到底該如何去創造結果?進而形成好的習慣迴圈,持續行動呢? 這裡提出3個解決方案 可視化進度 就創作上,大部分的「結果」,其實握在別人手中,比如說多少人觀看、按讚、分享,你如果把指標放在這些數字上,你會很痛苦,因為那不是你能控制的 傾聽市場很重要,但要是你以這些數據來決定內容走向,一面迎合市場,內容反而會失去性格,淹沒在紅海中 所以,要創造可控制的結果,第一個方法就是做「可視化進度」 什麼是可視化進度? 就是你能用肉眼,瞬間看到努力成果 實際作法呢? 可以拿一份月曆,只要有發佈內容,你就在當天的方格中,畫一個大叉叉,連續十天完成,你就會在月曆上看見十個巨大叉叉,這就是可視化進度 不要小看這動作,可視化進度,可以憑空創造出「結果」 你真的會願意多一個叉或不讓叉叉中斷,而產生行動; 類似做法還有很多,只要能讓自己輕易看到成長就有效果,即便那成長可能不具任何意義 這方法立即有效,但能維持多久因人而異,因為最終你一定會對這「自創的結果」麻木 不過,在這過程中,可能就會出現其他「不可控」的結果,像是追蹤數暴漲、合作機會產生,遇見對的人等等… 這時候,你就可以棄用可視化進度了 找Mentor 第二招是找Mentor,翻成中文是導師(可能不太準確) Mentor就是引導你前進的人,他可以給你文章意見,告訴你創作方向對不對 其實Mentor最重要的功能,是你懷疑自己「為什麼沒有結果」時,他會把你拉回來,告訴你,你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不過Mentor在台灣不太流行,我也不知道如果你真的想找一個自媒體創作的Mentor,應該去什麼平台?或該直接找誰? 但我相信這種「學徒制」的教育方式,是學任何技能的捷徑 我之前在站長路可身邊學架站,短時間內,就比我摸索好幾年還進步非常多 我目前也在考慮做這類型的服務,就是做一個《自媒體的Mentor》,我相信自己累積了足夠多的經驗,可以給大多數人意見,幫他們導向正軌 不過,要等我成績單再漂亮點,做法再標準化一點,才不會讓人覺得在誤人子弟 組成Mastermind 最後一個方法,就是組成Matermind Mastermind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因為相似目標聚在一起,互相分享成長跟一路上遇到的難題,讓眾人智慧,打破自己智慧的疆界 這對「產生結果」也很有幫助,因為當一群人一起做這件事時,你會覺得你的行動,是有人在乎的,這就是一個無形的結果 一個好的Mastermind,甚至比Mentor還厲害,因為這群人中,只要有一個人大躍進,通常就會帶動整個團體往前進 以機率來說,絕對比你單打獨鬥還強 不過…Mastermind的成員真的得慎選,很多人都只想要從團體中「得到」東西,沒想過要付出什麼 也不是每個人都準備好要奮鬥,很多人都只是來…試試看,那其實就對整個團體沒有太多幫助,反而會對你產生反效果 小結 行動固然重要,但沒有產生結果的行動,必然失敗 你甚至可以從結果去反推,該有什麼行動,才會產生你要的結果,這樣以始為終的思考方式,其實就是經典好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其中一個重要習慣 之後我再細談,創作者該怎麼以始為終,設定自己的行動方針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2 Mar 2022Ep. 10 從磁磚,來談一談習慣00:04:13
我以前在菲律賓的時候,是在一間磁磚工廠的廠內工作; 沒那麼忙碌時,我偶爾會站在生產線旁,看著一片片的磁磚,從履帶上經過,看著他們轉彎、翻面、淋釉、上墨,接著進入窯爐 整個過程挺療癒,很像小時候看玩具火車運轉 有時候,如果履帶速度不對,就會導致釉上的不夠均勻,燒出來的磚,上頭就會有穿孔,只能當次級品賣,當然,產出次級品的原因很多,這只是其中一個; 欸,不對…這到底跟習慣有什麼關係?有啦,別急。 履帶,其實就像是習慣。 有時候我們訂定目標,發現結果不如自己預期時,常常會想說: 「我是不是少做了某件事?」或「少知道某個妙招?」 打個比方,就像想減肥的人,他可能會一直換不同的減肥藥,改各種不同的運動,更換特殊的飲食法 但有減肥過的人一定都知道,這些招數最後都是不了了之,甚至還會讓你變得更胖 其實要減肥,要做的事情就只有一個,就是找到瘦子的生活習慣,並讓自己習慣那個習慣 回到那條載著磚的履帶,如果我每次遇到磁磚穿孔,都得用一些特殊材質去補,總有一天我會撐不下去,就再也不想補了 但如果我去調整履帶的速度,從根本調整,最後的結果,自然就會好,而且會一直不斷、不斷地好下去,甚至會變得毫不費力 So,無論你想達成什麼目標,都從習慣的角度去想 只要養成了哪個習慣,結果就會是水到渠成? 從這角度想,你就能避開很多雜訊,專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2 Aug 2022《專注力協定》一本談專注力的老書00:33:36
linktr.ee/morningjaso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4 Jul 2022Ep. 80 比選對大學科系更重要的3件事00:23:23
https://linktr.ee/morningjaso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8 Feb 2022Ep. 2 文字、Podcast還是Youtube?00:04:35
挑選平台,是每個內容創業者初期必經的難題​ ​這幾年來,我在三種不同的內容上都有涉獵,雖然Youtube花了我一些時間才開始,但也慢慢掌握到一點訣竅​ ​今天.我想跟你分享3個挑選平台的心法,讓你在泥沼中苦思的時候,有個小小的依靠​ -------​ ​ 1. 從文字開始​ 文字,部落格,並不一定是最好的平台,但他是最好"開始"的平台​ ​我見過太多卡在開始的案例,他們在等待某種形態的"完美"出現,但其實所有人都是先開始了,才漸漸靠近完美​ ​使用文字創作,只要有台電腦,今天有想法,明天就可以出發​ ​真的要盡快出發,你必須習慣發佈、習慣觀眾的反饋、習慣找到自己的聲音​ ​ 2. 審視自己​ 有些人可以口若懸河,但一寫作就卡關;反之.也有人說話吞吞吐吐,但寫作時卻妙筆生花​ ​當你把自己放在適合的平台時,群眾發酵的時間就會縮短,因為你創作時更順暢,也更能發揮魅力​ ​但也不要限制自己,有時候你以為的不適合,只是你持續告訴自己的錯誤描述​ ​ 3. 專注在觀眾​ 專注在觀眾,你的內容,到底是要給誰吸收的?​ ​忙於家事的家庭主婦?那她可能更喜歡Podcast,讓她做事的時候,能夠一邊收聽​ ​快畢業的大學生?那他可能有大把時間泡在Youtuber上​ ​ 了解你的觀眾都習慣怎麼消化內容,順毛撫摸,讓他們在對的地方,遇見對的人​ ​ 挑選對的平台,會讓你事倍功半,記住,不要一開始就每個平台都嘗試,我知道小孩才做選擇,但身為一個大人,專注熟悉不同的平台,反而會讓你走得更快、更遠​ ​ ------​ ​ 我曾寫過一篇更長的篇幅,去分析這三個平台的優劣,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3大自媒體平台比較,部落格、Youtube、Podcast哪一個比較適合你?​ https://morningjason.com/blog-youtube-podcast/​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9 Apr 2022Ep. 52 分享2個我最近買的好東西00:11:13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s://morningjason.substack.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9 Jun 2022Ep. 74 《斜槓先修班》Joanne|斜槓做Podcast有搞頭嗎?|下集00:26:08
Podcast必修課 https://followjoanne.1shop.tw/8z9jfm 折扣碼(6/27 23:59截止) JASON500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2 Apr 2022Ep. 47 想自媒體創業,必須先顧好的三個關係00:09:47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s://morningjason.substack.com​ ​ 早安傑森網站​ https://morningjason.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2 May 2022Ep. 60 (幫我個忙)Podcast的全新名稱00:12:50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s://morningjason.substack.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3 May 2022Ep. 67 文章可以寫在臉書就好了嗎?00:23:40
領取SEO檢查表 https://morningjason.com/e-mail-subscribe/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9 Jun 2022Ep. 73 《斜槓先修班》Joanne|斜槓做Podcast有搞頭嗎?|上集00:20:53
Podcast必修課報名 https://followjoanne.1shop.tw/8z9jfm 折扣碼(6/27 23:59截止) JASON500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7 Jun 2022Ep. 71 你的性格,適合經營部落格嗎?00:24:09
https://linktr.ee/morningjaso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8 Apr 2022Ep. 43 拖延症,最根本的原因00:09:51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s://morningjason.substack.com​ ​ 早安傑森網站​ https://morningjason.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5 May 2022Ep. 55 產出爆文的4個必要因子00:14:35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s://morningjason.substack.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9 Apr 2022Ep. 44 一張沒人要簽的百萬合約00:08:22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s://morningjason.substack.com​ ​ 早安傑森網站​ https://morningjason.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1 Mar 2022Ep.19 日更,真的有必要嗎?00:05:14
日更,到底對創作者是好還是壞?真的有必要這麼做嗎? 這主題其實我在90天不間斷日更部落格時,就回答過了,甚至將優點與缺點各分成一篇(連結放文末) 但經過這幾個月,我重新思考日更這件事,得出了一些新的想法,就是 日更,是對創作者來說,最棒的一件事 我以前認為,日更應該是階段性任務,也就是當你能創作無礙時,就不需要依賴日更了 但我現在覺得,日更就像是創作者的火車頭,他會帶動很多事情的發生,不管是在什麼階段的創作者,都該嘗試日更,或者是間接性日更 什麼是創作的火車頭呢? 日更,需要大量的題材,所以你的創作雷達幾乎是24小時開啟,你會把很多原本是被動吸收的事情,轉換成主動; 像是閱讀、聽Podcast、看Youtube,如果你創作雷達沒有開啟時,那很多內容就船過水無痕,你只會在內心點點頭,但他們不會變成你身體的一部分 而主動吸收,就是你會一直找尋能夠創作的題材,你可能聽到一段話,就會反覆思索這跟你主題中有沒有契合的部分,能否用其延伸成一篇作品 這就是:啟發式輸入 國外稱這種吸收為inspirational consume,啟發式輸入 也就是你不用再去煩惱怎麼畫線做筆記,死記那些知識,一旦你的輸入是具有啟發性的時候,他們在你腦中住下來的機率,就會巨幅上升 這不是就每個學習者,夢寐以求的狀態嗎? 這還只是其中一部分的優點而已,對我來說,還有一拖拉庫的好處,不管是內心還是實體層面都是 身為創作者,我強烈建議你,嘗試日更,或是間接性日更 之前的文章: 優缺點分析|部落格日更,真的有必要嗎?(優點篇) 優缺點分析|部落格日更,真的有必要嗎?(缺點篇)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2 Apr 2022Ep. 39 自媒體創業,是要當網紅嗎?00:08:31
很多人聽到自媒體,腦中第一個冒出來的都是那些很紅的Youtuber,比如說蔡阿嘎、Howhow、館長…等等 但名氣,其實 **不是 **自媒體創業成功的「必要條件」,你可以很不紅的在這條路上成功 當然,你必須得在某些領域中,擁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絕對不需要到家喻戶曉,可以放心的在大街上挖鼻孔 知道這件事可以幹嘛? 知道這件事很重要,可以減少你在思想上的內耗,行動也會更有方向 1. 你不用搏眼球 上面提的那些網紅,大多屬於「娛樂」性質,娛樂沒有不好,只是當你提供價值的是娛樂,你的競爭對手就不只是其他的Youtuber,而是所有「其他的娛樂」 手遊、追劇、滑臉書 這些都是超強悍的對手,所以網紅們要使出渾身解術想新梗,讓觀眾對他們持續感興趣 而且,讓人娛樂一次很容易,但要能讓人持續的娛樂,難度超!級!高! 如果你天性就是喜歡娛樂大眾,那當然沒問題,但如果你是為了獲得成果而娛樂,那我跟你保證: 你絕對會痛苦到升天 而自媒體創業,娛樂性不是必要條件,你的存在,是為了幫人解決特定問題; 你產出的內容,只是要幫助你吸引到對的人 所以有時候,光是「事實本身」就已經很吸引人了,根本不用搏眼球、想新梗 你的內容越清晰、越靠近事實,反而越迷人 2. 你不用有天份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這句話放在網紅身上,就不成立;有些人,就是無法當網紅,不是努不努力有沒有心的問題,而是沒有天份 娛樂產業跟職業運動員一樣,天份佔比都很高 努力當然重要,但沒有天份,努力全是白搭 但自媒體創業不一樣,你只要有個正常運作的腦袋,任何人都能在這條路上成功,只要你方向對,肯下功夫 知道一點很重要,他代表著你不會衝向一條死巷子 比如說,我今天的目標是打進NBA,那無論我多熱情、多努力、多自律,失敗的機率都比姚明還高,因為這就是一個吃天賦的產業 有句話是,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我說,選擇一個努力就能產生結果的產業,很重要! 3. 你不用怕出名 人怕出名,豬怕肥 名氣代表著影響力,但也伴隨著一拖拉庫的缺點,這世界上最慘的狀況,大概就是: “你很有名,但又沒有有名到可以逃離一般人的日常” 我們所追尋財富自由,為的不是財富,而是自由 而出名又不夠有名,大概是距離自由最遙遠的狀態 但自媒體創業,不需要大紅大紫,一旦你發現自己追求的不是出名,就可以放心的去衝 不用擔心自己要紅又不夠紅,很可憐 理解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很多執行上的失敗,不在於自律,在於沒有想通透 一邊跑,一邊回頭,這樣的跑者,永遠無法獲勝 我很佩服那些網紅,也鼓勵有表演慾望的人,都可以朝那條路前進 但如果你跟我一樣,想到要娛樂大眾,一點都沒有興奮的感覺,那或許你就不適合踏上那條路 跟我一起乖乖自媒體創業吧,這是一條適合普通人的成功之路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1 Mar 2022身為創作者,你到底該不該蹭時事?00:14:06
我沒打算討論言語霸凌或暴力,而是探討身為創作者的一道難題: 你到底該不該蹭時事? 近期有很多創作者都拿「巴掌事件」做文章,各種角度都有,不是揮掌的角度,是分析事件的角度 不瞞你說,我另一個自媒體《南漂作家》也發了三篇關於這件事的內容(兩篇只是事實還原的影片翻譯,加上一篇個人意見) 我就以一個創作者的身份來談談,蹭時事的優點與缺點 優點 新觀眾的引入 時事熱點的共鳴度高,大家都有自己的意見,有時候你甚至不用說太多,只要提供一個「讓別人說」的空間,就會有一堆人來發表高見了 站在臉書的演算法看來,一篇貼人如果一堆人熱烈發表意見,他就有義務推播給更多人看見 我那幾篇「巴掌貼文」的觸及數,都是我粉專追蹤數的兩倍以上 要知道,平常觸及率有個15%就要偷笑了,這可是200%啊! 一旦觸及高,你就有機會引入全新的觀眾 當然,有多少人能留存是另回事,但這種臉書幫你免費擴散的機會,已經越來越少見了 “可能”產生快速傳播 再來就是瘋傳的效果 平常一篇貼文要達到瘋傳,難度很高,你必須下很多功夫再加上運氣成分,基本上可遇不可求 但小米創辦人雷軍有句話說:站在風口上,豬都飛得起來 而熱點時事,就是風口,你的內容根本不用太厲害,也能達到瘋傳 但也別以為只要蹭時事就能瘋傳,那是倖存者偏誤,其實還是有一堆蹭了也沒人屌的貼文 只能說蹭時事,讓達到瘋傳的難度降低跟機率提高 但如果你不知道大家想看什麼,不懂得切換角度,又沒搶到快,那很有可能,你就只是在角落自己蹭 練習高速創作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其實時事熱點,很關鍵的點就在於:快 我應該是全網第一個把中文翻譯影片貼出來的(我也不確定),所以傳播效果還算不差,你想想看,我要是今天才貼那影片,會有人屌我嗎? 因為要搶快,所以你有機會練習高速創作,在有限時間內,產出有料的內容,這是對創作者一個挺棒的練習,越熟練,你遇到熱點時被瘋傳的機率就越高 無論你打算從什麼角度去談熱點,都必須要快,因為時事就像一陣風,吹過爽完大家就忘了 你看現在誰還在管王力宏的婚變?奧運的羽球金牌?Makiyo打計程車司機? 缺點 談完優點,再來談談缺點 時效性短(沒有複利價值) 看看剛提的3個新聞熱點事件,王力宏婚變也才過了幾個月,但你當時創作的內容,基本上已經沒有任何養分了,沒人現在有興趣聽你對這事件的想法 所以,創作者要盡可能多做一些Evergreen的內容(長青型內容,英文比較對味) 長青內容才有累積性,才有辦法累積真正有益的觀眾 很多經典書籍,即便過了四、五十年,都依舊有重複閱讀的價值,依舊有人願意掏錢購買 相對的,蘋果日報每天追熱點追那麼辛苦,但推個付費訂閱制,卻不到半年就腰斬 吸引到牛鬼蛇神 雖然一篇爆文可以擴散到新觀眾眼中,但你可能會吸引到很多牛鬼蛇神 因為會在新聞熱點上,「瘋狂發表意見」的人,通常都…有點怪怪的 這些奇怪的人,未來可能會在你的粉專搗亂,引入負能量,而且是沒頭沒尾的負能量 現在的臉書,粉絲濃度比粉絲數量重要,你不用追求高數字,而該追求高品質的追蹤 我發現每次產生爆文後,我過幾天後的貼文觸及都會創新低 為什麼呢? 因為臉書可能會把將新貼文對這些新粉絲測試,但他們就…不是你的粉絲嘛,只是被新聞熱點吸進來的,當然不會對你的相關貼文感興趣,一旦他們都沒反應,臉書就認定你這則貼文爛爆了沒人愛,當然不願意幫你傳播 所以…原本看似的優點,其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優,除非你就是打算靠流量變現 不太健康 我之前有篇文寫過,看新聞是現代人該戒掉的壞習慣 同樣的,蹭時事追熱點,也不太健康,而且這是條不歸路,像在跑步機上試圖前進,你只會越跑越辛苦 而且就像上述的缺點,時事很容易吸引到牛鬼蛇神,如果你心臟不夠強,那隨便來幾個酸民,兩三下就把你心態擊跨了 不過,如果你本身就是那種奇奇怪怪,很熱愛筆戰的人,說不定就很適合啦 總之,我認為蹭時事是弊大於利的,實在沒必要特別去蹭,自媒體創業不是要你當娛樂線記者 但如果你看到真的很有fu的時事,發表一下看法倒也無傷大雅,只要不是為了蹭而蹭,那都是健康的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2 Mar 2022Ep.9 別聽大多數人的意見00:04:07
相信我,大多數人的意見,是毫無意義的 當你打算自媒體創業或追尋任何大型目標時,很多人都會尋求別人的意見,像是親人、朋友或是網友(? 你通常會得到一些很糟糕的意見,像是:市場已經飽和、別做夢了或是…你應該做什麼什麼才會真正賺錢 他們不是故意的,他們在意你也關心你,只是他們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至少多數人都是這樣 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根本不是在這領域中打滾的人,怎麼可能會有任何有意義的insight呢? 這就好像你問一個西洋棋手,我該不該努力成為一名好的四分衛?你覺得他會有好的解答嗎? 而你的親友們,可能這輩子都追尋著社會化的教條,把職場人際關係看的比人生還重要,他們不會知道這條路上有什麼,單純只是怕你在一條他們很陌生的路上受傷 真正的智者,通常不會聽信別人的建議 因為這些建議,通常是別人人生總結的「勝利方程式」,告訴你,他是怎麼在“他的人生中”取得勝利,甚至有詳細的步驟、講解,但他的人生跟你的完全是兩回事,你們出發點不同,要前往的方向也不同 那智者通常會怎麼做呢? 他們願意聽取所有的建議,並都先假設他們是對的,但最後,他們會丟掉幾乎全部的建議,並在腦中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思維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8 Oct 20225個建議|一個普通人如何提高出書的可能性?00:27:48
linktr.ee/morningjaso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8 Apr 2022Ep. 37 閱讀,有可能改變人生嗎?(心理學理論)00:06:43
「這5本書,改變我的人生」 你有被這種標題吸引過嗎? 每次有人用這種標題,屢試不爽,我都會忍不住閱讀,反正口袋書單永遠不嫌少 但你有想過,閱讀,真的有可能改變人生嗎? 畢竟這麼多人都宣稱閱讀改變了他們,到底是以訛傳訛,還是,這真的是一件可能發生的事情? 說說我的論點: 先撇開你看什麼書、怎麼看 閱讀這件事,確實會對你產生改變,而且是一連串的改變,而促成改變的核心,來自於一個心理學理論 認知失調 cognitive dissonance 認知失調,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Leon Festinger 1957年提出的理論 理論核心是什麼? 當一個人發現到兩個認知、信念或行為彼此不能調和一致時,就會感覺到內心衝突,非常不舒服,而為了消除這種不舒服,人們會做兩種選擇來恢復調和,消彌衝突 改變信念 改變行為 很模糊嗎?我舉個例你就明白 假設小明是個保險業務,他每天都必須陪客戶喝酒,因為天天喝,酒量越來越進步,業績也越來越好 但某一天,朋友傳來一份醫學期刊,上面說: 每天喝酒的人,平均壽命會少15年 這時他的認知就會產生失調,喝酒到底是好還是壞,就會在他心中產生強烈衝突 他必須做出選擇: 改變信念: 「喝酒沒有那麼可怕啦,這只是一個偽科學罷了,這麼多人都在喝也沒怎麼樣啊」 改變行為: 「開始適時減少喝酒次數,以茶代酒,偶爾還奉勸客戶少喝一點」 這樣解釋,你應該懂認知失調是什麼了吧 但,這跟閱讀改變人生有什麼關係?大大的有關係 當讀到好書時,你的認知就會感受衝突 像經典好書《窮爸爸,富爸爸》鼓勵你不要只當個受薪階級,要往其他象限(事業/投資)前進,要是你腦中本來沒有這些想法,那這個新觀念,就會對你產生認知失調 一旦產生認知失調,人就必須做出選擇 該改變行為,跟上新認知? 還是把新認知擋在門外,並找理由來說服自己:這新認知不靠譜啦! 其實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後者,因為後者比較不費勁,大腦喜歡不費勁的事 但當你讀夠多的書時,你就會發現,乾,不靠譜的是自己,因為有太多比自己厲害的人,都承認這新認知才是對的 於是,你開始嘗試改變行為 一旦開始改變行為,你改變人生的巨輪,就會慢慢的轉動 當你讀越來越多好書,你輪子轉動的速度就會越來越快,之後每次產生認知失調時,你不會再選擇找藉口,而是選擇馬上改變行為,因為你看見了改變帶來的好處 這就是為什麼,閱讀,真的能改變人生 前提就是,你讀的是好書,並根據書中提供的新認知改變行為 你如果相信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就是黃金的所在之處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8 Apr 2022Ep. 51 建立習慣的新法則:30X3000:09:50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s://morningjason.substack.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8 Mar 2022Ep. 24 真的有可能被夢想叫醒嗎?00:08:55
你一定聽過一句老梗到不行的話 「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鬧鐘,而是夢想」 事實上,真的有可能被夢想叫醒嗎? 以我自己的經驗跟你說,的確有可能,雖然不是你想像的那麼夢幻 實際情況就是,再多睡一下跟起床之間,不再會有拉扯,幾乎天天都是起床獲勝,甚至有時候半夜醒來,會期待已經早晨 你還是會需要睡飽,但就是會很想趕快起床,可以做重要的事情 我也不確定這樣算不算被夢想叫醒 但我與床之前的關係,絕對不是這樣,所以,我就姑且把這狀態,當作被夢想叫醒 而要達成這樣的狀態,有3個我發現的必須 你也想被夢想叫醒嗎?一起看下去(真老派 你必須要為自己做事 純當上班族時,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 無論你多喜歡你的工作,薪資福利多麼好,你都不可能被夢想叫醒,而且還會常常想賴床 一旦你不是為自己而戰,床的魅力就會更強 這也是為什麼,你會聽到很多成功創業家,清晨就起床工作的「神蹟」 很多人都搞錯邏輯,以為清晨起床,讓他們變成成功創業家,其實不是,是因為他們在成功創業的路上,很自然地就會想清晨起床 這跟你勉強自己七點早起,然後八點出門上班,是完全不同的難度 早起,其實是你找到熱情方向後的結果,而不是你要追尋的「成功者」習慣 你必須生活規律 無論你多有熱情,你的身體還是需要回血 就算你可以連續幾天都睡不飽打拼,但身體都知道,疲勞會累積,之後還會要你加倍奉還 所以,要被夢想叫醒的前提,就是要先睡足夠 怎樣是足夠? 其實每個人的睡眠模式都不同,有些人需要8小時,有些人6小時就夠了,這你必須自己發掘,沒有標準答案 我以前會半夜醒來,覺得衝勁十足,就馬上跑去做事,但這種腦衝,常常會導致你一整天都毀了(甚至後面幾天都懶洋洋) 所以我現在都會讓自己睡足,一到早晨,我就會迫不急待的起床,迎接美好的一天 你必須知道起床要做什麼 促成人被夢想叫醒的機關,其實就在於動機,一旦動機強過你對床的依賴,起床就是必然 如果你不知道起床要做什麼,那你就不會有動機起床,即便你為自己做事,那也只是很模糊的目標 一但無法形成強力動機,便無法對抗早晨魅力值超高的床鋪(特別是冬天) 所以你要計畫好,你起床到底是要做什麼? 我現在早晨,最重要的第一件事,就是創作 不分節假日,即便是出去玩,我也都讓早晨,以創作來開啟 其實會寫這篇文章,就是因為我發現自己起床時的心情,跟以前很不一樣,且已經持續很久的時間了,只是我都沒好好觀察過 所以特別跟你分享,這個聽起來很老梗的勵志語,是真的有可能發生的一件事 其實如果你賴床後,工作效率也很高,好像也沒必要耍帥早起啦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5 Apr 2022Ep. 42 錢,到底是不是邪惡的?00:13:14
你覺得,錢是邪惡的嗎? 這問題,世界上大概有三種回答; 1 認定錢就是邪惡的 2 認定錢完全不邪惡 3 嘴巴說不邪惡,還打趣說錢越多越好,但心裡頭,還是覺得錢有點邪惡 前兩種是少數,大多數人都是第三種 為什麼會這樣呢?錢到底邪惡在哪? 如果你仔細思考,就會發現錢很中性,本身不具有任何屬性 既然本身不邪惡,如果再加上應用場景呢? 要我說的話,金錢,對社會的積極意義,遠大於消極意義 你試想看看,如果現代社會,把「錢」給抽離開後,有多不方便? 你沒辦法儲存價值,隨時都要為「安全感」煩惱, 你也沒辦法順利地交換價值,這代表社會的「信任成本」大幅提高,每次你要換取自己沒有的東西時,都要進行一場博弈 總之,金錢,對社會的積極意義,遠大於消極意義 在理性層面上看,錢,就是個好東西 那為什麼我們會不自覺有「錢是邪惡的」想法呢? 今天就來解答這個問題 媒體 第一,是來自媒體教育 無論東西方電影、影集,幾乎99.999%都會把「有錢有勢」的人,塑造成邪惡的一方 這已經是種默認的設定,更別說你從小愛看的卡通、漫畫,也都是這樣形塑有錢人 他們就是壞蛋! 「電影只是假的,我又不會當真!」你可能會這樣想 但可別小看故事的力量,有錢就是邪惡的想法,會像《全面啟動》裡植入潛意識的種子,你想甩都甩不掉 就算你理解了錢很中性,充其量只是工具,但那些存在你心中的故事,才不在乎你的理性勒,他會小聲地跟你說: 「你想賺更多錢,變成那個大壞蛋嗎?」 錢會放大一切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上流》有句台詞說:「有錢的話,我也會很善良」 我認為這句話包含著錯誤的想像 你如果本來就是個善良的人,錢,會放大你的善良 你如果本來就是個邪惡的人,錢,也會放大你的邪惡 很多人不是有錢了才變邪惡,而是錢,讓他的邪惡,能被看見 所以金錢並不是讓人變邪惡的本因,說到底,很多犯罪,其實源自於沒錢 只是沒錢的犯罪,你會覺得情有可原;而有錢的犯罪,你會覺得是純粹的邪惡 追逐錢會使人變惡? 第三點我想探討,追逐財富的過程,是否會讓人變邪惡? 會在追逐金錢中變惡的本因,在於太快升級生活品質,導致你必須維持高收入,但意外會發生,收入會不穩,這過程中,你可能就會為了已經習慣的生活品質而作惡 這一點我不否認,我相信一定存在許多,為了追逐財富而變邪惡的例子 不過,反例肯定也很多 也就是有很多人在追逐財富的過程中,不但沒變邪惡,還變成一個越來越好的人 所以這是操之在己的事情,跟錢本身無關 想想看金錢交換最底層的本質,就在於「價值傳遞」 如果你一直傳遞的,是你相信的價值,而非資訊不對稱的假價值 那你就會在這循環中,越來越好 普世價值 最後,普世價值就是這世界多數人不喜歡有錢人 「我要賺很多、很多、很多的錢」 當你這樣跟其他人宣告時,大家會怎麼想? 無論實際的想法是什麼,負面的機率,絕對大於正面 也就是說,這社會的普世價值就是,錢,是邪惡的,就算不是邪惡的,也是不好的 而身為一個社會化的動物,你肯定會傾向跟隨社會的信念,就算不跟隨,也會被制約 從眾是被寫在基因裡的 前面解釋了原由,接下來談談,為什麼你該消除這個想法? 為什麼相信錢,不是邪惡的,對你很重要? 還記得《全面啟動》主角老婆的下場嗎? 她內心一直有個念頭,覺得這世界不是真的,唯有一個Kick,才能讓她醒過來 而當你內心深處,一直存在著「錢是邪惡的」念頭時 那你也會千方百計的找尋那個Kick,把錢,擋在外頭 你可能渾然不絕,但就是一直在把機會推走 這種思想內耗,遠比你想的還可怕 就像跑步時,有人一直拉住你衣角,你越想衝,他拉得越緊,回頭看才發現,那個人,其實就是自己 我自己也費了很大的勁,才把「錢是邪惡」的念頭,一點一點的推出腦袋 不敢說已經完全清乾淨,但現在我想到賺錢,正面的念頭大大多於負面的念頭, 到底該怎麼清呢? 其實就是不斷思考,不要相信多數人,跟把這些想法寫下來(像我這樣做) 祝你也能開始對錢,產生好一點的想像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9 Aug 202210個部落格新手最常犯的錯誤(下)00:23:29
https://linktr.ee/morningjaso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5 Mar 2022Ep.21 全宇宙,最重要的一個觀眾00:03:43
你知道嗎? 90%的Podcast創作者,在第三集發布前,選擇放棄 剩下的10%,又有90%的創作者,會在第二十集發布前,決定放棄 無論是部落格、Youtube,還是任何的自媒體創作,都有類似的狀況,且數字比例異常接近 這是為什麼呢? 我自己經歷過了這麼多不同主題的創作之後,我發現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你必須要照顧一個,全宇宙,最重要的一個觀眾 就是你自己 為什麼多數創作者會選擇放棄? 因為大多數人都是為別人創作,而一旦他發現,「別人」並不存在,發現沒人在聽他的Podcast,沒人在看他的Youtube,他的創作動機就消失了 一旦動機消失,人怎麼會繼續行動呢? 但多數人不知道,這個「別人」不存在,只是暫時的,任何素人創作者,都必須經歷過這樣的階段 而那些能穿越這狀態的人,都有個共通點,他們照顧了那個最重要的觀眾,也就是自己 他們為自己創作 追尋自己的好奇心,解決自己遇到的麻煩,記錄自己渡過的旅程 創作過程中,他們就已經獲得大量滿足,即便別人不存在,他的內在動機依然強悍 這樣的創作者,才能堅持創作,不間斷地創作,始終如一的創作,直到被別人看見 為別人創作當然很重要,畢竟如果你希望這是個能長久持續的商業模式,創作出別人想要的東西,就是創作者的宿命 但如果你不懂得照顧那個最重要的觀眾,我跟你保證,你會倒在黎明來臨之前 更可怕的另一種狀況是,當黎明真正來臨時,你才發現自己,一點也不快樂, 因為這樣的創作內容,根本不是你想要的東西 Create for yourself, good things will happen. 先懂得為自己創作,再慢慢找出為別人創作的節奏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1 Mar 2022Ep. 7 如何不在意別人的眼光00:05:52
「如果我發布的內容,別人不喜歡,或更可怕的是,我現實中的朋友不喜歡,怎麼辦?」 這絕對是阻擋很多人開啟自媒體之旅的頭號兇手 很多意見領袖都給過類似的回答,他們會說:阿你就…不要在意別人就好了嘛 這實在是很爛的建議,就像叫減肥的人,阿你就…少吃一點就好了嘛 不在意別人的眼光,真的有可能做到嗎? 其實我最近剛認識一個人,他一點都不在意別人的眼光,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絲毫沒有畏懼 那個人,就是我剛滿三個月的女兒 這就是為什麼不在意別人眼光這麼難,因為從我們受教育起,就不斷地學習,怎麼在意別人的眼光 肚子餓的時候,要慢慢的等上菜,不能大吵大鬧 聽不太懂老師說的,不能一直舉手發問,會拖慢上課進度 會議中覺得老闆廢話很多,不能直接離席,要耐心開完 我們花了大半輩子的時間,都在學怎麼在意別的人眼光 當你理解後,就知道這是個不太可能消除的技能,他會一直跟著你,除非你想當個巨嬰或反社會人格的連續殺人犯 那真的沒救了嗎? 當然不是,我們能透過理解來改善 其實會在意別人,都是因為你太在意自己,你以為大家都在注意你,關心你的一舉一動,現實是,大部分的人根本沒空鳥你,除非你談論的事情與他相關,不然大家才懶得花注意力在你身上 再者,你通常不是害怕別人眼光,而是害怕別人「不喜歡」你的眼光 所以你要堅持做你相信那個更好的人,如果你相信自己一直在做對的事,就不容易被別人的言論傷害 當然,光理解可能不夠,這一切都需要練習,我上面說的,都是我自己發現的結果,當你也有自己的發現時,你一定也能學會「不那麼」在意別人的眼光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3 May 2022Ep. 61 你與目標之間的第三者00:16:37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s://morningjason.substack.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1 Apr 2022Ep. 34 錄了30集的Podcast,真的有人在聽嗎?00:12:49
我寫下這篇時,剛好錄完早安傑森的第30集Podcast(發布時應該更多了) 不知道你會不會好奇,真的有人在聽嗎?有任何成效嗎? 今天的內容就是要揭開面紗,順便自我省思一下,未來怎麼樣可以更好 先回答最重要的問題,真的有人在聽嗎? 答案是:有,但…還挺少的 就Soundon的數據上看,目前累積下載數是366,不重複下載數是87,Spotify的數據因為我剛換帳號,還很少就不說了,之前大概是Soundon數據的一半 總數加起來,約是500次下載左右,不過,下載也不等於收聽,所以再打個折扣,可能是被聽了300次左右吧(? 再分享一個特別的數據,我發現大部分的收聽,都從第十三集以後開始,之前的集數都只有零星的1、2次收聽 這建立了一些假設 集數到一定程度,被找到的機會才會提高 內容不夠好,所以人們不會想回頭聽更早的集數 我後面下標題的能力提升了? 但,這都還只是假設,可能要數據更多之後,才有辦法確認是否成立 那…這麼少人聽怎麼辦? 這收聽數字用網路數據來看,根本弱爆了,趕快回老家種田還比較快,但換個角度想,就會覺得其實還不差; 你想想看,你這生有多少機會,可以跟300人以上,單方面發表你的想法,就像是舉辦一場300人的大型演講 一般人肯定是沒機會吧?但Podcast給了我這個機會 Podcast,一向都不是走瘋狂傳播的路線,他是一種陪伴型的自媒體平台,一但你開始聽了,就很容易聽完,若是內容讓人有收穫的話,觀眾的黏性很高,可能會一集一集的聽下去 他不像Youtube,人們訂閱後,可能也不會常看你的影片; 所以你可以不用做最吸睛的內容,一直去搏眼球,只要照顧好這些黏性很高的聽眾即可 另外,做了30集後發現,我近期發布的這些內容,最適合發布的平台,可能就是Podcast 怎麼說呢? 因為做成文字,對網站的SEO不行,在臉書傳播力也很普通 做成Youtube影片,不夠有爆點,留存率也不高(但我還是會做50隻啦,屬於測試性質) 反倒是Podcast,雖然內容可能還不夠好,但…挺剛好的,且因為Podcast內容是有複利效應的,我現在做的這些集數,可能一、兩年後,都還會有人願意聽 那到底該如何成長呢? 我其實暫時不煩惱成長的問題,會這樣傻傻的做50集,如果都沒起色,我就能大膽的跟你們說:「沒有策略的亂衝是無效的」 而之後的主要成長策略,就是邀請來賓; 其實這節目本來就是要以來賓為主,我希望邀請到的人,都是真的在自媒體創業中賺到錢,擁有好生活,並且比較正派的人,藉由他們分享經驗跟知識,達到你好我好他也好的正循環 但要邀請這些厲害的來賓,我就必須先證明自己有收聽量,或至少證明我是認真要做這件事,不只是三分鐘熱度而已,不會有任何厲害的來賓,想上一個只做五集就腰斬的節目 如果你心中有什麼推薦的人選,也歡迎告訴我,我會想盡辦法邀請他們(付費也可以) 今天內容就是這樣啦,希望你能從我的鳥數據中找到一些勇氣,你看我錄的節目根本沒人在聽,還是一直錄,所以你真的不用想太多啦,趕快出發,行動中會找到方向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5 Apr 2022Ep. 48 大一點的夢想,反而更容易實現?00:08:59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s://morningjason.substack.com​ ​ 早安傑森網站​ https://morningjason.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8 Feb 2022Ep.4 同領域的競爭者都已經很強了,怎麼辦?00:03:51
當你興致滿滿要開始創作時,卻發現領域中已經一堆高手了,怎麼辦? 當然,挑選對的利基市場,你的競爭者就會相對少,但只要有市場,就不可能沒有競爭者,若你發現自己毫無競爭對手,可能代表這市場根本沒有經營價值 那該怎麼辦呢? 先不談實際作法,來談談賽馬;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賽馬,我以前在澳洲打工度假的時候,去過好幾次賽馬場, 我觀察到,每隻賽馬的兩側臉頰,都會戴上眼罩, 這不是造型需求,而是讓每隻馬看不見其他的賽馬,因為一旦他們看見其他的馬,很可能就會影響節奏,導致腳步紊亂,更甚會雙腿打結,摔個四腳朝天 而戴上了眼罩,馬兒就只會看見眼前的賽道,忽略旁邊的競爭者 對我來說,這就是面對競爭最棒的姿態,只是你要盯著的不是賽道,而是你的讀者、觀眾、閱聽人 你要做的事情,就是盡你所能地,把最有價值的內容輸送給他們 若競爭者已經寫過了呢? 那又怎麼樣呢,讀者會忘記,而你能夠用自己獨特的詮釋方式,再次喚醒他們,真正有價值的內容,就算看好幾次,也一樣很有價值 其實商業世界也是如此,真正的創新者都是為客戶服務,試著帶給他們更好的體驗,而二流的公司只能盯著競爭者,設定錯誤的KPI,引領公司走向慢性死亡 別再害怕競爭者,你當然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但你真正要在乎的,永遠是你的觀眾 So,戴上你的眼罩,專注在對的賽道上,等你拆下眼罩時,你會意外發現,自己已經跑的這麼遠了。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7 Sep 20225個原因,為什麼你「知識變現」一直無法真正獲利00:22:18
https://linktr.ee/morningjaso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0 May 2022Ep. 66 自媒體創業,最重要的一個能力00:16:51
https://linktr.ee/morningjaso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0 Apr 2022Ep. 45 到底如何記住學過的東西?00:08:22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s://morningjason.substack.com​ ​ 早安傑森網站​ https://morningjason.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4 Mar 2022Ep.20 如何克服冒牌者症候群00:05:17
冒牌者症候群,Impostor syndrome,是很多創作者都遇過的麻煩 如果你不知道這是什麼,我把維基百科的解釋貼給你看: 「冒牌者症候群,他們堅信自己的成功並非源於自己的努力或能力,而是憑藉著運氣、良好的時機,或別人誤以為他們能力很強、很聰明,才導致他們的成功。」 這個症狀可能發生在你創作的任何階段,無論你是菜鳥還是老手,都可能染病,然後他會吞噬你的行動力,癱瘓你的信念,嚴重一點甚至會讓你停止創作 我今天的內容,就是希望幫你找到解藥,或是,預先給你解藥 解藥1:你的確就是冒牌者 「早安傑森,我以為你要幫我找解藥,怎麼跟我說這種話」 對不起,但事實真的是這樣 通常冒牌者症候群的好發期,是在你越來越深入一個領域後,發現這領域不像你原先看到的那樣低能,裡面早已經高手雲集,多的是比你優秀還比你努力的人 這時候你就會自問: 「真的還需要我出來多說廢話嗎?」 「我的內容根本比不上誰誰誰,憑什麼大家喜歡我呢?」 那該怎麼辦?其實透過理解就能解決 這世界上,每個高手的心中,一定都存有其他的高手,也就是每個人都有冒牌者心魔 你覺得已經強到不行的人,他也覺得自己是冒牌者,而你在某些人心中,可能就是那個強到不行的人 一個人,如果心中沒有其他高手,那很孤獨,反而會進入另外一種痛苦 所以,不要把冒牌者症候群看成一種病,他是常態 你如果不曾覺得自己是冒牌者,反而該反省一下,你說不定有大頭症 解藥2:不要把他看成病 當你理解後,就知道冒牌者症候群是常態,而不是病,每個創作者都會面臨,除非你就是個無視世界的低能兒 當你能夠與他共處後,你就知道他不但不是病,還是良性的恐懼 因為你內心會有股聲音,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格,這就是持續進步的動力,讓良性的恐懼,推著你在領域中前進,直到你變成別人眼中的高手 就像上台演講前會緊張一樣,這是一個永遠不會消失的症狀,但如果你學著與其共處,他們就會觸動你成長,成為發生在你身上,最好的一種病 你知道嗎? 優秀到葛萊芬多分數都被加暴的Emma Watson,也有冒牌者症候群,所以如果你也發現自己染病了,恭喜你,你跟妙麗是同等級的病患了 歡迎一起當個永保進步之心的健康冒牌者患者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0 May 2022Ep. 58 別用資訊不對稱騙人00:12:02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s://morningjason.substack.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7 May 2022Ep. 63 做內容行銷,最重要的一件事00:11:51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https://morningjason.substack.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1 Apr 2022Ep. 38 養成好習慣的殺手:習慣裂縫00:10:11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養成好習慣那麼難? 我很常強調習慣的重要,一旦好習慣養成,好事都將水到渠成 但這並不容易,人天生就偏好吃懶做,只要不刻意養成,人很容易就會開啟自動導航,變成一個癡肥的沙發馬鈴薯 而我今天就來談談,一個養成好習慣的大殺手:習慣裂縫 先從自身談起,因為我認為養成「寫作習慣」很重要,所以我要求自己:每天都要寫作 這其實不是我第一次設定這目標了,可能是…第十三次了吧 我有過很多失敗經驗,一開始自控力還很差時,沒兩下就會把這目標拋到腦後 但隨著幾次習慣養成的經驗後,我發現自控力不再是主要問題,最常讓我失敗的主因,就是習慣裂縫 到底什麼是習慣裂縫? 讓我解釋一下 你本來預設好每天都要寫作,但就是會有那麼一天,你什麼都不想寫,可能是沒有靈感、精神渙散、不能專注,各種狀態都有可能,於是你做了一件事 饒過自己一天 這個,就是習慣裂縫 千萬別小看她,這裂縫會像牆壁漏水般,越來越滲透,越來越嚴重,你會饒過自己第二次、第三次、很多次…然後就徹底遠離這個好習慣了 更慘的是,當你因為裂縫,養成習慣失敗後,你如果想要再重新開始,會比上一次更困難,你內心會有個聲音 「我嘗試過了,我就是做不到,我可能再也找不到上次的狀態了」 一旦你陷入自我懷疑,別說養成好習慣了,想做點正經事都很難 那到底該怎麼辦呢?難道習慣真的不允許一點點裂縫嗎? 對,也不對 在習慣養成的初期,真的不允許任何一點裂縫! 你必須風雨無阻的執行,因為這階段,習慣根本還不是習慣,他們極其鬆動,只要你稍不注意,他馬上會掉頭就走,毫不留情 等到習慣漸漸比較接近習慣時,你才能開始考慮第二種做法:**兩天法則 ** 這是國外Youtuber Matt D'Avella提出的解決方案(或許他也不是原創),也就是你允許自己擁有習慣裂縫,但是,絕對不能連續兩天 比如說我想要天天寫作,但某天就是發燒了,那我就允許自己休息一天,但隔天就必須回歸 也就是說,可以有裂縫,但隔天就必須回歸 這麼簡單?對,就是這麼簡單! 簡單很重要,養成習慣已經夠難了,你不能再引進複雜的系統來分散注意力 我認為兩天法則非常有效,因為你真的不可能「完全」沒有裂縫,意外總是會發生 但同樣是休息,一個是你允許自己休息,另一個是你放棄承諾去休息 這兩種休息,是天差地遠的感受 前者,你隔天就會滿血回歸,後者則會讓你降低自我認同,一不小心還會失去自信 但也千萬不要因為有兩天原則,就常常休息,你的目標還是盡可能避免任何習慣裂縫,但當意外出現時,你就允許自己休息一天,這樣的裂縫,才不會對你產生永久的傷害 以這次寫作習慣來說,我目前還是維持零裂縫的狀態,但也不確定是連續幾天了 學會養成好習慣,是人一生最重要的課題 只要別讓習慣裂縫傷了你,好習慣,終將長駐於你的體內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1 Aug 2022個人品牌的7道難題00:26:51
https://linktr.ee/morningjaso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06 Apr 2022Ep. 35 為什麼上班族很難幸福?00:14:01
我當過近十年的上班族,現在,雖然不能算全職創業,但絕對不是一個上班族 我想跟你談談,為什麼當一個上班族很難幸福? 注意,我說的是幸福,不是賺大錢,不是快樂,是幸福,就是全方位的滿足於人生 付出跟獲得之間沒有正相關 首先,當一個上班族,就代表著你一天之中有6-8小時的注意力,要賣給雇主 如果你是一個懂自控的人,就知道6-8小時的注意力,拿來自己用,可以換取多少資源 而且,大部分的工作,付出跟獲得之間沒有正相關,你掏心掏肺犧牲與家人相處的寶貴時間,可能只換得雇主的一句:「Good Job!下次再繼續努力」 而當付出與收穫沒有正相關時,你就沒有動力進步,因為你付出更多,犧牲更多,換來的是什麼?可能只是一場空 以前當上班族,我發現每次老闆說要進行什麼新企劃時,大部分的員工內心都是反抗的 Why? 員工只想繼續做熟悉的事情,領原來的薪水,這樣不是很好嗎?你搞新企劃,有要多分我錢嗎?沒有嘛,那我幹嘛還要花心力學新東西 看到這心態多毒了吧? 這不是上班族的錯,就是因為付出與獲得沒有正相關 久而久之,你就會學到一些老屁股的招式,用一些說法讓老闆不進行新企劃,用一些做法讓這些麻煩事,都落在其他新人的頭上,還會去書店看「職場生存法則」,裡面就是教你如何在這場爛遊戲中獲勝 有人獲勝嗎?沒有,你可能輸掉你的人生 老闆跟你之間,永遠存在巨大的謊言 這巨大謊言是什麼呢? 「你不應該繼續為我工作,你應該為自己工作」 一旦老闆把這謊言戳破,他就失去你這個員工了,所以,他必須一直說這個謊,說服你繼續為他工作 為什麼他需要你? 若想創造財富,槓桿,是很重要的元素 無論在農業或工業時代,人力槓桿,都是最好創造財富的工具 你請五個人,幫你做出一個可賣十萬元的商品,扣掉利潤、各種營運成本,把剩下的錢分給這五個人,這就是人力槓桿 其中一個人問你:「老闆,我幹五年了,能不能幫我加薪?」 這時候,他想的不是你有沒有努力、有沒有忠誠; 他想的是:「我十萬元的利潤又沒有增加,幹嘛幫你加薪?」 就算利潤真的增加了,他想的也會是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或是再投資,總之…你不會是他第一個想到的人 這不是老闆的錯,這是人之常情 不對啊,報章雜誌不都說那些企業家最在乎人才、年終發到爆? 當你的產業,人才是稀缺資源時,雇主才有可能在乎你; 不然,你就只能祈禱自己的老闆是個無腦愛員工的人,願意犧牲自己的利潤,來成就員工的生活品質(機率很低) 大部分的痛苦,都不在你的控制範圍 假日的咖啡廳內,你常會遇到一群上班族在集體抱怨 抱怨的主題都很類似 老闆很雞歪或很笨、同事很雞歪或很笨、薪水給很低、福利有夠差…等等 發現一個共通點了嗎? 就是這些問題,都不在你的控制範圍內 所以…你只能抱怨,用抱怨讓這個痛苦轉移出去,但他不會消失,等你開始上班,這些痛苦又會出現,累積,直到你再次抱怨把他轉移出去 久而久之,你甚至會愛上抱怨本身,我相信大家身邊一定遇過這種人,他每次抱怨的主題跟內容都差不多,你根本不用幫他想辦法,因為他,就只是想要抱怨而已 史蒂芬.柯維的《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提出了關注圈跟影響圈的概念,也就是我們關注的範圍,往往超過我們能影響的範圍 而被我們關注,卻無能為力改變的事情,往往就是痛苦的來源 身為一個上班族,你遇到大部分的痛苦,都是你無法改變的,你只能「轉念」,只能擁抱小確幸,這不是缺乏狼性,而是在痛苦中,讓自己感覺好一點的唯一辦法 綜合以上三點,讓我真心認為,上班族,很難真正獲得幸福 先說喔,我沒有鼓勵大家離職,很多人離職,只因為覺得工作很痛苦,就貿然離職,但如果沒有先想清楚,這樣的離職,只會走進下一段痛苦而已 在連假結束後的第一天,發這種文很靠北吧~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Enhance your understanding of 創作者的創業筆記 with My Podcast Data

At My Podcast Data, we strive to provide in-depth, data-driven insights into the world of podcasts. Whether you're an avid listener, a podcast creator, or a researcher, the detailed statistics and analyses we offer can help you better understand the performance and trends of 創作者的創業筆記. From episode frequency and shared links to RSS feed health, our goal is to empower you with the knowledge you need to stay informed and make the most of your podcasting experience. Explore more shows and discover the data that drives the podcast industry.
© My Podcast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