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GradLounge)
Explore every episode of 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Pub. Date | Title | Duration | |
---|---|---|---|
30 Mar 2023 | 1. 收到几个差不多的offer,我该怎么选? | 01:04:57 | |
01:20 申请流程和几个时间点 02:13 收到第一份offer的心情 04:22 学校排名vs专业排名 08:27 选择导师如何避坑 16:05 选择理想导师的几个衡量维度 17:47 选择同一研究领域的导师有哪些优势 19:48与导师的研究领域有差异,怎么办? 25:20 导师的学生数量与可支配时间 28:30 千万别忽视经济因素 29:42 如何判断学校给的工资是否够用 33:08 注意文科博士项目的奖学金年限——论文没写完,钱先用完了,怎么办? 41:34 Fellowship vs TA vs RA 50:10 如何应对面试 59:08 做决定的时间和waitlist 1:01:54 如何礼貌地拒绝你不需要的offer 提到的网站: livingwage.mit.edu ,可以了解到各个大学所在地区的基本生活消费水平。 | |||
06 Apr 2023 | 2. 在国外学术会议上作报告,你必须知道的事 | 00:47:19 | |
Poster、presentation、panel、discussant、conference、forum、symposium、workshop、roundtable、keynote speech…这些术语具体指的是什么? 不同类型的学术会议在区域、规模、领域、对象、日程等方面有怎样的区别? 在学术会议上作报告,除了提升简历之外,还能得到哪些切实的收获? 从研究生到独立学者,从中国大陆到美国到欧洲,从线下到线上,两位主创回顾多年来参加过的大大小小各种学术会议,跟大家分享有关开会的哪些事儿。 下期我们将重点解析会议的实战经验,聊聊如何从社恐小白变身会议达人。 00:50 听说Gillian最近在美国阳了? 02:02 领域内的重要年会:CAA和AAS 04:07 Zeyuan:为什么我不再参加学术会议了 04:52 人文领域学术会议的一般形式和流程 11:36 在会议上作报告,需要先有文章发表吗? 13:00 我报告的研究成果有可能被听众剽窃吗? 15:00 线上会议的操作方式是怎样的?与线下会议有哪些不同? 19:05 去会议上作报告,到底要花多少钱? 21:01 作为研究生去开会,有哪些省钱(甚至完全不花钱)的渠道? 24:03 网络会议和线下会议的优缺点总结 30:50 花这么多时间精力去开会,到底有什么意义? 44:48 开会对于研究生来说尤为重要的帮助是什么? 46:40 下期预告 | |||
13 Apr 2023 | 3. Conference Tips:从社恐小白到会议达人 | 01:07:56 | |
在以single author为主流的人文领域,对于刚开始读博的学术萌新来说,无论是争取到一个在大会上报告的机会,还是从零开始建立学术人脉和知名度,都不是容易的事。甚至在像Gillian这样的社恐患者眼里,仅仅是想到要面对人群,都会感到恐惧值飙升。这周,我们沿着上期的话题,继续分享跟国外学术会议相关的实战经验。从申请筹备到演讲攻略,从着装建议到谈话技巧——那些导师没教过的tips,说不定这期节目里都找得到。 00:59 Zeyuan第一次参加领域年会的经历 03:38 研究生阶段最好从什么时候开始参加会议? 07:43 为什么说研究生阶段过早参加大型会议反而不好? 10:18 专门针对研究生的会议值不值得参加? 13:58 有哪些不同类型的会议可以投?申请流程是怎样的? 17:51 去哪里了解各种会议的招募信息(CFP)? 19:40 以单篇paper形式申请还是以panel形式申请?分别需要提交什么材料? 23:00 为什么说大型会议投单篇paper更容易被拒?如何提高申请通过率? 27:05 如何准备会议报告(presentation)?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报告风格? 38:50 去会场应该怎么穿,有什么着装要求? 44:37 会议的社交目的有哪些,作为研究生怎样与初次见面的教授进行有效社交? 47:20 了解大型会议中几种不同的社交场合 48:25 Q&A环节的社交技巧 49:49 充分利用报告开始前的等待期 51:43 Coffee break (茶歇)期间的社交技巧和注意事项 56:26 酒会(含晚宴)的破冰方法和推荐话题 61:09 社恐怎么破? | |||
20 Apr 2023 | 4. 研究生也玩社团?那些你不知道的学术福利 | 00:58:28 | |
提到社团,我们通常觉得是本科生的专属。但事实上,某些专门面向硕博研究生的社团不仅不会耽误时间,反而可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好处。 本期,Zeyuan分享她在美国读博期间创立和管理社团的经历。对比美国高校社团与中国高校社团之间的异同,她认为其中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经费,甚至声称在美国不利用社团资源的研究生相当于直接亏钱! 而研究生如果担任社团负责人,不但能够提升简历的“service”一栏,还有可能在学术人脉、职业发展、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不仅如此,如果用对方法,负责人只需要花最少的时间精力,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研究生社团活动的参与度和多样性。 更重要的是,节目的最后谈到,玩社团竟然可以有效克服读博阶段更深层的心理难关,帮助自己战胜心魔,早日毕业。 00:47 Zeyuan博士期间在学校创办的社团:中国研究写作小组 02:02 研究生的社团vs本科生的社团vs不同类型的学生组织 06:11 想要成立社团的最初原因竟然是为了办学术会议 10:54 为什么想到成立一个“写作小组” 13:40 办社团最少需要多少人?Leadership team的组成要求是什么,多久一次换届? 16:08 担任社团负责人(officer)在简历提升及其他方面有什么好处? 20:13 作为研究生,担任社团负责人的投入/回报比如何?会不会很花时间? 21:39 在美国大学注册成立社团是怎样一个流程?需要办哪些手续? 24:34 美国大学的社团经费从哪里来?每年能拿到多少经费? 30:31 除了开会以外,社团经费还可以用来办什么样的活动? 31:42 日常活动的设计思路:如何让负责人花最少的精力,办社员最乐意参与的活动 34:04 如何实现研究生社团活动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通过负责人做更少的工作) 43:03 除了集体写作之外,其他日常活动的例子 45:49 对于研究生来说,参与社团除了利用活动之外,还有哪些潜在的好处? 47:44 一. 群体的重要性 50:25 二. 价值感:抵御博士生阶段长期的价值感缺失和自我怀疑 54:57 三. 掌控感:读博意味着在长期处于权力的最底层 | |||
27 Apr 2023 | 5. 英语要多好才能出国留学(如何应对挫败感)? | 00:58:04 | |
我曾经以为出国留学的同学英语都很好,但是有一天Gillian跟我说她从小英语都很差,怎么都学不好。我觉得很好奇,因为现在的她从事的是对英语能力要求最高的人文领域,用英语发表文章、作报告、给美国学生授课,还在全美顶尖的美术馆做全职工作。 所以我好奇的是,她所谓的以前 英语很差到底是个什么水平,在她努力学英语的这十几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又是什么让她一路坚持下来的。于是,在这期节目里,我们聊了她从中学开始,到考托福、申请交换,以及留学初期的经历。 原本我以为这是一个从学渣到学霸的逆袭的故事,然而听完了她的讲述之后我才意识到,这里面并没有什么学渣或者学霸,但它却用最平凡的方式打破了我们关于留学、关于英语学习、甚至关于所谓“成功”的种种迷思。如果你也正在努力提升英语水平,或者如果你英语已经很好,但是想知道如何在逆境中保持信心、如何克服挫败感和自我怀疑、如何保持自律和动力,那你一定得听听Gillian的故事。 01:28 从对世界的好奇到决定出国留学 03:18 从中学到大学“英语怎么都学不好” 05:50 出国交换一年,英语能变好吗? 07:58 加州大学交换时期:想尽办法练英语 10:46 交换一年结束,英语到底提高了多少? 15:40 托福首战79,二刷78 17:38 托福第五刷,100! 18:07 GRE 19:24 “托福虐我千百遍,我待托福如初恋”:如何在挫败面前不放弃 22:39 备考过程 24:51 英语考试成绩不够好,对留学申请到底影响多大? 28:26 在国外上课会听不懂吗?会影响成绩吗? 33:19 人文学科研究生课程的阅读任务有多难? 35:19 英语不够好,当助教会受影响吗?怎么用英语给美国学生上课? 37:40 在美国工作学习十年,现在英语是什么水平? 39:53 面对自己想做好但又不擅长的事情,要不要放弃? 43:19 面对挫折,如何保持动力和韧性? 49:33 Work smarter, not harder?重新思考“效率” 56:14 对仍在英语学习道路上艰苦斗争的同学,Gillian想说…… | |||
04 May 2023 | 6. 要不要出国读博?先考虑清楚这几件事 | 00:53:35 | |
如果听完这期之后你竟然还是想读博,那就请勇往直前吧! 也许你即将本科/硕士毕业,不确定是继续深造还是直接找工作。 也许你已经工作了几年,想趁着年轻再回到校园充个电,探索新的职业可能,或者踏入新的国家和环境。 也许你明确想去高校任教,但仍在衡量博士是出国读更好还是在国内读更好。 也许你已经在国外读了本硕,正在(回国vs不回国)+(读博vs找工作)的几种交叉选项之间反复横跳。 不论你属于以上哪个阶段,那些你想了解的残忍真相,我们已经给你准备好了。 虽然但是,我们都没有后悔。 (本节目方向以北美人文学科为主) 00:46 如果身边有朋友想出国读博,你会不会给TA泼冷水? 01:30 一句话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读博 03:31 一颗坚定的心 04:00 我们各自出国读博的原因,反思当年没有考虑到的问题 11:10 如果打算毕业后回到国内高校找工作 14:55 读硕士和读博士的差别 17:12 读博在学业方面究竟有多难 23:20 心理方面的挑战 26:06 时间成本 30:59 经济成本 35:18 出国留学是投资还是体验型消费 37:56 出国读硕士 39:06 你确定你真的想当大学老师? 47:10 如果不进高校,读博有用吗? 50:55 异国恋、家人分离、子女养育 | |||
11 May 2023 | 请假说明 | 00:00:47 | |
亲爱的小伙伴们,很抱歉地通知大家:由于Zeyuan感染了新冠,现在在家隔离休养,所以我们这周要停更一期,节目会顺延到下周四。 等Zeyuan康复之后,我们接下来的两期播客会给大家聊一聊在北美读研究生的选课以及上课。在此期间,你也可以收听我们以往的节目,或者留言告诉我们你们想听的主题。 也希望大家注意防护,保持身体健康,咱们下周四不见不散! | |||
18 May 2023 | 7. 不需要抢,但你能选到“对的课”吗? | 00:51:47 | |
美国的文科博士项目普遍对课程的要求很高,这一点和国内以及其他很多国家不同。可以说,从入学到资格考之前的两三年里,课程任务都是博士生学业的重中之重,而顺利度过这一阶段的第一步,就是先把课选好、选对。虽然大家从小学到大学都上了十几年的课,但博士阶段的课程类型和要求还是有许多特殊的地方。每个学期选到对的课,就相当于握了一手好牌。反之如果课没选对,不仅影响一个学期的学习效果,甚至可能影响到未来的资格考和找工作。 本期,我们汇集了各种惨痛教训和经验技巧,告诉你如何通过正确选课,赢在学期起跑线上。 00:37 为什么说选好课是美国博士项目的基础 03:53 Gillian的惨痛教训:选课不谨慎,直接影响资格考 05:56 选课的时间窗口——Gillian的另一个惨痛教训 12:28 常见的几种课程类型 17:25 注意必修课的开课学期 19:38 控制合理的课业量:每学期选几门课合适? 29:03 不计入毕业学分的本科生课程也别忽视 32:19 关于旁听,我们来算一笔账 35:57 跨专业选课,提早为资格考做准备 38:18 如何从其他院系找到合适的课程 45:53 通过选课为未来找工作做准备 49:06 资格考结束之后的选课 51:10 下期预告 | |||
25 May 2023 | 8. 已经博士了,但是你真的知道怎么上课吗? | 00:50:28 | |
Seminar(研讨课)是北美研究生课程中最主要的形式,也被公认为是难度最高的课程类型。本期我们就来聊一聊,一门典型的人文学科研讨课是什么样的?作为非英语母语的留学生,如何高效利用课堂资源,充分参与讨论?每周的阅读任务、平时作业、期末论文等方面的工作量有多大?课程论文如何尽早选题和着手准备?总评成绩如何计算?最重要的是,如何通过seminar的课程训练,提升自己的综合学术能力?毫无疑问,研讨课对于每个博士生来说都是不容小觑的挑战,但是到底要付出多少努力才算“够”?我们会在节目的最后分享事半功倍的秘诀。 00:44 一门研讨课(seminar)的工作量有多少 06:02 课堂时间:研讨课的课堂是什么样的 08:38 如何提高课堂讨论的表现 13:53 如何聆听,要不要做笔记 22:49 平时作业与读书报告 26:51 期末论文的一般要求 28:42 提早准备期末论文 34:48 期末论文的选题 39:37 如何在紧迫的时间内高效完成课业任务 49:14 下期预告 | |||
01 Jun 2023 | 9. 英语文献读得慢、注意力不集中,怎么破? | 00:48:25 | |
明明中文书读得挺快,可到了看英文文献的时候就感觉又慢又吃力?文科seminar(研讨课)每周一本书的阅读任务,要怎样提高速度才能应付得过来?要不要参考中译本?读书时总是分心,不知不觉就开始神游或者犯困,是什么原因?本期节目,我们来一起分析影响学术英语阅读效率的常见障碍和成因,分享各自亲测好用的方法技巧。 因为两位主播过于话痨,很多内容还没来得及聊到,下周四我们会接着这期内容,讨论如何快速理解英文文献中的重难点。 你还有哪些提升英语阅读速度的好办法?欢迎在评论区跟我们分享。 00:45 阅读英文学术文献时常见的困难 06:09 影响阅读效率的四种障碍 09:07 语言障碍:要不要先看中文译本 16:48 练习技巧:跳过语音转换 26:28 环境与注意力 28:42 容易分心可能是因为大脑太“闲”了 32:35 让大脑瞬间清醒的方法,亲测有效(谨慎尝试) 35:58 用动态引导注意力 39:26 纸质书vs电子书 44:55 如何判断自己是想偷懒还是真的需要休息 47:26 下期预告 | |||
08 Jun 2023 | 10. 英文学术文献,怎样才能快速读懂? | 00:52:09 | |
上期节目中,我们聊了阅读英文文献时如何克服语言障碍、提升注意力等话题。但是提升阅读效率的关键在于提升理解,尤其在以书籍专著为主的人文领域,对泛读和理解能力的要求很高。 “明明每个词都认识,但就是不懂作者到底在说什么”,“看了前面忘了后面,分不清重点在哪里”,“厚厚一本书,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边读边做笔记太花时间,不做笔记又好像没读”……诸如此类的问题,初读英文论文和著作的同学大概都经历过。 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看看有哪些办法可以更高效地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如果你还有其他好用的方法或者疑问,欢迎跟我们分享。 00:45 上期提到的第四个障碍:理解问题 02:51 熟悉不同领域论文的基本结构 07:32 把握逻辑连接,不被细节干扰 11:28 带着任务阅读:一本书的核心信息 15:20 一本书中最容易被忽略但其实很有用的部分 18:40 利用索引 20:20 利用书评(book review) 23:02 挑出某些章节阅读 24:18 锻炼泛读能力的小技巧 32:33 具体段落和重难点的深入理解 38:47 阅读过程中要不要做笔记,怎么做笔记 50:37 想跟我们聊笔记软件吗? | |||
15 Jun 2023 | 11. 助教:打工人的自我修养 | 00:49:11 | |
从只要改作业和试卷(Grader),到主导复习课(recitation),再到合作讲课甚至独立授课,研究生助教(TA)可谓大学里的全能型选手,干得了苦活累活,也解决得了技术难题。拿着教师团队里最低的工资,读着学生道路上最难的学位。 助教这份工作让人爱不起来也恨不起来。爱不起来是因为这份工作侵占了大量的学术时间,让早日毕业的愿望变得更加遥远。恨不起来是因为它让我们暂时不必为学费和生计操心,还能在找工作的时候帮着刷一波教学经验。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助教那些事,希望广大底层学术劳工都能充分实现个人利益,打破自我剥削的僵局。 00:45 研究生助教(TA)身份的特殊性 02:17 几种不同类型的助教工作 06:47 临时讲师(Instructor)与助教的区别 08:36 助教哪门课,能不能自己选? 09:28 如何利用助教经历提升学术简历 13:28 第一次做Grader的体验 18:17 如何迅速记住学生的名字和脸 22:08 一个重度脸盲患者的自白 24:25 当学生找你理论成绩 28:08 课堂经验的积累 33:43 宽以待己,严以待人 38:23 打工人的自觉:到点下班,不做慈善 43:24 时间管理:举个关于备课的例子 48:20 大家还想继续听故事吗? | |||
22 Jun 2023 | 12. 英语好不好,关我学二外什么事? | 00:57:32 | |
本期内容灵感来自听众小伙伴关于学习二外的疑问。 欧美的人文学科博士项目通常都有多门外语的要求,这些语言要求难度有多大? 在美国高校学二外和在国内学习相比有哪些区别? 申请入学之前是否有必要先在国内报个外语班? 如果之前已经学过二外,博士入学后是否可以申请免修或跳级? 二外的语种选择除了考虑学术研究所需之外,还有哪些思路? 担心学了一门语言之后用不上怎么办? 学习一门新语言会不会和英语或其他外语产生冲突? 学语言会不会很花时间?如何平衡语言学习与专业学习的时间分配? 那么今天我们就结合各自学习日语、法语、古希腊语、满语的经验,聊聊关于学习二外的困惑和迷思。 大家还对哪些内容主题感兴趣,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或关注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后台私信。 00:45 我们的职业病是凡事先讲定义 02:13 Gillian的第一外语竟然不是英语? 04:37 二外能力对于申请博士项目有没有影响? 10:11 博士入学后对外语的要求 12:09 以前学过二外,入学后能不能免修或跳级? 16:15 语种选择 19:09 文言文vs其他古代书面语 21:11 最省时可能也最实用的课程:只学阅读 27:15 学了外语之后会不会用不上? 30:44 学二外会不会侵占学英语的时间? 32:29 同时学多门外语会不会有冲突? 37:52 如何平衡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学术研究的时间精力? 46:45 在美国和在国内学习二外的差别 53:14 我们对于语言学习的整体感想 | |||
29 Jun 2023 | 13. 拜托不要再问博士生这些问题了 | 00:59:54 | |
这期是轻松搞笑吐槽的风格(至少我们是这样以为的),我们总结了博士生最怕被问到的12个问题,看看你中招了吗 � 如果你也经常被亲朋好友问到此类问题,又不知道该如何礼貌地回怼,不如直接把这期节目转发给他们试试看效果如何(由此造成的后果我们并不负责)。 本期内容纯属娱乐下饭,可能包含各种口误、夸张、恶毒成分,不代表任何正经立场,请勿较真(满满求生欲疯狂护体.gif)。 00:00 这次尝试点不一样的 02:18 话题和规则介绍 04:09 第一个问题 09:18 第二个问题 12:45 第三个问题 17:14 第四个问题 20:05 第五个问题 24:00 第六个问题 26:53 第七个问题 31:22 第八个问题 40:07 第九个问题 45:47 第十个问题 49:49 第十一个问题 53:11 第十二个问题 57:12 前三名揭晓 | |||
06 Jul 2023 | 14. 留学美国安全吗?一个人住最怕什么? | 00:48:50 | |
警告:本期涉及凶杀、蟑螂等可能引起不适的内容 2023年刚刚过半,美国各地已经发生了三百多起大规模枪击事件(mass shooting,意指造成4人及以上中枪的枪击案件)。除了枪击这样的致命威胁之外,暴力袭击、抢劫勒索、酒后滋事、性犯罪(无论性别)等更是屡见不鲜。 所以,与其问“留学美国安全吗”,倒不如问“留学美国到底有多危险”,以及“怎样提高日常生活的安全系数”。 与之相关的,我们也顺便聊了独自租房住的经验。其实无论独居还是合租,留学生们都需要具备粗壮的神经、敏锐的风险嗅觉和强大的独立能力。 关于安全和租房,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的具体问题没来得及聊到。如果大家有其他相关疑问或者经验补充,可以留言跟我们讨论。 00:45 生活在美国真的感觉不安全吗? 02:48 章莹颖案件再回顾 06:55 枪击案这么多,对个人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 09:27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威胁 11:44 区域差异和租房选择 19:13 为什么我们还是选择一个人住 24:09 除了人身安全之外,一个人住还怕什么? 37:59 无论男女,不要走夜路,除非…… 44:56 航班时间太早,凌晨打Uber? 48:18 尾声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需求,也可以将具体问题通过邮件发给我们: ️ gradlounge@outlook.com 我们会尽量在24小时内答复。 【联系我们】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 |||
13 Jul 2023 | 15. 战胜学术写作拖延症的必杀技(不止一个) | 01:00:18 | |
资料收集好了,研究也做得差不多了,甚至连提纲都列好了,可是对着空白的电脑屏幕,愣是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明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这东风就是不吹,渴望奋笔疾书的小火苗怎么点都点不着。 想再查查资料,想再看几本书,想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想吃喝玩乐刷视频,就是不想动笔。 现在你自我诊断为写作拖延症,但这并不解决问题。因为关于拖延症的研究你已经看过无数篇,关于学术写作的各种书籍和经验分享你也早已烂熟于心。
所以说,虽然听过许多大道理,但该拖延的时候还是拖延。 相信我们,这绝对不是自制力的问题,而是你需要一份操作性更强的行动指南。 本期节目,我们回顾自己与写作拖延斗争多年的经验,分析了我们对各种常见建议的亲身体会,最后总结出我们各自对付写作拖延百战百胜的几招必杀技。 根据本期节目内容,我们系统整理出了一套针对不同类型人群、不同任务特点的终极行动指南,帮助大家根据不同的拖延类型对症下药,找到相应的短期和长期策略。有兴趣的朋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选择“发消息”,输入关键词“写作拖延”,即可免费领取。 第17期我们会继续剖析拖延症,敬请关注! 00:51 文字资料及领取办法 02:30 本期所谓的写作拖延是指什么 04:08 听过很多方法,但不代表能解决问题 06:27 碎片时间我们怎么用 13:42 怎样的提纲和任务目标对我们才有效 21:45 制订work routine有没有用 26:37 内部指令vs外部指令 34:55 “早上第一件事” 40:00 为什么奖励&激励机制可能没效果 43:36 仪式感对长期写作的意义 46:37 背景音乐之谜 51:29 总结我们各自亲测有效的方法 59:37 下期预告 Music:王心心《白云飘渺》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需求,也可以将具体问题通过邮件发给我们: ️ gradlounge@outlook.com 我们会尽量在24小时内答复。 【联系我们】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 |||
20 Jul 2023 | 16. 注意力下降、精神差,可能是因为你没吃对 | 00:43:01 | |
在学术圈这么多年,周围人讨论的大多是研究、写作、发表、教职等等。每个学者都憧憬自己是充满热情、高产高效、贡献突出的学术超人。 然而,我们很少谈起房间里的大象。在一篇篇光鲜论文的背后,太多太多学者正与焦虑、抑郁、胃病、进食障碍、物质成瘾等问题做着旷日持久的抗争。它们仿佛是属于舞台背后的一片狼藉,除了真正亲密的师友之外,没有人会希望你看见——直到你亲自经历。 所以我们今天不聊学术,只聊饮食。虽然我们不能深入剖析具体个案,也因为专业限制不能提供严谨的科学论证,但我们希望至少用自己的亲身经验打一束光,照向那些被忽视或掩藏的角落。 那样,你或许就不必走弯路。 00:45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要养生了 04:21 养生养的不仅仅是身体 07:27 在美国读博,饮食方面会遇到哪些挑战 17:19 胃疼与情绪的关系 21:08 压力、暴食、进食障碍、物质成瘾 25:48 8-16间歇饮食法的使用体验 28:28 生酮/控碳水的使用体验 32:24 如何看待各种diet和饮食理论 33:41 控制饮食,你的自制力透支了吗 36:05 吃饱了但总是馋?原因可能是这个 37:44 回归原始食材,麻烦但有用 39:53 self-care不是一句口号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需求,也可以将具体问题通过邮件发给我们: ️ gradlounge@outlook.com 我们会尽量在24小时内答复。 【联系我们】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 |||
27 Jul 2023 | 17. 为什么连deadline都救不了我的拖延症? | 00:59:26 | |
这期节目,表面上是讲拖延症,根本上是讲心理健康。 拖延症之所以难解,是因为它本质上是一种复杂的情绪问题,而不是单纯的自制力问题。 但这并不意味着拖延症无解。我们要追求的效果是把它当成感冒,平时注意预防,症状出现后及时用药缓解,减少它对我们工作的负面影响。 我们的行动方法,就是给自己把脉。自我分析的能力需要练习,但它是解决一切心理问题的首要步骤。 这期节目里,我们首先直击拖延症的本源,然后借助The Four Tendencies这本书里提出的四种性格类型,给大家提供一些自我诊断、自我调节的方向和思路。 本期是第15期的姊妹篇,搭配服用,疗效更加。 � Gretchen Rubin, The Four Tendencies(Harmony, 2017) The Four Tendencies 官网测试:https://gretchenrubin.com/quiz/the-four-tendencies-quiz/ 本期资料领取:关注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后台发消息:“17”,即可领取。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机构、专业领域、学术阶段(如:研二、博一、postdoc等)。 00:44 加入我们的听友群! 01:18 本期和第15期的互补作用 03:05 为什么很多关于拖延症的分析都没有解决问题 05:59 拖延症的本质 07:36 把拖延症比作感冒 13:03 如何预防 19:40 预防思路总结 20:29 缓解症状第一步:诊断 24:13 下药的两种思路(含deadline的作用原理) 28:46 Gretchen Rubin提出的四种性格类型 31:55 Upholder类型分析 35:02 Obliger类型分析 38:45 Questioner类型分析 44:52 插入一波下期预告 45:12 Rebel类型分析 54:33 总结(含网站测试)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需求,也可以将具体问题通过邮件发给我们: ️ gradlounge@outlook.com 我们会尽量在24小时内答复。 【联系我们】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机构、专业领域、学术阶段(如:研二、博一、postdoc等)。 | |||
03 Aug 2023 | 18. 手把手教你申请研究经费 | 01:02:50 | |
️ 本期节目主要适用于人文学科博士生针对国际经费的申请(英文写作)。其他学科领域、非在校博士生、国内机构等情况请注意区别,酌情参考,但proposal写作的原则和基本结构是一致的。 —— —— —— 人文学科的研究对资金要求普遍较低,但学术会议差旅、异地研究考察、组织学术活动等等,都是常见的经费需求。在北美,学者也往往需要为大型写作项目(如博士论文、专著等)申请奖金,以便免除学校的教学任务,补贴作者写作期间的生活开支。 对于博士生来说,经费申请和学术社交一样,都是对于学术必备能力的培养,也都是滚雪球效应,因此越早开始积累越好。我们在第2期和第3期节目中聊过开会和社交,这一期就来说说如何找到合适的经费项目,以及如何撰写申请文书。 作为一档致力于输出干货的播客,这是我们目前为止做得最干的一期。 因此,这期专门为大家准备了两页的文字资料,配合播客服用,效果更加。 资料领取办法:关注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选择“发消息”,输入关键词“18”,即可免费领取。 —— —— —— ** 节目中提到的经费检索数据库:SPIN Funding Opportunity Database(需要通过机构账号登录,详询图书馆老师) ** 如果你正在申请经费,想让我们帮你看看proposal,给一些具体的修改意见和语言润色,请关注“Grad Lounge 不止学术”微信公众号,选择“发消息”进入后台,然后在“学术服务”菜单栏中选择“经费申请文书”。 —— —— —— 00:58 有求必应 01:42 申请经费的目的 06:15 本期节目流程 07:18 经费的分类 13:10 如何查找经费 16:03 如何筛选出最合适的经费去申请 23:24 前期的准备工作 28:17 Proposal:申请材料的核心 29:30 Proposal的作用原理和话语原则 35:39 Proposal的基本结构 36:51 第一部分:介绍研究课题 44:07 第二部分:说服对方出资 50:38 申请被拒的三个常见原因(运气除外) 54:24 申请的提交和后续跟进 57:43 面对被拒 & 能力提升 01:01:16 如果你想要具体的修改意见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需求,也可以将具体问题通过邮件发给我们: ️ gradlounge@outlook.com 我们会尽量在24小时内答复。 【联系我们】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 |||
10 Aug 2023 | 19. 博士留学申请八个误区,你中了几个? | 00:59:52 | |
应听众小伙伴们的要求,我们赶在申请季的暴风骤雨来临之前,聊聊博士申请。 关键词:美国,人文学科 本期提到的这八大误区,其实当年我们自己都踩过大半。如今博士毕业之后回望才发现,当时那些那些总也摸不透的申请谜团,早已在大山的另一端自动消散。这当然不是因为我们有了更多的申请经验,而是因为十年的学术训练,终于将我们从申请材料的发送人视角,领向了审阅人视角。 通过总结这八大误区,我们试图祛魅坊间的种种迷思,鼓励大家发挥学术思维和批判精神,结合自身实际,保持清醒,拒绝盲从。 毕竟我们申请的是博士项目,而申请本身就是一场学术能力的考验。 当然,信息差是存在的。尤其是对于国内本硕的申请人来说,找不到合适的教授做推荐人,没有现成的英文writing sample,缺乏给国外教授发邮件的经验,都是我们常见的劣势。对此,我们也重点解析了美国的推荐信文化,以及套磁的本质及其理想状态。 如果你听完这期节目之后仍有困惑,想和我们聊聊你在申请中面临的具体问题,或者在文书写作方面想要更多指导,可以报名Gillian或Zeyuan的一对一30分钟免费咨询。Let’s chat! 报名办法:关注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点击“发消息”,进入公众号消息页面,将你的背景信息和基本需求告诉我们(限文科),我们会在24小时内通知你是否报名成功。 00:44 本期节目的出发点和适用范围 03:20 误区1:过度关注标准化成绩,或者偷懒逃避 08:02 误区2:依赖二手信息,缺乏亲身的前期调研 11:08 误区3:关注文章发表数量,忽视英语学术写作能力 13:33 误区4:对WS重视度不够,或用力用偏 14:17 WS的选择 22:00 WS写作的评价标准 24:42 误区5:选择国家、学校、院系、项目时,视野太过局限 31:46 关于学校排名 35:01 误区6:在文书写作中使用本科生套路 37:01 误区7:认为名气大的推荐人就是牛推 38:47 推荐人选择的一般排序 43:01 揭秘推荐信机制背后的文化 45:46 推荐人选择与其他文书之间的关联 47:52 误区8:完全不套磁,或者瞎套磁 57:57 更多个性化咨询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需求,也可以将具体问题通过邮件发给我们: ️ gradlounge@outlook.com 我们会尽量在24小时内答复。 【联系我们】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台发消息“进群”,查看进群办法。 | |||
17 Aug 2023 | 20. 博士论文选题的万能公式,被我们找到了! | 01:06:27 | |
对好几个方向都感兴趣,却反复纠结不知道该选哪一个? 找到一个自以为绝妙的课题,结果一查文献才发现做的人已经太多了,担心自己做不出新意? 或者正相反,感兴趣的话题太过小众,担心无法引起学界重视,甚至难找工作? 好不容易找到了看起来还不错的课题,却又总忍不住自我怀疑,想中途换题又怕耽误太多时间? 选题过程中觉得导师给的帮助不够,或者相反觉得导师给的限制太多? 还是说,看了一大堆文献,却仍是毫无灵感,根本想不出要做什么? 这些都是选题阶段常见的困难。毕竟,博士论文选题直接决定了未来多年的读博生涯,甚至毕业后学术生涯的走向,心理上难免会有很大压力。 你的这些担心和疑问,说不定在这期节目里都能找到解答。 不仅如此,我们还总结了一套快速找到选题灵感的“万能公式”,以及判断什么是好的博论选题的2+1个充要条件。 本期节目主要适用于人文领域,适合博士低年级或者申请阶段写文书的同学参考。 最后跟大家道个歉,这次的后期因为某些原因,导致音质和剪辑都不太理想,下次不会再发生这个问题了,感谢谅解️ ——————————————— 00:44 老规矩,先说定义 01:32 博士论文课题成型的五个阶段 08:45 “Book field”里的第六阶段:博论成书阶段 12:01 今天重点说的第二阶段,要在什么时候完成 17:25 导师在第二阶段的作用 22:36 选题过程中的常见困难 29:51 快速找到灵感的五个技巧(万能公式) 39:29 一个好的选题,要满足2+1个充要条件 47:14 选题中看似重要但其实并不重要的衡量因素 50:54 两个存疑的因素(市场需求和导师兴趣) 57:59 如何处理自我怀疑 1:05:51 以后再聊第四阶段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需求,也可以将具体问题通过邮件发给我们: ️ gradlounge@outlook.com 我们会尽量在24小时内答复。 【联系我们】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 |||
24 Aug 2023 | 21. 特邀|跟心理医生聊聊读博的心病 | 01:08:35 | |
掌声欢迎第一位来Lounge做客的嘉宾![撒花.gif] 这次我们请到了任职于国内某三甲医院心理健康中心的Sherry医生,用她的专业视角和治愈系嗓音,跟我们聊聊广大博士生和青年学者们关心的心理健康问题。 节目中的部分提问来自听友群征集,我们做了整合和一般化处理,Sherry也分享了她自己读博期间的个人经历。这趟旅途,我们都不孤单。 给这期节目起标题的时候,Sherry认真地提醒说,“心理医生”这个词本身是指代不明的,它可能指“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或者“心理科医生”。Sherry本人是既具有处方权,又从事心理治疗工作的精神科医生。 (Gillian和Zeyuan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00:00 本期嘉宾介绍 01:58 心理咨询 vs 心理治疗 04:40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抑郁症,什么时候需要看医生? 15:40 国内高校目前的心理健康资源如何? 17:42 校外还有哪些可以获得专业帮助的渠道? 21:05 社恐能治吗? 26:21 心理医生如何看待拖延症? 37:17 读博/留学期间有哪些因素可能增加心理疾病风险? 44:24 日常生活中如何“自我抚慰”? 50:24 如何走出逆境?什么时候需要及时止损? 56:07 如何应对学术圈同行压力下的自卑和焦虑? 59:41 面对学术理想和世俗现实的落差,如何重建自我价值感? 1:06:14 闲聊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需求,也可以将具体问题通过邮件发给我们: ️ gradlounge@outlook.com 我们会尽量在24小时内答复。 【联系我们】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 |||
31 Aug 2023 | 22. 特邀|成功上岸香港tenure-track教职,我做对了什么? | 00:55:52 | |
美国非藤校文科博士,读博期间0发表,无博后经历,人脉普通,还没毕业就拿到名校tenure-track教职的offer,这可能吗? 那我们就不得不请出身边这位小伙伴给大家现身说法了——今晚的嘉宾Daisy,春季刚刚博士毕业,本月已经正式入职香港某高校tenure-track。 Daisy在节目里反复提到运气。诚然,找工作看起来像是一门玄学,但同样重要的是,假如运气的班车到站了,我们需要做对什么才能上车? 在谈话中,Daisy给我们分享了许多关于求职的个人经验和反思建议。我们发现,尤其对于资历尚浅的ABD来说,大家普遍关注的那些硬性指标(简历上写的)并不是决定成败的要素。更重要的,往往是被大家普遍忽视,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培养且无法量化的“软实力”。稳定的情绪、平和的心态、恰好的自信、抗压能力、自省能力、勇气、观察力、判断力等等……这些品质无法写进简历,但它们会在求职者的方方面面反映出来。如果你在吸收本期节目的表面内容之外,同时留意Daisy作为说话者的个人特质,相信会有同样的体会。 录这期节目的时候,香港群山深处的雷雨也来凑了热闹(55:13)。祝大家天凉好个秋。 00:00 迎接嘉宾,沾沾喜气 02:30 新晋教授,开学前会紧张吗? 03:12 教学工作量 04:38 建议博士生什么时候上 job market? 07:38 疫情之后,教职行情复苏了吗? 09:53 需要准备哪些应聘材料?要花多少时间? 12:20 Cover letter改了几轮? 13:37 导师在求职过程中给了什么帮助?推荐人如何选择? 16:11 总共投了几个工作?香港和美国的招聘timeline有什么区别? 18:11 当时有没有投国内的教职? 19:53 划重点:论读博经费充裕对于找工作的重要性 22:58 总共收到几个面试机会? 24:48 Campus visit(校园面试)的流程介绍和经验 28:36 双向选择:面试的时间把控 31:38 视频面试时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经历 33:44 给ABD的面试建议:摆脱学生心态 35:52 读博期间在学术方面如何提升求职竞争力? 42:02 Job talk的准备经验 44:55 拿到offer之后有没有negotiate工资/福利? 47:30 在地区选择方面有过哪些考虑? 51:29 香港的终身教职评审要求与美国有什么区别? 52:35 博士后的利弊 54:00 尾声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需求,也可以将具体问题通过邮件发给我们: ️ gradlounge@outlook.com 我们会尽量在24小时内答复。 【联系我们】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 |||
07 Sep 2023 | 23. Email etiquette:聊聊英文邮件礼仪与套磁 | 01:05:06 | |
邮件里称呼教授是用Professor还是Dr.?什么时候可以称呼first name?结尾用”Sincerely”, “Regards” 还是“Best wishes?” 频繁往来的回复要不要每次都署名? 诸如此类的问题,有时候看起来琐碎到不值一提,以至于周围很少有人会专门谈起。而且就算有使用不当的情况,收件人一般也不会帮你指出。可是,它们真的不重要吗? 除此之外,国内同学在初次发邮件给国外教授的时候,有没有什么不容易觉察到的常见误区?套磁邮件怎么写比较好?要不要附CV和其他文书材料? 这期节目,是我们希望自己当年发出第一封英文邮件之前能够了解到的内容。 02:45 开头怎么称呼(Professor vs Dr. vs First Name) 10:48 Professor vs Prof. 12:35 如果既不是professor也不是doctor 16:37 如果不知道具体收信人是谁 20:18 Dear vs Hello vs Hi 23:52 结尾致敬(sign-off)的用语选择 33:12 正文用语的注意事项 37:09 主题(subject)怎么写 39:48 有哪些我们认为提升好感度或者拉低印象的邮件行为 46:30 套磁第一步:国内学生首次发邮件之前先检查这两点 52:14 套磁信写什么内容?要附哪些材料? 01:03:39 如果你还有疑问……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需求,也可以将具体问题通过邮件发给我们: ️ gradlounge@outlook.com 我们会尽量在24小时内答复。 【联系我们】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加ze2yuan1,备注来意(否则可能不予通过哦) | |||
14 Sep 2023 | 24. 普通人怎样能当上美国大学的图书馆员 | 00:47:27 | |
在我们很多人的想象中,图书馆员(librarian)就是每天徜徉在书籍的海洋里,扫扫码(喝喝茶),做做整理(看看书),对谁都可以爱答不理。 这样一份令人艳羡的神仙工作,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在做? 如今的图书馆,是一个适合躺平的地方吗? 如果我学的不是图书馆专业,年近三十,现在想转行去图书馆,还来得及吗? 今天的嘉宾Fred,历史系博士毕业,通过一年半信息管理硕士的跳板,在疫情期间实现迅速转行,成功上岸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图书馆。 本期节目里,Fred为我们破解了关于图书馆工作的种种迷思。随着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不仅有着丰富多样的岗位和人才需求,而且正在面对一片浩瀚的行业蓝海。 图书馆同时也是一个介于学术圈和工业界之间的交叉地带。如果你有考虑学术圈之外的工作,又舍不得放弃科研,这期节目或许能帮你打开一些新的思路。 00:00 今天我们请到了一名内部人士 01:30 怎么想到要(转行)做图书馆员?教育背景和路径是怎样的? 07:49 应聘美国大学的图书馆员有哪些要求?是否需要图书馆学/信息管理学位? 21:01 你日常工作的内容和节奏是怎样的? 24:35 关于图书馆的经费 25:47 考评和晋升机制是怎样的?压力大吗? 29:06 工作之余有没有时间和机会做自己的学术研究? 29:30 有没有教学任务? 30:25 这份工作有什么缺点? 32:00 有没有寒暑假? 32:53 要不要坐班?能不能居家工作? 33:36 暑期的工作旅行 34:07 做了图书馆员之后,你和书的关系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35:52 电子书 vs 纸质书 39:10 在当今各种科技变革的背景下,未来图书馆的命运会怎样发展?这对于你的职业道路会有怎样的影响? 43:12 之前经历过的曲折,有一天都会变得顺理成章 44:50 有困难,找图书馆员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联系我们】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请加ze2yuan1并备注来意 | |||
21 Sep 2023 | 25. 闲聊|你的睡眠还好吗? | 00:52:08 | |
上周介绍完图书馆的工作之后,与失眠斗争多年的Fred又留下来陪我们闲聊了一期。话题自然是让人又爱又恨的——睡眠。 读博期间,不少人都遇到过各种睡眠相关的问题: 晚上睡不着?半夜容易醒?早上起不来?长期疲惫缺觉?作息不规律?赶工总熬夜?睡再多还是困? 麻烦的是,睡眠的个体差异极大。比如这期节目里的三个人,与睡眠的缘分就各不相同。 Fred:从小睡眠轻,长期受到失眠困扰,工作之后开始改善 Gillian:原来睡眠不错,但读博后期开始经历失眠,目前在尝试早睡 Zeyuan:从来没有失眠过,但对睡眠话题很感兴趣,早睡早起十年践行者 这期杂乱无章的闲聊里提到了三个人为了改善睡眠而尝试过的各种办法,如果你还尝试过什么其他方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给大家。 00:59 图书馆员Fred竟然也有睡眠问题? 02:44 失眠是因为想太多吗? 05:08 猫奴的烦恼 07:43 一沾枕头就清醒 09:01 关于午睡 10:39 生物钟的迷思 15:32 焦虑、冥想、药物 23:55 光线与窗帘 26:03 酒精与咖啡 30:52 最后一餐的影响 31:40 泡热水澡、香膏、香薰 34:18 适合懒人的两步法 37:05 早睡早起的经验 44:48 赶工的日子:用早起替代熬夜? 48:38 试过各种方法培养倦意,哪些比较有用? 51:01 祝大家都能睡上好觉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需求,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加ze2yuan1,备注来意 | |||
28 Sep 2023 | 中秋国庆快乐(放假通知) | 00:01:01 | |
借着中秋国庆佳节,主播们放假去啦! 两周后(10月12号星期四)我们再见! 祝大家过节不长胖! Music:羽肿 《花火が瞬く夜に》 | |||
12 Oct 2023 | 26. 文科博士阶段英文期刊投稿攻略(上) | 00:48:10 | |
休息了两周,我们又带着满满的干货回归啦! 说说大家都关心的大事:发文章。 具体来说,我们聊的是美国人文学科(单一作者)博士生初次尝试给国际期刊投稿的前前后后。 不贩卖焦虑也不沉迷八卦,就是朴实无华的零基础入门。 因为内容比较多,这个主题我们分成两期来聊。 这一期讲的是前期准备,主要讨论三个问题:如何判断自己已经准备好?如何选择期刊?如果手头有多项研究成果,首选投哪篇? 下周我们接着讲如何撰写修改、投稿、回应审稿人意见,以及如何优雅地催进度。 希望这两期节目能够帮大家勾勒出整个期刊投稿过程的大致面貌。如果你听完以后还有其他具体问题,欢迎随时留言讨论或者在听友群交流。 00:44 我们放假回来了 02:12 不出版就出局,但也别太焦虑 04:50 如何判断自己的文章是否可以拿去投稿了 16:29 新手如何选择期刊 17:58 关于字数限制和书评(book review) 20:05 如何熟悉领域内的重要期刊 21:54 期刊的风格 24:08 出版频率和发表周期 25:23 谨慎对待论文集和会议刊物 31:07 其他需要避坑的情况 33:40 来自编辑的橄榄枝 37:35 选文章:期刊文章与博士论文的利益冲突 41:00 其他因素:个人学术形象、时间分配、学界兴趣 46:55 说完了前期准备,下期接着讲实操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需求,也可以将具体问题通过邮件发给我们: 我们会尽量在24小时内答复。 【联系我们】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加ze2yuan1,备注来意 | |||
19 Oct 2023 | 27. 文科博士阶段英文期刊投稿攻略(下) | 00:58:45 | |
跟随上期节目的进度,我们已经选好了目标期刊和计划用来投稿的文章初稿。这期节目里我们再来完成三个步骤: 1.【投稿前的最后修改和润色】 文章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才算满意? 英文水平有限,对投稿有什么影响? 教授们都在用的有偿文章润色服务,是怎样的流程? 2.【投稿】 最后的格式检查要注意什么? 国际期刊的投稿渠道有哪些? 给编辑的第一封email怎么写? 3.【回应审稿人意见】 一般的审稿流程是什么样的? 两名审稿人意见相左怎么办? 审稿人给出的修改意见我觉得不合理,怎么办? 修改到什么程度才能过关? 众所周知,投稿和审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我们也顺便为大家准备了礼貌催进度的办法。 如果催进度不管用,也不必着急——一篇文章只要已经送审,无论它处在审稿过程中的哪个阶段,我们都有办法将它漂漂亮亮地写进简历。 祝大家都能多发文章! 00:43 投稿之前如何打磨文章 09:41 找读者提意见 14:51 改到什么程度为止? 16:06 英文不够地道,上哪儿去找语言润色? 22:34 花钱找copy editor改文章,要注意什么? 33:07 最后的格式调整 37:03 投稿,怎么“投”? 39:11 编辑收到了你的来稿,然后呢? 41:14 如果你有推荐的/想回避的审稿人 41:51 收到了审稿人的意见,然后呢? 50:41 如何优雅地向编辑催进度 54:35 尚未发表/在审中的文章如何在简历上呈现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需求,也可以将具体问题通过邮件发给我们: 我们会尽量在24小时内答复。 【联系我们】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加ze2yuan1,备注来意 | |||
26 Oct 2023 | 28. 读博读得这么不开心,要不要看心理医生? | 00:50:00 | |
之前我们在第21期节目里和Sherry医生聊过博士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可是,很多博士生虽然长期处于糟糕的情绪状态中,却并没有寻求心理咨询等专业干预。 比如Gillian,虽然在读博的低谷时期无数次想过看心理医生,但最终甚至都没有打开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网站,也不知道自己学校里的心理咨询服务竟然是完全免费的。 “为了写不出论文而苦恼,连这种小事也能找心理咨询吗?” “学业这么忙,哪还能抽得出时间去做咨询?” “听说心理咨询没什么用,要是不解决问题岂不是白费工夫?” “学校里的心理咨询会不会不够专业?隐私能不能保证?” 我们确实有太多理由劝退自己。如果你也有过类似的想法和疑问,不妨听听Zeyuan在美国读博时参加校内心理咨询的经历,或许会给你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 Disclaimer:本期内容对于严重的精神疾病、创伤等情况不具有参考价值。 00:00 你是不是想过无数次:我需要去做心理咨询吗? 03:35 既然已经被某个问题困扰很久了,我就要去解决它 09:34 寻求帮助本身就是一种治疗 11:15 美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服务和咨询预约 17:51 咨询之前需要做什么准备? 19:38 第一次咨询的体验 22:28 你给自己的情绪打几分? 25:50 心理师跟你都聊些什么? 31:33 所以心理咨询到底有什么用? 37:48 团体咨询vs一对一咨询的优缺点 44:15 需要吃药吗? 48:20 总结一下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联系我们】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加ze2yuan1,备注来意 | |||
02 Nov 2023 | 29. 导师不许我用被动语态?!英文写作建议大盘点 | 00:55:19 | |
经历了各种托福雅思GRE的培训,读了各种枯燥难懂的学术论文,听了各种关于英文写作的建议,怎么反而发现自己越来越不会用写文章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盘点几条坊间流传的写作建议。我们会逐一分析这些建议背后的逻辑,看看它们到底有没有道理,对我们的实际写作是否有帮助。 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些写作建议的思考,最终解决三个本质问题:学术论文为什么要讲究行文质量?到底什么是好的英语学术文章?怎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节目中提到的书:Stylish Academic Writing by Helen Sword 00:46 学术论文也讲“文风”? 05:49 少用/不用被动语态? 09:26 使用精确动词? 12:55 一个自然段不要以引文结尾? 17:20 一个自然段不要以However开头? 21:37 多用简单句,少用从句? 28:06 少用第一人称“I”? 35:12 避免在同一个句子里用太多介词? 39:06 避免主观评价和抒情(以及相关性质的副词)? 43:32 中英文标题的风格差异 48:55 总结:我们喜欢/追求什么样的行文风格 53:22 在人文领域,写作本身就是学术研究的一部分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需求,也可以将具体问题通过邮件发给我们: ️ gradlounge@outlook.com 我们会尽量在24小时内答复。 【联系我们】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加ze2yuan1,备注来意 | |||
09 Nov 2023 | 30. 对象出国读博,这恋爱还要不要谈了? | 00:51:47 | |
今天轻松一下,应某些听众小伙伴的要求,聊聊异地/异国恋。 00:00 你觉得同国异地与异国差别大吗? 03:28 Gillian的异国往事:换个地方一起自习 08:00 分手和异地没有太大关系 10:39 我所见到异地/国恋没走下去的,往往是因为… 13:39 情感需求&信任危机:异地只是把原有的问题放大了 21:39 Zeyuan的“成功”案例 25:15 距离产生美?其实有道理 27:35 出国前没说清楚导致的预期不匹配 33:59 提早规划:找同行要谨慎 38:17 当然,圈内人有圈内人的好处 42:38 读博会给异地恋叠加难度吗? 47:09 女朋友又升职了,而我又延毕了 50:08 我们是怎么从异地恋聊到转行的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需求,也可以将具体问题通过邮件发给我们: ️ gradlounge@outlook.com 我们会尽量在24小时内答复。 【联系我们】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加ze2yuan1,备注来意 | |||
16 Nov 2023 | 31. 选了不是自己领域的课程,期末论文怎么写? | 00:57:58 | |
我们曾在第7期和第8期聊过美国博士阶段如何选课、如何上课。现在转眼快期末了,大家的课程论文准备得怎么样了呢? 课程论文虽然要求不算很高,但困难点往往集中在选题上。毕竟我们在博士阶段经常需要接受一些跨学科、跨领域的课程训练,这些课程的学习或许是快乐且充实的,但要想在一个不熟悉的专业领域选择一个研究课题,然后在极其仓促的时间段里完成一篇20页左右、具有创新性的课程论文,实在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这些非相关领域的课程论文上付出的努力,是不是侵占了我们完成自己博士论文研究的时间呢? 今天的节目里,我们就来总结一下课程论文选题和撰写的经验。我们的策略是,要么想尽一切方法拉CP,把自己的个人研究兴趣巧妙植入到非相关领域的课程论文里,写出一篇未来能够纳入博论或者单独发表的文章;要么贯彻“MVP”原则,用最少的时间精力完成一份合格的作品。 00:45 选课一时爽,选题火葬场 04:15 硬着头皮研究不熟悉的领域,吃力不讨好 08:28 大胆跟教授协商 11:19 课堂理论+博论材料的组合(附偷懒大法) 16:57 其他拉CP的思路 20:23 时间的把握 25:09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 33:51 如果实在跟自己的研究拉不上关系怎么办 41:56 提纲的速成 44:04 高效收集资料 49:53 如果还是心里没底、思路混乱,怎么办? 53:20 期末的presentation 56:53 课程论文的后续发展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需求,也可以将具体问题通过邮件发给我们: ️ gradlounge@outlook.com 我们会尽量在24小时内答复。 【联系我们】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加ze2yuan1,备注来意 | |||
23 Nov 2023 | 32. 那些年我们做助教(TA)的奇妙历险 | 01:11:48 | |
在美国读博,我们享有丰厚的奖学金和工资,但这些往往需要通过当助教(TA)来换取。 助教是一个尴尬的存在,好比职场里的底层员工,向上服从教授领导,向下寻求学生的客户满意度,向左向右还少不得其他助教同事互相帮衬。 继第11期《助教:打工人的自我修养》之后,我们再接着聊聊做助教期间的经验、教训、奇葩经历。 第一次上课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美国大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堂? 周围有助教在万圣节给学生发糖果,我是不是也该跟着发?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在助教工作上耽误了太多时间? 学生在评教表里给我打低分怎么办? 教授对我的工作不满意怎么办? 课堂上突发意外状况怎么办? …… 细说起来,当助教还真是一门学问。 因为时长关系,还有很多小故事没来得及说到(包括但不限于:男学生想约Gillian开小灶、Zeyuan在教课时遭遇校园暴力袭击),那么以后有机会再聊吧~ 01:30 新手TA如何打造第一印象 12:44 作为小员工的助教和作为部门领导的教授 24:34 像是客户又不像是客户的学生 27:27 关于送礼物 33:42 当学生对成绩有争议 38:51 能不能给学生早下课 43:50 怎样处理学生的提问 47:45 学生的评教 55:27 中美大学生差异 1:01:24 和其他助教搞好关系 1:04:52 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联系我们】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加ze2yuan1,备注来意 | |||
30 Nov 2023 | 33. 我们尝试了《再见爱人》36问的原始版本,结果… | 01:04:57 | |
随着新一季的《再见爱人》完结,今天我们也来蹭一波热度,试试火出圈的“36问”。 所谓“36问”,最初来自心理学家 Arthor & Elaine Aron 夫妇设计的一套问题集,分为三组,每组12问,用来迅速拉近陌生男女的关系。 想脱单的朋友们,不妨来找找灵感? (FYI,第一个说话者是Zeyuan,另一个是Gillian) 00:00 “36问”的最初目的是为了相亲? 04:20 第一个问题(第一组) 05:59 你想出名吗 08:02 Gillian 的电话恐惧症 09:48 “最完美的一天” 11:08 你上一次唱歌是什么时候 13:07 年轻的头脑vs年轻的身体 14:40 关于死亡的第一问 16:04 三个共同点 17:21 感恩的心 18:59 “我应该出生在东北” 21:21 被我们跳过的问题 21:45 超能力 23:05 J人的标准答案(第二组) 24:40 一直想做但还没做的事 25:54 最大的成就当然是PhD 26:27 友情中最看重的是什么 27:55 最好和最坏的记忆(问题开始变难了) 30:34 关于死亡的第二问 31:25 友情vs爱情 33:38 一波尴尬的商业互吹 35:35 家庭&童年 38:01 两个文科博士遭遇造句危机!(第三组) 39:47 全场最难的问题,没有之一 45:29 关于我,你必须知道的事 47:25 又是商业互吹,跳过吧 48:06 社死时刻 50:17 推荐一部好哭的剧 50:54 又跳过一波商业互吹 + 开玩笑 51:51 关于死亡的第三问 53:09 “没有什么回忆是放不下的” 54:46 关于死亡的第四问 55:59 最后一题 60:55 做完之后我们发现……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加ze2yuan1,备注来意 | |||
07 Dec 2023 | 34. 到底是导师刻意打压我,还是我自己内心太脆弱? | 01:05:45 | |
本期话题的重点是博士生和导师的沟通。 关于导生关系和导生矛盾的讨论很多,这些讨论大多涉及学生对导师的抱怨(当然也有小部分是来自导师对学生的嫌弃和无奈)。但我们想追问的是:除了抱怨之外,学生还能做什么? 不可否认,学生在关系中处于权力的弱势方。但这不代表学生就只能完全被动地接受一切、听天由命。事实上我们发现,很多时候正是因为学生自我放弃了经营导生关系的主动权,而加剧了关系的恶化。 诚然,如果遇到有毒的导师,作为学生的一方势必将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但即使如此,我们依然有办法去争取掌控自己命运的主动权。 那么,如何判断导师的批评是心直口快还是恶意打压?如果导师还算是讲道理的人,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关系仍然处不好? 既然任何一段关系都需要双方共同经营,那么有没有什么是学生可以做、应该做,却出于各种原因没做到的? Disclaimer:本期内容主要基于主播所了解的美国大学人文领域的情况,导师与学生各做各的课题,一般不存在“给老板打工”、文章挂名、让学生跑腿打杂等现象。我们知道这些现象是引发导生矛盾的重灾区,处理起来也更加复杂,多见于需要合作且经费充裕的领域。 00:48 个体差异&领域环境差异 02:54 头两年还没开始写博士论文,导师如何参与博士生培养 16:04 遇到散养的导师怎么办? 21:00 遇到太push的导师怎么办? 25:39 要给导师留下好印象,但也不要怕导师不高兴 33:02 这种小问题也拿去问导师,合适吗? 35:04 要不要给导师送礼物 38:25 提升导生关系方法一:坦诚沟通 43:58 如何判断导师是单纯严厉还是刻意打压? 47:54 提升导生关系方法二:主动汇报 53:02 提升导生关系方法三:充分表达感恩 57:00 如果真的遇到有毒的导师,怎么办?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 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14 Dec 2023 | 35. 博士生脱单真的很难吗? | 01:00:33 | |
继第30期异地恋话题之后,我们又来关心广大博士生的情感问题了。 本期内容依然局限于异性恋(以后有机会我们也希望可以拓展到性少数群体的话题)。 脱单这件事,说难也确实可以很难,主要看你叠加了多少个难度buff。这期节目里我们会逐一拆解脱单路上的种种关卡。 但真正能帮你通关的恐怕不是技术总结或外挂,而是你对进入亲密关系的渴望和拥抱它的能力。 如果你正受到某些情感问题的困扰,不妨跟Gillian聊聊(加微:GillianChang,备注来意)。 00:00 你是真的真的想脱单吗? 02:13 母胎solo更难脱单? 05:02 展现自己&表达好感 07:15 女生应不应该主动表白? 12:28 暧昧:是什么让你舍不得? 15:40 博士生如何扩大交友圈? 20:04 没时间社交怎么办? 21:38 Dating apps好用吗? 31:31 利用共同爱好或语言学习的机会 34:19 Speed dating 39:34 高学历的女生找对象更难吗? 44:30 是我眼光太高了吗? 49:28 脱单不是最终目的 52:35 亲密关系的价值 56:09 如果你想找人聊聊具体的情感问题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 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21 Dec 2023 | 36. 选导师之前如何做背调(Q&A Part 1) | 00:47:05 | |
为了感谢大家在2023年的支持和喜欢,我们会利用这期和下期节目集中回答来自听友们的提问 [爱心] 如果想继续向我们提出问题或建议,别忘了加入我们的听友群(加微:ze2yuan1,备注来意)。 00:00 感谢来自四面八方听众朋友们的提问 00:47 你们的播客是怎么录的? 02:11 这档播客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筹备的?为什么想到在2023年开始? 05:45 如何做到每周更新? 06:46 关于离开学术圈的感受 15:39 离开学术圈是可逆的吗?有没有回炉的打算? 19:21 关于美国人文学科博士毕业后的OPT和H-1B 22:09 你们有没有意见相左的时候? 28:18 如何做导师背调? 38:56 如何克服与导师交流时的恐惧感? 46:32 Part2下周继续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 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28 Dec 2023 | 37. 总觉得学业压力大、跟不上,怎么办?读博与婚育如何平衡?(Q&A Part2) | 00:59:48 | |
今天我们接着回答上一期没回答完的问题。 本期关键词: 读博适应、信念感、时间管理、英语学习、执行力、背景提升、套磁、婚育 如果你有其他问题,欢迎给我们留言,或者加入听友群讨论(加微:ze2yuan1,备注来意) 祝大家新年快乐,我们明年再聊~ 00:16 读博期间总觉得吃力、焦虑、跟不上,怎么办? 07:45 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很难适应博士阶段的学习? 10:46 信心的培养说到底是一种选择 19:50 如何知道自己真的不适合读博? 21:30 如何在紧张的日程中分配学习英语的时间? 30:53 如何确保计划的执行?如何提升执行力? 36:49 国内学校背景较差且没有论文发表,申请出国读博有希望吗? 45:47 想尽快回复教授邮件,但是相关工作还没做完,怎么办? 49:31 读博期间如何计划结婚生子?什么时候生更合适? 56:24 生还是不生,怎么选?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 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04 Jan 2024 | 38. 新年伊始,和两个J人一起做计划 | 00:56:52 | |
新的一年,我们来聊聊做计划这件事。 作为两个在做计划方面经验丰富的J人,我们在这期节目里从五年计划聊到以15分钟为单位的日计划,从目标设置聊到进度追踪,从失败教训聊到成功经验。希望用这一小时节目伴你开启2024的所有期待! 01:00 两个J人对于新年计划怎么看? 05:25 Gillian做新年计划的方法 09:15 哪怕最终没有完成,新年计划仍然有它的意义 11:19 不同时间周期的计划,你更喜欢做哪些? 13:34 纸质的weekly planner 14:48 为什么说五年计划很适合博士生和研究者 19:30 Zeyuan做日计划的方法 27:31 电子版vs纸质版 28:28 计划休息的时间 30:01 在任务繁多的情况下通过计划减少焦虑、保持专注 31:46 如何制订可行、可持续的计划 42:23 当原本的计划被中断或打破了,怎么办?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 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11 Jan 2024 | 39. 看病难、看病贵,关于美国医疗的大吐槽 | 00:55:08 | |
自从咱们这档正能量播客开播以来,这大概是怨气值最高的一期了 [捂脸.jpg] 当然,我们的个人经验非常局限和偏颇,大家听个乐就好(虽然好像还没遇到过哪个留学生不吐槽美国医疗的)。 关于医保的内容,如果觉得我们讲得云里雾里、颠倒矛盾、乱七八糟,那就对了,因为我们在美国生活的这十年&七年里从来就没真正搞懂过医保 [反复捂脸.gif] 况且每家医保的收费和政策都不一样,学校院系的相关政策也不一样。 纠正一个事儿,就是Zeyuan说系里帮付医保费用的75%,其实应该是85%,不过这个数字不重要,也有不少学校/院系对TA是全部帮付的。 但是如果不做TA或RA,纯拿奖学金不干活的话,通常就需要自己支付医保费用,留学生一年大概是1500-2000美元(数字仅供大致参考,没准儿)。这笔钱付给保险公司之后就没了,就是单纯的保费,不像国内职工医保账户里面还能存钱的。 00:46 跟美国相比,在中国看病真是太物美价廉了 03:35 美国的医保 13:38 急诊:在病死和穷死之间二选一 17:37 预约:等到病都好了 19:59 收费:明码标价?不存在的 22:54 账单:一笔糊涂账,全凭你argue 34:12 利用医保福利:体检、疫苗 37:08 关于配眼镜 39:24 就诊体验之中美比较 42:52 关于留学生配偶/子女医保 45:41 毕业工作后的就医体验 52:36 总结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 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18 Jan 2024 | 40. 高效做研究的武学秘籍(文史向) | 01:05:18 | |
你是不是常常觉得,平时的日程安排已经很紧张了,好像很难抽出做研究的时间?或者,即使好不容易抽出一点研究时间,却还要同时处理几个不同的研究项目,难免顾此失彼? 别担心,这种状态不过是当今学术人的日常而已啦。 能在这种状态中幸存下来的,必然都有自己的一套高效推进、多线并行的工作方法。 这期节目里,我们按照从灵感生成到论文提纲确立的顺序,分享了各自在提高效率方面积累的经验方法。 当然,这些方法比较个人化,以文史领域为主,未必适合所有人。但是或许我们的分享能够提供一些思路,帮助你重审并优化自己的工作方式,多快好省地做研究。 如果你有其他好用的方法,欢迎跟我们分享。 00:46 平时太忙,没时间做研究? 05:37 让灵感源源不绝的办法 16:23 查阅资料/文献期间的时间管理 24:24 有系统、有顺序地查资料 30:05 快速浏览 30:59 优化检索工具和检索方法 33:15 建立自己的笔记系统 41:01 定期整理笔记 43:45 高效理清思路的办法:说、画、写 54:13 大胆假设 56:40 建立多项目同时开展的意识和系统 59:35 多项目同时开展与碎片时间的利用 61:34 利用会议、基金申请等机会孵化项目 64:06 后续补充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 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25 Jan 2024 | 迎新春,放个假 | 00:01:01 | |
快过年了,放个小假,2月15日星期四回归~ 旅行中的Zeyuan与春节依旧要上班的Gillian祝大家龙年吉祥,诸事顺遂! | |||
15 Feb 2024 | 41. 人们都在谈论离开学术圈,你心动了吗? | 00:53:56 | |
过年放假归来,让我们轻松愉快地“水”一期广大学术人压力山大…不是——喜闻乐见的话题! 节目中提到的书和文章: 1. [美]赫布·柴尔德里斯(著),杨益(译),《学历之死:美国博士消亡史》(原著名:The Adjunct Underclass:How America’s Colleges Betrayed Their Faculty, Their Students, and Their Mission) 2. [美]克里斯托弗·卡特林(著),何啸风(译),《离开学术界:实用指南》 3. Karen Kelsky, The Professor Is In 4. 陈朗,《请君重作醉歌行》(微信公众号“时间社THiS”首发) 节目中提到的零报酬adjunct招聘广告,来自UCLA,其中赫然强调:“Applicants must understand there will be no compensation for this position.” 该招聘后来在一片抗议声中被迫撤下(New York Times, 2022.04.06)。 00:29 “已退圈”的和“半退圈”的,感觉怎么样? 03:32 求生欲极强的一波disclaimer 05:44 谁不曾在某些夜深人静的时刻突然怀疑人生 07:36 印第安纳大学教授给全系博士生群发邮件劝退 12:53 所谓理想主义,就是明知不好找工作也要选文科 15:08 幻灭感?很正常啊! 17:05 《学历之死》与美国教职剥削 26:16 另外两本相关的书 30:25 学术机制对人的异化,借陈朗悼文说起 37:17 是不是大部分的学术研究都没有意义? 40:33 在某个小领域深挖多年,突然发现自己如此狭隘 44:20 学术圈之外,何处不是围城? 47:33 为什么我不劝你离开学术圈 50:34 可以坚持,但不能不做两手准备 其他相关单集: Ep36. 选导师之前如何做背调(Q&A Part 1) Ep6. 要不要出国读博?先考虑清楚这几件事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 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22 Feb 2024 | 42. 从留美读博到拿绿卡,总共分几步? | 01:00:29 | |
想去美国留学的同学常常会问:毕业后如果想留在美国,难不难? 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因人而异,但可以肯定的是,办签证、维持身份、更新身份的各种手续和流程一点都不好玩。 今天的节目里,我们站在博士生的角度梳理了几种常见的签证类型,一路过五关斩六将的Gillian也分享了申请过程中的惊险遭遇和经验教训。 当然,具体的政策细节和注意事项还得靠大家自行查阅官方信息或咨询专业人士。 01:36 F1 与I-20 08:52 J1及其后续影响 10:57 持学生签证在校内打工的限制 13:15 CPT(校外实习) 19:04 OPT(应届毕业实习) 32:58 H1b(工作签证) 42:53 绿卡的重要性 45:01 通过工作拿绿卡 46:50 通过婚姻拿绿卡 56:03 所以,想在美国留下来到底难不难?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 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29 Feb 2024 | 43. 工作五分钟,内耗三小时,还有救么? | 00:48:00 | |
常年与内耗共生的Gillian尝试过哪些办法,效果如何? 自称没怎么内耗过的Zeyuan是什么特殊体质? 本期节目,让我们来盘一盘博士生内耗的常见表现、思维成因,以及缓解办法。 00:46 所以到底什么是内耗? 03:00 写作拖延与内耗 07:17 休闲负罪感 08:41 导师是不是不喜欢我 12:41 容易引发内耗的思维模式 no. 1-3 15:57 容易引发内耗的思维模式 no. 4: 习惯性自我归因 23:45 练习 no. 1:专注当下&正念 30:14 所有的能力训练都是相通的 31:32 练习 no. 2:课题分离 35:30 练习 no. 3:自我接纳 42:55 Gillian:我与内耗作斗争的历程和成效 46:32 Zeyuan:不内耗的人也需要练习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 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07 Mar 2024 | 44. 关于美国的个税申报,听完这期你应该学废了 | 00:53:59 | |
用五个字讲一个恐怖故事: “在美国报税。” 可是报税(tax return)这件事究竟能有多麻烦呢?这么说吧,收入构成最简单的情况(比如只拿工资的单身留学生),报税用时以“天”计算。收入来源和家庭情况略复杂的美国人,报税用时以“周”计算,而且有时还要额外花钱去买软件或者请专业服务——没错,普通家庭还要花钱去拿回自己多交的税,就是这么讽刺。 本期节目主要针对在美国留学、持F1签证、拿奖学金或工资的硕博研究生。 又到了一年一度报税的季节。如果你在这方面还是一头雾水的新手,这期节目或许不能帮你填税表,但应该可以给你一点信心。 其实“老手”也经常一头雾水,去年报过一遍,也不代表今年就学会了。 再加上,过去的一年中你的婚姻状况可能发生了改变,或者税务身份从non-resident alien(NRA)变成了resident alien(RA),又或者在学校之外多了一些被动投资的收益。这些变化都可能让原本就麻烦的报税雪上加霜。 学校的报税软件是什么原理?配偶来陪读,能不能作为dependent减税?转resident之后去哪里找靠谱的报税软件?收到来自银行的1099怎么办?申报专项减免,平时需要收集哪些记录? 本期节目里,我们回顾了从第一年到转 resident alien 这一路遇到过的各种问题和积攒下来的少许经验,希望大家都能顺利拿到属于自己的钱! Disclaimer:节目内容仅限个人经验分享,不是专业建议。准确信息请查询IRS官网或咨询专业人士。 00:00 一个可怕的日期(4.15)和三个可怕的字母(IRS) 01:53 报税是如何阻碍学业的(真不是借口) 03:42 为什么要报税(以及更多的吐槽) 05:56 和国内个税申报的对比 07:44 万一弄错也很正常,有时候IRS自己也搞不清 09:54 博士留学生在美国缴税的一般算法 12:21 W2、1098T、1099-INT、8843(NRA)介绍 14:54 未满五年且收入构成简单:学校报税软件 19:24 报完联邦税之后也别忘了州税 21:47 如果某年没报税会怎样 22:42 未满五年F1的婚姻状况 24:31 已满五年(RA)F1的婚姻状况 29:23 一些特殊的减免税情况 31:08 已满五年且收入构成简单:免费软件或直接填表 38:20 需要预留多少时间用来报税? 40:55 股票投资、房租等多种收入来源(NRA和RA都适用) 50:23 Gillian今年的报税做了吗? 51:40 如果你还需要一点信心和心理建设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 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14 Mar 2024 | 45. 学界vs业界,博士毕业做什么工作才能不崩溃?|对话《早日毕业》 | 00:59:04 | |
或许每个博士生都曾经问过自己:如果不做教授,我还能做什么? 我们曾经在第41期节目里讨论了学术圈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工作环境,但“离开”也不是容易的事。对于理工科等高应用领域,转向业界往往涉及到金钱、兴趣、工作强度的取舍平衡。对于专业技能转化率极低的人文学科来说,离开高校可能无异于另一趟幽林探险。 本期节目,我们请到了《早日毕业》主播、麻省理工大学博士毕业在即的Hero做客Grad Lounge,来一场人文 vs 理工的择业经验碰撞。 尽管学科和市场情况迥异,我们发现,找工作归根结底是一个找自己的过程。财富、头衔、平台、事业成就等等这些职业发展中的舆论焦点,或许最终还是在个人心底里让位于价值感、生活方式、身心健康。 ——我们的择业背景—— Gillian:艺术史博士毕业,现任波士顿美术馆研究员,on the job market Zeyuan:东亚系博士毕业,回国后曾从事中学国际教育,现自由职业 Hero:化学工程博士生,对教职幻灭后转向业界,on the job market 本期节目主要聚焦美国高校和就业市场。 00:45 关于《早日毕业》 02:57 最近5-10年,教职变得越来越卷了吗? 06:10 近年来理工科去业界的就业形势如何? 07:31 人文领域的主要出路还是做教职 11:50 什么时候开始明确认定:我不想进高校了 23:14 导师的榜样:他们的人生让我望而却步 26:50 怎样找到新的职业方向 39:38 博士生转业界,如何管理试错成本 44:40 美国高校教职薪资是什么水平 48:53 会有来自师长和家人的压力吗? 53:56 一份职业的光环可能只是诱惑 56:13 快乐可能太奢侈,但至少别让我崩溃 58:35 串台还会有的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 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21 Mar 2024 | 46. 学术会议英文报告全攻略(上):讲稿、PPT、演讲练习 | 00:42:25 | |
在国际大型学术会议上用英语做报告,是许多学术人的常态,但对新手来说可能充满困难。 所以我们决定根据各自多年的参会体验和观察,做一份保姆级攻略。 哪怕英语不好也不要紧,我们也是这样过来的,经验技巧都在这里。 别看有些听起来或许是最最基础的常识,我们在实际会议中还真的见过反例。 总之就是,能想到的应该都讲到了。 因为内容比较多,节目分成上下两部分(第46期和第47期)。 本期是上半部分,涉及我们会议之前在家完成的工作,比如论文、讲稿、PPT、演讲练习。 更多关于国际学术会议的内容,请听第2期《在国外的学术会议上作报告,你必须知道的事》和第3期《Conference Tips:从社恐小白到会议达人》 节目内容主要从人文学科视角出发,其他学科请酌情参考。 01:10 第一次在大型会议上用英文做报告,你担心吗? 02:53 本期和第47期的内容简介 03:21 需要事先提交会议论文吗? 05:30 报告的讲稿如何准备(含读稿vs脱稿) 11:35 PPT的模版和配色 15:19 首页需要哪些内容?临时想改报告标题怎么办? 16:36 结尾要不要致谢 18:11 PPT要不要标页码 19:40 慎用serif字体 21:25 以最坏的情况设计留白 23:23 关于“少放文字”,如果实在很难做到,怎么办? 25:39 练习演讲,你会练到什么程度? 29:01 如何通过练习,达到理想的演讲效果 35:13 寻求他人反馈 38:47 关于handouts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 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21 Mar 2024 | 47. 学术会议英文报告全攻略(下):应对紧张、突发状况、Q&A | 00:43:04 | |
*本周连发两期,下周暂停一期。 在国际大型学术会议上用英语做报告,是许多学术人的常态,但对新手来说可能充满困难。 所以我们决定根据各自多年的参会体验和观察,做一份保姆级攻略。 哪怕英语不好也不要紧,我们也是这样过来的,经验技巧都在这里。 别看有些听起来或许是最最基础的常识,我们在实际会议中还真的见过反例。 总之就是,能想到的应该都讲到了。 因为内容比较多,节目分成上下两部分(第46期和第47期)。 本期是下半部分,关于正式踏进会场之后,包括报告前一天的最后准备、克服紧张感、应对技术故障等突发状况,以及现场Q&A的全方位应对攻略。 更多关于国际学术会议的内容,请听第2期《在国外的学术会议上作报告,你必须知道的事》和第3期《Conference Tips:从社恐小白到会议达人》 节目内容主要从人文学科视角出发,其他学科请酌情参考。 00:33 PPT备份提醒! 01:18 提前熟悉会场,要注意什么 02:33 最后一遍练习 03:10 尽早熟悉同panel的其他成员 04:45 报告当天穿什么(见第3期) 05:06 轮到自己报告之前,很多人常犯的一个错误 08:03 克服紧张的小技巧 12:30 脱稿时忘词怎么办 17:16 如果临场发生技术故障 20:17 关于肢体语言和眼神交流 21:05 应试心态是Q&A的大忌(含解法) 26:39 担心听不懂别人问的问题,怎么办? 29:56 如何优雅地说“我不知道” 33:21 会不会遭遇听众的质疑或反驳? 36:40 第一类质疑/反驳的应对思路 38:29 第二类质疑/反驳的应对思路 42:15 会后的社交跟进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 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04 Apr 2024 | 48. 特邀|遇事不决,求助玄学:占星师是怎样炼成的? | 00:43:08 | |
作为名校毕业的前职场人,Robyn起初并没有想到,自己某一天会全职从事玄学。 她说,是占星帮助她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找到了答案,缓解了长期的内耗,发现了自己真正的passion,并且为她指明了职业方向。 经过不断的学习、训练、个案实践,Robyn成为了一名占星师。 前不久,清华大学历史学博士转行做占星的新闻引发热议。占星学到底是什么?它能帮人们处理哪些问题?这届年轻人为何热衷于玄学?现在想转行成为占星师,还来得及吗? 让我们听听Robyn怎么说。 对占星感兴趣的朋友,节目最后有福利哦~ ———————— 【嘉宾】 Robyn:占星师,南京大学本硕,McGill硕士,前文化编辑、记者,现居美国。咨询加微:rw_astroinsights 00:00 适合文科博士体质的占星师 02:11 是什么让你决定转行做占星?如何找到自己的passion? 06:10 占星让我认识了自己 08:18 占星学和占星咨询到底是什么? 11:48 占星咨询和心理咨询的区别在哪里? 15:02 普通人想入行做占星,前期需要多少时间和经济投入? 17:41 从事“玄学”,家人支持吗? 18:44 “我先生是历史学者,他经常用周易给自己卜卦” 20:22 你如何理解科学和玄学的关系? 28:33 如果事情已经由命运决定,我们的努力还有用吗? 29:35 研究占星,给你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33:16 占星治好了我的内耗,让我的努力有了支点 34:40 似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玄学感兴趣,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37:58 对于想要入行学占星的朋友,你有什么建议? 39:44 在你成为占星师的道路上,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41:40 给Grad Lounge听友们的独家占星福利!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 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11 Apr 2024 | 49. 读博过程中崩溃,可能是因为你忘了好好爱自己|对话《早日毕业》 | 01:16:15 | |
惊喜掉落!这是我们和《早日毕业》的第二次串台。 这期节目由《早日毕业》在3月19日首发,我们俩也开心地当了一回嘉宾,和主播Hero畅聊“自爱”这件事。 00:00 猜猜Zeyuan明天能不能改完论文? 00:47 大家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要爱自己的 10:37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17:15 有条件的爱,还是无条件地接纳自己? 19:20 你能分清自己内心的需求和外界的期待吗 23:30 自爱的三个维度 25:08 Zeyuan:一个T人的成长经历 28:26 Hero:“主角视角”带来的负面影响 32:24 正念和冥想 36:57 Gillian:共情能力太强带来的困扰 47:16 练习自爱的方法:适合自己最重要,警惕消费主义陷阱 50:18 多出门走走,不论是 i 人还是 e 人 54:48 在家就可以做的那些免费但幸福的小事 59:35 好好吃饭 01:03:16 给工作和生活之间找一个阻断点 01:05:03 接触自然,运用五感 01:07:51 享受艺术活动带来的沉浸、专注和创造,不论有没有基础 � 提到的书: Kristin Neff, Self-Compassion: The Proven Power of Being Kind to Yourself 中译版:《自我关怀的力量》(刘聪慧 译,中信出版社,2017) � 听友群(一群已满,二群招募中):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18 Apr 2024 | 50. “放弃”也是一门技术活:怎样做个quitter | 00:51:02 | |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 可是,难道“放弃”就一定容易吗? 关于“坚持还是放弃”,我们往期的节目里其实已经涉及了很多次,从要不要读博,到异地恋、异国恋,再到学界vs业界——可以说,这是我们人生道路上反复出现、无法回避的问题。 但似乎,学校没教过我们到底要如何“坚持”,更没教过我们如何判断什么时候应该放弃。 我们以为坚持就是胜利,轻言放弃是可耻的。但事实呢? 于是,善于坚持的Gillian和善于放弃的Zeyuan决定开启一个“quitter系列”,探索关于“放弃”的种种场景。 节目中提到的流程图,来自Steven Bartlett的播客:The Diary of A CEO 00:00 放弃是一门技能,但学校不教 02:42 Gillian小时候的“放弃困难症” 05:41 Zeyuan小时候的习惯性放弃 09:58 放弃和坚持都是一种选择 13:12 【quitter系列】的往期相关内容 14:57 判断什么时候应该放弃:流程图 20:15 我们对于这套流程图的看法 26:18 二次申请 & 高考复读:是什么影响着我们的决定? 31:18 能否坚持,可能和意志力没太大关系 33:50 选最容易坚持的去坚持,又难又普的就放弃吧 36:26 想放弃,却又患得患失,怎么办 43:14 决定放弃之前,可以做哪些准备 47:44 轻放弃:有时候不必非黑即白 49:49 未来的【quitter系列】,希望我们解锁哪些场景?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25 Apr 2024 | 51. 太难了!读博和生育要怎么平衡啊? | 01:08:49 | |
听说不少听友都挺关心婚育问题? 毕竟,大多数人读博的年龄段正好与女性生育的最佳年龄段重合。 如果说读博和学术已经如此艰难(且贫穷),那么叠加婚姻和生育会发生什么呢? 于是,今天我们请到了一位对读博、婚姻、孕产和养育都有经验的嘉宾,听听她怎么说。 嘉宾:一七,博士毕业于耶鲁大学,读博期间生娃,现在从科研转行成为某平台心理咨询师,也是播客《聊天吧,妈妈》的主播。 本期话题分为三个部分:【婚姻&亲密关系】【孕产】和【养育】 男女都适用,但部分内容主要针对在美国读博的情况,其他地区酌情参考。 节目中的提问大部分来自上个月在听友群里的征集(入群请加:ze2yuan1)。 如果听完这期之后你还有其他的疑问,也欢迎私信一七(微信:yiqicounseling)。 00:00 Intro 01:44 当读博与结婚这两件人生大事相遇 09:28 除了省房租之外,同居的好处还挺多 13:16 婚姻对留学生的签证和养老的影响 17:11 伴侣选择学术圈内的人合适,还是圈外的合适? 20:03 所以结婚到底有什么好处? 26:02 女性博士想生娃,是否有最佳的孕产时间? 28:57 美国大学给博士生的产假和医保是怎样的? 32:42 读博期间生育,会给科研进度带来多大影响?如何弥补? 36:21 生与不生,如何选择?如何与伴侣沟通? 45:55 新手爸爸可以做什么? 48:19 做60分的妈妈,该放手就放手 53:20 团队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把团队中的某个人当成问题 55:45 养育孩子的经济压力和时间压力:男女各有怎样的困境 62:04 带着中小学的孩子出国读书,会面临哪些挑战? 67:20 更多具体问题,看这里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02 May 2024 | 52. 文史领域学术文献怎么做读书笔记?那些年我们走过的弯路 | 00:53:34 | |
自第40期《高校做研究的武学秘籍》播出之后,不少朋友留言表示想听我们聊聊笔记方法和工具。 看,我们果然是一档有求必应的播客。 不过大家别太期待,因为这期内容非常偏文史。我们主要聊了自己领域里常见的几种学术笔记方法:读书札记、年表、摘抄、卡片法,以及文献摘要。 所以,如果你也是传统文史领域的同仁,这期咱们应该会挺有共鸣(疯狂招手)。如果是其他领域的小伙伴,大概会觉得这是我们最nerdy的一期哈。 那么你觉得哪些笔记方法和工具好用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00:46 用播客做软件测评?放过我们吧 02:13 两类笔记内容:Facts & Thoughts 04:55 先给笔记祛祛魅 11:22 札记是个好东西,但是…… 17:57 巧用年表梳理史料 25:20 都2024年了,还有人在做摘抄?! 28:33 卡片法的关键不是卡片,而是系统 34:11 文献摘要(annotated bibliography) 37:59 为什么我们觉得zotero不好用 40:42 Zeyuan的Notion卡片法经验 47:01 作为写作软件的Scrivener也可以是笔记软件 51:53 对,我们是少数还在用word的领域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08 May 2024 | 你有一条来自Gillian的消息,请查收 | 00:00:52 | |
请大家多多点赞,把你的祝福送给Gillian! | |||
09 May 2024 | 53. 美国博士毕业找到教职的成功率有多高 | 00:27:34 | |
最近收到一些提问:去美国读博,毕业以后教职好不好找?如果教职市场太卷,怎样可以提前准备,提升成功率? 这些问题当然难免泛泛,若真要考虑学科差异和个体差异,简直没法谈。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也泛泛来看一下基本盘,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人情况,或许心里能更有数。 简言之,单个教职的应聘成功率通常不到1%,但通过拉长时间线和增加投递数量,想要在5年内上岸一个tenure-track的机会还是比较大的。 为什么这么说?本期节目,我们就来一起分析分析。 你会听到: · 美国教职应聘的岗位选择、时间线、材料准备 · 美国人文类博士后的申请难度 · 一个岗位竞争程度的衡量方法 · 留学生在时间规划和签证方面的策略 相关单集: Ep. 22 特邀|成功上岸香港tenure-track教职,我做对了什么?(含美国招聘) Ep. 42 从留美读博到拿绿卡,总共分几步? 00:00 Zeyuan单口首秀 00:31 话题背景 01:33 几种不同类型的教职岗位和投递时间线 tenure-track、博士后(人文)、临时教职、教学岗 (lecturer)、open-rank 06:19 每个tenure-track职位,有多少人竞争 13:03 美国人文类博士后的录取率 15:12 如何将成功率从1%提升到50%以上 17:02 如果只有两年时间找工作,情况如何? 18:38 如果相关专业每年开放的岗位太少,怎么办 19:27 准备应聘材料,工作量之极限挑战 22:31 以时间对抗概率,留学生的签证问题如何解决 26:12 总结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16 May 2024 | 54. 高校教师之死的警示:海归博士求职需要注意什么 | 00:38:16 | |
4月2日,南京林业大学宋凯副教授自杀,年仅38岁 5月12日,该事件引起全网热议,舆论将其自杀原因归咎于高校的考评制度 5月13日,南京林业大学称,学校没有“非升即走”政策,网传自杀原因不属实 今天的节目,你将听到: - 什么是“非升即走”?是不是真的通不过考核就得离职? - 什么是聘期考核?既然学校没有实施“非升即走”,考核不通过会怎样?是否存在解聘危机? - 考核指标明明是写在合同里的,为什么入职之后才发现压力山大? - 年龄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来说有多重要? - 国外名校毕业的博士,为什么会在一所非985、211的学校遭遇挫折? - 南京林业大学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南京地区的高校有什么特殊性?海归博士如何选择地域和院校? - 学阀是什么?人脉在国内学术圈的作用是什么? - 如果我拥有和宋凯类似的履历背景,回国找工作之前需要注意什么? 愿逝者安息,愿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 ———————————————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 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23 May 2024 | 55. 特邀|211高校“非升即走”的四年,我经历了什么 | 00:56:58 | |
应嘉宾要求,我们对嘉宾的声音做了变化处理,请听友们谅解。 今天的节目,推荐给有志于进入国内高校就职的海内外博士生,以及对教职和学术界心怀好奇的朋友们。 嘉宾小金,名校博士、名师嫡传。毕业前夕曾经试图离开学界,屡番求职碰壁之后最终落脚某211高校,任讲师,暂无编制。 录这期节目,感慨良多。你应该听得出,小金的语气里流露出明显的疲惫和无奈,同时又隐藏着某种单纯的执拗。但你可能想不到的是,小金其实是我认识的最有才华、最勤奋用功的青年学者。我时常想,如果放在另一个时空,她的学术道路或许会完全不同。 00:45 嘉宾介绍 01:38 青椒的日常工作是怎样的 09:06 工作中最喜欢的和最不喜欢的内容 12:59 名校博士毕业后的求职之路 17:46 招聘简章 vs 实际情况 20:43 人文学科教职薪资水平 22:43 科研压力与非升即走 27:19 申请国社科,人脉尤其重要 30:33 工作之后才窥见的行业内幕 34:46 年轻可能是优势,但也未必 36:15 二本三本院校的压力会更小吗 38:38 同侪竞争、同事相处、同行关系 46:41 如果重回20岁,你还会选择以学术为业吗 53:41 与自己和解,好好活着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30 May 2024 | 56. 文科博士转业界的秘诀:胆大路子野|对话《平凡启示录》 | 01:27:00 | |
不同于某些应用型学科,人文领域的博士如果想离开学术圈,进入业界工作,那是众所周知的难。 领域专业不对口、年纪已大、学历过高,但业界工作经验几乎为零。 这些客观难度门槛虽然存在,事实上却并不可怕。难道做研究写论文就不难了吗? 难不怕,怕的是行动主体的内心设障 + 方法不合理。学术研究如此,业界求职亦然。 今天这期和《平凡启示录》(主播:晓宇、旺旺)的串台节目,就让我们借助职场人的视角,重新审视学界与业界的行业壁垒。 比较学界与业界这两座围城,哪边的草更绿?此岸的困境到底有没有可能在彼岸得到解决? 博士训练中有哪些能力可以迁移到职场,甚至成为职场中的宝藏技能? 为什么说很多博士生进了业界之后“不会找工作”?我们被哪些思路和方法上的局限绊住了脚步? 这是我希望自己当年在博士毕业之际能听到的一期内容,里面的很多道理是我在业界工作之后才明白的——不过,对你来说或许还不算晚。 节目中提到的书:安晓辉,《这本书能让你成功转行》,台海出版社,2022 00:00 Intro 01:29 对于职场人来说,读博能否作为拯救瓶颈、拓展人生的办法? 09:27 有时候我们只是想停下来充充电,而不是再拿一个学位 14:22 硕士是个跳板,问题在于往哪儿跳 16:23 私企、国企、学界,人际关系哪家难 46:00 能力迁移:一名训练合格的博士同时也是优秀的职场员工 56:35 拿出咱们的底气和信心,忽略某些水平低的HR 62:07 文科博士转业界:三百六十行都能试,不要自我设限 64:34 如果你想转行却又纠结沉没成本:何必为了一个没落的行业赔上自己的青春? 69:00 在没有从业经历的情况下拿到业界的第一份工作:野路子往往胜于常规应聘 77:27 不要幻想“一步到位”,先拿到第一份工作,再考虑跳槽转行 80:03 大量的单位、机会、人脉资源摆在那里,请用这些方法把它们挖出来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06 Jun 2024 | 57. 串台|学术打工人的困境,在业界有解药吗? | 01:20:14 | |
本期我们继续串台《平凡启示录》,延续上周节目关于学界与业界的比较。 非升即走 vs 大厂优化 有毒导师 vs 草包老板 性别歧视 vs …还是性别歧视 看起来都是相似的槽点,细论起来却并不尽然——就像托尔斯泰的名言:“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通过比较这些困境,我们会发现学界和业界在打工人视角下的微妙利弊差异。虽然人生没有完美设定,虽然个体很难对抗环境,但我们未尝不能通过知己知彼,追求精神上的自如自洽和行动上的利我利他。 00:00 Intro 01:39 非升即走 vs 大厂优化 11:02 国企是35岁之后的归宿吗 13:57 当我们放弃“稳定”的幻想之后(以及自由职业的心态) 19:57 私企先甜后苦,高校先苦后甜? 27:21 当学界&业界打工人的基本权益被侵犯 40:07 卡毕业的导师 vs 瞎指挥的上司 55:40 性别歧视:业界和学界,美国 vs 中国大陆 77:44 总结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13 Jun 2024 | 58. 帽子,基金,非升即走:海归青椒历险记 | 01:23:40 | |
「忍看朋辈成新鬼,于无声处听惊雷」 ——嘉宾大猫集鲁迅句 海归博士想要在国内高校求职任教,可能面临怎样的处境?有哪些易被忽视的信息差和需要适应的游戏规则? 当今国内学界,拥有怎样的背景才算“豪门”?“寒门”学者路在何方? 自第54期《高校教师之死的警示:海归博士求职需要注意什么》抛出了一块砖之后,今天果然引来两枚玉: 【嘉宾】 大猫:留美硕士、博士、博士后,回国七年,现于上海某985高校任长聘副教授 马帅:留美博士、博士后,藤校背景,去年回国面试十余所高校,现于港澳地区某高校任助理教授 同为环境专业的海归青椒,两位老师对前段时间南林大宋凯博士的遭遇深有感触,并基于各自的经验分享了他们回国以来的所见所思。干货满满,妙语连珠,给有意向入职国内高校的年轻朋友们提出了许多具体可行的建议。 而且而且,由于两位嘉宾的到来,咱们这期节目终于有主题曲了! 【音乐】 大猫点播:康士坦的变化球《美好的事可不可以发生在我身上》 马帅点播:Blur《There's No Other Way》(结尾) 00:00 Intro & 嘉宾介绍 大猫:”我是海归中的三无人员“ 马帅:”通过回国找工作认清了现实“ 02:15 2016-2023,国内高校求职的体验变化 06:13 如果未来确定想进国内高校任教,可以怎样准备? 什么是“豪门”背景 东亚求职文化 海外优青、“曲线救国”的路径 13:28 中美“非升即走”制度的比较 国内缺乏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扶持 混乱复杂的规则,心眼再多也不够用 31:01 考核压力:自上而下的制度性原因 学科评估 同行评议 37:41 国内学术黑话解码:四大帽子和四小帽子 “帽子”的重要性与门阀山头的建立 “一些知名大学已经「衡水中学化」了” 46:24 快来,这里有瓜!一则关于学界帽子和等级制度的荒唐案例 50:32 港澳高校、中外合办校怎么样? 另:点名表扬西湖大学 56:17 海归回国工作的一些 cultural shock “病毒式点赞” 重于泰山的“国自然” “There’s no other way” 01:05:12 不再“稳定”的高校,何处是岸? 01:13:11 “迷惘的灵魂啊,安静地运转吧” 两位老师的寄语 海归phd“天龙人“:四点争其一 ——————————————— 本期主播: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20 Jun 2024 | 59. 放弃985高校教职去美国再读一个博士,不怕后悔吗? | 00:44:37 | |
本期嘉宾小姜,曾经拥有令人艳羡的履历:985高校人文学科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究竟是什么,让她决定放弃教职,去美国再读一个相关专业的博士? 做出这样重大的选择,她经历了怎样的思考和权衡?又如何面对前方的种种未知与风险? 留美第一学年结束,实际体验是否符合之前的预期?对中美博士项目的差异有哪些感受? 如果你也正面临着重大的人生选择,在已知的稳定和未知的风险之间摇摆,在看不到希望的道路上无数次想要放弃—— 那么或许小姜的心路历程可以带给你一些启发和共鸣。 01:39 之前在国内读博时的职业规划是怎样的? 03:23 毕业后留校任教是怎么做到的? 04:10 入职岗位是非升即走吗?考核指标是怎样的? 05:40 入职后发生的规则改变 07:42 本校博士留校任教,有人脉优势吗? 09:17 拒绝变成“讨厌的大人” 11:04 在国内读博期间没料到的是…… 12:20 从入职前的期待到后来的彻底幻灭,是怎样的过程? 13:03 教学方面 16:46 科研方面 17:34 人际关系 19:09 体系性的问题 22:17 无论向前还是向后,都看不到希望 25:05 为什么选择出国读第二个博士? 30:17 有没有遇到过来自家人、师友的阻力? 31:47 在美国读博第一年结束,感受如何? 37:54 留学+做助教,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40:19 以往的读博经历对读第二个博士有什么帮助? 41:55 现在回想,会有后悔的时刻吗? ——————————————— 本期主播: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27 Jun 2024 | 60. 特邀|从博士退学的边缘到 tenure-track 第一年,学术界的荒野求生 | 00:51:44 | |
今天的嘉宾Emily,是我的学术同行,去年以ABD身份拿到美国某文理学院 tenure-track 教职 offer,博士毕业后无缝入职。 但是在此之前,她拿到的是极限地狱模式的副本。 用三年 TA funding 在美国读完人文学科的PhD,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Emily 只能通过推迟资格考、回国 gap、寻求外部资助等各种办法花式求生。 资格考、50%助教、找工作、申请 Fellowship,以上任何一件事,都足以让一个博士学期变得格外忙碌。 而 Emily 需要一学期里完成全部四项。 这还不算完。在经费即将用尽、前途一片未知的高压下,Emily 一口气投了13份工作申请。 而在第53期节目中我曾分析过,我们这个领域在美国找教职,第一年投10份申请已经是极限。 Emily 是怎样逆风翻盘的?拿到 tenure-track 之后又面临着哪些新的挑战? 【时间轴】 —— 读博期间可以没paper,但不能没钱!—— 01:12 读博 funding 不足,生死时速找教职 03:20 读博中途回国 gap,是省学费的好办法吗? 09:23 系里的钱用完了,还有哪些办法可以找到资助? —— 求职季,天知道我是怎么活下来的—— 11:18 最后一年的极限挑战,每天都觉得要撑不下去了 13:59 在崩溃边缘把该做的工作完成,这是什么超能力? 16:22 柳暗花明,劫后余生——成功经验是什么? 21:28 院校在招聘的时候看中什么 ——美国高校青椒的卷法—— 27:18 美国教职的招聘和考核有没有坑? 34:39 文理学院的工作第一年体验如何 40:13 评 tenure 的考核要求和评审程序 44:39 人脉的重要性和搭建方式 45:56 评上 tenure 的难度有多大?周围有人被迫离开吗? 47:28 你觉得工作中最难的是什么? 48:45 能分给真正做研究的时间有多少? 49:57 如何面对各种负面信息和不确定性 ——————————————— 本期主播: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04 Jul 2024 | 61. 文科博士离开高校还能去哪儿?资深HR教你找工作 | 00:47:45 | |
讲个啼笑皆非的现象: 业界的朋友问我:你们抱怨高校事多钱少还搞非升即走,那为什么不换个工作呢? 然后我拿这个问题去问周围所有饱受煎熬的文科博士, 结果他们无一例外地回答:那我还能找什么工作呢? 这就是为什么我特别想做今天这期节目。 当然,如果你热爱学术,那非常好。可是如果你是因为担心其他地方不会要你,才被迫在学术界苦苦挣扎,那真的没必要。 或者,以为“必须专业对口”,所以从某个薪水很低的高校跳到某个薪水更低的传统文科行业,那就更没必要了。 本期嘉宾娟姐,互联网电商行业,前人力资源总监,现任总助,拥有15年HR经验。她表示,专业不对口、年龄大、缺乏相关工作经历,这些一般人眼中的“劣势”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博士学历完全可以是加分项,关键看你怎么用。 00:00 Intro 01:23 学历贬值:博士比硕士更难就业吗? 03:25 没有相关工作经历,如何体现自己的优势? 07:21 第一学历真的很重要吗? 08:16 海外学历贬值了吗?海归身份是优势还是劣势? 10:44 通过招聘网站投简历,有哪些提高成功率的技巧? 16:12 从HR的视角解析面试技巧 23:28 其他的求职路径 26:18 如何展示“冰山下”的综合能力 28:46 克服“高学历羞耻症”和“文科自卑症” 33:18 除了出版、传媒、教育行业之外,文科博士还能去哪儿? 37:30 如何应对关于职业选择和前途的迷茫感 43:37 站在35+的年纪,娟姐如何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 45:43 过来人的寄语 ——————————————— 本期主播: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11 Jul 2024 | 62. 如何提升英语论文写作水平,突破瓶颈期 | 00:26:34 | |
最近在做30天学术英语写作提升营,今天的节目就正好来聊聊提升英语写作水平的问题。 我所在的人文领域,对写作要求非常高。毫不夸张地说,你的研究能否被学界认可、价值几何、影响多大,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你怎么写。 而你的同行,是一群在美国研究文史哲的人——可想而知,他们都非常非常会写。 这期单口,我分享了自己从国内本科到留美读博期间,努力提升学术英语写作水平的个人经历。 如果你对我的写作课感兴趣,别忘了听完节目最后的介绍哦。 报名/咨询,请加 ze2yuan1,备注“写作课”。 【更新】 第二期名额已报满,感兴趣的小伙伴欢迎加微关注后续课程! ——————————————— 本期主播: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18 Jul 2024 | 63. 读博以后交朋友更难了吗?两个 i 人又来聊社交了! | 00:54:53 | |
又是一期来自听友提问的选题:读博之后感觉社交圈越来越小,周围没有什么能交心的朋友,深度交流变得很难,怎么办? 没错,继第35期的恋爱话题之后,我们又来操心博士生的交友了! 借着Gillian回归~聊聊象牙塔里成年人的友谊。 00:00 Gillian 回归+近况update 03:12 什么?咱俩快十年了?! 04:17 开始读博之后,交朋友变得更难了吗 10:32 以前的朋友步入社会,关系会渐行渐远吗 14:35 我们读博期间交到的朋友都是怎么认识的? 17:32 学术会议上认识的同行是怎么发展成朋友的? 20:53 会议结束后,还会主动保持联系吗? 27:21 向不太熟的人求助,反而变成了好朋友 29:50 从场面话到“深度交流”,有没有什么诀窍? 38:32 你总是不主动联络我,是不是没拿我当朋友 47:17 学术同行/朋友之间的嫉妒 52:29 读博的道路上,各种朋友都是宝藏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25 Jul 2024 | 放假一期,下周回归! | 00:00:25 | |
一只小鸽子飞过。。。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01 Aug 2024 | 64. 时间管理技巧大盘点: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 01:03:52 | |
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和网络资源可谓是相当丰富了。五花八门的方法原则,听起来都很有道理,但真正用起来却效果不佳?究竟是没有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还是某些方法压根就不适合自己? 今天的节目,我们选择了8种常见的时间管理法,盘点它们各自的优劣、执行中的困难点、适合人群,以及我们个人的实际使用体验。 暑假过半,如此鲜红的鸡血不来一针吗? 01:50 1. 每日计划 & to-do list 12:51 2. Time blocking 19:48 3. 划分优先级 26:29 4. 限制每项任务的工作时间 32:16 5. Pomodoro 番茄时钟 36:37 6. 利用碎片时间 41:39 7. Multitasking 多线程工作 51:59 8. 限制社交软件使用时间 57:38 时间管理本身会造成时间负担吗 61:06 所有办法都试了,时间还是不够用,怎么办?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08 Aug 2024 | 65. 从0开始准备博士资格考 | 00:53:41 | |
如果说博士论文是跑马拉松,那么资格考就是铁人三项——真不好说哪个更难一点。 博士资格考(candidacy/qualification/comprehensive exam),不同专业、不同院校的政策都各不相同,我们的分享当然只能限于自己个人的经验(人文领域),不过这期节目中关于提前规划、选教授、心态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或许在其他领域也能互相参照。 本期你将听到: 资格考需要提前多久开始规划? 如何选择主攻和兼攻方向? 如何寻找committee members? 人文领域的书单怎么列,多少本书才够? 总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如何克服恐惧、拖延的心态? 00:45 什么是博士资格考?什么时候考?考什么? 03:49 提前规划:有哪些是从博士刚入学就可以开始准备的 06:14 Gillian的教训:一定要提前弄清楚院系政策 08:35 三个领域怎么选,范围定多大? 10:26 如何选择教授,组建资格考委员会 14:39 强烈建议选一名外校的教授 18:01 列书单:怎么列?需要多少本?能不能包含论文? 25:07 Question list:问题与书单是一体两面 32:32 考前准备:多长时间合适? 35:06 timeline 示例 36:38 避免备考拖延 40:42 Zeyuan:规划失误导致极限挑战一个半月准备笔试 47:44 心态调整:你永远不可能100% ready 52:31 关于资格考的下期内容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 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15 Aug 2024 | 66. 大家的博士资格考都是怎样的?我们总结了笔试十大技巧 | 01:17:40 | |
上期节目我们聊了博士资格考的前期准备,本期听友群的小伙伴也分享了各自院校/专业的不同考法,简直是博士生花式折磨大赏,大家感受一下~ 虽然同在人文领域,Gillian和Zeyuan经历的资格考笔试形式也有不同,不过本质上大体一致,都是列书单、列问题,最后限时写essay。面对这种类型的笔试,怎样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做足准备?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总结了十个技巧,分享给即将挑战资格考的你! 00:46 通过比较不同专业不同院校五花八门的考法,我们发现—— 05:25 我们各自经历的笔试是什么样的 14:41 技巧一:找往期考题 17:45 技巧二:跟教授多聊!多聊!多聊! 20:14 技巧三:向教授旁敲侧击(附Zeyuan的讨价还价经历) 26:00 技巧四:不要在教授面前装坚强 28:43 如果笔试没过,也不一定是你的原因 31:28 技巧五:如何高效列书单 35:56 技巧六:列问题值得多花时间 42:31 技巧七:如何快速刷完大量的书 51:25 技巧八:用笔记和检索系统为笔试争取时间 62:55 技巧九:笔试过程中的生活保障 68:41 技巧十:限时笔试过程中应对压力和卡文 75:54 关于口试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 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22 Aug 2024 | 67. 从“学生”到“学者”:博士阶段如何实现心态转型 | 00:58:06 | |
读博和科研都是艰难的,而我们习以为常的「学生心态」则会让这份艰难加倍。 作为应试教育下培养起来的「好学生」,我们中的很多人早已习惯通过认真听讲和海量刷题完成学习目标,习惯通过标准化的考试成绩评价自己的进度和价值,习惯享受老师耐心细致的无私教诲,习惯遵循清晰的指导和明确的路径,习惯吸收知识然后完成任务,习惯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 而这一切,几乎都和「学者」培养背道而驰。 面对散养的导师、各怀心思的组员、久攻不下的研究难关、想破脑袋也想不出的选题,习惯当好学生的我们很容易陷入迷茫和挫败的漩涡。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另一些人能够很快适应学者模式,自信展示研究工作,大胆提出不同意见和创新性的想法,主动与各方教授寻求合作,不惧怕失败和风险,也不容易受外界声音左右——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学生心态和学者心态,到底有什么不同?本期节目,我们请到了来自听友群(二群)的小伙伴,即将博士毕业的畅昊,互相交流各自的学术成长经历与所思所感,以及文理学科在「学者心态」培养方面的差异。 【嘉宾】畅昊,南洋理工博士最后一年,目前在德国访学,材料方向 在这期的录制中,我们克服了Zeyuan的感冒、Gillian的hangover,以及三大洲的时差,请给我们掌声鼓励� 00:00 Intro 00:42 畅昊的科研经历:从物理,到材料,再到机器人 03:04 “学生心态”和“学者心态”的核心差异在哪里? 04:38 文科训练鼓励我们早早抛弃标准答案 05:27 理工科最难的一步是从第一作者到通讯作者的跨越 08:34 independent researcher和数据劳工的区别在哪里 13:39 人文领域的难点是如何独立提出好的研究问题 15:34 “你是这个领域的专家” 17:33 师生关系如何影响博士生“学者心态”的转变 20:01 家长式的导师 21:33 当论文能够通过一套方法批量生产,是否还有必要培养“学者心态”? 24:09 散养式的导师 25:10 博士生培养就像训练AI 29:22 我自己的学业和研究,我自己最了解 32:38 如何“向上培养”导师 37:08 如何自信且得体地表现自己(和画饼) 39:52 如何与组员相处,遇到奇葩组员怎么办 44:18 与教授建立人脉:从学生式的请教到学者式的合作 47:09 如何克服学术社恐 51:40 总结:如何在读博期间有意识地培养“学者心态”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29 Aug 2024 | 68. 当她想要成为学者:女性在学术界的处境和前路 | 01:20:47 | |
这是一期6月里录制的节目,错过了后来发生的一些热点。不过没关系,女性主义话题才刚刚开始,并且还要持续下去。 出于对节目时长的考虑,录制当天的部分谈话内容没能进入本期正片,而是会以「番外」的形式发出,未来一周内随机掉落,敬请期待! 【嘉宾】 大猫:上海某985高校长聘副教授 马帅:港澳地区某高校助理教授 “Grad Lounge的副标题是「不止学术」,我们今天讨论的女性主义话题也不仅限于学术圈的内部。女性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处理的,不被功绩主义至上的当下社会所赞赏的各种隐性的、显性的劳动任务是如此的复杂,我们在其中所遭遇的不平等是如此的琐碎,以至于我们甚至会耻于这样的讨论。但是这种不公,又如同衣服上一根刺、鞋里的一粒沙,会实实在在地令我们感到不适。女性主义也从来不只是属于女性的,它关注的是所有边缘和弱势者的生存。 因此,我们还是需要这样的讨论。我们容易生活在令自己舒适的泡泡中,而当遇见超乎你的认知和经验范围的不公,我们不要被那些精英主义或是草根主义的标签所捆绑。至少我们可以当一个倾听者。 我们简中的环境中,对于女性主义,对于两性权利的平等,远远没有到矫枉过正的地步。而相反,在经济大环境越发不如意的当前,甚至发生了一些倒退。我以前念书的时候,一些白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Why are you so overreacting? 我很讨厌这句话,因为它充斥着一种既得利益者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我想说,请继续保持女性主义视角下这样的一种敏感度。女性主义不论是作为理论还是生活方式,都还在不断的演化和进步中。正是这些琐碎的、具体的观察,反思以及交流,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大猫寄语 【音乐】 大猫点播:谭维维《小娟》 马帅创作:Nora You Gotta Go 00:00 Intro 01:32 女性主义话题需要所有人参与 05:32 女教授的着装打扮:难以摆脱的客体化凝视 11:58 学术会议与酒桌上的女学生:专业与暧昧的界限在哪里 22:06 性别刻板印象:“不找女导师”与“不招女学生”的背后 26:03 「学术妲己」话语的灾难性伤害 31:34 高校教职男女比例的失衡:是什么阻碍了女性在学术道路上的发展 35:47 学术资本化背景下,工作与家庭的时间分配造成了夫妻间的竞争关系 45:59 深夜的办公室里,以搞科研为借口逃避家庭的男性 48:24 什么是学术爹味 50:33 被塑造的性别特质与隐匿的特权 54:12 再谈陈朗:理论与行动、个体与环境的矛盾冲突 58:56 求学和求职中对女性婚育状态的打探 1:02:11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改变和行动 1:11:09 如何理解当今网络舆论中的性别对立情绪 1:15:13 总结 1:19:14 Grad Lounge freestyle 【片尾曲】 作词/演唱:马帅 「别看你数学第一名,到高中就不灵了,不聪明了 应聘,未育女性,博士学位不通行了」 如果讲课穿裙子,你担心骚扰或者风评吗 非逢迎吗,职称评定,陪酒,你说公平吗 年龄的桎梏 对家庭的支付 被侮辱,和被侵害的 苏三和苏妲己,这有毒的制度 迂腐的基金委都延长35岁,肤浅的资助 你是不是也常想要,无奈地止步 一路,我向你承认,我生活中各方面的特权 遗憾,中科院的院士是文盲的社团 正相反,我从你身上学到坚韧和勇敢 且慢,我尊重学术什么美女教授浪不浪漫 哥们儿,你谈论Beauvoir,Foucauldian 别再教她做事了,act like barbarian 向上帝忏悔不如对你老婆支持点 我们需要反思,需要写论文 还要花时间去多实践 我相信人人平等,特别当你面对真理 我愿意听你说说,也请你沟通分歧 请你,纠正我,如果浅薄或冒犯你 我更加发展我了,当你尝试解放你 建议,我并没有,快展示你的新成就 你是你的主义者,哎,凭什么非跟着走 别提领袖,要么是坏,要么就是昏了头 我没什么主张 but Nora you gotta go 谁造成,的暴风 快淹没你的噪声 正因为有压迫 才会异化和冒充 不能再装睡了 为何关闭了闹钟 hwb玷污革命 我们继承抗争 ——————————————— 本期主播: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 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03 Sep 2024 | 番外|Ep68闲聊补遗,来听的都是真爱 | 00:36:09 | |
随机掉落的番外,集合了Ep68部分未收录片段。 【音乐】 嘉宾马帅(aka 行走的曲库)点播: Rina Sawayama, Catch Me in the Air Marina, Man’s World | |||
05 Sep 2024 | 69. 那些到了美国之后才发现的槽点 | 00:48:23 | |
又是开学季,两个已经离开了校园的人也来凑一波热闹,聊聊当年初到美国留学时感受到的槽点。 别错过最后的小彩蛋 00:51 关于M记和K记 06:02 关于小费 15:59 关于支票 18:19 关于快递 26:28 关于出行 30:44 关于安全 37:21 关于生活习惯 45:09 关于求生欲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12 Sep 2024 | 70. 这个广受中国学生喜爱的英语句型,咱还是慎用吧 | 00:17:26 | |
一期欲鸽未鸽的节目,随便聊聊。 句型: Somebody does…, doing… 例子: This paper explores Phenomenon X, using Method Y. 为什么说这个句型要慎用?什么时候才适合用? 写作课咨询请加:ze2yuan1 ——————————————— 本期主播: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 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19 Sep 2024 | 71. 海归博士去国际高中任教,比进高校更香吗? | 01:17:46 | |
早听说博士毕业求职已经卷到中学了,事实真是如此吗?主播Zeyuan现身说法,聊聊海归博士与国内二线城市的国际高中之间能擦出怎样的火花。 01:00 大陆国际学校的三种类型以及主流国际课程 08:20 Zeyuan神奇的求职经历 16:56 海归博士背景到底是不是加分项? 21:45 Zeyuan当时的工作内容:行政+教学两手抓 26:18 博士期间的学术训练对这份工作的两大帮助 32:31 教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差别在哪里 36:20 同时服务学生和家长两个客户 40:25 除了教学之外还要“育人”?育人怎么育? 45:02 关于工作时长 46:24 国际中学的教学方法和风格 49:16 工作量和薪资待遇与高校教职相比如何? 1:00:14 职业上升空间=对标企业高管 1:05:35 近年来国际学校频频暴雷,这条赛道还靠谱吗 1:09:30 最后的离职原因究竟是? 1:14:22 什么样的人更适合这个行业?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 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26 Sep 2024 | 国庆快乐!放假两周! | 00:01:35 | |
看吧,该放的假总是要放的!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小宇宙 喜马拉雅 荔枝 网易云音乐 App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10 Oct 2024 | 72. 艺术史博士去博物馆策展,比进高校更香吗? | 01:01:55 | |
接着第71期的内容,这期咱们来挖一挖Gillian博士毕业后的工作经历。 Gillian:艺术史PhD(中国古代方向),毕业后在北美某著名博物馆做策展研究员 在博物馆工作,每天与琳琅满目的稀世藏品亲密接触,是怎样的体验?除了读艺术史专业之外,其他专业也能进博物馆吗? 这个行业求职卷不卷?求职者的研究成果、工作经历、人脉关系,哪个更重要? 与高校教职相比,博物馆策展人的薪资待遇如何?工作量和压力会小一些吗? 除了高校和博物馆之外,艺术史博士还有哪些对口的就业选项? Disclaimer:本期内容主要针对北美博物馆的情况,其他地区酌情参考。 00:00 策展研究员与策展人有什么区别 02:19 读艺术史PhD有哪些对口的就业路径?拍卖行vs美术馆vs博物馆,哪里更香? 07:21 如果想去博物馆工作,需要读什么专业?必须读到博士吗? 13:20 博物馆策展人薪资待遇如何?与高校教职相比怎样? 14:10 艺术史PhD如果想进博物馆,求职有多卷?需要怎样的履历背景? 18:50 什么?策展研究员还需要社交能力很强? 20:20 Gillian平时的工作内容 32:17 Gillian在工作中最喜欢的和最不喜欢的方面 36:15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策展人?咱们 i 人还有没有希望? 37:23 在Gillian看来,博物馆工作比高校更香吗? 45:28 博物馆策展人最不喜欢被问到的问题 48:53 如何像内行一样看展:通过展示牌揭秘收藏史 52:15 防火重于防盗,防盗最怕家贼:大英博物馆重大盗窃案件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小宇宙 喜马拉雅 荔枝 网易云音乐 App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17 Oct 2024 | 73. 博士生「向上社交」攻略:社牛嘉宾教你从0开始发展学术人脉 | 01:27:30 | |
为了帮广大博士生解决学术社交难题,两个 i 人主播这回可算是请来了一位社牛嘉宾。 【本期嘉宾】 李一凡,艺术史博士,美国某高校博士后。狮子座,ab型血,单身,ESFP或ENFP(……画风愈发转向相亲节目) 一凡从博士入学开始,仅用短短两三年就迅速成长为领域内男女老少皆知的社交明星,aka 学术媒人、业界共友、八卦资源宝藏。 他的人脉网络是如何建立和发展的?这么多关系要如何维持并推进?这些人脉资源又为他带来了哪些实打实的学术红利和发展机会? 虽然「向上社交」这个词可以让人有无数嗤之以鼻的理由,但作为学术萌新的博士生与教授大佬之间的权力差是不容否认的。想给教授留下好印象,想让教授记住自己,想请外校的教授给自己写推荐信,这些也都是博士生实实在在的需求。 那么在众星云集、蜂蝶逐香车的学术会议上,我们究竟要如何体面地、专业地、舒适地与各种陌生学者“套近乎”,会后又该如何有来有往地维持这份关系,让它开花结果? 希望一凡的经历可以帮助初入学界的你了解美国学术人脉的运作方式,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Disclaimer:本期节目内容基于美国人文领域场景。 00:46 “啊对对,我也认识一凡!” 02:41 套磁的 next level 07:09 如何与全院博士生打成一片,为什么要与「非同门」的同学建立联系 13:00 毕业之后与老同学关系的维系和推进 16:30 利用导师和同门发展社交网络(如果导师是一只绵羊的话,她已经快被我薅光了) 25:14 跨校活动、学术会议,如何在陌生地点与陌生人迅速熟络起来 31:42 留下联系方式:要不要加微信? 34:24 会场上认识的人,会后如何保持联系? 40:31 在会场上想和教授大佬搭讪,需要注意什么 45:54 你会介绍自己的研究吗 48:25 了解领域版图,收集学术情报 53:14 在学术会议期间适合社交的场合大盘点 58:47 对教授的研究领域不太熟,如何灵机一动找话题 1:01:14 如何优雅地结束对话 1:03:49 不好意思向大佬开口索取?学术萌新如何克服”向上社交“的心理难关 1:13:00 一凡通过“向上社交”获利几成,赚到过哪些机会? 1:18:48 社交中尽量不要…… 1:22:20 社牛也有社交困扰?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小宇宙 喜马拉雅 荔枝 网易云音乐 App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24 Oct 2024 | 74. 我有休息羞耻症,你有药吗?有效休息方法大盘点! | 00:57:38 | |
要说学术人最常见的两大症状,那大概就是拖延症和休息羞耻症了,它们听起来是如此矛盾却又如此合理,让人每天在“不想工作”和“不敢休息”之间反复拉扯。 拖延症咱们之前讨论过两期,今天来聊聊休息和休闲。 00:38 Gillian:要想治好学术人的休息羞耻症,可能得找个班儿上 03:36 Zeyuan:如何让一个INTJ意识到别把自己卷死 05:32 潜伏的羞耻症:允许自己休息,但是心里真的放下工作了吗 07:44 来自前学术人的感叹:原来下班后的休闲时刻是这种感觉! 10:00 茶水时间:你管这个叫休息? 11:44 运动算休息吗? 16:33 社交对 i 人来说算休息吗? 17:49 如果做饭也算休息方式,那打扫卫生呢? 19:35 你还别说,艺术创作类的活动真的管用 20:56 来点接地气的吧:刷视频、刷社交媒体、打游戏,这些活动的休息效果如何? 25:25 文学专业的人来谈谈,看小说的休息效果怎么样?(这还真不好说) 28:44 哪些行为属于“假休息“:以为花时间休息了,结果反而更累了 31:17 有没有所谓的“最佳休息时间”? 38:09 从“假期综合症”到“学术会议后遗症” 42:00 计划休息一个小时,到点了却不想回去工作,怎么办? 46:03 生了几次病之后,突然悟到了克服休息羞耻症的终极mindset 47:18 培养兴趣爱好的重要性(尤其对于博士生来说) 51:09 四个维度评估最适合自己的休息回血方式 56:00 碎片时间休息:与其拿起手机,不如试试放空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网易云音乐 App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31 Oct 2024 | 75. 从小镇做题家到剑桥博士生:如何实现学术&搞钱两不误 | 01:15:23 | |
本期嘉宾Eve,本科期间一边做各种兼职和社团,一边拿国奖校奖,硕士毕业gap期间一边做 au pair 一边环游各国,同时还申请上了剑桥的PhD。 一个人如何能同时兼顾这么多事情?各种实习、兼职、打工、助研的机会去哪里找?是什么推动着她直面这一路的种种困难? 这期节目里,Eve不仅和我们分享了这些经历背后的故事,还谈到了她未来的事业目标:研究并服务于“小镇做题家”这样的资源匮乏群体。Eve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勇敢试错与拥抱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丰厚回馈,以及学术研究兴趣在象牙塔内外的多种实现方式。 【嘉宾】Eve,剑桥大学教育学在读博士生,陆本陆硕,欧洲gap申博,从大一开始实现经济独立,尝试过几十种兼职,读博X打工X创业三线并行中 小红书/公众号:伊娃Eve 01:26 国内本硕阶段,如何薅奖学金和助学金的羊毛 07:16 本科期间做过二十多种兼职?!那些你想到的和想不到的赚钱渠道 10:30 哪里可以找到适合学生的打工/助研机会? 13:44 如何避坑那些得不偿失的兼职? 19:19 在花式打工的同时还保持全系第二名,精力是怎么分配的?真的有时间睡觉吗? 27:54 有没有怀疑过:如果把更多时间精力集中在学术上,是否会更好? 35:40 芬兰交换与欧洲gap:如何一边旅行一边挣钱 50:43 有没有考虑过留在芬兰? 55:50 上岸剑桥PhD,Eve却觉得自己的申请不算成功? 1:04:11 为什么想研究小镇做题家这个群体?Eve如何理解自己的identity和mission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网易云音乐 App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07 Nov 2024 | 76. 串台《边角聊》|策一个展比读博还久?走进艺术策展与收藏的世界 | 01:25:19 | |
第72期预告的小悬念现在揭晓啦~没错,这期串台《边角聊》! 如果你对Gillian的工作感兴趣,或者好奇艺术收藏圈的八卦,或者想进一步丰富自己未来去博物馆看展的体验,或者单纯需要一期轻松又涨知识的播客给不堪学术重负的大脑做个按摩,那你就来对了! 本期参与者 Gillian:与大家分享在美国从事博物馆策展工作的行业秘辛 Zeyuan:打酱油+点缀氛围 伯樵:友台主播,非艺术史专业但善于提出十分内行的问题 本期串台播客 《边角聊》 00:00 期待已久的串台! 01:06 业内人士如何看待近年国内的“博物馆热” 05:03 策展人,是一个职称么? 12:30 “这行待遇不咋好”,但是…… 13:43 展览策划,从哪里开始? 16:32 策一次原创展览花了6年,比读博还久?! 18:33 果然,哪里都有填不完的表和走不完的流程 21:30 展厅布置的幕后细节 28:16 向私人藏家或其他机构借藏品,怎么借? 31:00 策展人的kpi是什么? 36:41 北美的观众喜欢看什么? 42:22 普通消费者看展如何避坑 48:27 专业和职业道路选择:博物馆工作适合什么样的人? 54:23 策展人怎么穿?家境清贫的孩子能适应这个圈子吗 58:51 史上最大的艺术品盗窃案 64:30 赝品的世界 75:45 赞助人丑闻会影响博物馆吗 84:17 策展人会悄悄跑到展厅“偷看偷听”参观者吗? 延伸资料 《史上最大的艺术品盗窃案 》(This is a Robbery: The World's Greatest Art Heist,2021) 《以假乱真:赝品的真实故事 》(Made You Look: A True Story About Fake Art,2020) 《所有的美丽与血泪 》(All the Beauty and the Bloodshed,2022)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网易云音乐 App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14 Nov 2024 | 77. 博士快毕业了,工作哪里领?北美求职资讯汇总 | 00:57:21 | |
来来来找工作啦~坐标美国,人文学科,高校和非高校都可以考虑,瞧一瞧看一看啦~ 我们最初的计划是,趁着Gillian最近在找工作,给大家把北美人文领域的求职信息来源捋一遍。但是实际录这期节目的时候,不知不觉又掺了很多其他和找工作相关的吐槽和八卦。总之,如果你未来也有类似的求职需求,那么这期节目里一定能找到你关心的内容。 00:45 啥?刚聊完博物馆,Gillian就要换工作了? 03:24 Gillian 最近找工作的状态:急不得,躺不平 06:26 投出多少简历算多? 14:51 秋季高校教职招聘信息来源 21:34 找工作最大的卡点?大概就是推荐信了吧 25:24 北美人文领域的博士后申请究竟有多难 31:19 搞好人缘:最合适的机会往往来自师友推送 34:29 临时教职的招聘信息来源和特殊性 39:46 高校之外的工作:实习怎么找? 44:19 高校之外的招聘信息 46:09 文科博士转业界,一切皆有可能 49:45 国际生的身份问题 50:19 LinkedIn好用吗? 52:42 Gillian:第一次有猎头主动联系我,后来发现关键还是在人脉 53:44 博士生也别忘了去蹭蹭校招的机会 55:35 如果你想找工作,一定要做的一件事是—— 节目中提到的网站、组织和资源 HigherEdJobs H-net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Inside Higher Ed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AAS)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MCLC) American Alliance of Museums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网易云音乐 App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21 Nov 2024 | 78. 特邀|一次“失败”的辞职读博经历,让我学会接纳自己 | 01:03:37 | |
十几年前,某C9软件工程本科毕业的常博顺利进入职场,赶上了互联网行业蓬勃崛起的早班车。然而由于在实际工作中感到储备不足,他通过考研重返校园,又进入中科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读博。 博士毕业之后,常博没有进入高校,也没有返回互联网行业,而是加入了某“中厂”。 与此同时,他在某书上写下了这样一条笔记:《如何做一个失败的博士研究生》 我们如何衡量读博的性价比?读博和“学习”之间是什么关系?对于学术界和工业界,我们分别有过哪些误解?一次“失败”的经历,也可能带来怎样的意外收获? 当然了,既然这期节目迎来了一位科班出身的程序员+人工智能博士,那咱就一定不能错过文科生关心的经典问题—— 现在转码,还来得及吗?AI时代,文科生就业会不会变得更难? 02:44 嘉宾经历:本科毕业-互联网-两次考研-读博-“中厂” 04:25 本科毕业后读研好还是直接工作好? 06:05 在互联网行业的就业体验 & 为什么重返校园 07:37 抱着“自我提升”的心态去读博,回头看来太单纯了 12:34 单纯的人或许适合高校,但高校需要看成果 14:20 遇上放养的导师怎么办 17:27 “失败”的经历:如何衡量读博的性价比? 26:14 回头来看,建议新生如何为博士期间的学习做规划? 30:41 不要把博士论文看得太重 34:15 什么样的人适合进高校 35:38 博士进业界的潜在优势:可以少做“狗屁工作” 37:03 嘉宾所在行业在国内高校 vs 业界的薪资待遇 39:50 近年的就业市场有多卷?博士学历是加分还是减分? 44:59 血汗大厂、读博、私企中厂,哪里更(不)快乐? 48:38 “重启人生”之后 52:39 博士训练帮助我快速识别无能的上司 54:31 文科生转码,这条路靠谱么?听业内人士怎么说 59:21 AI会带来程序员的寒冬或者文科生的春天吗?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网易云音乐 App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28 Nov 2024 | 79. 申请美国PhD,需要多少启动资金?“全奖”够不够生活费? | 01:00:11 | |
出国读博绝对不是富二代的专属,不过完全没钱也是不行的。喜爱精打细算的我们就来盘一盘,申请美国PhD,前期需要投入多少启动资金,以及拿到全奖offer之后到底能不能实现收支平衡。 当然,我们必须考虑到申请阶段的个人差异、美国不同城市的物价差异、各个院校给研究生工资的差异、个人生活习惯的差异等等,因此这样的计算不可能特别精准,但至少可以提供一些估算思路,尤其是那些或许你之前没有预料到的开销。 如果你和两位主播一样【酷爱省钱】,那我们的计算应该是比较适合你的! 我们还为暂时拿不出启动资金但又想出国读书的小伙伴们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帮你把经济劣势变为申请优势。 也欢迎其他有经验的朋友们在评论区分享你所在地区的读博收支体验! 00:00 去美国读博到底要不要花钱 02:51 前期储蓄:考试 + 申请 + 签证 + 机票 + 安顿 + 首月生活 37:20 前期支出总计(省钱版) 39:44 如果家里能给的经济支持不够,但又想出国读博,怎么办? 41:08 把经济劣势变为申请优势 43:58 如果目前的背景不足以直接申请phd,想通过海外硕士作为跳板,但又没有经济支持,怎么办? 48:46 美国PhD全奖/助教助研的工资到底够不够花?能不能攒下钱?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网易云音乐 App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05 Dec 2024 | 80. 年底Q&A Part 1|播客有收益吗?在读博士如何找funding? | 00:46:36 | |
转眼又到了一年的尾声~和去年一样,我们征集了来自听众朋友们的问题,在节目里集中回应(去年的Q&A请听ep36和37)。于是我们这个小而年轻的播客竟然也有了一个年度tradition! 首先感谢所有参与提问的小伙伴!为了尽量回应所有问题,我们做了一点分类分期,今天主要回应的是「关于我们的提问」和「其他杂项」,包括但不限于: 如何给未来的老板做背调?拿到offer之后想延迟入学该怎么跟学校提?老师英语口音太重听不懂怎么办?学业压力太大怎么破?在读博士如何寻找海外的funding渠道?等等等等。 未来的节目里我们将回应「留学/访学申请相关」和「中高年级博士学习与就业」两个大类,方便大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类别收听。 今天的「杂项」问题都很有意思,咱们就不在时间轴里剧透了,希望大家都来听,也欢迎你在评论区写下自己的补充回应! 00:00 感谢大家的提问,咱们接下来这么安排 01:58 关于我们的问题 11:05 并不太快的「快问快答」 18:49 其他各种各样无法归类的问题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12 Dec 2024 | 81. Q&A Part 2|留学&访学申请相关问答 | 00:41:05 | |
Q&A第二弹~本期收集了几个关于留学/访学申请的具体案例问答,不过我们的回应会尽量拓展到相应类型的共性情况,希望对有相似经历的小伙伴都有一点帮助。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多多提议补充! 下周的Q&A是「高年级博士生学业/就业」专题,敬请期待~ 00:27 一年制硕士申请美国phd怎样安排? 09:02 国内研二,无海外背景,跨专业申请香港/英国phd,如何准备? 17:53 国内大三,跨专业申请美国硕士,但相关专业修课很少,怎么办? 24:14 博士入学第一年,想转申美国phd,怎样问导师要推荐信?文书中怎样解释动机? 31:13 国内博士生想申请海外访学/交换/博后机会,怎样找funding?Trump上台后,中国留学生返美会被拒绝入境吗?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App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19 Dec 2024 | 82. Q&A Part 3|高年级博士&就业专场 | 00:49:09 | |
Q&A第三弹~本期收集了与高年级博士学业、毕业、就业相关的听友问题。比如,如何规划毕业时间?在美国找教职需要注意什么?是先在国外工作几年更好还是一毕业就回国更好?未来不想做教职了,剩余的读博时间该做什么? 今年的Q&A节目到此就全部完结了,所有在截止日期内通过指定渠道发给我们的问题应该都回应到了。如果你的问题是在截止日期之后发来的,可能没有来得及回应,不过没关系,我们在听友群里继续交流~ 最近我们开了第三个听友群,欢迎新朋友们来玩! 入群方法:加微 ze2yuan1,备注来意。 00:27 进入读博深水区之后,如何推动科研进度? 07:06 可不可以拖着不毕业,直到找到满意的工作再毕业? 11:55 「毕业论文」和「找工作」在时间线上如何安排? 16:27 写书评对于找教职有用吗? 19:10 关于美国tenure track求职的问题 20:22 可以联系search committee成员询问进度吗? 22:00 tenure track search的过程中network会不会起反效果? 24:16 学校什么时候会要推荐信? 25:11 关于postdoc 27:58 怎么pitch book? 30:08 系里的assisitant prof问我(pre doc instructor)要我的syllabus来教他的课,要怎么应对? 33:58 没想好是否要做教职,要不要all in 学术?如果确定不走学术了,接下来几年的博士学业要怎样规划?可以跟导师摊牌吗? 43:54 海归是以应届身份回国找工作更好,还是现在国外工作几年再回国更好?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每周四晚,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网易云音乐 App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26 Dec 2024 | 83. 什么?!今年我们的计划竟然都完成了! | 01:07:35 | |
这个标题是我们节目有史以来定得最快的一次,或许和内容本身差着十万八千里,但是反正我们不改了~ 这是一期 Grad Lounge 风格的闲聊节目,大致板块是庆功+回顾+展望,但我们的方向盘一直在轻松调侃和严肃学术之间来回大幅摆动,把联欢茶话会聊成公司年终总结,要怪就怪咱俩竟然谁都没买香槟! 下周四新年放假,1月9日回归,来年我们要改双周更新啦,谢谢大家不离不弃! 00:00 香槟打不开怎么办?很急!在线等! 02:59 播客订阅庆功 06:47 2024年节目大盘点:最热榜、印象最深榜、干货榜 24:48 请大家以后在群里多多艾特Gillian 26:39 我们各自在学术和工作方面的回顾 40:23 我们各自在生活方面的回顾 45:45 年初定下的计划,现在完成了吗? 51:34 新年 flag:2025的Grad Lounge会有什么新变化? 54:48 我们各自的新年展望 59:32 Gillian 最近在尝试的做计划的新方法 65:20 2025 AAS 我们会见面吗? 67:13 今年的节目圆满完结,放烟花!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网易云音乐 App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09 Jan 2025 | 84. 读到博士又怎样,还不是得为几块钱的菜价精打细算 | 00:56:19 | |
2025年第一期,祝大家连年有余,财源滚滚! 我们在第79期讨论过,去美国读博需要准备多少储蓄,以及博士期间的奖学金/工资到底够不够花。今天的节目就来具体聊聊,我们在读博期间为了省钱做过哪些努力,踩过哪些坑,薅过哪些羊毛,吸取过哪些关于金钱、时间与幸福感的教训。 当然,节流有限,开源无边。读博期间有哪些打黑工——不对——赚外块的方法,我们小声点到为止,切勿外传(满满的求生欲)! 00:45 Gillian要开始记账了 04:01 打理财务这么重要的事,学校竟然没有教 06:01 博士生常见的财务压力和挑战 10:08 记账真的要这么麻烦吗 14:34 为什么不能依赖银行软件的支出分析 17:31 Grocery shopping 22:22 Gillian控制物欲的秘诀 26:18 省钱误区一:因为图便宜而过度购买 30:30 省钱误区二:为省小钱花太多时间 31:54 cashback是好用的 33:57 信用卡也是好用的 36:28 钱要用来提升幸福感 38:30 去好一点的西餐厅,很有必要 41:39 学校有哪些羊毛可以薅 47:49 硕博留学生开源大法: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小喇叭广播:2025年Grad Lounge改为每两周更新一次啦~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每两周周四晚更新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网易云音乐 App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23 Jan 2025 | 85. 国际学术会议起步的常见问题,越早了解越有用 | 00:53:31 | |
新年第一发学术干货,还是聊会议~ 虽然之前我们已经聊过好几期和国际学术会议相关的话题,但是从听友群的讨论和私下咨询中,我们发现很多小伙伴还是存在挺大的信息差。果然,开会这件事并不是几期节目就能讲完的! 因此,我们整理出了被问到过的、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再做一次集中解析。其中一些问题看似简单,但我们也会借题发挥,挖掘背后一些隐藏的小技巧小经验。 如果你正打算试着投一投国际会议,别忘了关注下期节目,和我们一起从标题开始把 abstract 写起来! P.S. 如果有今年参加AAS的朋友们,不出意外的话咱们3月线下见! 00:00 你没听错,又是连着两期聊「会议」! 01:38 在国际会议上做报告,对留学申博能有多大帮助? 10:09 国内学生能直接投国际会议吗?怎么起步? 13:54 想参加会议,但是跨国旅行太贵了,怎么办? 18:00 敲黑板:万一实在找不到经费,负担不起差旅,可以这样做 19:19 投会议的难度大不大?哪种类型的会议更容易投中? 24:16 想要投会议,如何与导师沟通? 29:55 报告尚未发表的研究,会被偷成果吗? 31:34 已经发表的研究,可以拿去投会议吗? 32:49 还没做完的,甚至还在初期状态的研究,可以拿去投会议吗? 36:10 Presentation vs Poster 39:49 以前报告过的内容可不可以在另一个会议上重复报告?需要注意什么? 42:45 如何知道有哪些会议在征稿?如何判断会议是否靠谱?去哪里找这些信息? 47:14 Call for papers (CFP) 要注意看哪些信息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每两周周四晚更新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网易云音乐 App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11 Feb 2025 | 86. 可能是全网最详细的学术会议abstract写作解析,不信你听听看 | 01:02:01 | |
这期节目的发布比原定时间晚了几天,大家久等啦! 论文摘要(abstract),谁都会写。但如果咱们想投一个竞争激烈的学术会议,而 abstract 是几乎唯一的筛选依据,那么怎样才能高效利用这短短二三百词,赢得评审的青睐? 尤其是,此时最终的论文甚至还没动笔,研究工作可能还不够成熟,那么这篇 abstract 要怎样写,才能为我们的想法画一个又大又圆又靠谱的饼? 今天的节目,我们从拟标题开始,详细解析一篇会议摘要的5大元素和其中的常见困难,还配上了清晰具体的例子,就说咱贴不贴心! 内容很干,但是我们保证一点都不会枯燥。 当然,这里再次强调一下适用范围:英文语境 + 人文学科。其他领域请酌情参考。 还有啊,本期节目中论及的“5大元素”,是专门针对【投会议】而言的。虽然在其他场景下(比如实际的论文、research proposal、grant application等)也不免看到它们的身影,但处理方式并不完全一致。大体思路是相通的,但移植到其他场景时要注意区分具体差异。 — 节目中用到的案例原文 — 标题例子 (11:06):“How to Get a Book in Twentieth Century China: Print Circulation Networks and Communities of Readers from Local to Transnational Levels,” panel organized by Mindi Zhang, AAS 2024 摘要例子 (42:24): 【Title】“Sincere Words on Enduring Hardships”: Queen Zhao’s Song and the Making of Moral Images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he life events and the moral image of Queen Zhao (aka Zhongshi, c. 1570-? ) are represented through her autobiographical qin song (song accompanied on the qin zither) which was published in 1620 when she was alive. By comparing its lyrics with other historical sources, I will show how the song creates a narrative different from official histories in which the queen’s voice is silenced. Moreover, I suggest that the queen’s moral image was shaped not only by the content of the song, but also by the form per se, as the music aspect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With Queen Zhao’s song being the only survival qin song that was published by a woman in Chinese history, it offers unique information about how different genres of writing and media of transmission influence the way that a person’s image is shaped and remembered. 00:46 大量阅读目标会议的往期摘要 05:07 3步拟出一个好卖的论文标题 11:06 标题实例拆解 13:58 元素一:课题背景(客观事实背景 & 学术背景) 15:32 Gillian的例子 16:51 课题背景要介绍到什么程度 18:28 元素二:研究问题(RQ) 19:45 它是不是一个“问题”?它是不是一个“好”问题? 22:40 元素三:如何研究 23:00 “我不知道我的研究方法是什么”:人文学科如何展示自己的“methodology” 24:49 例子 27:13 元素四:Argument或预期结果 28:25 适度画饼的必要性和好处 31:01 2条思路,让argument显得更强 31:50 例子 34:16 元素五:贡献与价值 35:05 心态重塑:总怀疑自己这项研究的价值并不大,怎么办? 35:58 除了“填补gap”,还能怎么写? 37:19 以上元素的顺序和长度安排 38:20 先写课题背景还是先写RQ? 39:40 如何避免jargon 41:36 会议摘要的语言追求 42:24 Zeyuan的实例展示 51:30 所谓的话术和套路,如何用到“实处” 53:56 如何平衡内容与字数限制 56:50 如何看待abstract质量与被拒之间的关系 更多资源,请关注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每两周周四晚更新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网易云音乐 App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20 Feb 2025 | 87. 从陆本陆硕到斯坦福历史系全奖phd的申请之路,秘诀都在这里了 | 01:21:21 | |
近年来,美国文科博士申请竞争越来越激烈,经费的缩减也让这一情况雪上加霜。大家普遍感到,如果既没有在美国读过本科或硕士,又没有格外突出的科研成果,那么直接申请美国phd的难度已经变得巨大。 但是今天这期节目想要告诉你的是:所谓的成功秘诀,其实是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做到的,只是绝大多数人没有去做。 今天的嘉宾Logan,陆本陆硕+日本二硕背景,标准化成绩不算出彩,除了硕士论文之外几乎没有科研成果,第一轮申请全军覆没。 顶着失败的压力和gap年的艰难,他在文书写作和背景提升方面做了很多努力,通过第二次申请,终于如愿拿到了梦校斯坦福的phd offer和丰厚的奖学金。 这两次申请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不仅仅是一期经验分享节目,而是通过对经验的复盘和拆解,讨论申请过程甚至整个学术道路背后的一些底层逻辑。 如果你有计划申请美国的博士项目,这期节目一定要听。 如果你已经在读博了,请移步25:29 和1:04:07。如何成长为一个让大佬都愿意相助的潜力学者,路径清清楚楚摆在这儿。 虽然Logan的经历是特殊的,但节目里都做了相应的普适性的解析。我保证,这里面提到的每一个行动方案都是可操作的,无论你身在哪个机构平台,或者处于学术道路的哪个阶段。 00:30 Logan在申博之前走过怎样的求学路径 03:18 为什么选择申请美国的phd 05:13 本轮申请了几所学校?目前结果如何? 06:24 差点把学校教授的贺电当成了诈骗电话 08:24 第一次申请“全聚德”的经历 09:33 从上次经历中吸取的教训:GRE、时间安排、套磁 18:19 如何看待标准化成绩:托福和GPA 22:27 关于科研成果和 publication 25:29 划重点:如何利用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 37:15 非英语国家的申请人如何拿到强推(以及推荐人的培养和选择) 43:22 文书的核心是研究课题的思考、积累、呈现(这部分如何提升) 48:39 SOP详解 53:57 CV怎么写 54:51 SOP以外的PS到底要写什么 59:30 国内申请人准备WS时要注意什么 1:04:07 划重点:从第一年申请到第二年申请,最重要的提升是什么 1:07:01 Zeyuan的观察和分析:一个top申请人的必备特质 1:10:12 致普通人:关于迷茫、低谷、初心 1:13:20 申请季最难熬的时候是怎样的(含时间线),如何应对? 1:18:36 新的挑战 ——————————————— 本期主播: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每两周周四晚更新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网易云音乐 App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07 Mar 2025 | 88. 从白手起家到一万订阅,我们如何做一档学术类播客 | 00:59:57 | |
这是一期(迟到的)破万订阅庆祝节目,举杯感谢各位听众朋友们一路以来的支持! 既是记录,也是回馈,我们在这期节目中分享新手从零开始做播客的经验教训。松弛闲聊,适合助眠。 出差中的Zeyuan发节目又晚了!如果你擅长剪辑,欢迎联系我们~ 28:36开始是我们的要求,请能达到的小伙伴随意报价! 00:00 Grad Lounge 又开香槟啦! 01:36 白手起家的播客之路概览 06:26 起步前需要考虑的六要素 07:28 播客vs视频 08:33 播客可以传哪些平台,怎么传? 11:44 我们起步初期的目的和目标 14:49 赛道选择:宽泛vs垂直 18:01 每期时长的考量 19:30 没有名字就什么都没有 21:09 Logo设计背后的故事 22:25 买什么录音设备?不买行不行?嘉宾用什么录? 27:32 录制环境 28:36 Zeyuan的后期处理(本段内容适合助眠)& 诚招贤才! 37:02 我们做一期节目的大致流程 38:53 你有流量焦虑吗? 42:14 为什么我们不太关心后台数据 43:13 如果不刻意做营销,流量怎么来? 46:08 据说这是自媒体起号的必胜法则,反正我们是信了 49:05 像Gillian这么 i 的人,如何克服曝光羞耻? 50:36 做自媒体和混学术圈也是相通的 52:25 会遇到恶评吗 54:20 如果让我们现在从头做播客,我们会做哪些改变? 57:28 我们的一句话建议 【提到的设备】 舒尔SM58麦克风(节目里口误了)& SSL2+ 声卡 Blue Snowball USB麦克风 【关注我们的小红书】 @GillianZ @ZeyuanW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每两周周四晚更新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网易云音乐 App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20 Mar 2025 | 89. 来自AAS年会现场:主播线下相聚&听友见面会 | 00:34:07 | |
号外号外,本台主播线下开麦啦! 请跟随我们来到2025 AAS(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年会现场,听Gillian和Zeyuan分享老友相聚、故地重游的感慨万千。借此难得的机会,我们也终于迎来了首次听友见面会,来听听各位小伙伴现场带来的会议体验吧~ 00:00 这期特殊节目的收听说明 01:47 会议第一天,两个主播首次线下录音! 15:27 听友见面会!来听听大家现场分享的参会体验 16:49 晚清水文测绘、粪秽处理、城市发展史 19:02 大佬来听我的报告,会后讨论很有收获 20:21 关门弟子的压力 21:11 社牛嘉宾一凡也来了 23:06 青椒的追星现场,出书,书展 27:51 国内在读博士生第一次参加美国学术会议的体验 29:11 我的报告现场座无虚席,但我不紧张 30:10 组团去reception蹭吃蹭喝 31:00 Zeyuan的会后补充&感想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每两周周四晚更新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网易云音乐 App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小红书:GillianZ,ZeyuanW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03 Apr 2025 | 90. “怎么一读博,人就疯了?”这份心理自救指南请收好! | 01:21:39 | |
开题困难、自我怀疑、内耗、孤独感、不敢休息、情绪崩溃、强迫性思维、消极沮丧、社交退缩、过度投入、成瘾、失眠、焦虑、躯体疼痛、饮食紊乱……以上症状任意组合,就是学术牛马专属豪华套餐。 今天的嘉宾宏达,由于在读博期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促使他将研究对象集中在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群体,长期从事博士生心理健康相关的咨询和研究工作,积累了1500+小时的个案。 根据他的观察,很多人错过了博士第一年的最佳心理准备期,随着困难逐渐积累,深陷自我惩罚和习得性无助的漩涡而不自知。 感觉心理咨询没用,朋友帮不上忙,导师不给力,家人不理解,可能是长期固化的消极思维作祟。 频繁过敏、溃疡、肠胃不适、疼痛等问题,可能是心理上过度焦虑的信号。 不想出门、不爱说话、工作效率低下、沉迷于刷剧刷手机,别责备自己懒,而是要警惕抑郁的苗头。 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我们会在这期节目里直击博士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常见症状。无论是长期困扰你的痛苦,还是你未曾留意的隐患,我们都给它摊在台面上说出来,找一找可能的成因和解法。 这份自救指南,包含预防、自查、轻度症状处理、专业干预指南,以及长期心理健康培养,涵盖行为习惯、社交网络、心态建设、沟通技巧等多个层面。 希望你看到,读博不是硬扛,而是全方位的成长。学业成功与否,或许有世俗的评判标准,但内心的强健和快乐,则会让我们实实在在地受益终身。 【嘉宾】邝宏达(kuanghongda@163.com),注册心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博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研究员,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专项一般项目“博士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机制与干预研究” 00:55 嘉宾介绍 03:22 读博各个阶段的心理特点 09:50 结构化对于心理的影响 11:40 开启第三方视角 12:58 博士生在寻求心理咨询时的阻碍因素 16:25 校内心理咨询的隐私保护问题 18:20 自杀念头的危险等级评估 19:48 为什么有的人会觉得心理咨询效果不好 23:12 和咨询师聊天vs和朋友聊天 25:10 药物治疗与心理咨询如何联合作用 28:44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好了” 30:46 预防心理问题发生,在读博初期可以做的三件事 32:25 如何低成本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 37:02 提升自我觉察能力 39:06 什么是「过度焦虑」,如何评估,如何处理 46:06 如何区分「郁闷」和「抑郁症」,常见症状,轻度抑郁如何处理 56:17 「失眠」和「没睡好」的区别,失眠要怎么办 62:22 冒名顶替综合征:为什么读博是挫败感的高发期?如何应对? 70:54 和导师、同门的人际关系不好,是我的问题吗?该怎么办? 78:02 宏达给大家的建议总结 79:28 如果你需要更多帮助 【节目中提到的资源】 微信小程序:“正念研习PKU” by 北京大学刘兴华课题组 微信公众号&科学网博客:“科研中的心理与行为” by 邝宏达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每两周周四晚更新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网易云音乐 App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 |||
19 Apr 2025 | 91. 美国学术凛冬将至?文科会被冻死吗? | 00:42:30 | |
撤销DEI、削减经费、收回录取offer、招聘冻结、取消留学生签证、政府“接管”文化机构……最近的美国学术界到底怎么了? 从今年年初已经开始吹动的第一丝北风,如今已经蔓延至各个学科、各个高校,从本硕学生到顶尖教授全方位波及。 这期节目,我们站在人文学科的视角,结合3月AAS会议上的直接观感以及Gillian的亲身体验,盘点这场寒流的多方面影响。我们认为,凛冬来临时,最不会被“冻死”、最有可能保持独立的,恰恰是人文学科。对于个体来说,也正是人文学科给了我们直面惨淡、长怀自由的启示。 提示:内容主要是闲聊,不是时事分析。建议前半部分开倍速体验焦虑感,后半部分(30分钟以后)回原速接收我们(或许没什么用)的浅浅抚慰。 00:28 各个领域从学生到教授的阴霾氛围 03:10 无论有没有申到phd,都充满担忧 09:10 博士毕业才是万难的开端 13:09 今年的教职市场比2020更难? 13:48 被生源、经费、课题和 AI 围攻的教授们 18:05 风浪或许是暂时的,但某些人可能已经扛不住了 23:20 你是有「权利」,但你有「权力」吗 24:17 在权力面前,学术理想是脆弱的吗 29:26 研究成果是最终资本,而人文学科的资本积累几乎可以做到0成本 31:27 人文学者有自己的幸运 32:27 再谈文科无用论 36:40 如何在艰难动荡的环境中保留个人内心的安定和希望 ——————————————— 主播:Gillian / Zeyuan 在北美高校读人文学科的PhD是怎样一种体验?我们在Grad Lounge畅谈从申请硕博留学到毕业求职的经验,分享学术内外的感想见闻。 每两周周四晚更新 订阅我们的播客:喜马拉雅 荔枝 小宇宙 网易云音乐 Apple Podcast Spotify YouTube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留学、读博、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期刊发表、经费申请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Grad Lounge 不止学术 听友群:ze2yuan1,备注来意 邮箱:gradlounge@outlook.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