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a

Explore every episode of 悲观生活指南

Dive into the complete episode list for 悲观生活指南. Each episode is cataloged with detailed descriptions, making it easy to find and explore specific topics. Keep track of all episodes from your favorite podcast and never miss a moment of insightful content.

Rows per page:

1–50 of 58

Pub. DateTitleDuration
12 Oct 2021EP27 一起来玩洋葱卡 | 用真诚的表达面对生活的复杂与多面01:13:11

这一期我们与各位听友一起,通过声音的形式,以我们推出的深入问答卡牌游戏“洋葱卡”为方式,一同共创了这一期播客。6位听友随机抽取了他们手中洋葱卡82道卡牌中的一张,把我们与你们当作对话对象,回答了这道问题。

他们的答案有的悲观有的轻松,有的困惑也有的脆弱,但他们的声音无一不是真诚的。通过声音,我们似乎离他们更近了,我们看到了那些真诚面对生活的复杂与多面的他们,就像我们一样。

【声音目录】

1:30 悲指听友一起玩洋葱卡参与节目录制活动的初衷

4:48 洋葱卡问题1:你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满意吗?回答者:小Q

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不满意是我们生活的常态

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并准确地表达是难得的能力

自省能力强会导致自卑?

13:30 洋葱卡问题2:你相信任何形式的占卜算命吗?回答者:佩玖

无法证伪的世界

占卜算命可以作为一种认识自我的工具

你相信意念力吗

对不同形式的占卜算命相信程度会有不同吗

我们为什么不喜欢简单地用星座解释行为

星座也可以成为男性用以“撩妹”的工具

33:13 洋葱卡问题3:如果可以选择,你想做独生子女还是拥有兄弟姐妹?

回答者:欣怡

我见证弟弟的成长;弟弟为我带来的亲密与依靠

独生子女的孤独

小孩子在“成年人的问题”上能给予我们的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多

42:15 洋葱卡问题4:你觉得出轨是可以被原谅的吗?回答者:小瑜和niannian

精神出轨vs肉体出轨

爱上他人而出轨真的是“控制”不了的吗

我们讨论出轨时总是站在道德的高点吗

55:36 洋葱卡问题5:女生之间只有塑料情谊还是有真正的友谊?回答者:Liz

“真正的友谊”是个伪命题吗

女性的竞争对手为什么总是女性

女性的友谊为什么总有摩擦

成为灵魂伴侣是一个互相驯养的过程

60:03 洋葱卡问题6:你是否曾经怨恨过你的父母?回答者:墨菲

童年的创伤我们真的遗忘了吗

没有认真处理过的情绪可能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卷土重来

【关于深度问答卡牌游戏“洋葱卡”】

?什么是洋葱卡

:洋葱卡是一套深入问答卡牌游戏,共包含82道精心设计的问题。这些问题从价值观、生活方式、亲密关系、原生家庭、职业发展等方面,帮助玩家卸下盔甲,迅速往并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他人,建立更高质量的人际关系。

?怎么玩

:你可以和任何想要更深入了解彼此的人在安静、放松的环境中使用洋葱卡™进行深度问答游戏,例如在如下的情境中:

【破冰】你可以和刚刚认识、尚不熟悉的朋友使用洋葱卡™快速“破冰”,打开心扉,在短时间内了解对方是“谁”,开始建立关系;

【深入】你可以和已经相识的朋友使用洋葱卡™了解自己没有机会看到的Ta的内心深处,包括价值观、婚恋观、理想、恐惧等等;

【新生】你可以和已经非常熟悉的家人或恋人使用洋葱卡™为平淡的关系增添色彩,了解那些对你而言重要的人的变化与成长。

*关于洋葱卡的任何问题,可以wx添加好友 MoreThanAFarce 进行咨询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即刻:Michelleeee、Weiiiii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Wei、Michelle

剪辑:Michelle、Wei

文案:Wei

音乐:<a href="https://audionautix.com/">Creative Commons Music by Jason Shaw on Audionautix.com</a>

感谢以下听众最近通过爱发电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平台请我们喝了悲咖啡,支持我们的内容创作:

我在消失是的我在

爱发电用户_STj5

谢谢你们:)


16 May 2021EP15 镣铐与自由,海外生活的苦与乐00:50:16

这一期我们邀请了我们共同的朋友Chen一起讨论了海外华人在异国生活与“融入”相关的苦恼。而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游走在主流的边缘,也让我们获得了戴着“镣铐”的自由。


【悲指微信听友群】添加小助手微信账号:MoreThanAFarce


【声音目录】

1:30 “融入”是大多海外华人常遇到的问题,很多时候却似乎难以启齿去聊“融入”

2:43 在异国生活那些让我们感到困惑的、痛苦的、不自由的与“融入”相关的经历

13:17 变得与当地人一样才是“融入”一个新的社会与文化吗

17:05 在美国与香港生活,“融入”当地社会文化的压力非常不同

22:36 如何看待那些不为“融入”当地而努力的人

28:40 亚裔美国人的身份认同

36:28 游走在主流之外,反而给了我们一些自由——从Michelle选择裸辞说起


【本期提到的作品】

(电影)《极右青年》(CUCK)


你想要和其他听众及两位主播继续探讨我们在播客中讨论的话题吗?你对悲观生活指南有什么建议吗?欢迎加入我们的微信听友群!添加方式可以在播客单集信息shownotes中找到哦。你也可以在新浪微博搜索@悲观生活指南 找到我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请在苹果podcast上给我们五星好评,转发分享,与我们一同与世界建立更深的连结。


主播:Wei、Michelle

嘉宾:Chen

剪辑:涵、Wei、Michelle

文案:Wei

联系方式:bgshzn@gmail.com



27 Jun 2021EP19 人生若痛苦大于快乐,我还要带一个新的生命来这个世上吗?01:02:20

这可能是悲指截止目前最悲观、最丧的一期了吧。我们对生命敬畏,却又对人生悲观。如果我们感到人生的痛苦大于快乐,还要带一个新的生命来到这个世上吗?如果原生家庭对我们造成难以抚平的伤痛,我可以通过创造并抚育新的生命来改写命运吗?还是说,生小孩是我们逃避人生无意义的方式?抑或是,去体验那种独一无二的连结、去爱,才是痛苦人生最大的快乐?

这一期,献给所有脆弱又可爱的生命,我们希望这个世界为了你们变得更美好。

【声音目录】

3:05 30岁前后,作为女性,是否生育的选择一直在脑中徘徊

4:26 我在生与不生之间来回摇摆——感性上想生小孩,理性上十分犹豫

7:59 从生育是人生必须完成的任务到现在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生育

9:36 我对自己是否能够成为一个“好的母亲”感到不自信

11:20 虽然现在无法作出生育的决定,但我们无法斩断自己一生的可能性

21:27 痛苦与挣扎是人生的主要内容,我还要带一个无辜的生 命来经历这些吗?

23:10 生小孩能否给我们一次改写痛苦命运的机会?

27:24 生小孩是寻找自我人生意义的一种逃避的方式吗?

31:43 领养小孩,我们对于生育的担忧会有变化吗?对小孩的爱会有不同吗?

38:49 是否生育的决定,我们如何与伴侣的意愿相互影响

41:20 生育会如何影响我们的亲密关系

45:05 生育与否和我们在原生家庭获得的伤与爱脱不开关系

48:29 选择暂时不生育的我却对密友的小孩产生了不可言说的爱——我希望这个世界可以为新的生命变得更美好

55:56 “无论生育与否,这个选择终究是私人化的。只可感召,无需倡导”

57:00 生育与否,或许感性大于理性,我们都还在等待那个让我们作出决定的节点

60:00 生育是一件百分之百好评的抉择吗?

【本期提到的作品】

大卫·贝纳塔: 《还不如不来:出生的祸害》、 《人类困境》

利维坦:《为什么会有人反对生孩子?》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爱发电: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Wei、Michelle

剪辑:Michelle、Wei、涵

文案:Wei

音乐:<a href="https://audionautix.com/">Creative Commons Music by Jason Shaw on Audionautix.com</a>

感谢以下听众通过爱发电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平台请我们喝了悲咖啡,支持我们的内容创作。截止这一期节目发布,为我们发电的朋友们有:

爱发电用户_aQkf

爱发电用户_STj5

Fallin

Windyman

女巫娜娜酱

柏林

爱发电用户_Xwa4

爱发电用户_5Wxv

爱发电用户_dQN8

Fala

粽子(Xxxx西)

爱发电用户_NKk4

倪匡

Kk

言十乙

谢谢大家:)


14 Feb 2021EP07 对话Sonia: 多边恋是我的理想信念、生活方式和个人灵修00:53:06

开放关系在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中文语境的讨论范畴中。本期播客我们请来了多边恋(开放关系的一种模式)的长期践行者Sonia,聆听她的多边恋经验并一起探讨了若干与开放关系相关的话题。


Sonia出生在新中国成立之际,有过中美等多国的生活经验。亲密关系方面,从小自信、开放、爱冒险也爱分享的她是多边恋的长期践行者,目前经历过四段长期的开放关系。事业方面,她投身于公益法律服务,特别对LGBTQIA+以及女性权利充满热情,同时也在从事翻译工作以及同伴心理咨询公益服务。如今73岁的她,定居在夏威夷,过着充实的生活,仍然保持着好奇、诚恳、开放与活力。


在对话中,Sonia关于多边恋的一段描述非常触动我们,她说:多边恋不仅是我的生活方式,而且是我的价值取向,成了我的理想信念。多边恋不仅是亲密关系,也是最美好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是一种way of life、way of being。如Sonia在对谈中提到的,开放关系可能是一种相对小众的亲密关系模式,不一定每个人都有土壤与条件实践开放关系。但是看见、了解并接纳与主流规则不同的生活方式一定会让我们变得更广阔与自由,也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包容。


本期节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为Sonia的自述;第二部分为两位主播与Sonia的对谈问答。欢迎大家收听,并与我们互动:)


另外,我们有wx听众群啦!请大家wx添加小助手账号MoreThanAFarce,TA会拉大家进群。我们在群里等你们:)


【声音目录】

第一部分——Sonia自述

2:27 Sonia相关背景及人生经历自述

4:06 Sonia的亲密关系及几段开放关系经历概述

5:24 Sonia介绍开放关系的概念以及几种类型

7:19 Sonia开始了解并践行开放关系的契机及过程

9:25 Sonia意识到与前夫感情破裂,决定重新开始寻找新的感情

9:50 在旧金山湾区,Sonia参加了相关开放关系的讲习班,开始了开放关系的探索

11:10 Sonia遇到第一位开放关系长期伴侣Don

12:24 Don生病后,鼓励Sonia去寻找新的伴侣

13:02 Sonia遇到第二位开放关系长期伴侣Lionel

15:32 Sonia与李银河老师的一些轶事

16:42 退休后在夏威夷花园岛,Sonia遇到第三位开放关系长期伴侣Tim

19:24 过完70岁生日,Sonia遇到第四位开放关系长期伴侣Charlie

22:57 Sonia与自己伴侣的其他伴侣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第二部分——问答部分

24:10 所有人都适合多边恋吗? 

26:22 多边恋关系中如何处理“嫉妒”的问题

32:34 多边恋是解决一对一关系问题的替代方案吗?

35:50 适合多边恋的人有哪些特质?

36:34 在践行多边恋的过程中,Sonia是否有过自我怀疑?

38:24 因为践行多边恋,Sonia是否受到过周围人的另眼相看?

40:22 在一般的社交场合中,Sonia如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亲密关系模式?

41:22 开放关系与性的关系是什么?践行开放关系的人对性有什么独特的理解?

44:15 “同妻”的悲剧、打破婚姻制度的霸权与提升女性的权利意识

47:55 Sonia与伴侣的前女友一同创办了“All Ears”(洗耳恭听)同伴心理咨询公益项目

50:09 亲密关系中的一方想要尝试开放亲密关系,但另一方抗拒要怎么办?

【本期提到的内容】

(书)M. Evans & Company:《开放的婚姻》(Open Marriage: A New Life Style for Couples)

(书)Deborah M. Anapol:Polyamory: The New Love Without Limits : Secrets of Sustainable Intimate Relationships

(书)米歇尔·福柯 《性经验史》

(书)李银河《李银河说性》

(书,Sonia 2008年自传)Sonia J. Song Donkey Baby: From Beijing to Berkeley and Beyond

(书,Sonia 2019年自传)Sonia J. Song: Refired in Paradise

(同伴心里咨询公益组织)All ears(洗耳恭听)http://allearshawaii.org


主播:Wei、Michelle

嘉宾:Sonia

剪辑:Wei、涵

文案:Wei

联系方式:bgshzn@gmail.com

你可以在苹果podcast、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spotify等各大播客平台订阅收听我们的节目,并与我们留言互动,同时,也可以在新浪微博搜索@悲观生活指南找到我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请在苹果podcast上给我们五星好评,转发分享,与我们一同与世界建立更深的连结。


05 Feb 2021EP06 女上司难相处?| 她们虐我千百遍,我为她们忙喊冤00:49:46

你也遇到过“难搞”的女上司吗?这一期我们讨论了职场中女上司难相处的刻板印象,并分析了其成因。在这一期中,我们表达了自己非常强烈的观点,也为此感到不安,害怕自己的观点会冒犯一些人。然而当我们看到那些侃侃而谈建议大家远离“撒泼打滚”的女上司的男性视角言论,我们觉得自己需要发声,我们需要让更多的人听到一种基于女性身份体验为我们带来的女性视角的声音。当然,一如既往的,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也随时做好推翻自己的准备。欢迎大家给我们留言,告诉我们你与这个话题相关的亲身体验或观点。


另外,我们有wx听众群啦!请大家wx添加小助手账号MoreThanAFarce,TA会拉大家进群。我们在群里等你们:)


【声音目录】

3:47 女上司“难搞”的刻板印象

6:47 为什么女上司好像更喜欢男下属

17:34 为什么女上司好像更容易将因个人生活产生的情绪带入工作中 

21:28 我们期待以女性视角去重新建构职场环境并重新定义领导力

22:47 为什么女上司常常很难恰当的发挥自己的女性特质并使其成为优势

27:45 从公司以及体制的角度看,他们是如何对待“难搞”的女上司的 

29:16  对女上司的刻板印象最终将对所有职场女性产生二次伤害 

30:08 职场中真的遇到为难我们的女上司时,我们一边逃离抱怨,一边为她们辩护

34:21 作为职场中的个体我们该如何看待刻板印象 

35:07 一些从男性视角给出的“女上司‘难搞’的解决之道”如此粗暴

36:09 那些与刻板印象不同的让我们感到温暖的更有共情能力的女上司 

37:57 Metoo运动中女性的共情 vs 一些选择“狼狈为奸”的男性

41:53 以产假和陪产假为例——我们需要更多的女性成为规则的制定者

42:36 以育儿责任和出差为例——同样是累,为什么家务及育儿劳动让人想要逃离

45:21 影视作品中女上司的刻板印象与榜样

  

【本期提到的作品】

 (文章报道)The Atlantic “Why Do Women Bully Each Other at Work?”

(播客)《悲观生活指南》EP01 ”裸辞可以解救社畜人生吗“

(播客)《干嘛电台》“女上司啥情况,又红又专要求高,升官发财还不一定给” 

(书)上野千鹤子《厌女》

(纪录片)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Pretend It's a City

(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 The Devil Wears Prada

(电视剧)艾米丽在巴黎 Emily in Paris 

(电视剧)傲骨贤妻 The Good Wife 

(电视剧)欲望都市 Sex and the City


主播:Wei、Michelle

剪辑:Wei、涵

文案:Wei

联系方式:bgshzn@gmail.com

片头/尾音乐:“Bitter Heart”(词曲/演唱:Zee Avi)


你可以在苹果podcast、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spotify等各大播客平台订阅收听我们的节目,并与我们留言互动,同时,也可以在新浪微博搜索@悲观生活指南 找到我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请在苹果podcast上给我们五星好评,转发分享,与我们一同与世界建立更深的连结。



30 Jan 2021EP05 关于春节的复杂情感是因为我们无法适应成年人的身份吗00:44:45

我们对春节有着非常复杂的情感:从小目睹父母因春节产生的种种矛盾;家庭中的女性在春节中遭受不平等的待遇;长大成人后春节成为检验我们成人身份的场合;而出国后又成为我们表达自我身份的重要途径。这期节目中我们不可避免的聊到了很多与原生家庭相关的创伤与记忆,也探讨了我们对成年人身份的不适。


今年的春节非常特别,很多人因客观原因无法像往常一样回家过年。这样特殊又难忘的一年,和我们一同看见那些与春节相关的成长记忆吧。


另外,我们有wx听众群啦!请大家wx添加小助手账号MoreThanAFarce,TA会拉大家进群。我们在群里等你们:)


【声音目录】

4:00 当我们能够看到成年人,尤其是女性(母亲)因春节承担的压力后,春节开始变得不那么美好了

6:14 去男方还是女方家过除夕夜极易产生家庭矛盾

7:26 主流媒体营造的合家欢乐的春节主旋律与个体家庭在春节中爆发的矛盾

9:00 现代年轻人如何解决去谁家过年的问题

11:30 关于春节印象深刻的三个记忆片段:为钱苦恼、因性别产生的创伤以及富有美感的传统习俗

15:04 童年的另一段与性别相关的创伤

17:42 春节像面试,要努力“表演”以获得有条件的爱与赞赏

19:54 父亲缺席的春节,是不用被规矩束缚的快乐春节

21:24 父辈更注重形式上的“孝“以及营造出的合家欢乐,常常忽略了个体的真实感受

23:21 大学离开家乡后,回家过春节是“近乡情怯”

24:29 我们对成人身份的不自信与家人对我们长大成人的期待

23:57 我为什么讨厌爸妈说“孩子长大了”

27:36 工作后春节给爸妈红包, 是宣誓自我独立的方式

29:00 成人的身份为什么如此让我们不适

32:56 不想顺从主流的规则,让我们抗拒父母对我们“长大了”这个评价

35:39 家人对我结婚生子的期待让我抗拒却又愧疚

36:39 亲戚们的无语问题是因为缺少对我们生活的了解与参与

37:55 海外过春节,春节成为了我们与过去身份的连结和表达传统记忆的途径

43:44 本期节目的特别说明 


主播:Wei、Michelle

剪辑:Wei、涵

文案:Wei

联系方式:bgshzn@gmail.com


11 Apr 2021EP12 在友情里不断告别,是面对自我成长和价值观变化时无法回避的现实01:10:41

因对某个社会事件的观点不同,相识十余年的曾经亲密的朋友将我们拉黑,这让我们开始思考:对待社会事件的观点、立场以及价值观的差异,究竟将如何影响我们的友情?随着年纪的增长,价值观的逐渐形成,我们不得不面对过去挚友的疏离,与结交新朋友时面临的重重困难。


此外,我们还在这期节目中讨论了:

- 什么是讨论不同观点时的“合理差异”及底线;

- 友情的重要性以及现实生活中友情的相对“次要”/“备胎”地位;

- 女性情谊与男性情谊的差异;

- 当女性意识觉醒后如何面对身边对这个话题丝毫不感冒的朋友们;以及

- 我们要如何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等。


【悲指微信听友群】添加小助手微信账号:MoreThanAFarce


【声音目录】

1:24 回悲指听友问:如何区分我们的声音;为什么我们讲话听起来不自信

4:56 被相识十余年的朋友拉黑,我们开始思考看待社会议题的观点上的差异对友情的影响

16:23 讨论不同观点时需要一个共同的“底线”

20:55 在西方与国内,在社交场合讨论政*治话题有什么不同

24: 47 在社交媒体发表与主流相宜的观点时感受到的压力

30:43 对于很多儿时的伙伴,为什么我们可以选择包容社会议题上看法的不同

33:04 在社会议题上的关注度和看法不同时,我们要如何维系友情

37:18 爱情与友情:婚礼是两个人庆祝爱情的结果,同时好像也在为友情作别

39:30 虽然我们歌颂友情,却常常将友情放在相对次要的地位

43:58 女性之间的情谊深厚却被污名;男性之间的情谊常常表面却被歌颂

50:54 女性意识觉醒后,我们如何与那些不理解女权的女性朋友进行沟通

56:12 我们是如何支持彼此在女性议题上越来越坚定与勇敢

60:01 不论我们观点多一致,但彼此的差异也让我们产生差异,却也在互补中共同成长

60:05 友情是自我的外在投射


【本期提到的作品】    

(书)John Cacioppo “Loneliness: Human Nature and the Need for Social Connection”  

(书)罗宾·邓巴:《你需要多少朋友》

(书)阿米尔·列文:《依恋:成人依恋的新科学及其如何帮助你我找到并保存爱情》

 (书) 约瑟夫·墨非:《潜意识的力量》

(新浪微博)@玲玲Peter和四只猫 2021年3月5日 23:32 “一辈子不婚不育单身怎么过?(下)”

(书)上野千鹤子《厌女》

(杂志期刊)《三联生活周刊》第1131期,2021年4月5日出版,“为什么男人和男人不能同床共枕”

(书)高原《潜意识》

(课程)赵昱鲲“积极心理学” (光之来处)

(演讲)Brene Brown: The power of vulnerability | TED TALK 

(书)布琳·布朗《脆弱的力量》

(书)陈海贤《幸福课》

(采访)Julie Beck 采访俄亥俄州立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William Rawlins: Friendship in Adulthood (2015年11月5日)


你想要和其他听众及两位主播继续探讨我们在播客中讨论的话题吗?你对悲观生活指南有什么建议吗?欢迎加入我们的微信听友群!添加方式可以在播客单集信息shownotes中找到哦。你也可以在新浪微博搜索@悲观生活指南 找到我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请在苹果podcast上给我们五星好评,转发分享,与我们一同与世界建立更深的连结。


主播:Wei、Michelle

剪辑:涵、Wei

文案:Wei

联系方式:bgshzn@gmail.com



15 Aug 2021EP23 生死疲劳,我们如何借由死亡理解活着00:58:00

我们花了大把的时间去思考如何活着,却很少谈及死亡。这一期我们邀请了悲指的好朋友朵拉一起讨论了生与死的一体两面。思考死亡真的可以让我们对"生"产生全新的认识吗?朵拉经历了至亲的离世,在面对死亡迫近至亲直到带走生命的过程中,她经历了恐惧、绝望、难过、接受、化解等复杂的情感,并从中收获了很多对于如何活着的感悟。 


关于如何获得洋葱卡,请查看节目公告或添加小助手wx (MoreThanAFarce)进行咨询。


【声音目录】 

00:55 本期嘉宾朵拉的介绍以及她与悲指的缘分 

1:51 暖场——“洋葱卡”随机问题之“你觉得这个世界在变得更好还是更糟?” 

7:10 朵拉关于死亡的经历与感悟启发了我们开始思考死亡与活着的关系 

8:55 朵拉讲述父亲的离世:亲历亲人的离去让我第一次直面死亡与之带来的恐惧、绝望、难过、失去与新生 

13:49 面对亲人生病,恐惧甚至逃避及否认是我们接受死亡可能发生之前需要经过的痛苦过程16:13 我们为什么很少去思考死亡与现在生活的关系 

18:10 目睹死亡让我和家人重新思考如何活着 

22:59 濒死的体验与对死后世界的“信仰” 

27:09 如果活得没有遗憾的人更容易接受死亡,那么活着痛苦的人呢? 

29:09 电影《黑鸟》(Blackbird)让我们思考死亡可能不只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关乎这个生命的全部内容 

32:47 对待死亡态度的文化差异:我们要告诉亲人确诊癌症的消息吗? 

34:20 我们与世界千丝万缕的连结,既是我们活着时的渴望,也是难以离开这个世界的牵绊35:50 人类的适应能力会超出自己的想象,和重要的人告别,虽然极度痛苦,但活下去的人常常会适应新的常态,失去也会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存在 

40:00 死后可能真的有另外一个世界让我们可以打破“生死疲劳”的轮回吗? 

47:06 跳脱出具体审视自己的生活,可能会帮助我们缓解痛苦,但过于“超脱”也可能会陷入巨大的虚空 

50:28 我们会如何回答“如果还有两个月的生命,你会去做什么?”这个问题 

54:57 悲观的人不懂“我还想再活五百年”


【本期提到的书影音】 

(电影)《黑鸟》(Black Bird) 

(电影)《别告诉她》(The Farewell) 

(书)莫言《生死疲劳》 

(话剧)《如梦之梦》 

(书)赛斯《时空之外》 

(短片)《曲面》(Curve)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即刻:Michelleeee、Weiiiii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Wei、Michelle 

本期嘉宾:朵拉 (微博:@赵朵拉_)

剪辑:Michelle、Wei 

文案:Wei 

音乐:<a href=" ">Creative Commons Music by Jason Shaw on Audionautix.com</a >

06 Jan 2021EP01 裸辞可以解救社畜人生吗00:49:51

我们一毕业即在律师行业做社畜——一个曾两次裸辞,想要寻找生活的其他可能性,另一个一直在做社畜,一周七天、每天10小时+,时不时想要裸辞,却又没办法裸辞。


这一集播客我们聊了聊裸辞这个话题。我们都想要知道裸辞可以解救社畜人生吗?如果想要寻找某种不做社畜的生活方式,我们将面临什么?我们想要寻找的意义是什么?在哪里?


另外,我们有wx听众群啦!请大家wx添加小助手账号MoreThanAFarce,TA会拉大家进群。我们在群里等你们:)


主播:Wei 、Michelle

剪辑:Wei

联系方式:bgshzn@gmail.com


08 Jun 2021EP17 30岁,是什么让我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急转弯?00:51:47

美国顶尖法学院毕业、华尔街律所工作、若干年在律师行业的摸爬滚打,要放弃这些好不容易集齐的“成功勋章”,进行人生的急转弯,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转变?要如何面临外界的质疑与30岁人生节点的焦虑?这一期,我们从主播Michelle裸辞这件事,聊起了那些人生选择背后的价值观。

人生可能怎么活都是错的,怎么活也都是对的。

【悲指小助手wx号】请添加wx好友:MoreThanAFarce

【声音目录】

2:43 30岁左右,我们都在20岁向往的“成功”道路上“急转弯”

4:57 20多岁时,我们缺少自我意识,很少去质疑“幸福人生”的 标准

8:04 20多岁时,我们认为人生必须“成功”, 没有甘作“普通”人的选项

9:35 积极心理学中的“保护型”既直观与“成长型” 价值观

19:13 30岁左右,过往的对“成功人生”的认知被打破,我们该如何面对不安全感与焦虑?

23:08 30岁裸辞放弃光鲜的工作与生活,周围的人认为我的选择很“反常”

27:30 裸辞——回归社畜——裸辞——再社畜——?反反复复的选择与逐渐清晰的内心

29:34 人们能够看到外部的无常,却很少把自己视为无常

30:21 按成功模版走的路和自己去探索一条路同样要经历痛苦与艰辛

33:00 究竟是我们不喜欢职场、想要追求“真我”,还是说这只是我们吃不了苦的借口?

35:36 大家鄙夷“躺平”,可能是对贫穷的鄙夷——裸辞后,我们如何处理财务压力

39:02 在职场摸爬滚打这么久,选择放弃是明智还是草率?

42:54 人生可能不存在那个需要被找到的意义,就在不断试错与寻找的过程中过完

43:28 面对可能没有“结果”的人生,观察与记录这个“过程”,是证明自我存在的方式

45:01 一个人这一生怎么过,很大程度取决于TA人生的“母题”,终其一生都在尝试解决、围绕着这个“母题”

48:07 “母题”可能是人生最大的痛苦,而人生却可能没有一件事带我通往永恒的幸福

【本期提到的作品】

(课程)光之来处·赵昱鲲“积极心理学” 课程

(微信公众号文章)押沙龙《所谓躺平,就是穷得理直气壮》

【本期商业合作伙伴】 

悲观生活指南接到了第一个广告合作啦。商业赞助可以支持我们的创作设备更新及日常平台运营,非常感谢大家对我们的支持!这一期节目是由我们与总部位于加拿大渥太华的专业的跨境法律科技平台——Trustiics 律小加合作播出。

Trustiics推出了一个“留学加拿大预备营的暑期系列直播讲座”,帮助意向未来两年内留学加拿大的学生和家长从招生标准、英语能力、社会文化、法律保护、工作面试及移民签证等各方面做好留学的准备!

直播讲座的主讲人有来自于加拿大各大顶尖大学的教授以及优秀学生,他们将会倾情分享加拿大留学的招生流程和标准、申请文书要求、当地学习生活经验以及如何提高语言技能的实用方法。此外,还有加拿大当地一流的律师讲解当地社会规则、工签和移民申请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当地经验资源丰富的猎头帮助大家就加拿大求职提供全方位的培训和指导。

该暑期系列讲座时间为2021年7月7日到8月21日的每周三和每周五晚上9点到10点。有兴趣的小伙伴请记得要6月28日之前添加悲观生活指南小助手微信(MoreThanAFarce)预约报名,享受限时优惠哦!



 

主播:Wei、Michelle

剪辑:涵、Michelle、Wei

文案:Wei

联系方式:bgshzn@gmail.com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微信听友群小助手:MoreThanAFarce


14 Sep 2021EP25 面对亲密的人,我们何以如此矜持?00:58:58

你也会和我们一样面对陌生人时可以轻松地表达感谢、抱歉与赞美,而面对亲密的人,却很少表达这些情感。我们为什么越亲密越矜持?越亲密越“冷漠”?


【声音目录】

2:21 与西方文化相比,我们的文化中对陌生人与对亲密的人表达感谢、抱歉或赞美这三种情感的难易程度似乎有所不同

4:02 对亲密的人频繁地表达这三种情感似乎是“反亲密”的

5:25 对亲密的人表达感谢与抱歉究竟为什么这么难?

- 是因为亲密的关系常常相关权力的博弈吗?

- 对不起一定是示弱吗?

- 对待父母与对待恋人/朋友时我们表达感谢/抱歉的态度有所不同吗?

- 亲情的天然连结让我们觉得无需过多表达感谢/抱歉,这真的是没有代价的吗?

21:15 在表达感谢或抱歉时,对亲密的人与其他人我们选择的语言似乎也有所不同

27:12 抱歉为什么比感谢要难?

29:28 伴侣之间的道歉与权力的争夺

31:32 亲密关系中谁先道歉有性别的因素吗?

36:12 以道歉开启吵架后的沟通为什么那么重要?

38:58 长大后,我们向父母表达抱歉/感谢的频率与方式慢慢发生了改变

42:01 对亲密的人表达赞美也很难吗?

- 东亚文化中我们为何如此吝啬赞美?

- 鼓励赞美、赞美是常态的环境似乎可以改变人的性格,特别会影响我们的能力感

- 面对赞美,我们有时甚至会质疑其真实性

- 时常赞美是“虚伪”的表现吗?

- “Being nice”是一种特别难得的品质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即刻:Michelleeee、Weiiiii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Wei、Michelle

剪辑:Michelle、Wei

文案:Wei

音乐:<a href="https://audionautix.com/">Creative Commons Music by Jason Shaw on Audionautix.com</a>

25 May 2021EP16 从好嫁风聊起,公共讨论与具体生活中的穿衣自由|悲指*开腔姐妹儿00:58:27

从微博上开始流行的“好嫁风”致力于从女生的穿衣、社交媒体甚至人生选择的方方面面入手,将女性打造成为符合男性审美的温柔、知性、顺从的可以“嫁得好”的对象。这一期悲指邀请到关注女性生活、女性话题及女性权利的“开腔姐妹儿”的两位主播淇淇与雨水,一同从好嫁风聊起女性的穿衣自由。这一期你可以听到:



- “好嫁风”如何规训女性穿衣选择;


- “好嫁风”主张帮助女性占男性的“便宜”,但为什么我们认为“好嫁风”与女性主义的主张相悖;


- 在如今的性别结构下,我们有可能真正的为了取悦自己自由的进行穿衣选择吗;


- 批判“好嫁风”也是在对女性的穿衣自由进行干涉吗;


- 无法成为完美的女权主义者的我们——公共讨论与具体生活该如何平衡


【悲指微信听友群】添加小助手微信账号:MoreThanAFarce


【声音目录】

1:36 开腔姐妹儿与悲观生活指南的相识

3:23 “好嫁风”以取悦男性为标准,女性的最终归宿是成为男性的附庸

10:39 女性选择“好嫁风”,有可能是自由选择,为了取悦自己 吗?

15:45 法国电影《男人要自爱》,当性别对调,男性成为被凝视的对象

25:15 好嫁风教女性如何控制男性,这是女尊女权的主张吗?

30:29 穿衣自由,在个体与公共层面可能难以完美统一

37:07 不评价、不赞美女性的外貌,是一种获得女性穿衣自由的途径

47:10 具体的生活与女权理想的冲突让我们痛苦,我们愿意拥抱这种良性的痛苦 


【本期提到的作品】

(文章)果壳Guokr《女生的软萌“好嫁风”,多半只能求到爹味男》

(电影)《男人要自爱 》

(文章) @川a1234567《停止对女性的外貌的任何评价,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

(播客)开腔姐妹儿

(微博账号)@CatchUp性别公正姐妹


你想要和其他听众及两位主播继续探讨我们在播客中讨论的话题吗?你对悲观生活指南有什么建议吗?欢迎加入我们的微信听友群!添加方式可以在播客单集信息shownotes中找到哦。你也可以在新浪微博搜索 @悲观生活指南 找到我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请在苹果podcast上给我们五星好评,转发分享,与我们一同与世界建立更深的连结。


主播:Wei、Michelle;

串台主播:淇淇、雨水 (播客“开腔姐妹儿”、微博 @CatchUp性别公正姐妹

剪辑:涵、Wei、Michelle

文案:Wei

联系方式:bgshzn@gmail.com
28 Sep 2021EP26 当缺少安全感成为时代病,女性更容易受其困扰吗?01:05:45

本期节目由小雨伞保险经纪赞助,悲观生活指南听众专属福利:1分钱领取1对1保险咨询服务点击链接:https://www.xiaoyusan.com/pay/consult?id=1004&consult_id=4946&chn=tf-others-zhitui-rockqianabgshznS-210927-01#/entry

关注公众号小雨伞并回复【悲指】,预约咨询的同时还可领取一份全民疫保通意外险,如果因为密接被隔离,需要自费的话,每日补贴150元,最多补14天,另外还包含了百万交通意外责任,国庆出行用得上,快去领取吧~



这似乎是一个人人都觉得自己缺乏安全感,人人都有“病”的时代。特别是女性,常常被认为缺乏安全感,公众号文章与商家也以各种方式鼓励女性:安全感不要靠他人,要靠自己给。安全感缺失的来源究竟是什么?安全感真的可以自己给自己吗?我们是如何丧失了安全感又要如何获得?女性为什么常常被认为在亲密关系中缺少安全感?我们可以既接受自己的底层需求又扩大自己的安全感来源吗?

【声音目录】

00:46 保险是一种获取生存层面安全感的工具,小雨伞保险经纪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更适合自身情况的保险产品

7:15 为什么女性常被认为缺少安全感

11:53 大多数人都可能缺少安全感,安全感缺失的表现是什么

13:54 缺少安全感的根源是对未来的恐惧吗

16:33 安全感的概念是人们为自己建立的围墙吗

17:42 以不同的方式回应,也许感到不安全并不一定是坏事

20:17 社交恐惧症vs社交nb症——从表现去推导动机不一定正确

25:25 在亲密关系中不同性别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有什么刻板印象及原因

39:50 心理学上的依恋模式理论实验——有安全感的人是会健康地表达情绪的人

45:32 我们要如何在生活中不断获取安全感——安全感真的可以自己给自己吗

48:48 看到自己的底层需求,接受它,再去探索更多

55:37 对追求安全感的执念,社会也有责任

60:01 安全感与空间的关系

【本期提到的书籍等内容】

(书)卡伦·霍尼《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Youtube/播客)HealthyGameGG "Two Solutions to Anxiety"

(书)埃斯特·佩瑞尔《亲密陷阱:爱、欲望与平衡艺术》

(书)斋藤茂男《妻子的思秋期》

(电视节目)圆桌派·第二季 第23集

(播客)清醒梦 E24 | 大家都有病

(书)韩炳哲《倦怠社会》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即刻:Michelleeee、Weiiiii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Wei、Michelle

剪辑:Michelle、Wei

文案:Wei

音乐:<a href="https://audionautix.com/">Creative Commons Music by Jason Shaw on Audionautix.com</a>

17 Jun 2021EP18 当我们讨厌“矫情”时,我们到底在讨厌什么?01:00:27

矫情,似乎是一个含义颇多,可以用来形容很多令人不舒适的,甚至令人讨厌的行为的负面词汇。我们不仅讨厌那些做作的、不合时宜、缺少自我意识的矫情,也常常害怕自己的某些行为被他人认为是矫情的。

当我们讨厌“矫情“时,我们到底在讨厌什么?是与他人之间的差异让我们感到自己生活的窘迫吗?是双向共情的缺失吗?

在讨厌之外,是否存在合理的“矫情”?我们要如何看待这些合理的诉求并给予包容?

【悲指小助手wx号】请添加wx好友:MoreThanAFarce

【声音目录】

2:02 害怕做鼻拭子,是我太矫情吗?

4:06 日常语境中“矫情”的含义及常见情形

6:10 我们对什么是矫情存在某种共识吗

8:26 矫情的感受可能源自无法接受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

11:32 无法接受与他人的差异是一种共情的双向缺失吗

12:04 那些为与自己看似毫不相干的远方与他人发声的行为矫情吗?

14:43 关于什么是为自己发声也存在巨大的差异

16:25 在公共空间害怕表达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害怕被认为矫情,这也是一种共情的缺失吗

23:07 所有注意力都放在我身上的那些时刻,我感到:a. 虚无与不值得;b. 被看见甚至得理不饶人

33:41 关于矫情,我们是否其实在讨论“究竟什么样的事情值得情感的表达”?

34:50 我们讨厌虚假,但真诚不一定等于鲜明的立场与口号

37:00 文青与矫情——知识上的紧迫感、对感知与表达能力的羡慕、自我的投射与冲突

40:52 “贱人就是矫情”——矫情与女性

45:40 “矫情”的英文翻译应该是什么?

47:58 我们应当包容合理的“矫情”并承担相应的成本


【本期商业合作伙伴】 

商业赞助可以支持我们的创作设备更新及日常平台运营,非常感谢大家对我们的支持!这一期节目是由我们与总部位于加拿大渥太华的专业的跨境法律科技平台——Trustiics 律小加合作播出。

Trustiics推出了一个“留学加拿大预备营的暑期系列直播讲座”,帮助意向未来两年内留学加拿大的学生和家长从招生标准、英语能力、社会文化、法律保护、工作面试及移民签证等各方面做好留学的准备!

直播讲座的主讲人有来自于加拿大各大顶尖大学的教授以及优秀学生,他们将会倾情分享加拿大留学的招生流程和标准、申请文书要求、当地学习生活经验以及如何提高语言技能的实用方法。此外,还有加拿大当地一流的律师讲解当地社会规则、工签和移民申请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当地经验资源丰富的猎头帮助大家就加拿大求职提供全方位的培训和指导。

该暑期系列讲座时间为2021年7月7日到8月21日的每周三和每周五晚上9点到10点。有兴趣的小伙伴请记得要6月28日之前添加悲观生活指南小助手微信(MoreThanAFarce)预约报名,享受限时优惠哦!


主播:Wei、Michelle

剪辑:涵、Michelle、Wei

文案:Wei

联系方式:bgshzn@gmail.com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微信听友群:添加MoreThanAFarce

微信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12 Jan 2021EP02 开始审视自己的消费行为后,我们尝试直面复杂性、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00:35:52

消费,曾经是让我们感到自由,更是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通过消费,我们似乎弥补了曾经的缺失,毫无保留的“爱自己”,大胆的告诉世界“我是谁”,获取了进入某个圈子的门票,也让我们能够直接的向家人、爱人、朋友表达我们的情感。


大概两年前,我们开始了解消费主义的概念(在此想要特别感谢张潇雨老师《得意忘形》播客给我的启发),并开始有意识的审视自己的消费行为。我们惊讶的发现消费会上瘾,它带来的快乐是以逃避问题甚至消耗很多更珍贵的东西为代价的。


我们开始逐渐改变自己的消费行为,思考除了消费以外,是否还有其他可以获得快乐的方式。这个过程漫长也痛苦,但似乎给了我们直面复杂性的勇气,开始慢慢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


另外,我们有wx听众群啦!请大家wx添加小助手账号MoreThanAFarce,TA会拉大家进群。我们在群里等你们:)


【声音目录】

2:22 买买买曾经是我们生活中获得快乐、行使自由、自我表达并获得接纳的重要方式

5:18 消费满足了个体“自我定位”的需求——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谁,商家帮你进行自我定位

6:39 了解到“消费主义”的概念,我们开始反思自己以往的消费行为

8:03 童年物质的缺失,让成年后的我以“井喷式”的方式消费

12:20 消费方式改变后,朋友不明白为什么我不能慷慨一些“对自己好一点”

14:40 消费行为改变的驱动力——个体的消费行为对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与对此的质疑

19:30 开始关注自己的消费行为与环保的关系,其实也是一种自我表达与身份证明——消费行为与所处社群的关系

21:19 消费行为改变的驱动力—— 随着年纪的增长,人生目标开始改变,意识到做社畜赚钱之不易

23:16 FIRE——Financial Independent Retire Early(财务自由、提早退休)运动让我受益匪浅、开始储蓄

24:23 我们的情感表达是如此依赖消费

25:35 谁赋予了“钻石”意义

28:43 消费社会中,我们通过消费逃避复杂性

29:11 ayawawa和“好嫁风”也是将复杂的多样的人扁平化、流水线化

31: 52 买买买带给我们特别快特别容易的快乐,要改变这种生活方式并不容易


【本期提到的作品】

(纪录片)极简主义:记录生命中的重要事物 Minimalism: A Documentary About the Important Things (2015)

(纪录片)真正的成本 The True Cost (2015)


主播:Wei、Michelle

剪辑:Wei、涵

文案:Wei

联系方式:bgshzn@gmail.com


14 Mar 2021SP1 既已悲观,何必指南?|真诚的表达,共情的力量及创作的快乐00:37:44

我们是谁?我们为什么自称悲观?我们又何以为生活提供指南?

悲观是我们的起点,而不是目的。直面问题让我们感到巨大的痛苦,却也给予了我们共情的能力与思考的力量,这是我们的勇气。

生活,于悲观的人,或许是一场闹剧。但我们相信闹剧的背后,一定有更宝贵但东西等着我们发现。于是我们审视、质疑、行动、同时保持开放。

也许我们说了谎,因为我们无法提供悲观生活的指南。成功学、社会达尔文主义似乎已经给出了满足现代人的快速高效答案。而我们想做的,却是看见复杂性,看见每一个具体的人,提出问题,质疑规则,探索一种全新的可以由我们掌控的生活。

《悲指》订阅达到1k,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里程碑。感谢大家的聆听,这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


另外,我们有wx听众群啦!请大家wx添加小助手账号MoreThanAFarce,TA会拉大家进群。我们在群里等你们:)

【声音目录】

 1:44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向对方袒露了彼此的脆弱,开始感受到共情与连结的力量

5:47 对我们而言重要的议题却似乎很难找到同样感兴趣的朋友

7:41 表达与对话是梳理自己的思路与接纳新信息的重要方式

8:24 播客是我们记录自己与寻找更多高质量连结的方式

14:00 做播客让我们明白每个人都值得被看到,我们要互相给予力量

16:40 我们喜欢去审视规则,而不喜欢苛责个体

19:00 拒绝粗暴有效的“成功学”,我们想要看到世界的复杂性与个体的多样性

21:34 去个人化的工作的输出与表达自我的创作

24:17 我们为什么悲观,又何以指南?

27:18 你的不幸是因为你不够努力?社会达尔文主义是强者强加给弱者的规则

29:39 保持真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同时保持开放,敢于推翻自己

35:12 《悲指》最被低估的一期与我们聊的最尽兴的一期

【本期提到的内容】

(书)林培源《小镇生活指南》

(播客)得意忘形

(播客)不合时宜

(播客)随机波动

(播客)想·聊天

(播客)悲观生活指南 EP01 裸辞可以解救社畜人生吗

(播客)悲观生活指南 EP06 女上司难相处?|她们虐我千百遍,我为她们忙喊冤

(播客)悲观生活指南 EP03《心灵奇旅》给了我们如何幸福生活的答案吗

(播客)悲观生活指南 EP09 温和无用?极端有罪?|女权主义者的困惑|想·聊天串台

主播:Wei、Michelle

剪辑:涵、Wei

文案:Wei

联系方式:bgshzn@gmail.com

你可以在苹果podcast、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spotify、SoundOn等各大播客平台订阅收听我们的节目,并与我们留言互动,同时,也可以在新浪微博搜索@悲观生活指南 找到我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请在苹果podcast上给我们五星好评,转发分享,与我们一同与世界建立更深的连结。



04 Aug 2021EP22 悲指夜谈 | 剥开洋葱的表皮,打破重复生活的闭环00:55:17

几周前,我们还在讨论如何面对生活的枯燥与重复,生活中却忽然发生了一些事情,将我们的生活推向非常规的状态,打破了重复的闭环。在这样的状态中,暂时没有精力准备以往那样具体的节目主题的我们,决定用我们即将推出的一套名为“洋葱卡”的卡牌游戏向对方提出一些“大问题”,随着问题打开、思考、交流与发散。


欣喜的是,这次对话让我们梳理了自己的想法,打开了对方的思路,获得了一些反馈,也挖掘出彼此共同经历的那些糗事、趣事。也许真的如卡牌的名字“洋葱卡”一般,就像剥开洋葱的过程,一层又一层地打开,方才知道TA的味道,才能与TA发生新的故事。


*本集主播讨论的问题全部来自“洋葱卡”


【声音目录】 

2:03 意外的事件打破生活的枯燥乏味与重复,让我们重新思考何种生活状态才是我们想要的3:53 为什么我们倡导大家去问“大问题”,它们像剥洋葱一样,帮助我们看见彼此最脆弱与真实的样子,创建更深的连结 

7:11 问Michelle:在什么情况下,你会感到很孤独? 

12:11问Wei:家人和朋友面前,你会羞于谈钱吗? 

17:05 问Michelle:如果不考虑收入技能等因素,你最想从事的职业是什么? 

26:30 问Wei:你曾经对任何事物着迷过吗? 

36:49 问Michelle:请描述一次自己濒临社会性死亡的时刻 

45:17 问Wei:如果你成为父母,你觉得自己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50:45 讨论这些问题之后,我们帮助对方梳理了自己,获得了认可,了解了对方


【本集提到的播客】 

《热敏修辞学 Instant Acumen》EP.04 | 重复


*【洋葱卡介绍】 


洋葱卡由播客节目《悲观生活指南》出品,是一套深度问答卡牌游戏,共包含82道精心设计的问题。这些问题从价值观、生活方式、亲密关系、原生家庭、职业发展、金钱观念等方面,帮助玩家卸下盔甲,迅速并深入地了解自己与他人,建立更高质量的人际关系。


取名洋葱卡,灵感来源于洋葱的结构和质地——人们需要通过一层一层剥开洋葱的表皮,才能用以烹饪并让它发挥自身的美味。我们每个人也如洋葱一样,常常一层一层将真实的自己包裹起来。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获得了安全感,也可能丢失了与他人建立高质量连结的机会。无论在初识的人面前,还是亲密的朋友家人面前,我们时常很难找到合适的契机让他人看到更脆弱、真实的自己,也很难更深入地了解他人。我们希望通过卡牌游戏的方式,以洋葱卡上精心设计的问题为出发点,人们可以更坦诚地展示内心更真实的自己。


洋葱卡将会在近期问世,请大家关注悲指在各个社交平台的账号或加入听友群,第一时间获得消息!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即刻:Michelleeee、Weiiiii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Wei、Michelle 

剪辑:Michelle、Wei 、涵

文案:Wei 

音乐:<a href=" ">Creative Commons Music by Jason Shaw on Audionautix.com</a >

06 Mar 2021EP09 温和无用?极端有罪?| 女权主义者的困惑 | 想·聊天串台01:01:18

作为女权主义者,我们艰难的“出柜”,背负着女权主义者这个标签的不实污名。于此同时,对于实现性别平等的美好愿景,我们也有诸多疑问:

“温和”的女权有用吗?真的可以帮助我们争取跟多的男性关注女性生存状况吗?我们需要去争取男性吗?我们要如何看待男性在这场运动中的作用?

“极端”的女权有罪吗?极端的行为可以归因于女权主张吗?还是说颠覆现有性别结构的过程中极端是不可避免甚至不可或缺的?极端是一个阶段吗?


感谢《想·聊天》主播大宁邀请我们以及另一位嘉宾Keer一同讨论这些困惑。


另外,我们有wx听众群啦!请大家wx添加小助手账号MoreThanAFarce,TA会拉大家进群。我们在群里等你们:)



【声音目录】

2:18 CH“从平权到极端女权”的讨论

3:28 突破两个底线可能就属于“极端女权”

5:32 “极端女权”是不是一个伪概念以及“极端”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标准

6:46 极端的行为可以归因于女权的观点吗

7:20 “极端女权”是用来识别敌我的标签

9:01 “极端”是因为现有性别结构中我们的想象力是非常极限的

10:04 用极端的手法去争取权利对女性产生了新的压迫

12:01 “极端”行为的另一方面——女性议题被推向公共讨论空间

12:56 攻击个体是因为很难找到其他发声的途径

14:30 成长中没有感受过多的男女不平等,我想要去了解她们为什么“极端”

15:12 “极端”是合理的,但不一定是正确的的

17:33 讨论“极端女权”是有意义的,她们可能损害了这个社群及运动

19:03 形式上的平等是达到实质平等必须要经过的过程

22:45 我们不需要害怕伤害个体男性而不断的自我审查

24:24 男性在现在的性别结构中也受到了很多束缚

25:25 男性对女性在生活中方方面面遭遇的不公很难有强烈的共情

27:10 “极端女权”的“排他性”与女性包容的特质是相悖的吗

30:40 “排他性”针对的是结构,而不是个体

31:24 我们需要容忍过程中各种形式的声音

32:43 后现代女性主义尊重个体差异化、去性别化符合多元化的趋势

33:40 现在看来激进的言论可能随着时间慢慢被接受

34:47 帮助男性用女性视角看世界、 去性别化的合作是女性主义的目的

35:52 女性争取的是rights还是power

39:29 什么样的人可以称自己为女权主义者

45:55 为什么相对先进的欧美社会,仍有很多女性冠夫姓? 

50:44 中国社会的女性意识发展以及其不足

55:42 对“极端女权”的担忧及我们自己“极端”的经历

主播:Wei、Michelle、大宁(《想·聊天》主播)、Keer(嘉宾)

剪辑:涵、Wei

文案:Wei

联系方式:bgshzn@gmail.com

你可以在苹果podcast、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spotify、SoundOn等各大播客平台订阅收听我们的节目,并与我们留言互动,同时,也可以在新浪微博搜索@悲观生活指南 找到我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请在苹果podcast上给我们五星好评,转发分享,与我们一同与世界建立更深的连结。


11 Jul 2021EP20《你的夏天还好吗?》——你长大后会成为我,仅仅是成为我01:01:47

以前从没关注过韩国文学的我们,被韩国作家金爱烂的《你的夏天还好吗?》这本短篇小说集深深吸引。这一期我们从普通读者的角度出发,聊了聊我们对这本作品的个人感受。


金爱烂用冷静的笔触,描写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她笔下的故事简单而残酷——无法获得救赎的年轻人、孤独的边缘人、被消费裹挟的职场新人、努力想要过普通生活却深陷困境的三十岁大学毕业生......金爱烂好像比我们自己还要了解自己,说出了我们内心不愿意见光的欲望与情感,道破了没有诺亚方舟的真实生活。

合上书,我们感到自己被书写了,我们就是素材,她的文字捕获了我们,我们感到如此欣喜却又毫无头绪。

【时间目录】

1:34《你的夏天还好吗?》没有书名这般清新,笔触冷静,主题沉重,内容残酷

6:32 作者金爱烂的简介

8:53 印象深刻的短篇之《你的夏天还好吗?》——作为第一篇像是整本小说集故事的预告,让人印象没有那么深刻,却让人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10:03 印象深刻的短篇之《虫子》——死亡与生命的交织、我们深藏心底的欲望与情感

15:57 印象深刻的短篇之《水中的歌利亚》——本应充满希望的年轻人却没有任何救赎的希望

22:38 印象深刻的短篇之《三十岁》——为了成为普通人,已经拼尽了全力,年轻人还有梦想可以实现吗?

30:05 印象深刻的短篇之《那里是夜,这里有歌》——座位早已设定好,追问“我的座位在哪儿”还有意义吗?

36:32 印象深刻的短篇之《角质层》——自己那些不想被人知道的心理活动被准确地书写,金爱烂好像比我们更了解自己

45:11 如何看待这本书被贴上的“女性”标签?

49:02 金爱烂如何在虚构故事中探讨“社会议题”——社会议题不是房子的结构,而是其中特有的味道

53:51 这是一部没有“外国文学”味道的外国文学

56:44 《你的夏天还好吗?》开启了我们对韩国以及其他日本以外亚洲国家文学的极大兴趣

59:21 主播朗诵小说集中两段精彩的描述,分别来自《水中的歌利亚》与《尼克塔酒店》

【探讨韩国文学的播客节目】

@即兴沉默 【vol.28】即兴沉默|韩国文学大赏

@看理想电台 193. 编辑渣总:因为《82年生的金智英》,我入了韩国文学的坑、205. 韩国有文学(上)

【本期提到的其他作品】

(小说)申京淑《请照顾好我妈妈》

(播客)@跳岛FM  64【自由潜水】好的翻译是不含硅的洗发水何雨珈&黄建树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Wei、Michelle

剪辑:Michelle、Wei

文案:Wei

音乐:<a href="https://audionautix.com/">Creative Commons Music by Jason Shaw on Audionautix.com</a>

感谢以下听众通过爱发电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平台请我们喝了悲咖啡,支持我们的内容创作。自上一期节目发布到这一期节目发布,为我们发电的朋友们有:

爱发电用户_STj5

爱发电用户_hNse

爱发电用户_hDMS

郑大钱�

爱发电用户_wuyK

Mengyu Di

斯羽

ShawnC


18 Apr 2021EP13 美颜相机新常态,美的平民化还是焦虑制造器?00:59:37

这一期我们从全民使用美颜相机的常态出发,尝试分析美颜相机风行的原因以及其背后的审美成因。同时也从种族、阶级、女性等多个纬度延展了这个话题。聊完这一期,我们在思考要如何与“屏幕”保持合适的距离,慢慢找回对真实生活的掌控力与感知力。


【声音目录】

4:21 自拍是一种自恋与审美的展现

7:12 美颜的标准与白人崇拜

11:06 全民美颜成为了一种生活常态 

14:20 全社会都患上了“体相障碍”吗

15:31 美颜相机是一种美的平民化吗?

17:26 还是说,美颜相机是焦虑制造器与苦恼止痛片?

20:20 美颜相机、消费主义与女性的“终极诉求”——变美

24:47 当虚拟的形象变得比真实的生活更重要,

27:20 屏幕上的世界与真实生活的差异

29:26 当美颜成为常态,真实生活的不完美让我们感到落差

34:03 刘梓晨“行为艺术”一般的美颜与言论像我们的一面镜子

37:45 西方主流审美标准与阶级、种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41:13 对异文化的猎奇、利用或尊重,边界在哪里?

49:19 跳脱出被观看的身份,才能解放更多的精力

51:23 透过镜头去观察事物,我们是否丧失了感知真实细节的能力

55:55 《佛陀传》关于专注吃橘子的故事带来的感悟

【本期提到的作品】

(杂志期刊)The New Yorker “China’s Selfie Obsession” 2017年12月11 by FAN Jiayang

(电视剧)《黑镜》(Black Mirror)第一季Fifteen Million Merits;第二季Be Right Back

(书)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美国佬》(Americanah)

(杂志期刊)波士顿大学医学部《美国医学会杂志•面部整形外科卷》

(书)一行禅师《佛陀传》

你想要和其他听众及两位主播继续探讨我们在播客中讨论的话题吗?你对悲观生活指南有什么建议吗?欢迎加入我们的微信听友群!添加方式可以在播客单集信息shownotes中找到哦。你也可以在新浪微博搜索@悲观生活指南 找到我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请在苹果podcast上给我们五星好评,转发分享,与我们一同与世界建立更深的连结。

主播:Wei、Michelle

剪辑:涵、Wei

文案:Wei


28 Mar 2021EP10 文青的困惑|金基德的不正确vs奥斯卡的正确——欣赏与自己价值观相悖的作品00:45:37

你和我们一样,自称“文艺青年”吗?我们从文青的身份出发,讨论了若干在欣赏文艺作品时遇到的困惑:如何欣赏与自己价值观相悖的作品?对于那些抽象的文艺作品,什么才是“看懂”?审美是否也有舒适区和鄙视链?这个话题一共分成两集发布。


【微信WeChat听友群】添加小助手微信账号:MoreThanAFarce


【声音目录】

1:14 “悲指”有听友群啦,以及一段听友的留言——“无用”却有共鸣的播客

4:50 “文艺青年”这个标签的意义及刻板印象

8:06 在具有女性意识后,重看金基德的电影,我对他的作品表达的价值观感到不适却又被其美感所吸引

9:12 艺术表达与输出价值观的张力常常难以和谐统一

11:10 观众可以从作品中看出艺术家对待现实的个人观点

13:14 艺术创作需要是真诚的,我们无法要求创作者是绝对正确的、是完美的

14:48 艺术家的价值观让我们不适,可能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局限性

16:00 “正确”的标准是多样的,我们不该用“正确”去限制创作与表达

19:10 《无依之地》只有白人演员政治”不正确“吗?

21:24 正确且艺术价值也很高的艺术作品是存在的

27:13 奥斯卡的“正确”无可厚非且有其价值 

29:23 艺术家的表达应当离“政治”越远越好吗?

33:04 一些与我们价值观不符的作品并不是为了“宣扬”“不正确”的价值观

36:55 《包法利夫人》带给我们的困惑、思考和观察

40:36 人们总是想要为复杂的事情寻找一个简单的出口

43:21 下集预告:文青的焦虑 | 什么才是看懂一部作品?审美是否有舒适区/鄙视链?


【本期提到的内容】

(播客)《悲观生活指南》EP01 裸辞可以解救社畜人生吗

(播客)《悲观生活指南》SP1 既已悲观,何必指南?|真诚的表达,共情的力量及创作的快乐

(电影)《弓》

(电影)《坏小子》

(播客)《反向流行》vol23 张悦然:从村上春树到萨丽·鲁尼的写作 

(社评)新华网转载光明日报 《正确的价值导向是文艺作品的生命线》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6/17/c_1126124455.htm

(电影 )《无依之地》(Nomadland)

(电影)《断背山》(Brokeback Mountain)

(电影)《月光男孩》(Moonlight)

(电影)《82年的金智英》

(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

(小说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你想要和其他听众及两位主播继续探讨我们在播客中讨论的话题吗?你对悲观生活指南有什么建议吗?欢迎加入我们的微信听友群!添加方式可以在播客单集信息shownotes中找到哦。你也可以在新浪微博搜索@悲观生活指南 找到我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请在苹果podcast上给我们五星好评,转发分享,与我们一同与世界建立更深的连结。


主播:Wei、Michelle

剪辑:涵、Wei

文案:Wei

联系方式:bgshzn@gmail.com
01 Apr 2021EP11 文青的焦虑|审美鄙视链困局、“假装看懂”及豆瓣打分压力00:56:44

上集我们讨论了文艺青年对于欣赏与自己价值观相悖的作品时的困惑,这一集我们会继续从文艺青年的视角出发,探讨关于欣赏文艺作品时常常出现的焦虑感,包括:究竟什么才叫“看懂”一部作品?审美有舒适区和鄙视链吗?我们是否需要以及如何走出审美舒适区?审美有门槛吗?

【微信WeChat听友群】添加小助手微信账号:MoreThanAFarce


【声音目录】

1:28 焦虑之一:我们真的看懂了那些小众的抽象的文艺作品吗?

2:13 文艺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在于拓宽我们的生命经验

4:08 看不懂的当代艺术装置与无法言说的共鸣

5:15 欣赏当代艺术是脱离艺术家本意,和欣赏者产生更个人化的经验

8:21 艺术的发展是从具体的临摹到抽象的想象力的发挥

9:51 那些有清晰主题的艺术表达,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语言去看世界

13:25 艺术要表达的是真实世界的chaos,与简单化的法律规则不同

14:52 不懂乐理知识,我们真的能听“懂”音乐吗?

18:18 大众难以真正知悉艺术家创作某件作品的本意

20:46 明天(不会)更好,悲观生活(没有)指南,悲剧更接近人生本质,伟大喜剧的内核也是悲剧与讽刺

24:34 看过《春潮》我们对于要不要分析电影中出现的“难懂”意向与一位朋友产生了分歧

31:50 不喜欢文艺圈很高赞誉的艺术作品,是我的审美能力不足吗?

36:05 焦虑之二:审美的偏好、舒适圈、盲区与封闭

37:17 我们的审美偏好与个人的性格、成长、需求有关

38:37 我们让对方看到了自己审美的盲区

40:36 昆汀从早期香港武打片汲取灵感,让我对什么是高级什么是低级产生了困惑

41:27 审美有门槛吗?

44:35 审美水平与审美口味

46:56 焦虑之三:审美能力是否有高低?如何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48:17 艺术鉴赏能力关乎广度而非高度

50:10 审美能力的提升就像积累词汇量,是一种习得新的语言的过程

50:58 如何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55:17 我们拒绝用审美标签来限制自我


【本期提到的内容】

(小说)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小说)毛姆《异国他乡》

(歌曲)罗大佑《明天会更好》

(电影)《你丫闭嘴》

(电视剧)《 小不列颠》(Little Britain)

(小品)《卖拐》

(电影)《春潮》

(电影)《大象席地而坐》

(电影)《蓝丝绒》(Blue Velvet)

(电影)《穆赫兰道》(Mulholland Dr.)

(电影)《电话谋杀案 》(Dial M for Murder)

(播客)《展开讲讲》 20.《甄嬛传》是理解中国权力叙事的一把钥匙

你想要和其他听众及两位主播继续探讨我们在播客中讨论的话题吗?你对悲观生活指南有什么建议吗?欢迎加入我们的微信听友群!添加方式可以在播客单集信息shownotes中找到哦。你也可以在新浪微博搜索@悲观生活指南 找到我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请在苹果podcast上给我们五星好评,转发分享,与我们一同与世界建立更深的连结。


主播:Wei、Michelle

剪辑:涵、Wei

文案:Wei

联系方式:bgshzn@gmail.com



15 Jul 2021EP21 对话徐童唐小雁|无纪录不纪录: 真实距离真相,隔着一整个宇宙01:21:32

继悲指EP14“纪录片《算命》|算不尽芸芸众生微贱命,到头来五味杂陈奈何天”后,我们有幸和徐童导演以及唐小雁女士坐在一起,面对面交谈,聊了他们对于纪录片拍摄、年轻人生活选择以及未来世界发展的看法及畅想。从十多年前的游民三部曲,到近期的新片《他们是肉做的》,徐童和唐小雁所呈现出的影像世界就像一双粗旷有力的手,将人们的视线“扳到”那些长久被忽略,甚至被鄙夷的人物和场景之上。在凛冽又真实的底层世界,我们看到了徐氏纪录片所特有的人文关怀,及其背后对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终极探索。在真实与真相之间,偏差几何?我们通过肉眼之所见而炮制出的所有逻辑和理论,是否足够支撑肉身找到存在于此世所需要的全部希望和答案?且听徐童唐小雁如何说。 


【声音目录】

2:15 悲指EP14从“朝阳区都市丽人”的视角细腻解读《算命》,打动了徐童和唐小雁 

5:08 唐小雁对自己真实生活的慷慨展现,很大程度上成就了纪录片,“真实人物奖”实至名归

9:35 镜头之下,纪录片导演能够捕捉到的真实以及人物能够呈现出的真实到底有多大? 

14:00 电影为人们搭建了理解世界的模型,在“看”和“被看”之间让人物和观众产生了连接 

15:32 真实和真相之间是一段无穷追问的过程,纪录片作为一种语言,试图通过真实来描绘和解释真相 

18:30 通过多年跟拍唐家几代人的生活,徐童希望呈现一个“唐氏宇宙” 

20:38 拍摄成为纪录片创作者的“肌肉记忆”,与生活融为一体并僭越了生活 

24:50 在影像泛滥的全民“UGC”时代,纪录片作为一门表达艺术的独特意义是什么? 

29:37 作为一位曾行走江湖的底层女性,唐小雁的独特视角和直觉常常和徐童的视角相互碰撞

34:53 唐小雁为年轻人指点迷津——性别不公的现实之下,个体面临的困境以及随之而来的“躺平”浪潮 

46:17 新片《他们是肉做的》对焦养老院:人类肉身在暮年时的疯狂爱恨以及平静离去 

53:36 从宇宙的起源出发,徐童再谈真实和真相如何相互作用,以及纪录片如何纪录真实

59:04 从徐童的“科学命运观”,到唐小雁的“算命解释学”,纪录片里的“答案”如何对应纪录片外的“真实” 

60:10 既然宇宙的真相不可解,纪录片是否依然提出终极问题并试图给出答案? 

60:13 在未来多维空间,纪录片作为人类现阶段的一种“慰藉”是否会消亡?是否会产生其他形态的艺术? 

60:17 唐小雁发出心灵的呼唤“徐导把我的话都抢了!”;朵拉讲述自己 “瞬时时空切换”的奇妙体验 


三位嘉宾合影留念(画面从左至右:唐小雁、徐童、赵朵拉):



Michelle和徐导、小雁姐合影留念( ps呼唤Wei!!!)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Michelle 

嘉宾:徐童、唐小雁、赵朵拉 

剪辑:Michelle、Wei 

文案:Michelle 

音乐:<a href=" ">Creative Commons Music by Jason Shaw on Audionautix.com</a >

26 Feb 2021EP08 何以为家 | 故乡、北京及远方,城市的温情与冷酷00:44:17

在若干城市居住过,我们开始回顾自己与城市的关系。与城市的互动贯穿着我们的生活:我们曾对城市有着浪漫化的期待、渴望被城市接纳;城市见证着我们的成长,却在一些时刻我们感到城市的冷酷无情;我们对一些城市感到失望,决定逃离到陌生的远方;回头看时,又对自己的故乡产生了愧疚与情感。


我们在思考:我们为什么对不同的城市有着截然不同的情感?新的时代之下,“故乡”的定义是否发生了变化?如纽约、北京一般的城市真的如文艺作品中所表现的包容与接纳吗?被接纳是被允许还是被看见?以及一个终极的问题——究竟有没有一个完美的城市我们愿意称之为“家”?


【本集配图背后故事】去美国前,Michelle的家人特意给她带了一瓶老家土坡上的黄土,装在塑料小药瓶中,据说带着家乡的土可以缓解水土不服。


另外,我们有wx听众群啦!请大家wx添加小助手账号MoreThanAFarce,TA会拉大家进群。我们在群里等你们:)


【声音目录】

5:16 按照旅行攻略是感受不到一些城市的魅力的

6:25 我对自己与北京这座城市的关系感到失望

9:48 大城市对个体的接纳是真实的吗

12:06 不被主流评判就等于被接纳吗

13:18 人们对城市的浪漫化想象

14:11 城市对我的遭遇冷眼相看,我与城市很难建立深刻的连结

14:41 城市像音乐,见证着我的成长,承载着我的故事

17:29 小时候的经历让我常常感到自己终有一天将离开城市

19:58 我们对家乡没有强烈的归属感,也对任何集体都感到怀疑

22:39 我们想要逃离的家乡带给我们的刻板印象

25:37 阅读“东北文学”让我为自己对家乡的无视感到愧疚

27:12 贾平凹《废都》描述的西安反而拉大了我和家乡的距离

28:50 “呼愁”与城市

33:37 不爱纽约是被允许的吗

35:08 Where are you from? 我希望自己的答案是北京

37:13 何以为家——真的存在完美的我们愿意称之为家的城市吗

40:46 我们与城市故事的结局很可能是“客死他乡”


【本期提到的内容】

(书)贾平凹《废都》

(书)萨利 鲁尼《正常人》

(书)奥尔罕·帕慕克《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

(电视剧)欲望都市(Sex and the City)

(歌曲)汪峰《北京,北京》

(电视剧)《北京女子图鉴》

(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

(综艺)《奇葩说》第6季第15集“伴侣在大城市找到好工作,要放下一切跟TA走吗”


主播:Wei、Michelle

剪辑:涵、Michelle、Wei

文案:Wei

片头曲:Paradise City (演唱:Guns N’Roses)

片尾曲:Going Home (演唱:Sophie Zelmani)

联系方式:bgshzn@gmail.com


你可以在苹果podcast、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spotify、SoundOn等各大播客平台订阅收听我们的节目,并与我们留言互动,同时,也可以在新浪微博搜索@悲观生活指南 找到我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请在苹果podcast上给我们五星好评,转发分享,与我们一同与世界建立更深的连结。


27 Apr 2021EP14 纪录片《算命》| 算不尽芸芸众生微贱命,回头看五味杂陈奈何天01:16:11

这一期是关于一部生猛的让我们感到极度震撼甚至失语的纪录片——《算命》。《算命》讲述了以算命先生厉百程为主轴的一群“边缘人”的故事——小姐、矿工、残障人士,他们游走在城市的边缘,生活在我们眼中的“阴沟”中。观看他们的生活,让我们感到不适、同情、愧疚、反思。我们和他们如此不同,却又根本相同。 通过他们我们看到了我们。


【悲指微信听友群】添加小助手微信账号:MoreThanAFarce


【声音目录】

1:00 看完《算命》,我们感到当头一棒甚至失语

2:22 《算命》故事梗概及拍摄风格  

7:00 究竟谁是边缘人,他们为什么游走在边缘? 

10:46 为什么“边缘人”喜欢算命 

14:00 “边缘人”“不服命”的方式是通过寄托于某种不可知的力量 

16:49 在命运面前,我们和“边缘人”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18:28 算命先生厉百程讲述自己的xing经历为何让我们感到不适

22:40 纪录片中“边缘人”生活的悲惨,可能只是我们作为外来者的视角/镜头看到的

28:37 除了怜悯和同情,我们在看“边缘人”的生活时,是否同时残忍也无情

34:36 我们可能真正理解他人的生活与感受吗

39:05 如何看待对“边缘人”生活的知识分子式的解读

45:40 我们只是拥有了命名“爱情”的特权,而并不一定拥有了更高尚的情感

48:20 “犀利哥”与丁真的被走红,是我们对“边缘人”生活的想象与消费

52:06 《算命》与《杀马特我爱你》带给我们的不同感觉

56:42 人的命真的有微贱和高贵之分吗

58:00 “边缘人”离死亡的距离之近,活下去就是生命的目的

60:00 为什么“边缘人”更容易看破“天机” ,从《红楼梦》到《她身之欲》

60:06 《算命》中无处不在的性别歧视,我们反而不想去谈女性权利——在生命面前,平等是奢侈的

60:10 通过他们,我们看到了我们


【提到的作品】

(纪录片)徐童《算命》

(电影)张艺谋 《红高粱》

(电影)李杨《盲井》

(书)丁瑜 《她身之欲:珠三角流动人口社群特殊职业研究》

(电视节目)《锵锵三人行》20130610——窦文涛、唐小雁、徐童  

(纪录片)徐童《老唐头》 

(纪录片)李一凡《杀马特我爱你》

(书)曹雪芹《红楼梦》


你想要和其他听众及两位主播继续探讨我们在播客中讨论的话题吗?你对悲观生活指南有什么建议吗?欢迎加入我们的微信听友群!添加方式可以在播客单集信息shownotes中找到哦。你也可以在新浪微博搜索@悲观生活指南 找到我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请在苹果podcast上给我们五星好评,转发分享,与我们一同与世界建立更深的连结。


主播:Wei、Michelle

剪辑:涵、Wei、Michelle

文案:Wei

联系方式:bgshzn@gmail.com

片头曲:邓丽君《往事只能回味》

声音片段:徐童《算命》



19 Nov 2021EP29 不必刻意寻找对的人(the one),当下才是我们的生活00:54:51

“如何确定对方才是那个对的人?”这一期,我们尝试围绕这个亲密关系中困扰很多人的问题进行讨论:为什么对方吸引我的特质却在日后成为了我们产生矛盾的原因?关系中层出不穷的问题我们一定要解决吗?在亲密关系中,我们究竟是在爱他人还是只享受被爱?这世界上究竟存在the one(对的人)吗?还是我们需要the one来解释人生?

这不是一道容易回答的问题,生活有太多种可能性,伴侣也是,或许答案就在当下的生活之中。

【声音目录】

1:54 西方dating文化让双方有更长的时间可以考虑是否要进入亲密关系,也可以相对轻松地结束进一步的关系

5:45 我们在讲“我爱你”对时候究竟在表达什么?“爱”作为语言是被建构的吗?

9:23 吸引我的人是和我完全不同的人,而最初吸引我的特质却可能成为日后最大的矛盾源起

13:39 一个人无法满足另一个人的全部需求,但关系仍在持续,可能是因为核心需求被满足了

21:42 亲密关系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不一定越放越糟糕,有时候放下解决问题的执念,才能继续走下去

23:15 可以搁置问题的前提是双方有意愿让关系走下去,那么我们如何确定这段关系可以并值得继续走下去?

24:51 期待伴侣为我们改变大概率会失望,也产生了更多的痛苦

26:26 爱的自私之处:爱他人是为了被爱

31:43 浪漫爱的发生也许并不难,多巴胺、对对方不切实际的想象让我们难以看到未来这段关系要面对的难题

36:48 也许这世上本没有对的人(the one),但我们需要这个概念来解释人生

41:44 《笑傲江湖》与《流星花园》:令狐冲最爱的是谁?杉菜爱上的是花泽类的关心还是他本人?

44:25 保持沟通的畅通以及对对方的好奇,可能是亲密关系长期走下去的关键

46:14 如果非要给“如何确定对方是对的人”一个答案,那就去尝试吧,亲密关系是人生修行的重要部分

47:52 跳脱当下去期待未来的那个人会更好、伴侣会变得更好、我们的关系会更好,我们可能无法认真生活在当下,当下才是我们的生活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即刻:Michelleeee、Weiiiii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这一期特别感谢“爱发电用户_VXxn”对我们的赞助与支持)

主播/剪辑:Wei、Michelle

音乐:<a href="https://audionautix.com/">Creative Commons Music by Jason Shaw on Audionautix.com</a>


19 Jan 2021EP03 《心灵奇旅》给了我们如何幸福生活的答案吗00:56:08

2020年圣诞节上映的《心灵奇旅》(英文名:Soul,港译《灵魂奇遇记》、台译《灵魂急转弯》)让很多普通人与之共鸣。我们要如何过好这一生?人生的意义何在?如果我感到自己迷茫、焦虑,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我该怎么办?《心灵奇旅》这样一部动画电影触碰了这些困扰当代人的“大问题”,并且看似给出了答案,然而我们真的可以按照电影给出的答案活出幸福的生活吗?


另外,我们有wx听众群啦!请大家wx添加小助手账号MoreThanAFarce,TA会拉大家进群。我们在群里等你们:)


【声音目录】  

2:19 我们对这部电影的整体观感及评分

6:19 基本剧情介绍

11:27 为什么导师一定是伟人  

14:17 “The Great Before”可以被解读为生前的世界,似乎也在映射人类的童年时期

16:26 介于生死之间的空间——迷失的灵魂与进入“心流”的灵魂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  

18:07 物理意义的存在与精神意义的存在

18:28 这部电影体现的佛教理念

23:41 22与对生活的敏锐感受与普通人的麻木之间的对比 

24:32 我们常常认为只要实现了某个目标就会解 决自己生活的全部问题

27:25 鱼的故事——关于水与海洋的解读

29:11 究竟什么才是spark 

31:51 22对“自己不够好”的自责让我们看到了自己

32:33 关注生活的细节真的是过好这一生的答案吗 

33:54 当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成为了常态,我们要如何感知生活的美

34:20 这部电影真的 是在告诉我们“躺平“吗

35:24 我们仍然向往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36:50 基金经理和22同样可以问:what’s next?

38:21 当我们感知到“美”,我们也必将感到痛苦

39:19 让自己抽离出具体的生活,成为生活的观察者,可以让我们与自己正在经历的痛苦保持距离

41:20 如果未来我们不用再做社畜,只有有极高艺术鉴赏能力的人才能享受闲暇时光

42:38 我们对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的质疑与反思

48:49 如果我们的一生被做成幻灯片

52:52 我们很喜欢的电影中的细节与巧思

 

【本期提到的作品】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

林汣琰《九十年前的经济学预言:2030年每天只需工作3小时 | 短史记 》

杨德昌《一一》

假装思考,张根巨《<心灵奇旅>,一个不太平庸的解读》 


主播:Wei、Michelle

剪辑:Wei、涵

文案:Wei

联系方式:bgshzn@gmail.com


25 Jan 2021EP04 注定被辜负的时光——你的大学生活也充满遗憾吗00:53:49

2008——2012,我们在西三环北路2号度过的四年时光。开始大学生活以前,我们对自由的生活充满了向往——渴望结交五湖四海的朋友,品尝美妙的爱情滋味,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四年如白驹过隙,如今回望,我们发现大学生活充满了失落与遗憾。


可人生不就是这样吗?怎么可能完美无憾,我们聊遗憾,是想要看见那时困在当下的自己、接纳也感恩过去。


另外,我们有wx听众群啦!请大家wx添加小助手账号MoreThanAFarce,TA会拉大家进群。我们在群里等你们:)



【声音目录】

3:09 大学四年为什么感觉如此迷茫

3:53 用一个词形容我们的大学生活:不精彩 

6:01 进入大学之初,我们的自卑与失落

7:20 不再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表现的唯一标准,让我们经历了痛苦的转型期

11:22 我们想要去融入的“主流”究竟是谁 

13:22 加入学生会的风流人物的大学生活真的令人羡艳吗

19:20 我们为什么读法学;入学后,我们真的“学会”了法学吗

26:31 如果我们的大学教育更理想主义,如今的我们会不同吗

28:36 四年时间虽长,但当下的局限性却只能留下遗憾

30:54 入学前对大学爱情的憧憬和入学后的失落

32:49 大学时自己择偶竟然在想对方的户口和家庭等实际问题

36:11 入学前对友谊的期待和入学后的孤独感

40:40 交友前我会观察对方的价值观并迅速决定是否可能和对方成为朋友

41:15 不畏惧展现自己的脆弱性,才能与他人建立高质量的连结

45:19 那些让我们怀念的大学生活的时间、地点和蒙太奇碎片


【本期提到的作品】

 Brene Brown: The Power of Vulnerability | Ted*Houston

《乐队的夏天》第二季 | 左右乐队

Weezer “Island In The Sun” 

许巍《蓝莲花》、《那一年》、《故乡》、《我的秋天》、《九月》、《闪亮的瞬间》

Brian Eno “Baby’s On Fire”


主播:Wei、Michelle

剪辑:Wei、涵

文案:Wei

联系方式:bgshzn@gmail.com

片头音乐:Weezer “Island In The Sun” 

片尾音乐:Weezer “Island In The Sun”以及Brian Eno “Baby’s On Fire”


29 Aug 2021EP24 串台无业游民|急速下沉的世界里,悲观游民该如何自处?00:45:41

生活在不同城市、做着不同事情的我们,因为播客而相识。未曾谋面,却借由洋葱卡听到了彼此共同关心的话题以及对世界的美好愿景。作为世界的游民,我们都曾悲观无业,可现实的生活从不会带给我们任何指南。我们能做的,也许是偶尔坐下来倒杯酒,真诚分享,用心聆听。



【声音目录】 

1:33 “悲观”与“无业”的相识 

7:08 使用深度问答卡牌游戏“洋葱卡”连线聊天,我们希望可以进一步了解彼此 

8:33 悲观队问无业队:你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 

18:07 无业队问悲观队:对你来说,交朋友难吗? 

23:59 悲观队问无业队:你觉得这个世界在变得更好还是更糟? 

33:28 无业队问悲观队:如果选一个国家生活,你会选哪一个?为什么? 

38:44 无业队问悲观队:你更喜欢猫还是狗?你觉得自己的个性更像猫还是狗?


【关于深度问答卡牌游戏“洋葱卡”】

?什么是洋葱卡:

洋葱卡是一套深入问答卡牌游戏,共包含82道精心设计的问题。这些问题从价值观、生活方式、亲密关系、原生家庭、职业发展等方面,帮助玩家卸下盔甲,迅速往并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他人,建立更高质量的人际关系。

?怎么玩:你可以和任何想要更深入了解彼此的人在安静、放松的环境中使用洋葱卡进行深度问答游戏,例如在如下的情境中:

    - 破冰:你可以和刚刚认识、尚不熟悉的朋友使用洋葱卡快速“破冰”,打开心扉,在短时间内了解对方是“谁”,开始建立关系;

    - 深入:你可以和已经相识的朋友使用洋葱卡了解自己没有机会看到的Ta的内心深处,包括价值观、婚恋观、理想、恐惧等等;

    - 新生:你可以和已经非常熟悉的家人或恋人使用洋葱卡为平淡的关系增添色彩,了解那些对你而言重要的人的变化与成长。


*关于洋葱卡的任何问题,可以wx添加好友 MoreThanAFarce 进行咨询。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即刻:Michelleeee、Weiiiii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悲观队”:Wei、Michelle 

嘉宾——“无业队”:振宇、吕太阳 @无业游民 

剪辑:Michelle、Wei 

文案:Wei 

音乐:<a href=" ">Creative Commons Music by Jason Shaw on Audionautix.com</a >

01 Nov 2021EP28 在社交中觉得自己不够“会来事儿”的我们,如何面对这个现实?00:51:34

我们常常认为自己在社交中不够“会来事儿”,但我们似乎又熟知一般社交场合的要求,并尽量做到让他人感到舒适,甚至在一些人的眼中也算会“来事儿”。这一期我们聊了聊社交中“会来事儿”标准的模糊性与其较大的弹性,分析了自己总觉得做得不够好、没能完全符合社交标准的原因,也尝试延伸探讨了社交中的社交技巧、西方的Being nice的标准与“会来事儿”之间的关系。

【声音目录】

00:54 什么样的行为是我们认为的“会来事儿”?;“会来事儿”是对一个人褒义还是贬义的评价?

2:39 我们自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或某些场合中“不会来事儿”,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

8:48 “不会来事儿”会让周围的人感到不舒服也让我们进一步自我责备吗?

14:04 “来事儿”的行为与标准似乎只会发生在那些具有功能性或牵涉权力利益的关系中:对妈妈好不是会来事儿,而对婆婆好便又可能被评价为会来事儿

15:52 在工作中,如果会“来事儿”的行为不会让对方讨厌,甚至可能可以为你我们自己带来利益,我们为什么有时会自我挣扎,抗拒做一些看起来很会来事儿的事情呢?

21:57 会社交与会来事儿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会社交的人一定会来事儿吗?会来事儿的人就是会社交的人吗?

29:32 让我们感到“假”或不真诚的社交行为与"Being nice"的善意的区别在哪里?

32:36 "Being nice"与“会来事儿”又有哪些不同?

35:47 西方标准的礼貌善意(being nice)与中国标准的“会来事儿”

40:06 不论在哪种文化中,会社交的人总是受欢迎的

42:31 社交的广度与深度,我们如何选择?

47:47 聊了这么多,我们想成为个会来事儿的人吗?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即刻:Michelleeee、Weiiiii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剪辑:Wei、Michelle

音乐:<a href="https://audionautix.com/">Creative Commons Music by Jason Shaw on Audionautix.com</a>


06 Dec 2021EP30 夸你自信,你怎么不乐意00:51:08

自信,似乎是令人羡艳的一种心理状态,然而在有些时刻,我们却因为被他人“夸赞”自信而感到些许不适:是我太自负了吗?还是太张扬了?我是不是应该收敛一点,我是不是应该更优秀才可以如此自信?这一期我们尝试探讨了这种微妙心理背后的原因,既然自信是人人追求的状态,为什么被评价为自信却可能产生更多的自我怀疑。

【声音目录】

1:06 被他人“夸赞”自信,夸赞者与被夸赞者似乎都有很微妙的心理活动

3:13 自信是主观的、个人化的对自己能力的感受,其他人如何有立场去判断另一个人是否自信

5:51 “普通”就不配自信吗:东西方语境下对“自信”有着不同的态度吗

12:51 我们反感的是过度自信,但自信作为一种主观感受,一定会与现实的能力有所偏差

15:04 评价他人自信时暗含的言外之意,可能是因为他人的自信让我们“相形见绌”

21:46 相信自己是否有令人信服的根据也许不那么重要

24:38 自信的心理特征总是与外向、张扬等性格特点联系在一起,与东方文化更推崇的品质有所不同

27:20 我曾因为害怕被评价为“自信”而收敛自己的行为甚至自我怀疑

30:33 风险与自信的关系:不惧怕风险的人一定自信吗?

35:32 从性别的维度看自信:被打压的女性自信

48:01 我们都渴望作一个自信的人,而让我们不舒服的是用自信这个词来表达的“言外之意”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即刻:Michelleeee、Weiiiii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剪辑:Wei、Michelle

音乐:<a href="https://audionautix.com/">Creative Commons Music by Jason Shaw on Audionautix.com</a>

04 Jan 2022EP31 多元群体的亲密关系:爱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与修炼的课程00:59:00

亲密关系是每个人人生中的必修课。对于多元群体而言,由于种种现实问题,亲密关系在各个阶段都可能面临着更特殊的困境。这一期我们邀请到了两位在多元群体亲密关系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案例经验的嘉宾辛颖与清玥,和我们一同聊聊多元群体的亲密关系的特殊困境,以及多元群体如何在这些困境中爱自己、爱他人。

【声音目录】

3:03 从大s汪小菲离婚到多元群体的亲密关系特殊困境

9:23 被建构的性别分工如何影响多元群体的亲密关系?

18:03 缺少性别在亲密关系中的不同脚本,多元群体的亲密关系中如何有效沟通

21:52 自我效能感低,多元群体更容易为亲密关系的开始与结束感到焦虑

24:26 如何在亲密关系中提高自我效能感、建立更健康的亲密关系

30:34 我们很容易在亲密关系中重演原生家庭养育者的行为模式

32:01 多元群体在遇到有好感的人时很常陷入的困惑状况

38:17 缺少相应的法律制度层面的保障,多元群体如何处理亲密关系的现实层面的安全感问题

45:20 沟通技能、情绪的觉知等都需要在关系中不断学习与进步

【本期嘉宾】

辛颖:悟生科技创始人&CEO、北同文化负责人。曾任中国民间女性影展联合创始人、曾任love matters签约作者。(dy:北同铁主任)

清玥:4年国内外性教育公益服务经历;美国丹佛大学PREP亲密关系提升项目培训师;“感性趣”青年性教育工作坊项目负责人;美国匹兹堡大学,哲学与性别研究双学位。

【小悟生介绍】

由悟生科技打造的「小悟生」心理平台旨在为中国多元群体(包括性多元、残障群体、慢性疾病群体)及其亲属,提供创新性的、可及的、专业的心理健康相关服务。基于「小悟生」心理平台,我们能够为多元群体提供随时随地的泛心理服务、专业心理服务以及多元群体相关的科普内容。 

(dy:小悟生心理)


【“爱情健身房Love GYM”恋爱课】

“爱情健身房Love GYM”恋爱课由「北同文化」和「小悟生」联合出品,资深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社会工作专家联手打造。专业且有保障的干货知识、专门针对性多元人群的实际案例分析,教会我们如何从零开始,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

搜索“小悟生心理”wx小程序,了解更多课程信息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即刻:Michelleeee、Weiiiii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剪辑:Wei、Michelle

音乐:<a href="https://audionautix.com/">Creative Commons Music by Jason Shaw on Audionautix.com</a>


07 Feb 2022SP2 迟到的周年回顾:在流动和变化中参与更真实具体的生活01:14:15

姗姗来迟的《悲观生活指南》一周年特别节目,在这一年当中,主播成为了我们的身份之一,我们经历了一些悲指的高光时刻,我们对待播客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对自己过往的表达有了新的思考。在悲指的幕后,我们两个人的关系也因为做播客出现了矛盾与争吵,这让我们开始思考矛盾对于关系的影响。

感谢每一位听众、嘉宾、平台及其他播客在2021年的陪伴与支持。

【声音目录】

1:51 一年前我们可以用四天完成播客的剪辑、logo设置、平台托管注册等繁复的工作,一年之后,我们对播客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3:35 《悲观生活指南》一周年的“高光”数据之“一共做了多少集”?

4:09 《悲观生活指南》一周年的“高光”数据之“最受欢迎的三集节目”

organic、粗糙的、原始的第一集 vs 有更多技巧、更有做播客意识的之后的单集

对主播个人来说最特别的三集节目:

7:33 Wei选择的“EP19 人生若痛苦大于快乐,我还要带一个新的生命来这个世上吗?”

- 悲观的氛围、困扰自己具体生活的难题、难以给出答案的宏大问题,我在播客中为自己的决定找理由

12:30 Michelle选择的“EP17 30岁,是什么让我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急转弯?”

- 理论也许可以解释我的决定,而作出决定的当下却可能是基于高浓度的情绪

- 当时看来重要的决定,环境的剧变,现在我却意识到“我还是原来的我”

24:18 两位主播共同选择的“EP31 多元群体的亲密关系:爱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与修炼的课程”

- 这一集播客录制后,我们因为做播客产生的最严重的争吵与矛盾

- 矛盾与争吵看似解决了,那些伤害与负面的情绪会如何影响我们未来的关系

- 关系越亲密的人,越有可能对对方进行预判与judgment

39:12 Wei选择的“EP14 纪录片《算命》| 算不尽芸芸众生微贱命,回头看五味陈杂奈何天”

- 战战兢兢的表达让我们被创作者看见

- 有自我意识的“高高在上”的视角也应当被批评吗?

49:05 做播客遇到的困难之串台采访时我们遇到的问题

2021年的感悟与2022对播客与生活的新展望

57:35 (Michelle)不要给自己设限、相信人对改变极强的适应能力

59:37 (Michelle)做播客就像将普通生活的真实面貌在流动的话语池中表达

60:01 (Wei)我希望自己可以更好的“参与”具体的生活

60:07 (Wei)播客成为了自我身份的一部分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即刻:Michelleeee、Weiiiii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剪辑:Wei、Michelle

音乐:<a href="https://audionautix.com/">Creative Commons Music by Jason Shaw on Audionautix.com</a>


22 Feb 2022EP32 生活需要仪式感,so?01:13:46

“生活需要仪式感”,这句话反复出现在“带货”的软文中、教我们如何更“好”地生活的文章中,仪式感似乎可以让平凡重复的生活变得特殊而值得被记住。这一期节目中,我们围绕着“仪式感”这个话题,讨论了为什么仪式感对我们有这样的吸引力,它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又为我们套上了怎样的枷锁?

生活需要仪式感,so?

【声音目录】

2:11 表面“无欲无求”的人反而更喜欢仪式感吗?

4:03 在现代社会,有仪式感的事情一定是很少发生且必须付出很多努力才能实现的吗?

6:55 仪式感与生活品味的区别——对意义的追求与赋予;对“活过”的纪念与记录;关于“我是谁”的个性化表达

10:57 仪式感真的可以如我们所愿,缓解生活的重复与枯燥吗?

14:47 被文化建构出来的“仪式感”与向自己和他人证明的需要

21:39 仪式感让生活变得“高效”

23:12 节日固定搭配的“仪式感”为什么很难让人真正感动

28:28 迟到的“情人节仪式感指南”

34:05 生活中美好幸福的瞬间一直都在,我们一定需要仪式感来提示它们的存在与意义吗?

37:56 既然我们追求仪式感,为什么我们又对拍摄普通人重复生活的vlog如此感兴趣?

44:15 仪式感与消费主义;进步的理论与真实的生活

60:04 有些仪式感源于对未知的恐惧,为了获得一些掌控感

60:07 生活的枯燥与重复是否和我们缺少目标有关

【节目中提到的内容】

Red博主“他塔拉” “恋爱5年,用着3种方式聊天,我们更爱了...”

乔希·科恩《什么都想做,什么都不想做》

油管频道 “Better Than Yesterday” "I Increased My Productivity 10x - By Turning My Life Into a Game"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即刻:Michelleeee、Weiiiii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剪辑:Michelle、Wei

音乐:Give A Little by Shane Ivers - https://www.silvermansound.com


14 Mar 2022EP33 分手如此痛苦,我要如何走出来01:12:31

EP33 分手如此痛苦,我该如何走出来

【本期赞助品牌:italki全球语言学习社区】

italki是一个全球语言学习社区,在这里你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人一起学习外语,畅聊文化,共同探索语言的奥秘。150+种语言1对1在线母语教学,上一课付一课!快来开启你的语言学习之旅吧。

� 戳链接:https://dwz.cn/k9t5Bjzy



有人会把分手后的痛苦和戒毒相比,曾经高度亲密的两个人忽然需要变成更有边界的、相对疏远,甚至可能再也不会见面联系的关系,这种变化让我们痛苦,曾经的爱与习惯不知道要如何安放,连对自我身份的认知都可能因此丧失。痛苦的当下,我们更加想念已逝去的美好,甚至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再也不会好起来了。从分手中走出来,是一个艰难的可能也相对漫长的过程。这一期,我们从自己的经验总结出能够帮助我们走出分手的方法。如果你正在经历分手或曾经经历过痛苦的分手,相信你都可以从这一期找到一些安慰与共鸣。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来自朴树《我爱你,再见》歌词中关于分手的一段话:

“让故事再发生吧

让我的人生充满遗憾

一切都不必重来

什么也无须更改

生活在继续 舞会从来不曾停止

一错再错的 这故事才精彩”

【声音目录】

3:39 对一个沉浸式恋爱沉浸式分手的人,每段不同长度与深度的恋爱的结束带来的痛苦是否有所不同

8:01 分手后的四个阶段——否认-愤怒-挽回-接受

14:53 走出分手——不管当下多痛苦,请记得自我照料、自我关怀

20:25 走出分手——与TA断联、清理任何可以让自己想到TA的事情或习惯

26:15 主动分手的人一定更容易走出来吗?

29:54 男性不是没有感受,而是情绪表达受限

32:08 走出分手——与朋友吐槽前任

33:24 一段感情是如何开始的真的很重要吗

41:49 一起玩洋葱卡让我和约会对象的感情迅速升温

43:33 走出分手——运动与回到自然,支持自己走下去的美好与希望可能就在自然中

50:46 走出分手——工作难得地让我感到幸福、从小事做起找回生活的掌控感、沉浸在他人的故事中忘记自己的伤心

52:23 走出分手——分手后立刻开始一段新的关系(rebound)真的健康吗?

54:38 我们选择和一个人在一起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将其中“现实”的原因用语言讲出来会破坏浪漫爱的纯粹

59:40 共同的兴趣爱好对于一段亲密关系真的那么重要吗?

60:01 走出分手的实用方式大总结

【走出分手相关资源】

(书)曹雪敏《分手心理学》

(播客)“不爱学习”第10期《分手后该如何治愈伤痛?野生失恋教育讨论会》

(心理学资源)The School Of Life(B站、油管均有资源,有专门关于分手、亲密关系等系列科普视频)

(心理学资源)Know Yourself关于失恋/分手的一系列文章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即刻:Michelleeee、Weiiiii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剪辑:Michelle、Wei

音乐:<a href="https://audionautix.com/">Creative Commons Music by Jason Shaw on Audionautix.com</a>

28 Mar 2022EP34 对友情的灵魂拷问——你介意好友和他人吐槽自己吗00:48:06

你有没有一个很喜欢和你吐槽其他人的亲密朋友?共同吐槽其他人似乎让你们变得更亲密了,但在某些瞬间,你会不会忽然开始怀疑:TA有没有像和我吐槽其他人一样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向其他人也在吐槽我呢?在背后吐槽自己的朋友究竟是什么心理,是一种道德上有瑕疵的行为吗?

【声音目录】

1:21(Wei)当我向Michelle吐槽我的其他朋友,Michelle向我发出了灵魂拷问:你有没有和你的其他朋友吐槽我?

2:53 更高亲密层级的关系的排他性也排除了向第三人去“吐槽”这段关系与对方的可能性吗?

7:11 吐槽的内容与程度会根据被吐槽对象和倾听对象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10:26 共同吐槽一个人是让关系更亲密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方式

14:00 在背后吐槽朋友常常是因为有些敏感的事情很难当面向朋友讲明,在两个人之间解决

吐槽总比夸赞更多、更容易产生情绪与讨论

18:29 在一些情景中,我们喜欢将被讨论的朋友的身份淡化,进行“匿名化”处理

20:34 介意朋友向他人“吐槽自己”是出于怎么样的心理

28:52 在亲密关系中我可以接受伴侣对自己的某些负面评价,可在与朋友的关系中,我却非常难以接受

31:06 当亲密关系中出现了争吵,伴侣向自己的朋友吐槽,我们为什么会感到如此不适

37:19 当亲密关系中的争吵不可调和,邀请朋友作为调停人真的有用吗?

40:47 如果女性朋友和男性伴侣因为家务的性别分工问题争吵,Michelle会采取怎样的调停方式与立场?

44:12 我们不想对在背后吐槽朋友这个行为进行任何道德批判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即刻:Michelleeee、Weiiiii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剪辑:Michelle、Wei

音乐:Give A Little by Shane Ivers - https://www.silvermansound.com


11 Apr 2022EP35 悲指夜谈 | 一次关于存在与虚无的无主题对话01:03:51

下了班的晚上,两个社畜拖着疲惫的身躯开始了一次无主题对话。

- 做社畜好累,下班后没有多余的精力可以吸收任何新的信息或知识——还是说工作的繁忙已经满足了自己“有用”的需求,因此下班后不再有继续做“有用”之事的动力?

- 在一期讨论“在背后吐槽朋友”为主题的播客节目中吐槽自己的朋友,朋友听到后联系了我,我们通过这种带有“特权”的方式进行了沟通

- 你愿意和他人交换人生吗?——那些令我们羡慕的人生,你敢换吗?

- 12岁的你会怎样看待现在的你?——我觉得这是一道伪命题

- 东航事件让我陷入一种生命渺小与无意义的存在主义危机——跳出了具体的生活苦恼,在空中看人生,无法解释、难以解决,我陷入了虚无

- 我们也看了最近大家都在讨论的《花束版的恋爱》,我们没能从方方面面分析这部电影折射的社会现实,只谈了谈这部电影给我们的感受、它讨论的共同爱好与亲密关系的话题,然后将话题延伸到“门当户对”再到“出轨的原因”

- 最后,无主题的对话落到了畅销书《掌控习惯》提到的:想要改变习惯,可以从改变环境出发

【声音目录】

1:38 做社畜真的好累

3:22 在播客里“吐槽”朋友之后,我们进行了沟通

7:53 你愿意和他人交换人生吗

15:00 12岁的你会如何看现在的你?这是一个伪命题吗

23:40 东航事件让我更觉得生命的渺小与无意义——一次非常虚无的关于存在的对话

32:53《花束般的恋爱》:电影鉴赏、共同的兴趣爱好与亲密关系的关系、橡皮泥人格、门当户对的合理性

54:12 理论上讲,任何两个人都有成为长期伴侣的可能性;出轨的原因比厌倦伴侣复杂的多

改变

58:33 改变习惯可以从改变周围的环境开始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即刻:Michelleeee、Weiiiii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剪辑:Michelle、Wei

音乐:<a href="https://audionautix.com/">Creative Commons Music by Jason Shaw on Audionautix.com</a>


03 May 2022EP36 世界掩埋在随机荒诞的闹剧之下 | 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01:19:33

"一个焦虑的纽约客,在处理个人问题的同时,试图提出日常生活的建议"

"有趣、悲伤,最后,又让人惊讶的深刻"

“一丝黑色幽默以及丰富的共情”

《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我们甚至难以将其分类,它是纪录片、“真人”秀,也可以说是一部纽约客的vlog。它怪诞、随机、看似没有主题又探讨了深刻的主题。看似随机又荒诞的碎片影像全是一地鸡毛的生活闹剧,拼凑在一起却又让我们感叹记录与再创造的意义。

【声音目录】

01:40 纪录片简介、主播个人感受

5:18 有主题却也没有主题,凌乱之下却又有深意,这部片子就像一部当代艺术作品

8:43 这部纪录片让观众重新思考记录的意义;选择记录什么关乎个人身份的表达

10:48 这部纪录片和一般流行的Vlog的不同究竟在哪里

13:23 既然这部纪录片记录的是人类荒诞尴尬一地鸡毛的生活,为什么有人会认为它充满了“同理心”(empathy)?

17:51 约翰威尔逊真的是像纪录片中表现得如此尴尬的人吗?镜头放大了被拍摄者的反应,也给了导演一种保护去进行探索与实验

24:27 这部纪录片真实呈现了生活的一地鸡毛,却没有给我们解决方案——纪录片具有提供解决方案的功能吗?

29:04 我们对于这部纪录片的不同感受:究竟是复杂的"丧"还是它其实给了我们一丝希望

39:10 第一季的有机天然粗粝 vs 第二季的更可预见性与程式化

42:07 记录的意义在哪里?

48:21 记录能否让痛苦不再仅仅是对自己的消耗?

52:30 我们通过记录去赋予的意义不只是积极、实用的意义

56:41 记录是为了被看到、被认可、被注意吗?

60:00 我们以为自己看到的真实可能是别人制造出的真实

60:01:52 生活的随机性vs目的性

60:06:45 大量积累的素材与敏锐度让这部纪录片充满巧思

60:09:12 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真的那么“纽约”吗?

60:14:20 看完这部片子,我们会开启自己的记录与创造吗?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即刻:Michelleeee、Weiiiii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剪辑:Michelle、Wei

音乐:<a href="https://audionautix.com/">Creative Commons Music by Jason Shaw on Audionautix.com</a>


31 May 2022EP37 独处时,我们为什么反而感觉不自由?01:05:45

【Jollee特调7度果味微泡葡萄酒】

Jollee简化了葡萄酒的准入门槛,产品口味不再受传统限制。在经典葡萄酒的基础上加入天然的花果原料,更贴近年轻人的口味偏好。另外,邀请了葡萄酒大师Mark  Pygott亲自选品调配,在口味上满足了每一款都好喝的超高标准,让选择葡萄酒变成一件简单的事。精致的小瓶装、亲民的定价、更适口的风味,饮用葡萄酒变得不再有压力。通过Jollee,让年轻人自然而然的感受到葡萄酒的魅力,接纳并拥抱葡萄酒,创造属于他们的愉悦记忆。

【Jollee*悲指听友专属好礼】

- 领取40元优惠券,到手价129元购买Jollee经典四瓶装礼盒 一次畅享所有口味

- 备注:“悲指” 可享听友专属好礼 (金属酒石一套)

- xyz平台上本集留言点赞数最高的3名听友赠送价值109元的 Jollee尝鲜2瓶装礼盒一组


独处时,你会感到焦虑吗?那些社交活动中带来的同侪压力、自己没能充分利用时间的愧疚以及周遭令人害怕的安静,对于当代的年轻人,不焦虑地独处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一期节目中,我们喝着酒,尝试探索如何不焦虑地独处这个问题。

【声音目录】

5:01 独处时喝酒与以社交为目的喝酒时感受的不同

9:30 不焦虑地独处并不容易,对内向的人也是如此

15:30 物理空间上脱离了社交身份的束缚,但我们与外界的联系是无孔不入的,在独处时我们依然感受到压力

18:46 FOMO(Fear of missing out,可以翻译为“错失恐惧症”)心理与对孤独常态的抗拒

21:47 一个人独处时,我们也很难不将自己的着眼点与心思放在外界

25:25 我们多么害怕浪费时间,恐惧我们没有把时间花费在“有价值”的事情上,也许我们都需要“多巴胺排毒日”

30:24 有独处能力是需要前提条件的——独处能力的具象与抽象能力

38:14 独处时一定要自我反思并面对自己全部好的或坏的情绪才称得上诚实的面对自我吗?

42:32 独处时的自我与社交时的自我是如何的不一样?

46:02 向内自我探索与向外探索的微妙平衡

53:14 自主地有意识地从长期的关系、状态或身份中抽离出来,不管是不是独身一人,都是一种独处

59:20 那些独属于自己的独处时光——“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即刻:Michelleeee、Weiiiii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剪辑:Michelle、Wei

音乐:Give A Little by Shane Ivers - https://www.silvermansound.com

09 Aug 2022EP39 约会中的套路与真情01:07:50

中国的七夕情人节刚刚过去,这一期我们聊了聊约会中的那些套路与真情。我们讨论了约会的哪些阶段我们最容易求助“套路”与技巧,那些情感教练教授的技巧真的可靠吗?约会文化中盛传的规则一定要遵循吗?这些规则中性别的角色又是是什么?我们也尝试讨论了西方约会文化,特别是调情文化,以及与中国约会文化的对比。

【声音目录】

1:36 在约会的哪一阶段,我们最容易求助“套路”的指点

4:20 约会套路中的性别角色——女生一定不能主动嘛?

12:41 TA没有主动联系你,一定是“TA没有那么喜欢你”吗

18:06 当我们还不懂对方表达与接受爱的偏好时,沟通是一件需要敢于脆弱的事情

23:06 男生也许真的比女生更敢于追求,不怕被拒绝?

25:48 关系是双方互动的反应,你的行为也许可以塑造对方的行为

32:54 一些关于西方约会文化套路的讨论

40:19 西方约会文化中的调情文化

48:37 中国“约会”文化与西方约会文化的对比:融合、混沌与形成

58:14 学习约会技巧、投其所好也是一种关系的经营吗?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即刻:Michelleeee、Weiiiii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剪辑:Michelle、Wei

音乐:<a href="https://audionautix.com/">Creative Commons Music by Jason Shaw on Audionautix.com</a>


28 Sep 2022EP40 舒适圈迷思:进入,留下,还是离开?01:10:33

社交媒体与成功学常常鼓励大家走出自己的舒适圈。走出舒适圈,似乎意味着成长与进步,甚至成功。这一期我们尝试讨论了关于舒适圈的迷思。我们都曾努力建立让自己舒适的圈子,却又常在这舒适中感到不适。走出舒适圈的动力究竟是来自于内心还是外在?如果我想留在这个舒适的区域,要面临的压力又有什么?

【声音目录】

1:25 我们的自我总结:我们现在在舒适圈中吗?

6:06 在舒适圈内一定意味着舒适的感受吗?

10:18 太舒适反而会产生新的压力或焦虑

11:35 想要跨出舒适圈的压力究竟来自于我们自己还是外界?

13:45 来自外界的驱动力一定是“错误”的吗?完全地“遵从内心”的标准真的可以操作吗?

15:04 待在舒适圈的另一种解释:一直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自我,从不挑战既有的价值体系

17:32 我们曾经抱怨过生活的重复与枯燥,跨出舒适圈以后,我们在学习与未知带来的焦虑共存

22:54 以审美为例,自我接纳、表达与外界评价的互动

29:54 为什么很多人都处于顿悟的边缘,可顿悟却迟迟不来

35:26 【本期节目赞助】Michelle走出舒适圈的尝试:开始接受心理咨询

48:10 走出舒适圈的驱动力很多时候是来自于一种“不够”与“缺乏”的感觉,我们要如何过上“诗意的栖居”的生活?

56:21 人类的时间概念、生物性、现代人重新学习生物本能与自然规律——像动物一样生活才健康;不去做一些事情、“掉头往回走”可能也是一种不易的打破舒适圈

59:35 我们尝试去解一道实际的想要走出舒适圈的案例:当你准备好了,你一定会踏出去;如果你还没准备好,就继续蓄力;是否走出舒适圈不是非黑即白的。也许经过思考你更想要继续这种舒适,那就继续待在这里,接纳你现在拥有的,也许比做出改变要更难。

【本期节目感谢简单心理特别赞助】

简单心理暖心补贴计划持续进行中,在【简单心理】公众号回复暗号【悲指】,即可获取。

简单心理努力在做的是,希望通过补贴的方式,让更多人认识到心理服务,更容易地体验到专业的心理服务以及打消对心理咨询的认知偏差,所以这份好消息需要你我ta传递给更多的朋友️

【关于简单心理】

「简单心理」成立于2014年,是国内领先的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在全球117个城市,拥有1000+位优秀的华语心理咨询师,目前简单心理已为超过100万人次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

更多心理服务�「简单心理app」

【关于简单森林】

如果你在北京、上海也可以在简单森林选择线下面对面的心理评估、心理咨询服务。⬇️

「简单森林」是简单心理旗下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目前有 3 家,分别在北京朝阳区丽都、海淀区中关村和上海的永嘉庭。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即刻:Michelleeee、Weiiiii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Wei、Michelle

剪辑:Michelle、Wei

文案:Wei

音乐:<a href="https://audionautix.com/">Creative Commons Music by Jason Shaw on Audionautix.com</a>


28 Oct 2022EP41取悦自己,你不需要感到羞愧01:07:10

取悦自己听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又似乎没有那么容易。我们了解了很多“主义”,想要避免落入某些“陷阱”,好像却在对抗中限制了自己的选择。我们身处的环境,似乎也对我们自我取悦的方式有着诸多评判,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我们不断调试着自己的标准直到我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选择究竟是为了取悦自己还是他人。自我取悦是一种自我表达,我们希望每个人都可以保持探索与开放,没有人比你更知道 how to be you。 


【本期赞助beU日抛小白盒】 

 产品优惠信息: 【悲观生活指南】

专属粉丝福利:天猫搜索【beU日抛小白盒】私信客服报暗号【悲指】


【声音目录】 

2:08 了解了那么多“主义”,我们反而对自我取悦的方式更加困惑:那些真实感受到的快乐与社会层面的反思 

6:30 我们接受的教育告诉我们要把自己的快乐放在他人之后,取悦自己甚至让我们感到羞愧、陌生、不舒适

8:18 我们害怕他人对我们选择的自我取悦的方式与表达进行评判 

9:42 不同文化中自我取悦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14:42 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对于不同层次的“悦”都有不同的理解与需求 

16:56 为什么总是无原则地取悦所有人的“people pleaser”让我们感到不舒适 

25:15 一些行为究竟是出于取悦他人还是表达善意与礼貌会在不同语境中产生变化 

27:28 他人不加“润滑”的评判会让我们惧怕自己决定的自我取悦标准,而转而取悦他人、大多数人 

35:28 女性的快感、自我愉悦,没有人比你更知道How to beU 

43:11 杀马特与社会人:自我取悦、建立身份、获得认可 

50:08 任何自我取悦的方式,即使是私密的,都是一种关乎你是谁的自我表达 

54:02 照顾他人的感受与懂得自我取悦似乎是互补的而非互斥的 

56:46 有自我意识的自我取悦源自了解、驯服、自主选择与耐心的探索 

60:01 如果给我们一天的时间去取悦自己,我们会做什么 


【关于beU日抛小白盒】 





beU 很多岗位也在开放中:市场文案策划、新媒体内容编辑、工业设计师、平面设计师、包装设计师,长期招募实习生(全岗位)base地:上海 - 长宁E-mail:lareinatang@beu.net.cn | WeChat: lareina_tl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即刻:Michelleeee、Weiiiii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剪辑:Michelle、Wei 

音乐:Give A Little by Shane Ivers - https://www.silvermansound.com



09 Nov 2022EP42 亲密关系中,我们需要怎样的情绪价值?00:59:55

“情绪价值”这个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关于如何经营亲密关系的相关内容中。这一期,我们尝试讨论了为什么提供情绪价值在亲密关系中格外重要;物质与情绪价值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吗;一个理想的可以为我们提供高情绪价值的伴侣具有怎样的特质;对于伴侣如何处理我们的情绪以及我们自己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我们存在“双标”的情况吗? 


【Jollee*悲观生活指南听友专属好礼】 

手淘搜索 Jollee葡萄酒或复制评论区置顶淘口令链接:¥RJpHdalHICr¥

https://m.tb.cn/h.UVjNXkp

以129元到手价购买Jollee经典四瓶装礼盒,一次畅享所有口味(券后价格比双十一到手价更低哦)️在购买订单中备注「悲观」下单的购买订单还会随单附赠听友专属好礼「金属酒石一组」和「木浆棉洗杯擦」一块。(与店铺其他加赠不可同享); 

在本期节目的评论区分享“你关于情绪价值最深的感悟和经历”,我们会选出3位送出价值129元的Jollee风味葡萄酒两瓶装。(11月20日开奖) 



【声音目录】 

4:23 为什么在亲密关系中我们越来越看重“情绪价值”? 

8:22 亲密关系中,情绪价值与物质价值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吗? 

16:18 一个人在关系中能提供的物质或情绪价值哪个更多,不能成为拒绝倾听伴侣感受与需求的理由 

24:58 女性在婚姻中的情感劳动与经济价值 

31:45 一个理想的能够提供高情绪价值的伴侣应该具有什么特质——看到对方的情绪,不逃避,以对方需要的方式回应 

40:16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既希望对饭可以为我们的情绪提供很多积极感受,同时又希望对方有能力对Ta自己的情绪负责 

46:15 即使在亲密关系中,对方对我们的情绪给予的关怀也不是理所应当的。道歉、感谢与沟通才能帮助双方了解对方需要的情绪回应 

54:28 如何处理冲突与对方的情绪是任何关系中的难题,保持积极情绪感受大于消极情绪感受才能让关系继续走下去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Wei、Michelle 

剪辑:Michelle、Wei 

文案:Wei 

音乐:<a href=" ">Creative Commons Music by Jason Shaw on Audionautix.com</a>


30 Dec 2022EP43 分手2.0: 一切都不必重来,我们终将释怀01:03:49

继上一次聊如何从失恋中恢复过来后,我们又聊了聊人生中很难不经历的功课:分手。Michelle分享了她这一年离婚、恋爱到再失恋的感悟。我们也聊了聊如何建立亲密关系之外的个人价值。一切都不必重来,我们终将释怀。

【声音目录】

1:34 消失了这么久我们去哪里了——离婚,恋爱,分手,我的情绪在这一年像过山车一样

4:37 经历了这些情感的波折,我看到了自己新的一面,似乎更柔软更脆弱了

7:17 依恋类型与情感需求是在关系中不断流动与变化的

9:48 “痛苦是真的很痛苦,但我得到的感悟是值得的”

12:06 30+岁失恋,社会对年龄的期待与我的现状似乎让这种焦虑与痛苦加剧:我们似乎都希望从关系中获得某种“稳定”的感觉

17:24 当一个人对伴侣没有“占有”的执念了,似乎离开也变得没那么难了

20:58 离开十几年的关系我的痛苦似乎没有想象中剧烈,但是这段关系的结束对我之后人生的影响是深远与巨大的

25:37 离开长期关系后,我在新的关系中变得不再坚持,喜欢妥协,我把自己的改变美化成自己成为了更好的恋人

32:47 建立在浪漫关系上的自我价值与自己独立建立的价值:显性、方式、感受、持久程度、来源之区别

41:52 恋爱是一门功课,让我们看到了不同个体对爱的理解、感知与表达的不同与复杂性

47:10 分手之后的首要目的是疗愈自己

60:00 激动的预告:老姐妹要相见了,悲指要团建了


16 Jan 2023SP3 虽迟但到的年度回顾展望:我们走过的路都不会是弯路00:54:33

一起做《悲观生活指南》2年之后,分隔两地4年之后,两位主播在泰国相聚了。我们在普吉岛酒店的泳池边,对着小小的录音笔,第一次面对面录制了播客。2022年对我们来说都有很多变化,在万变的洪流中,我们焦虑、痛苦、迷茫,渴望答案,却也在与这些不那么愉悦的情绪共存的过程中成为了新的自己。我们走过的路都不会是弯路。

如果你曾在过去的两年中偶尔或经常收听我们的对话,也许你是偶然点开这一期的新朋友,都欢迎并感恩你们来到我们的世界,这是一年的总结,也是新生活的开始。

【声音目录】

1:22 我们在泰国团聚啦

2:18 2022年回顾:我完成了自己新年时许下的愿望,我更多的去参与具体的生活,尝试放下各种“主义”对自己的束缚

7:14 2022年 what things f*ck you up? "他人的眼光"

10:39 2022年 What things f*ck you up? "负面的想法"

14:22 了解自己是谁,了解每个选择背后的有意和无意,新的一年,我想要更勇敢与无悔地做选择

19:15 旅行的意义是什么?逃避责任还是打断规律与掌控?

29:02 我们恐惧的事情如此不同,但无论如何人生中都有些艰难的课题需要自己去面对

32:14 对于你轻而易举的事情,对于他人可能要很努力才能达成

35:12 结果导向型的高效率人vs注意力超级分散的拖延症本症

39:39 关于播客:画的饼都没有实现

41:43 改变与表达欲,对理论与主义的上头、质疑、实践与和解

50:56 感谢大家的收听,有人听我们讲话,给我们这样一个充满支持的空间,是我们的privilege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即刻:Michelleeee、Weiiiii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剪辑:Michelle、Wei

音乐:Give A Little by Shane Ivers - https://www.silvermansound.com


13 Feb 2023EP44 人人都爱面子,你的面子是哪一种?01:05:14

在一些情景中,我们总会倾向于牺牲自己的感受,为了去顾及自己的“面子”。这些好面子的行为背后的动因是什么?是关乎社会习俗的标准还是关乎你的渴求与恐惧,亦或是一种自我表达?中国人“好面子”,西方社会中的“好面子”和我们有什么不同?从性别为度看“好面子”,女性是否更害怕伤害男性的“面子”?给其他人的面子与照顾他人的感受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声音目录】

2:16 以“讲价”的场景为例,我们“好面子”的点不同,我为了“面子”而做的一些行为,在另一个人身上可能完全不成立

6:24 每个人“好面子”背后的动机似乎可以溯及到困扰或伴随这个人一生的“母题”

8:19 “好面子”对行为似乎是相较于自己的感受更在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是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维护“面子”的投入与产出比

12:33 社会习俗标准下的有面子与个人标准的有面子——这关乎在你的价值体系中什么对于你来说有更高的价值

14:46 爱面子与虚荣之间的界限——所在社会环境所推崇的价值可能会影响到很多人对什么是“有面子”的定义 

20:15 维护他人的面子与照顾他人感受的区别

27:18 “好面子”的性别为度:女性就是更倾向于维护他人的面子吗?

34:12 西方社会的“好面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吗——在更多元与开放的社会,自我表达与被看见是个体追求的目标,而尊重也更容易获取

39:24 从自我发展的角度看,我们需要去追求不因为”好面子“而做或者不做某些行为的目标吗

48:40 为什么当我们想要某个东西的时候,我们为什么那么怕他人看出来自己的意图呢?为什么我们如此看重结果而不珍视过程与体验呢?

58:15 在与亲密的人,特别是父母与恋人的关系中我们是如何“好面子”的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Wei、Michelle

音乐:Acrylic On Canvas (2_01)


03 Apr 2023EP45 陷入年龄焦虑的困境,我们也在寻求指南01:08:10

30+的我们自认为具有性别意识,有足够的反思能力,却也依然感到了年龄带来的焦虑。我们尝试坐下来梳理自己的年龄焦虑,一切没有结论,但我们依然在寻求指南。

【声音目录】

1:15 自以为有性别意识、“有反骨”的我们依然会为年龄焦虑

6:40 学习了那么多女性主义的知识,我们依然难以摆脱身为女性的年龄焦虑,我们要如何与其共存

9:50 我们身处的环境、周围同龄人的状态影响着我们对自己的标准

12:28 跨过三十岁这关,我开始质疑自己以前的很多选择

23:15 不同的生活目标:做一个领域的专家vs收集体验

30:12 跟随命运的安排会帮助我们减少焦虑吗——《臣服实验》、命运、直觉、运气

38:00 不同性别与不同年龄段的年龄焦虑

46:42 年轻的皮囊vs成熟的舒展

52:26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来看,顺应主流社会的标准也许注定看起来更幸福

60:01 奥德赛时期与稳定的人生目标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Wei、Michelle

音乐:

Music by <a href="https://pixabay.com/users/ashot-danielyan-composer-27049680/?utm_source=link-attribution&utm_medium=referral&utm_campaign=music&utm_content=131746">Ashot-Danielyan-Composer</a> from <a href="https://pixabay.com//?utm_source=link-attribution&utm_medium=referral&utm_campaign=music&utm_content=131746">Pixabay</a>


08 May 2023EP46 做出容易接受难——负面评价的边界在哪里?01:05:50

上一期关于年龄焦虑的节目发出之后,我们收到了没有预料到的较多数量的不认同我们的表达的声音。借此机会,我们尝试讨论负面评价的边界问题。

为什么对他人做出非正面的评价如此容易,而接收方常会因此困扰,或产生愤怒的情绪,或开始自我反思。换个角度来看,如果我们与他人的意见不同,我们究竟该不该,以及如何去表达这种不同的观点呢?用性别意识去看这个问题,女性是否常常会过度自我反思,缺少了某种稳定的内核?这种反思的习惯是否也会帮助女性自我成长,最终达到自洽的状态?触及到女性话题之后,我们又延伸出来去探讨我们收到的关于我们不够“女权”、不是“真”女权的评价。在这个并非真空的社会,践行女性主义真的像口号中喊得如此容易吗?为什么人们不喜欢反复的、焦虑的、摇摆的表达?

【声音目录】

4:20 在给他人负面评价时心态是什么、出发点是什么重要吗?

11:17 相同的内容以不同的目的为出发点进行表达,接受者的感受可能完全不同

13:57 负面评论的暴力性——当我们无法控制他人的评价,我们要如何保护自己

18:26 评价时相互的——评价他人的同时,也会暴露评论者自己的观点

19:33 一个喜欢对他人妄加评价的大环境会让个体麻木,我们甚至很难意识到自己的评价会伤害他人

24:16 如果他人的行为言论对自己产生了影响,我们要不要说出来,要如何表达对他人行为言论的不认同才合适

33:09 如果我评价他人的价值体系并非普世——在一个隔离的世界,我们要如何与立场不同的人对话

40:30 陌生人对我们的评价价值不大,希望我们都能够逃离这类评价对我们的影响

42:28 “收到负面评价-过度反思-寻求认可”的内耗循环以及女性习惯性的过度自我反思

48:41 积极评价的生态环境与建立稳定内核的关系

53:33 为什么大家不喜欢不认可与某些社会规则对抗过程中的纠结、矛盾、焦虑与反复?我们真的被允许如《重启人生》的故事一般生活吗?

56:36【悲指跑题】我们如何回应他人对我们“不够女权”的评论?究竟谁掌握了判断“真正的”女权主义者的裁判权——有困惑有焦虑才正常,践行女性主义也许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与困难的多,看到与承认自己的焦虑与反复也许是开始抗争的前提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Wei、Michelle

音乐:https://audionautix.com/Music/KickedUpPumps.mp3


05 Jun 2023EP47 重新审视好学生心态,给自己创造更多自由的空间00:59:50

两位曾经的好学生,现在的“好学生心态”受益者+受害者重新审视好学生心态,尝试为自己探索出更自由的生活空间。

【声音目录】

2:52 好学生心态是如何形成的

6:40 以恐惧驱使的好学生心态,让我们总觉得自己不够好,永远不满足,不接受自己可以有缺点

12:51 高发“冒充者综合症”的好学生们

14:43 好学生心态让“我”成为一切问题的根源

16:41 好学生心态的枷锁是非黑即白、可量化以及单一的评价体系

20:17 好学生心态容易让我们忽视自己的感受,不相信自己,只相信他人的评价与认可

24:28 做惯了好学生,我们只知道如何玩一种“游戏”

25:52 这样的好学生心态也为我们自己和周遭的他人带来了很多“好处”,我们不想全然否定,但想探索一种平衡的方式

27:13 好学生们,换一个游戏玩吧,你也可以玩的很好!

29:13 好学生与迟来的叛逆期/身体里让我害怕的叛逆的冲动

33:39 打破好学生心态要接受自己不能掌控一切、看到命运给出的信号

36:09 被他人羡慕的“好学生”式的人生有着沉重的枷锁与煎熬

39:58 打破“好学生”心态并不一定意味着根本改变自己人生的赛道

43:07 好学生心态之很喜欢回看过去来解释现在的不如意

49:45 薛宝钗的“什么都想要”也是好学生心态?

54:10 好学生的心态之爱比较、容易感受到同侪压力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Wei、Michelle

音乐来自:https://audionautix.com/Music/KickedUpPumps.mp3


22 Sep 2023EP49 不工作的我,是谁?01:03:40

本期节目由Glowe阁楼心理咨询APP赞助播出

裸辞的几个月我每天都在与焦虑抗争,生活一下没了目的,自己好像没了“身份”,想要逃避社交,更是连休息都觉得愧疚。好朋友的安慰的道理我都懂,但却无法说服我,好像只有找到心目中那个理想的工作才可以让焦虑离开。

这段裸辞的经历让我开始思考:没有了工作的我,究竟是谁?借着Glowe阁楼提供的心理咨询的体验机会,我和心理咨询师探讨了这个话题,面对一个不了解我的“陌生人”,我不再努力地去证明自己的观点,反而在这样一个安全的私密的对话空间中,梳理了工作与我的关系:为什么没有工作我就觉得无法安心休息?工作在多大的程度上定义了我的社会身份?我们有可能脱离工作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吗?

在这次咨询中,心理咨询师指出我是一个“高功能选手”,我有能力看到事情的正反面,并且有一定的自省能力,这次心理咨询意外地让我意识到有个安全的空间让我梳理自己脑中杂乱的思绪原来如此重要,这简单的聆听给了我十分需要的一种认可——我是有能力去处理自己当下面对的具体的困难的。这一期,我们通过心理咨询去探索工作与自己的关系,又反过来,通过工作这个话题,去体验心理咨询可以为我们带来什么。

�【听众专属福利】

阁楼本次提供了两种听友专属福利:

① 在评论区分享近期的心理困扰,我们会在评论区中抽取三位幸运听友赠送200元的双周方案优惠券。

活动时间:9月22日至 10月1日

开奖时间:10月2日

领取方式:我们会在评论区开奖,中奖者请私信查收优惠券暗号,下载注册阁楼APP后,在首页找到咨询助理报暗号即可领取优惠券

② 下载Glowe阁楼APP,注册时使用本台专属邀请码【BGZN】可以享受50元优惠券

【声音目录】

1:43 关于拖更:问题接踵而来,没有时间沉淀

8:30 没有一份完美的工作,我该如何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9:43 带着各自不同但都很明确的目的,我们开始了心理咨询的体验

Michelle:我想要探寻工作对于我的意义并习得应对焦虑的方法

Wei:我想要一个与我的磁场匹配帮助我深挖自己的心理咨询师

15:08 我意识到我几乎全部的社会生活都围绕着工作展开,工作以外的我,是谁?

32:27 心理咨询无法帮助我立刻找到那个“理想的自己”与工作的关系

34:58 心理咨询师指出Michelle是“高功能选手”“道理都懂”,需要梳理脑子里太多的声音

40:25 新鲜的眼睛和专业的背景,心理咨询师关注到了我讲述内容之外的肢体情绪

44:10 害怕被认为我是没有选择才被迫休息

48:07 那些非常个人化的我们对心理咨询师的偏好:

M:和那些尝试与我“共情”的心理咨询师相比,我更喜欢那些安静聆听对我犀利发问的心理咨询师

W:下次再遇到心理咨询听完我说的话皱眉,我想要和TA讨论为什么我那么在乎TA的这种反应

51:01 我以为自己想要的是对抗焦虑的具体方法论,真的开始咨询,我投入在倾诉自己,而忘记了寻求方法;我带着贯穿自己人生的底层问题开始心理咨询,一边梳理过去,一边着问题观察自己的现在与将来

57:35 放弃追求一切苦恼的完美解决方案,拥抱变化,接受当下的不完美,也许才是终极的“解决方案”——跟随命运共舞吧

⭐️【关于阁楼】

Glowe阁楼是一个专注于提供线上心理咨询服务的APP。如果你遇到了职业发展、亲密关系、情绪困扰等方面的难题,或者你想进行自我探索、想找专业心理人士倾诉、需要被倾听,都可以去阁楼找咨询师聊一聊。

平台的每一位咨询师都会经过严格筛选,专业又多元,进入app做完自测之后会给你匹配一系列咨询师供你选择,可以根据咨询师的专业背景、声音眼缘等选择咨询师。

线上咨询很方便,在家找个舒适的角落就可以开启咨询;一次标准的咨询包含50分钟的视频或语⾳咨询+一周留⾔辅助咨询,来访者可以给咨询师留⾔个⼈信息和需求,让咨询师在短时间内更加了解来访者,提高咨询效率;同时支持免费⾃助更换咨询师,更换后可以选择保留过往对话记录给新咨询师,避免自身重复,为来访者提供低成本、更换压⼒⼩的咨询体验。

总体来说阁楼是性价比很高的心理咨询平台,适合长期咨询。如果对阁楼感兴趣或是有疑问,可以下载APP询问首页的咨询助理,希望大家都能拥有愉快的咨询体验!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Wei、Michelle


23 Oct 2023EP50 从《再见爱人3》出发:当女性开始实践“自私”01:18:37

老刘和傅首尔“女强男弱”的关系在《再见爱人3》播出后受到热议,为家庭勤勤恳恳付出的老刘在听到李静说出“你现在只是更爱自己了”破防痛哭。我们好奇,一向内敛的老刘究为什么会被这句话如此触动?在女强男弱的关系中,承担大部分家务的男性怎么会是自私的?在伴侣不断变化的关系中选择停在原地难道也是一种自私?自私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对不同的性别而言可以用来表达太多不同的意思。这一期,我们从老刘这一幕出发,尝试探讨了自私在亲密关系中的定义与不同呈现形式。特别是对于女性而言,我们刚刚获得表达自己需求的权利,当我们开始实践“自私”,这过程中有怎样的酸甜苦辣?

本期节目由Glowe阁楼心理咨询APP赞助播出

�【听众专属福利】下载Glowe阁楼APP,注册时使用本台专属邀请码【BGZN】可以享受50元优惠券,推荐有心理咨询需求或对心理咨询感兴趣的听友们可以去体验一下,我们在阁楼Glowe的心理咨询体验非常的好,视频咨询+1周留言咨询可以持续的和心理咨询师保持联系,收集记录生活中自己的观察并在视频咨询时更深入地探讨问题。阁楼的价格也非常亲民,同时又保持着专业的水准,非常推荐给悲指的听友们:)

【声音目录】

1:14 问题的引出:《再见爱人》第三季老王因为嘉宾的一句解读"你只是更爱自己了"崩溃大哭——在亲密关系中,究竟什么是自私?性别的因素如何影响我们对于自私的判定?

5:31 本期节目赞助:阁楼心理咨询福利介绍

7:25 老刘的崩溃与泪,是出于对逝去的缅怀还是自我怜悯

10:59 老刘和傅首尔谁是“自私”的?现代的浪漫爱还有纯粹奉献的爱吗?

16:44 如果关系中人人的本质都是利己,要如何看待女性在家庭中的劳动呢?

23:36 老刘为家庭一定有所付出,妻子成名后他想要留在原地,而不是跟着关系的变化去改变自己,我们要如何理解这种奉献和抗拒?

31:21 老刘是不是自私我难以定义,但kk的一些行为(《再见爱人》第一季)在我眼里就是自私

39:14 现代女性已经太过“自私”了吗?在具体的关系中,如果一个女性想要或乐于奉献,她该如何去处理宏观视角的性别压迫结构呢?

55:20 王睡睡和张硕:女性一直在要求伴侣改变与男性的糊弄学

60:03 单身才是更自私的选项?

60:06 亲密关系是行驶的巴士,分手是下车,为什么下车,如何下车,何时下车也许都有千万种可能

60:12 把所有的需求交给另一个人,是压力还是享受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通过爱发电赞助我们:http://afdian.net/@20210106beizhi?tab=home

主播:Wei、Michelle

特别鸣谢悲指的海外志愿者小高同学:)


30 Nov 2023EP51 世界越嘈杂,我们越需要创造自己的精神世界01:15:44

你会不会和我们一样,总觉得生活忙碌细碎,声音嘈杂,有时会忘记自己需要一个安静的空间去沉淀与放松,有时心中有了一些想法却似乎总是找不到时间去践行。在娱乐至上人人都在输出观点的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给自己留出一片空间去独立思考,而创造这片属于自己的精神时间需要的是一种屏蔽力。我们需要能够察觉自己的感受,在适当的时候开启屏蔽,屏蔽掉那些对我们并没有帮助的声音和观点,就像进入降噪模式——屏蔽杂音才能保持对更珍贵更美的东西的敏感度。这一期,我们尝试探讨为什么我们需要屏蔽力以及如何随时随地并且有创造力地建构属于我们自己的精神世界。

本期节目特别感谢TEZO发起的「1㎡2H」带来的灵感。

新升级的Tezo的「鸢X」来啦~支持专属app联动的Tezo通勤耳机「鸢X」已经上线,多种降噪、调音模式任你选择~交互更智能,随时随地舒适地享受~

�购买Tezo的「鸢X」报【悲观生活指南】6个字暗号下单购买的,有机会获赠价值¥109 元的随身收纳包~

�在评论区分享一直想要做,但是没有时间做的事情,或者听完这期节目之后,准备在自己每天的整块时间里面着手开始要去做的事情,走心的评论将有机会被Tezo的官方选中,获得2024年的一平方精神世界日历!


【声音目录】

00:55 没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时间的时候又似乎难以专注,我们也许需要一种“屏蔽力”

6:55 面对压力,最快速便捷的降压方式竟然如此容易被忽略

13:09 我们为什么需要去屏蔽一些信息和观点?为了给自己留一片空间去独立思考,为了保留足够的敏感度去看见“美”

19:25 简单归因、无从考证却满天飞扬的观点制造了太多焦虑

26:27 互联网与现实生活的巨大鸿沟——我们需要辨识那些是营造出的人设与卖点,哪些是真实的复杂的生活

31:13 做播客也是我们在繁杂的生活中停下来去思考、交换、复盘的属于我们的1平米和2.2小时

32:39 从为了不受周围声音的影响离开,到有能力屏蔽自己不认同的声音后归来——实践、选择、体验、社群,人生的阅历帮我建构了稳定的内核

41:13 获得自己的1平米和2.2小时的具体方式之创造属于自己的物理空间

44:46 获得自己的1平米和2.2小时的具体方式之戴上耳机就可以帮助自己清理大脑,获得独立思考空间的声音冥想

52:42 获得自己的1平米和2.2小时的具体方式之换身衣服,换掉班味,我又成了那个复杂的、有趣的、丰富的自己

60:00 专注地做一件事情和一心多用地做事情,我们收获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60:05 聆听自己的感受,也许你不需要去立刻回复任何即时消息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主播:Wei(xhs:Wei桑)、Michelle

特别鸣谢:悲指的海外志愿者小高同学:)


27 Dec 2023EP52 对话Ashley|30+跳舞人,我们通过跳舞这件“小事” 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性01:30:25

两个因为舞蹈遇见的年龄30+的跳舞人一起聊了聊街舞这件“小事”满足了我们怎样的需求,可以让我们把几乎全部的业余时间都用来练舞;我们是如何因跳舞而改变,在学习街舞的过程中克服自己的东亚好学生心态,学会为不完美的他人和自己喝彩;我们又是怎样以不同的舞种为工具去共情他人、了解与表达自我。

不夸张地说,跳舞这件事真的改变了我的人生。这一期节目是我一直特别想要聊的主题,特别鸣谢阳光可爱善良的Ashley桔子酱和我一起分享跳舞与我们的故事。大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找到Ashley:

播客:OutChina

微博/小红书:@桔子酱Ashley

另外,想围观Wei的跳舞日常也可以在小红书找到:@Wei桑

*****

本期节目特别感谢Tezo耳机的赞助。

新升级的Tezo 鸢X也来啦~支持专属app联动的Tezo通勤耳机「鸢X」已经上线,多种降噪、调音模式任你选择~交互更智能,随时随地舒适地享受~

�购买Tezo的「鸢X」报【悲观生活指南】6个字暗号下单购买的都有机会获赠价值¥109 元的随身收纳包~

�在评论区分享你与舞蹈的故事,或者其他一件像跳舞之于我们一样重要的爱好,走心的评论将有机会被Tezo的官方选中,获得2024年的一平方精神世界日历!

对Tezo的「鸢X」感兴趣的朋友,联系客服报暗号悲观生活指南,下单购买就有机会获得价值 109 元的随身收纳包一支哦。

*****

【声音目录】

1:40 Ashley是谁,我们如何相遇,为什么我们想要聊一聊跳舞这件“小事”

8:48 分手自救+疫情期间为了锻炼,我们以不同的开始方式在最好的时间迷恋上跳舞

14:55 学街舞之后,我才知道什么是情不自禁地起舞

18:30 源自主流社会之外的边缘人(少数族裔、queer、有色人种等)的各类街舞(Hip hop, waacking, house, voguing)为他们在主流之外找到了归属感、提供了自我表达的空间、创造出与音乐连结的方式

25:04 我们用舞蹈这件小事持续探索自己的性别、性别气质以及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41:33 跳舞与我的东亚好学生心态——在西方学文化和精神,在东亚刻苦与钻研技术

54:07 跳舞如何教会我们犯错,并为他人的不完美鼓掌喝彩

60:03 跳舞与社交:共振、e人i人如何找跳舞搭子、中西舞蹈教室如何交友以及对舞蹈老师的crush

60:20 即使毫无头绪,我们依然享受舞蹈带来的社群感、多元化、创造力和自我表达

【节目中提到的街舞舞种】

Hip Hop

House

Waacking(甩手舞)

Voguing

Breaking

Heels(高跟鞋舞)

Jazz(爵士)

Locking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主播:Wei(小红书:Wei桑)、Michelle

特别鸣谢:悲指的海外志愿者小高同学:)



22 Apr 2024EP53 《马男波杰克》| 探索人生存在意义的艰苦与荒诞之路01:58:05

Bojack Horseman(马男波杰克)是我们一直都非常喜欢却有些犹豫如何去聊的成人动画剧集,它以荒诞又真实的形式探讨了每个人都不得不去面对的人生的那些沉重又本质的问题。从究竟做个乐观的Zelda还是有批判精神的Zoe到人生究竟怎样过才会更好。这一期播客,和我们一起来探讨每个支离破碎的角色都在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去回答这些问题。

另外,向大家道歉太久的拖更!没有录播课的日子里,Wei也有去参加了播客圈的活动——《迟早更新》主理人任宁创办的耳机品牌Tezo的新品“雀”的发布会,才意识到耳机和我的关系是多么的亲密。我和它几乎形影不离,我几乎不会把它借给任何人,它和我待在一起的时长高得惊人,它知道我每个时刻很原始的需求—是陪伴、渴求还是享乐。

任宁介绍Tezo新款耳机“雀”的灵感来自他观鸟的爱好。雀类目下多样的鸟有着不同材质、花纹和颜色的羽毛。鸟的耳朵就藏在“耳羽”之下。我对这样有趣生动的关联性感到着迷,耳机原来是我特有羽毛的一部分,戴上它,我便即刻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空间。它为我提供了躲进自己世界的工具,现在又可以作为我自我表达的方式——我竟然拥有了自己播客《悲观生活指南》logo的羽毛!打工人戴上“悲”字耳羽气质完美结合。“雀”的超小巧和流畅的机盒设计、超强的待机时间以及可以使用APP根据场景定制化调节的降噪模式,也非常适合我这种耳机重度使用者——听音乐、听播客、开会甚至休息时的冥想,一副耳机可以完美支持我生活中的各种场景。

听友/社群如果有兴趣买Tezo"雀"的前三名报"悲观生活指南"暗号的,会送悲观生活指南的耳羽+109元的小挎包+减120元的优惠券!前10名送109元的小挎包+减120元的优惠券这样的福利~

感谢Tezo的用心和创造力。希望你们可以实现为每个用户提供彰显个性的“耳羽”,插上羽毛,进入属于自己的1平米2.2小时。

【声音目录】

1:34 为拖更找借口的部分+耳机可以成为耳朵上绚丽羽毛的新体验

7:32 一匹好莱坞过期的明星马和其他各类动物与人类的设定,新颖又给出了很多隐喻

11:09《马男波杰克》为什么丧?如果将人分成(乐观的)Zelda和(悲观的)Zoe,谁更快乐?反复横条的马男,明天真的会更好吗?

20:10 马男的改变出于某种不配得感,遇到问题便逃离到“未曾过过的人生”选项,碰壁后再次回到自己不配的糟糕感受,如此反复循环

30:53 重要角色之Princess Caroline——坚强、以拯救他人为自我价值的事业女性 “Get your shit together”

42:09 《马男波杰克》中关于原生家庭对人影响的讨论,以及爱中的全知全能带来的掌控感与防御

54:17 Princess Caroline与Diane的女性主义践行者的形象对比:玩男人的游戏还是开创新的游戏规则?靠男人的不完美的女性主义者?

60:00 重要角色之Diane——Never sure, ever real。如果自我成长和暂时止痛都没有意义,我们要如何选择?Diane是马男在这个世界上的参照物,仅是彼此的存在已经是莫大的安慰

60:37 重要角色之Tod——在探索存在意义的人脸上打出滑稽又致命的一拳,过度审视与思考的人生的反面

60:46 重要角色之Mr Peanutbutter——保持快乐的阴影部分,你愿意承担吗?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主播:Wei(xhs:Wei桑)、Michelle

*特别鸣谢:悲指的海外志愿者小高同学:)


17 Jun 2024EP54 少一些观看,多一些体验——女性主体性穿衣的探索之路01:13:41

穿衣是一种自我表达,但表达有时却让我们感受到束手束脚,因为我们被观看着,被他人的评价影响着。我们讨论过太多关于女性的穿衣自由,可为什么我们需要讨论这个话题?被凝视的性别身份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穿衣选择甚至人生偏好?我们观察男性的穿衣选择,似乎才意识到衣服是客体,是服务于我们的身体与我们选择的活动,它应当首先具有某种功能性,服务于人这个主体。我们尝试找回某种更具有主体性的穿衣方式,发现这条路充满困难。我们决定接受自己,也保持探索。起码我们知道自己在玩什么游戏,也有选择权退出这个游戏。

声音目录

1:20 女性主义者穿传统意义上女性风格的衣服会害怕被认为有“魅男”的目的?

5:23 我们常常将穿衣服这件事视为自我表达,却习惯忽视衣服对自己感受及行为的反作用

8:40 精心打扮的我常会有一种被观看的失控感,反而是不在乎自己的美或丑、不需要通过衣服进行任何信息的传达的状态是我和穿衣这件事存在最和谐关系的状态

10:40 通过穿衣表达意见或异见无可厚非,也是高度依赖于语境的

14:48 男性化的穿衣强调人的主体性与衣服的工具性

22:07 女性人生故事的华丽转变常常必须包含衣服与外貌的华丽转变,而男性的人生故事的跃升更复杂,更多样,更具有主体性

32:38 被凝视的是静止的受局限的,打破这种局限,我们需要多体验、少观看;种功能,轻评判

性别、空间与穿衣——女性被要求待在更小的空间穿更贴身的衣物,尽量安静,服从安排

38:39“男凝”与独属于女性可能被伤害的恐惧体验;

42:51 为什么大多文化更容易接受女性穿男装,却很难接受男性穿女装?谁不希望获得男性这枚荣誉勋章呢?

47:51 男性越来越注重打扮和来自女性的“女性凝视”是社会性别文化进步的表现吗?

60:02 被造梦的女性世界vs在真实的世界书写自己故事的男性——为什么女性更喜欢追星并加入某种造梦社群?

60:06 对自己的穿衣选择进行观察,有觉知才可以选择玩或不玩某种游戏

灵感文章

BIE别的女孩,孙漫漫《主体性穿衣指南:永久性解决你的外貌焦虑》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主播:Wei(xhs:Wei桑)、Michelle

*特别鸣谢:悲指的海外志愿者小高同学:)


28 Sep 2024EP55 交浅而言深01:16:35

我在对方面前推心置腹,袒露脆弱,而对方却表现得好像我讲的话是如此的不符合社交礼仪,我们时常对这种交浅而言深的场合感到期待落空,悔恨自己为什么如此天真地信任一个交情并不深的人,这背后的心理究竟是什么?什么样的话题算深?什么样的交情算浅?

在另一些时刻,我们能够如此快速地识别出彼此是在深度上可以相互连结的人,即使交情尚浅,我们互诉衷肠,从原生家庭、价值观、审美、人生高光/低谷全部聊了个遍,我们彼此都有种找到了灵魂另一半的感受。可为什么在之后的交往过程中我们又觉得初期建立起来的对方的形象慢慢变得摇摇欲坠,我们发现即使从如此深的角度了解了对方,却依然在面对一个更全面复杂真实的人时感到陌生与冲突。

如果交浅言深有风险,大众文化认可的一般的社交顺序就一定舒适吗?边界感过强好像也让我们害怕被殷勤的浅浅的社交所裹挟,而长期被压抑的对与他人建立关系的强烈需求又让我们冲破了社交的隐形边界,去寻找那种被看见的感受。

【声音目录】

1:30 错配的期待——交浅言深是不合礼仪吗?

7:20 交浅言深的双方背后的心理——言深的人是更渴望与对方建立关系还是感受到对方营造出的安全感?

10:00 社交偏好对交浅言深的影响

15:27 究竟什么话题才算言深——是逾越了某个情感的界限吗?

21:58 社交卡牌类游戏的设计(如:洋葱卡或We are not really strangers)是如何安全地推进言深的进度与关系的发展?

26:54 交浅言深可以作为工具去判断哪些人值得深交吗

34:41 究竟是出于什么心理,我们感受到自己在做交浅言深会有不舒适的感受——期待的落空、关系深度的误判、自我暴露后被对方利用或伤害?

44:22 交浅时言深更容易塑造出一个高度抽象的形象,而具体的、细碎的、复杂的、多面的人可能必须通过具体的交往与生活去了解,这种落差,需要信念、包容与对人复杂性的理解

51:46 关系深度的调整需要灵活性,而过早建立出深度关系,后面却感到错配时,由奢入俭难,关系深度的降级更难

54:04 按照一般的社交规则,从买奶茶、聊浅的天去建立关系的殷勤行为,为什么会让我们感到不舒适?我们在肢体与心理上的边界感的强弱是如何影响我们自己需求的表达与对他人行为的解读?

60:03 边界感很重的人更喜欢在精神层面上去尝试言深?被过度压抑的连结需求会以更隐秘的方式更高的标准在社交中展现

60:06 交浅时言深彼此能够理解,但不一定会让这段关系全面走向深入,而是在某个时刻感到被赋能;任何阶段的关系也许都需要take a leap,勇敢一跃,才可能实现深度的拓展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主播:Wei(小红书:Wei桑)、Michelle

*特别鸣谢:悲指的海外志愿者小高同学:)多亏Ta,大家才能使用海外平台听节目


29 Nov 2024EP56 麦琳的困境:爱作的女人,究竟如何能满足?01:32:49

观众讨厌麦琳,因为她的需求多、糊、不合理、难以满足,一个字——作。这一期,我们从《再见爱人》4中麦琳的困境出发,尝试探讨作的标准是什么?性别角色如何影响作的表现?为什么要作,直接讲需求不行吗?为什么定位需求、理直气壮地表达需求,对于一些女性而言格外困难。

一如既往的跑题部分,我们也聊了聊真人秀节目黑红之后的商业化,真人秀剪辑和操作下被放大的普通人的日常与观众的情绪,为什么大家对杨子和留几手打破规则的行为更有宽容度等你们也许感兴趣的与《再见爱人》这档真人秀节目相关的话题。

求轻喷。

【声音目录】

1:06 从《欲望都市》的Carrie到《再见爱人》中的麦琳(麦麦),为什么爱作的女人讨人嫌?

2:24 如何定义什么是作?需求多、糊且难以满足。

4:33 提出需求与满足需求双方沟通中的巨大鸿沟是如何产生的?远超出字面需求的意图、难以起齿的真正的需求、自己都拆解不清的感受与怎么做都无法令人满意的对方

14:36 麦琳不敢讲自己的需求可能是害怕自己真正的需求会被拒绝

18:33 作与内心的空洞——原生家庭不只是借口,没被满足过与充分地爱过,可能匮乏是最强烈的感受

21:11 大家如此嫌厌麦琳的行为,可能因为普通人最熟悉的创伤投射到最像自己身边人的麦琳身上

24:14 性别视角看需求:女性很爱提需求,而男性善于压抑需求吗?

27:45 如果男女对于需求的标准与表达有着巨大的鸿沟,在两性中间拉一条中线作为作的标准,女性必然是作的那一方

29:45 女性向外求没有空间,只能向内求,而向内求却没有标准,无法量化,只能模糊,导向作。

35:14 与又糊又不清晰的麦琳相比,大家为什么更喜欢稳定的黄圣依和葛夕?

43:48 短视频时代的趋势:对复杂性与真实的厌恶、对脸谱化完美的看着很爽的纸片人的上瘾

53:40 镜头下的麦琳与生活中的麦琳之间的差异究竟有多大?真人秀的剪辑、被放大的细节、商业的play

58:24 《再见爱人》4中有杨子、留几手这样的人,麦琳为什么会成为最讨人厌的嘉宾?回顾60:02 《再见爱人》历届嘉宾,男人黑红后转换成流量很容易,女性黑红作流量压力大,那么麦琳的商业化之路会顺利吗?

60:06 杨子、留几手更容易被认为这样的男人有资格游走在规则之上,而麦琳却被认为没有资格且不被允许提出熏鸡或奶皮子这样的需求。葛夕和黄圣依令人佩服的情绪稳定从何而来?在激烈的情绪表达方式这一点上,我们都曾是麦琳

60:15 填满创伤最好用棉花,安全感满足了之后,却有了新的需求,这是作吗?也许既要又要还要是人性,也是成长中关系中需求变化的常态。李行亮是淡人?麦琳是浓人?淡人有什么好作的,没这个必要。

60:21 理直气壮(褒义)地提出自己的需求真的不容易,特别是对女性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主播:Wei(xhs:Wei桑)、Michelle


03 Jan 2025EP57 重温《欲望都市》,我们的欲望去那了?01:30:36

在社会学家称之为爱欲已死的年代,重温90年代末期到20世纪初上映的《欲望都市》。我们惊叹这部剧描述的鲜活的人生,充满欲望与理想。四个女性在对婚恋与欲望的光谱上占据了两端与中间的黑白和灰色地点,相互拉扯、影响与成长。纽约这座城市又为她们的故事增添了纸醉金迷的色彩。

回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淡淡的死感、不婚不育保平安、抵制恋爱脑、搞钱最要紧、追求完美无暇的大女主,是我们的欲望伴随着社会低迷的增速而出走了吗?

【声音目录】

1:00 跨越时代的《欲望都市》——陪伴了我们自己的亲密关系的成长,见证了女性主义的发展和观众对理想女性生活的理解与认知的变化

8:11 Carrie:作?三观不正?拜金?一个琼瑶剧女主般充满浪漫色彩、真实鲜活、相信爱情的恋爱脑——为什么当今的独立女性怕恋爱脑?观众已经不再喜欢真实的缺点,而偏爱看起来更爽更完美的正确三观?《好东西》受热捧和Carrie被痛批,时代的品味已经变了吗?文艺作品对于每个人来说意义有何不同?

33:24 Samantha:真正的独立女性?不婚不育保平安的典范?一个看似有主体性的客体,一个可爱仗义的朋友,一个精神男人,一个回避脆弱却在偶然放下防备时才最动人的形象——性解放究竟是解放女性还是为男性送福利?性与权力、欲望与爱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也许性从来不仅仅是性。

53:00 Charlotte: 传统保守家庭观念的捍卫者?独立女性的对立面?美国上东区的公主?作为光谱上Samantha的对照组,Charlotte的形象相对简单刻板——当幸福生活的理想范本被打破,上东区公主方收获了成长。当你愿意接受生活对自己非黑即白的人生范本的调整,才能发现幸福象征背后的东西。

58:57 Miranda:愤世嫉俗?反浪漫?别扭女子?Miranda的人生选择的结果却出奇的符合传统价值观——悲观的人更希望被证明自己所想是错的。愿意打破自己坚硬的悲观的外壳,脆弱地拥抱改变,才能打破边界成为全新的自己。演员Cynthia Nixon简直在现实生活中也活成了Miranda。

60:13 其他:

女性永远在围绕着男性的需求、要求与标准进行小心翼翼的反思。女人的全部生活来自男人,男人是无孔不入的。

四位性格背景价值观如此不同的女性如何成为了朋友?

未来传统家庭的分崩离析,女性面对不同的阶级、价值观、生活方式等要如何共创女性社区?

在这个性萧条的时代,性在女性生活中的重要性已经过时了吗?

30几岁的都市女性面临的亲密关系与性的问题,剧中反应的绝不是全貌。

这部剧展现出令人怀念的社会的活力,对爱情、家庭的相信与希望

《欲望都市》与其后续模仿片——多女主类型片

【其他节目中提到的内容】

Carrie在第六季大结局中提到的自己所追求爱的理解的原文:I am someone who is looking for love. Real love. Ridiculous, inconvenient, consuming, cant-live-without-each-other love.

《随机波动》公众号回望《欲望都市》:21世纪最后的直女英雄主义 | 协同写作004

(xmly不让发链接,可以自行搜索)

联系悲指

听友群小助手wx号:MoreThanAFarce

微博:@悲观生活指南

公众号:悲观生活指南

电子邮箱:bgshzn@gmail.com

主播:Wei(xhs:Wei桑)、Michelle


Enhance your understanding of 悲观生活指南 with My Podcast Data

At My Podcast Data, we strive to provide in-depth, data-driven insights into the world of podcasts. Whether you're an avid listener, a podcast creator, or a researcher, the detailed statistics and analyses we offer can help you better understand the performance and trends of 悲观生活指南. From episode frequency and shared links to RSS feed health, our goal is to empower you with the knowledge you need to stay informed and make the most of your podcasting experience. Explore more shows and discover the data that drives the podcast industry.
© My Podcast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