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a

Explore every episode of 旅行熱炒店:世界地理人文探索頻道

Dive into the complete episode list for 旅行熱炒店:世界地理人文探索頻道. Each episode is cataloged with detailed descriptions, making it easy to find and explore specific topics. Keep track of all episodes from your favorite podcast and never miss a moment of insightful content.

Rows per page:

1–50 of 233

Pub. DateTitleDuration
26 May 2021EP53 漫步千年古城,窺見北非伊斯蘭社會生活樣貌 ft. 旅遊作家 唐宏安00:38:53

摩洛哥的古城,是澱積了千年之久的文化結晶;經典的北非伊斯蘭建築風格、宛若迷宮的巷弄格局、依循古法的手工藝傳統,都被原汁原味的保存在這些稱為「麥地那」(Medina)的老城區裡,令人流連再三。然而,為了招攬生意而熱情過頭的當地人,無所不用其極的糾纏,令許多旅人卻步。究竟該怎麼做,才能在品味古城風情的同時,也能維持自己的旅行步調?

除了介紹經典古城之外,這集我們也會從齋戒月、婚姻制度與飲食習慣等面向出發,更深入的去探討這個北非伊斯蘭社會的生活樣貌。為什麼說在摩洛哥品嚐料理是場友情考驗?一位男性可與多位女性結婚,但沒有兩把刷子的人還不見得能應付?對於旅人來說,又有什麼絕對不可踩的超大地雷?接續宏安在上集的分享,這集就讓我們繼續探索這個魔幻國度!

🎙️ 來賓簡介:

唐宏安,旅遊作家與冒險家,遊歷世界60國,曾擔任過旅遊節目外景主持人,並於2012年起擔任多個電視及廣播節目的非常態來賓。致力創作之外,亦有經營撒哈拉與摩洛哥全境旅遊產品。著有《再窮也要玩歐洲》、《我的決勝21點》等書。


網站 https://attravel.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ne.travel/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ttravel.tw/
Youtube https://youtube.com/anetang

✅ 本集重點:

  • (00:00:58) 新舊交融創意迸發的活力古城:馬拉喀什
  • (00:05:56) 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全非洲第一大市集
  • (00:08:46) 不只是千年古城,還是個活生生的文化博物館:菲斯
  • (00:12:51) 絕對不可錯過的摩洛哥特色住宿:Riad
  • (00:16:07) 很少遊客會去,但其實超精彩的羅馬時代遺跡:Volubilis
  • (00:18:17) 摩洛哥飲食推薦:塔吉鍋、烤羊肉、Couscous
  • (00:24:03) 伊斯蘭教,在今日的摩洛哥究竟扮演怎樣的角色?齋戒月旅行須知
  • (00:27:37) 其實真的很安全!但還是有些事情是大家要注意的
  • (00:30:01) 必備技能:直接放大絕翻臉不認人的殺價功力
  • (00:31:43) 老婆越多,責任也越重大?摩洛哥的婚姻與愛情觀
  • (00:36:29) 最後的提醒,一個千萬不能踩的超級大雷!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53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03 Jun 2021EP54 戰火下遠走的她們,在異鄉發現新的可能:工作坊裡的敘利亞婦女 ft. from Syria 來自敘利亞的手作禮物 創辦人 Summer00:35:00

「我希望人們看見我,不是因著我遭受的事,而是我的雙手能做到的事。」——敘利亞工坊媽媽

2011年至今的未曾弭平的衝突,使敘利亞這個國家幾乎成了「內戰」的同義詞,也讓數以千萬計的敘利亞人突然多了「難民」這個身份。然而在「難民」二字之外,他們其實和你我一樣,有著各式各樣的身份;這些不同的身份,也使得經歷過同一場戰火的他們,擁有各自迥異的故事。

在這集節目裡,我們將聚焦於難民群體中的女性。本集的來賓Summer,因為拍攝紀錄片的緣故,在土耳其接觸到敘利亞女性難民群體。從自身的所見所聞出發,Summer會和我們分享:戰爭之前的敘利亞社會裡,女性被賦予著怎樣的期待?戰事開啟之後,這個國家發生了什麼令人難以想像的巨大轉變?而這些轉變,又是如何為敘利亞女性開啟了新的可能?

除此之外,Summer也會分享「來自敘利亞的手作禮物」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原本不過是個姑且一試的念頭,如何一步步發展成一個結合手作商品、沈浸體驗、議題推廣與女性賦權的社會新創品牌?

即使當下無法前往敘利亞旅行(就連Lonely Planet都刻意把敘利亞的章節抽掉了😭),還有其他許多方式能讓我們探索這個國家!旅行熱炒店EP54,讓我們一起來好好認識敘利亞的現況,並且將想要旅行的衝動化為實際支持的行動吧!

🎙️ 來賓簡介:

Summer,2020年「台北電影節」VR 電影《我的敘利亞鄰居》製片。2016年起每年往返土敘邊境,2018年成立品牌「from Syria|來自敘利亞的手作禮物」,與中東各地的工作坊長期合作,在台灣以手工藝品和體驗教育支持敘利亞婦女,讓世界兩端的生活一起更美好。


網站 https://fromsyriatw.co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romsyriatw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fromsyriatw

✅ 本集重點:

  • (00:01:39) 與敘利亞難民社群接觸的起點:紀錄片拍攝計畫
  • (00:03:28) 我也是看了新聞才知道有恐怖攻擊!真實情況和事前想像的很不一樣?
  • (00:09:38) 動盪政局下的肥沃月彎,從鄂圖曼土耳其到阿薩德政權
  • (00:15:46) 內戰的開啟,如何翻天覆地的改變了敘利亞
  • (00:19:48) 難民群體中的女性,在局勢變化中擁有什麼獨特的故事?
  • (00:23:30) 革命不只是對抗極權統治,同時也撼動了傳統的性別框架?
  • (00:27:29) 原本只是幫親朋好友順手代購一下,沒想到結果卻變成⋯⋯
  • (00:31:02) 想要更多認識或支持敘利亞難民,推薦這些資源給大家!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54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10 Jun 2021EP55 比起準時,我們更重視享受當下!——多明尼加共和國的加勒比海時間 ft. 西班牙語與華語教師 Yolanda00:48:00

加勒比海島嶼,是北美與歐洲人士熱愛的避寒勝地;悠閒的步調與愜意的景象,使這裡幾乎可以和「度假」二字劃上等號!但你有想過如果真的來這裡工作和生活,會是什麼感覺嗎?

對語言教學充滿熱情的Yolanda,幾年前在國合會的安排下,來到多明尼加共和國擔任華語教師。對加勒比海地區一無所知的她,沒想到第一天上課就碰到令人瞠目結舌的離奇誇張事件!不只如此,原本已經學過多年西班牙文並且擔任翻譯的她,來到這個西語系國家,卻突然發現自己像啞巴一樣!究竟是什麼神奇的文化,讓Yolanda花了整整一年才終於能夠適應?到底要如何講,才能說得一口「加勒比海風味」的西班牙語?

除了適應當地文化的趣事,我們也會談到當地的歷史以及旅行重點,還有美食!位在同一座島上的海地,為什麼會有許多移工在多明尼加工作?那裡究竟是有什麼看點,讓它在加勒比海各國的遊客數量中名列前茅?而許多國家都有的嘉年華裡,多明尼加又有什麼獨到之處,讓Yolanda推薦大家一定要去體驗一下呢?

在家防疫覺得苦悶覺得煩、還隨時擔心下一秒會不會突然停電嗎?來聽聽明尼加人是怎麼想的,保證讓你瞬間海闊天空!這集節目裡,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多明尼加共和國這個全世界最懂得make you happy的國家吧!

🎙️ 來賓簡介:

Yolanda 游皓雲,西班牙語與華語教師、華語師資班講師。自幼對語言學習擁有強烈興趣,曾任體育記者、以西班牙語採訪中華職棒外籍球員,並被國合會派駐於多明尼加共和國擔任華語教師兩年。目前為止擁有20年語言教學經驗,創辦「新竹多國語言教室-雲飛語言文化」,與來自瓜地馬拉的老公洛飛南合著《我的第X堂西語課》系列書籍(已出版1-4集,涵蓋A1至B1程度),並且共同經營中文及西班牙文雙語podcast「台瓜夫妻」。


網站 https://www.yunfei.world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sinchumultilanguage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onquerlanguage_mandarin

✅ 本集重點:

  • (00:01:00) 歡迎來賓Yolanda!為什麼會對語言學習那麼有興趣?
  • (00:04:30) 因為棒球而對西班牙語產生興趣?從體育記者到華語老師之路
  • (00:07:28) 多明尼加共和國在加勒比海的哪裡?(勘誤:應為「大安地列斯群島」)
  • (00:11:22) 多明尼加的多元族群面貌;為何和海地同床異夢?
  • (00:14:54) 他們對時間的概念,真的跟我們很不一樣?
  • (00:18:33) 在這裡千萬不要溫良恭儉讓!
  • (00:22:20) 多明尼加的文化特質,如何展現在他們的日常語言中?
  • (00:26:40) 教你如何說一口充滿「加勒比海風味」的西班牙語!
  • (00:32:20) 不愛做旅行計畫?來多明尼加就對了!海濱度假村、殖民建築、水上活動、嘉年華
  • (00:38:25) 不可錯過的在地美食!連香蕉都可以分成4種?
  • (00:41:30) 旅遊小叮嚀,旅人的中心思想是個「問」?
  • (00:43:21) 多明尼加的兩年,如何影響後來的人生?
  • (00:46:06) 結語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55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17 Jun 2021EP56 [世界難民日專題] 當這些人來到你家門口,你會為他們敞開大門嗎? ft. Refugee 101 Taiwan 發起人 胡鈞媛00:23:40

鈞媛是我追蹤已久的人物,也是「Refugee 101 Taiwan」這個倡議組織的發起人。講起旅行,她的資歷絕對不亞於節目開播以來的所有來賓——

25歲之前就去過多達60個國家,不只曾在許多冷門地方留下足跡,也舉辦過不少旅行講座;明明就有這麼多旅行故事可以分享的她,為何最後單單選擇了「難民」,這個既沈重又無利可圖的議題,奔波於各級學校間以工作坊形式進行推廣?台灣這座蕞爾小島,與難民之間的距離是如此遙遠,這個議題對我們而言究竟為何重要?

在這集節目裡,我們將從鈞媛與難民社群的首次接觸出發,和她一起回顧這段關注與倡議難民議題的歷程——到了英國留學,以為自己終於能與難民社群更加接近,沒想到看到的卻是更多現實的無奈?為什麼號稱愛心不落人後、募款能力沒話說的台灣人,講起自己國家要接收難民時卻猶豫了?「非法」與「非正式/無證」移民,看似只是用字上的差異,為什麼要如此斤斤計較?

關於難民,用講的很容易,捐錢或許也不難,但當這些人來到你家門口的時候,你準備好要為他們敞開大門了嗎?6月20日世界難民日前夕,讓我們一起跟著鈞媛與Refugee 101 Taiwan,認識難民群體的現況與挑戰!

🎙️ 來賓簡介:

胡鈞媛,10歲的夢想是揹著畫架環遊世界,目前走過60個國家,不過帶上的不是畫架,而是一顆探究當地議題的好奇心。自2015年起認識敘利亞難民後投入難民議題,在約旦巴勒斯坦難民營擔任志工、到黎巴嫩貝卡谷地實地走訪、在英國攻讀教育和國際發展碩士,研究約旦難民高等教育議題,並於倫敦從事未成年難民庇護所工作。成立Refugee 101 Taiwan,讓更多臺灣人認識難民議題。曾入選《關鍵評論網》「未來大人物」與Tatler「台灣Gen. T新銳先鋒」。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104676894801001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efugee_101_taiwan

✅ 本集重點:

  • (00:01:50) 緣分就是如此神奇,開始接觸難民議題的契機
  • (00:03:27) 到了英國留學,以為終於跟難民群體更加接近,沒想到⋯⋯
  • (00:07:28) 理論與現實的巨大落差,英國政策下的難民生活
  • (00:12:46) 愛心不落人後、募款能力沒話說的台灣人,講起自己國家要接收難民時卻猶豫了?
  • (00:17:52) 「非法」與「非正式/無證」,不過就是一詞之差,為何要斤斤計較?
  • (00:21:22) 「Refugee 101 Taiwan」簡介,相關資源與機構推薦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56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24 Jun 2021EP57 旅行熱炒店一週年!料理幕後大公開.Q&A.主廚的數位遊牧生活00:59:20

旅行熱炒店滿一週年了!身為一個不太懂得過紀念日的人,想不到什麼新梗來慶祝,於是決定回歸分享的本質,利用這集和大家聊聊從來沒有在節目上講過的幕後秘辛!

或許你曾經好奇,為什麼開播日會是2020年6月20日呢?節目來賓都是從哪裡找來的?錄音之前主廚是不是都不用準備、只要翹著腳等著來賓奉上內容?每一集投注大量心血的文案與視覺設計背後,熱炒店的的理念是什麼?面對網路上的不同聲音,主廚曾經如何接招?在本集前半,一口氣把所有秘密大公開!

而在節目的後半,主廚會分享自己最近生活的變化——搬到了一個非常「靠北」的地方,開始了暫時性的數位遊牧生活。究竟為何會選擇來到這片美洲大陸上的「北大荒」?這裡有著什麼有趣的故事?在北美第一高峰Denali龐大的身軀下露營,又是怎樣的感覺?

這是主廚非常囉唆的一集,也算是對這個節目過去跌跌撞撞一路走來的成長紀錄,希望大家喜歡這樣的分享;未來的日子裡,讓我們繼續一起抱持著好奇心深入世界角落,挖掘那些被忽略的人事物!

(00:01:48) 謝謝各位支持!關於開播日6月20日的小秘密

早在2019年11月就決定製作podcast的主廚,很早就在Spotify上傳了RSS feed,結果卻拖了整整半年都沒有什麼動靜!最後究竟是何方神聖讓主廚決定付諸行動,在6月20日上傳了第一集的節目?

(00:05:18) 料理製作幕後大公開!嚴選食材+五道工法精心調理

每個節目都擁有自己的獨門秘方,旅行熱炒店也不例外!在這個環節裡,跟著主廚一起進入熱炒廚房,從挑選食材到接受顧客回饋,一步一步的認識旅行熱炒店的五道工法!

(00:20:00) 你問我答:好久不見的Q&A時間

其實很希望和大家有更多互動,卻總是要等到這種單口集數才有辦法好好回答。這裡整理了在IG上收集的幾個問題,在此親自回覆,滿足各位對於熱炒店的好奇心!

(00:29:05) 主廚的夏日北方計畫,數位遊牧生活開始

原本在美國東北波士頓住了六年半的主廚,上個月底終於從新英格蘭「畢業」了!趁著陣地轉移的空檔,賣掉了大部分的家當,輕裝來到每天有20小時日照的北方,親自體驗何謂數位遊牧。原本沒太多期待的主廚,來到這裡卻發現這塊看似蠻荒的土地上處處都是故事!

(00:42:53) 在北美第一高峰的龐大身軀下酣然入夢:Denali National Park

利用數位遊牧的週末,主廚來到了北美第一高峰所在的Denali National Park。曾經去過不少國家公園,但這個卻和別人很不一樣!運氣很好的主廚,更在這裡目睹了種類繁多的野生動物,以及自然界最真實最殘酷的廝殺景象!

(節目總長 59:20)

✅ 本集重點:

  • (00:01:48) 謝謝各位支持!關於開播日6月20日的小秘密
  • (00:05:18) 料理製作幕後大公開!嚴選食材+五道工法精心調理
  • (00:20:00) 你問我答:好久不見的Q&A時間
  • (00:29:05) 主廚的夏日北方計畫,數位遊牧生活開始
  • (00:42:53) 在北美第一高峰的龐大身軀下酣然入夢:Denali National Park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57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01 Jul 2021EP58 塞爾維亞:拉丁、拜占庭與伊斯蘭的三叉路口,歐羅巴宇宙裡的尷尬存在!? ft. 每日一冷 Mr Holiday 郭璨宇00:32:00

在影視作品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這樣的角色:剛出場時是個十惡不赦的大壞蛋,一舉一動都讓人恨得牙癢癢;然而隨著劇情推進,當他的悲慘過往被慢慢揭開,我們才曉得這世界很少是非黑即白,看似可恨的人物也有著令人同情之處。

塞爾維亞,或許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90年代以來的歷史,加上隔壁鄰居和台灣類似的處境,常讓人以為他就是個整天霸凌波士尼亞和科索沃的「巴爾幹大魔王」;但其實在不過100年前,它還在奧匈帝國與鄂圖曼土耳其這兩大強權之間掙扎著,而更早的歷史更是充滿波折與衝突。它,在歐洲大陸上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存在?和拉丁、拜占庭與伊斯蘭文化圈的關聯,又該從何理解起?

為了好好認識這個特別的地方,我們再次請到了ep.46的冷知識達人璨宇。結束瑞典的外派生活之後,璨宇在公司安排下來到塞爾維亞,繼續在這裡寫下他的漂流筆記。塞爾維亞的故事分為上下兩集,這集我們會從羅馬時代開始,一路聊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為止的歷史,並且從這些歷史遺留下來的痕跡出發,挖掘這個國家裡的各種好吃好玩!

旅行熱炒店ep.58,冷知識達人重磅回歸,與你一同發現塞爾維亞不為人知的過往!

🎙️ 來賓簡介:

郭璨宇,大學讀政治跟歷史,研究所跑到英國倫敦念社會政策,第一份工作派駐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跟塞爾維亞貝爾格勒。臉書專頁「每日一冷」的共同作者,專門分享外國文化相關的冷知識,作品為《臺灣沒說你不知道》與《續‧臺灣沒說你不知道》。個人臉書專頁「小科員的漂流筆記」記錄自己的旅行見聞。現為全職PM與博士生。造訪過超過50個國家(或地區),期待造訪下一個國家,接受新的文化衝擊。


網站 https://dailycold.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KeYuanTraveller

✅ 本集重點:

  • (00:00:54) 歡迎來賓出場!為什麼會去塞爾維亞
  • (00:05:07) 大家都是斯拉夫人,不要分那麼細!?俄羅斯與塞爾維亞
  • (00:09:46) 賽爾維亞其實地靈人傑,是出過許多羅馬皇帝的龍脈所在!?
  • (00:13:53) 兩大天敵:鄂圖曼土耳其與奧匈帝國留下的影響痕跡
  • (00:18:46) 拜占庭的靈魂不滅,塞爾維亞引以為傲的聖薩瓦教堂
  • (00:21:06)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第一槍其實是在貝爾格勒?
  • (00:25:31) 塞爾維亞也有不可錯過的特色美食!以及神奇的問號餐廳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58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08 Jul 2021EP59 從第三世界的領導者,到失去合體能力的機器戰隊:南斯拉夫如何成為今日的塞爾維亞 ft. 每日一冷 Mr Holiday 郭璨宇00:36:35

「等等,有沒有搞錯?南斯拉夫有這麼落後嗎?你竟然說它是『第三世界』國家!」

是的,南斯拉夫不但屬於第三世界,還是第三世界的領導者!

今天「第三世界」一詞通常被用來指發展程度較低、位居世界經濟邊緣的國家,但其實它原本指的是那些既不屬於第一世界(美國與北約陣營)、也不願投靠第二世界(蘇聯與華沙公約陣營)的「不結盟運動」(Non-Aligned Movement)國家們;而這個運動的發起者之一,就是曾經坐擁一片天地的南斯拉夫。和共產老大哥蘇聯交惡,使他們走上一條自己的路,試圖在兩大陣營之外攻城掠地,成為冷戰時期獨樹一格的第三勢力。

然而這段榮景並不持久。政治強人狄托(Josip Broz Tito)的辭世,將文化分歧的巴爾幹打回原形;猶如失去合體能力的機器戰隊,南斯拉夫進入了二戰後最慘烈的區域衝突,塞爾維亞也試圖在其中試圖殺出一條生路。

這段相距不遠的殘酷歷史,今天的塞爾維亞人如何看待?南斯拉夫時代的生活,為何讓一部份的人回味再三?周遭國家紛紛投入歐盟懷抱的此時,塞爾維亞究竟在想什麼?而中國作為最忠實的盟友,中塞友誼又是為何能一路走來忠貞不渝?

旅行熱炒店EP59,再次由冷知識專家璨宇領路,讓我們一起走進從南斯拉夫以來錯綜複雜的歷史,並且直擊仍在尋找出路的塞爾維亞現況!

🎙️ 來賓簡介:

郭璨宇,大學讀政治跟歷史,研究所跑到英國倫敦念社會政策,第一份工作派駐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跟塞爾維亞貝爾格勒。臉書專頁「每日一冷」的共同作者,專門分享外國文化相關的冷知識,作品為《臺灣沒說你不知道》與《續‧臺灣沒說你不知道》。個人臉書專頁「小科員的漂流筆記」記錄自己的旅行見聞。現為全職PM與博士生。造訪過超過50個國家(或地區),期待造訪下一個國家,接受新的文化衝擊。


網站 https://dailycold.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KeYuanTraveller

✅ 本集重點:

  • (00:02:18) 一戰結束,南斯拉夫隆重登場!!為什麼文革時中國人很熟南斯拉夫電影?
  • (00:06:29) 南斯拉夫與他的快樂夥伴,不親美也不親蘇的「第三世界」國家聯盟
  • (00:10:27) 非典型共產國家,南斯拉夫時代的平民生活其實還也不錯?
  • (00:16:25) 巴爾幹火藥庫爆炸啦!南斯拉夫內戰,這一切究竟是怎麼發生的?
  • (00:22:51) 周遭國家紛紛投入歐盟懷抱,那塞爾維亞呢?現在是什麼狀況?
  • (00:26:07) 特斯拉是塞爾維亞之光?(但克羅埃西亞表示反對?)
  • (00:27:07) 中塞友誼忠貞不渝!中國在塞爾維亞的強烈存在感
  • (00:31:36) 和中國那麼麻吉,那台灣的聽眾去旅行要怎麼辦簽證呢?
  • (00:34:13) 結語:國家的悲慘記憶是民族主義的土壤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59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15 Jul 2021EP60 北極圈裡頂天立地的他們,稱呼自己為「真正的人」——弓頭鯨、極地民族Iñupiat與美國最北邊的小鎮00:56:55

六月下旬的北極海畔,白皚皚的浮冰仍未完全消融;兩個月不會下山的太陽高高掛在天頂,卻驅不走荒涼大地上徘徊的寒意。杳無人跡的苔原上,一群在此居住了數千年的人們,正以獨特的節慶「Nalukataq」慶祝著春天捕鯨的豐收,叫聲與歡呼聲不絕於耳,為寂靜的極圈帶來難得的熱鬧。

歡迎來到美國最北邊的小鎮,Utqiagvik,或者它在2016年之前的名字,Barrow。在這個每年有2.5個月不見天日、年平均溫攝氏零下10度、物價是美國平均3倍的地方,究竟住著怎樣的一群人?在這片植被稀疏、鳥獸罕有的土地上,他們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與代代相傳的在地知識,懷抱著崇敬的心,接受上天賞賜的海中大禮「勾頭鯨」(bowhead whale)?而在致力維繫傳統的同時,他們又是如何藉由獨特的資本運作模式,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睽違20多集,旅行熱炒店的極圈系列強勢回歸!這回的極圈主題,沒有極光、沒有自然美景、沒有聖誕老人,更沒有蓋冰屋的愛斯基摩人,只有主廚一顆旺盛無比的好奇心,帶領大家一起走入極圈,從Iñupiat原住民的捕鯨文化出發,看見寒帶環境、海洋生態、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如何在這裡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彼此交會!

✅ 本集重點:

  • (00:04:10) 美國最北邊的小鎮,Utqiagvik或Barrow究竟是個怎樣的地方?
  • (00:08:21) 前往Utqiagvik其實不難!但是對背包客而言最大障礙可能是預算?
  • (00:12:31) 所有房子都漂浮在半空中?塵土飛揚的碎石路面像砂石場?
  • (00:16:18) 欸所以,Nalukataq到底是個怎樣的活動?
  • (00:19:40) 極圈原住民之間的關係,從格陵蘭到俄羅斯都有相似之處?
  • (00:22:13) 關於北極海的弓頭鯨族群,人類捕鯨的歷史與現況
  • (00:27:30) 懷著崇敬的心接受上天的賞賜,Iñupiat捕鯨傳統處處是學問
  • (00:33:25) Nalukataq上半場:見者有份的美食,從馴鹿湯到各式魚肉料理
  • (00:37:42) Nalukataq下半場:彈跳高飛,瘋狂撒糖!
  • (00:41:18) 極圈小鎮的生活現實:高物價、流水席社會,與原住民資本運作模式
  • (00:47:43) 毛皮店不是只賣毛皮!天涯海角也躲不過全球化浪潮
  • (00:49:44) 欸所以,Utqiagvik真的值得去嗎?文化中心與傳統復振
  • (00:52:23) 暖心小故事與心得感想!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60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22 Jul 2021EP61 冰火齊發、臨危受命的北美最前線:阿留申群島00:56:15

「北太平洋上的項鍊」、橫亙於亞洲與美洲大陸之間的阿留申群島,是個讓人覺得既熟悉卻又陌生的地方——跨太平洋的航班時常從它的上空飛過,但能為它專程跑一趟的的旅人卻是少之又少;尤其它詭譎多變的天氣,加上偏僻遙遠的地理位置,都使得它很少出現在一般人的旅遊清單上。

從小就對這種地方充滿好奇的主廚,抱持著「哪壺不開提哪壺的」偏執心態,利用七月初的國慶連假,親自踏上了群島中最偏遠的有人居住島嶼「埃達克島」(Adak Island)。原本只是想來解鎖人生成就的主廚,來到這裡卻發現簡直是挖到寶,這座島上根本滿地都是說不完的故事!

  • 位處惡劣氣候中的火山島,最高風速超過每小時300公里,一年超過一半都陰雨霏霏,但卻有一種韌性堅強的原生紫色花朵四處開放,而且她的名字在華人世界裡家喻戶曉?
  • 被統治者放棄了100多年的埃達克,突然在一夕之間變成擁有戰機、航空母艦與潛艦的超級軍事要塞,甚至還有當時全世界最偏遠的麥當勞,而一切其實都是因為大日本帝國的入侵?
  • 冷戰對峙時期的超級前線,情報單位在這裡24小時監聽敵人各種偷偷摸摸的水下活動;島上佈滿著能夠裝載核彈的發射陣地,每走幾步就有一個核輻射避難所,原來我們曾經離核子戰爭這麼接近?

南太平洋海島度假舉世聞名,那「北太平洋海島度假」又是怎樣的一種體驗呢?跟著主廚一起踏上那冰火齊發、一次又一次莫名其妙被推上前線的遙遠海島吧!

✅ 本集重點:

  • (00:04:45) 阿留申群島那麼偏遠!怎麼會如此想不開專程跑去呢?
  • (00:08:11) 冰火齊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的層狀火山島
  • (00:13:27) 原本杳無人煙的埃達克島,因為一場戰爭被推上前線,自此走向不同命運?
  • (00:19:17) 代誌大條啦,日本打到咱們家門口來啦!米國如何絕地大反攻
  • (00:24:10) 不可思議的海島:所有人都身兼多職、凍結冷戰年代的時空膠囊
  • (00:32:32) 美蘇核子武力競賽是玩真的!核彈陣地、輻射防空洞與LORAN通訊站
  • (00:40:56) 功成身退,再次恢復寧靜的埃達克島,65個人住在曾有6,000居民的鎮上?
  • (00:43:42) 島上隨處可見的美麗野花,和台灣有著神奇的連結?自然愛好者不可錯過的動植物群像
  • (00:50:44) 埃達克島的未來,準備要第三次被推上戰場了嗎?
  • (00:53:05) 結語與旅行建議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61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29 Jul 2021EP62 莽原旅遊首選之地,僧伽羅與泰米爾的百年糾葛:在斯里蘭卡與野生動物的第一線接觸 ft. 用工作探索世界的旅人 Malina00:33:30

人口約莫2000多萬的一座海島上,住著兩群宗教、語言和文化都大相徑庭的人,他們之間的張力與軍事衝突,構築了這塊土地過去一個世紀的歷史,也留下一些至今依然可見的傷痕;然而在內戰的傷痛記憶之外,積累千年的文化底蘊以及豐富多元的莽原生態,使得這裡依然魅力不減。這個地方就是本集的主角,斯里蘭卡。

熱愛旅行、體驗在地文化遠勝於工作的Malina,以「想去的國家」作為唯一條件在求職網站上找工作,就這樣來到從未拜訪過的斯里蘭卡,在一個有點偏僻的地方開始了新生活。在這個距離首都可倫坡五六小時車程的鄉間,住著哪些不速之客,讓Malina每次進出浴廁時都心驚膽跳?內戰雖然已經結束,僧伽羅人與泰米爾人的恩怨,如何在當地的日常生活中延續著?獨步全球的佛牙節上,大象們究竟扮演著什麼神聖崇高的角色?而講到莽原旅遊,斯里蘭卡又有什麼獨到之處,讓東非大草原相形見絀?

旅行熱炒店EP62,讓我們跟著擁有不安靈魂的Malina一起走入斯里蘭卡的常民生活,品嚐海島、莽原與佛教文化交織出的絕妙滋味!

🎙️ 來賓簡介:

Malina,熱愛在地生活遠勝於工作的旅人;比起找到一份喜歡的工作,更想以工作為跳板到各國體驗在地文化,於是經歷了澳洲、斯里蘭卡、斯洛伐克一路來到現在的奧地利,持續過著不斷探索世界的人生。


網站 https://matters.news/@Malina

✅ 本集重點:

  • (00:01:44) 別人是為了工作而出國,Malina卻是因為想去斯里蘭卡而去找那裡的工作?
  • (00:05:02) 第一印象:我們沒在急的,搭車慢慢晃過去就好
  • (00:06:57) 兩大族群僧伽羅人與泰米爾人,百年糾葛從頭說起
  • (00:11:05) 辦公室裡的異數,英語流利的泰米爾人
  • (00:16:44) 與野生動物的第一線接觸,與始終難以突破的心理障礙
  • (00:19:30) 比東非更值得推薦,斯里蘭卡的莽原究竟厲害在哪裡?
  • (00:22:06) 南方城市Galle的多元風貌,美食與建築
  • (00:25:55) 最具在地特色的活動佛牙節,原來大象不只是大象?
  • (00:29:03) 最後的補充建議,以及下一個準備去探索的地方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62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05 Aug 2021EP63 打工旅遊達人的黃石+冰河國家公園私房攻略 | 美利堅炙燒法蘭西,再配上一點加勒比海和西非:品嚐路易斯安那的Cajun風味 ft. 雪柔的走跳日誌 Cheryl00:50:35

「去一次黃石國家公園不夠,那你不會去第二次嗎?只去玩幾天嫌太少,那你不會去一整個夏天嗎?」

因為朋友的照片而對黃石一見鍾情的Cheryl,決定以打工旅遊的方式,用一整個夏天的時間體驗黃石,而且還連續去了三年,一路被升到了飯店經理!接著她又到了更北邊的冰河國家公園。連續四年的打工旅遊經驗,使她成為PRO級的國家公園達人。

這兩個無論是Cheryl還是主廚Jerome都狂推不已的國家公園,究竟有什麼獨步全球的特色?對於時間有限的旅人來說,有哪些地方是Cheryl認為無論如何都一定要去的?走入自然並不意味著放飛自我,有什麼很重要但總是被忽略的事,是每一個走入國家公園的人都應該留意的?

至於位於美國南方的路易斯安那州,其首府紐奧良在許多人心目中可以和派對、狂歡劃上等號,然而這裡的有趣之處絕對不止於此!一塊經歷過西班牙、法國與美國統治的土地,又迎來了源自西非或加勒比海的人們,多元文化的交融迸發,讓這裡產生了不得了的化學反應;從語言、建築、法制到大家最關心的美食,每件事物都訴說著它與眾不同的過往。

因此在這集的最後,居住在當地的Cheryl就要從食物出發,來帶大家認識所謂的「Cajun卡津風味」,以及它們如何展現了路易斯安那獨特的混血身世!

🎙️ 來賓簡介:

Cheryl,台北長大的90後,大學畢業後來到美國工作。在朋友的洗腦下,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在黃石國家公園,原以為只是短暫的一個夏天、體驗一下大自然的工作,結果因為太愛那裡,於是連續工作了3個夏天,接著2020年又跑到了冰河國家公園待了一個夏天,最後輾轉來到目前的座標:集各種美食於一地的路易斯安那州!


網站 https://cherylnotathome.com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cherylnotathome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home.is.ontheroad

✅ 本集重點:

  • (00:01:55) 原本以為打工旅遊就只是整理飯店房間,沒想到其實還蠻辛苦的?
  • (00:05:34) 全世界國家公園的開山始祖:黃石的歷史背景與地理位置
  • (00:08:30) 如果你的時間真的超有限,那這幾個地方絕對不能錯過:Mammoth Hot Springs、Canyon Village和Old Faithful
  • (00:11:02) 值得推薦的體驗:Hayden Valley觀星、Mount Washburn健行與Yellowstone Lake泛舟
  • (00:13:49) 最重要也最基本,但總是有遊客搞不清楚的事情:如何正確應對野生動物
  • (00:18:33) 超級容易向隅的熱門國家公園,工作人員才知道的飯店與露營訂房小秘密(噓~)
  • (00:20:49) 位置超級偏遠的冰河國家公園,其實有個交通超方便的前往方式?
  • (00:23:19) 冰河國家公園的不可錯過:Going-to-the-Sun Road與Logan Pass
  • (00:26:36) 健行者天堂裡,CP值最高的一條步道:Grinnell Glacier Trail
  • (00:29:00) 工作人員的秘密基地:Lake McDonald旁的Beach Twelve
  • (00:33:04) 一秒國土變成兩倍大!1803年Louisiana Purchase,與路易斯安那州的混血歷史
  • (00:37:32) 美利堅炙燒法蘭西,再配上一點加勒比海和西非:路易斯安那融合料理研討會!
  • (00:41:38) 紐奧良的西、法、美混合建築,低窪的地勢與卡翠納颶風
  • (00:45:00) 從建築、語言到法制,到處都有法國文化的痕跡!而且還要拼誰比較法國?
  • (00:48:32) 因為一股神奇的力量而消失的結尾,哪裡可以找到Cheryl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63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11 Aug 2021EP64 從甘肅夏河、阿爾泰山到塔什庫爾干:偏離正軌的絲路流浪 ft. 圖文插畫家 點點陳00:48:25

讓我們一起回到2012年的中國新疆。

當時七五事件才剛過不久,新疆在外地人眼中是「危險」的同義詞;習近平還沒完全掌握大權,智能手機與支付寶也尚未普及;方興未艾的自助遊風潮,吸引了無數城市年輕人紛紛西進,想感受這個國家的寬廣遼闊。而在這群年輕人中,還有著一位為了探索世界而到上海交換學生的台灣女生,點點,抱持著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決心,正沿著河西走廊往歐亞大陸的最深處前進。

但這趟絲路流浪並不傳統;相反的,這是一趟非常偏離正軌的絲路旅行——

對西藏有所嚮往的點點,首先繞路來到了甘肅南部的夏河縣拉卜楞寺,見識到藏傳佛教信眾的虔誠;接著穿過河西走廊,原本在烏魯木齊就該結束的旅程,卻突然延伸到北疆阿爾泰山,放著一般人趨之若鶩的喀納斯湖不去,硬是在一個山中小村賴著不走;最後又一路殺到南疆最偏遠的塔什庫爾干,見到了另一邊就是巴基斯坦的紅其拉甫口岸,並感受富含塔吉克色彩的邊疆風景。

然而這一切的偏離正軌,可能都比不上親自前往七五事件發生地點——烏魯木齊二道橋來得精彩。當一行人來到這個所有人一再叮嚀「絕對不要去」的維吾爾市集,來自周遭的凝視讓他們彷彿誤入叢林的小白兔,氣氛也隨著腳步變得越來越緊張;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個突如其來的尷尬問題,竟然瞬間導致情節大逆轉,徹底改寫了點點的絲路體驗!

究竟是什麼樣的問題,讓原本幾近凝結的氣氛出現180度的大轉變?從夏河、禾木、喀什到塔什庫爾干,這段不斷脫離主線的絲路旅程上,哪些人事物是在酒泉、敦煌、嘉峪關看不到,卻讓點點回味再三的?這集就讓我們跟著點點回到近10年前的中國,懷抱著年少輕狂的叛逆,一起經歷那些偏離正軌才會遇見的瘋狂流浪故事!

🎙️ 來賓簡介:

點點陳,桃園人。畢業於台灣大學土木所結構組。擅長以手繪的溫暖風格描繪插畫,喜歡將旅行觀察與日常生活繪寫進手帳中,那些再平凡的日常,只要記錄下來都將成為獨具意義的回憶。期待作品能以插畫和文字帶給讀者身歷其境的感受。著有《海島一點點:東京╳廣島╳瀨戶內海 都來一點點》、《沙漠一點點:西安到喀什,4590公里的絲路日誌》。


網站 https://linktr.ee/pointdiary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pointdiary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pointdiary

✅ 本集重點:

  • (00:01:28) 將近10年前還沒智慧手機就決定衝新疆!哪來的勇氣?
  • (00:04:32) 從小都是個乖小孩,為了不讓家人擔心,只好⋯⋯
  • (00:07:00) 甘肅夏河縣拉卜楞寺:擦邊球拜訪藏區,去不了西藏的替代方案
  • (00:10:51) 藏區文化:藏傳佛教寺廟、喇嘛、磕長頭、轉經輪與唐卡
  • (00:14:00) 背包客界無奇不有,青年旅館見識到的各種奇葩旅人們
  • (00:18:02) 每個人都說新疆很危險!但真的有那麼可怕嗎?
  • (00:20:34) 七五事件發生地點,烏魯木齊二道橋,對話中意想不到的大翻轉?
  • (00:23:58) 從2012年到2018年,發生了多大的轉變?點點與Jerome的經驗對照
  • (00:25:17) 從烏魯木齊前往阿爾泰山的旅程,尷尬的民生問題——關於廁所
  • (00:29:26) 圖瓦人建立的阿爾泰山中聚落禾木村,來了就不想走啦~
  • (00:33:46) 旅人的一廂情願,誰規定山中小村一定要很原始?
  • (00:38:02) 東方與西方旅人的交會之處,南疆喀什,維吾爾人多就一定危險?
  • (00:40:46) 塔什庫爾干自治縣,充滿塔吉克風味的山中縣城
  • (00:43:27) 這段旅行對你的意義是什麼?還有給背包客的一點叮嚀
  • (00:45:45) 點點陳的創作與出版品介紹,結語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64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19 Aug 2021EP65 家裡噴石油的煩惱:阿拉斯加油管身世解謎,與極地民族的奧運會00:58:10

「家裡噴石油」是許多人的夢想,但在阿拉斯加卻是每天的日常。從北極圈挖出的石油,透過1,200公里長的油管源源不絕的往外輸出,產生的巨大利益讓州民不但免繳所得稅,每年還可以領到一筆分紅!

但擁有石油並不代表就此高枕無憂。事實上從確認石油蘊藏的那天起,挖石油就一直為阿拉斯加人帶來各樣挑戰——在如此偏遠寒冷的地方,挖到了石油該怎麼運出來?史無前例的瘋狂巨大工程,各種難關該如何克服?每年領錢還不滿足,石油紅利是阿拉斯加政壇永無止盡的爭議話題?這集主廚將為各位解析阿拉斯加油管的身世,與您一同發現原來油管不只是油管,還是一條隨時牽動經濟、政治與日常生活的敏感神經!

除此之外,雖然東京奧運結束了,身為podcaster還是不能忘記要來蹭一下奧運的熱度啦!不曉得各位是否知道,除了熟悉的夏季、冬季奧運與帕運之外,其實世界上還存在著主題五花八門的多項體育賽事?而在阿拉斯加,也有屬於極地民族自己的「世界愛斯基摩—印第安奧林匹克」(World Eskimo Indian Olympics),與東京奧運同時間,在Fairbanks這個城市進行著!

主廚Jerome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來到現場觀賽,發現這裡每一項比賽都超級特別,在其他地方完全看不到!這些不尋常的競賽項目究竟有哪些?又是在怎樣的環境下被孕育出來的呢?跟著主廚一起去看看這場與眾不同的奧運吧!

✅ 本集重點:

  • (00:00:20) 開場閒聊:節目流程優化計畫進行中,與想要請問大家的問題~
  • (00:06:38) 全世界都在瘋東京奧運,但是阿拉斯加也有自己的奧運?
  • (00:12:12) 屬於極地民族的奧運會,聽起來很酷,但實際上究竟是在比些什麼呢?
  • (00:19:46) 和一般國際賽事截然不同的比賽項目,是怎樣的環境與生活方式孕育出來的?
  • (00:26:46) 家裡噴石油,應該是件很爽的事情啊!到底是有什麼煩惱啦?
  • (00:30:57) 在北極圈裡挖石油,要怎麼運出來呢?各種異想天開的運油方案!
  • (00:35:41) 差點讓油管胎死腹中的兩大程咬金:環境影響評估法,與原住民土地權益
  • (00:38:41) 神救援投手出現了!原來是地球另一端的一場戰爭讓油管起死回生?
  • (00:42:15) 雖然如此,阿拉斯加建油管還是難如登天!他們如何克服各種挑戰?
  • (00:48:25) 油管不只是油管,關於它如何徹底改變了阿拉斯加的命運
  • (00:53:01) 最新的研究焦點:如何降低油管產能、維持在最低限度,這什麼概念?
  • (00:55:26) 結語與旅遊路線推薦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65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26 Aug 2021EP66 飛越白令海峽!到諾姆扮演歷史偵探、直擊北國大地上空的暗黑勢力00:59:10

這是我在阿拉斯加最後、也是最瘋狂的一趟旅行。偵探魂爆發的我,來到偏僻小鎮挖掘一個歷史事件的後續,並且搭小飛機越過了白令海峽,造訪孤懸在亞洲大陸旁邊的遙遠離島!

自從在我的Podcast界偶像《歷史下酒菜》EP38聽到了「1925年諾姆血清接力」(1925 Serum Run to Nome),關於一個小鎮如何被哈士奇狗拯救的溫馨故事,就對於這個地處偏遠、連阿拉斯加人都不會去的地方心生嚮往;後來又聽說Discovery頻道實境秀《白令海大吸金》(Bering Sea Gold)在此拍攝,就更加想去了解人類在殘酷環境下淘金的歷史!

於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親自來到了諾姆,扮演起歷史事件的偵探角色,想藉由現地蒐證更了解這段歷史。這個故事裡的熱血感人,究竟是外來媒體的包裝渲染,還是在諾姆歷史上真的佔有一席之地?托哥和巴爾托這兩隻領頭犬,誰才是當地人認證的最大功臣?將近100年過去了,這裡的人們用什麼方式延續當年的雪橇犬文化?

但我的旅行並不僅止於此!接下來我搭乘小飛機跨越白令海峽,來到了阿拉斯加最偏遠海島之一「聖羅倫斯島」。這座海島無論地理還是文化上都更貼近俄羅斯,卻因為冷戰鐵幕的分隔,成為孤懸在海峽另一端的美國離島。親自造訪這個Yupik原住民的部落,固然讓我感受到了當地的熱情與堅毅,然而卻也無意發現這些偏遠聚落裡,竟然潛藏著一股不為人知的暗黑勢力,正悄悄的奪去許多人的性命!它,究竟是何方神聖?

真相,未必只有一個。旅行熱炒店EP66,阿拉斯加系列收官之作,現在就跟著主廚兼偵探Jerome,一起出發去案發現場一探究竟吧!

✅ 本集重點:

  • (00:02:05) 諾姆:1925年血清接力事件發生地點、實境秀《白令海大吸金》場景
  • (00:05:20) 1925諾姆血清接力事件說書時間(想聽比較好的版本的話請洽歷史下酒菜EP38)
  • (00:12:26) 聽完血清接力事件,主廚Jerome眉頭一皺,發現案情並不單純
  • (00:14:51) 今天的諾姆,從安克拉治坐飛機1.5小時就可以到達
  • (00:17:29) 淘金究竟是怎麼淘法?
  • (00:21:38) 淘金潮結束之後,在諾姆留下了什麼?
  • (00:24:48) 偵探Jerome進入辦案模式,諾姆人到底怎麼看血清接力?
  • (00:27:54) 傳染病和隔離其實是日常?諾姆人各個都是防疫專家~
  • (00:33:05) 今天在諾姆可以見到的事件相關地點
  • (00:35:16) 往更偏遠的下一站出發:聖羅倫斯島
  • (00:39:01) 飛越白令海峽,到了聖羅倫斯島發現宛如外星球?
  • (00:42:53) 意外發現北國大地上空隱藏著的暗黑勢力
  • (00:49:01) 歌聲、鼓聲、舞蹈,載歌載舞的週日夜晚
  • (00:52:52) 阿拉斯加數位遊牧的最終心得分享
  • (00:55:14) 回答聽眾問題,結語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66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02 Sep 2021EP67 日本四國也有朝聖之路!徒步1200年歷史的四國遍路,遇見綿延1200公里的在地風景 ft. 履行X旅行 哈克の細道 哈克00:50:10

徒步長途旅行近年越來越受歡迎,歐洲的聖雅各之路(Camino de Santiago)是不少背包客的必去目標;但其實在東亞的日本四國,也有著一條歷史同樣悠久、一樣具有宗教意涵、長度也不亞於聖雅各(法國)之路的「四國遍路」(又稱「四國八十八箇所」),蜿蜒於國際觀光客鮮少踏足的四國鄉間,靜待著有心的旅人造訪。

本集的主角哈克,是一位地理老師、鐵道迷與日本文化愛好者。2014年甫自高中畢業的他,因緣際會下得知四國遍路的存在,一股熱血驅使下便飛到關西轉往四國,開始了這趟長達39天、1200公里的徒步旅行!不但愛旅行而且深諳日本文化的他,在這集節目中會以遍路上所見到的人事物為主軸,井然有序的梳理背後的歷史文化脈絡,帶領我們深入連日本人都不一定知道的四國!

究竟為什麼箇所的數量會是八十八,其他數字不好嗎?據說不管什麼人上路總能得到大師的庇佑,此話怎說?途經德島、高知、愛媛與香川四縣,有哪些饒富特色的地方祭典與在地美食,是在別的地方找不到的?如果沒有時間和預算去走四國遍路,竟然還有那麼多替代方案可以選擇,甚至連在台北都能完成?而八十八箇所與真言宗,又是如何將日本四國和台灣花蓮連結起來?

不管你是和哈克一樣心繫東瀛的日本文化愛好者、去過日本太多次想要尋找更在地體驗的「資深日本自助旅行經驗者」,還是想要接受大量史地資訊洗禮的「冷知識愛好者」,相信這集都會讓你大呼過癮!還等什麼,趕快打開這集,和哈克一起踏上四國版的朝聖之路吧!

🎙️ 來賓簡介:

芋頭哈克,經營FB及IG「履行X旅行 哈克の細道」,以及Dcard卡稱「芋頭哈克的旅遊帳」,現職為流浪地理老師。嘗試過徒步旅行後就愛上徒步背包旅行,目前已經完成四國遍路及台灣徒步環島,希望未來可以去挑戰更多的徒步挑戰。「細道」一詞來自日本俳聖-松尾芭蕉的壯遊遊記「奧之細道」意思是小徑,也希望自己能透過旅行的方式來走出自己的道路並鼓勵自己可以寫旅遊遊記情報等資訊,也期許自己能多去不一樣的地方體驗。


網站 https://www.dcard.tw/@hakuhosomichi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1593645777540716/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haku_hosomichi/

✅ 本集重點:

  • (00:01:54) 為什麼會踏上四國遍路的旅程?四國遍路究竟是什麼?
  • (00:04:40) 空海大師何許人也?和四國有什麼關係?
  • (00:08:14) 以遣唐使身份,前往中國學習密宗的奇幻漂流
  • (00:10:54) 空海大師、真言宗和花蓮某知名景點,竟然有著不為人知的緊密連結?
  • (00:13:24) 踏上遍路前的基本認識,重要專有名詞介紹!
  • (00:17:04) 出發囉!要如何從台灣出發,到達四國遍路的起點呢?
  • (00:18:59) 路上印象最深刻的事:遇到讓人無法招架的熱情!
  • (00:21:33) 遍路上的接待文化:各種食物水果餵食,可能還有機會拿到錢?
  • (00:24:08) 「同行二人」是什麼概念?空海大師陪你一起走遍路?
  • (00:28:27) 跟著遍路深入四國在地!德島縣:漩渦鳴人的出處、阿波舞會館;高知縣:夜來祭
  • (00:32:15) 到處都是不可錯過的美食!德島縣:德島拉麵、醋橘;高知縣:稻燒鰹魚、冰淇淋、羊羹;愛媛縣:白樂天燒豚玉子飯;香川縣:結願烏龍麵
  • (00:39:10) 特別加碼推薦,高知縣:日本最後的清流四萬十川、JR四國予土三兄弟列車;愛媛縣:神隱少女場景道後溫泉;香川縣:金刀比羅宮、空海大師本人親自建造的滿濃池、大步危小步危的超熱情老闆娘;瀨戶內海藝術祭
  • (00:44:29) 去不了四國?沒關係,連在台北都可以完成四國遍路!
  • (00:48:17) 如何在網路上找到哈克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67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09 Sep 2021EP68 脫掉獵奇濾鏡,來認真聊聊北韓吧!從俄羅斯海參崴出發的朝鮮旅行 ft. 52赫茲的鯨魚(小律師的非主流歷險)00:47:20

73年前的昨天、1948年9月9日,一個叫作「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新國家成立了。它坐擁半島北部豐沛的自然資源,還有蘇聯與中國兩位老大哥撐腰,很快地在科技與經濟上突飛猛進,人均GDP甚至遙遙領先隔壁的失散兄弟南韓!

然而,後來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讓南北兩韓的命運出現黃金交叉?在那之後的朝鮮,難道真的就此一覺不振,還是仍在自己的道路上迅速前進著?今天的朝鮮,真的還符合所謂「共產國家」的定義嗎?許多創作者都稱之為「楚門的世界」,但這個比喻又真的反映出現實嗎?

帶著這些疑問的鯨魚,在朝鮮建政70週年之際,決定親自前往北韓一探究竟。不同於從從中國丹東出發的多數旅行者,他選擇從俄羅斯的海參崴啟程,跟著一個歐洲旅行團,用12天的時間深入朝鮮的多個城市。在這段旅程中,他努力的捕捉那些官方不想讓人看到的「NG鏡頭」,試圖拼湊出當地常民生活的樣貌,甚至還拜訪了朝鮮的佛教廟宇——在這樣的國家裡,怎麼會有寺廟存在呢?而朝鮮人真正的宗教信仰,究竟又是什麼?

旅行熱炒店首位來賓、特殊國家旅遊達人鯨魚,在朝鮮建政73週年的此時重磅回歸!讓我們跟著鯨魚一起,脫去獵奇濾鏡、帶著平常心走入北韓,並且試著去理解,每個奇特現象的背後,究竟存在著怎樣的脈絡!

🎙️ 來賓簡介:

鯨魚律師,現為執業律師。關注世界各地的特殊政體,熱愛對地緣政治進行第一線的觀察。成為背包客之前,腦中思考的常常都是手搖飲要幾分糖;成為背包客之後,才發現畢生的夢想,是親眼看見臺灣成為正常國家。經營臉書專頁「52赫茲的鯨魚(小律師的非主流歷險)」,持續帶領大家探索主流媒體上看不到的「平行視界」!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LetUsStandUpLikeTheTaiwanese/

✅ 本集重點:

  • (00:01:58) 為什麼會選擇在北韓建政70週年前去拜訪?
  • (00:03:58) 曾經有著風光的過去!回顧北韓經濟超越南韓的那段日子
  • (00:07:52) 沒有大哥撐腰了!後來的北韓,又發生了什麼變化呢?
  • (00:10:45) 去北韓不一定要從中國出發!俄羅斯進去的路線
  • (00:13:21) 去北韓真的不能自由行嗎?鯨魚的行程簡介
  • (00:15:59) 出發囉!搭乘高麗航空的蘇聯製飛機,時空膠囊般的體驗
  • (00:19:08) 平壤的真實樣貌:拿著智慧型手機打手遊追劇!
  • (00:21:48) 有神快拜!太陽宮與萬壽台,北韓人的信仰中心?
  • (00:25:07) 北韓的政權核心不是共產主義,而是主體思想
  • (00:27:17) 天龍國以外的地方,路上遇見真實生活的殘破
  • (00:30:12) 政府不想讓觀光客看到的那些「NG鏡頭」
  • (00:33:50) 平壤內外兩樣情!關於「出身成分」與「恩庇侍從體制」
  • (00:37:00) 朝鮮也有寺廟和教堂,可是看起來怎麼有點怪怪的?
  • (00:40:03) 北韓,真的是個共產國家嗎?未來又會往哪個方向走?
  • (00:43:07) 朝鮮,真的是「楚門的世界」嗎?脫掉獵奇的濾鏡認識北韓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68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16 Sep 2021EP69 雖從未成為烈焰,卻始終不曾熄滅:亞美尼亞的千年歷史軌跡00:42:45

號稱歷史超過2000年的亞美尼亞,在世界各國中是個相當神奇的存在——

悠久的歷史,使它能和希臘、埃及、伊朗等國並列「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而且多所知名大學都設有「亞美尼亞研究」(Armenian Studies)學程,足以說明它所受到的重視;但另一方面,它無論人口還是經濟指標,都在高加索三國中敬陪末座,而且一路走來一直命運多舛,甚至在不到一年前才被隔壁鄰居亞塞拜然打得落花流水!

這樣的一個國家/民族,究竟為何能在高加索存在這麼久的時間?作為一個不靠海的內陸國,交通已經夠不便了,為什麼還要跟左右兩邊鄰居(土耳其、亞塞拜然)處不好、邊境關閉至今?大國之間的政治角力,如何將亞美尼亞帶入當今的情勢中?而這個自然風光比不上喬治亞、天然資源比不上亞塞拜然的國家,又存在著什麼獨特的魅力,是值得旅人們來造訪的?

亞美尼亞的主題將分為上下兩集,上集我們會從傳說中的2000年前開始,一路聊到決定亞美尼亞命運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歷史,以及從喬治亞前往亞美尼亞的旅程中,主廚Jerome如何因為旁人的無厘頭,打破了語言隔閡,和亞美尼亞人建立革命情感;而下集的部分,我們會從景點出發,在其中挖掘這個國家的建築、文化與信仰特色,並且探索它今日面對的現況與挑戰。

友台解鎖地球名言:「地球因為分歧而美好」,但住在高加索地區的這些人,真的覺得他們的家園因為分歧而美好嗎?旅行熱炒店EP69,讓我們一起前往亞美尼亞,在這個古老的國度裡尋找答案!

✅ 本集重點:

  • (00:00:20) 開場閒聊:911事件20週年,如何改變了米國的航空業與機場格局
  • (00:06:01) 高加索地區最不起眼的國家,亞美尼亞:像是一直燒不太起來、卻始終沒有熄滅的柴火
  • (00:10:16) 我亞美尼亞人我驕傲!號稱擁有超過2000年歷史的古老國家?
  • (00:15:10) 歷史的轉捩點:19世紀的情勢堆疊,與改變命運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 (00:20:48) 東山再起的希望破滅!色佛爾和約,與終究只是紙上談兵的那張地圖
  • (00:25:53) 從喬治亞首都提比利斯啟程,搭上前蘇聯國家最重要的交通工具Marshrutka
  • (00:29:00) 破冰大挑戰:語言不通的這條路上,因為旁人的無厘頭而打破隔閡?
  • (00:34:02) 不只是共乘,還一起付出勞力並且享受喜悅,跨越邊境的過程
  • (00:38:26) 抵達終點之前的意外感動:在賽凡湖(Lake Sevan)邊小歇片刻當觀光客
  • (00:41:35) 結語與下集預告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69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23 Sep 2021EP70 站在歷史的交叉路口、被阿拉拉特山守護的粉紅之城:亞美尼亞首都,葉里溫散策01:01:20

正是因為與眾不同,所以有趣!無論是語言、文字、歷史、宗教還是建築形式,亞美尼亞都和鄰居們很不一樣。接續著上集的旅程,這集讓我們一起探索首都葉里溫與其近郊,繼續挖掘亞美尼亞境內那些獨步全球的有趣軼事!

📌 亞美尼亞的聖山、高達5137公尺、傳說中頂上有諾亞方舟的阿拉拉特(Ararat),矗立在平原的一隅,以它高聳而不可侵犯的身軀,數千年來默默地守護著這個國度;然而這麼重要的一座聖山,其實根本不在亞美尼亞境內?

📌 亞美尼亞走透透,看到的景點不少都是教堂或修道院,足以說明宗教在其歷史上扮演的重要角色;但亞美尼亞的教會竟然可以不用管別人,有自己的教廷、自己的教宗,而且已經獨立運作了超過15個世紀之久?

📌 無論建築形式還是都市規劃方面來說,葉里溫都是個可看性十足的城市。從19世紀末一路到20世紀,俄羅斯帝國和蘇聯都不惜在此砸下重本、大刀闊斧的建造這個城市,究竟他們為什麼會對葉里溫如此重視?難不成其實是別有居心嗎?

📌 鄂圖曼的種族滅絕行動,開啟了亞美尼亞人大量移民海外的歷史,也最終讓美國加州的洛杉磯成為亞美尼亞人的海外首都;就連湖人隊球員代言商品,都要小心「別讓亞美尼亞人不開心」?

原本只是短短一天半的旅程,沒想到卻講成了這麼長的節目!除了旅行,最後也會簡單探討去年(2020年)納卡戰爭的來龍去脈、海外移民歷史,以及今天在歐盟與俄羅斯之間維持的微妙平衡。希望這集完(冗)整(長)的分享,能讓我們在納卡戰爭即將滿一年的此刻,用超越國界的完整視角來認識亞美尼亞!

✅ 本集重點:

  • (00:07:08) 守護著亞美尼亞的聖山:阿拉拉特,竟然不在亞美尼亞境內?
  • (00:11:54) 囚禁在地窖裡14年仍然活著的傳說,阿拉拉特平原上的朝聖地點Khor Virap
  • (00:18:08) 梵蒂岡也管不到!亞美尼亞竟然可以擁有自己的教廷與教宗?
  • (00:23:34) 修行就是在去洞穴裡啊!不然要去哪?Geghard修道院與十字架石碑khachkar
  • (00:27:03) 葉里溫,號稱有2800年歷史的城市,其實一直到19世紀末才開始被建設?
  • (00:32:33) 葉里溫城市中軸線散步:階梯廣場Cascade complex、共和廣場Republic Square、自由廣場Freedom Square,亞美尼亞的民主聖地?
  • (00:42:38) 不只是邊界衝突,也是點燃亞美尼亞民族主義的引信:關於納卡(阿爾札赫)地區
  • (00:49:16) 被吹散到世界各地繼續燃燒的火星:流離海外的亞美尼亞人,洛杉磯是亞美尼亞第二首都?
  • (00:55:02) 站在歷史的交叉路口,歐盟與俄羅斯兩面押寶,亞美尼亞的未來何去何從?
  • (00:58:20) 旅遊小叮嚀與結語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70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30 Sep 2021EP71 在年雨量400mm的布吉納法索,克服萬難撒下種($)子($),然後咧?——外交第一線的現實血淚,與改變中的君子之國 ft. 甲殼哥的非洲故事00:53:00

薩赫爾(Sahel)是一片位於撒哈拉沙漠南緣的半乾燥過渡地帶,也是全世界土地最貧瘠的地區之一。放眼望去,只見草木稀疏、塵土飛揚,所剩不多的耕地還持續被日漸擴大的沙漠吞噬著;而在烈日高掛的夏天,氣溫動輒來到攝氏43度。任誰來到這裡,生存都必然是一場戰鬥。

「外交替代役是什麼碗糕啊?好像很酷,申請看看好了!」

在那個網路還不發達的年代,對於西非一無所知的甲殼哥,抱持著一股年輕熱血的衝勁,懵懵懂懂的來到位在薩赫爾的國家:布吉納法索。他的任務,是要運用自己的農藝專長在這裡種水稻——是的你沒看錯,在這個年雨量只有400mm的撒哈拉沙漠邊緣,甲殼哥要帶著一群完全沒有經驗的當地人,在前輩打下的基礎上,目標是種出1200公頃的水稻田!

這個看似熱血的故事,媒體上呈現的或許是當地人收成時的笑容,但背後卻是社會大眾看不到的各種無奈——自然環境已經夠嚴苛了,沒想到真正的挑戰反而是「人」?國際援助的錢,其實大多都流向一些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天氣熱不打緊,每天還有瘧疾、交通事故在周遭虎視眈眈,三不五時就被推向生死關頭?原本號稱君子之國的布吉納法索,究竟在2011年之後發生了什麼改變,成為各國政府紛紛告誡觀光客止步的地方?

旅行熱炒店EP71,該是重返非洲的時候了!讓我們一起跟著在哪裡都能存活、到哪裡都能成為當地人的甲殼哥,走進布吉納法索,聽他娓娓道來那些外交第一線人員才懂的現實血淚!

🎙️ 來賓簡介:

甲殼哥,第二屆外交替代役男、前國合會農藝技師,曾任職於布吉納法索、馬拉威、尼加拉瓜技術團,並於布吉納法索農業部擔任顧問,在非洲工作達10年之久,堪稱非洲生活、旅行、投資、農業達人。曾受邀至MOMOTV《大雲食堂》節目接受訪問,並於多場演講分享非洲故事。經營臉書專頁「甲殼哥的非洲故事」,與youtube頻道「甲殼哥不急」。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jacques.story/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jacques.story/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f0ic-okgmyNhoqXXYIVCw

✅ 本集重點:

  • (00:02:53) 去布吉納法索的契機;區公所負責兵役阿姨問「替代役是什麼啊?」
  • (00:05:45) 認識布吉納法索的地理位置,「薩赫爾」地理特色介紹
  • (00:09:45) 下飛機的那一刻,到達布吉納法索的第一個文化衝擊是?
  • (00:12:55) 不可能的任務:在沙漠邊緣帶領毫無農耕經驗的當地人種水稻!
  • (00:17:46) 國際援助的現實:錢,其實大部分都去了你根本不會想到的地方
  • (00:20:49) 甲殼哥的挑戰:必須監督資源流向,但又不能明目張膽!
  • (00:25:07) 任職農業部期間之奇人異事見聞錄,原來政府裡還有這種爽缺?
  • (00:31:11) 西非生活的真正面貌:外國人就是該多付錢、很難讓人吃習慣的食物、路上隨時都能跟死神擦身而過?
  • (00:36:44) 更大的敵人:瘧疾,經歷10次瘧疾不死的甲殼哥經驗談
  • (00:41:13) 君子之國改變了!2011年之後,布吉納法索發生了什麼事?
  • (00:47:06) 如果想要當硬核背包客衝一趟布吉納法索,有什麼推薦或建議?
  • (00:52:11) 結語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71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07 Oct 2021EP72 在馬拉威湖畔,用淚水汗水換來3000顆西瓜,披荊斬棘的甲殼哥&斷交免驚,偶們有SOP啦! ft. 甲殼哥的非洲故事00:56:00

去非洲工作一次不過癮,那你不會再去第二次嗎?是的,在布吉納法索種出水稻之後,愛非洲成癮的甲殼哥又申請了國合會的工作,再一次踏上了這塊土地!

第二次的工作地點,是位在東非大裂谷上的國家,馬拉威。這裡海拔高、氣候相對舒適宜人,土地生產力也比布吉納法索要高許多,加上有了之前的經驗,照理來說應該要相對容易一些;然而開開心心來到這裡的甲殼哥,卻萬萬沒有想到,更上一級的挑戰才剛要開始!究竟是怎樣的難關,讓原本以為就只是來種玉米的他,莫名其妙的進入了三頭六臂的打怪狀態、過著猶如煉獄般的生活?集各先進國家之力在馬拉威種植糧食作物,到底為什麼就是無法成功?

而正當一切終於步上軌道、看似苦盡甘來的時刻,另一個噩耗又突然襲來:斷交。聽聞消息,以為會兵荒馬亂的甲殼哥,在其中卻發現,原來斷交也是有SOP的!只要不慌不忙的按部就班來,就可以有條不紊的完成斷交的程序。究竟特殊的國際處境,如何造就了台灣外交人員超前部署的危機處理能力?

除了外交第一線的各種軼事,甲殼哥也會分享馬拉威獨特的飲食文化,以及旅行從不計劃的他,從馬拉威開車到坦尚尼亞路上的各種奇遇。比上集更加刺激、更加令人瞠目結舌的故事,在甲殼哥的馬拉威日子裡真實上演!這集就讓我們再次回到非洲,一起透過馬拉威這個看似面積不大的國家,窺見這塊大陸的另一種面貌!

🎙️ 來賓簡介:

甲殼哥,第二屆外交替代役男、前國合會農藝技師,曾任職於布吉納法索、馬拉威、尼加拉瓜技術團,並於布吉納法索農業部擔任顧問,在非洲工作達10年之久,堪稱非洲生活、旅行、投資、農業達人。曾受邀至MOMOTV《大雲食堂》節目接受訪問,並於多場演講分享非洲故事。經營臉書專頁「甲殼哥的非洲故事」,與youtube頻道「甲殼哥不急」。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jacques.story/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jacques.story/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f0ic-okgmyNhoqXXYIVCw

✅ 本集重點:

  • (00:01:59) 再次前往非洲的契機
  • (00:04:00) 馬拉威是個怎樣的國家?關於東非大裂谷與馬拉威湖
  • (00:07:52) 馬拉威的文化與社會,英國殖民影響至今仍然清晰可見
  • (00:11:40) 集合世界各國援助之力在馬拉威種玉米,為什麼就是無法成功?
  • (00:17:47) 菜鳥技師的黑暗時代!原本以為只是來種玉米,沒想到⋯⋯
  • (00:27:13) 馬拉威的「特色」食物
  • (00:31:42) 路上可以見到台鐵的復興號?差點還有海巡的快艇?
  • (00:34:18) 開車前往坦尚尼亞桑吉巴的旅程,在香料聖地的感動
  • (00:42:36) 斷交也有SOP?超前部署的一項神器,在斷交時派上用場!
  • (00:49:50) 斷得了邦交,斷不了深耕數十年的情誼!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與非洲的連結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72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14 Oct 2021EP73 背起吉他,尋找與世界共鳴的頻率:環球賣唱路上的那些事 ft. 直樹的流浪之歌00:43:21

每位旅人的內心,或許都有著一個想要解鎖的成就,而本集來賓直樹想要解鎖的是:用賣唱的方式環遊世界。背起了一把吉他、帶上了一塊「Fly me to the world」的紙板,就這樣踏上了長達一年半、跨越30個國家的賣唱旅程。

賣唱這件事情看似單純,實際上卻充滿眉角——來到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要如何選擇在什麼地方開唱?只會唱中英日台四種語言的他,如何靠著十幾二十首歌打天下,跨越文化引起路人的共鳴?哪些國家的人們最容易被街頭表演給感染,哪些地方又是曲高和寡的?

而賣唱換得的也絕對不只是金錢,還有許多獨一無二的小故事,以及各式各樣的人情冷暖——在香港佔中期間,與抗議者共度夜晚,結果一個月裡竟然從旺角一路睡到金鐘?在柬埔寨暹粒唱滅火器的長途夜車,為何眼前的女孩聽著聽著,眼淚就流下來了?在葡萄牙波爾圖,原本即將獨自淒涼度過的生日夜晚,又是如何被天上掉下來的大禮給救贖?

環遊世界的旋律,有輕快、有沈重、有歡愉、也有苦澀,各種不同的音程與節奏,構成了這首曲曲子的全貌。在這集主題式的訪談中,讓我們跟著直樹的歌聲,聽聽他如何以音樂為媒介,在世界各地與人連結!

喔對了,節目最後有直樹旅行出發前親自譜寫演唱的歌曲,喜歡的各位請一定要聽到最後唷~

🎙️ 來賓簡介:

直樹,一名熱愛旅行與音樂的日文翻譯/口譯,曾獨自攀登聖母峰基地營,在世界各地街頭賣藝,足跡踏遍歐、亞、澳三洲達30國,紀錄旅程與生活、書寫心靈與自我。經營方格子專欄「直樹的流浪之歌」。


網站 https://vocus.cc/user/@skydriv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1510698232547302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kurokawa.naoki

✅ 本集重點:

  • (00:01:38) 踏上賣唱旅行之路的契機,台中勤美綠園道上的奇遇
  • (00:04:05) 香港雨傘革命,跟著運動參與者從旺角一路睡到金鐘
  • (00:07:07) 旅程之前的準備,原來吉他尺寸很重要?
  • (00:10:52) 選擇地點大有學問!哪裡是賣唱的理想地點?
  • (00:13:50) 關於選歌,中英日台也可以走遍天下?
  • (00:15:36) 世界上的人百百種,聽到賣唱的反應也是百百種
  • (00:20:18) 那些艱苦的經歷,葡萄牙波爾圖街頭淒涼夜晚的結局大逆轉
  • (00:23:31) 難忘的反應,那女孩聽滅火器的歌竟然聽到哭了?
  • (00:27:00) 音樂,也可以是開啟文化大門的鑰匙
  • (00:31:43) 回顧這段旅程帶來的影響
  • (00:34:52) 直樹的真心建議:旅行要有主軸!
  • (00:37:45) 片尾曲,直樹親自作詞作曲的<時光>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73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21 Oct 2021EP74 休息一下喘口氣,囉唆主廚碎碎念Q&A時間00:41:37

如同前幾天預告的,因為主廚實在需要稍微休息一下喘口氣,同時也希望利用這個機會和大家互動一下,因此這集的節目就是Q&A。本來以為應該會很短的,結果沒想到還是一不小心就給他錄了40幾分鐘,真的是個很囉唆的主持人啊 😂 但是大家如果不嫌棄的話還是進來坐坐吧,聽聽主廚最近背地裡在搞什麼大工程、旅途中如何將時間運用到極致,還有如何曾經恥力全開的在敦煌的月牙泉旁邊演奏飛兒樂團的月牙灣XD

播出這集節目的同時,主廚也沒閒著!最近幾週會專注在外出取材,將遠方的新鮮食材產地直送回來,相信不久就能在節目上與大家分享~

✅ 本集重點:

  • (00:02:30) (宇宙無敵囉唆的)主廚開場碎碎念
  • (00:05:10) Jerome的一小步,是熱炒店的一大步,關於最近的網站更新
  • (00:11:12) 踩線狂人Jerome在法國巴黎錯過飛機的慘劇、在波蘭華沙差點流落街頭?
  • (00:14:57) 請問主廚,我有社交恐懼症!在外旅行要怎麼深入當地呢?
  • (00:20:09) 為什麼會讀地理系?進去之後跟想像的其實不太一樣?
  • (00:24:10) 在月牙泉用樂器演奏飛兒樂團的月牙灣,為什麼主廚私心很推薦敦煌?
  • (00:30:17)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來賓是怎麼來的?化學反應如何生成?
  • (00:32:40) 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飛機等車等雨停的時間如何打發呢?
  • (00:36:04) 主廚(越講越心虛的)時間管理之道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74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28 Oct 2021EP75 旅行路上絕無冷場,背包客的天堂巴基斯坦:從拉合爾到喀拉崑崙公路 ft. 米雅愛旅行00:42:00

講到巴基斯坦,如果是內容農場的話一定不外乎套上「神秘」、「危險」這類字眼;但畢竟我們是旅行節目,要是還寫這種文案的話,那真的是太侮辱各位博學多聞的背包強者、旅行達人了😂 因此,這集就讓我們回歸背包客的角度,帶著探索的心情,來聊聊如何在這個國家自助旅行吧!

這集的來賓米雅,堪稱華文圈的伊斯蘭國家自助旅行達人;去過13個伊斯蘭國家的她,對巴基斯坦卻情有獨鍾。在這集節目裡,米雅將擔任我們的領路人,帶領我們發掘這個國家的豐富面貌——

拉合爾的三間清真寺,風貌各自迥異,反映出的是怎樣的歷史背景?巴基斯坦與印度邊界上的降旗典禮,每天都進行得比球賽還要瘋狂?來到更北方的喀拉崑崙公路,旅行更是充滿驚喜,動不動就被邀請到家裡作客,還可以亂入別人婚禮?而做為一位女性,在巴基斯坦自助旅行,又有什麼是值得注意的?

對自助旅行者來說,路上最令人期待的就是和人互動的溫度,以及屬於自己的獨特故事,而巴基斯坦正是一個能滿足這種期望的地方!這個國家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能讓許多旅人回味再三,現在就讓我們跟著米雅一起去一探究竟吧!

🎙️ 來賓簡介:

米雅,重度旅行成癮者。特別熱愛中東、中亞、北非、南亞等地區,去過13個伊斯蘭國家,其中光土耳其就去了8次之多!喜歡背上大背包、單機去旅行;喜歡從旅行中在認識新朋友、搭訕當地人。經營部落格與臉書專頁「Miya’s travel 米雅愛旅行」,是華文圈許多嚮往伊斯蘭世界者必讀的資訊來源。


網站 https://miyastravel.co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miyastravel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iyastravel

✅ 本集重點:

  • (00:01:32) 踏入伊斯蘭世界而且從此無法自拔,當初的契機是⋯⋯
  • (00:04:11) 南亞地圖上的可愛小恐龍,沒有語言障礙的地方,巴基斯坦地理簡介
  • (00:08:28) 台灣人去巴基斯坦簽證很麻煩!以及其他各種注意事項
  • (00:10:32) 女性自助旅行者在巴基斯坦,可以多加留意的一些事情
  • (00:12:30) 米雅的27天巴基斯坦行程概覽
  • (00:14:21) 拉合爾的三座擁有各自特色的清真寺,布料讓人眼花撩亂的巴扎
  • (00:19:48) 只是降個旗,需要那麼認真嗎?印巴邊界每天上演的跨國賽事
  • (00:23:32) 喀拉崑崙公路行程簡介
  • (00:25:04) 風之谷的原型地點Hunza Valley,有什麼不可錯過的地方?
  • (00:27:55) 外界傳聞四起的神秘村落Hopper裡,用熱情打破隔閡!
  • (00:31:04) 連續亂入好幾場婚禮,跟當地人一起吃吃喝喝,有這麼好的事?
  • (00:36:27) 婚禮上又被邀請到當地民家中居住,身上的神器還意外緩解了長輩的痛苦?
  • (00:38:04) 誤入當地小學,不小心成了一日華語小老師
  • (00:41:11) 結語與下集預告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75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04 Nov 2021EP76 阿富汗的鄰居、巴基斯坦最老城市白沙瓦:走入軍火工廠、感受普什圖式的待客之道 ft. 米雅愛旅行00:44:45

白沙瓦(Peshawar)是巴基斯坦最古老的城市,也是連通南亞與中亞的咽喉所在;從亞歷山大大帝到玄奘、從孔雀王朝到貴霜帝國,都曾經在此留下印記。如此重要而且歷史豐富的城市,照理來說應該是觀光大城,然而過去20年來,巴基斯坦塔利班(Tehrik-i-Taliban Pakistan,簡稱TTP)在此發動的多次恐怖攻擊,使得這裡一度成為遊客止步的禁區,至今仍然安檢森嚴、草木皆兵。

「去,還是不去?」在心裡糾結了無數次的米雅,最後在路上遇到的記者旅伴慫恿下,一起穿過了地廣人稀的偏遠山區,來到白沙瓦這個大家都說危險的城市。親自來到這裡,米雅才真正理解這個城市的獨特之處——

在當地想要買東西,店家竟然打死就是不願意報價,難道是因為不想賣給這些死觀光客?在這個許多人合法持槍的城市裡,米雅一行人來到槍枝工廠,他們看到了什麼?德國旅伴堅持要親自去阿富汗邊境看看,如果是你,敢跟著一起去一探究竟嗎?

接續上集拉合爾與喀拉崑崙公路的旅程,這集我們會先拜訪Kalash這個號稱是亞歷山大後裔的地方,然後來到無論在文化還是地理上都非常接近阿富汗的白沙瓦。脱去了「危險」二字,這個城市的日常面貌究竟為何?現在就跟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 來賓簡介:

米雅,重度旅行成癮者。特別熱愛中東、中亞、北非、南亞等地區,去過13個伊斯蘭國家,其中光土耳其就去了8次之多!喜歡背上大背包、單機去旅行;喜歡從旅行中在認識新朋友、搭訕當地人。經營部落格與臉書專頁「Miya’s travel 米雅愛旅行」,是華文圈許多嚮往伊斯蘭世界者必讀的資訊來源。


網站 https://miyastravel.co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miyastravel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iyastravel

✅ 本集重點:

  • (00:01:33) 主廚開場引言:普什圖人、塔利班、巴基斯坦與阿富汗
  • (00:10:13) 在Kalash遇見遺世獨立的山間民族,亞歷山大的後裔住在巴基斯坦?
  • (00:17:36) 普什圖人的城市白沙瓦,跟巴基斯坦的其他地方究竟有什麼不一樣?
  • (00:23:33) 直闖軍火工廠的故事!到處都可以買到槍枝,富豪朋友家裡三支烏茲衝鋒槍?
  • (00:29:11) 巴基斯坦塔利班(TTP)對於白沙瓦的生活帶來什麼影響?
  • (00:32:46) 白沙瓦的「危險」之處:吃喝通通不用錢,下車後還有小弟當保鏢一路隨行到目的地?
  • (00:38:34) 今日巴基斯坦,從麥當勞到Uber樣樣都有,新興市場與未來的藍海?
  • (00:39:27) 巴基斯坦適合什麼類型的旅人?
  • (00:40:33) 米雅在巴基斯坦旅行20幾天之後的感想
  • (00:42:09) 如何在網路上找到米雅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76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11 Nov 2021EP77 [美屬維京群島] 白淨沙灘上啜飲蘭姆酒,遙想西印度群島殖民過往 ft. 穿越200年現身說法的某位歷史人物01:00:20

各、位、聽、眾,旅行熱炒店終於要來解鎖加勒比海上的小安地列斯群島(Lesser Antilles)啦!在這條眾多島嶼星羅棋布、擁有好幾個台灣邦交國的島鏈裡,我們要拜訪的,跟美國很像、卻也很不像的「美屬維京群島」(US Virgin Islands)——

明明同樣是美國,為什麼道路上是靠左駕駛?而在美帝占有這片土地之前,原本的殖民者竟然來自北歐?白淨沙灘上啜飲蘭姆酒,乍看之下是天堂般的享受,但它連結到的卻是一群人艱苦絕望的過往?

在這一集節目裡,我們不只會一一拜訪美屬維京群島的三座主要島嶼:聖托瑪斯島、聖約翰島與聖克羅伊島,而且還首開先例,邀請了一位18世紀的歷史人物,以電話連線的方式到節目上受訪!這位成長於聖克羅伊島上的重要人物究竟是誰?維京群島的日子,如何改變了他的一生?而200年前的西印度群島上又是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想要感受在加勒比海被徐徐海風吹拂、眼前是湛藍大海與潔白沙灘、所有煩惱都被浪花帶走的那般愜意嗎?趕快打開這集,和我們一起到美屬維京群島,領略熱帶海島的美麗,並且跟著穿越200年的神秘嘉賓一同回到歷史現場吧!

✅ 本集重點:

  • (00:00:20) 開場與前言
  • (00:05:04) St Thomas 聖托瑪斯島,美屬維京群島對外門戶
  • (00:10:08) 丹麥人也懂得美洲殖民?以丹麥國王命名的城堡
  • (00:20:39) St John 聖約翰島,國家公園與自然秘境
  • (00:26:32) 蔗糖、蘭姆酒與殖民經濟,非洲奴隸的艱苦過往
  • (00:36:41) St Croix 聖克羅伊島,寬敞舒適的最大島,四周都有美麗潔白沙灘
  • (00:43:20) 特別環節:首次call out訪問一位200年前的歷史人物
  • (00:57:31) 結語:給旅行愛好者的建議與推薦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77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18 Nov 2021EP78 「Why Camino?」1000公里的救贖追尋,踏上朝聖之路的1000種理由 ft. 凱西女孩去旅行 Casey00:49:00

「Why Camino?你為什麼要來走朝聖之路?」

這可能是在聖雅各之路(Camino de Santiago)上最常聽到的一個問題。對於中世紀的朝聖者來說,答案或許是宗教信仰;而對於今日各國旅人而言,答案則可能是挑戰自我。但無論答案是什麼,不少人的動機中似乎都隱含著某種對於「救贖」的渴望;正是這樣的渴望,將無數處於不同時代、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們帶上了同樣的旅程。

Casey在2019年也踏上了這段旅程,而且走一次覺得還不過癮,竟然連續走了兩條不同路線、累計超過1000公里的距離!在這條彷彿遊戲世界的路上,每位旅人都是擁有「朝聖者」角色的玩家。已經成功「全破」兩次的Casey將和我們分享——

❓ 在這個遊戲裡,玩家們每天要解的任務有哪些?路上會碰到哪些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大魔王?

❓ 來自不同地方的朝聖者們,如何從萍水相逢變成並肩戰友,一起組隊打怪破關,甚至在終點相擁而泣?

❓ 這些形形色色無奇不有的朝聖者們,各自在追尋的,究竟是怎樣的「救贖」?

❓ 對於新手玩家來說,如果想要平安順利的一路破關斬將到終點的話,有哪些「裝備」是不可或缺的?

聖雅各之路不只是徒步旅行,也是追尋救贖、面對自我、和世界交朋友的旅程。這集就我們跟著完封朝聖之路兩遍的過來人Casey,一起感受路上的喜怒哀樂、並且和不同生命軌跡上的人們相遇吧!

🎙️ 來賓簡介:

Casey,原本是一位產品設計師,獨自到日本、澳洲等國家打工度假,藉著打工度假還清學貸之後,開始為自己圓夢-我想看看這個世界,並愛上一個人的旅行,旅遊足跡包括:冰島、挪威、智利、祕魯等十六個國家,最近一次旅行是徒步了一千公里的朝聖之路。目前著有《東京‧停泊日》、《澳客行──澳洲文化與美食的那些事》,以及新書《相遇,在Camino-走過朝聖之路的夏與冬》,並且經營Podcast頻道「AWWW!菜包」。


網站 https://www.caseygotravel.co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aseygotravel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aseygotravel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lqxGa60cHcU6VxBg2si_Q

✅ 本集重點:

  • (00:01:25) 來賓簡介!破冰問題:旅行中莫名其妙的堅持是?
  • (00:02:59) 聖雅各之路簡介(Camino de Santiago):在哪裡、有多長、意義是什麼
  • (00:07:50) 1000個人就有1000種踏上朝聖之路的理由,而Casey的理由是?
  • (00:10:01) 朝聖者在路上的一天究竟長什麼樣子?
  • (00:18:05) 最痛苦的經驗原來不是每天要走那麼多路,而是⋯⋯
  • (00:22:21) 最難忘的事情,特別的日子裡經歷三溫暖般的高潮迭起!
  • (00:30:08) 最神奇的朝聖者,就算不花一毛錢也可以走完全部?
  • (00:32:47) 神秘的朝聖者,一直走到終點才發現他走上這條路的原因原來是⋯⋯
  • (00:37:16) 來到終點,見到聖雅各的那一刻
  • (00:42:34) 給大家的推薦與建議:時間不夠也能去走嗎?出發前要注意什麼?
  • (00:47:29) 結語,Casey的創作平台介紹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78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25 Nov 2021EP79 跟著Despacito的雷鬼動節奏,一起在波多黎各搖擺吧! ft. DJ Jeronimo00:57:50

加勒比海上的美國領地波多黎各,是個連美國人畫地圖都會忘記的地方;然而,這個看似屈居於大國外圍的邊緣島嶼,卻在2017年,製造出了一首席捲全球、長期佔據Youtube史上最高觀看影片的超級神曲:「Despacito」。這讓人不禁好奇:這塊土地到底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又是傳承了怎樣的文化底蘊?憑什麼能孕育出這樣一首神曲,並吸引到全世界的目光?

解答這些問題,正是我此行來到波多黎各的目標!在這集節目中,主廚Jerome將化身為「DJ Jeronimo」,帶領大家前往波多黎各,聆聽7段在不同場景中收集到的節奏;並且順著這些節奏的發展脈絡,一步步拼湊出波多黎各的音樂圖像——當來自美洲本地原住民的樂器、隨非洲奴隸飄洋過海而來的節奏,以及殖民者帶來的旋律,在一個海島上相遇,它們是如何產生化學反應、成為我們今天所聽到的加勒比海拉丁音樂?

音樂,不只是波多黎各文化中的重要成分,更是整個波多黎各社會的縮影!因此這集節目,就讓我們跟著DJ Jeronimo一起拜訪這座熱帶島嶼,透過現地取材帶回的各種聲音,隨著那裡的節奏一起舞動搖擺吧!

DJ Jeronimo歌單

開場

雷鬼動節奏解析 (00:04:58)

No.1 海浪的節奏 (00:08:20)

  • Cueva del Indio

No.2 沙瓢(Maraca)與刮胡(Guiro)的節奏 (00:13:50)

  • Cavernas de Camuy
  • Caguana Ceremonial Indigenous Heritage Center

No.3 敲門的節奏 (00:21:06)

  • Ponce
  • Museo de la Música Puertorriqueña
  • Parque de Bombas

No.4 Bomba的節奏 (00:25:54)

  • Loiza
  • Batey De Los Hermanos Ayala
  • Estudio de Arte Samuel Lind

No.5 Cuatro的節奏 (00:34:52)

  • Old San Juan
  • Plaza de Armas

No.6 Salsa騷莎的節奏 (00:41:47)

  • La Placita de Santurce

No.7 Reggaeton雷鬼動的節奏 (00:47:19)

  • La Perla

尾聲 (00:54:46)

✅ 本集重點:

  • (00:04:58) 雷鬼動節奏解析
  • (00:08:20) No.1 海浪的節奏
  • (00:13:50) No.2 沙瓢(Maraca)與刮胡(Guiro)的節奏
  • (00:21:06) No.3 敲門的節奏
  • (00:25:54) No.4 Bomba的節奏
  • (00:34:52) No.5 Cuatro的節奏
  • (00:41:47) No.6 Salsa騷莎的節奏
  • (00:47:19) No.7 Reggaeton雷鬼動的節奏
  • (00:54:46) 尾聲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79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09 Dec 2021EP80 摩洛凱:拒絕度假村的玻里尼西亞島嶼,太平洋中央的樂生療養院00:55:31

摩洛凱(Moloka‘i)是美屬玻里尼西亞的一座島嶼。當周遭的鄰居們都努力發展觀光、成為世界知名度假勝地的同時,摩洛凱卻走上了一條不同的路——

他們試圖重振自己的南島民族認同,拒絕典型的度假海島發展模式,甚至發動公投趕走了在此投資度假村的外國企業!這座海島,究竟為什麼可以活得如此有個性?

而摩洛凱的特殊之處還不僅止於此。曾經有長達一個世紀的時間,島上的Kalaupapa半島成為美屬玻里尼西亞的「漢生病隔離所」,前後有多達8000位漢生病友,被迫來到這裡度過餘生,彷彿是座在太平洋中央的樂生療養院。

如此獨樹一格的摩洛凱,究竟是怎樣的一座島嶼?拒絕了度假村的他們,從此就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嗎?而當年的漢生病隔離所,今天又是什麼樣子?在這個沒什麼景點的太平洋海島上,又有什麼故事等著我們去發現?

休息一週之後回歸的旅行熱炒店EP80,現在就跟著主廚前往既熟悉又陌生的美屬玻里尼西亞群島,去看看不同畫風的島嶼風景吧!

✅ 本集重點:

  • (00:01:38) 美屬玻里尼西亞?世界上真的有這個地方嗎?
  • (00:07:03) 在四個主要島嶼之外,其實還有另外四個擁有不同風景的海島
  • (00:14:53) 五分鐘、三段式的超精華版美屬玻里尼西亞歷史
  • (00:21:20) 太平洋中央的樂生療養院,摩洛凱島上的漢生病隔離所
  • (00:32:30) 景點不多,但還是要來介紹一下!
  • (00:36:53) 與日裔移民後代三上家相遇的故事,島上最會做生意的都是亞裔?
  • (00:44:40) 去非營利組織做志工,跟著本地人一起理解摩洛凱今日的挑戰!
  • (00:53:34) 結語,海島風的片尾音樂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80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16 Dec 2021EP81 沿著尼羅河一路向上,會發生什麼事?從埃及、蘇丹、衣索比亞、肯亞到坦尚尼亞的陸路旅行 ft. 喬克00:50:40

「天啊,埃及到衣索比亞機票這麼貴喔!那不如就從蘇丹慢慢搭車過去吧~」

環遊世界路上的一對情侶喬克和尼豆,因為受不了昂貴的機票費用,索性走陸路沿著尼羅河一路向上,從埃及經由蘇丹來到嚮往已久的國家衣索比亞;接著又繼續往南進入肯亞與坦尚尼亞。要不是因為南非簽證搞不定,這兩個瘋狂的旅人搞不好就陸路貫穿非洲大陸、從亞力山卓一路殺到好望角去了!

陸路穿越非洲國家的旅行看似浪漫又熱血,實際上卻是險阻重重——總是被要求付外國人的價格、顛簸的道路隨時挑戰屁股的韌性、還有永遠不會照著時刻表走的火車⋯⋯。如此考驗人性的旅程,究竟該稱之為旅行,還是修行?

然而正是因為走上這條難度爆表的路線,喬克與尼豆有了許多意想不到的經歷——離開了埃及,才發現原來世界上金字塔最多的其實是另一個國家?在蘇丹的偏僻小鎮上,誤打誤撞的住進了一間「百萬星級」的特殊酒店?而傳說中「一帶一路」的威力,又是如何在生不如死的巴士旅程中,意外成為他們絕處逢生的最後救贖?

風景與文化的漸變,是陸路旅行獨有的魅力;而順著尼羅河感受從北非沙漠一路過度到東非高原的「非洲剖面」,更是難能可貴的史詩級路線!在這集節目中,就讓我們跟著身為高中地理老師的喬克,沿著世界第一長河旅行,從地中海一路過關斬將前進印度洋吧!

🎙️ 來賓簡介:

喬克,畢業於臺灣師大地理系,曾獲選臺北市SUPER教師與特殊優良教師,之後又流浪到臺南和花蓮任教。2011年申請青輔會青年壯遊計畫,騎單車繞行臺灣所有的離島,並出版《單車離島》一書。在30歲那年與女友一起環遊世界30個國家,把之後結婚度蜜月的預算都花光了。現在是兩個孩子的爸。


網站 http://josutotheworld.blogspot.com/

✅ 本集重點:

  • (00:01:33) 是瘋了還是怎樣?怎麼會想不開想要沿著尼羅河陸路旅行?
  • (00:06:20) 在埃及的大都市裡擠地鐵、搭minibus!上下車視同作戰,但車上卻是井然有序?
  • (00:12:48) 埃及的城際交通:永遠不會照著時刻表走的長途火車
  • (00:17:24) 一路往南,期待已久的臥鋪列車體驗,但外國人票價好貴啊~
  • (00:19:48) 路克索和亞斯文,跨越尼羅河兩岸的城市,通勤靠船隻
  • (00:21:30) 搭乘尼羅河上的「國際航線」輪船,從亞斯文高壩上方前進蘇丹!
  • (00:23:54) 蘇丹的輝煌過去,其實可能不輸埃及?
  • (00:28:33) 百萬星級的蘇丹酒店,一輩子難忘的體驗!
  • (00:31:56) 地理老師開講:關於衣索比亞,藍尼羅河與白尼羅河
  • (00:33:55) 衣索比亞搭巴士:煩惱價錢、鄰居暈車、天天都早起!
  • (00:38:50) 數學大考驗,關於衣索比亞時間
  • (00:41:48) 肯亞路途上絕處逢生,厲害了我的國?
  • (00:46:36) 坦尚尼亞車上看MV,跟著穆斯林定時全車下來禮拜?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81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23 Dec 2021EP82 中華民國的「國父」竟然是夏威夷製造?海島庶民美食為什麼看起來既陌生又熟悉?拒絕觀光客的海島到底在想什麼?之夏威夷補充包00:52:11

咦,不是說中華民國國父孫文出生於「廣東省香山縣翠亨村」嗎,怎麼會說他是「夏威夷製造」的呢?當年還是個中二小屁孩的他,究竟在夏威夷做了些什麼?

在度假村以外的夏威夷,有著許多別具特色的庶民美食——Saimin、Poke、Loco Moco、Manapua、Spam Musubi⋯⋯,這些誕生於夏威夷的在地美食,究竟是如何出現的呢?它們的存在,又見證著怎樣的移民史話?

是的,夏威夷不只是度假海島,也有著極其豐富有趣的歷史故事,等著旅人們去發掘!這集節目的目標,是提供大家一個夏威夷旅遊的「補充包」,從移民故事、東亞歷史與庶民美食的視角來認識這片群島,為各位未來的夏威夷旅行增添更多樂趣!

節目中會先用幾分鐘的時間,爬梳摩洛凱島與觀光業對幹的前因後果;接下來則會回歐胡島,在檀香山這看似繁華時尚的大都會裡,遇見早年華裔、日裔等移民在此留下的足跡;最後則會透過飲食,豐富你對於夏威夷文化的想像!

✅ 本集重點:

  • (00:00:20) 開場閒聊與內容簡介
  • (00:04:28) 正面嗆聲觀光業,摩洛凱島究竟在想什麼?
  • (00:09:20) 一次關鍵性的公投,成功趕走了外資度假村,卻讓失業率飆升
  • (00:14:49) 歐胡島上Jerome私心最喜歡的地方:Planation Village
  • (00:19:13) 中華民國國父在夏威夷海島上度過的中二時期
  • (00:25:05) 欸所以,孫文真的是夏威夷製造嗎?此話怎說?
  • (00:31:54) 夏威夷不可忽略、呼風喚雨的龐大存在:日裔夏威夷人
  • (00:38:10) 從庶民美食認識夏威夷歷史有趣的一面:Saimin、Poke
  • (00:43:52) 更多的庶民美食:Loco Moco、Manapua、Spam Musubi、Kaula Pork
  • (00:49:54) 結語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82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30 Dec 2021EP83 造訪舉世無雙的文明古國,隨時都在提防被當肥羊宰的衣索比亞30天 ft. 喬克00:48:15

獨樹一格的歷史建築、震撼人心的火山地景,與流傳千年的部落文化,是讓衣索比亞如此無可替代的原因,也讓這裡成為喬克與尼豆環遊世界旅程中最難忘的一段。在這集節目裡,就讓我們來好好聊聊這個國家,以及它究竟是如何令人(無論正面還是負面意義上的)「難忘」吧!

衣索比亞北環線,擁有無數帝國遺跡與宗教建築,向來是觀光客必訪之地;然而這片土地,同時卻也是目前提格雷戰爭(Tigray War,2020-)上演的舞台。衣索比亞存在已久的南北抗衡與族群對立,究竟是如何導致這場衝突的開始,甚至還捲入了隔壁的厄立垂亞?被歷史遺跡與天然奇景震懾的同時,喬克和尼豆又是如何度過那充滿挑戰、危機四伏的每一天?

至於另一端的南環線,同樣是遊人趨之若鶩的觀光熱點;各國遊客蜂擁來到Omo Valley,只為一睹擁有獨特習俗的原始部落。在這條獵奇味十足的旅遊路線上,喬克和尼豆經歷了什麼衝擊?拍照打卡式的觀光生態,又造成了哪些弔詭甚至令人感到惋惜的現象?

期待越高,挫折或許往往也越大,而這正是喬克與尼豆在衣索比亞那30天的寫照。這集就讓我們一起透過喬克活生生血淋淋的分享,仔細品味在衣索比亞旅行路上的所有酸甜苦辣吧!

🎙️ 來賓簡介:

喬克,畢業於臺灣師大地理系,曾獲選臺北市SUPER教師與特殊優良教師,之後又流浪到臺南和花蓮任教。2011年申請青輔會青年壯遊計畫,騎單車繞行臺灣所有的離島,並出版《單車離島》一書。在30歲那年與女友一起環遊世界30個國家,把之後結婚度蜜月的預算都花光了。現在是兩個孩子的爸。


網站 http://josutotheworld.blogspot.com/

✅ 本集重點:

  • (00:01:35) 歡迎來賓與前情提要
  • (00:04:14) 先來認識一下衣索比亞!少數沒被殖民過的非洲國家,北方天龍人獨攬大權的歷史,與提格雷戰爭
  • (00:10:36) 北環線的看點:文明遺跡、石造教堂、火山地景!
  • (00:15:42) 被好吃的烤肉騙到衣索比亞,去了卻發現原來每天的飲食是⋯⋯
  • (00:19:44) 被當地人主動搭話,通常就是下一場噩夢的開始?
  • (00:29:02) 搭車也要被當肥羊宰,就算有警察都沒用?
  • (00:33:24) 南環線的看點:東非大裂谷、湖畔的怪鳥、Omo Valley的少數民族
  • (00:36:44) 當觀光客蜂擁而至,傳統聚落的生活如何被改變
  • (00:39:25) 進入部落之外的另一個選擇:在當地市集進行遠距離觀察
  • (00:43:37) 傳說中的衣索比亞式「熱情」:You, you, you!
  • (00:45:37) 結語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83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06 Jan 2022EP84 Route 66:從芝加哥到洛杉磯,一條3,940公里長的「中山路」00:33:00

台灣許多大小城鎮裡,都存在著這樣一條「中山路」——它,是聚落裡最重要的一條路,是傳統上最繁華的地段,也是到訪的旅人們首先遇到的一條路;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假設我們把各地的中山路全部串起來、變成一條貫穿全島的「超級中山路」,那會是怎樣的一種感覺呢?

20世紀美國歷史上最知名的一條公路——Route 66(66號公路),可以說就是這樣的一個存在,號稱是「美國的中山路」(The Main Street of America);橫跨8個州的3,940公里路途上,它串起的不只是沿途大大小小的城鎮,更是無數人的夢想、希望與回憶。在這集節目裡,我們將以非美國本地人的角度出發,試圖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 66號公路究竟是在怎樣的時代背景下出現?對於當時的美國人來說,這條路帶來哪些革命性的改變?

2️⃣ 這條公路固然有其交通功能,但除此之外它究竟有什麼特別,能夠成為美國公路界像是神一般的存在?這條路在美國文化中,又擁有著哪些獨特的意涵?

3️⃣ 雖然今天我們在地圖上已經無法找到66號公路,但它仍然是許多人嚮往的旅遊路線。如果對這條路有興趣的話,該如何規劃行程?為什麼主廚不建議以全程踏破為目標?

睽違已久的30幾分鐘小份量集數終於重現江湖!2022年的第一集節目,跟著主廚一起去看看這條路上的風景吧~

✅ 本集重點:

  • (00:02:07) 前言,這個想定之外的主題如何出現
  • (00:05:07) 主廚年少時期與66號公路的第一次邂逅
  • (00:08:36) 大家都有車了,可是路呢?關於66公路出現的時代背景
  • (00:13:57) 是希望也是夢想,還有屬於它的音樂影視作品,公路不只是公路
  • (00:19:26) 當中山路不再是中山路,州際高速公路的出現與66號公路的消失
  • (00:23:55) 今日的66號公路,想去旅行可以如何安排
  • (00:31:11) 結語與重點整理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84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13 Jan 2022EP85 真 · 屏東小當家!從海港、客庄、部落、原鄉到半島,飲食人類學家帶你吃爆國境之南! ft. 福熊01:00:40

塞在由屏東前往墾丁、台東的公路上動彈不得,相信是許多台灣人逢年過節的共同回憶,這時候出動地方美食救援就很重要了!然而,屏東除了眾所皆知的萬巒豬腳、潮州冷熱冰之外,還有哪些充滿故事的在地美食,是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挖掘的呢?

這集由長期研究在地美食的「飲食人類學家」福熊,帶領我們超越「屏東X大必吃美食懶人包」的框架,從海港、客庄、部落、原鄉一路吃到半島;並且從社會文化、自然環境、歷史脈絡等角度出發,用食物重新建構你對屏東、甚至是整個台灣文化的認識!

飯湯究竟是像廣東粥、台南鹹粥還是茶泡飯?湯圓不但可以吃鹹的還可以包肉餡?馬卡道族如何用食材巧妙復刻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創世傳說?綠豆蒜裡明明就沒有大蒜,那名稱裡的「蒜」究竟是啥?這集不但會為各位一一解答,還會深入淺出的說明客家六堆、鳳山八社等大家聽過卻未必了解的概念!

現在就跟著我們一起前進屏東,來一場融合史地人文的頂尖料理對決吧!聽完這集,保證讓您從此擺脫「出去玩不知道要吃啥」的黑暗料理界詛咒,對美食的來龍去脈如數家珍,成為能讓料理發光的「特級廚師」與「屏東小當家」!!

🎙️ 來賓簡介:

福熊,目前為一枚南台灣偏鄉教育工作者,專長繪畫,曾夢想作品可以名留美術史,現在的興趣是到處吃吃喝喝,當個非典型的飲食人類學研究者。期待吃出窈窕,吃出健康,吃出惜物,吃出創意,吃出生命故事,吃出族群脈絡,吃出在地特色,吃出環境友善,吃出愛與真實,吃出世界和平!臉書專頁《福熊的飲食人類學研究室》。

微笑臺灣專欄「最屏食」

Home Run Taiwan專欄「福熊食刻」


網站 https://smiletaiwan.cw.com.tw/author/156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winteam23

✅ 本集重點:

  • (00:01:40) 屏東人與偽屏東人相見歡,本集內容簡介
  • (00:06:28) 東港飯湯,究竟是像廣東粥、台南鹹粥還是茶泡飯?
  • (00:11:24) 飯湯,其實有特定的使用時機?還有內陸型與沿海型的差異?
  • (00:15:28) 客家六堆,到底是哪六堆?和客家歷史有什麼關係?
  • (00:18:55) 南部客家才有的料理!花生豆腐有花生嗎?湯圓可以吃鹹的而且還可以包肉餡?
  • (00:23:20) 神似粉漿蛋餅的客家地方料理:瓜粄
  • (00:29:14) 萬巒新厝加匏朗部落的夜祭與仙蛋,馬卡道創世傳說的衍生產物
  • (00:35:27) 萬巒赤山的隱藏版馬卡道限定料理:烏搓巧
  • (00:41:51) 185縣道沿山公路,從三地門一路到牡丹滿州的原鄉味:吉拿富(cinavu)、阿粺(abai),與部落創新料理推薦
  • (00:48:12) 車城綠豆蒜,究竟為什麼會被稱為「蒜」?在潮汕與新加坡還有失散兄弟?
  • (00:54:14) 誰規定包粽子一定要用竹葉?恆春半島常年可以吃到的月桃粽
  • (00:57:04) 最後,關於旅行,來自屏東在地人的誠摯建議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85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20 Jan 2022EP86 從《戀夏500日》到《樂來越愛你》,電影裡故事發生的地方:洛杉磯市中心(Downtown LA)00:46:55

經過上回漫長的66號公路旅程,我們來到了洛杉磯,一個一年有300多天豔陽高照的地方、一座與電影密不可分的城市,同時也是許多人追逐夢想的場景,包括多年前搬到這裡的我。

如果說一座城市能夠實現人的夢想,那麼就無可避免也能夠讓這些夢想破滅;這樣的情節不只在電影中出現,也在許多人的真實人生中上演。2009年上映的《戀夏500日》(500 Days of Summer)、2012-2014年間在洛杉磯生活的我,還有2016年紅遍全球的《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如何在這個城市裡上演著各自的故事線,卻又在相近的時空裡彼此交會?

這集節目中,我將帶著大家回到這座曾經居住了兩年半的城市;在複雜的情感與記憶之外,我想分享的更多是關於洛杉磯市中心(Downtown LA),一個風華不再卻仍然滿是寶藏的地方——無數的電影場景、獨特的大眾運輸工具、全美密度最高的劇院歷史建築群,還有史上最邪門、命案不斷的那棟大樓⋯⋯。

現在就跟著我出發,一起去拜訪這個好多電影與好多故事發生的地方,屬於追夢者的城市——洛杉磯吧!

✅ 本集重點:

  • (00:00:20) 我過去生活的地方,與電影密不可分的城市,洛杉磯
  • (00:04:09) 關於《戀夏500日》(500 Days of Summer)與《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
  • (00:09:10) 他們懷抱著夢想,從四面八方來到陽光普照的洛杉磯
  • (00:11:11) 洛杉磯日常:高速公路與塞車;La La Land海報上的Griffith Park
  • (00:15:17) 當這個城市不再美好,而變成了我想拼命逃離的地方
  • (00:18:53) Downtown LA的玄關與客廳:聯合車站Union Station與市政廳City Hall,巨大醒目的公共建築群(Grand Park、Walt Disney Concert Hall、The Broad)
  • (00:22:38) Bunker Hill上的暴力都市更新,不復存在的維多利亞式住宅區
  • (00:26:38) 最酷最獨特的城市交通工具,Angel's Flight,與旁邊的中央市場Grand Central Market及Angel's Knoll公園,到處都是電影場景
  • (00:31:03) 完全不輸紐約的洛杉磯百老匯!表演藝術聖地的興起與殞落
  • (00:34:14) 強力推薦重點劇院區建築:Eastern Columbia Building、Los Angeles Theatre、Rialto Theatre(現為Urban Outfitter)、Tower Theatre(現為Apple Store)
  • (00:37:12) 持續加碼推薦:最後的書店The Last Bookstore、歷史上最邪門的旅館Hotel Cecil、建築界的超級影星Bradbury Building
  • (00:40:32) 為什麼我那麼鍾愛Downtown LA,七年前的告別
  • (00:42:45) 關於La La Land最後的那個鏡頭,當我與過去的自己相遇
  • (00:45:10) 結語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86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27 Jan 2022EP87 瑞典國王小徑極圈健行,被神隊友carry到終點! ft. 和心00:39:50

不知道各位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看到網路上的「神人」們攀上世界知名高峰、徒步旅行數千公里、解鎖各種極限運動,內心雖然跟著澎湃,卻發現自己沒時間、沒錢又沒相關知識。戶外挑戰,真的這麼遙不可及嗎?有沒有一些時間較短、可及性較高的活動,是我們這些忙碌的平凡人也能夠利用閒暇參與的?

本集的來賓和心,過去幾乎沒有戶外經驗;但在Gap Year的結尾,懷抱著一股熱血的衝勁,報名了全長110公里的國王小徑(Kungsleden)健行。這是一條位在瑞典北部的北極圈內的長程步道,穿過渺無人煙的Vindelfjällen自然保護區,一片號稱是「歐洲最後荒野」的廣闊土地。

走在國王小徑上的日常,究竟是什麼樣子?沒有長程健行經驗的她,是如何在主辦單位的強大後勤支援、沿路學長姐的經驗助攻,以及神隊友的一路「carry」之下,成功走完這趟旅程?健行完獲得的不只是成就感,連找工作都變得特別順利?

在瑞典,戶外健行不僅僅是運動或興趣,而是任何人都不能禁止的「基本人權」!在這集節目中,就讓我們跟著和心的步伐,踏入那遙遠而壯麗的極圈野地裡,並且在旅途中一起領悟:只要有心,人人都是戶外咖!

🎙️ 來賓簡介:

樓和心,喜歡放慢步調旅行,大學時期結合打工度假、國際志工、交換學生等方式對世界有新的認識,利用申請研究所的gap year挑戰自己的舒適圈,先後嘗試了獨自旅行斯里蘭卡以及瑞典北極圈110公里健行,在荷蘭念完供應鏈管理碩士之後留下來工作,目前在阿姆斯特丹擔任Data scientist。工作之餘,旅行仍要繼續!


網站 https://medium.com/@hohsinlou

✅ 本集重點:

  • (00:01:52) 在歐洲,戶外不止是運動或興趣,是生活!
  • (00:05:48) 跟著戶外用品公司前進國王小徑,Fjällräven Classic
  • (00:10:20) 飛到瑞典,一坐上火車,健行前的暖身就已經開始了?
  • (00:15:50) 出發前的準備,打怪前先把裝備領好領滿!
  • (00:20:34) 踏上旅程,健行夥伴的互助讓路途變得更加順遂
  • (00:24:10) 大難不死的夜晚,一個晚上過去彷彿浩劫重生?
  • (00:28:40) 歡聲雷動與嚎啕大哭,抵達終點線的景象,好的隊友帶你上天堂?
  • (00:32:47) 健行完了故事還沒結束!走過國王小徑,找工作彷彿受到加持一般?
  • (00:35:51) 既然連狗都能走了,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戶外咖!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87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06 Feb 2022EP88 收假上班日我只想躺平!之紐約時報2022年52個旅行目的地清單導讀00:36:00

過完春節後上班的第一天,不知道各位是否正在被收假症候群所苦呢?主廚一直相信,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開始幻想下次要去哪裡玩!因此,這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紐約時報製作的《2022年最值得去的52個地方》,從中找到未來(疫情之後)旅行的靈感,並且思考作為旅人,如何透過減碳、支持草根組織、認識環境議題、改變目的地,讓我們的旅行更有正面影響力!

紐約時報中文網:2022年最值得去的52個地方

陳建年 海洋 ( 官方完整版MV )

✅ 本集重點:

  • (00:00:20) 海外遊子的12年異鄉春節記憶
  • (00:06:19) 疫情中旅遊媒體怎麼做?關於紐約時報2022年的52個旅行目的地推薦
  • (00:11:50) 威尼斯擠爆時的替代方案、莫三比克為什麼值得去、紐約果然適合環遊世界
  • (00:16:29) 旅行也可以發揮正面影響力:鯊魚保育、更生人回歸、聚落保存、女性賦權
  • (00:22:02) 獅子山生態旅遊、格陵蘭植樹志工、摩洛哥手工藝品店
  • (00:27:41) 萬那杜透過國際法庭向全世界宣下戰帖!摩納哥即將成為零碳排的國家?
  • (00:31:27) 結語,與陳建年《海洋》歌詞分享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88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11 Feb 2022EP89 當湄公河與塞納河相遇,流著東南亞血液的法國巴黎 ft. 城市豆沙包 Carlton00:38:20

繼日前迴響熱烈的紐約環遊世界系列後,我們又要用不正常的視角來開箱熱門城市啦!這集要介紹的,是鼎鼎大名的巴黎,而我們要切入的角度則是「東南亞文化」。

今天的巴黎,不是我們印象中尊爵不凡的法蘭西風貌,而是一個是個充滿各國移民的超級大熔爐。在這座人口達1200萬的都會區裡,20%的人口來自其他國家,40%的人出身移民家庭;生活在這座城市裡,想要找到完全沒移民背景的人可能還不太容易呢!而來自東南亞的移民社群,便是其中一股無法忽略的強大勢力。

法國與中南半島上的越南、柬埔寨、寮國這三國,在歷史上究竟是如何搭上線的?殖民時代早已過去,但為何法國仍然是他們移民的理想選擇?要是吃膩了法式料理,巴黎還有許多毫不遜色的東南亞料理可以品嚐?甚至在這裡還有以東南亞藏品為主的博物館,讓人看了不禁懷疑,原來法國人比我們更懂亞洲?

這集的來賓,是在巴黎旅居並進行深度文化觀察多年的Carlton。透過他的視角,讓我們一起來探究湄公河與塞納河究竟是如何彼此交匯,進而在這座城市裡,碰撞出今日那錯綜複雜卻又迷人的文化面貌!

🎙️ 來賓簡介:

Carlton,充滿海洋性格的好奇心。相信視野決定思想的高度,於是抓住每個因緣際會在各地生活,目前在巴黎找到身心舒適的經緯。換日線《法蘭西式培根》專欄作者,並且經營《城市豆沙包》podcast。

換日線專欄:法蘭西式培根

城市豆沙包 Podcast


網站 https://citydosa.medium.com/

✅ 本集重點:

  • (00:04:07) 「這不是我想像的巴黎!」旅居海外的世界觀崩壞時刻?
  • (00:07:23) 明明發展程度很高,為什麼法國的生育率和人口成長率仍然可以如此亮眼?
  • (00:10:30) 超級移民大城!巴黎人口20%是海外出生,40%有移民家庭背景
  • (00:14:15) 法屬印度支那的形成,與二次大戰之後的陰魂不散
  • (00:16:45) 影響力不亞於華裔,關於東南亞移民在巴黎的強烈存在感
  • (00:23:01) 吃膩了法餐,來試試融合法式料理手法的巴黎東南亞美食吧!
  • (00:25:22) 13區的寮國料理,層次與口感都難以言喻的寮國魚肉米粉
  • (00:28:33) 大型博物館一口氣看不完?不妨試試精選輯路線的橘園美術館(Musée de l'Orangerie)
  • (00:32:42) 擁有豐富東南亞收藏品的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Musée national des Arts asiatiques-Guimet)
  • (00:36:17) 結語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89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15 Feb 2022EP90 巴黎+伊斯蘭=?來大清真寺走走,順便坐下來喝杯摩洛哥薄荷茶吧! ft. 城市豆沙包 Carlton00:36:15

這幾年每次新聞標題上出現「巴黎」與「伊斯蘭」,我們腦海中很可能就直接補上「衝突」或「恐怖攻擊」這些個字眼,甚至在背包客界出現了「XX國再怎麼危險,都比不上巴黎危險」的說法。不知不覺地,發生在這座城市裡的悲劇,似乎成了新聞版面上的定番,但這也不禁讓人好奇——

法國以自由、平等、博愛精神立國,還是個實實在在的世俗主義(不支持特定宗教)國家。這個不但擁有崇高理想,也在執行層面上努力貫徹的國度,究竟為什麼會成為激進人士攻擊的目標,以及歐洲極右派壯大的處所?

這集我們繼續和Carlton聊巴黎的多元文化。原本主廚想談的只是巴黎的穆斯林社群,與屬於他們的文化和美食,但觀點獨到的Carlton卻超越了主廚的構想,從政治與思想的層面為各位仔細剖析,在崇高的理想與努力的實踐之後,法國得面對哪些新的課題?穆斯林社群的存在,又是如何持續改變著法國文化的內涵?

這集和我們繼續探索巴黎吧!一起到大清真寺(Grande Mosquée de Paris)旁邊小店喝一杯摩洛哥薄荷茶或土耳其咖啡、感受開齋節時如新年般的熱鬧景象,漫步於綠色長廊(Coulée Verte René-Dumont)上,並且在夜幕低垂之際來到塞納河邊,隨著粼粼波光與悠揚樂聲在船屋上翩然起舞!

Image credit: Marie Lefebvre de Lattre, CC BY-SA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Edited in Canva.

🎙️ 來賓簡介:

Carlton,充滿海洋性格的好奇心。相信視野決定思想的高度,於是抓住每個因緣際會在各地生活,目前在巴黎找到身心舒適的經緯。換日線《法蘭西式培根》專欄作者,並且經營《城市豆沙包》podcast。

換日線專欄:法蘭西式培根

城市豆沙包 Podcast


網站 https://citydosa.medium.com/

✅ 本集重點:

  • (00:06:00) 龐大而且不斷增加的伊斯蘭人口,如何改變法國這個國家?
  • (00:09:04) 自由、平等、博愛以外,還有隱藏版的第四個立國精神?
  • (00:15:12) 高度理想化的政教分離原則,歐洲極右派與伊斯蘭極端份子的崛起
  • (00:19:29) 黎巴嫩有事還是繼續找馬克宏!歷史如何創造伊斯蘭世界與法國的連結?
  • (00:23:08) 羅浮宮裡超級完整豐富的近東與伊斯蘭文物收藏
  • (00:26:11) 旅行推薦:大清真寺旁的甜點與茶品
  • (00:28:50) 浪漫指數破表,在塞納河上的船屋裡度過美好夜晚
  • (00:31:54) 漫步於綠色長廊步道,用高人一等的角度觀看城市
  • (00:34:27) 結語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90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04 Mar 2022EP91 法蘭西帝國遺落在美洲的輝煌,奧運、世博與愛新覺羅氏相遇的地方:密蘇里州.聖路易 ft. Jerry01:00:40

這集我們要來談一座尊絕不凡的城市。這座城市以法國國王路易九世為名,市郊有著與馬雅和阿茲提克同期的古文明遺跡,主教座堂裡的馬賽克裝飾絲毫不遜於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市旗上則鑲著典雅的鳶尾花圖案;不僅如此,她還孕育了號稱「新聞界奧斯卡」的普立茲獎,以及史上首次不著陸橫跨大西洋飛行,更是這個國家裡,唯一一個奧運和世博會都舉辦過的城市!

但如果說她位在美國中部的大平原上,你相信嗎?歡迎來到位在密西西比河畔的城市,聖路易。

原本對這裡一無所知的Jerry,以博士生的身份,懵懵懂懂的來到了聖路易,一待就是六年;原本以為「除了大拱門之外什麼都沒有」、窮極無聊的二線城市,沒想到卻處處是故事、處處有寶藏!

不只前哥倫布時代的古文明、19世紀廝殺爭權的歐洲帝國、手足相殘的南北兩軍都曾在這裡寫下歷史,就連清朝皇室愛新覺羅家族成員,以及某位你一定聽過的中國近代史關鍵人物,都曾經在此留下足跡!跟著Jerry的分享認識聖路易,你會聽到的不只是一座城市的興衰與重生,更會對那些歷史課本上的遺失片段有更加完整的理解!

這座城市究竟有多麽豐富,多麼獨一無二?在這集節目裡,就讓「聖路易達人」Jerry為各位娓娓道來吧!

🎙️ 來賓簡介:

Jerry,在台北長大與就學,從小酷愛看地圖和繪製地圖,幼稚園時就曾驕傲地考父母「葛摩共和國」在哪裡。高中曾一度想讀地理系但後來大學選擇生化科技,當完兵後前往美國聖路易就讀華盛頓大學免疫學博士班。六年博士班期間接待許多來訪的親友,努力讓聖路易的精采故事讓更多人知道。現於波士頓麻省總醫院擔任博士後研究員。

✅ 本集重點:

  • (00:00:51) 歡迎來賓出場!
  • (00:02:42) 聖路易在哪?真的就是美國本土48州的中心
  • (00:04:53) 哥倫布還沒來之前的美洲大陸,與馬雅和阿茲提克同期的古文明遺跡!
  • (00:07:10) 是法國國王,也是天主教聖人!關於路易九世,與聖路易的起點
  • (00:11:00) 印有鳶尾花的市旗,一口氣買下60個台灣的路易斯安那購地案
  • (00:12:53) 用了一年半才從密西西比河到達太平洋岸!Lewis & Clark的西部大探險
  • (00:14:40) 那個大拱門不光是蓋好看的,聖路易是通往新世界的大門?
  • (00:18:16) 蓄奴州與自由州的平衡策略,影響後來歷史的密蘇里妥協案
  • (00:20:47) 19世紀嚮往新天地的那些人們,賣五金賣到變大地主的亨利先生
  • (00:23:00) 知名啤酒品牌,聖路易的驕傲,來自德國移民家庭?
  • (00:25:46) 新聞界的奧斯卡普立茲獎,其實發跡於聖路易?
  • (00:27:52) 風光邁入20世紀,美國唯一奧運和世博都辦過的城市?
  • (00:28:57) 愛新覺羅氏,與一幅畫的離奇故事
  • (00:31:56) 另一位來自中國的神秘嘉賓(?)
  • (00:34:26) 世博會為聖路易留下的豐富資產
  • (00:39:09) 第一架不著陸橫跨大西洋的飛機,也跟聖路易頗有淵源?
  • (00:41:00) 第一個舉辦現代奧運的非歐洲國家竟然是聖路易?
  • (00:42:59) 歷史的轉捩點,聖路易與芝加哥的黃金交叉
  • (00:48:10) 縣市分家,為幾十年後的城市發展問題埋下種子
  • (00:51:35) 美國的南北文化分界,與城市的合併分割生態
  • (00:54:08) 邁入21世紀的聖路易,如何從之前的殞落中重生
  • (00:56:50) 慶祝建市250年,全民在城市角落尋找蛋糕的活動
  • (00:58:46) 結語:既來之則安之,無論搬到什麼地方,好好了解關於那邊的一切吧!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91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09 Mar 2022EP92 柏林中央車站月台上,當載著烏克蘭難民的專列緩緩進站:一位難民志工的第一線觀察 ft. 旅居柏林台灣人 劉時宏00:40:00

「專車進站時,駕駛刻意放慢速度,同時月台開始響起英文廣播:『Dear Ukrainian refugees, welcome to Berlin……』車頭過去之後就是第一節車廂,裡面坐滿了難民。我看過羅伯.卡帕(Robert Capa)一系列的二戰紀實攝影,但是當我注視著車廂內的臉以及那一行行的眼淚,對,就是這麼一瞬間,我一邊發抖一邊抓著相機,快門就是按不下去⋯⋯」

時宏是一位旅居德國柏林的留學生。當他得知來自波蘭、在著烏克蘭難民的第一班專列即將到達,便來到柏林中央車站,以志工的身份協助難民轉乘或前往住宿地點。列車進站之後,月台上是怎樣的一番景象?短暫的相逢中,他聽到了怎樣的故事?隨著時間推進,難民的組成又有著怎樣的變化?

這集節目中我們除了會聊時宏在第一線擔任志工的觀察,也會從德國的社會脈絡切入——當地的政府、媒體與人民如何應對這次的戰爭?近期有越來越多評論指出,不同種族的難民受到的待遇並不相同,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件事?歐洲各國的難民政策,是否有可能因為這次而有所改變?

歡迎在各大播放平台搜尋旅行熱炒店,收聽時宏在podcast節目上的分享!同時也強力推薦時宏在獨立評論@天下刊登的紀實文字報導,讓我們一起透過他的視角,近距離了解烏克蘭難民在歐洲的現況與挑戰!

【投書】柏林台灣留學生當志工,協助安置烏克蘭難民:這是我人生中最震撼的一天(獨立評論@天下)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12018

【投書】那些與我在柏林月台相遇的烏克蘭難民:當失去一切,我們要用什麼姿態面對明天?(獨立評論@天下)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12042

🎙️ 來賓簡介:

劉時宏,柏林自由大學地球科學院博士候選人,旅居德國5年;對柏林附近與原東德地區歷史地理瞭若指掌,素有「導遊哥」之稱。

✅ 本集重點:

  • (00:03:50) 如何得知難民專列抵達的消息,並且決定前去擔任志工協助?
  • (00:06:50) 當列車抵達的那一瞬間
  • (00:09:33) 他們的面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向著不同的地方前進
  • (00:14:38) 媽媽和女兒都出來了,可是爸爸呢?
  • (00:18:19) 從消息傳出到開戰,德國政府與民眾的態度
  • (00:22:25) 媒體的呈現方式與報導策略
  • (00:28:02) 面對烏克蘭難民與中東難民,真的有兩套不同標準嗎?
  • (00:33:45) 歐洲各國的難民政策,有可能因為這次而有所改變嗎?
  • (00:36:07) 未來值得多加留意的面向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92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17 Mar 2022EP93 從安地斯山、巴塔哥尼亞到火地島,阿根廷南北大爆走! ft. 庭院上的故事 晉弘00:48:15

遠在地球另一端的國家阿根廷,在南美洲其實是個相當與眾不同的存在——無論是蒼茫壯闊的自然美景、飄洋過海仍然延續至今的歐洲移民文化,還是那「跟所有鄰居都不一樣」的阿根廷西班牙語,都是她獨有的魅力所在!

正是這樣的魅力,吸引了幾年前剛退伍的晉弘到此一探究竟;從小喜歡足球的他,衝著阿根廷是球王馬拉度納(Diego Armando Maradona Franco)故鄉,不辭千里迢迢來到這裡,而且從北到南整個走透透,一口氣就玩了45天!

在號稱阿根廷小瑞士的 Bariloche ,不止可以一邊健行一邊飽覽湖光山色,還和瑞士一樣可以買名產巧克力當伴手禮?在大西洋岸的 Puerto Madryn ,Valdes 半島鯨魚、麥哲倫企鵝、海豹與海獅可以一次看到飽,真的有這麼好的事?用 Perito Moreno 冰川澱積萬年的冰雪搭配威士忌,喝起來滋味究竟如何?而來到世界的盡頭烏蘇懷亞,寫張明信片寄給地球另一端的自己,當下又是怎樣的心情?

在這集節目裡,我們將重點放在這45天裡看到的自然風光,跟著晉弘一起從北到南,徹底的了解這個國家裡不同的地景風貌,以及那些值得旅人們親自造訪的目的地。跟著我們一起,從安地斯山、巴塔哥尼亞到火地島,來趟瘋狂的阿根廷南北縱貫之旅吧!

🎙️ 來賓簡介:

林晉弘,化工背景出身,工作之餘努力探索生活周遭的故事、歷史與人文,經營《庭院上的故事》Podcast,主打透過風土、歷史、書籍與電影,帶領大家進入那些「看似很遠卻其實離我們很近的事」。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toryontheyard/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toryontheyard/

✅ 本集重點:

  • (00:02:48) 為何會想在退伍之際前往遠得要命的阿根廷?
  • (00:05:54) 阿根廷和你想的不一樣,一個超級與眾不同的南美洲國家
  • (00:10:34) 從安第斯山、巴塔哥尼亞一路到火地島的超狂行程簡介
  • (00:14:55) 從玻利維亞進入阿根廷,以 Salta 為中心,擁有美洲原住民文化、壯觀沈積岩的西北部
  • (00:18:48) 前進 Mendoza ,宜人的地中海型氣候,葡萄酒重要產區
  • (00:20:47) 巴塔哥尼亞簡介,刮著強風的高原地形,越靠近山脈反而氣候越舒適?
  • (00:26:00) San Carlos de Bariloche 安地斯山腳下的小瑞士,Nahuel Huapi 國家公園的七湖絕景
  • (0:30:20) Puerto Madryn 大西洋畔的海港城市,威爾斯移民保存正統英式下午茶,Valdes 半島鯨魚、麥哲倫企鵝、海豹與海獅一次看到飽
  • (00:34:17) El Calafate 與 Perito Moreno ,冰川健行路上暢飲威士忌
  • (00:37:12) Puerto Natales 與百內國家公園,W路線與O路線健行,路上碰到各種奇人異事
  • (00:41:45) 世界的盡頭,火地島與烏斯懷亞,物美價廉的帝王蟹,電影《春光乍現》中的重要場景
  • (00:45:46) 結語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93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25 Mar 2022EP94 當探戈的樂聲,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街頭響起:艾薇塔、切格瓦拉、球王馬拉度納走過的城市 ft. 庭院上的故事 晉弘00:49:05

號稱「南美巴黎」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就文化藝術而言絲毫不遜於歐洲大城;不但擁有號稱全世界最美的書店,還孕育了眾所皆知的「探戈」音樂與舞蹈。更有趣的是,她的地理位置雖然遙遠,卻有好幾個聞名世界的重要人物在此留下足跡——

韋伯音樂劇中的主角艾薇塔 (Eva Perón),堪稱是阿根廷的「國母」,其夫婿裴隆總統 (Juan Perón) 的深遠影響更是至今猶見。阿根廷人是怎麼看這位舉足輕重的偉大女性的?眾人琅琅上口的「阿根廷別為我哭泣」,又為何不時在足球賽場響起?

原本可以好好當個醫學生的阿根廷人切.格瓦拉 (Che Guevara) ,為什麼會想不開,在摩托車之旅之後踏上共產革命之路?究竟是怎樣的後殖民困境,促成了近代拉丁美洲的集體左傾、又稱「粉紅浪潮」(Pink Tide) 的那段歷史?

雖然號稱南美巴黎,世紀球王馬拉度納 (Diego Maradona) 卻是成長於這裡的貧民區裡,並且和教宗方濟各 (Pope Francis) 以及超過一半的阿根廷人一樣,有著義大利血統。移民歷史為阿根廷的文化增添了怎樣的色彩?義大利料理的影響,又是如何滲透到阿根廷的美食之中?

這集節目繼續由晉弘領路,帶我們一起漫步於這座歐洲風情洋溢的城市中!我們將一邊拜訪景點,一邊挖掘背後的故事,一步步的從歷史片段中拼湊出這個國家的面貌,相信身為歷史控或文化控的你一定不會失望!還等什麼,現在就一起隨著探戈的樂聲前往布宜諾斯艾利斯吧!

特別開場音樂: Por una Cabeza (1935) by Carlos Cardel and Alfredo Le Pera,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 來賓簡介:

林晉弘,化工背景出身,工作之餘努力探索生活周遭的故事、歷史與人文,經營《庭院上的故事》Podcast,主打透過風土、歷史、書籍與電影,帶領大家進入那些「看似很遠卻其實離我們很近的事」。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toryontheyard/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toryontheyard/

✅ 本集重點:

  • (00:00:30) 開場音樂簡介,史上最有名的探戈樂曲 Por una Cabeza !
  • (00:04:46) 歡迎來賓,布宜諾斯艾利斯簡介
  • (00:08:30) 令人不愉快的第一印象:臭水黨攻擊事件
  • (00:12:06) 和我們一起走進布宜諾斯艾利斯!
  • (00:14:03) 艾薇塔 (Eva Perón) 長眠之處 Recoleta La Recoleta Cemetery ,她的真人真事與時代脈絡
  • (00:17:30) 艾薇塔身邊的那個男人,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的裴隆總統 (Juan Perón) 與裴隆主義 (Peronism)
  • (00:22:30) 在全世界最美的雅典人書店 (El Ateneo Grand Splendid) 裡,尋找《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 (Open Veins of Latin America) 這本經典著作
  • (00:27:37) 切.格瓦拉 (Che Guevara) 發跡的地方,拉丁美洲的後殖民困境,與近代傾左的粉紅浪潮 (Pink Tide)
  • (00:30:33) 世紀球王馬拉度納 (Diego Maradona) 成長的地方 La Boca ,流著大量義大利血液的阿根廷
  • (00:34:05) 從福克蘭群島 (Falkland Islands; Islas Malvinas) 到足球賽場,英格蘭與阿根廷冤冤相報何時了
  • (00:37:10) 七月九日大道 (Avenida 9 de Julio) 、歷史市集 San Telmo、紀念建城400週年的方尖碑 (Obelisco)
  • (00:38:57) 出了義大利最好的義大利菜就在阿根廷!美食推薦:阿根廷牛肉、阿根廷青醬 (Chimichurri)、巴塔哥尼亞小羔羊、恩潘納達 (Empanadas)、甜牛奶 (Dulce de Leche) 、馬黛茶 (Mate)、焦糖牛奶夾心餅 (Alfajor)
  • (00:45:55) 結語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94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01 Apr 2022EP95 「我有一個夢」的之前與之後,阿拉巴馬州民權運動歷史現場行腳01:10:40

1963年馬丁路德金恩的「我有一個夢」演講,可謂1960年代美國民權運動的高光時刻,也是許多國家學生必讀的英文教材;然而在這場演講的之前與之後,還有更多的事情正在美國全境(特別是南方各州)發生著!

  • 有人因為和不同膚色的人一起搭巴士,而遭受牢獄之災;
  • 有人為了去學校上學,必須出動聯邦政府警力保護才能如願;
  • 有人擔心參與遊行會讓自己失業,於是將青少年推上街頭;
  • 有人為了爭取投票權,手無寸鐵的受到催淚彈與棍棒的攻擊⋯⋯

為了更了解這段歷史,主廚在三月初用了幾天的時間,親自前往民權運動的「熱點」——美國南方的阿拉巴馬州取材,循著歷史的軌跡一一拜訪事件現場,並設身處地想像當時的情景。這集節目中將介紹四個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以類似真實犯罪節目的手法,介紹其發生的經過、為後世帶來的影響,以及如果到當地旅行,能夠看到哪些留存至今的景物。

這是旅行熱炒店迄今為止最長的一集,也可以說是話題最沈重、內容最硬的一集,然而在烏俄戰爭持續進行、各國族群議題仍然難解的此刻,或許透過這樣的內容,能讓我們看到「我有一個夢」之外,那艱辛而嚴酷的民權之路,並且問自己:

「為了自由,你願意付出多少代價?」

(不)溫馨提醒:節目中部分情節涉及暴力與流血衝突,請斟酌服用。

✅ 本集重點:

  • (00:00:20) 開場前言,節目介紹與踏上這段旅程的原因
  • (00:04:25) 從奴隸貿易到南北衝突,19世紀上半的黑人歷史
  • (00:08:16) 從看似一片光明的重建期,到Jim Crow種族隔離政策的全面開展
  • (00:12:16) 一位不願意讓座的黑人女性,開啟了超過一年的巴士抵制運動:Rosa Parks
  • (00:17:53) 384天的蒙哥馬利巴士抵制運動,沒巴士坐那要怎麼上班上學?
  • (00:23:05) 蒙哥馬利巴士抵制運動相關景點推薦
  • (00:25:04) 搭長途巴士出去玩也會有生命危險?自由乘車者與死灰復燃的3K黨
  • (00:30:25) 阿拉巴馬州的連續暴力襲擊事件,與密西西比州的牢獄之災
  • (00:37:15) 自由乘車者相關景點推薦
  • (00:40:50) 三天兩頭就發生爆炸案的城市伯明罕,與南北戰爭後黑人教會的出現
  • (00:45:13) 兒童十字軍,為什麼大人不自己上戰場?
  • (00:48:54) 16街浸信會爆炸案,週日早晨無辜生命的逝去
  • (00:52:41) 兒童十字軍、16街浸信會爆炸案相關景點推薦
  • (00:55:30) 南方各州阻止黑人投票的各種伎倆
  • (00:59:20) 投票權爭取運動演變成流血衝突,遊行之路與血腥星期天
  • (01:04:36) 塞爾瑪—蒙哥馬利遊行相關景點推薦
  • (01:06:41) 結語:為了自由,你願意付出多少代價?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95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08 Apr 2022EP96 印度尼西亞,一個穆斯林民主國家的新聞現場,2億7000萬人的存異求同之路 ft. 國際媒體記者 Zachary00:59:21

或許,我們都不了解印尼!不是因為它太遙遠,而是因為它太複雜——

2億7000萬人口、1萬7000座島嶼、1300個民族、700種語言,如此龐大而多元的組成,即使是土生土長的印尼人都未必了解它的全貌,更不用說是可能只知道移工或峇里島的外人!對於這座名副其實的「萬島之國」,旅行熱炒店該怎麼切入才好呢?

主廚找到了曾在印尼擔任主播與記者的Zachary。Zachary是一位以記者為志業的新聞工作者,抱持一股熱血衝勁來到印尼,因緣際會進入當地媒體工作,在新聞現場將關於這個國家的一切分享給社會大眾。而他沒有想到的是,這段人生經歷不只改變了他的生活節奏,還讓他以記者身份直擊了許多事件現場!

這集節目大概可以分成三個部分。首先,我們跟著Zachary一起來到雅加達,了解這座伊斯蘭教為主的現代大都會中生活的日常;接著我們將拜訪爪哇島上的兩座特色城市:日惹(Yogyakarta)與萬隆(Bandung),從旅行經驗中慢慢爬梳這個國家從印度化、伊斯蘭化到荷蘭殖民的過往;最後我們則會從Zach拜訪邦加島(Bangka),以及在選舉衝突現場採訪的驚險經驗,理解華人社群在印尼的歷史與現況!

也許這個國家的全貌真的很難被理解,短短一個小時能介紹的連皮毛都稱不上,但正值齋戒月(Ramadan)開始的此刻,不妨跟著我們一起,從Zach的記者視角與在地生活經驗中,踏出深入認識印尼的第一步吧!

🎙️ 來賓簡介:

Zachary,有資訊焦慮的新聞人。曾旅居雅加達、馬尼拉和香港,過去曾在印尼電視台當主播、在BBC和台灣媒體當記者,亦曾與端傳媒、關鍵評論網等媒體合作撰稿,現為德國之聲DW駐台北記者。捍衛公平正義、堅守自由民主、為弱勢發聲,並視記者為一生志業。經營臉書和YouTube 《Whats Zach札克利》。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whatszach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BPiaI2Buirrhokm7ddsdHg

✅ 本集重點:

  • (00:01:44) (PART 1) 歡迎來賓出場,為什麼會去印尼?
  • (00:06:30) 來到雅加達的必經第一個景點原來是⋯⋯
  • (00:09:20) 當跟時間賽跑的記者,來到凡事不疾不徐的國度
  • (00:14:20) 從雅加達窺見萬島之國的多元性,印尼比我們想的複雜太多了!
  • (00:20:10) (PART 2) 日惹 (Yogyakarta),集爪哇文化之大成,大乘佛教建築婆羅浮屠 (Borobudur) 與印度教建築普蘭巴南 (Prambanan)
  • (00:24:02) 印尼最後的蘇丹,日惹蘇丹國皇宮,街道、夜市美食與皮影戲
  • (00:28:07) 萬隆 (Bandung),從雅加達搭火車前往,尋訪荷蘭殖民時期典雅建築
  • (00:31:28) 1955年亞非國家齊聚的萬隆會議 (Bandung Conference) ,不結盟運動/第三世界形成的起點
  • (00:36:35) 邦加島 (Bangka) 旅行,以為自己不小心回到台灣?
  • (00:40:35) (PART 3) 關於1998年印尼排華運動的背景,平行世界般的印尼華人社群
  • (00:43:17) 2017年雅加達省長選舉,華人基督徒候選人鍾萬學 (Basuki Tjahaja Purnama) 引發的示威,差點變成攻擊目標的採訪經驗
  • (00:47:16) 1965年印尼反共大屠殺,蘇哈托 (Suharto) 執政時期文化打壓,失去華語的那一代印尼華裔
  • (00:50:20) 特別的採訪經驗:繁華落盡的戲院,被踩在腳下的港片巨星
  • (00:53:35) 印尼也是難民大國!採訪在印尼等待前往第三國的難民
  • (00:55:20) 結語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96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15 Apr 2022EP97 路易斯安那爵士晚宴:美食與爵士樂誕生的地方00:52:44

美食與音樂,可以說是紐奧良旅遊體驗的兩大支柱;錯綜復雜的殖民歷史,加上在此相遇的多個文化,撞擊出在美國絕無僅有的路易斯安那風味料理,以及發跡於此、最終影響了幾乎所有當代流行音樂的爵士音樂。夜晚漫步於燈紅酒綠的Bourbon Street上,興致一來就找間酒吧進去享受水準高超的live表演,可說是紐奧良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體驗!

然而在縱慾狂歡之餘,這個城市與這塊土地,卻仍有著許多讓人好奇的疑問——這裡的美食有時候被稱為「卡津」(Cajun)、有時候又被稱為「克里奧」(Creole),這兩個名詞到底意義有何不同?當亞洲移民來到這裡,又如何為路易斯安那美食帶來新的化學反應?而今天眾所皆知的爵士音樂,究竟是如何誕生,又是如何突破族群與階級的重重界線,最終躍上國際舞台?

這集節目的主題是「路易斯安那爵士晚宴」,前半段除了介紹重要的路易斯安那美食,也會為各位仔細分析「卡津」與「克里奧」各自訴說的往事;後半段則以音樂為主角,我們將一起回到爵士樂誕生之前的紐奧良,一塊毫不起眼的廣場空地上,了解一場週日午後的小確幸,如何開始風靡社會,最後成為顛覆全球樂壇的熱門曲風!

想來點異國風味美食,搭配那流露靈魂最深渴望的爵士音樂嗎?歡迎加入EP97,旅行熱炒店之「路易斯安那爵士晚宴」!

✅ 本集重點:

  • (00:03:32) 上菜啦!路易斯安那特色料理大盤點:Gumbo 秋葵濃湯、Jambalaya 什錦飯、Étouffée 燉菜、Po boy 窮小子三明治、Crawfish boil 水煮小龍蝦
  • (00:10:45) 卡津(Cajun)的背後,其實是一段被迫離鄉背井的悲慘歷史
  • (00:16:09) 克里奧(Creole)到底是什麼?從字根、殖民歷史到語言學的多面向探討
  • (00:20:04) 如同海納百川一般的路易斯安那料理,越南人在這裡發現失散的美食兄弟?
  • (00:26:21) 關於爵士樂,從「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開始談起
  • (00:29:28) 即使被打壓仍然繼續歌唱,無法被消音的黑人奴隸
  • (00:32:21) 週末下午的小確幸,剛果廣場(Congo Square)上的百年傳統
  • (00:36:49) 南北戰爭後接收軍樂隊淘汰的二手樂器,開啟爵士樂隊先河
  • (00:39:13) 關於藍調(Blues),從情感而非理性出發的音樂形式
  • (00:41:26) 關於散拍(Ragtime),當軍樂隊進行曲遇上切分音
  • (00:43:33) 令人意想不到,原來爵士樂最早是寄生在____下的副產品
  • (00:49:32) 結語:到紐奧良旅行,請務必要走到French Quarter外面看看!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97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22 Apr 2022EP98 跟著迷航的金山小白鶴,飛往北緯70度的薩哈共和國! ft. 鳥類研究者 呂立中00:58:00

你看過白鶴嗎?

優雅修長的喙與潔白滑順的羽毛,是牠們的經典形象;夏天居住在極圈的牠們,每年秋天總會乘風南行,來到中國的鄱陽湖度冬,待到隔年春天再度北返,周而復始的搬演著大自然的韻律。

從未有白鶴來到的台灣,在2014年12月破天荒的出現了一隻白鶴,不僅吸引愛鳥人士爭相追逐,更引發了一波保護生物棲地的熱潮。在當地農民、民間協會與政府的合作下,新北金山的清水濕地成為牠暫時的家,最後在停留了513個日子之後順利北返。整個事件傳為佳話,還吸引了國際媒體的關注!

就在小白鶴告別台灣的隔年,三位台灣的青年研究員來到了西伯利亞,在北緯70度的極地苔原上再次與白鶴相遇。在極圈裡見到的白鶴,和南方海島上見到的有何不同?極圈苔原看似單調平緩,實則每一步都走得辛苦無比?在與當地研究人員一起生活的那一個月裡,他們又發掘了哪些薩哈文化的獨特之處?

這集節目裡,三位研究員之一的立中將和我們分享這段旅程中的點點滴滴;除此之外,你也能聽見現場收錄的鳥類叫聲與環境音,身歷其境般的感受那渺無人煙的壯闊視野。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順著小白鶴的遷徙路徑一起飛向極圈吧!

開場新聞配樂 News Theme 2 by Audionautix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Artist: http://audionautix.com/

🎙️ 來賓簡介:

呂立中,鳥類研究者。高中開始賞鳥,碩士研究鳥類地景生態。工作與旅行都跟著鳥走,跟所有的賞鳥者一樣喜歡到世界各地蒐集生涯鳥種,執著於親眼見證圖鑑上的生物活著的樣子。喜歡用鳥類的視角探索世界,並分享與自然互動的經驗。曾去過馬來西亞、菲律賓、俄羅斯、中國、加拿大等地旅行,行程不是在賞鳥就是在去賞鳥的路上(在路上還是可以賞鳥)。現於南投任職研究助理,如果對研究生涯還有熱情的話希望繼續為鳥類貢獻所學,並藉機跑到世界各地追逐鳥類的蹤跡。

✅ 本集重點:

  • (00:03:36) 介紹來賓出場,如何開始跟著鳥類一起旅行
  • (00:07:11) 前往薩哈共和國的契機:2014年意外到訪的金山小白鶴
  • (00:11:20) 前進北極圈的旅途,大不容易!
  • (00:17:20) 西伯利亞的鳥類生態:很多物種在台灣也有,但到這裡好像變了個人?
  • (00:24:40) 研究工作開展:衛星影像分類後的現地驗證(groundtruthing),現場和圖上不一樣!
  • (00:28:22) 氣候變遷的可能影響,高緯度環境受到的影響往往更大也更可見
  • (00:33:36) 看似冷漠,實則充滿溫暖,與當地團隊合作的故事
  • (00:36:40) 尋找的就必尋見?弄丟了GPS之後怎麼辦?
  • (00:40:38) 在互動中發現薩哈傳統,關於火的意義,以及捕魚文化
  • (00:46:40) 30分鐘情節逆轉:極地生態系,比你想的還要更加脆弱
  • (00:51:20) 給有興趣聽眾的推薦與建議,結語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98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29 Apr 2022EP99 抽到SSR的亞塞拜然,從可汗宮殿、商隊客棧到北高加索的深山聚落00:54:50

在即將邁向 EP100 的此刻,為了讓 EP99 和 EP1 喬治亞形成完美的對稱,我們就來聊聊同樣位在高加索地區、同樣用台灣護照進不去的亞塞拜然吧!

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我會說亞塞拜然是個充滿「反差萌」的國家;集權封閉的政治體制下有著超級開放好客的人民,延續千年的放牧傳統和爭奇鬥豔的後現代建築同時並存。在這集節目中,我將帶著各位回顧當時我繞著高加索山旅行的路線,從喬治亞入境並沿著山腳前進,一睹幾個世紀前可汗宮殿與商隊客棧的風華,並一路來到隱藏於北高加索山深處的古老村落!

而在旅行故事之外,要理解亞塞拜然今天的樣貌,我們必須將視角拉大到整個高加索地區;高聳入雲的山脈與難以平定的帝國邊陲,如何在這裡埋下一顆又一顆的未爆彈?原本擁有的那張「SSR」卡,在1991年瞬間失效,這樣的變化如何影響亞塞拜然和俄羅斯的政治生態,一直到今天?節目前半,我們將回顧蘇聯解體前10年間這裡究竟發生了哪些事情,從中理解今日狀態是如何形成的。

亞塞拜然抽到的「SSR」,究竟是一張怎樣的卡?擁有它,究竟是福還是禍?打開這集節目,讓我們一起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吧!

✅ 本集重點:

  • (00:06:48) 高加索不只是天然屏障,也是帝國擴張的鐵板
  • (00:09:17) 第一個真正控制整個高加索的帝國俄羅斯,南邊與北邊如何被收服
  • (00:12:03) 1917年5月28日,亞塞拜然第一次出現在世界地圖上,接著被蘇聯收編拿到SSR卡
  • (00:15:53) 蘇聯末年戈巴契夫改革開放的副作用,原本被壓抑的區域衝突再起
  • (00:19:17) 俄羅斯聯邦的難題:那些原本擁有自治權的行政區該怎麼辦?
  • (00:23:24) 兩次車臣戰爭,導致了葉爾欽的辭職,以及俄羅斯政治路線的大轉向
  • (00:27:52) 一獨立就開始打仗的亞塞拜然,阿里耶夫老臣重出江湖世襲統治至今
  • (00:31:19) 旅程的開始,從喬治亞首都提比利斯出發,前往亞塞拜然邊界
  • (00:34:52) 從一個不接受台灣護照的國家,進入另一個不接受台灣護照的國家
  • (00:38:33) 低調奢華,可汗宮殿風華猶存,Sheki Khan's Palace
  • (00:41:02) 過往動物商隊東西貿易的見證,Karvansaray
  • (00:44:32) 深入北高加索山的深處,從Baku、Quba前進Khinalug的路程
  • (00:49:28) 遺世獨立許多世紀的天空之城Khinalug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099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06 May 2022EP100 歡慶百集有問必答,幕後秘辛、主廚故事、所有543通通問到飽!01:20:20

100集正規節目、

44組來賓、

72小時33分鐘39秒的累積長度——

2020年6月開播的旅行熱炒店,正式達到100集的里程碑!之所以能夠走到今天,完全是靠所有聽眾的熱情支持,以及每一位來賓毫不藏私的分享!節目經營至今,雖然沒有創造任何收入,但能夠集結各路強者並且帶動議題討論,這樣的成果是無價的,未來會秉持同樣的精神繼續努力!

這集是史上最瘋狂的Q&A,近30個來自聽眾的問題,從幕後秘辛、主廚的成長經歷,到主廚本人喜歡吃的熱炒菜色,以及部分聽眾特別關心的八卦,一口氣為各位通通解答!

[成長啟蒙類]

  • 從什麼時候開始對旅行有興趣的?
  • 小時候在台北附近亂跑,去過什麼有趣的地方?
  • 成長過程中的地理啟蒙書籍是哪些?

[求學歷程類]

  • 地理系到底在學什麼?適合什麼人念?
  • 讀地理系常常覺得不知道出來要幹嘛,要怎麼辦?
  • 出國的過程,文化衝擊與適應?如何跨越語言的障礙?

[節目製作類]

  • 製作節目的動力從哪裡來?
  • 製作節目過程中最崩潰的時刻?
  • 因為製作節目而有的意外人生際遇?
  • 在網路上遇到不同的意見會怎麼應對?
  • 工作和創作的時間分配,主廚到底有沒有在休息?
  • 節目的未來展望?

[圖像製作類]

  • 對地圖的興趣是如何開始的?
  • 封面照片都是自己照的或是來賓照的嗎?有經過後製嗎?
  • 用哪些工具製作地圖?
  • 製作精美地圖的訣竅是什麼?
  • 地圖有考慮出周邊或開源嗎?

[人生大哉問類]

  • 從旅行中悟出什麼人生哲理?
  • Where do you see yourself in 10 years?
  • 如果沒有工作地點的問題,最想住在哪個城市?為什麼呢?
  • 有考慮成為全職創作者嗎?

[543類]

  • 喜歡吃熱炒嗎?最喜歡的是什麼菜?
  • 每次出去都是一個人嗎?
  • 主廚的感情世界?
  • 如何規劃一趟旅行(長與短的不同)?
  • 何時回台開粉絲見面會?
  • 最雷的旅伴經驗
  • 最慘烈的旅行經驗

✅ 本集重點:

  • (00:05:43) 成長啟蒙類:如何開始旅行、地理啟蒙書籍
  • (00:17:50) 求學歷程類:地理系在學什麼、人生迷惘怎麼辦、出國的文化衝擊
  • (00:32:20) 節目製作類:最神奇的際遇、最崩潰的時刻、未來展望
  • (00:46:50) 圖像製作類:用什麼工具、製作地圖的訣竅
  • (00:57:48) 人生大哉問類:旅行中悟出的人生哲理、想像10年後的自己、最想住在哪個城市
  • (01:04:20) 543類:喜歡吃哪道熱炒料理、都是一個人旅行嗎(想聽八卦可以直接跳到這段)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00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13 May 2022EP101 伊朗101:波斯千年物換星移,無法摧毀的文化韌性 ft. 說說伊朗 張育軒00:56:24

過去兩千年的歷史中,歐亞大陸中央不斷上演著國家與民族的更迭重組,其中許多早已不復見,但卻有個相當不尋常的例外:波斯。

從帕提亞、薩珊、伊兒汗國、帖木兒、薩法維、卡加、巴勒維到今日伊朗,她並非從來沒有被打敗過;然而,即使臣服於外族政權之下,她的文化卻總是持續發光發熱,甚至反過來影響這些侵略者,最終使得從恆河平原到地中海、從波斯灣到中亞草原,無處不是受她影響的痕跡。波斯,究竟憑什麼做到這點?

這集是旅行熱炒店伊朗系列的第一彈,由長期關注伊朗與中東的「說說伊朗」創辦人育軒親自為我們梳理這個國家的過去與現在。伊朗人引以的輝煌過往,無法被消滅的波斯光環,究竟是如何造成的?在今天的伊朗社會,政治和宗教究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想在生活中更認識伊朗,我們又能夠從哪裡切入?

EP101,同時也是伊朗101,和我們一起好好認識這個歐亞大陸上不可忽視的龐大存在吧!

🎙️ 來賓簡介:

張育軒,業餘中東文化愛好者,經營「說說伊朗」粉專,希望把波斯與中東的歷史人文介紹給更多人。造訪過伊朗、埃及、土耳其、黎巴嫩、突尼西亞等地。略懂波斯語,期望有一天用波斯語唸詩。最喜歡的時光是與朋友抽著水煙喝著茶,最愛的菜是黎巴嫩Tabbouleh。目前住在台北。


網站 https://medium.com/cultureofpersia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alkpersia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alkpersia/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Rn-ZypcBGYSZs5aw_msVyw/featured

✅ 本集重點:

  • (00:03:26) 如何開始對伊朗產生興趣
  • (00:06:48) 波斯的泱泱大國輝煌歷史,那些令伊朗人感到驕傲的時代
  • (00:13:25) 從傳統王朝、現代君主制國家到伊斯蘭教法政體,近代伊朗發生了哪些改變
  • (00:18:50) 1979年伊朗革命帶來的轉變,究竟是發展倒退,還是開創了一個全新模式?
  • (00:24:28) 伊朗的詩歌與細密畫藝術,即使被打敗了仍然繼續閃耀的波斯文化
  • (00:29:20) 文風鼎盛,愛唸書的波斯民族!從頂尖伊斯蘭學者到矽谷新星,到處都是伊朗人
  • (00:31:40) 伊朗的日常生活,政治和宗教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 (00:37:40) 獨樹一格的伊斯蘭國家,伊朗人如何看周遭的鄰居們?
  • (00:43:11) 伊朗新年諾魯茲,跨越文化的新年傳統竟然如此相似?
  • (00:47:17)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如何認識伊朗這個國家?波斯語學習資源推薦
  • (00:51:22) 透過影視作品、品嚐美食與交朋友認識伊朗!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01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20 May 2022EP102 乘著母親之水前進琅勃拉邦,跟著湄公河縱貫寮國! ft. 旅行作家 吳文捷00:57:08

湄公河,上游被稱作瀾滄江,源頭名叫扎曲,下游又名九龍江。她以她那4350公里的巨大身長,流淌於中南半島的大地上,滋養其所經之處的每一個生命,堪稱為東南亞的「母親之河」。

方才結束一段旅程的背包客文捷,因為一個意外的相遇,踏上了沿著湄公河順流而下的旅程。泰北美斯樂的少數民族聚落裡,他們受到怎樣的文化衝擊?集寮國文化大成的古都琅勃拉邦,究竟是哪裡讓他們覺得「怪怪的」?越寮交界的巨大鐘乳石洞,訴說著怎樣的歷史傷痕?三天兩夜的摩托車環遊,又讓他們目睹了怎樣的生死觀?

旅行有無限多種方式,沿著河流旅行當然也是其中一種!這集邀請您跟著文捷那深刻、細膩卻又充滿好奇心與反思的視角,一起沿著湄公河貫穿寮國南北!

註:本集少數段落因為連線因素帶有雜音,懇請大家見諒!

🎙️ 來賓簡介:

吳文捷,作者、背包客,著有《湄公河上的兩人旅行練習》、《開往龍目島的慢船》與《蒼山下,洱海前:我的雲南擺攤人生》。曾到法國當志工與到澳洲打工度假,走過世界最大隘口 Thorong La Pass ,穿越塔斯馬尼亞荒野世界遺產陸上通道(Overland Track),爬過印尼林賈尼(Mount Rinjani) 與婆羅摩火山(Mount Bromo),旅行足跡散布歐亞非十幾國。


網站 https://backpackinglifeguide.co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wuwenchieh0917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ilfaudrarepartir

✅ 本集重點:

  • (00:01:25) 以為是一段旅程的終點,沒想到是下一段旅程的開始
  • (00:06:15) 旅行路線概述
  • (00:08:13) 泰北美斯樂,孤軍從雲南、緬甸到泰國的歷史
  • (00:12:48) 拜訪少數民族阿卡族與栗僳族,意外的文化衝擊
  • (00:18:58) 兩天一夜的慢速旅行,坐船沿著湄公河一路向下
  • (00:22:56) 寮國文化菁華所在琅勃拉邦,從瀾滄王國、琅勃拉邦王國到寮王國的王城
  • (00:26:10) 雖然是文化古鎮,好像有什麼東西怪怪的?
  • (00:31:18) 被觀光化的僧侶佈施,觀光客的身份反思
  • (00:34:22) 寮國越南邊境的兩個小鎮農巧與孟諾,中南半島戰爭被遺忘的戰場
  • (00:38:48) 前派對小鎮萬榮,從輪胎漂流發展成狂歡天堂
  • (00:45:00) 他曲大環線,三天兩夜的摩托車之旅,直擊寮國鄉間生活,水壩帶來的衝擊
  • (00:49:19) 誤入當地葬禮,戰爭的廢物利用之道,全村出動抓蟋蟀,地底河與洞穴
  • (00:55:18) 結語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02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27 May 2022EP103 從大西洋一路晃到太平洋:橫貫美洲大陸的夢幻鐵道旅行!00:49:50

對於生在狹小海島的我來說,搭乘長途鐵路跨越幾千公里的旅程、在疾駛中的車廂裡悠然入眠,是從小一直都有的夢想;而終於在25歲那年,我因緣際會搭上了四天三夜的Amtrak長途列車「西南酋長號」(Southwest Chief),從波士頓一路晃呀晃的晃到洛杉磯!

曾經是超級鐵路大國的美國,在全盛時期經歷過怎樣令人難以想像的榮景?差點走入歷史的長途旅客列車,又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被搶救成功,甚至還一路營運到今天?在這幾千公里長的旅程中,車窗外晃過了哪些另人印象深刻的風景?火車上的吃喝拉撒睡等民生需求,又是如何運作的?

這集就讓主廚帶著各位從芝加哥聯合車站出發,一起坐上這班長途列車,前往千里之外的加州洛杉磯!除了旅途中的點點滴滴以外,主廚也會簡單介紹各國臥鋪列車的類似之處,以及美國長途列車中最值得推薦的路段。喜歡鐵道旅行的你,趕快跟我們一起登上這班列車吧!

封面圖片來源 Jerry Huddleston from Hampton, Minnesota, US, CC BY 2.0 , via Wikimedia Commons

開場台北車站廣播錄音來源 sinoharaizumi,台鐵台北車站月台破音大嬸自動廣播 https://youtube.com/watch?v=97v6qErox08

✅ 本集重點:

  • (00:04:19) 聊聊世界各地臥舖火車的類似之處
  • (00:07:52) 為什麼美國的臥鋪列車票價如此昂貴
  • (00:11:44) 美國鐵路史話:從鼎盛時期走向崩盤,差點走入歷史卻又絕處逢生
  • (00:18:18) 旅程的起點芝加哥聯合車站,一起來開箱Southwest Chief列車編組!
  • (00:23:17) 火車上的晚餐吃什麼?一邊用餐一邊看密西西比河上的夕陽!
  • (00:25:41) 風華猶存堪薩斯市聯合車站,美國火車站的命名邏輯,火車上的第一個夜晚
  • (00:29:35) 親自感受往西前進的氣候變化,關於聖塔菲小徑
  • (00:32:29) 視野超好的展望車廂,新墨西哥荒野風景一覽無遺,Pueblo建築風格
  • (00:36:05) 科羅拉多高原的沉積岩地形,色彩絢麗的紅色岩石如何形成
  • (00:38:16) 火車上都是有錢有閒的退休人士!而我則是準備要開始第一份工作
  • (00:41:53) 美國長途鐵路旅行精華推薦,四大主題:森林、高山、荒野、大海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03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03 Jun 2022EP104 當她騎著自行車,來到上進、好客、崇尚自由與和平的土地:伊朗 ft. 單車背包客 Yoga00:48:37

「我很驕傲的將這個獎獻給我國家的人們,一個尊重所有文化與文明、且鄙視戰爭與怨恨的民族!」

2012年的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以《分居風暴》(A Separation)奪得最佳外語片的伊朗導演阿斯哈.法哈蒂(Asghar Farhadi),在美國好萊塢的舞台上這樣意有所指地表示,一語道盡了在當今國際局勢下伊朗人的心聲。

曾經在EP14、EP15分享自行車橫越沙烏地阿拉伯的單車背包客Yoga,睽違近兩年重磅回歸旅行熱炒店!立志單車橫越歐亞大陸的她,從吉爾吉斯出發穿過帕米爾高原與中亞各國,來到伊朗這個不得不經過的國家;原本不太了解伊朗的她,沒想到竟然愛上這片土地,在這裡一待就是兩個半月!

自行車旅行的路上,究竟是什麼樣神奇的現象每天照三餐上演,讓Yoga被牢牢地黏在這片土地上?在這個人才輩出的優秀民族中,教育程度極高的伊朗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國家與政治?伊斯蘭教法下的伊朗女性,又是怎樣擁抱自我,在看似受限的社會現實中活出一片天?

這集節目不僅僅是個單車遊記,更充滿著關於歷史、民族、性別與自我的觀察與反思;在此邀請各位和我一起加入Yoga的旅程,一起感受旅行路上的所有驚喜、溫暖、荒謬與委屈,並且在經歷這些後遇見最真實的自己!

  • 本集節目錄音時間為2022年2月中。
  • (00:13:33) 更新:核協議的大約2022年2月底開始在維也納談,最近已經到了最後階段。
  • (00:38:28) 更正:Yoga住在沙烏地旅館的時間應為近5個月。

🎙️ 來賓簡介:

Yoga,旅行16個月的單車背包客,從吉爾吉斯帕米爾高原途經8個穆斯林國家,到達沙烏地阿拉伯的紅海海岸,因Covid-19疫情滯留沙國多時,最後在歐洲阿爾卑斯山區結束旅程。

✅ 本集重點:

  • (00:02:39) 伊朗到底特別在哪,為什麼會特別想來分享?
  • (00:08:06) 從現代君主制到伊斯蘭教法,1960年代以後的伊朗
  • (00:11:11) 2019-2020抗議風潮中的伊朗,Yoga在當地的社會觀察
  • (00:14:16) 進入伊朗的第一天,馬上被熱情客套給嚇到?
  • (00:18:36) 被路人邀請參加生日派對,結果卻誤入穆罕默德的誕辰慶祝?
  • (00:25:28) 她在伊朗遇見的她們,關於伊朗社會中的女性
  • (00:30:53) 獨立自主的伊朗女性,與壓不住的伊朗人心聲
  • (00:34:40) 中場休息,主廚串場引言
  • (00:36:16) 關於女性在伊斯蘭國家旅行,更深一層的省思
  • (00:40:15) 原來女性旅人承受的風險真的不同
  • (00:43:19) 事後來到警局報案,沒想到他們的反應是⋯⋯
  • (00:45:33) 認識伊朗的資源與影視作品推薦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04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10 Jun 2022EP105 騎著鐵馬,從德馬溫峰皚皚雪山到波斯灣嬉皮海島,遇見伊朗的每一分奇葩與美好! ft. 單車背包客 Yoga00:45:53

進入伊朗第三部曲,這集我們總算要來好好聊旅行了!

在背包客界,凡是去過伊朗的人似乎沒有不喜歡的,然而在享受當地的熱情與美景之前,迎面而來的卻是各種不可思議的神奇規定!而對於必須在此自行車旅行兩個半月的Yoga來說,難度又更高了一些!她究竟是遇到了哪些別國沒有的奇特規定?後來又是如何搞定這一切的?

而伊朗的旅行景點,最為人熟知的大概是號稱統治半個天下的伊斯法罕皇家廣場 (Naqsh-e Jahan Square) ,與IG網美們絕對不會錯過的設拉子的莫克清真寺 (Nasir-ol-Molk Mosque,俗稱粉紅清真寺);然而在這些以外,伊朗其實還有好多讓人意想不到的美景——從皓皓白雪覆蓋的亞洲第一高火山德馬溫峰(Mount Damavand)、存留了祆教文化傳統的城市雅茲德、隱身山間的絕美小鎮Farsian,到嬉皮路線的波斯灣度假海島霍爾木茲⋯⋯。旅行路上你想看的,伊朗可能通通都有!

當然在節目的最後,我們還是不會忘記要來介紹美食!想要更了解伊朗這個國家、波斯這個文明,以及那些單車旅行才會發現的美麗角落,這集跟著Yoga的鐵馬旅程,一次全部推薦給大家!

溫馨提醒:伊朗情勢變化非常快速,所有的規定與旅行風險都隨時在改變,規劃旅行時務必自行研究相關資訊,充分評估最新情況後再決定是否前往!

🎙️ 來賓簡介:

Yoga,旅行16個月的單車背包客,從吉爾吉斯帕米爾高原途經8個穆斯林國家,到達沙烏地阿拉伯的紅海海岸,因Covid-19疫情滯留沙國多時,最後在歐洲阿爾卑斯山區結束旅程。

✅ 本集重點:

  • (00:02:20) 陸路旅行,光是實體簽證就超級複雜!到底要怎樣申請?如何延簽?
  • (00:06:32) 通貨嚴重膨脹下的伊朗貨幣,不斷變化的貨幣單位!記得這裡不能刷外國信用卡
  • (00:09:49) 關於住宿:走在灰色地帶的青年旅館,便宜又高品質的背包客住宿!
  • (00:10:23) 關於手機:外國人一張SIM卡只能用30天!伊朗的Uber便宜又好用
  • (00:13:02) 在伊朗剪頭髮的經驗,走錯髮廊一樣成功剪完頭髮
  • (00:14:25) 伊朗旅行路線概述
  • (00:17:47) 霍爾木茲島(Hormuz Island),被葡萄牙統治過的波斯灣嬉皮海島
  • (00:21:40) 雅茲德(Yazd)的祆教文化景觀與徒步導覽,希爾庫山遇見伊朗山友
  • (00:25:44) 伊斯蘭建築經典:馬什哈德伊瑪目陵、設拉子粉紅清真寺,女性出入清真寺注意事項
  • (00:27:58) 國際大都會德黑蘭,一條街搞定所有補給!大內宣景點前美國大使館
  • (00:31:15) Kashan旁NushAbad小鎮地下城建築
  • (00:32:36) 種類繁多又超級美味的伊朗麵包
  • (00:35:02) 國民飲料薄荷優格,與各種花式番紅花(Saffron)料理,設拉子有提供表演的地下特色餐廳
  • (00:38:50) 伊朗盛產石榴(pomegranate),隨處可以吃到喝到,還可以入菜!
  • (00:41:06) 另外一種「料理」,水煙(hookah)與鴉片
  • (00:43:38) 結語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05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17 Jun 2022EP106 甜點來啦~!來自舊金山的東方風味,幸運餅乾身世大解密!00:39:25

旅行熱炒店除了營養豐富、乾貨滿滿的主菜之外,應聽眾要求,EP106就讓我們來個稍微輕鬆一點的「甜點級」內容吧!而這集的主角正是一種風行於北美中餐館裡的甜點:幸運餅乾(fortune cookie)。

幸運餅乾可以說是北美中餐館裡的標準配備,也是中餐館用餐經驗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它在真正的亞洲華人世界裡其實是不存在的!這樣一個只存在移民群體中的食物,究竟是如何被創造出來,又是怎樣風靡整個北美洲的呢?

這集我們會先將鏡頭拉回19世紀末的舊金山,看看當時的亞裔移民究竟為什麼突然做起了幸運餅乾;接著則會聚焦於一段美國的黑歷史,談談它如何陰錯陽差讓幸運餅乾變成了中餐館的象徵;最後我們還會順便聊聊那些北美中餐館裡的招牌料理——雜碎(Chop Suey)、左宗棠雞、橙汁雞、宮保雞丁,鑑定一下它們分別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

旅行熱炒店首次用甜點帶大家去旅行!不管你現在是飢腸轆轆、飯飽酒足還是食慾缺缺,都進來和我們一起享受一下這段愉悅的下午茶時光吧~!

✅ 本集重點:

  • (00:00:20) 簡單來分享一下聽眾回饋
  • (00:05:28) 「甜點型」集數,節目的新嘗試
  • (00:09:38) 幸運餅乾研究權威表示它的原型來自日本;舊金山勉強堂vs.洛杉磯風月堂之爭
  • (00:13:48) 舊金山的神秘數字:49,與金門公園的誕生
  • (00:17:08) 1894年國際博覽會建造的日本村,如何成為後來萩原家經營的日本茶園(Japanese Tea Garden)
  • (00:22:07) 1906年舊金山地震後興建的日本城,與岡村家創立的老字號甜點店勉強堂
  • (00:25:18) 1942年美國西海岸的日裔人士被強迫遷移到集中營,意外讓幸運餅乾落入他人之手
  • (00:29:51) 二次大戰結束,美國大兵返鄉前在舊金山中國城吃飯,將幸運餅乾推向全國中餐館
  • (00:33:00) 結語:明明是滿足西方人想像的偽東方食物,為何仍然被亞裔移民接納成文化的一部份?
  • (00:34:04) 補充:中餐館熱門菜色點評,關於雜碎(Chop Suey)、左宗棠雞、橙汁雞、宮保雞丁的誕生故事
  • (00:38:10) 推薦:幸運餅乾的主題歌,日本的國民神曲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06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24 Jun 2022EP107 住進斐濟人家中,12月艷陽下的海島風聖誕節! ft. Refugee 101 Taiwan 胡鈞媛00:41:30

在南太平洋海島上度過聖誕節,究竟是什麼感覺呢?

曾經接受旅行熱炒店訪問的 Refugee 101 Taiwan 創辦人鈞媛,在難民議題之外,其實是個經驗豐富的背包好手!早在大學時期,就規劃了踏遍五大洲的海外工作計畫;也就是懷抱著這樣的雄心壯志,她轉了好幾趟飛機,來到了12月的斐濟。

雖然在當地工作的計劃終究失敗了,卻因為一次意外的偶遇,讓她進入了在地鄉下人家,感受了最有斐濟風味的聖誕節。對於文化衝擊習以為常的她,在這裡碰到了什麼事情,讓她發現原來所謂的「融入」其實比想像的困難?離開了觀光景點,一般斐濟人家的生活是什麼樣子?而澳洲、紐西蘭與中國,又是如何影響著這個地位舉足輕重的太平洋島國?

繼很久之前分享的索羅門群島之後,我們終於再次回到美拉尼西亞!和我們一起順著太平洋的海風飛往斐濟,感受一下那海島風格的生活節奏吧!

封面圖片來源 Queens Rd, Coral Coast, Fiji by Maksym Kozlenko, CC BY 4.0 , via Wikimedia Commons

🎙️ 來賓簡介:

胡鈞媛,10歲的夢想是揹著畫架環遊世界,目前走過60個國家,不過帶上的不是畫架,而是一顆探究當地議題的好奇心。自2015年起認識敘利亞難民後投入難民議題,在約旦巴勒斯坦難民營擔任志工、到黎巴嫩貝卡谷地實地走訪、在英國攻讀教育和國際發展碩士,研究約旦難民高等教育議題,並於倫敦從事未成年難民庇護所工作。成立Refugee 101 Taiwan,讓更多臺灣人認識難民議題。曾入選《關鍵評論網》「未來大人物」與Tatler「台灣Gen. T新銳先鋒」。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104676894801001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efugee_101_taiwan

✅ 本集重點:

  • (00:03:53) 前往斐濟的契機,兩年五大洲的遠大實習計畫
  • (00:05:30) 斐濟簡介:大洋洲、大英國協、前英國殖民地、神奇的獨立紀念日
  • (00:09:55) 轉機再轉機,前往斐濟的旅程
  • (00:12:40) 降落斐濟後的第一印象,背包客路線的開始
  • (00:15:00) 一個簡單的打招呼,換來住進當地人家中的機會!
  • (00:17:13) 請你換上裙子、脫下帽子!文化衝擊馬上到來
  • (00:22:01) 斐濟人家中的生活日常;在斐濟過聖誕,和你想的不一樣
  • (00:27:30) 自由西巴布亞運動,和斐濟有什麼關係?
  • (00:30:13) 斐濟有什麼好玩的?
  • (00:34:41) 斐濟人的樂天步調,海島人的生活風格
  • (00:37:01) 回顧這段旅程的心得
  • (00:39:30) Refugee 101 Taiwan 簡介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07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08 Jul 2022EP108 主廚這集不能查資料!沒有計劃的內華達荒野公路旅行00:43:25

休息一週之後,主廚滿血回歸啦!這集節目給了自己一個史無前例的大挑戰:不可以查資料,也不可以寫大綱,只能在錄音時間內100%即興發揮!這樣隨性搞出來的一集節目,究竟會長成什麼樣子咧?

這集分享的旅行內容,是剛過的7月4日國慶節週末,一趟沒有計劃的旅行——是的,向來是計劃控的主廚,這次竟然要嘗試旅途中當天才決定晚上要住在哪!

但即使沒有計畫,旅途中還是與好多有趣的地方與故事相遇!我們會從加州鄉間莫名其妙出現的華人小鎮,聊到在內華達山脈深處建造鐵路的艱辛過往,再從內華達州的博弈產業、上演黑歷史的印地安寄宿學校、獸力時代的大陸橫貫運輸,聊到沙漠裡的乾燥地形與嬉皮文化!

沒有計畫的旅行,加上沒有大綱的節目內容,這集節目究竟會呈現出怎樣的畫風呢?跟主廚一起迎向這些全新的嘗試吧!

✅ 本集重點:

  • (00:00:20) 滿血回歸的全新挑戰:不能寫大綱、不能查資料!
  • (00:04:34) 沙加緬度三角洲(Sacramento Delta)的華人農村小鎮:樂居(Locke)
  • (00:13:42) 路上聽別台 podcast ,報導者和轉角國際傻傻分不清楚?
  • (00:15:40) 內華達山脈(Sierra Nevada)深處的艱鉅鐵路工程,功不可沒的華裔工人
  • (00:20:43) 關於內華達州、雷諾(Reno)與賭博產業,老字號賭場的出路
  • (00:25:47) 卡爾森市(Carson City)印地安寄宿學校(boarding school),和你想的不一樣
  • (00:31:11) 鐵路出現之前的超高速動物運輸服務,小馬快遞(Pony Express)與富國銀行(Wells Fargo)
  • (00:35:44) 大盆地(Great Basin):乾燥地形與嬉皮文化
  • (00:41:13) 錄音地點:Beatty, NV,結語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08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15 Jul 2022EP109 時代在走,高度要有!戶外咖無法不愛上的科羅拉多 ft. 丹佛阿晏00:42:39

只要住在這裡,就算整天在家躺平,仍然能夠隨時保持「高人一等」!歡迎來到海拔 1,609 公尺的「一英里」城市丹佛,以及平均高度 2,070 公尺的美國最高州,科羅拉多。

這個位在美國中部偏西的州份,形狀是強迫症患者最愛的長方形,看似平凡無奇,實則充滿驚喜!坐擁洛磯山脈精華的她,境內擁有58座超過14,000英尺(4,267公尺)的高峰,讓戶外運動愛好者完全不用擔心沒有山可以爬!無論戶外用品店的密度還是人均腳踏車數量都名列前茅,讓不少戶外咖一搬到這裡就再也無法離開!

不僅自然風光不讓鬚眉,文化上來說她也總是走在別人前面,她是全美國第一個大麻合法化的州,還是第一個可以用虛擬貨幣繳稅的州!而她也很不可思議的和地球另一端有著許多神秘連結,無論是冷戰初期訓練流亡藏人的神秘基地,還是80年代與塔吉克跨越鐵幕的友誼,甚至是那位在節目上一再出現的「孫先生」,以及第14屆中華民國總統,都和科羅拉多以及丹佛有關!

這塊土地究竟藏著多少秘密,等待著我們去發掘?這集節目就讓已經愛上科羅拉多的台灣人丹佛阿晏,帶著我們一起去那裡看看吧!

🎙️ 來賓簡介:

丹佛阿晏,旅居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員林人。數位核能元宇宙機構物聯網大數據網路工程師,熱愛美食、飯店/兩艙點數旅遊及滑雪、登山、水上活動,征服過臺灣數座百岳,美國多座14er。夏天帶小孩開越野車 off-road,冬天在結冰湖上甩尾。經營Instagram 《爬啪茂宜在丹佛 papamaui_dnvr》。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papamaui_dnvr/

✅ 本集重點:

  • (00:01:17) 歡迎來賓:丹佛阿晏!為什麼會想要來節目上介紹科羅拉多與丹佛呢?
  • (00:05:05) 地理:四條直線就可以畫完的州界!為什麼德州無法和科羅拉多接壤
  • (00:08:54) 歷史:總是走在別人前面!淘金、科技產業、大麻合法、虛擬貨幣付州稅
  • (00:11:02) 58座超過14,000英尺(4,267公尺)的高山,還可以一天爬4座,根本戶外運動天堂
  • (00:15:22) 納粹和共濟會的邪惡勢力交會之處?暗藏神祕符碼的丹佛國際機場
  • (00:21:02) 波德(Boulder)不只是大學城,紀念著冷戰時期跨越鐵幕友誼塔吉克茶屋
  • (00:26:50) 南方公園(South Park)的原型費爾普萊(Fairplay),想來淘金隨時歡迎!
  • (00:27:58) 萊德維爾(Leadville),最像青藏高原的地方,美軍指定的高海拔作戰訓練基地
  • (00:31:15) Camp Hale 冷戰時期的流亡藏人秘密訓練基地,科羅拉多山區與佛教的不解之緣
  • (00:34:18) 丹佛(Denver),好山好水還有好啤酒!
  • (00:36:00) 布朗皇宮飯店(Brown Palace),孫文和披頭四都曾經住過的地方
  • (00:38:35) 結語與建議:任何時候都精彩,一年四季都適合去!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09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22 Jul 2022EP110 通往波羅的海的偉大航路:里加、拉脫維亞與聖母之土00:45:10

在波羅的海三國中被夾在中間的拉脫維亞,論規模比不上樓下的立陶宛,論國際能見度比不上樓上的愛沙尼亞,可以說是個一不小心就會被外人忽略的「老二」;但也就是因為如此,立志帶大家深入認識所有國家的旅行熱炒店,當然就要來好好聊聊拉脫維亞啦!

📍 拉脫維亞擁有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國旗之一,紅底白線的旗幟已經在地表上飄揚了至少700年,然而當年那個國家卻不叫拉脫維亞,而且還曾經是日耳曼人、斯堪地那維亞人與斯拉夫人相互競逐的場域?

📍 一次大戰之後首次建國(1918-1940)的拉脫維亞,蓋起了一座巨大的自由紀念碑;這樣一座充滿民族主義與「拉獨」傾向的地標,為什麼能安然度過蘇聯時期(1940-1991)而且仍然完好無缺?

📍 首都里加曾經是漢薩同盟的重要據點,也曾是俄羅斯航向波羅的海的通道,至今仍是歐洲中世紀舊城中的瑰寶。但為什麼每座教堂頂上都站著一隻公雞?漫步於新藝術運動建築林立的城裡,又是怎樣的感覺?

看似不起眼的角落生物,其實有著許多值得你我去了解、課本上不會教的故事。和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拉脫維亞吧!

✅ 本集重點:

  • (00:03:30) 先來聊聊三個波羅的海國家,到底誰跟誰比較像?
  • (00:08:55) 抵達拉脫維亞,坐公車晃進市區,火車站商場一次搞定所有雜事
  • (00:11:10) 從異教部落成為聖母之土,漢薩同盟成員里加
  • (00:14:24) 鐘塔頂上站著一隻公雞,里加的教堂與拉脫維亞的信仰版圖
  • (00:17:43) House of Blackheads 商會與新藝術運動建築 (Art Nouveau)
  • (00:21:10) 俄羅斯大魔王的征服,與拉脫維亞的第一次獨立
  • (00:26:50) 被蘇聯兼併後的拉脫維亞,與第二次的獨立
  • (00:32:32) Sigulda:Gauja 國家公園與 Turaida 城堡
  • (00:37:17) Cesis:因斑駁而美麗的小鎮,聖約翰教堂與城堡傳說
  • (00:41:19) 加入了歐盟與北約的拉脫維亞,從此就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嗎?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10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29 Jul 2022EP111 跟著玄奘走進中亞,重返大唐西域記裡的佛教盛世! ft. 中亞之心 FUN絲路 CK郭麗敏00:50:17

談到佛教文化圈,我們首先想到的或許是東南亞、青藏高原與東亞漢字文化圈,怎麼想都不會將中亞和佛教連在一起;然而在被伊斯蘭化之前的中亞,正是佛教文化的重鎮所在!不只曾經建立過多個佛教王國,還將佛教傳入了中國,從玄奘在大唐西域記裡面的記載便可見識當年盛況。

只是當年伽藍林立、僧侶滿街的景象,隨著伊斯蘭的來到而灰飛煙滅。究竟現在去中亞,除了欣賞伊斯蘭政權留下的華麗經學院、緬懷過去蘇聯時期的冰冷建築之外,還有辦法看到佛教盛世的任何一點蛛絲馬跡嗎?

有的!本集的來賓CK郭麗敏,推動中亞與台灣藝術交流近20年;因為藝術而愛上中亞的她,在一次又一次的來往之後,發現那裡仍然潛藏著好多佛教盛世留下的痕跡!無論是博物館裡的出土文物、被拆了又蓋的宗教建築,甚至是流傳至今的民間習俗,處處都讓人重新理解中國古籍中記載的「西域」,在伊斯蘭與蒙古來到之前,曾經擁有過多麼不同的文化面貌!

這集我們將跟著CK一起,沿著當年玄奘西行的路線,拜訪烏茲別克與塔吉克境內的幾處地點,發現那裡遺留的歷史片段,也重新理解它們和今日的連結。跟著我們一起出發,搭乘時光機前往十幾個世紀前的中亞吧!

🎙️ 來賓簡介:

CK 郭麗敏,常被中亞人說長得像中亞人的台客。

在學時主修法語及藝術管理,結合所學、志趣和旅行的文化工作者。創辦國際非政府組織「國際民間藝術組織」(IOV)在台分會及「台北絲文中心」,致力於推動國際文化交流展演活動。因為想將台灣文化帶到從未有台灣表演團體到達的地方而踏入中亞,進而愛上文化豐厚的中亞。

喜歡用展演活動探索遙遠、陌生的國度,文化觸角觸及蒙古、西伯利亞、中亞、西亞、阿拉伯及北非地區,現專注於歐亞大陸絲路文化的探索與寫作。

著作:

  • 《絲路的十字路口:中亞之心.烏茲別克》
  • 《馳騁草原絲路:歐亞之心.哈薩克 & 吉爾吉斯》

網站 https://www.taisilk.org.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k.funsilkroad/

✅ 本集重點:

  • (00:02:18) 如何與中亞結緣
  • (00:08:22) 玄奘西行取經路線概述
  • (00:13:56) 撒馬爾罕地表下埋藏的歷史過往
  • (00:19:07) 大唐盛世的出現,西域文化功不可沒
  • (00:23:46) 撒馬爾罕今天還能見到的遺跡
  • (00:29:33) 往南前行路上,婦女在路邊做土炸彈?
  • (00:34:09) 特美茲與附近的貴霜王朝遺跡
  • (00:43:07) 杜尚貝博物館裡的見聞
  • (00:46:25) 風景很美但也嚇死人的帕米爾公路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11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05 Aug 2022EP112 騎馬民族與駱駝商隊相遇之處:李白的出生地,吉爾吉斯碎葉城與天山北路 ft. 中亞之心 FUN絲路 CK郭麗敏00:39:13

「清池西北行五百餘里,至素葉水城。城周六七里,諸國商胡雜居也。」——大唐西域記卷一.三十四國

唐太宗貞觀三年(西元629年),西行求法的玄奘翻過天山山脈,來到當時西突厥汗國的大城,又名素葉的碎葉(Suyab),目睹了異邦商旅熙來攘往的國際大都會景象,並且拜見了可汗統葉護。當時的他一定不知道在70年後,被大唐征服之後的這裡,竟然會出生一位以絕頂文采輝映後世的詩仙李白!

如今埋沒於荒煙蔓草中的碎葉城,當年究竟有多麼國際化、有過怎樣的繁華?吉爾吉斯的土壤究竟有什麼神奇之處,竟然可以在一千多年後又孕育出一位蘇聯大文豪,欽吉斯.艾特瑪托夫(Chinghiz Torekulovich,1928-2008)?考古學家在黃土之下,發現了什麼跟武則天有關的漢傳佛教遺跡?座落於天山北路、跟吉爾吉斯的稱兄道弟的「金武士」哈薩克,又留下了怎樣的佛教印記?

中央歐亞自古是無數民族相會之處,自然也是許多不同信仰交融之地。多年累積的探索與淬鍊,讓來賓CK有了怎樣的體悟?邀請您再次加入我們的中亞旅程,走進天山北緣的歷史更迭場景中,發現那超越文化與時代的生活智慧!

🎙️ 來賓簡介:

CK 郭麗敏,常被中亞人說長得像中亞人的台客。

在學時主修法語及藝術管理,結合所學、志趣和旅行的文化工作者。創辦國際非政府組織「國際民間藝術組織」(IOV)在台分會及「台北絲文中心」,致力於推動國際文化交流展演活動。因為想將台灣文化帶到從未有台灣表演團體到達的地方而踏入中亞,進而愛上文化豐厚的中亞。

喜歡用展演活動探索遙遠、陌生的國度,文化觸角觸及蒙古、西伯利亞、中亞、西亞、阿拉伯及北非地區,現專注於歐亞大陸絲路文化的探索與寫作。

著作:

  • 《絲路的十字路口:中亞之心.烏茲別克》
  • 《馳騁草原絲路:歐亞之心.哈薩克 & 吉爾吉斯》

網站 https://www.taisilk.org.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k.funsilkroad/

✅ 本集重點:

  • (00:03:36) 中亞的瑞士吉爾吉斯,看似是一片黃土的碎葉城其實很精彩
  • (00:07:29) 草原絲路與綠洲絲路,兩個系統在天山北路交會
  • (00:12:33) 玄奘到訪時候的碎葉城超級國際化,擁有三種不同佛教的寺院
  • (00:16:52) 李白可能擁有的混血身世,與一千年後再次出現的大文豪欽吉斯.艾特瑪托夫
  • (00:20:38) 天山北路上住著金武士,吉爾吉斯的兄弟之邦哈薩克
  • (00:24:54) 從阿拉木圖出發,尋找山間的藏傳佛教岩畫與準噶爾汗國遺跡
  • (00:30:46) 每個宗教裡都有著人生道理,中亞的信仰教我們的生活智慧
  • (00:37:49) 結語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12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19 Aug 2022EP113 Mambo!在坦尚尼亞請說史瓦希利語,沒有內戰的東非和平之地 ft. 不小心就搬來非洲 Yvonne00:57:31

“Hakuna matata, what a wonderful phrase!”

這句出自迪士尼動畫《獅子王》的台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一首輕鬆詼諧的歌曲,讓「不要擔心」這個史瓦希利語單字廣為人知。事實上不只這句歌詞,獅子王裡所有角色的名字全都來自史瓦希利語;而最多人使用這個語言的國家,正是這集的主角——坦尚尼亞!

在眾多漠南非洲的國家中,坦尚尼亞可說是個特例:內部文化歧異度非常高,但獨立之後卻從來沒有打過內戰,而且還讓九成的人都有辦法說同一種語言!除此之外,她其實是由兩個國家合併而成,但合併之後卻一直相安無事,這是近代歷史上極為罕見的案例,甚至還有餘裕去當周邊國家的和事佬。坦尚尼亞,到底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

這集由戲稱自己「不小心搬到坦尚尼亞」的 Yvonne,來為大家解鎖這個國家!史瓦希利語的問候,不來回個6句絕不善罷甘休?為什麼住在坦尚尼亞生活一定要夠嗨,才能真正融入當地?生活在最大城市三蘭港,可以見到各國移民齊聚一堂,不只有文青咖啡館,還能看著印度洋的日出做瑜伽?觀光客趨之若騖的吉力馬札羅山、Safari 獵遊和桑吉巴等印度洋海島,又該怎麼玩,才能擁有一趟愉快而且難忘的旅程?

這集跟我們一起去坦尚尼亞,學習用史瓦希利語和那裡的人們寒暄,並徜徉在印度洋畔的白色沙灘上,感受這個和平國度的獨特魅力吧!

本集提到的重要地點、專有名詞:

  • 坦干伊加 Tanganyika
  • 三蘭港 Dar es Salaam
  • 杜篤瑪(多多馬) Dodoma (坦尚尼亞首都)
  • 吉力馬札羅山 Mount Kilimanjaro
  • 賽倫蓋蒂國家公園 Serengeti National Park
  • 米庫米國家公園 Mikumi National Park

  • 桑吉巴(尚吉巴) Zanzibar
  • 石頭城 Stone Town
  • 瑪菲亞島 Mafia Island

  • 朱利葉斯·尼雷爾 Julius Kambarage Nyerere (坦尚尼亞首任總統)
  • 阿魯沙宣言 Arusha Declaration (1967年,宣告非洲社會主義路線的開端)
  • 東非共同體 East African Community (EAC,1967-1977年存在,2000年再次成立,目前正推動東非各國使用共同貨幣)

本集提到的史瓦希利語問候教學:

  • Mambo! 你好、都好嗎?
  • Poa! 很好!
  • Mzima? 有問題嗎?
  • Mzima! 沒問題!
  • Salama? 和平嗎?
  • Salama! 和平!

🎙️ 來賓簡介:

Yvonne,土生土長台灣人。與男友結束三年遠距戀愛、結婚後一起搬到坦尚尼亞,在抵達坦尚尼亞之前完全沒踏上過非洲大陸,對於坦尚尼亞是個什麼樣的國家更是不了解,但是實際居住過後發現坦尚尼亞跟當初想像的完全不一樣。為了向親友介紹這個陌生的國家以及紀錄自己跟當地人的愛恨情仇而經營instagram《不小心就搬來非洲》,除此之外,也跟當地旅行社合作推廣坦尚尼亞旅遊。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w.kr.tanzania/

✅ 本集重點:

  • (00:02:49) 怎麼會「不小心」搬到坦尚尼亞?非洲假髮產業原來有著廣大商機
  • (00:08:30) 二合一的國家,坦尚尼亞=坦干伊加+尚吉巴,中東與南亞文化的巨大影響
  • (00:14:06) 為什麼這個國家能夠那麼和平?獨立後的歷史,史瓦希利語如何團結全國
  • (00:21:42) 遲到是坦尚尼亞的日常!準時有那麼難嗎?
  • (00:31:14) 三蘭港物質生活其實還不錯!文青咖啡館與印度洋日出瑜伽
  • (00:37:41) 除了吉力馬札羅山和賽倫蓋蒂國家公園,還要另外大推Mikumi國家公園與Mafia島!
  • (00:45:49) 香料的聖地,桑吉巴的石頭城、阿曼帝國遺跡與伊斯蘭建築
  • (00:49:09) 旅行小撇步分享,史瓦希利與基本問候對話教學時間
  • (00:55:32) 結語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13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02 Sep 2022EP114 莫斯科,你還好嗎?2月24日之前與之後,俄羅斯的都會生活日常 ft. 俄語森林 卡嘉00:49:10

2022年2月24的開始的那一場戰爭,改變了烏克蘭,改變了整個歐洲,當然免不了的,也改變了戰線另一端的那個國家:俄羅斯聯邦。

關於戰爭中的俄羅斯,媒體讓我們看到的較多是克里姆林宮裡的老謀深算,但住在俄羅斯的平民老百姓,對於戰爭的開啟又是怎麼想的呢?半年過去了,西方國家使出的經濟制裁連續技,如何影響著俄羅斯人的日常生活?那些反對戰爭的俄羅斯人,又是如何面對這場還看不到盡頭的戰事?

本集的來賓卡嘉,以莫斯科日常生活的視角出發,和我們分享2月24日前後莫斯科的第一手觀察,以及半年之後的今天情勢有了怎樣的轉變。除了戰爭期間的平民視角之外,卡嘉也會以旅俄六年的經歷,和我們聊聊莫斯科這座城市,以及居住在那裡的人們——原來俄羅斯人其實非常溫暖熱情、重視關係和儀式感?現在哪些生活細節中,還能見到蘇聯的痕跡?在下班或放假狀態的他們,又是用什麼方式充電?

這集和我們一起前往莫斯科,搭上長長的電扶梯前往深處的地鐵車站,聽聽這座城市的聲響,並且感受在克里姆林宮以外,俄羅斯人那真實而溫暖的一面吧!

勘誤

  • (00:39:21) 閏年的修正幅度應為:每400年少閏3天,也就是說2000年為閏年,但2100、2200、2300年非閏年,依此類推。
  • (00:48:47) 俄羅斯芭蕾舞團在台灣確診發生時間應為2020年12月。

莫斯科七姊妹

位於俄羅斯莫斯科的一系列史達林式建築,結合了巴洛克式和哥德式的建築風格,與美國1930年代摩天樓的建築技術(取自維基百科)。

莫斯科國立大學主樓 (1953)

Главное здание МГУ на Воробьёвых горах

藝術家公寓 (1952)

Жилой дом на Котельнической набережной

庫德林廣場大樓 (1954)

Жилой дом на Кудринской площади

莫斯科列寧格勒希爾頓酒店 (1954)

Гостиница «Ленинградская»

烏克蘭酒店 (1953)

Гостиница «Украина»

俄羅斯外交部大樓 (1953)

Здание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иностранных дел

重工業部紅門大樓 (1952)

Административно-жилое здание возле «Красных ворот»

俄羅斯重要假期列表

  • 1/1 新年假期 Новый год
  • 1/7 東正教聖誕節 Рождество Христово
    • 新年的嚴寒老人與雪姑娘,年底就會出來發送禮物,直到新年結束
  • 2/23 祖國保衛者日 День защитника Отечества (蘇聯時期為建軍節,或稱男人節)
  • 復活節前8週 謝肉節 Ма́сленица (送冬節)*
    • 東正教大齋期(Lent)之前的節日,由於大齋期間不得吃肉,因此這天是向肉暫時告別的日子。
  • 3/8 國際婦女節
  • 4月初至5月初之間 東正教復活節*
  • 5/1 春天和勞動節
  • 5/9 勝利日 День Победы (蘇聯為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
    • 特維爾大街有閱兵遊行,可至勝利公園像穿軍服帶勳章的二戰英雄獻花致意,晚上可以看煙火秀。
  • 6/12 俄羅斯日 День России (1992年俄羅斯聯邦主權宣言日)
  • 8/22 國旗日
  • 11/3-4 團結日 День народного единства

*表示非法定假期

俄羅斯聖誕節人物

俄羅斯版本的聖誕老人/聖尼古拉斯:嚴寒老人 Ded Moroz

也作霜老人、新年老人、雪老人,是俄羅斯民間傳說中類似聖誕老人和聖尼古拉的角色。他身著藍色大衣,頭戴俄羅斯傳統貴族帽,新年時與孫女雪姑娘乘坐馬車前往各地巡遊,為孩子送去禮物與祝福(取自維基百科)。

嚴寒老人的孫女:雪姑娘 Snegurochka

嚴寒老人/新年老人/新年爺爺的孫女及助手,形象不僅出現在俄羅斯民間儀式中,在俄羅斯的口頭文學創作中也以民間童話中提到的:「用雪堆造,並且復活」的形象呈現(取自維基百科)。

俄羅斯人必看的蘇聯賀歲電影:《命運的捉弄》(The Irony of Fate,1976)

蘇聯史上最成功的愛情喜劇片之一,至今仍然是俄羅斯人除夕夜必看的電影,描述住在莫斯科的主角Zhenya,在除夕夜酒酣耳熱之際被朋友送往列寧格勒(今聖彼得堡),走入和自己莫斯科住所一樣的門牌號碼,結果和列寧格勒的女主角Nadya陰錯陽差發展出愛情的故事。

蘇聯搖滾傳奇:維克多.崔,Kino樂團團長(Ви́ктор Ро́бертович Цой,1962-1990)

朝鮮裔俄羅斯人,生於列寧格勒,在蘇聯不歡迎搖滾樂的年代開始創作,是蘇聯的搖滾先鋒,後來成立了電影樂團(Kino),在蘇聯境內廣為人知。適逢戈巴契夫執政時期,境內的言論自由開始放寬,Kino透過音樂對時勢進行批判,鼓舞了許多蘇聯境內期待改革的年輕人,也聲名大噪到海外。1990年8月15日,因車禍早逝於拉脫維亞,但其影響力至今歷久不衰。

俄羅斯金環

莫斯科附近可當日來回的8座中世紀古城,是熱門的近郊小旅行路線。

圖片取自RusMania

🎙️ 來賓簡介:

卡嘉,大學時主修俄語,大三到莫斯科交換後與俄國結下不解之緣。現旅居莫斯科,平時在科技公司從事財務工作,假期時喜歡到處走走逛逛,發現生活周遭有趣的事物,更喜歡透過生活化的文字與照片分享所見所聞,利用搭地鐵通勤時經營「俄語森林」臉書粉絲專頁,希望讓更多人跨越語言的障礙及對俄國的刻板印象,認識世界領土最大、有著多元文化的國家,縮短我們與「俄」的距離。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USSIANFOREST.TW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ussian.forest

✅ 本集重點:

  • (00:02:06) 2月24日開戰之際,俄羅斯人的反應是?反對戰爭的那些人如何表達立場?
  • (00:07:50) 這場戰爭如何改變了俄羅斯平民老百姓的生活?西方連鎖店都消失了?
  • (00:11:50) 六個月過去了,現在在俄羅斯的情況又是如何?
  • (00:15:18) 卡嘉來到俄羅斯的歷程,第一個文化衝擊來自地鐵?
  • (00:20:55) 蘇聯留下的影響:史達林式建築七姊妹、新年傳統與必看賀歲片、蘇聯搖滾傳奇維克多.崔
  • (00:25:43) 儀式感和表面功夫其實是一體兩面,俄羅斯生活讓人最喜歡與最討厭的地方
  • (00:29:22) 下班放假狀態的莫斯科人,一年四季都可以一直走一直走一直走,想度假就往黑海跑?
  • (00:34:15) 金環上的週末一日遊小鎮,東正教與今天的俄羅斯
  • (00:37:40) 和西方不一樣的聖誕節:不一樣的日子,與不一樣的聖誕老人,以及其它節慶
  • (00:41:59) 旅居俄羅斯的外國人生活
  • (00:45:39) 俄羅斯觀光大使宣傳,結語
  • (00:48:03) 幕後花絮時間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14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21 Sep 2022EP115 和索馬利蘭連線!兩年友誼,台灣在非洲之角忙些什麼? ft. Edward00:46:47

「索馬利蘭是不是有很多海盜啊?」

「索馬利蘭和索馬利亞到底是一個國家還是兩個國家?」

「為什麼要和一個未受國際社會承認的國家互設代表處呢?」

以上這些問題,是2020年2月台灣突然宣布在索馬利蘭設立代表處時,許多人心中共同的疑問,也是不少人第一次意識到有這片土地的存在,一度博得不少新聞版面;然而接下來兩年過去了,島內媒體上幾乎沒有再次出現「索馬利蘭」這四個字,不禁讓人好奇:這段時間,台灣究竟在那裡忙了些什麼?

這集我們不拐彎抹角,直接與現在人在索馬里蘭擔任資通訊計畫專案經理的Edward連線!Edward將和我們分享,如何在意外的人生轉折後來到索馬利蘭,在非洲之角執行資通訊計畫的眉(辛)眉(酸)角(血)角(淚),以及那裡的生活日常。原來索馬利人各個都是自信爆棚的創業家?在汽車市場裡,所謂的「新車」原來不是新的?在部族社會裡,進退應對考慮的不只是個人形象,還要顧及整個家族的顏面?

當然,關於非洲之角還有大索馬利地區的歷史背景與現況,我們也會好好在節目上解析!

和世界交朋友的過程中,許多人的默默耕耘,是我們不容易在短時間內看出成效的;不過既然都兩年過去了,台灣的努力是否已經開始在索馬利蘭開花結果了呢?來聽聽Edward怎麼說吧!

  • 勘誤:節目中數次提到台灣與索馬利蘭的邦交,但其實兩國之間並未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僅互設代表處。

🎙️ 來賓簡介:

Edward,現投身於國合會索馬利蘭技術團。人生路一直偏離計畫,理工腦卻念社會組,資訊系畢業卻不寫程式維生,想去歐洲卻不小心跑來非洲,這才發現選擇的偏路就是正道,下一步去哪不知道,但我相信生命帶來的驚喜不會錯。

✅ 本集重點:

  • (00:01:30) 歡迎來賓出場,為什麼會跑到索馬利蘭去擔任國合會資通訊計畫經理?
  • (00:04:55) 索馬利蘭人眼中的台灣:我們的好朋友!國際援助的不同典範
  • (00:09:04) 國際援助的不同典範,台灣在索馬利蘭做的比你想的更多元、更深入!
  • (00:15:32) 見面就直接要錢的文化衝擊,企劃表達能力超群的索馬利蘭人
  • (00:20:45) 索馬利蘭101:非洲之角、無法準確統計人口的國家、大索馬利亞地區
  • (00:26:26) 索馬利文化:比起非洲,反而更貼近阿拉伯半島!深入社會的伊斯蘭信仰
  • (00:32:32) 索馬利蘭的生活日常:乾燥、涼爽、缺水,每天早上洞五洞洞準時響起的叫拜聲
  • (00:36:46) 人際互動很直接,其實是為了家族的顏面?部族社會的運作邏輯
  • (00:40:22) 部族社會的影響延伸到政治,選派政府官員要考量部族間的勢力平衡
  • (00:43:20) 關於吃東西與買東西,索馬利蘭風行無菜單料理?新車不是你以為的新車?
  • (00:48:43) 索馬利蘭適合旅行嗎?不能去旅行的人,又可以如何認識這個國家?
  • (00:52:29) 對於國際援助有興趣的有為青年,可以如何加入這個行列?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15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30 Sep 2022EP116 從波蘭走到斯洛伐克!不專業戶外咖的喀爾巴阡山健行記事&冰河地形10100:51:50

講到歐洲的主要山脈,除了名氣最大的阿爾卑斯山之外,喀爾巴阡山(Carpathian Mountains)的重要性也不可小覷!從中歐到東南歐、貫穿好幾個國家的她,是從歐亞草原進入歐洲的第一個天然屏障,在歷史上也一直左右著國際政治,一直到今日都是如此。

這麼具有代表性的一道山脈,我想用試著自己雙腳跨過她,從波蘭徒步走到斯洛伐克!懷抱著這樣的衝動,我踏上了途經波蘭最高峰 Mt Rysy、兩天一夜的健行路程。

在這集節目中,我會和大家聊聊當初如何串連不同步道、規劃出屬於自己的旅程,也會嘗試用聲音帶大家一起走入山林,感受健行路途上的每一分艱苦與美麗;此外,我也會分享在路上遇到的那些人們,以及在山屋裡如何度過夜晚!

而在爬山同時,主廚還是要來扮演「地理小老師」的角色,一路為大家介紹那些重要的冰河地形!課本上曾經讀過的U形谷、冰磧、冰斗、刃嶺與角峰,實際走訪現場是怎樣的感覺?曾經存在的冰河,如何形塑了那些讓我們讚嘆的壯麗景色?

歐洲旅行,看的可以不只是城市、小鎮與古蹟!讓我們一起走入中歐的山林,發現隱藏在喀爾巴阡山深處的那些自然寶藏吧!

✅ 本集重點:

  • (00:02:14) 阿爾卑斯—喜瑪拉亞造山帶,用雙腳跨越喀爾巴阡山的夢想
  • (00:06:45) 事前安排:尋找路線、預定山屋、實用網站與APP
  • (00:11:48) 出發囉!超觀光化的山間小鎮,與超好走的步道前6公里(冰河地形:U形谷 U-Shape Valley)
  • (00:15:30) 海洋的眼睛 Morskie Oko,號稱全波蘭最美麗的地方(冰河地形:冰磧 Moraine 與冰磧湖)
  • (00:20:46) 黑湖 Czarny Staw pod Rysami ,真正挑戰的開始(冰河地形:冰斗 Cirque 與冰斗湖 Tarn)
  • (00:23:52) 這輩子碰過最陡的健行步道,2000m內爬升1000m,不小心英雄救美?
  • (00:28:14) 山頂到啦!波蘭與斯洛伐克的相遇(冰河地形:刃嶺 Arete 與角峰 Pyramidal Peak)
  • (00:34:52) 山屋裡燭光下暢飲啤酒的夜晚,Chata pod Rysmi
  • (00:41:10) 如同以色列人進入迦南的路程,下山進入斯洛伐克的東北部平原
  • (00:45:20) 意外的旅途結尾,斯洛伐克小鎮上出現的南亞面孔
  • (00:48:08) 結語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16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07 Oct 2022EP117 給我一個理由去斯洛伐克!走入古老歐洲,遇見從鐵幕中重生的山間國度00:45:42

「一個國家應該要多有特色,才會讓人想為了它專程跑一趟?」

這是我在決定要前往斯洛伐克之後,就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相較於鄰居奧地利、捷克和匈牙利,它在中歐的存在感相對薄弱;首都布拉提斯瓦拉和附近的布達佩斯、維也納和布拉格一比,彷彿一個不起眼的路邊小城。斯洛伐克,究竟有什麼值得我們一去的理由?

在這集節目裡,讓我們一起尋找答案吧!

我們將從塔特拉山脈健行之後的行程開始,搭乘公車穿越鄉間小鎮,尋找歐洲面積最大的城堡遺跡,拜訪東方老城區裡搶盡風采的教堂;接著再走入古老城鎮中,想像中世紀歐洲的面貌,並搭乘高原鐵路翻越群山,來到坐擁金礦的火山口小鎮;最後在多瑙河畔,一起回顧這個國家多舛的過往,以及它邁向新生的故事。

這個不過500萬人口的山間國度,或許比我們以為的更有內涵。和我們一起來挖掘拜訪斯洛伐克的理由吧!

✅ 本集重點:

  • (00:02:05) 從波普拉德 Poprad 開始穿越鄉間小鎮
  • (00:05:45) 失望撲空的斯皮什城堡 Spiš Castle
  • (00:09:17) 以為自己是歐洲中古貴族的科西策 Košice 與晚餐上演的意外橋段
  • (00:17:45) 走入中世紀歐洲,在原汁原味街廓中想像古早生活
  • (00:25:02) 一趟接著一趟的火車,遇見台鐵宜蘭線與花東線的遠房親戚
  • (00:28:50) 蓋在火山口裡面的淘金小鎮 Banská Štiavnica
  • (00:32:37) 潘諾尼亞平原 Pannonian Plain 、多瑙河,與匈牙利人耿耿於懷的土地瓜分記
  • (00:37:00) 從共產鐵幕中走出自己的道路:1968 布拉格之春、1989 天鵝絨革命與當代斯洛伐克的誕生
  • (00:43:31) 給我一個去理由去斯洛伐克,主廚的答案是⋯⋯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17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21 Oct 2022EP118 入圍就是肯定!雙十快閃台灣的那些魔幻時刻00:29:45

因為入圍海外華文媒體大獎的關係,主廚有幸以參訪團名義親臨國慶晚會、國慶晚會與華文媒體高峰會現場;離開母國十餘載,突然以一位「僑胞」的身份出現在雙十活動上,面對面看著高官致詞、張開嘴大聲唱國歌,並且目睹人氣超高的京都橘高校現場演出!

這趟只停留了12晚(而且其中8晚是居家檢疫加自主健康管理)的快閃台灣之旅,正是主廚想在這集和大家分享的主題!現場有什麼眉眉角角,是電視上看不到的?參觀國家廣播電台之後,主廚對於聲音媒體有了什麼新的認識?當自己的作品被以入圍者的身份唸出來,然而最後拿到獎的卻不是自己,在那個當下是什麼感覺?

「入圍就是肯定」或許不只是句安慰自己的話,還有更深的意涵值得我們去思考。這集就跟著主廚一起親臨國慶與頒獎現場,並聽聽一位創作者在親自走過這一趟之後的內心話吧!

✅ 本集重點:

  • (00:00:20) 入圍華文媒體大獎,促成這次快閃台灣的行程
  • (00:04:27) 國慶晚會現場,等等我什麼時候成了僑胞?耳邊聽到的加州天龍國對話
  • (00:08:20) 國慶大會上的多元文化撞擊,親眼見證京都橘高校的超高水準演出
  • (00:14:33) 國家廣播電台的誕生,中央廣播電台和中國廣播公司到底差在哪
  • (00:18:53) 廣播曾經是當權者的主要發聲管道,也是冷戰時期的心戰武器
  • (00:22:33) 頒獎典禮現場大開眼見,得不得獎真的不重要了!
  • (00:25:44) 重新體會「入圍就是肯定」的意涵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18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02 Nov 2022EP119 [海灣國家移工專題]他們在50°C艷陽下揮汗,蓋起卡達世界盃的比賽場館 ft. 端傳媒記者 李易安 &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秘書長 邱伊翎00:40:17

世界盃足球賽即將於11月21日在海灣國家卡達風光舉行,也讓卡達成為了史上第一個舉辦世界盃的伊斯蘭國家!然而對這個只有31萬公民的國家而言,要興建運動場館、舉辦賽事,來自其他國家的移工才是主要的勞力來源;而這場賽事的舉辦,讓海灣國家存在已久的移工權益問題再次浮上檯面。

究竟海灣國家為何會有這麼高比例的外國移工?來自不同國家的移民,在各國社會裡分別扮演著怎樣的角色?世界盃即將展開的此刻,他們所面臨的勞動處境是如何?而足球這項運動,又是如何被各國政權利用,甚至左右著海灣國家的政治生態?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本集節目中邀請長期關注海灣國家與移工議題的端傳媒記者李易安,與推動人權倡議行動的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秘書長邱伊翎,一起帶著我們來到波斯灣,從科威特與卡達這兩個國家的情況出發,讓我們看見當前移工面臨的處境,以及我們能夠如何關注與回應。

無論你是否為足球迷,風光國際賽事的另外一面,還有著一群人的默默付出值得我們去了解。一起來認識這些在50°C艷陽下揮汗勞動的人們吧!

【今年卡達世足賽,將是改變卡達移工命運的關鍵時刻!】

今年11月,全球矚目的世界盃足球賽在卡達開踢了!但是,這場球賽背後,卻有無數投入世足賽工程的外籍移工,遭到剝削、虐待,甚至失去性命。

卡達的移工政策一直惡名昭彰,就像是現代的奴隸制度。國際特赦組織長期調查卡達的移工問題,現在,邀請你立即加入國際特赦組織的全球連署,要求卡達改善移工政策,並賠償為了世足賽傷亡的移工家屬。

歡迎立刻搜尋「卡達移工」,或立即加入全球連署,你可以改變卡達移工的命運!

https://reurl.cc/EXzN8R

(以上連署活動宣傳文字由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提供)

🎙️ 來賓簡介:

李易安,記者、作家與資深背包客,用移動做田野,以田野為生活,為田野而移動。怕鬼,但喜歡逛墓園;喜歡旅行,也喜歡紀錄,文章散見端傳媒轉角國際、Matters;第13屆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獲選者,曾入圍亞洲出版協會(SOPA)卓越新聞獎。兼職翻譯,譯有《歐亞帝國的邊境:衝突、融合與崩潰,16-20世紀大國興亡的關鍵》、《啟蒙運動》、《ISIS伊斯蘭國的新娘:13名年輕女子與無法離開的寡婦之屋》等書。著有《搭便車不是一件隨機的事》(獲得2021年OpenBook好書獎)、《斷裂的海:金門、馬祖,從國共前線到台灣偶然的共同體》。

邱伊翎,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秘書長,曾任亞太難民權利網絡東亞副主席。長期關注台灣難民法推動進程及尋求庇護、無國籍個案之處境,在台灣人權促進會工作期間,加入亞太難民權利網絡(APRRN)及全球關注外國人收容的聯盟 International Detention Coalition(IDC),並曾參加過聯合國難民署 UNHCR 的民間諮詢會議。

✅ 本集重點:

  • (00:00:20) 前言、兩位來賓介紹、節目內容簡介
  • (00:03:00) 海灣國家的移工社會:他們是誰?為什麼會到這裡工作?
  • (00:07:00) 海灣國家的地理條件與歷史發展,如何造成高度依賴外來勞力的社會?
  • (00:10:15) 不只是運動,更和政治無法脫勾!足球、體育賽事與海灣國家政壇的關連
  • (00:15:42) 卡達的移工處境,不合理的「自然死亡」,世界盃之前就已經存在的問題
  • (00:23:20) 只有戲劇化事件才擁有高能見度;改革過程中的反移工浪潮
  • (00:30:13) 卡達政府與FIFA對於移工權益問題的回應,以及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 (00:36:32) 無論海灣還是台灣,一起將值得關注的移工議題分享出去!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19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06 Nov 2022EP120 | COP27:世界各國元首政要,飛到埃及紅海渡假小鎮做什麼? ft. 環境資訊中心國際新聞編輯&敘事圈PODCASTER 阿諺00:30:30

2022年11月的阿拉伯國家很熱鬧!除了在卡達舉行的FIFA世界盃足球賽之外,另一個受到國際矚目的在埃及渡假小鎮夏姆錫克(Sharm El-Sheikh)舉行的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方會議(COP27)。這場會議將有來自世界各國的元首與政要與會,討論未來的碳排進程,以及面對當前環境挑戰的因應措施。

這不禁讓人好奇:氣候變遷的問題,光是開會有用嗎?會不會淪為一場形式化的大拜拜?在今年的會議上,哪些議題將是國際關注的焦點?主辦國埃及與贊助商可口可樂,為何不斷受到外界質疑?而台灣甚至連聯合國會員都不是,那這場會議跟台灣到底有什麼關係?

本集由環境資訊中心國際新聞編輯、同時也是友台「敘事圈」的創作者阿諺,一起來聊聊那些關於COP27,你或許會好奇的事情,以及我們到底能夠如何關注!

如何關注COP27

🎙️ 來賓簡介:

阿諺,八年級媒體工作者。自從大學政治系畢業後,便投入媒體工作。曾經擔任網路新聞編輯、旅遊網站編輯,如今是環境議題獨立媒體編輯,不論是什麼領域,工作總要跟一堆文字相見。但又喜歡寫字、閱讀。看太多字時就會到外面旅行、聽聽故事,然後繼續紀錄看到、聽到的故事。經營「敘事圈」網站與Podcast節目。


網站 https://storycircle571.co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torycircle571/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torycircle123/

✅ 本集重點:

  • (00:01:01) 歡迎來賓,為了COP27週六晚上11點來加班?
  • (00:03:01) COP27到底是什麼?在埃及紅海的度假勝地舉行?
  • (00:06:39) 一群高官在一起到底要講些什麼?COP27的討論重點
  • (00:08:42) 重要議題:氣候賠償與氣候調適
  • (00:12:22) 開會、簽協定真的有用嗎?氣候變遷的考前衝刺班?
  • (00:16:20) COP27的爭議之一:埃及人權問題,不是什麼人都能來?
  • (00:21:09) COP27的爭議之二:可口可樂將自己漂綠(greenwashing)?
  • (00:22:35) 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COP27到底跟台灣有什麼關係?
  • (00:27:13)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COP26大會主席淚灑現場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20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16 Nov 2022EP121 廣袤紅土大地上的家園:走入美國西南四角落區的原住民保留地 ft. Coyote00:34:53

在北美洲的內陸深處,有著一塊被稱為「四角落」(Four Corners)的地區,放眼望去是遼闊貧瘠的大地,偶有紅褐色的沉積岩層兀自挺立,高溫與乾燥讓許多人望之卻步;然而早在好幾個世紀以前,這裡就是許多原住民族的家園,即使到了現在,他們仍然是這片土地名義上的主人。

這些人究竟是誰?他們為什麼會住在這裡?和美國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的這些國度,擁有哪些一般地方政府沒有的特權?令後來殖民者著迷的考古遺跡,和今天的原住民究竟有何關係?位處第一世界國家的部落,今日又面對著哪些挑戰?

這集由對美洲原住民深感興趣的Coyote,帶我們一起去美國西南四角落的部落裡走走!在這集節目中,我們將一起爬梳這些人的過去、現在以及正在面對的挑戰,理解他們此刻的處境;此外,我們也會造訪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國家級歷史遺跡,從中窺見在歐洲人來到之前的美洲大陸!

🎙️ 來賓簡介:

Coyote,12歲從台灣移民到美國,在美國讀書、就業。又在德國讀書四年,從事地質、冰川、生態的研究。最喜歡聽不同背景的人分享他們的故事,並藉由旅遊來探索自然生態及人文史地等領域的新知。

✅ 本集重點:

  • (00:02:40) Coyote是什麼?為什麼要選擇這個暱稱?
  • (00:04:00) 四角落的兩大原住民族系統:較早居住在此的Ancestral Puebloan,與較晚來到的Navajo、Apache等
  • (00:07:55) 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原住民保留地究竟是個怎樣的制度?和外面有什麼不一樣?
  • (00:10:20) 陸地上的孤島?進入部落的契機,在當地的所見所聞
  • (00:13:13) 在部落裡相遇的那些人們,以及外人造訪可以留意的事情
  • (00:16:21) 留下遺跡的古文明真的消失了嗎?美國文化遺產的保護機制
  • (00:21:27) 旅行推薦: Mesa Verde National Park、Chaco Culture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Taos Pueblo
  • (00:29:42) 美洲原住民今日面對的挑戰,以及我們可以如何回應
  • (00:32:13) 被遺忘的二次大戰歷史:納瓦霍解碼員(Navajo Code Talkers)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21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23 Nov 2022EP122 從堪察加、阿爾泰、卡爾梅克到北高加索,跨越10個時區的國內旅行! ft. 俄語森林 卡嘉00:50:30

⛰️ 堪察加,孤懸於北太平洋上的半島。終年覆蓋著皚皚白雪的大地上,冒著白煙的火山頭裡還岩漿滾滾;彷彿奇幻小說中的場景中,有著日漸凋零的少數民族文化。

🌲 阿爾泰,中俄蒙哈四國交界,傳說中蘊藏著黃金與靈氣的山間秘境。有著火星表面般寸草不生的奇特景象,曾入圍世界前10的最美公路,以及深不可測的湛藍高山湖泊。

🪷 卡爾梅克,東歐草原上莫名其妙出現的蒙古國度。白牆紅柱的藏傳佛教寺院前羅列著經輪,春天的湖泊裡荷花恣意綻放。酥油茶配上羊肚包肉,用味覺讓人更貼近這片土地的獨特。

⛷️ 卡巴爾達—巴爾卡爾,高加索山北麓的自治共和國。沒有外界以為的漫天烽火,只有高聳入雲的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斯,以及流傳好幾個世紀的傳統生活方式。從滑雪、健行到滑翔翼,旅人可以選擇不同方式感受這片仙境的美麗。

以上這些令人嚮往的目的地,全部都在同一個國家——俄羅斯的境內。對於外國旅人來說,這些地點可能一輩子都無法集滿,但因為COVID被困在俄羅斯的卡嘉,卻短短幾個月內以「國內旅行」的方式,將這些地方全部走了一輪,讓人既羨慕又嫉妒!

每個地方究竟有什麼亮點、有什麼屬於他們的故事,又有什麼能讓我們旅程變得更好的小訣竅?這集就由俄羅斯達人卡嘉,帶領我們跨越10個時區,一一解鎖這些地方吧!

🎙️ 來賓簡介:

卡嘉,大學時主修俄語,大三到莫斯科交換後與俄國結下不解之緣。現旅居莫斯科,平時在科技公司從事財務工作,假期時喜歡到處走走逛逛,發現生活周遭有趣的事物,更喜歡透過生活化的文字與照片分享所見所聞,利用搭地鐵通勤時經營「俄語森林」臉書粉絲專頁,希望讓更多人跨越語言的障礙及對俄國的刻板印象,認識世界領土最大、有著多元文化的國家,縮短我們與「俄」的距離。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USSIANFOREST.TW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ussian.forest

✅ 本集重點:

  • (00:00:20) 歡迎來賓,節目簡介,跨越10個時區的國內旅行可以多瘋狂?
  • (00:08:42) ⛰️堪察加,最最遙遠的國內旅行,火山地熱溫泉與傳統文化,能不能成行老天說的算!
  • (00:19:03) 🌲阿爾泰,擁有黃金與靈氣的山區,最美的公路與最接近火星的景觀,路旁的薩滿信仰神秘儀式
  • (00:29:40) 🪷卡爾梅克,藏傳佛教重鎮與西洋棋首都,欣賞荷花與鬱金香,大啖酥油茶與羊肚包肉
  • (00:38:39) ⛷️卡巴爾達—巴爾卡爾,沒有戰火只有美景,從自然美景到傳統習俗,存在各種探索的可能性
  • (00:48:34) 結語,俄語森林簡介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22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10 Dec 2022EP123 從這裡出發,航向世界:當南島支架大洋舟來到台東部落 ft. 台灣支架大洋舟協會 Yvonne & 極限白日夢 Irene00:42:30

台灣是南島民族向外擴散的起點。從大約5000年前開始,他們沿著東亞島鏈進入今天的東南亞、東印度群島與玻里尼西亞,終究遍及了太平洋上的大部分角落;但沒有現代船隻與航海技術的他們,當年究竟是怎樣從一座島嶼航行到下一座,抵達太平洋上遙遠的彼方呢?

答案是一種叫做「支架大洋舟」(Outrigger Canoe)的交通工具。這種古老的船隻以支架結合多個船體,比起單一船體的獨木舟更能克服遙遠而顛簸的航程,是南島民族能夠向外擴張的關鍵。

這種傳承著南島文化的船隻,至今在許多太平洋海島上仍然能夠見到;然而作為擴散旅程起點的台灣,竟然完全找不到支架大洋舟的身影!這正是本集來賓Yvonne決定在台灣推廣支架大洋舟的契機。

在這集節目中,我們將和Yvonne與《極限白日夢 PODCAST》的主持人Irene,一起聊聊他們今年九月將支架大洋舟帶到台東的故事。明明是相隔數千公里、素未謀面的兩群人,為何見到彼此就有無比強烈的熟悉感?從太平洋上航向東部海岸,是種怎樣的感動?從台灣出發,他們又計劃將支架大洋舟划向何方?

和我們一起踏上這段雖然短暫,意義卻是深遠的航程吧!

🎙️ 來賓簡介:

Yvonne,台灣支架大洋舟協會創辦人。

Irene,《極限白日夢 PODCAST》主持人。

✅ 本集重點:

  • (00:03:00) 歡迎兩位戶外咖來賓出場
  • (00:05:38) 如何用戶外運動看到不一樣的台灣?
  • (00:10:40) 支架大洋舟到底是什麼?在南島民族文化中有什麼重要性?
  • (00:18:40) 「你們台灣是發源地,怎麼會沒有支架大洋舟?」
  • (00:23:32) 當支架大洋舟來到台東,不同南島群體之間出現了什麼化學反應?
  • (00:29:40) 划船的經驗,來自南島文化的航海智慧
  • (00:37:50) 從台東出發,到達了蘭嶼,下一站又是哪裡呢?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23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27 Dec 2022EP124 第一次到智利就進警察局!在古巴假裝自己是越南人會發生什麼事?12/17台北場精華 ft. 林晉弘、蔡秉諭、Jessie01:14:36

是的!12/17《旅行熱炒店》在台北舉行了史上第一次的實體交流活動!聽眾們的熱情參與,與拉丁美洲的有趣旅行經歷,讓連續下了幾個禮拜雨的台北都溫暖了起來!

雖然是熱炒店史上首次的實體活動,但在所有來賓、聽眾的支持,以及4位小幫手、1位場勘特派員還有思享森林全體同仁的鼎力相助下,這場活動相當圓滿成功,而且內容有趣的程度完全超出我的預期!

當天的參加者也非常多元,現場有帶著孩子的家長、有跟著子女一起來的叔叔阿姨、有被朋友推坑誤上賊船(?)的,還有遠從荷蘭、美國回來的友台主持人(aka網友),謝謝所有參與的各位,我們一起完成了這幅美麗的圖畫!

為了讓無法到場的各位也能一起感受現場的氣氛,我們精選了當天節目中精彩的幾段分享,幾乎一刀未剪的原汁原味與各位分享!想知道第一次到智利就進警察局是什麼感覺嗎?如果在古巴假裝自己是越南人,會遇到什麼意外的反應?在阿根廷差點被洗劫一空的旅人,為什麼會說拉丁美洲其實並不危險?

來聽聽我們聊各種既神奇又難忘的拉丁美洲故事吧!

🫶 本場活動感謝每一位參與者,以及以下為我們全力付出的人——

  • 來賓:林晉弘、蔡秉諭、Jessie
  • 現場小幫手:Johnny、Elaine、Ivy、Tina
  • 文書小幫手:Tina
  • 場勘特派員:Choco
  • 到場助陣創作者:《解鎖地球》尚傑、《她說犯罪》Lily、《兩個女生的聊天記錄》Lily&Wendy、《庭院上的故事》晉弘&巧丹、《你想怎樣》Joanne

特別感謝場地【Sense Forest思享森林】全體同仁尤其店長和小編無私的支持付出,隔壁鄰居【Sense思法人】椅子支援!

🎙️ 來賓簡介:

林晉弘,化工背景出身,工作之餘努力探索生活周遭的故事、歷史與人文,經營《庭院上的故事》Podcast,主打透過風土、歷史、書籍與電影,帶領大家進入那些「看似很遠卻其實離我們很近的事」。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toryontheyard/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toryontheyard/

蔡秉諭,第二外語是俄語,自此之後就踏上收集語言的不歸路,成為熱愛多國語言的語言收藏家。曾與其他同好一起創立台大多國語言研究社,以及知名的台灣多語咖啡(polyglot.tw),最近迷上蒙古語。同時他也是一位旅行愛好者,特別著迷在歷史上與蘇聯有密切關係的人事物;拜訪過全世界現存的所有共產國家,且對於冷戰歷史有非常濃厚的興趣。語言和旅行對他來說密不可分,也讓他的旅途中充滿一般人沒有的經歷。

Jessie,在世界翻滾的女孩。從歐洲交換開始,開啟了一連串海外工作生活的旅程。曾於蒙古擔任國際志工、智利外派工作、匈牙利旅居,並因工作需要到更多國家出差。喜歡不拘泥於形式的旅行,熱愛冒險和探索的過程;認為旅行沒有定義,享受在世界漂流遇見的各種可能。經營部落格與臉書專頁「潔西Jessie,在世界翻滾的女孩」。


網站 https://imjessiej.co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imjessiej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_imjessiej.com_/

✅ 本集重點:

  • (00:02:20) 林晉弘:還沒去過歐洲就先衝拉美!差點被洗劫到只剩一條內褲?
  • (00:20:37) 蔡秉諭:解鎖所有共產國家!在古巴假裝自己是越南人,沒想到結果是⋯⋯
  • (00:38:10) 聽眾提問:各個共產國家之間標語有什麼差異?
  • (00:40:35) Jessie:第一次到智利就進警察局!
  • (00:52:53) 聽眾提問:當初外派去哪裡是自己選擇的嗎?
  • (00:56:09) 聽眾提問:在智利外派期間感受到當地的文化?
  • (00:58:40) Jerome:到南邊的鄰居家串門子!從美國走陸路進入墨西哥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24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05 Jan 2023EP125 高加索的美麗與哀愁:被衝突一再重塑的邊界&世界神奇鈔票大賞!12/18台中場精華 ft. 鯨魚律師01:05:43

12/18的第二場實體交流活動,在國美館附近靜謐巷弄裡的【小倫家精釀啤酒餐酒館】舉辦!20多位來到現場的聽眾,有遠從新北和高雄搭高鐵來的,有大老遠跨越(苗栗)國境到場的,還有三代同堂一起參與、地理人呼朋引伴揪團來的,現場熱絡的氛圍,讓小小的餐酒館裡絲毫沒有冷場!

這場活動最讓人興奮的,莫過於來賓鯨魚律師提供的獎品!愛好收集各國鈔票的鯨魚,不但親自為聽眾頒獎,還深入淺出的說明每張鈔票的來歷以及獨特之處。你能想像大家看到自利比亞、委內瑞拉、庫德斯坦的鈔票時,現場不斷傳出的驚呼聲嗎?

旅行熱炒店在開播之初就連續聊了好幾集高加索,從當時分享至今已經過了兩年,兩場戰爭(第二次納卡戰爭、烏俄戰爭)又再次重劃了那些隨時能引爆衝突的邊界。近期的高加索,有什麼值得我們留意的發展?那兩個至今仍然不接受台灣護照的國家,又到底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

高加索的美麗與哀愁,是文化瑰寶與國際衝突同時在這片土地上存在著。這集跟著我們來到12/18的台中小小餐酒館,一起品嚐那獨樹一格的高加索風味吧!

🫶 本場活動感謝每一位參與者,以及以下全力付出的人——

  • 來賓:鯨魚律師
  • 小幫手:Wei
  • 全力支持的店家:小倫家精釀啤酒餐酒館 Vera & Charles

🎙️ 來賓簡介:

鯨魚律師,現為執業律師。關注世界各地的特殊政體,熱愛對地緣政治進行第一線的觀察。成為背包客之前,腦中思考的常常都是手搖飲要幾分糖;成為背包客之後,才發現畢生的夢想,是親眼看見臺灣成為正常國家。經營臉書專頁「52赫茲的鯨魚(小律師的非主流歷險)」,持續帶領大家探索主流媒體上看不到的「平行視界」!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LetUsStandUpLikeTheTaiwanese/

✅ 本集重點:

  • (00:05:05) 來自世界各地的神奇鈔票們
  • (00:07:22) 主廚如何入坑前蘇聯國家
  • (00:10:45) 走進高加索,從喬治亞開始
  • (00:25:21) (鯨魚律師)開戰之後:帝國的高加索奇謀
  • (00:40:59) 旅程繼續,前進亞塞拜然!
  • (00:57:21) 到底為什麼要看台灣護照不爽?聽眾提問時間
  • (01:03:33) 結語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25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13 Jan 2023EP126 吃貨無國界!從屏東到台南再到全世界,那些食物背後的故事 | 12/24台南場精華 ft. 福熊、阿波&C01:20:10

作為一個名稱「內建」食物的PODCAST節目,不聊點吃的說不過去吧?因此在12/24的實體活動台南場,我們就美食模式全開,從頭到尾都聊吃的!

活動地點在是隱身於台南舊市區巷弄中的存心堂共生空間,饒富古味的磚造牆壁與窗外傳來的鞭炮聲,讓台南場成為了所有活動中最接地氣、最有在地風味的一場。

這集我們從飲食人類學家福熊老師的屏東風味、大陳特色料理開始,接著是存心堂掌門人阿波和C的台南小吃爆紅大解謎,最後則是主廚Jerome的似曾相識料理大發現。在網路上找潮汕話影片解答綠豆蒜身世之謎?牛肉湯出名其實是部落客炒作的結果?喬治亞小籠包的頭不能吃,那到底是拿來幹嘛的?這集通通說給你聽。

除了這幾位主講者之外,現場的聽眾也是發言熱絡,比起分享會更像是一群朋友在聊天。在所有參與的的不斷「加油添醋」下,這場活動最後變成了超級食物大亂鬥,各種料理與食材的神奇連結不斷讓人驚嘆,也讓我們理解何謂「吃貨無國界」——透過料理,我們真的可以把世界許多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人事物連結在一起!

現在就和我們一起來到台南舊城,品嚐那在地故事與豐富食材交織而出的絕妙滋味吧!

🫶 本場活動感謝每一位參與者,以及以下全力支持的人——

  • 來賓:福熊
  • 東道主:存心堂 阿波&C
  • 到場支持的創作者:苗栗國代表 Haka小姐

🎙️ 來賓簡介:

福熊,目前為一枚南台灣偏鄉教育工作者,專長繪畫,曾夢想作品可以名留美術史,現在的興趣是到處吃吃喝喝,當個非典型的飲食人類學研究者。期待吃出窈窕,吃出健康,吃出惜物,吃出創意,吃出生命故事,吃出族群脈絡,吃出在地特色,吃出環境友善,吃出愛與真實,吃出世界和平!臉書專頁《福熊的飲食人類學研究室》。

微笑臺灣專欄「最屏食」

Home Run Taiwan專欄「福熊食刻」


網站 https://smiletaiwan.cw.com.tw/author/156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winteam23

阿波&C,存心堂咖啡館PODCAST主持人,在家鄉台南用心經營在地議題,從美食、陣頭、民間信仰到永續發展無所不包,最後甚至開起了實體的「存心堂共生空間」,繼續用多元而豐富的方式擦亮台南這塊老招牌!


網站 https://linktr.ee/transheartcafe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ransheartcafe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ransheartcafe

✅ 本集重點:

  • (00:00:16) 前言,歡迎來到12/24的台南快閃實體店!
  • (00:03:55) 隆重歡迎飲食人類學家福熊出場!
  • (00:07:20) 綠豆蒜的「蒜」到底是什麼東西?
  • (00:12:55) 1955年來到台灣的大陳外省料理,薑汁米粉跟你想的不一樣!
  • (00:21:33) 東港三大必吃特色料理推薦:肉粿、飯湯、雙糕潤
  • (00:26:35) 看似意外其實有跡可循,存心堂誕生的故事
  • (00:32:39) 台南人以前其實沒什麼在吃牛肉湯,那到底是怎麼爆紅的?
  • (00:42:10) 阿波成長過程中獨鍾的在地美食:虱目魚湯
  • (00:46:43) 似曾相識的食物,全世界到處都有小籠包/餃子、燉湯/燉肉
  • (01:04:12) 食物圈的「活化石」與「海外特有種」
  • (01:09:46) 聽眾提問:如何從單純吃東西,發展到梳理脈絡甚至生產創作?
  • (01:13:48) 吃貨無國界!跨越文化的食物撞擊與融合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26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19 Jan 2023EP127 走讀中亞:歐亞十字路口的文字大戰,花氈圖案裡的遊牧世界 | 12/25台北場精華之一 ft. 李易安、廖珮岑00:56:52

12/25回到台北思享森林的實體快閃店,是2022年在台灣舉行的最終壓軸場;80位參加者與4位重量級來賓,堪稱是所有場次中最豪華最豐富的排場!

由於內容實在太精彩,主廚決定剪成兩集跟大家分享;EP127呈現的是前半段,由兩位優秀的報導文學作者李易安、廖珮岑,分別從文字與花氈兩個視角切入,與我們分享他們眼中的中亞。

▮ 李易安 / 中亞的巴別塔:再次刮除、複寫的文字地景

中亞自古是歐亞大陸上的十字路口,而這也反映在當地的文字政策上。原本如同其他伊斯蘭國家一樣使用阿拉伯字母的這塊土地,在20世紀的短短100年裡,為何突然全面改用西里爾字母,而50年後又再次更換為拉丁字母?使用何種書寫系統,究竟是純粹考量適用性的決策,還是摻雜了其他斧鑿的痕跡?

這段分享中,易安順著歷史將我們帶入中亞的文化脈絡中,一一說明每一種書寫系統的來龍去脈,以及左右各國政策的內外部因素,讓我們看到各個國家的情勢與國際關係,如何決定了該國今日的文字地景。

▮ 廖珮岑 / 花氈上的遊牧世界

花氈是遊牧民族傳承千年的藝術傳統,也是許多旅人喜愛的紀念品;但若只看到那些圖案的精巧美麗,那就真的太可惜了——事實上每塊花氈的上面,都藏著無數源自自然界的符號密碼;每一個符碼背後,連結的可能是動物、植物,甚至是山川與人物!

自然人文雙修的報導文學得獎作者珮岑,在這場活動中從花氈的製作過程開始,為我們介紹花氈的工藝傳統,以及每一種符號裡暗藏的意義。讓我們看到原來花氈呈現的不只是美麗,更是一扇大門,帶領我們走進遊牧民族獨特的世界觀中。

🫶 本場活動感謝每一位參與者,以及以下全力支持的人——

  • 來賓:李易安、廖珮岑、卡嘉、CK郭麗敏
  • 現場小幫手:Lawrence、Vivian、Ralph、Wei
  • 到場助陣創作者:《敘事圈》阿諺、《行旅調調》Chelle、《理財愛玩客》Tom

特別感謝場地【Sense Forest思享森林】全體同仁尤其店長和小編無私的支持付出,隔壁鄰居【Sense思法人】椅子支援!

🎙️ 來賓簡介:

李易安,記者、作家與資深背包客,用移動做田野,以田野為生活,為田野而移動。怕鬼,但喜歡逛墓園;喜歡旅行,也喜歡紀錄,文章散見端傳媒轉角國際、Matters;第13屆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獲選者,曾入圍亞洲出版協會(SOPA)卓越新聞獎。兼職翻譯,譯有《歐亞帝國的邊境:衝突、融合與崩潰,16-20世紀大國興亡的關鍵》、《啟蒙運動》、《ISIS伊斯蘭國的新娘:13名年輕女子與無法離開的寡婦之屋》等書。著有《搭便車不是一件隨機的事》(獲得2021年OpenBook好書獎)、《斷裂的海:金門、馬祖,從國共前線到台灣偶然的共同體》。

廖珮岑,研究過遷徙猛禽,目前是一個地理人。關注人與環境的互動,期望以人地關係的角度紀錄世界。為了追尋鷹獵文化,前往蒙古、哈薩克、吉爾吉斯等國家,從此愛上遊牧世界。曾獲雲門流浪者計畫、時報報導文學獎、鍾肇政報導文學獎。文章散見轉角國際上下游副刊等。正在方格子上經營《遊牧過渡帶》專題。


網站 https://vocus.cc/InnerAsiaTravel

✅ 本集重點:

  • (00:17:00) 12/25台北場回顧,節目內容簡介
  • (00:03:12) 來賓介紹:李易安,在背包客與記者間走跳自如的報導文學作家
  • (00:06:00) 伊斯蘭世界的阿拉伯書寫傳統,土耳其帶動的拉丁化風潮,與蘇聯的西里爾字母政策
  • (00:11:36) 蘇聯解體之後的中亞,改用拉丁字母還是維持西里爾?不同處境下選擇的不同路線
  • (00:18:21) 近期發展:決定改用拉丁字母的哈薩克,方向不明的塔吉克,中國與韓國影響的崛起
  • (00:26:55) 來賓介紹:廖珮岑,自然人文雙修的碩士生與報導文學作者
  • (00:28:32) 花氈是什麼?為什麼要聊這個主題?
  • (00:32:33) 刺繡(Tush kyiz)與拼布(Kurak),Ala kiyiz與Shyrdak兩種類型
  • (00:38:51) Ala kiyiz與Shyrdak的製作過程
  • (00:44:05) 跟著花氈上的不同圖案走入遊牧民族的生活與世界觀
  • (00:55:08) 結語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27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09 Feb 2023EP128 跟著盧布遊俄羅斯 | 從文化語彙入坑中亞 | 12/25台北場精華之二 | 2023年全新企劃 ft. 卡嘉、CK郭麗敏00:57:20

【卡嘉|跟著盧布遊俄羅斯】 你有試過去一一拜訪鈔票上印的地點嗎?旅居俄羅斯六年的卡嘉做到了,而且還是在這個橫跨了半個地球的國家!在這段旅程裡,我們將從2000盧布的海參崴出發,一路前進到100盧布的莫斯科,隨著面額越來越小,一步一步深入俄羅斯文化的核心!

【CK郭麗敏|從文化語彙入坑中亞】 在旅行途中,風景、飲食與人際互動常是我們認識一個地方的方式,但對CK郭麗敏來說,她還有另一項秘密武器:文化藝術。透過帶領團體巡演與線上線下策展,她對世界的認識被徹底改變,並且從此入坑中亞。本集節目裡,CK將和我們分享從文化人的角度如何旅行、如何認識一個民族,以及她在這一路上的收穫。

【主廚Jerome|2023年全新企劃】 你的一票,決定主廚下次取材的目的地!旅行熱炒店2023年不只要繼續提供深度有趣的內容,還要和大家一起走入那些值得更多被了解的地方,並且把節目的內容整理成一座圖書館,讓更多人利用!來聽聽主廚聊今年要玩什麼新花樣吧~

▮ 食材開發計畫:你的一票,決定主廚下次取材的目的地!提案投票區 https://dory.app/events/tDuHysTij92rias42piB/3dae197a_-2023-

▮ 國家圖書館計畫:將旅行熱炒店的內容圖書館化,第一階段與中學課綱相互對照,給予老師以及同學們更大便利!

🫶 本場活動感謝每一位參與者,以及以下全力支持的人——

  • 來賓:李易安、廖珮岑、卡嘉、CK郭麗敏
  • 現場小幫手:Lawrence、Vivian、Ralph、Wei
  • 到場助陣創作者:《敘事圈》阿諺、《行旅調調》Chelle、《理財愛玩客》Tom

特別感謝場地【Sense Forest思享森林】全體同仁尤其店長和小編無私的支持付出,隔壁鄰居【Sense思法人】椅子支援!

🎙️ 來賓簡介:

卡嘉,大學時主修俄語,大三到莫斯科交換後與俄國結下不解之緣。現旅居莫斯科,平時在科技公司從事財務工作,假期時喜歡到處走走逛逛,發現生活周遭有趣的事物,更喜歡透過生活化的文字與照片分享所見所聞,利用搭地鐵通勤時經營「俄語森林」臉書粉絲專頁,希望讓更多人跨越語言的障礙及對俄國的刻板印象,認識世界領土最大、有著多元文化的國家,縮短我們與「俄」的距離。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USSIANFOREST.TW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ussian.forest

CK 郭麗敏,常被中亞人說長得像中亞人的台客。

在學時主修法語及藝術管理,結合所學、志趣和旅行的文化工作者。創辦國際非政府組織「國際民間藝術組織」(IOV)在台分會及「台北絲文中心」,致力於推動國際文化交流展演活動。因為想將台灣文化帶到從未有台灣表演團體到達的地方而踏入中亞,進而愛上文化豐厚的中亞。

喜歡用展演活動探索遙遠、陌生的國度,文化觸角觸及蒙古、西伯利亞、中亞、西亞、阿拉伯及北非地區,現專注於歐亞大陸絲路文化的探索與寫作。

著作:

  • 《絲路的十字路口:中亞之心.烏茲別克》
  • 《馳騁草原絲路:歐亞之心.哈薩克 & 吉爾吉斯》

網站 https://www.taisilk.org.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k.funsilkroad/

✅ 本集重點:

  • (00:00:17) 12/25台北場回顧,節目內容簡介
  • (00:00:16) 前言,主廚為三週沒上節目先謝罪
  • (00:03:34) 卡嘉俄羅斯印象,鈔票旅行前情提要
  • (00:06:38) 2000₽:海參崴,遠東區通往太平洋的重鎮
  • (00:11:20) 1000₽:金環,莫斯科周圍的散步路線
  • (00:13:32) 500₽:阿爾漢格爾斯克,去那麼冷的地方幹嘛?
  • (00:15:50) 200₽:克里米亞,多個歷史事件上演的舞台
  • (00:19:56) 100₽:莫斯科,去什麼地方需要用望遠鏡?
  • (00:23:53) 文化人CK如何從藝術入坑中亞,撒馬爾罕雷吉斯坦的夜晚
  • (00:29:04) 用藝術在不同國家之間穿針引線,哈薩克樂團與吉爾吉斯史詩
  • (00:32:37) 從吉爾吉斯出發,追尋突厥民族故鄉來到葉尼塞河流域
  • (00:38:07) 幾場實體活動下來的心得,看到本人真的充滿驚喜?
  • (00:41:56) 活動的免費哲學,歡迎大家來聊天
  • (00:45:22) 感謝參與的小幫手以及相挺的創作者們
  • (00:49:33) 2023年的第一個月,你都還好嗎?
  • (00:51:31) 企劃#1:國家圖書館!
  • (00:53:18) 企劃#2:料理開發計畫!
  • (00:55:40) 旅行熱炒店的定位與初衷,繼續和我們一起努力!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28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18 Feb 2023EP129 吟唱千年的離散之歌,立陶宛、波蘭和匈牙利的猶太印記00:57:20

在中部與東部歐洲旅行時,我們不難注意到一件事:幾乎每座大城市裡面都有一個猶太人區(Jewish Quarter),擁有許多的猶太會堂(Synagogue),一些角落中還能看到希伯來字母,然而現在裡面住著的卻大多不是猶太人。究竟為什麼這裡出現如此多的猶太人區?而他們又是為何而離開、去了什麼地方?

在多次的歐洲旅行中,我一點一滴的在不同國家間觀察、撿拾猶太人留下的歷史片段,終於在這次(2022年9月)中歐之行之後,完整的圖像逐漸浮現。在這集節目中,我們將回答:

  • 為什麼源自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後來其中許多會居住在中歐和東歐?
  • 猶太人到底是做了什麼,為什麼在歐洲歷史上一直遭到迫害、驅逐?
  • 大屠殺或許是猶太歷史中我們最熟悉的一段,然而在那之外,猶太人在歐洲的生活又是怎樣的面貌?
  • 現在去歐洲玩,可以在哪些地方更深入了解猶太人的文化,以及他們經歷的過往?

這集融合了簡單的猶太歷史,以及從維爾紐斯、華沙、克拉克夫到布達佩斯的親身旅行經驗,還配上猶太風味十足的音樂,帶著你回到好幾個世紀前的中東與歐洲,跟著猶太人一起走過跨越千年的離散旅程!

✅ 本集重點:

  • (00:00:16) 前言:為什麼要做這集節目
  • (00:03:45) 故地:巴勒斯坦的兩座聖殿,從以色列到猶太的認同轉變
  • (00:09:54) 離散:失去聖殿之後的猶太人,三大猶太民族分支:阿什肯納茲(Ashkenazi)、塞法迪(Sephardi)與米茲拉(Mizrahi)
  • (00:13:54) 歧視:關於反猶太主義,歧視與驅逐的結果
  • (00:17:40) 家園:猶太人如何集中到中歐與東歐,柵欄區(Pale of Settlement)的形成與消失
  • (00:23:06) 維爾紐斯:猶太人曾經比立陶宛人還多的城市,蘇聯統治下的強迫遷移
  • (00:26:46) 華沙:納粹佔領下的猶太隔離區(ghetto),被高牆圍起的世界與勇敢反抗的人們
  • (00:34:28) 克拉克夫:猶太區裡的老會堂與市場,關於拉比(rabbi)、塔納赫(Tanakh)與潔食(kosher)
  • (00:41:58) 辛德勒的名單:歷史上的辛德勒真人真事、電影場景,以及比辛德勒更受人尊敬的人物 Tadeusz Pankiewicz
  • (00:48:00) 布達佩斯:震撼人心的華麗會堂,摩爾風格建築,與日漸興起的廢墟酒吧
  • (00:50:36) 結語:猶太歷史不只是大屠殺;旅行路上遇見那些跨越國界的現象
  • (00:52:24) 主廚閒話家常:關於「放鬆」這件事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29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02 Mar 2023EP130 「聲」入印尼街小旅行,聽見移工的生活日常 ft. Tiny、Air Mulyani、One-Forty01:32:30

天龍國的蛋黃區、人潮熙來攘往的台北車站旁,隱藏著一整排異國風味十足的店家,那是台北的印尼街。每到週日,休假的移工們來到這裡吃飯、唱歌、理髮或是購物,讓這個平凡的街區彷彿變成另一個國度。

這條印尼街的存在,或許對台灣人而言並不陌生,但你有嘗試過走進這條街,在那裡坐下來吃飯、寒暄,甚至是拿起麥克風來高歌一曲嗎?

這集旅行熱炒店首開先例,我們出外景啦!主持人帶著錄音設備與兩位印尼朋友Tiny、Air Mulyani,以及兩位非營利組織One-Forty的夥伴,一起作伙前進印尼街!我們不只品嚐了滋味豐富的美食、感受街區裡獨有的氛圍,也和移工朋友們在餐桌上閒話家常,聊聊他們的工作、他們在遠方的家人,也聊聊在這片土地存活需要的十八般武藝。結束小旅行之後,我們則會回到棚內,和One-Forty夥伴們談談他們如何一路走到今天,以及未來期望推動的新計畫!

印尼沙拉吃起來是什麼感覺?什麼食物吃了會臭一個禮拜?哪首歌在台灣和印尼一樣有名?為什麼東南亞商店可以買到黃金?跟著我們一起用聲音走進印尼街,聽見移工們的生活日常!

節目中提到的重要名詞:

  • Aula TMS 台北車站大廳
  • Gado-gado 加多加多(印尼沙拉)
  • Jengkol 臭豆
  • Bakso 牛肉丸
  • Cendol 煎蕊(珍多冰),用糯米粉製成的凍狀甜點
  • Ayam 雞肉
  • EEC 台灣的連鎖東南亞超市
  • 印尼歌曲《Dayung Sampan》 意思為划著輕舟,後來被鄧麗君翻唱為《甜蜜蜜》

One-Forty 邀請你,捐款支持「一所台灣人為移工蓋的學校」

台灣是我們引以為傲的家,我們希望只要是在這片土地上的人,不論她/他來自哪裡都能得到善待。

如果你也支持 One-Forty 的理念,邀請你加入這場行動。用每月 300 元,支持一位移工走進 One-Forty 的學校:https://bit.ly/3g6Z6CU

🎙️ 來賓簡介:

One-Forty(社團法人台灣四十分之一移工教育文化協會)是一個關注東南亞移工的非營利組織,致力於培力東南亞移工,讓他們能透過教育與學習累積自己,回鄉後有能力經濟獨立、打破貧窮的惡性循環,同時也定期籌劃各式文化交流活動,創造台灣人與東南亞移工互相認識的機會,進而學習尊重與同理。

✅ 本集重點:

  • (00:00:13) 開場與小旅行成員介紹
  • (00:05:20) 台北車站東三門出發,走進印尼街
  • (00:10:50) 餐桌上的閒話家常,移工們的日常,在台灣生活比你想的更難!
  • (00:21:35) 開麥啦!直接在印尼小吃店唱起歌來
  • (00:32:00) 轉戰台北地下街,EEC東南亞超市裡的文化探索
  • (00:39:15) 計畫之外的二二八公園行程,意外看到了相當難得的景象!
  • (00:47:45) 回到棚內,關於One-Forty的誕生
  • (00:57:54) 第一個project是什麼?如何發展到今天多元的工作項目
  • (01:08:00) 為什麼要去東南亞拜訪以前的學員?在那裡看到了什麼?
  • (01:20:00) 帶移工們上101!One-Forty如何和台北最高景點聯手留下美好回憶
  • (01:29:24) 主持人結語與閒聊時間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30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16 Mar 2023EP131 特諾奇提特蘭的傳説,古老文明與當代活力相遇之處:墨西哥城00:47:45

你聽過特諾奇提特蘭的傳說嗎?

那是高原大湖中的一座小島,古時一群人循著神諭的引導來到這裡,在家園上建立了曾經聲名遠播的輝煌;然而一群不速之客的來到,將當年的盛況焚燒殆盡。幾百年後的今天,這座湖也已不再是湖,而成了一座擁有2180萬人口、排行世界第五的超大都會區:墨西哥城。

這座城市擁有的歷史雖然悠長,但今日卻也仍然充滿活力,真實的生活感散佈在城市中的每個角落裡;日子雖然不容易,只要有那些載歌載舞或大啖美食的時刻,彷彿就有動力繼續生活下去。這是我眼中看到的墨西哥城,也是這座城市教我的人生態度。

在這集節目中,繼續跟著主廚用聲音去旅行!我們不但會拜訪城市內外幾個重要的地點,更重要的是要透過這些地方的故事更認識墨西哥這個國家;節目中還有一小段主廚與聽眾一起出遊的實況錄音,帶著你的耳朵在索奇米爾科的運河上漫遊!

準備好愉快的心情與悠閒的步調,和我們一起往墨西哥城出發吧!

✅ 本集重點:

  • (00:00:00) 小劇場
  • (00:02:45) 前情提要,從特諾奇提特蘭傳說到墨西哥城
  • (00:04:52) 古文明中的古文明,特奧蒂瓦坎 Teotihuacan
  • (00:13:35) 新西班牙的宇宙中心,特諾奇提特蘭 Tenochtitlan
  • (00:19:49) 最後的特斯科科湖水上漂流,索奇米爾科 Xochimilco
  • (00:31:28) 當美洲原住民遇見聖母瑪利亞,瓜達露佩聖母傳說 Our Lady of Guadalupe
  • (00:37:00) 墨西哥城的敦化南北路兼凱達格蘭大道,改革大道 Av. Paseo de la Reforma
  • (00:44:17) 結尾閒聊時間與下集預告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31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31 Mar 2023EP132 隱藏在叢林深處的千年輝煌:馬雅文化、Cenote與猶加敦半島 ft. 王彥方00:47:15

延續上集在墨西哥城、關於特諾奇提特蘭傳說的旅程,這集我們繼續往南方前進,來到旅人們絕不會錯過的旅行聖地:猶加敦半島!(雖然正常人都不會錯過,主廚本人上次縱貫墨西哥時卻完美的跳過了🤣)

猶加敦半島是馬雅文化遺跡的精華所在,但也因此充滿了謎團:這些高聳、陡峭而難以攀爬的的金字塔,究竟是拿來做什麼呢?在歷史上的某個時間點,居民突然從聚落裡像人間蒸發一樣消失,難不成是被外星人抓走了?遍佈於半島上的石灰阱(Cenote),不只是獨具特色的地景,還呼應著馬雅人特有的宇宙觀?

這集的領路者,是一位喜歡猶加敦半島的旅人,王彥方。原本對馬雅文化了解不多的她,在第一次猶加敦旅行之後意猶未盡,於是一去再去,去到最後不知不覺成了專家。這集節目中,她將結合多次旅行的經驗,以及深入爬梳資料之後的心得,帶領我們走向半島深處,發掘隱藏在叢林中的馬雅千年輝煌!

喜歡古文明、想更認識馬雅的你,跟我們一起踏上這段旅程吧!

🎙️ 來賓簡介:

王彥方,誤打誤撞就留在美國的台北人,體育系羽球專長,畢業幾年後到喬治亞州念語言學校,不甘心一直被當,絞盡腦汁申請上位於波士頓歷史悠久的職業學校學習珠寶製作。之後認識同樣熱愛羽球與旅行的巴西老公,目前住在四季分明的新罕普夏州,從事珠寶業。

✅ 本集重點:

  • (00:01:43) 歡迎來賓出場!為什麼會對猶加敦半島這麼有興趣呢?
  • (00:03:41) 所謂的「馬雅文化」到底是什麼概念?原來馬雅人不知道自己叫馬雅人?
  • (00:06:24) 歐洲人來到之後,馬雅人的土地上發生了什麼事情?
  • (00:10:27) 金字塔之謎:連人都爬不太上去,蓋這個到底是拿來幹嘛的?
  • (00:16:14) 馬雅人的文化傳承:飲食、醫藥、體育活動與祭典
  • (00:20:21) 難道是外星人搞的鬼?關於馬雅文明的消失
  • (00:27:29) 呼應馬雅宇宙觀的自然石灰岩地景:Cenote(石灰阱)
  • (00:33:12) 旅行重點介紹:奇琴伊薩(Chichén-Itzá)與土崙(Tulum)
  • (00:38:35) 加碼推薦:Coba與Uxmal
  • (00:41:46) 最後的推薦與補充
  • (00:44:19) 主廚的閒聊時間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32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20 Apr 2023EP133 阿曼:關於乳香之國、海洋霸主、灌溉達人,與他們的待客之道 ft. 河狸醫師 里歐00:44:44

在諸多海灣國家中,阿曼可說佔盡地利之便,扼守著海上貿易的咽喉,更擁有半島少有的濕潤氣候;而這個國家也不辜負其地理優勢,靠著香料貿易成為印度洋上的霸主,還搶先其他民族建立堪稱工程奇蹟的灌溉系統。而延續千年不變的,是他們一貫的熱情好客。

河狸醫師里歐在便宜機票的驅使下,臨時起意前往阿曼,穿梭與古城、小販與沙漠之間,親自體驗了阿曼人的好客,吸收了乳香的濃厚氣氛,又品嚐了椰棗甜點「哈瓦」的美味。這集就讓我們跟著里歐,一起去阿曼走走吧!

🎙️ 來賓簡介:

里歐,冷門國家旅行愛好者、鈔票收藏家、小小航空迷。先去了撒哈拉沙漠,才旅行歐美;先到平壤喝大同江啤酒,才到首爾吃烤肉;走跳東歐十餘國,足跡最西邊卻止步維也納。喜歡走在陌生城市,讓感官放到最大,觀察周遭的點點滴滴,希望有天能在國外工作生活。

✅ 本集重點:

  • (00:02:50) 阿拉伯語的「哈囉你好!」
  • (00:05:20) 為什麼選擇先去阿曼?它在海灣國家中有什麼獨特性?
  • (00:09:10) 里歐的行程: Muscat 降落,前往 Nizwa 尋訪古城、灌溉系統與羊群拍賣市集
  • (00:13:50) Salalah:度假天堂,山脈到海岸的氣候變化,意想不到的濕潤氣候地景
  • (00:16:50) 乳香之地博物館,乳香如何滲透在阿曼人的生活中
  • (00:21:20) 阿曼人的三大驕傲:乳香、航海技術、灌溉工程
  • (00:23:50) 回到首都 Muscat:Muttrah 濱海區,市集、蘇丹皇宮與U型港灣
  • (00:26:50) 擋都擋不住的好客文化!里歐親自經歷的三個故事
  • (00:34:30) 阿曼當地人的文化與族群組成
  • (00:36:50) 阿曼的食物:甜點哈瓦搭配咖啡與茶、巴基斯坦料理
  • (00:39:20) 好消息:台灣人阿曼14天內免簽!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33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27 Apr 2023EP134 杜拜崛起,靠的才不是石油!一位台灣廚師在杜拜的五年觀察 ft. 跑遍三大洲的廚師 Annie00:48:05

「既然當不成老大,那就只好比老大更努力、更拼命、更出鋒頭!」

歡迎來到杜拜,一個將老二哲學發揮到極致的地方。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七個酋長國裡,它的土地面積不是最大、不是首都所在地,而且缺乏天然資源;然而它卻靠著貿易、觀光與輸人不輸陣的精神,硬是碾壓了阿聯酋之首的阿布達比,甚至國際知名度可能還超過阿聯酋本身!這個地方與這座城市,究竟如何成為今天的樣子?

走跳於世界三大洲之間的台灣廚師Annie,因為工作來到杜拜,然後一待就是五年!在這個外國人服務本國人的地方勞動,是怎樣的一種感覺?當代文化與伊斯蘭傳統拉扯下的女性,生活中會碰到哪些特殊待遇?來自台灣的飲食文化,又是如何收服杜拜人的胃?這集來聽我們閒聊關於杜拜生活的一切!

🎙️ 來賓簡介:

Annie,跑遍三大洲的廚師。餐飲工作經驗橫跨瑞士、美國德州、杜拜等地。在世界各地工作期間也把握機會四處旅行,愛好探索並融入當地的文化。

✅ 本集重點:

  • (00:01:17) 歡迎來賓出場!到杜拜工作五年的契機,到底是哪些人跑去杜拜工作?
  • (00:06:07) 杜拜不是國家,而且沒有噴很多石油!關於杜拜的各種常見誤解
  • (00:10:03) 杜拜的本地人都在幹嘛?伊斯蘭教在杜拜是怎樣的一種存在?女性有什麼特殊待遇?
  • (00:19:56) 夏天氣溫動輒40、50度!在杜拜該怎麼生活呢?
  • (00:24:25) 下班後的時間如何度過?原來杜拜是派對愛好者的天堂
  • (00:27:19) 杜拜的打卡景點:Dubai Frame 杜拜之框、Museum of the Future 杜拜未來博物館、Dubai Mall杜拜購物中心與噴泉、Palm Islands 棕櫚島
  • (00:31:25) 杜拜的歷史文化旅行:Deira 舊城區、黃金市集、香料市集、Al Fahidi Fort 阿法迪城堡、沙漠遊程
  • (00:37:34) 杜拜的飲食文化,來自台灣的鼎泰豐與手搖飲品牌如何征服杜拜人
  • (00:41:05) 不只是杜拜:可以跟其他國家串成一線一路玩到底嗎?
  • (00:45:19) 結尾閒聊:認識這個世界,已經不是以國家為單位了!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34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06 May 2023EP135 仲夏北歐:從法羅島、哥本哈根到柏林,追尋瑞典電影大師柏格曼的旅程 ft. 鄧鄧00:49:00

仲夏之際的斯堪的納維亞,夜幕低垂時分,篝火熊熊燃起,炊煙冉冉飄向天際;眾人的歌舞毫無停歇之意,無止境的歡慶著這個一年間日照最長的一天。

還是大學生的電影咖鄧鄧,在一年的仲夏時分來到北歐,一行人在哥本哈根親眼見證了仲夏夜的景象;然而帶領他們來到這裡的其實不是節慶,而是人類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導演之一、李安的電影啟蒙導師、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柏格曼(Ernst Ingmar Bergman)。

這集節目中,我們將先造訪柏格曼晚年定居的瑞典法羅島,探尋那些曾經出現在他電影中的場景;接著回到哥特蘭島與法倫大銅山礦區,綜觀瑞典的過往與今日文化;再前往丹麥哥本哈根,感受仲夏節慶的歡愉熱情;最後作為加碼補充,電影咖鄧鄧會與我們分享柏林影展的觀影攻略。讓我們跟著電影旅行,一起遇見仲夏時節的斯堪地那維亞!

🎙️ 來賓簡介:

鄧鄧,台南人,研究所就讀中,電影、劇場與纖維藝術愛好者。喜愛源自於「人」與「美」的一切,渴望汲取經典的靈感,卻同時極度願意擁抱新鮮事物,只要富有故事之處,總是欣喜前往。在歐洲交換時經歷了疫情肆虐下的旅行,也曾在泰雅族部落駐村學習織布,近年則關注東南亞與台灣的藝術文化脈動。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andydengdeng

✅ 本集重點:

  • (00:06:37) 導演李安的電影啟蒙導師!柏格曼究竟是何許人也?
  • (00:09:45) 前往瑞典法羅島,從本土到離島,再到離島的離島
  • (00:13:45) 在法羅島上看柏格曼電影,伯格曼的私人電影院,與亂石灘場景
  • (00:20:02) 瑞典第一大離島哥特蘭島,競選造勢變成了地方音樂節?
  • (00:22:40) 法倫大銅山礦區,親身感受早年礦工的艱辛
  • (00:25:09) 深夜夕陽下的篝火,哥本哈根的仲夏夜節慶
  • (00:30:37) 另一趟追尋電影的旅程,最親民的國際影展:柏林影展
  • (00:36:49) 排隊、換票、交朋友,柏林影展現場的人際互動
  • (00:41:57) 柏林影展購票攻略!
  • (00:44:26) 用電影連結世界與台灣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35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24 May 2023EP136 美墨邊境怎麼了?關於那一道牆、庇護尋求者與販毒集團 | 隱身於地底的神秘中國城00:59:55

近日隨著第42條法案終止,美墨邊界上出現的大批移民再次引起各界關注。這些人究竟是誰?來自哪裡?為什麼要在邊界外大排長龍,甚至冒險穿過無人之境?川普說要蓋的牆又到哪去了?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主廚親自爬梳了關於這條邊界的歷史、美國的移民法規與程序,並且回顧了許多報導與紀錄片,希望在這集節目中更完整呈現出這群人的全貌,以及他們的移動歷程,相信會讓已經看過許多報導的你,對於這個議題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除此之外,我們還會拜訪邊界上的城市Mexicali,一起走入隱藏在地下的神秘中國城。到底為什麼會有華人移民到墨西哥?他們又為什麼要住在地下?一個世紀之後,他們又為墨西哥留下了什麼文化資產?跟著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 本集重點:

  • (00:00:16) 前言、本集節目簡介
  • (00:04:37) 關於那條邊界,以及川普說要蓋的那一道牆
  • (00:10:05) 邊界不只分隔了兩個世界,它本身就是另一個特殊的世界!
  • (00:14:05) 難民(refugee)、庇護尋求者(asylum seeker)與移民(migrant)
  • (00:17:48) 第42條法案廢止的影響:尋求庇護不止沒有變容易,反而有了新的挑戰!
  • (00:20:02) 庇護尋求者的組成:從墨西哥與中美洲三角,變成其他拉丁美洲國家甚至其他大陸
  • (00:21:43) 跨越邊界之後:如何申請庇護,主動庇護申請與防禦庇護申請
  • (00:25:32) 美國的困境:資源有限,但庇護尋求者卻越來越多
  • (00:28:30) 另一條更難更危險的路:非正規移民,與販毒集團的角色
  • (00:31:43) 邊界的領路人Coyote,與危機四伏的死亡之路
  • (00:37:23) Mexicali:曾經擁有墨西哥第一大中國城的邊界城市
  • (00:41:13) 走進地下,赫然發現熟悉的身影!
  • (00:43:45) 墨西哥、東亞、中國與台灣的緣分,其實好幾個世紀前就開始了!
  • (00:46:57) 既然美國不能待,那就去墨西哥吧!華人移民如何落腳邊界之南
  • (00:49:54) 商機無限的邊界:餐館、酒吧、賭場與紅燈區,華人發大財!
  • (00:52:18) 主廚在Mexicali碰到失散多年的兄弟?
  • (00:56:18) 結語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36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05 Jun 2023EP137 是沙漠奇蹟,還是生態浩劫?一場意外,製造出900平方公里索爾頓海 | 棕櫚泉 | 科切拉 | 救贖山 | 約書亞樹國家公園00:49:25

1905年的一場意外,讓美國西南部沙漠裡突然出現一座超級大湖:索爾頓海(Salton),為乾燥貧瘠的大地注入許多生機,也讓這裡搖身一變成為度假天堂;然而這個湖泊的出現,究竟是沙漠奇蹟,還是生態浩劫?在節目的前半,我們將一起回顧索爾頓海的誕生與殞落,發現人類看似不起眼的工程,竟然能夠一環扣一環的改變整個生態系!

此外,這座山谷裡還有著許多不平凡的地方:

  • 好萊塢明星的度假天堂,10年前歐巴馬與習近平會晤的綠洲城市,棕櫚泉
  • 原本只是想抵制萬惡大財團,結果卻變成全世界最知名的音樂節之一,科切拉
  • 一群嬉皮佔據三不管地帶生活,意外創造出吸引各地遊人到此朝聖的網紅打卡點,救贖山
  • 不說還以為是外星人來地球種下來的植物,約書亞樹國家公園

在這集節目的後半,主廚將帶著大家一一拜訪這些地方,挖掘隱藏在沙漠中的許多秘密!

✅ 本集重點:

  • (00:00:16) 前言、本集節目簡介
  • (00:04:50) 關於科切拉河谷,或稱因皮里爾河谷,與索爾頓海的位置
  • (00:07:10) 引水入谷,將沙漠化為良田
  • (00:10:13) 一場意外,如何創造了索爾頓海,以及一度欣欣向榮的沙漠奇蹟
  • (00:14:04) 榮景過去,留下的是一個接著一個始料未及的生態浩劫
  • (00:21:33) 不說還以為是外星人來地球種下來的植物,約書亞樹國家公園
  • (00:26:49) 約書亞樹國家公園景點與攻略大全
  • (00:31:15) 好萊塢明星的度假天堂,10年前歐巴馬與習近平會晤的綠洲城市,棕櫚泉
  • (00:39:40) 原本只是想抵制萬惡大財團,結果卻變成全世界最知名的音樂節之一,科切拉
  • (00:43:32) 一群嬉皮佔據三不管地帶生活,意外創造出吸引各地遊人到此朝聖的網紅打卡點,救贖山
  • (00:47:10) 結語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37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10 Jun 2023EP138 走進山林,就從離你家最近的那座山開始! ft. 山岳作家兼攝影師 雪羊01:10:20

山,是台灣風景中不可或缺的存在。走入山林享受自然,對我們而言並不陌生;跟著步徑登上峰頂,近年來也蔚為風潮;然而,在登山探索之餘還透過文字與攝影,持續的說出山林的故事、為山林發聲,那真的是得對山林非常有愛才能做到!

本集邀請到對山超級「有愛」的山岳作家兼攝影師——雪羊來到旅行熱炒店!身為多年粉絲的主廚Jerome整個心花怒放,全力發動問題攻勢;一位森林系男子和一位地理系男子,第一次見面就毫無冷場的聊了一個多小時。

我們從雪羊的山林啟蒙聊起,談到走進山林的契機與青澀的菜鳥南湖經驗;接著我們將走入島嶼深處,聊聊花蓮三大林場、舊部落與警備道讓我們看見的故事,以及原住民「傳統領域」與登山活動的觀點思考;最後,我們則會一起回顧兩起山難與救援行動,雪羊以他的第一人視角,和我們聊聊當下的感受,以及歷劫歸來後的反思。

山裡不只有故事,還有好多值得我們去關注、思考、守護的事物。和我們一起走進台灣山林的深處,遇見那裡的環境、動植物與人們,聽聽雪羊有什麼話想要為他們說吧!

註:封面圖由雪羊本人拍攝,標題為「蒼茫天地:俯瞰雲海茫茫的南台灣—向陽大崩壁頂上」。

🎙️ 來賓簡介:

雪羊,專注用影像與文字,將山中故事帶回人間的報導者,期許自己成為一位稱職的山岳攝影師與作家。自2013年首次登上玉山開始,登山生涯邁入第十年,走過99座百岳、許多中級山縱走與海外大山之餘,平時致力登山教育、也常為山中不平之事發聲。期待更多台灣人建立與自然的連結,加入守護山林、珍惜文化與環境的行列。


網站 https://portaly.cc/Snowra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nowram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now_ram
Youtube https://youtube.com/channel/UCxj-p-7t0dYTAmJ4AxyQzvQ

✅ 本集重點:

  • (00:00:16) 前言、本集節目簡介
  • (00:02:22) 歡迎來賓出場,為什麼選擇以雪羊作為筆名?
  • (00:05:11) 走入山林的契機,原來故事從大學畢業之際才開始?
  • (00:11:09) 最印象深刻的第一次,一位菜鳥登山者的南湖之行
  • (00:26:48) 我想走入台灣山林!請問該從哪裡開始呢?
  • (00:30:08) 在山林中看見土地的故事:花蓮三大林場(嵐山、哈崙與林田山)、舊部落與警備道
  • (00:37:03) 當登山者與原住民相遇:關於登山活動與傳統領域的觀點思考
  • (00:45:29) 關於山難之一,親自參與一場探勘路線搜救行動:2017年李明翰哈崙橫斷失蹤事件
  • (00:55:07) 關於山難之二,當自己的隊友在眼前直接墜落:2021年隊友小曾卑南主山南峰墜落事件
  • (01:04:50) 雪羊的創作願景:寫出值得被看見的東西、值得被守護的價值!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38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16 Jun 2023EP139 小劉的庫德斯坦旅行指南&鈞媛的未成年難民庇護所工作記事 | 三週年企劃.來賓回娘家(1) | 2023年世界難民日專題00:48:00

聽了這麼多集落腳於世界各地的來賓分享,你是否會好奇:後來的他們,究竟怎麼樣了呢?

歡慶旅行熱炒店三週年,在此鄭重推出「來賓回娘家」特別企劃!邀請目前居住在遙遠國家的來賓們回到節目上,聊聊這些國家最近的變化,聊聊他們最近的生活,也聊聊上次受訪時沒提到的補充推薦!

這集邀請了曾在EP12與EP13出現、目前仍在庫德斯坦的NGO工作者小劉,以及即將結束英國未成年難民庇護所工作、曾在EP56與EP107出現的來賓鈞媛,回到節目上和我們聊聊後來發生的那些故事。庫德斯坦突然全國斷網,竟然是因為這個神奇的原因?外界以為戰火頻仍土地,不但超級安全,還是個隨地皆是古文物的旅遊寶地?而在倫敦的難民庇護所裡,一個台灣人究竟能扮演什麼角色?隨著烏俄戰爭長期化,原本熱血沸騰歡迎難民的歐洲各國遇到了什麼新的課題?

和我們一起歡迎這兩個熟悉的聲音回歸吧!

🎙️ 來賓簡介:

小劉,土生土長的台灣人,NGO工作者,最近幾年在庫德斯坦的難民營裡工作。

胡鈞媛,10歲的夢想是揹著畫架環遊世界,目前走過60個國家,不過帶上的不是畫架,而是一顆探究當地議題的好奇心。自2015年起認識敘利亞難民後投入難民議題,在約旦巴勒斯坦難民營擔任志工、到黎巴嫩貝卡谷地實地走訪、在英國攻讀教育和國際發展碩士,研究約旦難民高等教育議題,並於倫敦從事未成年難民庇護所工作。成立Refugee 101 Taiwan,讓更多臺灣人認識難民議題。曾入選《關鍵評論網》「未來大人物」與Tatler「台灣Gen. T新銳先鋒」。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104676894801001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efugee_101_taiwan

✅ 本集重點:

  • (00:00:16) 前言、本集節目簡介
  • (00:01:38) 歡迎小劉回歸,與庫德斯坦無延遲直接連線!
  • (00:03:11) 三年過去,庫德斯坦有什麼變化?
  • (00:05:27) 有過戰亂經驗的世代,與滑手機長大的世代差異
  • (00:11:13) 全國斷網,原來是為了這個理由?即使家鄉不安全,還是要回去?
  • (00:17:42) 旅行推薦:摩蘇爾(Mosul)的亞述帝國首都尼尼微遺跡,厄比爾(Erbil)的千年活化石古城,路旁有古亞述文字
  • (00:23:18) 加碼推薦:庫德斯坦美食(餐廳吃不到)、Zakho的古老拱橋、瀑布石洞裡悠閒飲茶
  • (00:26:36) 中場休息,主廚串場
  • (00:28:00) 歡迎鈞媛回歸,榮譽榜時間
  • (00:30:35) 未成年難民庇護所工作心得:他們從哪裡來?
  • (00:35:31) 對難民而言,未來不是自己能夠掌控的
  • (00:38:30) 從熱血沸騰到後繼無力,烏俄戰爭長期化帶來什麼新的課題?
  • (00:42:41) 背包客魂不滅!鈞媛的下一步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39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23 Jun 2023EP140 Yoga單車背包客騎進歐洲&Yvonne在坦尚尼亞發現通關密碼&湘鄉景觀建築師在挪威賣刈包 | 三週年企劃.來賓回娘家(2)00:48:10

來賓回娘家企劃第二彈,我們「教召」了曾經騎自行車穿過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現在人在另一個國家深造的Yoga,還在努力適應坦尚尼亞生活步調的Yvonne,以及人生總是斜槓斜槓再斜槓、甚至斜槓到餐飲業去的挪威景觀建築師湘鄉!

好久不見的他們,人生有了什麼新的篇章?Yoga在新的國度騎車,碰到了什麼新的挑戰?Yvonne發現在公家機關辦事總是等到天荒地老,但有個通關密碼能讓她瞬間加速,這個通關密碼究竟是什麼?湘鄉和電視台合作採訪,最後如何莫名其妙牽起了挪威薩米與台灣達悟失散多年的一條情緣,還讓她的斜槓身份又多了一個?

希望這集節目中,在世界各地即使碰到挑戰仍認真生活的來賓們,能讓工作中感到倦怠的你,找到持續前進的動力!

  • Music: Achaidh Cheide - Celtic by Kevin MacLeod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license.
  • Photo: Kampen Kaffe & Bar

🎙️ 來賓簡介:

Yoga,旅行16個月的單車背包客,從吉爾吉斯帕米爾高原途經8個穆斯林國家,到達沙烏地阿拉伯的紅海海岸,因Covid-19疫情滯留沙國多時,最後在歐洲阿爾卑斯山區結束旅程。

Yvonne,土生土長台灣人。與男友結束三年遠距戀愛、結婚後一起搬到坦尚尼亞,在抵達坦尚尼亞之前完全沒踏上過非洲大陸,對於坦尚尼亞是個什麼樣的國家更是不了解,但是實際居住過後發現坦尚尼亞跟當初想像的完全不一樣。為了向親友介紹這個陌生的國家以及紀錄自己跟當地人的愛恨情仇而經營instagram《不小心就搬來非洲》,除此之外,也跟當地旅行社合作推廣坦尚尼亞旅遊。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w.kr.tanzania/

王湘鄉,挪威景觀建築師,「Noregion 極境行旅」共同創辦人。在一次出差途中,被壯闊的景觀、清淨的峽灣收買,加上對於社會主義的崇拜,便帶著大同電鍋前往挪威念碩士,迄今已旅居進入第七年。目前於奧斯陸擔任全職景觀師,平時不是在畫圖就是在旅行,做研究時愛上極地探險與攝影,北極海內摔壞了幾台空拍機,完成了幾部作品,並成立Noregion 極境行旅平台,希望透過景觀師獨家的眼光宣傳北極圈內大小事,為世界紀錄,為景觀說故事。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oregiontravel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noregion/

✅ 本集重點:

  • (00:00:16) 前言、本集節目簡介
  • (00:02:13) 歡迎Yoga回歸,現在在哪裡做什麼?還有繼續騎車探索嗎?
  • (00:08:13) 橫跨歐亞的旅程,如何影響了現在的Yoga?與伊朗人和阿拉伯人的再次相遇
  • (00:12:46) 歡迎Yvonne回歸,最近一年對坦尚尼亞有了什麼新的認識?
  • (00:21:18) 旅行加碼推薦:三蘭港附近秘境海灘、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
  • (00:26:15) 歡迎湘鄉回歸,冷岸群島以及挪威這幾年有什麼變化?
  • (00:32:46) 從薩米藝術家阿公的一幅畫作,發現半世紀前與蘭嶼結下的緣份
  • (00:37:17) 在挪威賣刈包,再跨足高端餐飲,設計師就是矯情?
  • (00:46:34) 結語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40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26 Jun 2023EP141 三週年成就達成!幕後心情閒聊,第四年新挑戰預告,以及給聽眾們的悄悄話00:39:59

慶祝旅行熱炒店滿三週年啦!節目到現在都還活著,主廚自己也有點意外呢(笑)

平常在節目上比較少有機會聊的那些幕後花絮、創作背後的想法,這次好好用一集的時間來跟大家分享;除此之外,聽眾提出的各種花式問題,還有主廚決定新的一年要給節目的新挑戰,我們在這集裡面也會一一說清楚;最後,向來給人理工直男印象的主廚,在節目最後突然來個真情告白,希望不會把聽到最後的聽眾們都嚇跑(誤)

謝謝每個願意「聽」的你。旅行熱炒店的第四年,讓我們繼續一起旅行,一起探索這個世界吧!

✅ 本集重點:

  • (00:02:07) 過去一年大事回顧
  • (00:08:02) 有考慮當全職創作者嗎?
  • (00:12:55) 為什麼不接業配?
  • (00:16:43) 其他各種聽眾提問
  • (00:27:09) 第四年新挑戰預告
  • (00:33:25) 會有下一本書嗎?聊聊未來規劃
  • (00:36:58) 給聽眾們的悄悄話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41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01 Jul 2023EP142 紐約高線公園:廢棄鐵道成為綠廊帶,對城市究竟是好是壞?00:27:20

紐約曼哈頓的超人氣景點高線公園(The High Line),是一座總長約2.33公里、由廢棄鐵道改建而成的空中綠廊道系統。因應工業需求出現的貨運鐵路,在廢棄之後原本要被拆除,但在民間人士努力下被改造為開放空間,不只是座公園,還結合公共藝術與活動,更串連了不少其他景點。光是在2019年,遊客就多達800萬人次!

高線帶來的不只是遊客,還有周遭環境以及房地產市場的改變,也讓雀兒喜區成為令人嚮往的區域;然而這些帶來的改變,對於當地原本居民真的是好的嗎?當發起人發現對城市的影響與他們的初衷不符時,還有任何辦法可以補救嗎?

這集節目中除了介紹高線本身、探討都市更新帶來的影響與解決之道,最後我們還要用幾分鐘的時間,帶大家跟我們一起從頭到尾走一趟高線!馬上和我們一起出發吧~

✏️ 仕紳化 Gentrification (紳士化、中産階層化、貴族化)

一座都市中原本相對貧窮的區域,透過環境的更新改善吸引中產或富裕人口移入,使房價提高並且改變人口組成的過程。

📌 惠特尼美術館 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位於高線南端,展示19世紀末到現在的美國當代藝術。

📌 小島 Little Island

哈得遜河上的公園,原為54與55號碼頭,54號碼頭是鐵達尼號生還者上岸之處。

📌 雀兒喜市場 Chelsea Market

原為納貝斯克(Nabisco)餅乾工廠,1990年代才被改建為市場。

📌 第十大道廣場 Tenth Avenue Square

下沈式小劇場是熱門的拍照地點,往南可以直接拍到自由女神像。

📌 哈德遜車場 Hudson Yard

號稱全美國規模過去10年最大的土地開發案,製造出了幾個新的景點:

  • The Shed 可以伸縮的表演藝術中心
  • The Vessel 蜂窩型建築觀景台,但目前不開放攀爬
  • The Edge 西半球最高的戶外展望台

📌 莫伊尼漢列車大廳 Moynihan Train Hall

賓州車站的新入口,原本車站在麥迪遜花園廣場下方,超級擁擠、陰暗、動線混亂。這座新的大廳是利用原本郵局的大樓改建而成,提供現代古典風格的候車體驗,目前美國國鐵Amtrak的長途列車都改到這裡候車。

✅ 本集重點:

  • (00:00:16) 前言:為什麼要做這個主題
  • (00:04:08) 從廢棄鐵路到綠廊帶:高線公園的誕生
  • (00:10:28) 為中產階級設計的空間?仕紳化問題有解嗎?
  • (00:18:41) 六分鐘時間跟著我們走一趟高線!
  • (00:26:06) 結語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42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09 Jul 2023EP143 摩納哥:一個微型國家,如何從封建侯國躋身於上流社會?00:29:05

歐洲地圖上存在著幾個小到不成比例的國家,讓人每次看了都不禁懷疑:它們究竟是如何在大國的夾縫中生存到今天的?在這些被稱為微型國家(microstate)的小國中,摩納哥又是能見度最高的一個;上流人士雲集、博弈觀光產業與有錢人喜愛的避稅天堂,是我們對它的一般印象。

在這集節目中,我們將從微型國家的基本概念出發,了解摩納哥為何能夠從中世紀一路存在到今日,探究它和法國之間關係的轉變,並聊聊一段神奇的「聯姻」如何牽起它和好萊塢與上流社會的緣分。而在節目後半的聲音旅行,我們則會從法國尼斯啟程,拜訪附近的幾個小鎮,並且沿著浪濤拍岸的步道「走進」摩納哥,最後將旅程結束於義大利邊界附近的小鎮芒通(Mentone) 。

跟著我們一起去蔚藍海岸走走、認識一下這個有趣的小國吧!

微型國家 Microstate

面積小、人口少,且常在軍事與經濟上依賴大國的小型國家。

例:摩納哥、安道爾、列支敦士登、聖馬利諾、梵蒂岡、吐瓦魯、帛琉、諾魯等

私人國家 Micronation

個人自行宣稱獨立,但並未受到任何承認的(偽)國家。

例:英格蘭外海西蘭公國、立陶宛對岸共和國等

✅ 本集重點:

  • (00:00:16) 前言:一個明明去過卻總是忘記算的國家
  • (00:01:47) 微型國家(microstate):面積小、人口少,且常在軍事與經濟上依賴大國的小型國家
  • (00:06:30) 私人國家(micronation):個人自行宣稱獨立但並未受到任何承認的(偽)國家
  • (00:09:08) 摩納哥究竟為什麼沒被併吞?從中世紀統治至今的格里馬爾迪王室(Grimaldi)
  • (00:13:36) 近代的摩納哥傳奇,葛麗絲凱莉(Grace Kelly)如何從好萊塢影星變成摩納哥親王妃
  • (00:17:20) 從尼斯出發,經過埃茲(Èze)、Cap-d’Ail海濱步道走進摩納哥,再回到法國芒通(Mentone)的旅程
  • (00:27:14) 結語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43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14 Jul 2023EP144 北達科他:拜訪超冷門州,卻在大平原上撞見精緻的挪威木造教堂?00:29:05

「蛤,北達科他州?你要去那邊幹嘛?」

北達科他(North Dakota),是美國存在感相當薄弱的一州,人口只有加州的50分之一,許多本國人連它在哪裡都搞不清楚;要是去查旅行推薦,似乎也看不到什麼明顯的亮點。北達科他州,究竟有什麼可看之處?

作為主廚解鎖的最後一個州,原本沒有抱持太大期待,結果卻發現許多有趣的事情:這裡的河流竟然會往加拿大流、出產的石油比阿拉斯加還多、曾經是路易斯克拉克遠征(Lewis & Clark Expedition)的過冬地點、老羅斯福總統隱居的處所、還有著豐富的日耳曼以及斯堪的納維亞文化遺產,甚至直接從挪威複製了一座木造教堂過來!

再怎麼冷門的地方,都有值得我們聆聽的故事。加入我們的旅程,去看看北達科他究竟有什麼吧!

惡地 Badlands

富含黏土的沈積岩,乾燥時表面極陡、缺乏風化層、植物難以生長,下雨時崩塌快速,形成獨樹一格的地形景觀。台灣最知名的例子是南部的月世界。

路易斯安那購地 Louisiana Purchase

1803年,法國因為海地革命損失慘重、難以維持美洲殖民地,加上擔心與英國衝突再起,決定將密西西比河至格蘭河(Rio Grande)間的大片殖民地賣給美國,使得美國國土一夕間變成兩倍大。這片土地佔美國今日領土面積的22%。

路易斯與克拉克遠征 Lewis & Clark Expedition

1804年至1806年間,為了探勘美國新取得的土地,派出由路易斯與克拉克兩位軍官領導的遠征隊,從聖路易出發前往太平洋岸,最後成功到達今日的俄勒岡州。

薩卡加維亞 Sacagawea

出身於今日愛達荷州一代的部落的原住民女性,後來被販賣到刀河(Knife River)附近與一位加拿大獵人成婚。1804年路易斯與克拉克在曼丹堡壘(Fort Mandan)過冬時,薩卡加維亞帶著孩子加入遠征隊擔任隨行嚮導與翻譯,成功帶領遠征隊到達太平洋岸,是北美歷史上重要的一位原住民女性。

公地放領 Homestead

1862-1976年間(阿拉斯加延續至1986年為止),為了鼓勵開發西部,美國政府將土地無償給予公民的政策,只要前往西部圈地並有居住事實,便可申請公地放領。估計在1934年之前,就有多達10%的美國領土被免費授予160萬美國人,對於美國西部開發影響深遠。

木造教堂 Stave Church

出現於中世紀挪威、融合基督教與維京傳統信仰元素的木造教堂,使用深色木材興建、垂直多層結構、有飛簷等裝飾設計。除了存在挪威境內之外,也隨著移民被帶到美國,目前在北美共有7間木造教堂。

✅ 本集重點:

  • (00:00:16) 前言:人口超少、超冷門、有些人連位置都搞不清楚的北達科他
  • (00:02:20) 北達科他簡介:位置、地形與水文,一首你我可能都聽過的當地民謠
  • (00:05:29) 北達科他簡介:氣候、人口、族裔,以及一些關於它的趣聞
  • (00:08:46) 從蘇族(Sioux)或達科他(Dakota)到路易斯安那購地(Louisiana Purchase)
  • (00:12:40) 從公地放領(Homestead)到成為美國的一州,為什麼會有兩個達科他?
  • (00:16:54) 狄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與以他為名的國家公園,梅多拉(Medora)小鎮
  • (00:21:20) 刀河部落遺址(Knife River Indian Village)與曼丹堡壘(Fort Mandan),傳奇女性薩卡加維亞(Sacagawea)
  • (00:25:06) 邁諾特(Minot)的斯堪地那維亞遺產公園(Scandinavian Heritage Park)與古爾木造教堂(Gol Stave Church),志工爺爺的故事
  • (00:29:06) 結語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44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20 Jul 2023EP145 獅子山、賴比瑞亞:黑人就應該回歸非洲?兩個不尋常國家的誕生00:34:00

非洲大陸上,有兩個國家的存在相當不尋常:獅子山(塞拉利昂)與賴比瑞亞(利比里亞)。它們分別是英國與美國,為了讓境內的非洲裔人士「回歸」祖先居住的大陸,而創造出來的國家。這不禁讓人好奇:到底是怎樣的歷史背景與思維,會讓歐洲殖民者想出這種方案,而且深信這是對脫離奴隸身份的黑人而言最好的處置?

雖然主廚還沒去過這兩個國家,但還是想以地理歷史控的身份,和大家聊聊這兩個國家的誕生、它們的特殊情勢如何導致當代最殘酷的武裝衝突,並且在最後與大家分享:假設我們想去這兩個國家旅行,真的可行嗎?有什麼要準備的?而到了當地,我們又能看到什麼?

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兩個國家吧!

大西洋奴隸貿易 Atlantic Slave Trade

西元16至19世紀間,歐洲國家為了自身利益,透過買賣或強迫的方式,將非洲裔奴隸運往美洲殖民地勞動的過程,是今日許多美洲國家擁有大量非洲裔人口的主因。估計超過1,250萬人因此離開非洲,其中1,070萬抵達美洲,其餘則在船程中病歿或者身亡。

回歸非洲運動 Back-to-Africa Movement

西元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歐洲與美洲的白人提出,將黑人送回非洲大陸定居的方案,理由是認為非洲裔人士即使脫離奴隸身份,仍然無法在美洲或歐洲翻身,而且可能危及到奴隸制度或勞動市場。獅子山與賴比瑞亞,便是在這個背景下建立的兩塊殖民地。

查爾斯.泰勒 Charles Taylor

賴比瑞亞全國愛國陣線(National Patriotic Front of Liberia)領導者,開啟賴比瑞亞內戰(1989-1997、1999-2003)的軍閥,父親是美國裔賴比瑞亞人,曾經受教於美國麻州本特利大學(Bentley),後來擔任首位非美國裔總統塞繆爾.多伊(Samuel Doe)官員。因貪污被起訴後,先逃到美國,後來輾轉在利比亞強人格達費麾下接受訓練,成為反抗軍領袖,並在1989年進攻推翻多伊政府。1997至2003年間擔任賴比瑞亞總統,因戰事失利逃亡,最後因多項罪名被判50年監禁。任內曾經三度訪問台灣,貪污款項有高達2000萬美金是來自台灣的援助。

資源詛咒 Resource Curse

一個經濟學術語,又稱富足的矛盾(Paradox of Plenty),指國家擁有大量的某種不可再生的天然資源,卻反而形成工業化低落、產業難以轉型、過度依賴單一經濟結構,甚至貧富差距大、政府極權腐敗的困境。

✅ 本集重點:

  • (00:00:16) 前言:黑人就應該回歸非洲?
  • (00:03:32) 大西洋奴隸貿易(Atlantic Slave Trade)與回歸非洲運動(Back-to-Africa Movement)
  • (00:07:41) 英國與美國,如何分別在非洲地圖上創造出獅子山與賴比瑞亞
  • (00:11:32) 回歸者遇到的挑戰:水土不服、疾病、文化差異,族群張力如何導致內戰
  • (00:16:09) 從賴比瑞亞、美國、利比亞再回到賴比瑞亞,反抗軍領袖查爾斯.泰勒(Charles Taylor)
  • (00:19:48) 賴比瑞亞與獅子山內戰的終結
  • (00:22:56) 經濟學術語:資源詛咒(resource curse)與獅子山
  • (00:24:28) 去獅子山和賴比瑞亞旅行,真的可行嗎?
  • (00:30:34) 結語:1990年代,其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美好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45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30 Jul 2023EP146 (重製版) 台中舊城區解密:宮原眼科的宮原到底是誰?東協廣場前為何會有羅浮宮金字塔? ft. TC Time Walk00:45:00

(本集為重製版,戶外雜音問題已經改善,請各位盡情享用!)

近年在台灣各大都市中,台中就像是個意氣風發的小伙子,氣派恢宏的大樓一棟棟在七期拔地而起,文青氛圍滿溢的綠園道每當假日遊人如織;然而,在這座城市最核心、最早被稱為「台中」的地方,卻有許多已經埋藏了數十年、卻很少人知道的秘密——

  • 宮原眼科的宮原,到底是誰?照理說應該是家眼科醫院,為什麼上面會寫著「台中市衛生院」?
  • 東協廣場前面,為什麼會長出一個山寨版羅浮宮金字塔?這座80年代風格的大樓,前身其實是台中歷史最悠久的公有市場?
  • 挺立在新站旁的第二代台中驛,原來在各地甚至是日韓還有許多孿生兄弟?浮雕中又暗藏著什麼水果密碼?

這集又是一個新的嘗試!主廚先親自去參加了TC Time Walk的徒步導覽,跟著熱愛家鄉的導覽員Eddie一起,現場感受這座城市古老核心的脈動;接著我們找來了共同創辦人Chester,在節目上一起回顧這段旅程,並且閒聊幕後更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別再說台中只有慶記啦!跟著我們走進舊城區,一起發現這座城市的獨特故事吧!

辰野金吾 たつの きんご Tatsuno Kingo

日本建築師,出身佐賀,曾經受教於日本建築之父喬賽亞·康德(Josiah Conder)並留學英國,是日本第一代建築師,對日本建築教育影響深遠。辰野繼承康德「具有日本特色的西洋建築」概念,在當時日本各地興建許多兼具西洋古典與日本傳統元素的公共建築,其學生野村一郎、森山松之助、近藤十郎皆是當時台灣建築的關鍵推手。

辰野式建築

由辰野金吾以及其學生在當時大日本帝國各地採用的一種建築風格,融合西方古典與日本傳統,常見紅磚與灰白色飾帶相間,以及形似皇冠的塔樓與圓頂。

辰野本人的作品:東京驛、奈良飯店、武雄溫泉、日本銀行總店、日本銀行京都支店、奉天驛(今瀋陽站東站房)、朝鮮銀行(今韓國銀行貨幣金融博物館)、三十四銀行台南支店(今已不存)

野村一郎作品:總督官邸(今台北賓館)、故兒玉總督暨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今國立台灣博物館)

森山松之助作品:台中公園湖心亭、台灣水源地唧筒室(今自來水博物館)、台中州廳(今台中市政府)、總督府專賣局(今台灣菸酒公司)、台北州廳(今監察院)、台南州廳(今台灣文學館)、台灣總督府(今總統府)、總督府鐵道部

近藤十郎作品:新起街市場(今西門紅樓)、第一中學(今建國中學)、台大醫院舊院、圓山別莊(今台北故事館)、建成小學校(後曾作為台北市政府使用,今台北當代藝術館)

宮原武熊 みやはら たけくま Miyahara Takekuma

日治時期的在台日本人、醫學博士,出身鹿兒島,是當時全日本的眼科權威,曾任台灣總督府醫院醫長、台中州州協議會員、私立台中商業專修學校(今新民高中)校長等,積極參與政治,並和陳炘、林獻堂等人籌組「東亞共榮協會」,主張台灣人應該和日本人擁有同等權益,是一位用行動愛台灣的日本人。

宮原眼科

由宮原武熊於1927年興建的眼科醫院。在宮原離開台灣之後,國民政府直接沒收作為衛生單位使用,直到1956年,與林獻堂家族有姻親關係的大雅望族張瑞楨(藝人張鈞甯祖父),協議與市政府以地易地,取得宮原眼科的產權,但仍因被住戶佔用而無法另作他用,建築日漸毀壞,直到2010年由日出集團買下,並且以保留原本建築立面的方式改建,才成為今日的同名複合式商店。

在台日本人

1945年二戰結束時,台灣不含軍人共有32萬餘日本人,其中高達14萬人願意在日本投降後續留台灣,其中也包括宮原武熊;但後來由於國民政府政策限制,最終能夠留在台灣的日本人僅剩不到1,000人,其餘皆被迫返回日本。

第一市場、第一廣場(今東協廣場)

第一市場最初興建於1908年,是台中第一座新式公有市場,是許多知名店家如瑞成書局、幸發亭蜜豆冰、正老牌台中香菇肉焿、高家意麵的發跡地點。1978發生大火,1987改建為今日所見的第一廣場大樓,低樓層仍為市場功能。1995年衛爾康餐廳大火、2000年後舊城區逐漸沒落,逐漸改由東南亞商家進駐,直到2016年更名為東協廣場,成為東南亞移工滿足生活需求的重要地點。

1987年完工的第一廣場大樓設計者彭蔭宣,曾在貝聿銘事務所任職10年,是第一廣場和羅浮宮金字塔的連結所在。

TC Time Walk 工商資訊

🎙️ 來賓簡介:

TC Time Walk 台中時空漫步 (Taichung walking tour),透過環保的在地交通及雙腳 (Eco Travel),帶外國人、外地人甚至本地人了解台中,導覽體驗你所到達的每座城市面貌。


網站 https://tctimewalk.co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CTimeWalk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c_time_walk_

✅ 本集重點:

  • (00:00:16) 前言,歡迎來賓,為什麼會選擇在台中做徒步導覽?
  • (00:04:59) 徒步導覽開始啦!到底都是誰在當導覽員?
  • (00:09:31) 第二代台中驛,「辰野式建築」的重要代表作,台灣還有哪些是它的孿生兄弟?
  • (00:21:51) 宮原武熊,一位影響深遠的在台日本人,眼科醫院後來如何變成衛生院、再成為日出乳酪蛋糕的複合式商店?
  • (00:26:05) 綠川,垃圾河搖身一變成為文青散步道,你看到的河水其實不是真正的河水?
  • (00:30:50) 東協廣場的前身,第一廣場的幽靈船傳說,到底為什麼前面會長出山寨版羅浮宮金字塔?
  • (00:37:41) 繼光街,比起香香雞更重要的過往,日治時代「榮町」奠定的繁華
  • (00:39:57) 結語:徒步導覽不只是一個行程,更是一個改變的開始!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46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07 Aug 2023EP147 奧本海默、核子試驗與新墨西哥:比正午豔陽還刺眼的那道光,如何改變了新墨西哥人的生活?00:36:07

想像你是一位平凡的牧民,每天在四下無人的大地上照料著牲口;但突然有那麼一天,破曉的天空突然出現一道比正午豔陽還刺眼的強光,當你還未回神過來,一陣從未感受過的強大衝擊波又跟著襲來。眼前的景象彷彿末日,而政府卻說這只是倉庫爆炸的意外,你的感覺會是什麼?

這正是奧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領導的Y計劃(Project Y)在新墨西哥州進行三一試驗(Trinity Test)的時候,當地居民真實的感受。

這集節目中我們趁著最近電影的熱潮,一起回顧曼哈頓計劃的歷史,並一起探討這個看似成功的武器研發計畫,對於始終居於美國邊緣的新墨西哥州居民,造成了哪些電影劇情沒捕捉的影響。同時也透過這集節目,向各位介紹新墨西哥這個連美國人都不甚了解的州,拜訪幾個和曼哈頓計劃相關的重要地點,以及已經在當地存在近千年之久的普韋布洛(Pueblo)原住民傳統聚落。

跟著我們,一起去探索更多《奧本海默》電影裡沒告訴你的事吧!

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1942年,由於地點隱蔽、周遭有天然溪谷屏障而且風景優美,被選為曼哈頓計劃中「Y計劃」的基地,成為美國最重要的核子武器研發實驗室。鄰近San Ildefonso Pueblo部落,許多原住民與新墨西哥西班牙語裔(Hispanos)受僱於此,然而實驗室也迫使32個家庭得在48小時內遷走。總計Y計畫耗資美金5,780萬元,全盛時期雇用3,000人,而曼哈頓計劃總支出為美金20億元(相當於2021年的240億元)。

三一試驗 Trinity Test

1945年7月16日,美國陸軍於新墨西哥南部白沙進行的核子試驗,是人類史上首次引爆核子武器。該次引爆的原子彈與後來在長崎投下的「胖子」(Fat Man)原子彈同型,使用鈽239為燃料,爆炸當量為2萬噸TNT炸藥,幾乎與長崎的2.1萬噸相當。在試驗之前,當地居民完全不知情;而爆炸產生的核輻射、衝擊波與輻射塵,影響附近居民生活甚大。不過一直到今日,這些居民都仍未獲得賠償。

新墨西哥州 New Mexico

是西班牙人在北美洲最早建立的行政區之一,早期因為探險者相信這裡有「七座黃金之城」、將此地視為「下一個墨西哥」而得名。1848年美墨戰爭後被墨西哥割讓給美國,然而初期人口仍然是以原本的原住民以及西班牙語裔(Hispano)為主,來自東岸的美國白人數量極少,因此直到1912年才正式建州加入聯邦,與亞利桑那州分別是第47與第48州。面積而言是美國第5大州,2021年人口為212萬,在美國排名第36。

目前新墨西哥仍然是美國最貧困的州之一,18%人口活在貧窮線以下,將近一半的人口接受美國聯邦醫療補助(Medicaid)。

勘誤

  • 00:04:59 主廚說「用非常快的中子去撞擊原子」是錯誤的,核分裂使用的是慢速中子,因為其較容易與鈾235、鈽239產生核分裂並引發連鎖反應。

Running Waters by Audionautix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Artist: http://audionautix.com/

✅ 本集重點:

  • (00:00:16) 前言:偶然發現奧本海默離我不遠,於是決定製作這集節目
  • (00:03:25) 關於核分裂的發現,以及它如何改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 (00:07:06) 二次大戰中的美國最高國家機密:曼哈頓計劃,從伊利諾、田納西、華盛頓到新墨西哥
  • (00:10:39) 連美國人自己都不知道有這個州?新墨西哥簡介,住在這裡的三種人
  • (00:15:19) 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與三一試驗(Trinity Test),如何改變了新墨西哥人的生活
  • (00:21:39) 新墨西哥旅行:門戶城市阿布奎基(Albuquerque),三一試驗的地點白沙國家公園與導彈靶場(White Sands National Park & Missile Range)
  • (00:26:45) 融合在地文化與藝術的新墨西哥首府與古城聖塔菲(Santa Fe),在洛斯阿拉莫斯遇見奧本海默
  • (00:29:37) 走進普韋布洛(Pueblo),探索今日新墨西哥原住民聚落的生活面貌
  • (00:33:29) 結語:巨大的外來設施,如何改變一片土地的面貌?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47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13 Aug 2023EP148 西班牙的伊斯蘭盛世:阿拉伯人如何在伊比利半島創造歐洲第一大城市00:38:04

伊斯蘭政權統治伊比利半島800年,留下的不只是考古遺址!從語言、建築、文化到藝術,阿拉伯與伊斯蘭元素早已深植於西班牙這個國家的DNA裡。這集我們從伊斯蘭的角度切入,聊聊安達魯西亞,特別著重在伊斯蘭時期的前半,以及當時伊比利半島甚至整個歐洲最重要的都市:哥多華。節目中我們會聊到以下這些問題——

  • 西班牙究竟受阿拉伯與伊斯蘭文化影響有多深?
  • 伊斯蘭教如何進入伊比利半島,讓一個已經被推翻的王朝續命300年?
  • 直布羅陀海峽最窄處不是才13公里寬嗎,為什麼不蓋一座橋或隧道把兩個大陸連起來?
  • 哈里發、酋長(埃米爾)、蘇丹到底有什麼不同?哈里發國時期的哥多華有多厲害?

要真正認識西班牙,就不能不了解伊斯蘭教在它身上留下的印記。讓我們回到西元第七世紀的伊比利半島,發現來自阿拉伯半島的奧瑪雅王朝在此建立的輝煌過往吧!

簡易年表

  • 711 齊亞德帶領摩爾人軍隊跨過直布羅陀海峽,進攻伊比利半島
  • 750 奧瑪雅王朝滅亡,王室後代退守至伊比利半島
  • 756–929 哥多華酋長國 Emirate of Córdoba
  • 929–1031 哥多華哈里發國 Caliphate of Córdoba

來自阿拉伯語的西班牙語單字舉例

  • hatta → hasta 直到
  • inshallah → ojala 但願如此
  • al-Qasr → Alcázar 堡壘、宮殿
  • al hamra → Alhambra 紅色(的宮殿),阿罕布拉宮

哈里發、埃米爾和蘇丹有什麼不同?

哈里發(Caliph)意為「繼承者」,是先知穆罕默德的正統接班人、整個伊斯蘭世界宗教與政治的最高領導者,地位近似於皇帝、教宗。歷史上曾經統治大部分伊斯蘭世界、且稱領導人為哈里發的政權包括:

  • 拉什敦哈里發國(Rashidun Caliphate,四大哈里發時期,632–661)
  • 奧瑪雅哈里發國(Umayyad Caliphate,661–750)
  • 阿拔斯哈里發國(Abbasid Caliphate,750–1258)
  • 鄂圖曼帝國(1517-1924)

埃米爾(或稱酋長、大公,Emir)意為「指揮」,原本是由哈里發指派、管理特定地區的統治者,類似封建社會中親王、大公、分封王的概念,後來常被用來指地區性的伊斯蘭政權領導者。

蘇丹(Sultan)意為「權威」,指一個伊斯蘭國家政治性的統治者,目前也被用作許多伊斯蘭國家元首的頭銜。

白衣大食、黑衣大食與綠衣大食

中國古代典籍稱阿拉伯為大食,其中又按照衣著的顏色分為:

  • 白衣大食:奧瑪雅王朝 Umayyad Dynasty
  • 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 Abbasid Dynasty
  • 綠衣大食:法提馬王朝 Fatimad Dynasty

✅ 本集重點:

  • (00:00:16) 前言:讓旅行超越踩點,以伊斯蘭文化串起安達魯西亞的旅程!
  • (00:04:35) 這些西班牙文單字全部都來自阿拉伯文!西班牙到底受伊斯蘭文化影響多大?
  • (00:10:10) 伊斯蘭政權如何進入伊比利半島,從穆罕默德說起,四大哈里發、奧瑪雅王朝與阿拔斯王朝
  • (00:15:51) 直布羅陀海峽,歐洲與非洲之間的跳板,才13公里蓋一座橋有那麼難嗎?奧瑪雅王朝如何開啟伊比利半島的伊斯蘭時代
  • (00:23:18) 哈里發國首都哥多華,穆斯林、基督教徒與猶太教徒相安無事,宗教多元學風鼎盛,甚至一度超越君士坦丁堡?
  • (00:26:51) 旅行推薦:哥多華清真寺,還是哥多華大教堂?一望無際的馬蹄型拱門與紅白相間的獨特結構
  • (00:32:11) 清真寺以外:Roman Bridge、​​Calahorra Tower、Alcazar、Medina Azahara
  • (00:36:02) 結語,下集預告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48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25 Aug 2023EP149 伊比利半島上的最後蘇丹皇宮:泰法、塞維亞、格拉納達與佛朗明哥00:38:45

伊斯蘭政權在伊比利半島的後半期(1000-1492),北有基督教王國一步步進逼,南邊有日漸強大、亦敵亦友的摩洛哥王朝,幾度陷進百家爭鳴、無法統合的局面;然而在這五個世紀裡,伊斯蘭的輝煌仍然繼續在歐洲大陸上閃耀著,繼續扮演兩片大陸之間橋樑的角色,並且留下了今日西班牙最精緻、最吸睛、最讓旅人們不能錯過的歷史建築,像是格拉納達的山丘上、已經矗立了七個世紀的最後蘇丹皇宮:阿罕布拉宮(Alhambra)!

這集前半部,我們簡短回顧三個不同時期(第一泰法時期、穆拉比特王朝與穆瓦希德王朝、格拉納達酋長國)的發展,以及它們如何在幾座城市中,留下無法抹滅的印記,是今天我們旅行路上仍然可以見到的;最後,我們當然也不會錯過安達魯西亞最知名的表演藝術:佛朗明哥!透過拆解它的音樂元素,我們更了解它究竟是如何融合吉普賽(羅姆)、阿拉伯、北非與泛地中海元素,成為西班牙這個國家標誌性的音樂,並且從安達魯西亞影響整個世界!

西班牙1009-1492歷史簡明年表

  • 第一泰法時期 1st Taifa Period 1009-1110:哥多華哈里發國走向衰亡,安達魯斯境內伊斯蘭國度林立;基督教王國南推,並攻陷重要城市托雷多(Toledo)。
  • 穆拉比特王朝 Almoravid 1085-1145:泰法為了對抗基督教王國,向北非柏柏爾人建立的穆拉比特王朝求助;穆拉比特王朝成功戰勝,並且取代泰法重新統合安達魯斯。
  • 穆瓦希德王朝 Almohad 1147-1238:另一個北非柏柏爾政權,推翻前面的穆拉比特王朝;將塞維亞設為安達魯斯統治中心,取代哥多華的地位。
  • 格拉納達酋長國 Granada 1238-1492:伊比利半島最後一個伊斯蘭政權,實際上是卡斯提爾王國的藩屬國;以格拉納達為據點,並且建立了知名的阿罕布拉宮。

佛朗明哥的音樂特色

  • 樂器
    • 旋律:吉他、歌唱
    • 節奏:木箱鼓、響板、拍掌
  • 節奏:常以12個拍點為一個循環,3拍與2拍交錯循環。
  • 音階/調式
    • 弗里吉亞調式 Phrygian Mode:將自然大調的2,3,6,7音降低半音
    • 漢志調式 Hijaz Mode:將自然大調的2,6,7音降低半音
  • 和弦進行
    • 安達魯西亞和弦進行/終止式 Andalusian Cadence
    • 在A調上為: Am - G - F - E

節目中提到的重要地名

  • 札拉哥沙 Zaragoza
    • Aljafería in Zaragoza
  • 托雷多 Toledo
    • Mezquita del Cristo de la Luz, Toledo
  • 塞維亞 Seville
    • 塞維亞主教座堂
    • 塞維亞皇宮
    • 黃金塔 Torre del Oro:世紀帝國裡西班牙的世界奇觀
    • Setas de Sevilla
  • 格拉納達 Granada
    • 市場 Alcaicería
    • 阿爾拜辛區 Albaicín
    • Sacromonte:原吉普賽區
    • 阿罕布拉宮 Alhambra

✅ 本集重點:

  • (00:00:16) 前言:搞清楚代表性建築的時代,能讓我們的旅行變得更有趣!
  • (00:03:30) 泰法時期:哈里發國衰亡,群雄各自為政(推薦旅行地點:Zaragoza、Toledo)
  • (00:10:03) 來自摩洛哥的穆拉比特王朝與穆瓦希德王朝,塞維亞(Seville)取代哥多華
  • (00:16:09) 最後一個酋長國,繁華落盡前的最後閃耀,格拉納達(Granada)酋長國與阿罕布拉宮(Alhambra)
  • (00:25:25) 佛朗明哥樂器、和弦、調式、節奏大解析!為何這種融合四海的音樂,能夠刺進人們內心的最深處?
  • (00:36:10) 結語,下集預告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49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02 Sep 2023EP150 西班牙1492-2023,世紀帝國的興衰與重生 | 加里西亞、巴斯克、加泰隆尼亞、休達、梅利利亞00:47:45

前兩集講完西班牙的伊斯蘭時代,這集我們繼續講1492年之後的故事!作為中世紀之後的第一個「世紀帝國」,當年的西班牙究竟有多強?連續300年的衰退與領土損失,如何引起了國內的張力,以及接下來的內戰?佛朗哥獨裁時期的西班牙,為什麼可以得到美國老大哥的支持?奇蹟般民主化之後的西班牙,又面臨了什麼新的挑戰?

講完這些故事之後,我們會將焦點轉到西班牙境內,幾個文化與歷史上來說比較「特別」的地方,他們擁有自己的語言,以及曾經是獨立王國的歷史,我們將一一拜訪這些地方,了解他們為何存在,現況又是如何;最後還會來到北非的休達與梅利利亞,以及擁有三毛故居的加納利群島,探究他們為何會成為西班牙的一部份!

複合君主國 Composite Monarchy

多個擁有各自領土、法律的國家,由同一位君主治理,藉此聯合成一個更大的主權實體。西班牙是經典例子。

孤立語言 Language Isolate

與其他語言無親屬關係、無法歸入任何語系的自然語言。巴斯克語是最知名的例子。

西班牙殖民統治下的台灣(1626-1642)

屬於新西班牙總督轄區下的菲律賓總督轄區,殖民是出於戰略地位考量:日本豐臣秀吉可能南侵,荷蘭則已經佔有台灣南部大員一帶。由三貂角(Santiago)登陸,建立聖薩爾瓦多城(基隆)、聖多明哥城(淡水),後來也有進入蘭陽平原。近期出土遺跡推薦:基隆和平島的諸聖教堂,位在和平島公車站牌斜對面。

西班牙領土丟失的關鍵事件

  • 1581:屬於西班牙統治的低地國,其中北部七省宣佈獨立為尼德蘭共和國,即今日荷蘭,剩餘部分後來演變成今日比利時、盧森堡。
  • 1701:哈布斯堡末年找不到人繼承,決定由法王路易十四的孫子費利佩五世繼承王位,但歐洲各國無法接受法國與西班牙統一,引發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戰爭。戰爭結果接受費利佩五世即位(開啟波旁王朝,直到今日),但西班牙在歐洲的面積大為縮小,失去了低地國與義大利半島領土,歐洲部分基本上形成今天的疆界。
  • 1808:拿破崙入侵西班牙,安排哥哥擔任西班牙國王,引起境內反抗,連帶使得美洲大陸所有殖民地爭取獨立。
  • 1898:西班牙鎮壓古巴獨立革命,戰火波及美國,引發美西戰爭,結果戰敗,古巴獨立、菲律賓波多黎各與關島割讓美國,其他太平洋殖民地易手。
  • 1975:摩洛哥揮軍南下西撒哈拉,赤道幾內亞獨立,非洲領土僅剩休達、梅利利亞兩座港口據點。

節目中提到的重要地名

  • 加里西亞 Galicia
    • 世界的盡頭 Finis Terra
    • 朝聖之路、聖雅各之路 Camino de Santiago
  • 巴斯克 Basque
    • 畢爾包 Bilbao
  • 加泰隆語區 Catalon-speaking Area
    • 加泰隆尼亞 Catalonia
      • 維森斯之家 Casa Vicens
      • 米拉之家 Casa Mila
      • 聖家堂宗座聖殿 Basílica de la Sagrada Família
    • 亞拉岡 Aragon
    • 巴利亞利群島 Balearic Islands
    • 安道爾公國 Andorra
    • 瓦倫西亞 Valencia
  • 休達 Ceuta
  • 梅利利亞 Melilla
  • 加納利群島 Canary Islands

勘誤

  • 西班牙殖民台灣時期應為1626年至1642年,總計16年。節目中誤指為1624年至1642年。
  • 高第建築中,可以見到雙曲線(hyperbola)的結構(例如:聖家堂的柱子頂端分岔),也可見到懸鏈線(catenary)的結構(例如:米拉之家的最高層圓拱),但兩種是不同的幾何形狀,節目中混為一談,在此更正。
  • 朝聖之路的朝聖對象,是耶穌的使徒「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又稱為「大雅各」,與另一位使徒「亞勒腓的兒子雅各」不同;至於耶穌的弟弟雅各,部分人認為就是亞勒腓的兒子雅各,但也有人認為是不同人。無論如何,西班牙朝聖之路的雅各指大雅各,並非亞勒腓的兒子或耶穌的弟弟。

✅ 本集重點:

  • (00:00:16) 前言:製作這集的動機,西班牙曾經是個典型的世紀帝國!
  • (00:04:20) 主廚的世紀帝國科普時間!(感謝《北加州洋行》掌櫃薇琪與隊友神救援)
  • (00:07:30) 西班牙如何成為世紀帝國,征服者、傳教士和宗教裁判所原來都是真的?
  • (00:15:11) 東亞邊陲的西班牙殖民地,西班牙人在台灣留下的足跡
  • (00:18:50) 連續300年的衰退與領土丟失,退到幾乎只剩下伊比利半島!
  • (00:22:01) 20世紀:國內衝突、內戰、佛朗哥、民主轉型與經濟危機
  • (00:28:07) 拜訪西北角的世界盡頭、聖雅各之路的終點:加里西亞
  • (00:32:39) 撒旦學了七年也學不會的語言,全歐洲最獨特的文化區:巴斯克
  • (00:36:04) 本來只是跟別人聯合,結果就這樣默默被併吞掉了:加泰隆語區(加泰隆尼亞、安道爾、瓦倫西亞)
  • (00:42:48) 伊比利半島以外的西班牙:休達與梅利利亞,還有加納利群島
  • (00:44:31) 歐洲大陸上的高鐵奇蹟,4,000km的西班牙高鐵系統
  • (00:46:46) 結語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50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10 Sep 2023EP151 亞速群島:歐美非板塊三叉路口,大西洋之心的狂野與浪漫 ft. 耳朵旅行社 大飛00:31:45

跨越大西洋的漫漫航程,其實並不孤寂!在接近旅途中間點的中洋脊上,挺立著一串綿延600公里的火山群島,像是等候許久的客棧主人般,等待旅人們到此歇息。這串群島名叫亞速或亞速爾(Azores),歷史上一直是葡萄牙版圖的一部份,至今仍然是該國最遙遠的領土與自治區。

亞速群島同時有著狂野與浪漫的表情:整片島群火山活動頻繁、近期仍有爆發紀錄,然而火山卻也形塑了最美麗動人的海岸風景;距離大陸遙遠、毫無天然屏障的這裡風勢強勁、不時暴雨肆虐,然而來得快去得也快,風雨孕育了這裡豐富多樣的生態樣貌。除了這些地景,獨特的歷史脈絡、舉世罕見的特色葡萄酒、玲瑯滿目的水果與海鮮,都是吸引人來到這裡享受島嶼時光的原因!

這集邀請到去過亞速群島、而且將它列為最愛島嶼的《耳朵旅行社》主持人大飛,將大西洋之心與眾不同的風味帶到旅行熱炒店。準備好了嗎?和我們一起航向大西洋深處的秘境火山群島吧!

🎙️ 來賓簡介:

大飛,學名關之恆,《耳朵旅行社》Podcast製作主持人,疫情結束後剛把足跡踏上第50國。曾為旅遊產品經理,負責張羅貴森森的奢華旅遊行程。目前在數位金融業本職外,也不定期供稿給網路媒體們,但卻從未把旅行足跡落成文字。希望在拖延症末期的現在,搬上自己與朋友間私下閒聊行程的「聊程」作為療程,把空缺好好補足,也為聽眾帶來更多旅行點子。


網站 https://mtpodcast.soci.vip/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mimi.tour.podcas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imi.tour.podcast/

✅ 本集重點:

  • (00:00:16) 前言,歡迎來賓出場,亞速群島的位置與基本介紹
  • (00:05:18) 聖米格爾島 São Miguel,門戶城市蓬塔德爾加達 Ponta Delgada,火山岩構成的黑白色建築風格
  • (00:10:00) 聖米格爾島 São Miguel,有溫泉的植物園,火山口裡有湖有村莊,海上賞鯨行程
  • (00:15:22) 法亞爾島 Faial,海鮮與水果,火山噴發創造的新領土,火山錐在海岸製造的美麗海灘
  • (00:18:23) 皮庫島 Pico:登上葡萄牙最高峰,品嚐有鹹味的葡萄酒,以及本身就有風味的蜂蜜
  • (00:23:00) 海外領土與內地的關係,歐洲不同案例的比較
  • (00:26:22) 島嶼的有趣之處:明明靠近A,卻是屬於B,還可能被認為是一個獨立的C?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51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16 Sep 2023EP152 摩洛哥:最接近歐洲的北非阿拉伯國度,地震之後還會是觀光大國嗎?00:44:30

2023年9月8日深夜11點11分,北非亞特拉斯山區的一陣搖晃,讓隔天的新聞頭條一時間全部聚集在摩洛哥的身上。過去一世紀最大的地震,對這個國家究竟帶來什麼影響?向來是超級觀光大國的它,未來仍然適合我們去旅行嗎?

這集我們從自然地理、人文歷史與城市特色三大面向出發,簡單但全面的來認識摩洛哥這個國家!我們拆解構成今日摩洛哥文化的三層元素:柏柏爾、阿拉伯與伊斯蘭、歐洲殖民者,回顧每個時代的影響如何展現在今日摩洛哥的生活中;接著從北到南,我們一一拜訪所有值得一去的城市,了解每個城市最大的特色,也藉此對於如何在這個國家旅行有個基本概念;而最後的幾分鐘,不免俗的當然也要來聊聊美食!

一座充滿迷人之處的觀光大國,未來還能從地震中重新站起來嗎?和我們一起走進摩洛哥,從它的過去與現在,想像地震之後的未來浴火重生的樣貌!

Music “East of Tunesia” by Kevin MacLeod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Source: http://incompetech.com/music/royalty-free/index.html?isrc=USUAN1100246 Artist: http://incompetech.com/

✅ 本集重點:

  • (00:00:16) 前言,為什麼要再回來聊摩洛哥
  • (00:02:10) 馬格里布、亞特拉斯山與歐亞大陸板塊—非洲板塊交界帶
  • (00:04:12) 地震後的摩洛哥現況,現在適合去摩洛哥旅行嗎?
  • (00:10:47) 摩洛哥三層文化之一:柏柏爾人文化,地中海生活圈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 (00:14:37) 摩洛哥三層文化之二:阿拉伯人與伊斯蘭教文化,王國的建立與王朝的更迭,美國在北非最親密的盟友
  • (00:18:54) 摩洛哥三層文化之三:法國與西班牙的殖民,二次大戰戰場的延伸,獨立之後的綠色進軍,現任國王穆罕默德六世的改革
  • (00:25:05) 旅行縱覽:唐吉爾 Tangier、舍夫沙萬 Chefchaouen、菲斯 Fez、梅克內斯 Meknes、拉巴特 Rabat、卡薩布蘭加 Casablanca、馬拉喀什 Marrakesh、Aït Benhaddou 艾本哈杜
  • (00:38:12) 重點美食介紹:塔吉鍋 Tagine、古斯米 Couscous、摩洛哥濃湯(哈利拉) Harira、薄荷茶
  • (00:41:12) 雖然很熱門依然值得推薦,摩洛哥為何如此讓我喜愛?

Show note https://ltsoj.com/podcast-ep152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travel.wo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travel.wok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ravel.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ravelwok
意見回饋 https://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寫信給主廚 travel.wok@ltsoj.com
旅行熱炒店官網 https://ltsoj.com/

《米國放大鏡》聽眾問卷 https://forms.gle/BtzQCx2xDHUoGjAUA

Enhance your understanding of 旅行熱炒店:世界地理人文探索頻道 with My Podcast Data

At My Podcast Data, we strive to provide in-depth, data-driven insights into the world of podcasts. Whether you're an avid listener, a podcast creator, or a researcher, the detailed statistics and analyses we offer can help you better understand the performance and trends of 旅行熱炒店:世界地理人文探索頻道. From episode frequency and shared links to RSS feed health, our goal is to empower you with the knowledge you need to stay informed and make the most of your podcasting experience. Explore more shows and discover the data that drives the podcast industry.
© My Podcast Data